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305500000027

第27章 提升研究生德育绩效的对策(4)

如前所述,研究生德育是一个系统,有其自身的系统结构。就研究生德育过程系统而言,研究生德育绩效是德育目标、德育主体、德育内容、德育方式、德育评价等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结果。科学安排研究生德育过程,就是使研究生德育过程的各结构要素合理归位,各尽其能,进而实现研究生德育绩效的最优化。“高校德育系统结构的调整与优化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必须通过一定的机制对要素的组合与运动进行调节,实现要素在质与量上的优化配置,提高高校德育工作效率,增加高校德育绩效。”

在现代德育中活动过程安排要体现四个原则:即实践性原则、主体性原则、阶段性原则、活动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实践性原则强调没有实践活动就没有德育,实践活动使主客体发生联系。在行为活动中培养、考察学生的品德,既强调学生道德知识的掌握,更强调其道德行为的践履,使认识、体验、践行结合。实践活动是德育过程的生命。丰体性原则要求德育过程在总体运作上既要发挥教育者的主体性,更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强调学生的自我道德教育。教育者的主体性发挥大小应当体现在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发挥程度上。阶段性原则强调德育受到受教育者身心发展水平的制约,学生处于什么样的发展阶段.就应为他们提供什么样的价值环境。学生“跳起来够不着”或“不用跳就够着了”都是有悖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教育原则的,都不能取得好的效果。系统性原则强调德育过程作为一个动态系统来考察,是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德育过程必须以系统辩证法作为指导,德育的规划、组织、实施也必须用系统的思想和方法才能得到科学的实现。具体而言,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明确研究生德育目标

确立明确性、可实现性的目标,是有效开展研究生德育的基本前提。所谓目标明确性和可实现性,是指目标的科学性、明晰性和可分解性。目标的科学性,是指目标的合乎事物发展的规律性,它体现着事物发展的内在的必然性;目标的明晰性,是指目标表述的明确与清晰性,乃是基于德育活动者的理解与接受而提出的要求;目标的可分解性,是目标在指导人们进行实践过程中的操作性要求。由于人类实现目标的实践活动是一个由诸多具有内在关联性因素构成的若干阶段性的过程,与此相适应,目标在其对实践指导功能的发挥中必须分解为若干个具有内在关联性的阶段性目标。只有此时,目标本身才是有效的,才能在实践中变成具体的指导力量。基于此,研究生德育实践活动要想有效展开.必须构建明确、可实现的研究生德育目标。

研究生德育目标是德育活动预期结果的全面、系统规划,它直接指导着德育活动的全过程。目标的设定当然不能是主观的凭空设想,其科学性、合理性是提升德育绩效的重要前提。时代的发展,人的道德主体意识的增强,也使得研究生对自身德性的完善寄予了更高的要求与期望,这一要求首先反映在德育目标之上。以此为基本思路,从全新的视角考察当代研究生德育目标的构建。是研究生德育目标具有科学性、合理性的根本保障。实际上,研究生德育的总体目标是明确的,就是要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培养一批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党的领导和党的基本路线,确立献身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政治方向,努力掌握现代科学文化知识,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全面发展的高层次人才。对于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研究生。还要注意从中培养出一批政治坚定、思想敏锐、学识渊博、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在总体目标的指引下,高校要提升研究生德育绩效,还必须制定每一阶段或每一侧重点的分目标。总的来说,不论是总目标还是阶段性目标的制定,都应考虑以下几点:

研究生德育目标应着眼于研究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作为一种追求预期绩效的活动,德育活动的起点无疑是德育目标的设定。研究生德育作为德育的具体形式,其出发点也在于德育目标的设定。而要使得这一目标真正具有科学性,就是要在全面把握研究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基础上设定其行为目标。由于研究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作为一种客观存在,是他们在一定的道德价值观的.支配下具有伦理意义的理念和行为的整体反映,所以,考察当代研究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主要应把握两大指标:一是当代研究生的道德价值取向状况,二是其实际的德性现状。自然地,提升研究生德育绩效,也应该是从这两方面的有效切入。因此,应该将一元价值导向和多元价值取向的有机统一作为衡量道德目标科学性的标准。并针对研究生德性现状的多层次性特点,我们应该设定一个由低到高序列的目标。只有当教育者设定了—个呈现出不同层次的、使每个研究生经过努力都能企及的目标体系,研究生德育方可获得实现自身最佳绩效的逻辑前提,才能充分实现对研究生的功能价值。

研究生德育目标应体现理性驾驭科技的伦理精神。由于科技的迅猛发展,20世纪以后科学教育成为西方国家教育的主流,人文素质教育被有意无意地忽略,人才的培养重视了成才,忽视了成人,忽视了人的和谐发展。高新科技发展的终极目的理应是为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的全面发展提供巨大的动力和更为广阔的空间,然而科技是不会自动造福于人类的,科学技术在其发展过程中的双重社会效应已经越来越明显。由于科学技术的超越时代性与超越国界性,使得社会对人的道德感、责任感要求在深度和广度上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人类不仅应对自己所处的时代及国家、社会负责,更应对未来的世纪及全球、世界的发展负责。这要求高校应加强对研究生的人文关怀,切实弘扬人文精神,实施人文素质与科技德育,使人具有对科技理性驾驭的伦理精神,造就出德技双馨、造福人类的科技大师、科学巨匠。而研究生是各类高新技术人才的生力军,必须具有高度的自律精神、社会责任感以及自我约束、自我控制能力,这一要求应高度概括地体现在研究生德育目标之中,即提高研究生的理性驾驭科技的伦理精神。

2.创新和谐发展的主体德育模式

伴随着我国新时期改革开放的思想解放运动,人的“主体性”问题成为哲学和社会科学界关注、研究的重要命题。在教育学界.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的著名教育专家顾明远教授率先发表文章,提出“学生既是教育的客体,又是教育的主体”的重要观点,引起教育学界的一场大讨论,黄济、王策三、王道俊、郭文安等一些著名教授纷纷发表见解,支持并进一步阐发“学生是教育主体”的观点,形成了主体教育思想。德育主体是德育中最重要的概念。贯穿德育活动的全过程,决定着德育的根本性质和目的。已有的德育主体理论分为两派:一是单主体论,大都强调教师为主体,少数强调学生为主体。二是双主体论,强调教师与学生都是主体。笔者赞同第二种观点。德育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过程。一方面,它是教师对学生施加教育影响的过程,另一方面,也是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接受教师所施加的影响,并通过自我教育,提升自我品德水准的过程。因此,这个过程是师生共同参与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有两个主体:教师主体(教育主体)和学生主体(受教育和自我教育主体)。教师和学生结成“主体一主体”的互动模式。“它是以建立师生互动关系为基础,以培养学生道德主体能力为目标。以建立和优化道德接受机制为核心,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促进学生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道德行为全面和谐发展的主体德育模式。这种模式的积极意义就在于它克服了传统师生关系中忽略学生主体性的弊端,并将以巨大的力量推动高校德育的深化和发展。”这种模式的总体特征就是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调动双方积极性,以情感为纽带,通过双向互动,实现道德的共同进步。

有效的德育实践活动过程,是产生有效的德育结果的前提与基础。而德育实践活动及过程的有效性,来自于构成这种实践活动的诸要素的有效性及它们之间的密切协调与互动。在德育实践活动诸要素既定的条件下,如何使它们相互协调配合并使它们发挥各自最大的效能而形成整体的有效性,则成为德育实践活动取得有效性结果的关键所在,教师主体在整个德育活动过程中的任务,就在于有效组织德育实践活动诸要素的有机结合并协调诸要素之间的内在关系使之形成整体的合力。因此,教师主体对德育活动及过程诸要素、环节调控的恰切性与合理性,是德育有效性实现的根本保障条件。故此,必须充分发挥教师主体对德育过程的组织与调控作用。教师主体对德育实践活动及过程诸要素、环节组织与调控的作用发挥俞大,则德育绩效实现的可能性就俞大;反之,其可能性就俞小。教师主体作用的发挥又与其素质成正相关关系,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打造一支高素质的研究生德育工作队伍。这在“优化德育人才资源”一节已经论及,在此就不赘述。

尽管如此,教师主体只是使学生主体发生变化的“条件”。人的发展离不开外因的积极作用,但是由内因决定的。教育和自我教育作为人的发展的外因和内因,它们是共同起作用的。学生是受教育和自我教育的主体。学生对教师这所传授的道德知识不但要理解,而且真正进行内化、得到认同时,才能使学生将道德知识真正转化为道德信念并付诸实践,实现自己的道德理想。因此,要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认识自我,增强自我教育的愿望和动机,激发学生自尊自重自强的要求,明确社会道德准则和规范,明确作为一个社会的人的职责与义务,要有所为,有所不为。

主体德育在继承和发扬学校德育工作优良传统的基础上,提供了德育工作的新理念,拓展了德育工作的新视野。增强了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在德育工作的指导思想上,主体德育强调按学生个体需要和特点开展德育活动,从满足个体需要出发培养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在德育工作的内容上,主体德育突出培育和张扬学生个性的心理服务和职业指导,把心理健康教育、创业教育、职业道德和职业理想教育摆到一个十分重要的位置。

德育工作不仅仅是引导,研究生德育必须满足研究生真正合理的需要。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任何一个活动的发生和发展都不是无缘无故的,而是与一定的需要相联系的,需要是促使活动发生和发展的原动力。人的需要理论认为,需要产生动机,动机引导行为。研究生德育活动是人类高级的精神活动,是有目的的活动,因此,研究生德育活动发生和发展势必与一定的“需要”相联系,“需要”是推动研究生德育活动发生和发展的动力来源。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大致分为五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提高德育绩效一方面不能脱离社会需要,应根据不断出现的新问题、新动向,调整对研究生的要求,另一方面要与研究生自身需要相结合,不断根据研究生需要调整德育微观目标,并在变化中寻找二者的最佳结合点。因此,研究生德育要取得实际效果,就必须从满足教育对象的真正的合理需要人手,通过采取一些相应的管理措施(见图表5—2).以满足教育对象的真正合理的需要来刺激其产生合理动机,并在动机支配下,产生符合思想教育者预期的言行,从而实现研究生德育绩效。

爱因斯坦指出:“学校的目的始终应当是:青年人在离开学校时,是作为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作为一个专家。”而所谓“和谐的人”,按照他的思路,也就是既富有个性又有益于社会的人。爱因斯坦的上述基本教育思想,与我们所主张的尊重学生主体性、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素质教育思想是完全一致的。社会道德是人们行为的规范和准则,而品德则是社会道德在个人身上的具体体现。个人品德在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中,不仅受社会的制约,还要受到个体身心发展规律的制约,带有明显的个体差异性和主观性。由于研究生“大、高、多、散”的特点,再者个体化教育突出,没有研究生主体性的发挥,研究生德育是不可能取得绩效的。从某种意义上说,研究生主体性的发挥,是德育取得内在效果和外

在效益的关键。总之,社会总体道德的进步归根到底取决于每一个道德主体的觉醒与发展。培养道德主体不仅是个人安身立命、成熟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社会走向文明,创造辉煌的必要前提。

3.丰富研究生德育内容

同类推荐
  • 学生素质教育丛书-艰苦奋斗教育读本

    学生素质教育丛书-艰苦奋斗教育读本

    本套丛书共分为:美育教育读本,在五星红旗下成长,学生素质培养读本,启智教育读本,学生行为规范读本,艰苦奋斗教育读本,传统美德教育读本,禁毒教育读本,家长学校读本,英雄主义教育读本。针对学生素质教育面临的重要问题,详细地论述了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
  • 鲁滨逊漂流记(彩绘版)

    鲁滨逊漂流记(彩绘版)

    从小就向往航海的鲁滨逊背着自己的家人,踏上了航海旅程。经历了几次海难后,他在巴西拥有了一份家产,不打算航海了。但没过多久他经不起诱惑,再次出海.在一场暴风雨中,船失事了,仅有他一人生还,游到了一座无人岛上活了下来。故事最精彩之处就是鲁滨逊在荒岛上的生活:建城堡、种粮食、造船、养羊……后来,他还找到了一个仆人。他在荒岛上生活了二十多年,才和一位船长回到了英国,然而,物是人非……
  • 学生阅读经典:茅盾散文

    学生阅读经典:茅盾散文

    茅盾的散文反映时代,同时也超越时代,他的早斯散文多篇幅短小,以一小片人生的剪片来象征时代的苦闷。他用文字对社会生活进行素描写生,对生活的体察细致入微,散文速写下的富于时代特征的社会生活场景丰富多样。
  • 新课程师资培训教程-高一化学优秀课例

    新课程师资培训教程-高一化学优秀课例

    为新课程实施和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而精心编写,选取了大量教案,内容上充分体现了知识性和趣味性。接受课改新理念,感受课改新思维,使用课改新教材,至始至终课改给人一种焕然一新的感觉。它是一次革命,一场对话,一座平台,一把迈向成功教育的钥匙。
  • 中小学生综合实践活动-关爱自我

    中小学生综合实践活动-关爱自我

    综合实践活动是现代教育中的个性内容、体验内容和反思内容,与传统教育片面追求教育个体的发展、共性和知识有所不同,综合实践活动提供了一个相对独立的学习生态化空间,学生是这个空间的主导者,学生具有整个活动绝对的支配权和主导权,能够以自我和团队为中心,推动活动的进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更谋求独立完成整个活动,而不是聆听教诲和听取指导。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这个生态化空间里,只是一个绝对的引导者、指导者和旁观者。
热门推荐
  • 兰草生

    兰草生

    出生在乱世,你是否还能坚持本心?面对背叛,你是否还能风轻云淡?面对离别,你是否还能自在洒脱?君子如兰,含薰待清风。叶生兰不是君子,但她却依然希望自己能等待到那缕清风,只是,这根草何时才能扎根崖谷,散发自己的幽香呢?
  • 霸王柔情

    霸王柔情

    温馨惨遭闺友夺爱,不幸穿越。先后遇到对她有情的陈坤,车池王,李债主,最后被男主鷇亲王带走。她只是依照心的力量顺其自然,而后知道了与自己一模一样的生于这个朝代的李奕儿的故事,便潜心扮演了李奕儿的角色,替李奕儿了了今生恩怨情仇。
  • 太二天尊

    太二天尊

    人族于星空中变强,终于又要回到蛮荒大地之上。而故事则从这个正在教室里打瞌睡的少年说起。
  • 赤松山志

    赤松山志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圈子圈套1:战局篇

    圈子圈套1:战局篇

    洪钧从一个底层的销售人员成为著名跨国公司的中国区代理首席代表,在即将被扶正,事业情感都志得意满的时候,掉入俞威设计的圈套,跌入职场与情场的双重深渊。两个昔日好友因为同在一个圈子,而成为夙敌。
  • 中华语典(权威珍藏版)

    中华语典(权威珍藏版)

    本书对传统国学经典中的精华,历代名著中的名言警句,长期流传于民间的歇后语、俗语、谚语、谜语、绕口令,经久不衰的经典对联,历久弥新的各种典故等等进行了整理汇编。把这些形象鲜活、言简意赅、历经千年沉淀却盛传不衰的语言文字,以一种崭新的面貌再现于读者面前。无论是先哲的至理名言,还是才子的诗词歌赋;无论是智者的真知灼见,还是平民的家长里短,都让人受益匪浅。它们或音韵优美,或意味深长,或幽默风趣,或哲理深刻,使人在文化享受中提高文化修养。
  • 烟雨长洲

    烟雨长洲

    长洲一名青丘,在南海辰巳之地。地方各五千里,去岸二十五万里。上饶山川及多大树,树乃有二千围者。一洲之上,专是林木,故一名青丘。又有仙草灵药,甘液玉英,靡所不有。又有风山,山恒震声。有紫府宫,天真仙女游于此地。长洲之上又分五城,东居熹微城,城中有紫府宫,罗天上仙、九天玄仙等八百一十九位仙女游于此地;西居碎叶城,长洲修仙门派属碎叶城碧落宫为尊;北居榴花城,夏至之时满城榴花似欲燃;南有云、月二城,论其形貌,皆如仙境。八方巨海不知始于何时,又咸无问津者,此番清歌所记亦拾遗一二,看客只作故事一场,烟雨一梦。
  • 逍遥崛起

    逍遥崛起

    他打过杂、吃过亏、受过苦、吹过牛、装过逼、扯过淡、流过泪、撕过心、裂过肺、伤过背、断过手、残过腿、;他进过军队、做过杀手、混过黑道、干过保镖、打过黑拳、玩过赛车、讨过生活、去过国外、干过特工;他上过学、逃过课、扛过枪、打过仗、杀过人、放过火、扮过猪、吃过虎;他也困过、累过、委屈过、感叹过、茫然过、失败过、无奈过、伤心过、遗憾过、后悔过;但他没有屈服过、害怕过,也不曾求过情、拉过脸;他坚信,风雨之后终会有彩虹、作为男人就要敢与命运做斗争、做,才能成功!他叫逍遥游,他有着所有男人不曾经历过的人生!!!请记得我的名字,香蕉卟呐呐i!
  • 夢月軒詩鈔

    夢月軒詩鈔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前任来了请闭眼

    前任来了请闭眼

    “总裁,琉璃小姐说李家三小姐挡了她的WiFi信号,把人给打了。”沈流年:“打的好,为民除害了。”“总裁,琉璃小姐嫌您新买的别墅采光不好,拆了。”沈流年:“拆的好,省的我动手了。”“总裁,琉璃小姐说她喜欢的人回来了,让您退位让贤。”某人拍案而起:“她想的美,上了老子的床,睡了老子的人,装了老子的种,她还想去哪儿?”在外,他是呼风唤雨杀伐果决的沈家大少,在内,他是洗衣煮饭结账的三好男人。可当旧爱来袭,他这个新欢只能靠边站,沈流年仰天长叹,顾琉璃你就是个白眼狼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