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324800000036

第36章 卫灵公第十五(2)

二十

15·20子曰:“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释】

疾:恨、讨厌。

没世:谓辞世以后。旧或释为黑暗社会,非。

名不称焉:“名”,名字、名声。“称”,被称颂。“称焉”,称于世也。或以名实不相称为说,非。

【训译】

先生说:“君子恨(自己)死后名字不在社会上被人称颂。”

【章旨】

此章劝人留名。俗语云“留名当留身后名”,身后有名,则生前必须对世有所贡献,所以此实际上是劝人生前立功名。

二十一

15·21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释】

君子、小人:以人格区分。

诸:“之于”合音。

【训译】

先生说:“君子(遇事)求自己,小人(遇事)求别人。”

【章旨】

此章戒人凡事当自己努力,莫要依赖他人。

二十二

15·22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释】

矜而不争:“矜”,自称其贤,自夸。旧释庄敬、庄矜,非。“争”,与人相争。

群而不党:“群”,合群,与人团结。“党”,结党。

【训译】

先生说:“君子自夸,但不与人相争;合群,但不结党。”

【章旨】

此章言君子处理人际关系之法。君子可以自称其贤,但不与人争名夺利,堪为今人戒。

二十三

15·23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释】

不以言举人:“以”,因、根据。“举”,抬举、举用。

不以人废言:“人”,指人品。“废”,废弃。

【训译】

先生说:“君子不因为言辞而举用人,不因为人品而废言辞。”

【章旨】

此章诫人言与人当区别看待。有言者不必有德,故不以言举人;人品差未必无善言,故不以人废言。

二十四

15·24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校】

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者乎,“行”后旧有“之”字,从皇本、正平本及定州简本删。

【释】

言:指字。

恕:如心也,即推己及人,将心比心。

施:加也。

【训译】

子贡问道:“有说一个字就可以一辈子实行的吗?”

先生说:“(有!)大概是‘恕’吧!(就是说)自己不想要的,不要加给别人。”

【章旨】

此章劝人行“恕”。己所不欲而不施于人,正是推己及人的必然结果,故以解释“恕”字。人终身皆需“恕”,故曰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

二十五

15·25子曰:“吾之于人也,谁毁谁誉?如有所誉者,其有所试矣。斯亦三代之民所以直道而行也。”

【校】

吾之于人也,定州简本作“于人”,无“吾之”、“也”三字,省。

如有所誉者,一本“所誉”作“可誉”,定州简本亦作“何”(借为“可”),然下句有“矣”字,不可通。

斯亦三代之民所以直道而行也,旧作“斯民也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不可通,从《后汉书·韦彪传》注所引移“斯”后“民”字于“三代之”后,又“也”改为“亦”。盖旧校者误读“三代之所以”为句而移“民”于前,“亦”又音误为“也”,而成今貌。

【释】

吾之于人:“吾”,孔子自谓。“人”,他人、别人。

谁毁谁誉:“毁”,非毁、诋毁。“誉”,赞誉、夸奖。谁毁谁誉,言本不需毁誉。

其有所试矣:“其”,代词,那。“试”,试验。

斯亦三代之民所以直道而行也:“斯”,此也,指如有可誉者其有所试矣之法。“直道而行”,直来直去,不说假话,不私相毁誉。

【训译】

先生说:“我自己对别人嘛,诋毁谁或赞誉谁呢?(本来都不需要。)如果有赞誉的,那是(因为)有过试验,(证明他确实值得赞誉)。这也是(夏商周)三代的人直来直去,(不说假话)的原因。”

【章旨】

此章言誉人当有所试,不可虚妄。

二十六

15·26子曰:“吾犹及史之阙文也,今亡矣夫!”

【校】

“吾犹及史之阙文也”后旧错衍“有马者借人乘之”一句,从叶梦得《石林燕语》说据班固《汉书·艺文志》引孔子语删。翟颢《论语考异》亦云:“二事大小精粗实不相并。”其说是。

【释】

吾犹及史之阙文:“及”,赶上、看见过。“史”,指史书。“文”,字。

今亡矣夫:“亡”,无也。今亡矣夫,言已被人任意填补。

【训译】

先生说:“我还看见过史书里面缺字的现象,如今已经没有了呀!”

【章旨】

此章疑是叹后人妄补史书。

二十七

15·27子曰:“巧言乱德,小不忍乱大谋。”

【校】

小不忍乱大谋,“乱大谋”前旧有“则”字,涉《集解》孔注衍,今从高丽本、正平本及定州简本删。孔注曰:“巧言利口则乱德义,小不忍则乱大谋。”是上下二句相对。

【释】

巧言乱德:“乱”,扰乱、败坏。下同。“德”,美德。人之巧言,必有损其美德。

小不忍乱大谋:“小”,小事、小处。“忍”,忍耐。“大谋”,大计谋、大事情。

【训译】

先生说:“花言巧语败坏美德,小事不忍败坏大事。”

【章旨】

此章戒巧言,戒不忍。

二十八

15·28子曰:“众好之,必察焉;众恶之,必察焉。”

【校】

按:“众好之”、“众恶之”二句旧倒,今从定州简本及《潜夫论》所引孔子语正。

【释】

察:观察、考察。

【训译】

先生说:“众人喜欢它,一定要对它进行考察;众人憎恶它,(也)一定要对它进行考察。”

【章旨】

此章劝人莫要盲从。众好之未必真值得好,众恶之亦未必不值得好,故皆需详察之。

二十九

15·29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释】

弘道:“弘”,弘扬光大、扩大。“道”,指好的学说、思想主张。

弘人:扩大人的影响。

【训译】

先生说:“人能使好的学说弘大,不是好的学说能使人弘大。”

【章旨】

此章论人与道的关系,诫人弘道而莫弘人。

三十

15·30子曰:“过而不改,是之谓过。”

【校】

是之谓过,旧作“是谓过矣”,改从定州简本。

【释】

过:过错。前“过”动词,后“过”名词。

【训译】

先生说:“错了不改,这才叫错。”

【章旨】

此章劝人改过。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三十一

15·31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释】

思:思考。

无益:“益”谓长进,指学问、知识言。

不如学:不如学之有益,学指读书学习。

【训译】

先生说:“我曾经整天不吃饭、整夜不睡觉地思考,(知识也)没有长进,不如学习。”

【章旨】

此章劝人读书学习。学习能增长知识,故思不如学。

三十二

15·32子曰:“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君子忧道不忧贫。”

【释】

谋道不谋食:“谋”,谋划、筹谋。“道”,路,途径,探下指得食的方法与途径。 “食”,吃饭。旧或直释“道”为学术、思想,非,君子宁不食乎?

耕也,馁在其中矣:“耕”,谋食之一道。“馁”,饥饿。馁在其中矣,言不能确保有食。

学也,禄在其中矣:“学”,亦谋食之一道。“禄”,俸禄。禄在其中矣,言可保有食。

忧:担忧。

【训译】

先生说:“君子谋划(吃饭的)路而不谋划吃饭。(比如)走种地的路,(虽然可以吃饭,但)免不了要受饥饿;走读书的路,(虽然不生产粮食,但)可以得到俸禄。(所以)君子担心走不对路而不担心穷。”

【章旨】

此章劝人择业,虽有道理,但不应提倡。

三十三

15·33子曰:“智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智及之,仁能守之,不庄以莅之,则民不敬;智及之,仁能守之,庄以莅之,动之不以礼,未善也。”

【校】

按:三“智”字旧皆作“知”,从皇本及敦煌一本改今字。

【释】

智及之:“智”,智慧、智能。“及”,达到、赶上。“之”,指君位、高位。下并同。

仁不能守之:“仁”,仁德、品德。

庄以莅之:“庄”,庄重、严肃。“莅”,临、面对。“之”亦指君位,旧释民,非。

则民不敬:“敬”,尊敬。

动之不以礼:“动”,指以君主身份行动。“之”,语助词。

【训译】

先生说:“(高级职位,如果你)智慧达到它,仁德不能守住它,即使得到它,(也)一定会失掉它;智慧达到它,仁德能守住它,不庄重地面对它,百姓就不尊敬(你);智慧达到它,仁德能守住它,(能)庄重地面对它,(如果)行动不按礼法,还是不够好。”

【章旨】

此章言君主守位行身之法。

三十四

15·34子曰:“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

【释】

小知:“小”,以小事、从小处。“知”,了解。

大受:承受、接受大任。

【训译】

先生说:“君子不可以从小处了解,却可以接受大任;小人不可以接受大任,却可以从小处了解。”

【章旨】

此章言知任君子小人之法。君子未必拘小节,故不可小知;小人处事虽谨,而器量浅小,故不可以大任。

三十五

15·35子曰:“民之于仁也,甚于水火。水火,吾见蹈而死者矣,未见蹈仁而死者也。”

【释】

民之于仁:“仁”,指做仁事、推恩行仁于人,如周贫济困、救死扶伤、舍己救人之类。民之于仁,指对于“仁”的畏惧。

甚于水火:“水火”,指洪水、烈火,可惧之物也。

蹈:踩着、踏着。蹈仁,即实践仁,做仁事。

【训译】

先生说:“百姓对于仁(的畏惧),胜过洪水烈火。(因为)洪水烈火,我(曾)见过有人踩着它死的;(却)还没见过有人踩着仁死的。”

【章旨】

此章号召行仁。有蹈水火而死者,无蹈仁而死者,是其畏仁甚于畏水火。旧或释为民之需要仁德急于需要水火,或释民生有赖于仁尤甚其有赖于水火,沿孟子“民非水火不生活”之说,以“水火”为人赖以为生之水火,皆不合情,人岂有赖仁为生之理?

三十六

15·36子曰:“当仁,不让于师。”

【释】

当仁:“当”,应当。“仁”,亦指行仁、做仁事、献爱心。旧或以“当”为值当、面临,以“仁”为仁德,非。

不让于师:“让”,相让。“不让”,争先也,指弟子言。旧以为谦让,非。

【训译】

先生说:“应当行仁(的时候),学生不让老师。”

【章旨】

此章教学生爱护老师。学生争先行仁而不让于师,理所当然。比如遇舍己救人之事,岂能让师?今成语“当仁不让”,已与原义相反。

三十七

15·37子曰:“君子贞而不谅。”

【释】

贞:坚贞、真心,做动词,指讲求坚贞。

谅:信也,指守信。如尾生期梁之类。

【训译】

先生说:“君子(讲求)坚贞而不(死)守约定。”

【章旨】

此章言谅不如贞。《庄子·盗跖》:“尾生与女子期於梁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即所谓谅。

三十八

15·38子曰:“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

【释】

敬其事:“敬”,重也。

后其食:“食”,指禄。

【训译】

先生说:“事奉君主,(应当先)认真做他的事,然后吃他的饭。”

【章旨】

此章言事君得禄之道。一切给人做事皆当如此。

三十九

15·39子曰:“有教无类。”

【释】

类:等类、类别。

【训译】

先生说:“(对学生)只有教育,没有等类之分。”

【章旨】

此章讲教育方法,言对学生必须一视同仁,进行同样的教育。

四十

15·40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

【释】

道:指学说、思想主张。

不相为谋:“相”,相互。“为”,去声,为之、给。“谋”,谋划。旧释互相商议,非。

【训译】

先生说:“思想主张不同,不相互替对方谋划。”

【章旨】

此章教人明“道”“道”不同,则不为之谋也。

四十一

15·41子曰:“辞达而已矣。”

【释】

辞达:“辞”,言辞。“达”,指达义。

已:止也。

【训译】

先生说:“(说话、写文章,)言辞能表达意思就行了。”

【章旨】

此章戒繁辞。

四十二

15·42师冕见,及阶,子曰:“阶也。”及席,子曰:“席也。”皆坐,子告之曰:“某在斯,某在斯。”

师冕出,子张问曰:“与师言之道欤?”

子曰:“然,固相师也!”

【校】

与师言之道欤,“欤”旧作“与”,改今字。

固相师也,“相师”后旧有“之道”二字,不可通,当是后人不明文义据上增,今删。

【释】

师冕:鲁乐师,名冕,盲人。

阶:上堂屋之阶。

席:室内所铺垫席,人所坐者。

与师言之道欤:“师”,老师、师傅。“道”,方式、方法。

相:扶助、引导。

【训译】

(盲人)师冕来见(先生),走到房檐台跟前,先生说:“这是房檐台!”到了席子跟前,先生说:“这是席!”(大家)都坐下以后,先生告诉他说:“某某在这儿,某某在这儿。”

师冕出去后,子张问(先生):“(您刚才这)是跟老师说话的方法吧?”

先生说:“是啊,本来就是相导老师呀!”

【章旨】

此章言孔子之谦敬。

同类推荐
  • 西洋文明的本质:胡适讲西学

    西洋文明的本质:胡适讲西学

    本书是“聆听大师”丛书“胡适系列”的第六种,内容取自已公开出版的胡适著作。书稿以胡适讲西学为线索,遴选胡适讲述西方文化特征的文章,特别是讲述西方哲学的较为通俗的著作,反映了胡适对西方文化的基本观点。由于胡适深受西学,特别是其中的实用主义的影响,他对西方文化的解读是在感受和理解的基础上阐释,有助于一般读者准确了解西方文化的精神,形成对西方文化较为客观的看法。
  • 大学论·德智平衡论

    大学论·德智平衡论

    生命的原欲总是与其实现的结果有距离。于是,这便有了我们生命中“我能够”与“我应该”的矛盾体验,这种体验常常把自我置于“两难境地”。……为此,每个生命个体对自身智性与德性关系的觉知就成为了生命存在的首要问题。
  • 左手李叔同右手南怀瑾

    左手李叔同右手南怀瑾

    佛家说:“一切众生本来是佛。”儒家说:“人人可做尧舜。”道家说:“人人皆有仙缘。”这就是说,每个人天然是一座宝库,一旦发掘出来,价值何等惊人!然而,多数人身怀异宝,却庸庸碌碌了此一生,最后埋于荒丘之下,这又是何等浪费! 而李叔同、南怀瑾两位大师却凭着他们那一点点素心慧眼,做了一世高人。为什么多数人不能充分实现生命价值呢?本书将为你指点迷津!
  • 回乡之路——寻皈审美生存的家园意境

    回乡之路——寻皈审美生存的家园意境

    本书共七章,内容包括:国内外生态美学思想研究综述、“返朴归真”——老庄生态美学思想的价值基础、“道性同构”——老庄生态美学思想的哲学范式、“天人合一”——老庄生态美学思想的终极旨归等。
  • 斐德罗篇

    斐德罗篇

    两个重要的对话提供重要的见解柏拉图主义的神秘和审美方面。菲德拉斯讨论爱的心理,导致熟悉柏拉图式的形式作为对象的概念超越情感。
热门推荐
  • 穿越之我的世界极限单兵计划

    穿越之我的世界极限单兵计划

    一个我的世界高手穿越到了一个异界大陆、这个大陆本身就可以说是一个游戏。主角是如何在这个大陆上创造传奇的呢?
  • 嘿妞儿我要泡你

    嘿妞儿我要泡你

    夏苪絮只想好好的吃顿午饭,竟然也会被讹了,服务员说:美女,加上那位男生的账单,一共687.9元,阿勒,我只是和他说了句话就要替他结账!!!梁子算是结下了,正好碰上,夏苪絮怒:臭小子,还我钱来,1000不还口,某男摸着下巴扬眉道:要钱,就跟我来取。夏苪絮一遭踏入狼穴,脱逃不掉,走到哪儿都有某男的小弟跑来对她说:女神,我们年哥喜欢你,各种阴魂不散。夏苪絮终于受不了,对某男怒道:你到底想干嘛?某男理直气壮回:老婆,我只是非常真心实意地要泡你而已~
  • 绝倾天下:废材逆天三小姐

    绝倾天下:废材逆天三小姐

    她做完任务,原本就想退出组织,却没想到背后被捅了一刀;穿越异世,连叹倒霉,她居然摊上了个"废材体质"。世人皆以为她天性懦弱,却不知道她天生就是个腹黑的主,更没想到,绝顶废材竟是超级天才!当她第一次遇到他,心里腹议:这二货就是那个妖孽王爷??而在她口中的"二货"可是楚澜国被誉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第一妖孽",当她与他相遇,会擦出怎样的火花?且看他们一起携手,逆反天下!
  • 态度决定高度

    态度决定高度

    无论是国王、总统、诺贝尔奖得主、公司总裁、首席执行官,还是世界上的其他领导者,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都想要把他们获得的有价值的东西传给年轻的一代。他们想要因他们的成就而被人们记住。他们可能在政治,商业,甚至是人生信条上彼此并不赞同,但他们都希望历史会给自己一个积极的评价。一些人留下了财富,一些人留下了灵感,许多人兼而有之。但他们都热切地盼望年轻人能从他们的成功甚至失败中学到些什么。经验是最好的老师。书中的领导者都拥有曲折而不平凡的人生,而现在,他们的经验就是财富,尤其对于那些雄心勃勃、思路开阔的人,那些想在人生中有所成就的人而言。书中收录的是来自一些睿智的领导者的“智慧箴言”。如果你认同它们,便可以加以利用,如果你并不同意,也可以完全摒弃。但是,如果你仔细体会,它们就会帮助你在人生中抢占先机,成为未来的领导者。
  • 你拿什么改变世界:乔布斯给年轻人的100条成功忠告

    你拿什么改变世界:乔布斯给年轻人的100条成功忠告

    《你拿什么改变世界(乔布斯给年轻人的100条成功忠告)》是一本关于成功励志的通俗读物。史蒂夫·乔布斯,这位亲手打造苹果帝国奇迹的 男人,创造了当代历史上不可思议的商业辉煌。自他离世后,世人都在思考:是什么让乔布斯成为了改变世界的天才呢? 在《你拿什么改变世界(乔布斯给年轻人的100条 成功忠告)》中,作者黄薇收集和整理乔布斯的名言 警句后,归纳总结出乔布斯给年轻人的100个忠告, 将乔布斯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精彩地呈现给读者,研究乔布斯的思维,找出他成功的秘诀,用生动的案例和简单的道理给予读者诸多人生启示。乔布斯的经历无法再现,但只要敢于尝试,你也可以成就一番了不起的事业。
  • 东海屠

    东海屠

    地壑下的深流如何成长为体制外的帝国?一个被逐出家门的浪荡公子如何成为海上霸主?大明海商如何突破禁海政策到达郑和也不曾到达的地方?让我们展开时代的浮世绘,记录一段湮灭的历史,吟唱一曲英雄的传说。大航海时代,中华历史的另一种可能。看区区海商呼啸东南,威震四海,打造新的天朝!
  • 逆天徒儿:师傅求放过!

    逆天徒儿:师傅求放过!

    凌瑶永远也不会想到她,在一次杀人过程中失手了,然后又穿越了,再然后,她又遇到了一个“变态”的师傅。凌瑶恳求上天:“神啊!把这个变态收了吧!”结果变态师傅说:“徒儿啊~~~乖!趁这会功夫,咱俩生个小baby吧!”瑶:”。。。。。。。。“【这本书是甜宠文,请大家放心入坑!嘻嘻!而且,不出意外我每天都能更新一或两章,当然有时候我懒,就忘啦!】最后,希望大家多多支持吧!
  • 天之妖瞳

    天之妖瞳

    手掌神器,血屠四方之灵。醉卧沙场,征战万千世界。怀拥美人,淡笑尘世繁华。紫瞳妖孽,混乱乾坤苍穹。万千世界,世上有着两种独一无二的神秘瞳孔。分别是金色瞳孔和紫色瞳孔。前者代表至高无上的权利,是王者的象征,称之为神眼。后者有着毁天灭地的惊世力量,称之为妖瞳。抚琴谈笑天地间,惊世妖瞳苍穹现。
  • 宅女的租赁情人

    宅女的租赁情人

    坚决不能随意拨打小报上的不明咨询电话,更不要随便答应愿意接受他们的试用装,不然后果很严重!当你发现你收到的快递里面装的是一个极品美少男的时候,你可以流口水,可以留鼻血,可以流眼泪,但是你只能心动,绝对不可以有实际的行动,你首先要做的是搞清楚这个家伙到底是不是真人。
  • 快穿之苦逼炮灰要逆袭

    快穿之苦逼炮灰要逆袭

    唐宁死后不知道怎么回事被一个自称炮灰逆袭系统的家伙给绑定了,还说要什么要想复活,必须要完成任务,为了复活,唐宁忍了,可这系统踏马的要闹哪样啊?好歹我们也是绑在一根绳子上的蚂蚱,你不给我提供帮助也就算了,可你踏马的竟然坑我?说好的的互相信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