登陆注册
5297500000031

第31章 下篇(1)

胡登洲——创设经堂,传承经学

胡登洲(1522~1597年),著名经师。字明普,经名穆罕默德·阿卜杜拉·伊里亚斯。今陕西省咸阳县渭城胡家沟人,中国伊斯兰教经堂教育的奠基人。

胡登洲自幼聪敏绝人,灵慧逾众。据民间传说,胡登洲幼时在渭河的南岸高太师馆中习读经文,往返要渡渭河。有一天乘月色返回时,遇到一位“绿衣缠头叟”,于是他主动上前用阿拉伯语说“色俩目”,“叟答之,指示数语,旋失其迹”,后人猜测此“老叟”为伊斯兰教的“赫资勒圣人”,“常巡游行于水畔”,保护和默助胡登洲。胡登洲在学习伊斯兰经籍时,用“汉音”(即阿拉伯语字母的拼音,今天所说的“小儿经”)在经书上作“注解”,深感未能精通汉语的不便,常常想学好汉语。

胡登洲家业丰裕,富甲乡井。长大后经营商业,经常往返于西安与北京之间。年及半百时,一次到北京经商并留住达半年之久,于是聘请国学名师讲授儒学,士先生带来两竹箱书教授。胡登洲过目不忘,夙兴夜寐,勤奋苦学,不到一个月,“两箱书昼夜历览无余。”“复购买史鉴诗文诸书,久而渐工吟咏”。百日后士先生因胡登洲进步飞快,无力再传授儒学而请求离开。

胡登洲有一次赴京经商,行至新丰(今陕西临潼县东北)一带,路遇一位从天房国(阿拉伯)来一位赴京朝贡的老者——“缠头叟”,见到此人面颊清瘦,长须飘飘,胡登洲肃然起敬,遂上前用阿语问候,老者见到此情形也非常高兴,跃而下骑,宛如久别的知己。胡登洲于是请教经义中未解的疑问,相与讲经论道。当胡登洲看到老者携带的一本自己未曾见过的经书——《母噶麻忒》时,爱不释手,愿以重金求购。老者笑曰:“如果你拜我为师,我就把此经赠送并传授给你”。之后两人分别。

胡登洲在北京时,一天到燕市游览,“见吾道中一老妪,携筐于中贮经一册,愿售之,先生展玩,见缠头老叟之一经也,喜若遇仙,概然购以十金”。(《经学系传谱正文·先太师胡老先生传谱》)挑灯夜读,并派人查寻老者。找到老者以后,请至住所求教,朝夕相处约20余日,老者教授并赠送了当时中国没有的经书。老者奉旨回国,胡登洲沿途送别,经过渭南家乡时未入家门,送老人西出嘉峪关,相别与“玄圃之麓”。胡登洲东返途中,在旅店还遇到一个图谋不轨的大盗,胡登洲沐浴礼拜,以教礼善待,此人感动,举家归教,胡登洲还赠给此人金子令其谋生。在甘州还应抚台之邀,祈雨救民:“沐身涤虑,衣洁服,携名香,入寺静坐,诚敬默赞”,“越两日,午后云忽障起,稍倾雷雨交作,及暮方止。”(《经学系传谱正文·先太师胡老先生传谱》)

胡登洲“继归秦中,遍索藏经之家,高价迄售,积久虽多,于是昼夜钻研,刻苦考察,冬不炉,夏不扇,夜不安于衽席者数年,乃深明正心诚意之学,贯通尽性穷理之源宣天房之秘,漏泄其微,按东土之音配合其节……且好学不厌,诲人不倦,于是远近吾道之正人端士,如梦者方觉,较于畴昔多有起色,自迩及遐寰中名播,吴、楚、燕、齐之彦,负笈载道,接踵其门而求学焉。”(《经学系传谱·序》)这段话是说:当胡登洲与天房国老叟话别后东归家乡,立即到处搜集并高价求购经书,之后刻苦自学思考,以至于冬天忘了取暖,夏季也不用扇子降温,数年如一日,夜不能寐。学成之后,立志兴学,以倡导宗教教育,培养人材。先在家中后移在清真寺设账讲学,免费招收学员。在继承前人传播宗教方式的基础上,将伊斯兰教以清真寺为中心的教学形式与中国传统的私塾教育结合起来,讲授阿拉伯文和伊斯兰教经典。

由于“教道久湮,人心弃学,因其习学之难,得味之不易,故中道而止者众。”“其中之拔萃者,冯、海二先师。”

胡登洲亲传弟于有“冯、海二门父子祖孙得受宗旨”。冯氏名少川,陕西人,著有《纳直问》,是以阿拉伯文所写的问答体教义著述。海氏为海东阳的父亲,人称“海巴巴”。后世在宁夏地区有所发展,成为经学世家。胡登洲再传弟子在清代活跃于各地,比较著名的有山东常志美、陕西周良隽、云南马德新、河南张万东和杨泰恒、杨泰贞等。由于胡登洲及其再传弟子几代人的努力,经堂教育在中国穆斯林居住地区普遍兴起,培养了大批宗教人才,从而为伊斯兰教在中国的传播、巩固和发展做出于重大贡献,也使经堂教育“学业相承,代不乏人。”

毋庸置疑,胡登洲开创了中国伊斯兰经堂教育之先河。办学之初,始用经堂语言讲解,并在教学结构、课程设置、授课方式、学习考察等方面初步形成了一套制度,从而奠定了中国伊斯兰教经堂教育的基础。

当时经堂教育的课本主要有《法斯黎》、《塞而夫》、《米斯巴哈》、《忤昨倚夫》、《骚乌》、《太蒲碎尔》、《满僚》、《默阿呢白呀》、《噶遂》、《呼退步》、《厄噶一特》,时至今日,上述课本还仍然是经堂教育的教材,包括阿拉伯语字法、词法、修辞学、逻辑学、教法学、《古兰经》注释、伊斯兰经院哲学等。上述经籍有的是古典阿拉伯语的、有的是古波斯语的。有的阿拉伯语著作,在当今阿拉伯世界也难寻觅。其中的一些阿拉伯语教材,是根据中国的教学实际需要,是中国学者编写的。

胡登洲还规定了教学授徒之法、收录门人法、学规等等。

经堂教育中创造性地发明并使用的经堂语与小儿经等,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化奇葩,4个多世纪以来代代相传。“小儿经”更成为中国最早的拼音文字,经过几代人的努力,经堂教育盛行大半个中国。“……清问鼎以来,学者之多,人才之盛,宛如列星,克广其传者,乃先生之遗德有以启迪之,有以熏陶之也。”(《经学系传谱·序》)

胡登洲被中国穆斯林尊称为“胡太师巴巴”,殁后葬于渭城渭河岸边。清康熙元年(1662)渭河泛滥,旋被迁葬于原上胡家沟,渭城里清真大寺旁。(王根明)

王岱舆——答疑辩难,三部著述

王岱舆(约1602~1657年),名涯,字岱舆,以字行。别号“真回老人”。明末清初著名的伊斯兰教学者和经师。

据《正教真诠·自叙》记载:“予祖属籍天房,缘入贡高皇帝,订天文之精微,改历法之谬误。高测九天,深彻九渊,超越前古。无爽毫末,帝心欣悦,以为非有正学真传不能及此。遂授职钦天,赐居此地,准免徭役,与国始终。”这里的“天房”指沙特阿拉伯的麦加,“高皇帝”为明太祖朱元璋的谥号,当时明朝的京城为金陵(南京)。王岱舆的祖先原系阿拉伯人,在明朝建国之初来华。王岱舆的祖先居家南京,为应天府上元县户籍。

在王岱舆本人的《正教真诠·自叙》、粱以浚的《正教真诠·叙》、马忠信的《希真正答·弁言》、赵灿的《经学系传谱》、蓝煦的《代舆真人墓志》及金吉堂的《王岱舆阿衡传》和白寿彝的《王岱舆传》等文章中均有零星记载。此外,还有一部带有宗教传说性质的作品《王岱舆盘道记》,对王岱舆的文人性格和学术作风有独到反映。关于王岱舆的生卒年代,白寿彝的《王岱舆传》曾推断出生在万历二十年(1602年)或万历十年(1592年)。至于“岱舆的死年,可能是在顺治十四五年(1657~1658年)”。依据何汉敬《正教真诠·叙》中“今先生以四十篇阐其精微,……太史占德星缠于扬州之野,主有异人出,吾今见其人矣。先生将不得千秋俎豆乎哉”的口气看,王岱舆大概是在清顺治十四年(1657)中秋前不久于北京去世的,葬在京西三里河富绅李氏家族坟茔中。

据清代回回学者赵灿所著《经学系传谱》的记载,王岱舆所拜经师为马忠信。马忠信,字君实,亦为金陵人氏,属应天府江宁县籍。马忠信约为明末清初人氏,其确切生卒年代已无法考证。但肯定是在清顺治十五年(1658年)以后去世的,因为这一年他还应伍连城等人之请为王岱舆的《希真正答》作序。马忠信自幼学习儒家文化,冠后(20岁)始习经,先后在本籍、陕西长安等地求学多年,学成后回本坊设教。《经学系传谱》讲他“授徒之际,多礼而严,教以拜主之仪,必敬畏而恭肃”。忠信于礼法甚严,于宗教信仰亦谓虔诚,对王岱舆的一生影响至深,还对王岱舆走上以汉书传教之路,做出过榜样。《经学系传谱》还讲道,马忠信曾“以书字注(著)《卫真要略》一卷,通晓与人,江浙多受其益”。“书字”即是汉字,马忠信也是从事汉文伊斯兰著述的早期开拓者之一。而他当年就已非常有名,《经学系传谱》中说,“时人以蕴华、定寰、君实、明龙四先生为东土学者之四镇云”。

马忠信的《希真正答·弁言》中记载,他与王岱舆两人在授业之余,对译著一事颇有商讨,并且是志趣一致。“……往日岱舆王子,每与予言及,则未尝不三叹也”。

按照《经学系传谱》的记载,马忠信是回回经堂教育创始人胡登洲的第四代传人。从胡氏到马忠信,其师承关系为:胡登洲传冯二先生;冯二先生传其子少泉、少川与侄伯庵;马忠信的经师张少山与马明龙又同拜师于伯庵。马忠信与常蕴华和李延龄均为同窗,先在本坊(江宁)得张少山传授,后又追随到长安(敕建古唐明寺)及河南(貂谷)等处,学满后回本坊设账授学。王岱舆当为胡登洲第五代传人之一。

金吉堂和白寿彝所著传记中均称王岱舆自幼学习经文。王岱舆在其《自叙》中讲道:“自予幼时,未习儒者之学。及乎成立,粗能识字,亦不过来往书记而已。至于壮盛,自惭庸鄙,始阅性理、史鉴之书,旁及百家诸子,稍通大义,觉其仪乖道异,各相抵牾,揆之清真,悬殊霄壤。不自揣度,谬欲立言明厥至理。”王岱舆只言自幼未习儒者之学,言外之意,当是自幼读经。

蓝煦在清咸丰二年(1852年)所编《天方正学·代舆真人墓志》中就讲到:“真人姓王,名岱,字代舆。明际金陵乡举贤士也。尝会试旅于北京。”这段墓志说明王岱舆曾作为“贤士”得到过乡里举荐,并到过北京参加会试。在北京西郊三里河王岱舆的墓地上,曾经有镌刻着“乡贤王岱舆之墓”字样的墓碑。(金吉堂《王岱舆阿衡传》)

王岱舆晚年移居北京并在此终老,金吉堂讲道:“顺治初,清兵下金陵,市井荡然。阿衡素不治生产,罹浩劫,益觉萧索,乃飘然北上,涉江淮,越齐鲁,莅京师。富坤马思远馆之正阳门外。马笃信而好客,以阿衡有为道之士,故延致之。”按照此说法,王岱舆在顺治(1644~1661年)初年,因清兵攻下金陵而北上京师的。王岱舆也可能是为参加会试而去北京的。据明代有关科举考试的规定,明祟祯十五年即壬午年(1642)应为乡试之年,次年即癸未年会试。王岱舆从此滞留京师,未能南归。其原因与明王朝1644年灭亡,国内形势混乱有关;也可能是富绅马思远挽留他长住北京。

王岱舆一生著述基本上都是晚年完成的,他的第一部作品《正教真诠》付诸刻印时,他在《自序》中自署为“真回老人”。在当时人的眼中,他是—位受尊重的伊斯兰教长老。他一生中的大多数时光,尤其在晚年,是在清真寺里度过的,他因此潜心于伊斯兰文化与汉族文化的学习与研究,清代儒学何汉敬在《正教真诠·序》中讲道:“岱舆先生慨道不大著,教恐中湮,遂著《真诠》四十篇以行于世,博采经史菁英,广摭舆徒恒论,疑似必辨,志在详明,使奉其泽者,如在春风中坐,莫不识其由来……”其师马忠信也赞扬其作品“是可使歧者一,而惑乱者定矣。诚涉海之津梁,迷途之指南也”。王岱舆的—生除长于著述外,还擅长训劝和辩论,是以论道为快事的回回学者,辩论成为他从事著述的重要契机之一。实际上《正教真诠》的主要特征就在于它“或有以辩难而成”。回回群众中广为流传的王岱舆铁山寺盘道,已成为一段宗教奇迹般的佳话。《经学系传谱》也形容王岱舆“长于训劝,奇迹颇多”。

王岱舆共有三部作品存世:《正教真诠》、《清真大学》与《希真正答》,但只有《正教真诠》一部为王岱舆生前刻印。

《正教真诠》约于明崇祯十五年(1642年)前后初刻,清嘉庆六年(1801年)广州城南清真寺予以重刻,还有成都宝真堂诸刻本、云南马安礼的修订本等,马复初的《真诠要录》,蓝煦的《真诠要旨》等。《正教真诠》共有两卷,每卷各二十篇,内容主要讲伊斯兰教义、教法。上卷有“似真”、“易真”、“昧真”、“迥异”四章,乃是驳论文,其矛头所指除伊斯兰“异端”外,还有儒、道、佛诸家。该书所收录的“群书集考”,保留了一些回回与伊斯兰教史方面的资料。

《清真大学》文字不多,内容较深奥,除第一部分“提纲”与最后“总论”外,其余三部分相继述及伊斯兰本体论、宇宙论和认识论。日本学者桑田六郎说此书有清顺治年间版本,现存最早的有光绪元年(1875年)宝真堂刊本,后又有北京清真书报社石印本等。1931年,中华书局刊本存有金陵人金世和的序和署有“清真鄙人”的弁言。

《希真正答》是一部问答语录,非王岱舆生前亲笔所著,其编定者伍连城等人署名自称“弟子”,说明他们与王岱舆有师生之谊。《希真正答》是一部以问答方式写成的作品,内容基本上未超出《正教真诠》与《清真大学》。该书还包括“附录”(伍连城等参订)和“剩语”(丁彦订,当系王岱舆同仁)各一篇。后者系王岱舆与某些佛教僧侣之间进行辩论的语录,其中精彩的辩论场面跃然纸上,借之可一睹王岱舆的睿智与辩才。据说,《希真正答》一书在清代只有传抄本,民国后有马福样资助刻印本,是与《清真大学》合订刊印。(王根明)

马注——《清真指南》,生命之作

马注(1640~1711年),字文炳,号仲修,经名郁速馥,云南金齿人(今云南保山),乳名风,晚年号称“指南老人”。据传为至圣穆罕默德四十五代裔,元咸阳王赛典赤·赡思丁的十五世孙。是中国伊斯兰教历史上明清四大经学家之一,也是用汉文译著伊斯兰教经典的开创者之一。他一生著述不多,最能代表其思想的是《清真指南》。

父名师孔,母亲吴氏。马注和他的哥哥马渥曾受业于当地名儒张虚白,接受儒家私塾教育,熟读儒家经典。马注七岁的时候,父亲去世了。祖父非常怜爱他,可不久祖父也去世了,家道也随之衰落。母亲吴氏带着他和他的哥哥,靠耕织生活,生活十分艰辛。由于生于明清之际,马注少年时代,云南战乱频繁,但他始终坚持读书,从未辍学。在十六岁的时候,他中了秀才。并在当地小有名气,很快以“经济之才”见称于滇。过了两年,他在南明永历的朝廷上作了一个锦衣待御的小官,这其间其母不幸去世。不久,清军攻入云南,推翻南明政权,但马注没有投降,永历帝逃到缅甸,他也没有跟着去,而“辟隐教读,笔耕自膳”,钻研儒学和佛学,从而结束了短暂的为官生涯。这时,他著有《樗樵录》一书,可惜没能留传下来。

康熙四年(l665年),马注到达武定(云南境内),仍以教书为业,在那里他交游滇中名士何星文。在何星文的指点下,他的文章和学问都有长进,教授的弟子也越来越多。此间,他还阅读了很多的佛道书籍,但对其理论却不以为然。在武定期间他著有《经权》二集,主要讲修齐治平、经时济用思想,并以此传授弟子。在此期间,他才开始学习阿拉伯文和波斯文,研读伊斯兰教经典。

同类推荐
  • 刘邦创业记

    刘邦创业记

    这是一部草根闯荡终极职场的实录。刘邦出身农家,年过而立才当上了大秦帝国的基层乡镇干部。就这么一个毫不起眼的小角色,却在秦末的动乱中脱颖而出。他仅仅用了不足三年时间就把自己的几十名追随者变成了几十万,从泗水亭长混成了汉王。他又用了四年时间,与自己的朋友兼兄弟、历史上最强悍的军事家项羽争夺天下,最终把看似不可战胜的楚霸王逼死在乌江口。刘邦在当上皇帝后,又用了七年时间收拾秦帝国留下的烂摊子,打造出了一个生机勃勃的大汉王朝。刘邦,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平民皇帝。他的成功模式历经千年仍有借鉴意义。
  • 汽车大亨:福特成长日记

    汽车大亨:福特成长日记

    本书讲述了福特的成长以及创业故事。福特白手起家,用内燃机尝试制造了内燃机车,并且研究出了世界上第一个百姓用的T型车。福特从一个打工崽到把汽车工业推到顶峰,在成长过程中,福特也像一个平常人一样经历过失败、沮丧等种种不可避免的挫折,福特的成功不是运气,与他做人的思路有着极大的关系。因为作者研究日久,采访了福特家族的后人,并且掌握了第一手很多外界并不知道的秘密,在本书中都是首次披露。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秦淮春暖翻红袖:卞玉京

    秦淮春暖翻红袖:卞玉京

    卞玉京,不仅是秦淮八艳之一,更是明清史上数一数二的才女。本书记录了她的一生,从出生到逝世,讲述了她的爱情,她的生活。全书以抒情散文的风格,描述了卞玉京与吴伟业(骏公)的爱情,从相识,相恋,背叛,最后卞玉京入道,再相逢,决心离开。她的一生无不是围绕吴伟业这一男子,爱得最深,伤的最深,在缠缠绵绵,纠纠缠缠之间,成就了一段佳话。卞玉京敢爱敢恨,敢说敢做的侠女个性,更是让她在人们心里留下了一丝感慨。而她的小楷,兰花,诗词也是当时红遍金陵的佳作。
  • 大家风采:天下名人——世界上卓越的24位画家

    大家风采:天下名人——世界上卓越的24位画家

    本书主要写了世界著名的二十四位画家的出生背景,教育背景,求学历程,以及成名作品,还有对世界的贡献。
热门推荐
  • 牙祭记事

    牙祭记事

    睡一觉就穿了看来这穿越还真的挺流行的“咦前面那貌美如仙的美女是怎么回事”“那可是、金域教的圣子”某女(?﹃?)且看色女如何逆天
  • 千幻传说

    千幻传说

    对待自己,对待朋友,对待敌人,应该用怎样的态度与方式呢?我现在的方式对吗?怎样才是最好的?既然不知道就只能去寻找了吧。
  • 方与圆全集:做人做事大智慧

    方与圆全集:做人做事大智慧

    做人与做事都离不开方圆之道,所谓“方”,即表现于外在的性格和方法;所谓“内”,即深积于心中的气度和态度,古人常说“内方外圆”,正是说出了此中道理
  • 冷冥幽魂之冷情魔妃

    冷冥幽魂之冷情魔妃

    冷幽,鬼界召唤师,魔武双修前世的飞机失误疯爹爹的离家出走契约各路萌宠神兽被暗灵珠附体请问还有什么苦逼事情是冷幽没有遇到的?
  • 星球保卫战:让蓝天成为白云的家

    星球保卫战:让蓝天成为白云的家

    曾经,整个地球都呈现出一片和谐的景象。到处是郁郁葱葱的森林和草地,天空和大海都是一片蔚蓝的颜色,鸟儿在天空中自由地飞翔,鱼儿在水里快乐地游着,其他的动物在陆地上快活地奔跑着。而如今,这种景象或许只有在电影当中才能看到了。森林被大量砍伐,河流污染,野生动物遭到屠杀,自然环境正在遭受严重的破坏。
  • 冲天战尊

    冲天战尊

    本是悟性惊人,却龙脉阻塞的废材少爷,机缘巧合之下,偶遇神迹降临,从此开始牛逼闪闪的修行之路。曾经羞辱过我的,要一巴掌一巴掌的抽回去。曾经以为自己高高在上的,本少会让你们知道什么叫做高不可攀。叶冲,人如其名,他火爆肆意的性格,就注定了他的人生,将会精彩绝伦。
  • exo之炮灰女配翻身记

    exo之炮灰女配翻身记

    哦莫,谁能告诉她发生了啥!不就是看了本小说睡了一觉吗,穿越个毛线球啊!还有,话说穿越不是应该自带主角光环吗?说好的高冷强大呢?给我个女配是什么鬼啊喂!陆北夜无限怒吼ing
  • 柯柃

    柯柃

    我,渡影人柯柃,幻影大陆之主宰,亦幻亦真也许它真的存在过,或许没有,不可深究万年间煮酒烹茶,圆了不少夙愿也听过不少故事,皆是痴儿半梦半醒一浮生,从容
  • 悔逸斋笔乘

    悔逸斋笔乘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最强轮回天尊

    最强轮回天尊

    待如亲子的徒弟和一生宠爱女人勾搭在了一起,本应登入修罗道的林七真人惨遭毒手,跌入六道轮回的畜生道当中,叛妻逆徒却手持林七真人以命相搏换取来的登仙令成了鸳鸯夫妻,同登修罗道。林七真人由畜生道转世为狼,再度发狠修炼,发誓不报此仇决不罢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