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324800000034

第34章 宪问第十四(2)

二十二

14·22陈成子弑简公。孔子沐浴而朝,告于哀公曰:“陈恒弑其君,请讨之。”

公曰:“告夫三子!”

孔子曰:“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君曰‘告夫三子’者。”

之三子告,不可。孔子曰:“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

【校】

公曰告夫三子,“三”前旧有“二”字,从邢本、朱熹本删,与下一律。

【释】

陈成子弑简公:“陈成子”,齐大夫成恒。“简公”,齐简公,名壬,公元前484-481年在位。

告于哀公曰:“告”,告诉、报告。

告夫三子:“夫”,指示代词,那。“三子”,即三桓,孟孙(仲孙)、叔孙、季孙。鲁国政在三桓,故曰告夫三子。

以吾从大夫之后:“以”,因也。“从大夫之后”,犹言忝大夫之列,谦词。

君曰告夫三子者:此叹君失其权。

【训译】

陈成子杀了齐简公,孔子斋戒沐浴了去上朝,告诉鲁哀公说:“陈恒杀了他的国君,请讨伐他。”

哀公说:“(去)告诉那三位!”

孔子(出来)说:“因为我也算大夫,(这等事)不敢不报告。国君(却)说‘去告诉那三位’。”

(孔子)到三桓那里去报告,(三桓都)不同意。孔子说:“因为我是大夫,不敢不来报告。”

【章旨】

此章见孔子尽职而敬君。沐浴而朝,重其事也。

二十三

14·23子路问事君,子曰:“勿欺之,而犯之。”

【校】

勿欺之,“之”旧作“也”,改从皇本。

【释】

事君:指事君之道。

欺:欺骗。

而犯之:“而”,读为“能”,借字。“犯”,触犯、冒犯,指强谏。

【训译】

子路问怎样事君,先生说:“不要欺骗他,(但)能冒犯他。”

【章旨】

此章言事君之道。勿欺、而犯,皆忠也。

二十四

14·24子曰:“君子上达,小人下达。”

【释】

上达:“上”,动词,向上。“达”,进至、看齐。下同。

下达:“下”,亦动词,向下。

【训译】

先生说:“君子向上看齐,小人向下看齐。”

【章旨】

此章劝人上进。旧或以上达、下达为达仁义、达财利,皆非。

二十五

14·25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释】

古之学者为己:“学者”,学文之人。“为己”,为修养丰富自身也。

今之学者为人:“为人”,为使人知也。

【训译】

先生说:“古时候的人学习是为(丰富)自己,如今的人学习是为(炫耀于)别人。”

【章旨】

此章叹时风不正,教人端正学习目的。以所学显扬、卖弄于人,是为为人。

二十六

14·26蘧伯玉使人于孔子。孔子与之坐而问焉,曰:“夫子何为?”

对曰:“夫子欲寡其过而未能也。”

使者出,子曰:“使乎?使乎?”

【校】

按:《论衡·问孔》引“使乎使乎”后有“非之也”三字,当是。增之惊俗,今依旧。

【释】

蘧伯玉:卫大夫,名瑗,孔子在卫时曾居其家。

与之坐:“与”,给也。“坐”,指座位。“与之坐”,让他坐下。

夫子何为:“夫子”,指蘧伯玉。“何为”,即为何,作什么。

欲寡其过而未能也:“寡”,少也。

非之也:“非”,非议。“之”,指遽伯玉。

【训译】

蘧伯玉派使者到孔子那里。孔子让他坐下,然后向他打问:“老先生(最近)在干什么?”

(使者)回答说:“老先生(最近)想减少自己的过错而没能做到。”

使者出去后,孔子说:“(这是)使者吗?(这是)使者吗?”

【章旨】

此章批评蘧伯玉之使。言“欲寡其过而未能”,一则见其过多,一则见其无能,可见是揭主人之短,非议主人。孔子非之甚,故重言“使乎”。使不能扬主之长反揭其短,何得为使?旧以为赞其使,谬也。

二十七

14·27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释】

不在其位:“位”,职位、位子。

不谋其政:“谋”,虑也。“政”,事也。

【训译】

先生说:“不在它的位子,(就)不考虑它的事情。”

【章旨】

此章戒人侵官侵权。

二十八

14·28曾子曰:“君子思不出其位。”

【释】

思不出其位:“思”,思虑、所思。“出”超出。“位”,职位。

【训译】

曾先生说:“君子考虑问题不超越他的职位。”

【章旨】

此章言君子不越职。

二十九

14·29子曰:“君子耻其言之过其行。”

【校】

按:“之”旧作“而”,当是后人误改,今从皇本及敦煌一本等。(定州简本缺)

【释】

耻其言之过其行:“之”,结构助词。

【训译】

先生说:“君子以自己的言语超过自己的行动为耻辱。”

【章旨】

此章戒人莫要只说不做。君子当说到做到;只说不做,非君子。

三十

14·30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

子贡曰:“夫子自道也。”

【校】

按:“智”旧作“知”,从皇本、敦煌二本改。

【释】

君子道者三:“道”,讲说、讲究。下“道”同。旧或释行,非,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不为行。或释君子之道,亦非,下有“者”字。

我无能焉:“能”,能够、做到。

【训译】

先生说:“君子所讲究的三点,我都做不到:有仁德的人不忧愁,有智慧的人不迷惑,有勇气的人不恐惧。”

子贡说:“(这三点是)老先生说他自己。”

【章旨】

此章记孔子自谦,以勉人。

三十一

14·31子贡谤人,子曰:“赐也贤乎哉!夫我则不暇。”

【校】

子贡谤人,“谤”旧作“方”,借字,今从《释文》所引郑本用本字。

【释】

谤:诽谤,公开指责人之非。

赐也贤乎哉:“贤”,多才、能干。“哉”,叹词。旧读问句,非。

夫我则不暇:“夫”,发语之词。“暇”,闲暇、空闲。

【训译】

子贡公开指责别人,先生说:“端木赐真能啊!而我却顾不上。”

【章旨】

此章戒谤人。言“贤乎哉”,是嘲讽子贡,而非赞誉。

三十二

14·32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己不能也。”

【校】

患己不能也,“己”旧作“其”,改从皇本等。

按:此与《学而》篇“不患”章(1·16)同,或不同弟子所记,故异“能”字。

【释】

能:能够、能做到、有本领。

【训译】

先生说:“不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担心自己没本领。”

【章旨】

此章劝人学本领。

三十三

14·33子曰:“不逆诈,不亿不信,抑亦先觉者,是贤乎!”

【释】

不逆诈:未至而迎曰逆。“逆诈”,预料人欺诈。

不亿不信:“亿”,臆测、猜测。“信”,诚实。

抑亦先觉:“抑”,转折连词。“觉”,发觉。

贤:多才也。

【训译】

先生说:“不预料(人)欺诈、不猜测(人)不老实,却也能事先发觉的,这是多才吧!”

【章旨】

此章论贤才有先知之明。不刻意预测推断亦能先觉,其人必多才智,故曰贤。

三十四

14·34微生亩谓孔子曰:“丘:何为是栖栖者欤?无乃为佞乎?”

孔子对曰: “非敢为佞也,疾固也。”

【校】

栖栖者欤, “欤”旧作“与”,改今字。

孔子对曰,“对”字旧脱,从皇本等增。

【释】

微生亩:人名,旧云复姓微生,名亩,年长于孔子。

栖栖:“栖”,如鸟之栖木暂息。“栖栖”,栖之又栖、栖栖遑遑,奔波不定之貌。旧或释忙忙碌碌,非。

佞:有口才。

疾固:“疾”,恨也。“固”,固陋。

【训译】

微生亩问孔子说:“孔丘:(你)为什么这样栖栖遑遑的呢?莫不是为了(到处)施展口才吧?!”

孔子回答说:“(我)不敢施展口才,是疾恨固陋。”

【章旨】

此章言孔子周游列国之故。疾世人固陋而欲教化之,故栖栖于天下也。

三十五

14·35子曰:“骥不称其力,称其德也。”

【释】

骥不称其力:“骥”,良马之称,千里马。“称”,称道。

称其德:“德”,品质。

【训译】

孔子说:“千里马不是称道它的能力,(而)是称道它的品质。”

【章旨】

此章以马比人,论人才重在品质。骥之所以为骥,不在其能千里,在其有能千里之德。善人之所以为善人,不在其做善事,在其有做善事之德;贤人之所以为贤人,不在其才多,在其有多才之德。

三十六

14·36或曰:“以德报怨,何如?”

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释】

德:恩德。

直:直率、不曲。

【训译】

有人问:“用恩德回报怨仇,怎么样?”

先生说:“(那又)用什么回报恩德呢?(应当)用直率回报怨仇,用恩德回报恩德。”

【章旨】

此章论报德、报怨,戒人不能以德报怨,诚圣教也!

三十七

14·37子曰:“莫我知也夫!”

子贡曰:“何为其莫知子也?”

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

【释】

尤:责怪。

下学而上达:“下”,向下。“上”,向上。

【训译】

先生说:“没有人会了解我了吧!”

子贡问:“为什么会没有人了解您呢?”

先生说:“(因为我一生)不怨恨天,不责怪人,(一心)向下学习而向上努力。了解我的,大概是天吧!”

【章旨】

此章记孔子叹道不行,晚年之语。下学,学而不厌也;上达,欲以明道也。

三十八

14·38公伯寮诉子路于季孙。子服景伯以告,曰:“夫子固有惑志于公伯寮,吾力犹能肆诸市朝。”

子曰:“道之将行也欤,命也;道之将废也欤,命也。公伯寮其如命何!”

【校】

按:“诉”旧作“愬”,二“欤”字旧皆作“与”,改今字。《说文》亦引作“诉”。

【释】

公伯寮:鲁人,姓公伯名寮。

诉:诉讼、告状。旧释谤,不确。

子服景伯:鲁大夫,“景”为谥。

夫子固有惑志:“夫子”,指季孙。“固”,固然、纵使、即使。“惑志”,被蛊惑之心志。

肆诸市朝:“肆”,陈尸。“市朝”,偏指“市”,街市之上。

道:指孔子所主张者。

命:天命。

【训译】

(子路宣扬先生的主张,)公伯寮把他告到了季孙氏那里。子服景伯将这事报告给了(先生),(并且)说:“即使季孙氏被他蛊惑,我也有能力使他陈尸街头。”

先生说:“我的主张将要被实行吧,是天命;我的主张将要被废弃吧,(也)是天命,公伯寮他能把天命怎么样?”

【章旨】

此章言道之废兴由天命,亦见孔子不畏强权。谋道在人,行废则由天命,所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也。

三十九

14·39子曰:“贤者避世,其次避地,其次避色,其次避言。作者七人矣。”

【校】

按:诸“避”字旧皆作“辟”,从皇本、正平本、敦煌二本改今字。

又按:“作者七人矣”前旧有“子曰”二字,当是后人误增,从《四书辨疑》说删。或别为一章,无义,非。

【释】

贤者避世:“避”,回避、躲避,去而不遇。“世”,社会。“避世”,隐居也。

避地:去其所厌之地。

避色:“色”,人之容色。“避色”,避其令人厌见之色。

避言:远去而不闻其言。

作者七人矣:“作”,犹行。“作者”,行此四者之人。“七人”,不可确指。或以为即《微子》篇(18·8)“逸民:伯夷、叔齐、虞仲、夷逸、朱张、柳下惠、少连”七人。

【训译】

先生说:“多才的人躲避污浊的社会,次一等的人躲避讨厌的地方,再次一等的人躲避讨厌的脸色,又次一等的人躲避讨厌的言语。这样做的已经有七人了。”

【章旨】

此章论处世之道。言作者七人矣,可见是说前人,言前人之贤者能如此。

四十

14·40子路宿于石门,晨门曰:“奚自?”

子路曰:“自孔氏。”

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欤?”

【校】

按:“欤”字旧作“与”,改今字。

【释】

石门:齐邑名。《左传·隐公三年》:“齐侯、郑伯盟于石门。”杜注:“石门,齐地。”旧释鲁城门名,非,鲁人不得问“奚自”。

晨门:晨启门者。

奚自:“奚”,何;“自”,由、从也。

孔氏:指孔子。

【训译】

子路晚上睡在石门城的城门口,第二天早上开城门的人(发现了他),问:“从哪儿来的?”

子路说:“从孔氏那儿。”

开城门的人说:“就是(那个)知道不能做而偏做的人吗?”

【章旨】

此章反映孔子当时已以知其不可而为之出名。知其不可而为之,是执著其道也。

四十一

14·41子击磬于卫,有荷蒉而过孔氏之门者,曰:“有心哉,击磬乎!”既而,曰:“鄙哉,硁硁乎!莫己知也,斯己而已矣!深则厉,浅则揭。”

子曰:“果哉!末之难矣。”

【校】

荷蒉,“荷”当作“何”,涉下字误偏旁,《释文》一本及《汉书》所引皆作“何”。改之惊俗,故依旧。

【释】

有荷(何)蒉而过孔氏之门者:“何”,《说文》:“儋(担)也。”“蒉”,音溃,草筐子。“孔氏”,指孔子及其弟子们。

有心:有用意。

鄙:粗野。

硁硁:音坑坑,象声词,形容生硬。

斯己而已矣:“己”,谓己知,承上句省知字。

厉:和衣涉水。

揭:撩起、卷起衣裤涉水。

果:果断。

末之难矣:“末”,犹无。“难”,读去声,诘难、批驳。

【训译】

先生(有一天)在卫国敲磬,一个担着草筐的人(正好)从他们的大门前面经过,(听到磬声,)说:“有心呀,这磬敲得!”过了一会儿,(又)说:“粗野呀,硁硁地。如果没有人知道,就自己知道算了!(好比过河,)水深就连衣趟,水浅就撩衣过。”

先生(听见了),说:“真果断!(我)无法反驳他了。”

【章旨】

此章亦论孔子之执著。硁硁乎磬声中透露出坚定与执著,故荷蒉者如此言。深则厉浅则揭,意当识时务,随机应变。

四十二

14·42子张曰:“《书》云:‘高宗谅阴,三年不言。’何谓也?”

子曰:“何必高宗?古之人皆然。君薨,百官总己以听于冢宰三年。”

【释】

高宗谅阴,三年不言:此《尚书·说命》语,今本作“王宅忧,亮阴三祀。既免丧,其惟弗言,群臣咸谏于王”。“高宗”,指殷高宗武丁。“谅阴”,当如《尚书大传》作“梁闇”,借字,本指低矮之舍,即所谓墓庐。此做动词,指居于低矮之墓庐。“言”,指言政事。

薨:天子死之称。

古之人:指古代所有刚即位的新君。

百官总己以听于冢宰:“总”,总束己事。“冢宰”,宰臣,百官之长。

【训译】

子张问:“《尚书》里说:‘高宗住在墓庐,三年不说话。’什么意思?”

先生说:“为什么一定要(殷)高宗?古代的新君都是这样。(因为)旧君去世以后,(朝廷)百官在三年之内都把自己的职事归纳起来听冢宰号令。”

【章旨】

此章言古代国君守孝之事。

四十三

14·43子曰:“上好礼,则民易使也。”

【释】

上:指在上治民者。

礼:礼仪法度。

使:使役。

【训译】

先生说:“上边的人喜欢礼,老百姓就容易使役。”

【章旨】

此章言在上使民当好礼法。一切有法度可依,故民易使。

四十四

14·44子路问“君子”,子曰:“修己以敬人。”

曰:“如斯而已乎?”

曰:“修己以安人。”

曰:“如斯而已乎?”

曰:“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

【校】

修己以敬人,“人”字旧脱,从高丽本、正平本增。

【释】

君子:指在上治民者。

修己以敬人:“修”,修养、修正。“敬”,尊敬、尊重。

安人: “安”,安宁、安乐。

【训译】

子路问(怎样做一名在上治民的)君子,先生说:“修养自己以尊敬别人。”

(子路)说:“这样就够了吗?”

(先生)说:“(再就是)修养自己使别人安乐。”

(子路)说:“这样就够了吗?”

(先生)说:“(再就是)修养自己使百姓安乐。修养自己使百姓安乐,连尧、舜恐怕都担心做不到吧!”

【章旨】

此章论治民君子当先修己。所谓修己,包括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与理政能力。

四十五

14·45原壤夷俟。子曰:“幼而不逊悌,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以杖叩其胫。

【校】

按:“逊悌”旧作“孙弟”,从皇本、正平本及敦煌一本改今字。

【释】

原壤:孔子乡里故旧。《家语·屈节》载:“孔子之旧曰原壤,其母死,夫子将助之以沐椁。子路曰:‘由也昔者闻诸夫子曰:“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夫子惮矣,姑已若何?’孔子曰:‘凡民有丧,匍匐救之,况故旧乎?’”

夷俟:“夷”,借为“跠”,蹲。“俟”,等待。

逊悌:恭逊敬长。

长而无述焉:“述”,《说文》:“循也。”谓遵循。“无述焉”,无循于逊悌之道,无长进也。旧释称述,非,此就原壤自身作为言,不谓他人。

贼:害人者。

【训译】

原壤蹲着等(先生过去)。先生(走到跟前,)说:“小时候就不懂礼貌,长大了毫无长进,老了还不死,这是害人虫!”一边用拐杖敲他的小腿。

【章旨】

此章斥原壤不逊悌,教人要有礼貌。言老而不死,知其已老;称言不逊悌,知其年必小于孔子,是孔子为长者。见长者跠俟而不起身迎候,是不逊悌,故孔子骂之。以杖叩其胫,令站立也。

四十六

14·46阙党童子将命,或问之曰:“益者欤?”

子曰:“吾见其居于位也,见其与先生并行也。非求益者也,欲速成者也。”

【校】

按:“欤”旧作“与”,改今字。

【释】

阙党:孔子所居党名,五百家为党。或称阙里,小名,二十五家为里。

将命:奉传主人之命。

益:进益、上进。

居于位:“位”,指主人之位。

与先生并行:“先生”,指其主人。“并”,并排。

速成:“成”,成为能发命之人。

【训译】

阙里有一个童子替主人传命,有人(向先生)问他说:“(他)是求上进的人吗?”

先生说:“我见过他坐在主人的位子上,见过他与主人并排而行。(说明他)不是求上进的,是想速成的。”

【章旨】

此章亦戒不知礼之人。童子而居主人之位,是有做主人之心;与主人并行,有等同主人之行,故知其为欲速成者。

同类推荐
  • 存在·真理·语言(海德格尔美学思想研究)

    存在·真理·语言(海德格尔美学思想研究)

    现代思想大师海德格尔思想的巨大震撼力,一直浸透在作者研究与写作的始终,不得不令人折服。这不仅改变了作者自己的许多观点,也动摇了作者原先对海德格尔研究的一些盲目自信,更使作者开始怀疑国内美学与哲学研究中许多“鸿篇巨制”的价值和意义。在通往海德格尔的小路上,时常会发现许多激动人心的东西,但“海德格尔的著作是作者们还没有能力攀登的高山”。登不上高山,不能说高山的存在没有意义,也不能说攀登者的努力没有价值。愿本博士论文成为一个攀登者的一次努力,尽管山顶还遥不可测、难以企及。
  • 中国大儒·光耀万古

    中国大儒·光耀万古

    他们各自分立于不同时代,屹立于学术巅峰:他们又上下彼此传承,在中国儒学发展史中接衲传灯……本书将带领大家穿越千年时空,从隋唐五代至宋元,与一代代光耀万古的儒学宗师并行,领略他们风华绝代的儒者风采,死守善道的儒家本色,以人弘道的儒学旨归……
  • 冥想的力量

    冥想的力量

    本书是目前对印度瑜伽哲学的理论和实践进行最系统和清晰的论述。该书受到西方瑜伽界的高度肯定和欢迎。自2003年出版以来,已经再版两次。本书内容包括:瑜伽和吠檀多哲学的基本理论、瑜伽冥想的具体方法和技巧、瑜伽锻炼中各种问题之处理、瑜伽锻炼中的各种效果之论述等。
  • 百孝经

    百孝经

    本书主要说明了当今社会的孝养理念,提倡蕴于日常生活中的“常态道德”,弘扬平民化的、生活化的、常态化的孝文化,让孝心孝行落实到无数人每天的生活起居中,落实在一句问候、一个电话、一次探望等细微的日常关怀中。
  • 语文新课标必读-庄子选译

    语文新课标必读-庄子选译

    本书内篇包括《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人间世》、《德充符》、《大宗师》、《应帝王》七篇。各篇均有自己的中心思想,但又具有内在的联系,反映了庄子的宇宙观(自然观)、认识论、人生观、道德观、政治观、社会历史观。其中《逍遥游》、《齐物论》、《大宗师》三篇最能集中体现庄子的哲学思想。
热门推荐
  • 我想回家之白之章

    我想回家之白之章

    这是一个穿越者的故事,他不想攀爬巅峰,不想邂逅美女,不想建功立业,不想有奇幻的冒险,他一生所求,只有……回家,为此,愿付出一切!!!
  • 我的彩蛋是美男

    我的彩蛋是美男

    “呀~呀~”奶声奶气的声音在浴室里响起来,听得人心里一阵犹如被牛奶滋润的舒服。可是看着木盒子里的小不点的沧澜一点都不觉得舒服!这个盒子里之前放的只不过是一个一直在变大的彩蛋,可是现在,彩蛋已经破开了,里面竟然坐着这个一丁点儿大的缩小版男孩纸!他的身上一丝不挂地,头上有一小撮毛发。眼睛圆圆地懵逼地看着四周,脸上有着可爱的婴儿肥。“呀~”他发现了沧澜,朝着她爬过去。“啊啊啊!”沧澜大叫一声,立马往后一跳靠在墙上,惊恐地捂着自己的嘴。这是怎么回事?为什么一个蛋在没有经过孵化的前提下养育出了一个人?天呐,她一定是在做梦,肯定是自己最近太沉迷于养成...
  • 欲仙道魔

    欲仙道魔

    吾笑世态炎凉,吾笑修真无人,吾笑仙界众生。吾笑,吾自己!身为仙帝,吾也躲不过这心魔!送汝入轮回,待到汝欲仙道魔,自会归来!
  • 硝烟下的炮灰

    硝烟下的炮灰

    前世的废柴,今世的豪门,在军权大于天,有枪便是草头王的民国初年,唯一的金手指就是他所指的历史。钱、权、枪杆、炮筒外加......混乱的时代,真实的战场,真实的战术,完完全全的民国风味,另:这本书底稿已有百万
  • 暴走萝莉:开启虐BOSS模式

    暴走萝莉:开启虐BOSS模式

    策划被驳回?要忍耐! ̄へ ̄工资被扣留?要忍耐!! ̄へ ̄各种被批评?要忍耐!!! ̄へ ̄BOSS虐我千百遍,我却要待BOSS如初恋。(╯‵□′)╯︵┻━┻Σ(っ°Д°;)っ啊!BOSS在玩网游!机会来了,报告!申请开启虐BOSS模式!BOSS工作虐我千百遍,我倒要在游戏里虐BOSS千万遍,否则长期忍耐的压力不纾解一下,会发疯的!!!可是最后的事情为什么会演变成这个样子:哇靠!被潜了!(╯‵□′)╯︵┻━┻我真的不是来找虐的!╮(╯▽╰)╭不科学啊,这究竟是什么神走向啊!Σ(°△°|||)︴多款大神任你挑!打滚求支持,求收藏,求点击,求票票,求打赏,各种求,么么哒~
  • 相依相伴
  • 野蛮文明

    野蛮文明

    在遥远的上古,那时候大陆又兽人统治平原,由精灵统治丛林,由鱼人统治大海,由矮人,地精统治山丘。人类的力量不如兽人,美貌与智慧不如精灵,无法在大海之中生存,也没有矮人与地精联盟的高超科技。他们只能够卑微活着,没有自己的文明,分散成大大小小的部落,卑微的在夹缝之中求存。在大河流域的华族部落,一个疯狂的老者突发奇想,他将模拟一场年轻时在兽人萨满族的见到的仪式,希望能够唤醒属于人类的先祖,获得与兽人一般强大的力量。
  • 王爷再贱

    王爷再贱

    她本是一个小职员,却穿越到了一个陌生的世界,在这里,她是皇上喜欢的妃子,但她却不爱皇上,她想要自由,便是逃离皇宫,只是小看了皇上对她的爱,宁可舍下天下也要去寻找她,当她爱上他想为他做些什么时,不曾想,本是二十一世纪高材生的凌筱雨,在这个时代却是一只拖油瓶,成了一个包袱……【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隐痛与希望:解读中国西部农村教育

    隐痛与希望:解读中国西部农村教育

    今天这个会,最没有发言权的是我,因为我对西部农村教育了解得很少,与农村教师更是几乎没有接触。
  • 密林中行走

    密林中行走

    海龙先生的散文就是找到了很好的感性经验和生活细节来解析自己的所思所想,所得所悟,因而所写文字,既保持着对人间生活新鲜的发现,又为我们提供了质朴、诚恳的现实经验,让我读到了文章散淡优美的气质和风貌。著名作家关仁山内容提要人生在世,仿佛在密林中行走,不知前方的路上会遇到荆棘或是花朵?《密林中行走》以一个富有禅意的书名带领读者开始一段洗涤心灵的阅读体验。作者是一位有着丰富基层工作经验的国企领导人,他用平实质朴的语言和一个个发生在身边的小故事揭示了生活中的种种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