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324800000044

第44章 论语通检(2)

腥/228

新/228

雍/228

酱/228

意/228

廉/228

阙/228

粮/228

数/228

慈/228

滥/228

溺/229

慎/229

塞/229

寝/229

窥/229

誉/229

谨/229

禘/229

裨/229

辟/229

群/229

殿/229

十四画

静/229

慝/229

墙/230

兢/230

歌/230

嘉/230

暮/230

慕/230

蔡/230

蔽/230

聚/230

殡/230

磋/230

愿/230

臧/230

雌/231

裳/231

舞/231

箕/231

算/231

箪/231

管/231

僎/231

舆/231

貌/231

馑/231

疑/231

鲜/231

竭/231

端/232

韶/232

精/232

漆/232

慢/232

寡/232

察/232

窬/232

谮/232

谲/232

缧/232

緅/232

十五画

耦/232

慧/232

聪/232

輗/233

樊/233

播/233

撤/233

踖/233

踧/233

/233

颛/233

暴/233

稷/233

稻/233

稼/233

篑/233

僻/233

牖/233

滕/233

德/233

/234

馔/234

鲤/234

颜/234

毅/235

熟/235

憎/235

翩/235

履/235

戮/235

缭/235

十六画

瓢/235

颠/235

鄹/235

薨/235

薛/235

薄/235

燕/235

磬/235

噫/236

默/236

器/236

穆/236

儒/236

衡/236

雕/236

辨/236

磨/236

燧/236

澹/236

憾/236

避/236

十七画

鞟/236

鞠/236

藏/237

磷/237

黻/237

蹈/237

黜/237

魏/237

魋/237

餲/237

襄/237

襁/237

翼/237

孺/237

十八画

鞭/237

騧/237

覆/237

瞽/237

瞻/237

皦/237

襜/237

十九画

醯/238

蘧/238

藻/238

/238

鼗/238

羹/238

骥/238

二十画

攘/238

躁/238

饐/238

/238

灌/238

譬/238

巍/238

二十一画以上

霸/238

懿/238

躩/238

一画·二画论语通检

通检

一画

一言以蔽之/2·2//

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者乎/4·6//

吾道一以贯之/4·15//

一则以喜/4·21//

一则以惧/4·21//

回也闻一以知十/5·9//

赐也闻一以知二/5·9//

至一邦/5·19//

一箪食一瓢饮/6·11//

齐一变至于鲁/6·24//

鲁一变至于道/6·24//

举一隅示之而不以三隅反/7·8//

有一妇人焉/8·20//

未成一篑/9·18//

虽覆一篑/9·18//

降一等/10·4//

长一身有半/10·7//

以吾一日长乎尔/11·24//

一日克己复礼/12·1//

一朝之忿忘其身/12·21//

一言而兴邦/13·15//

不几乎一言而兴邦乎/13·15//

一言而丧邦/13·15//

不几乎一言而丧邦乎/13·15//

一匡天下/14·18//

予一以贯之/15·3//

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者乎/15·24//

问一得三/16·13//

毋求备于一人/18·10//

君子一言以为智/19·25//

一言以为不智/19·25//

在予一人/20·4//

二画

周监于二代/3·14//

赐也闻一以知二/5·9//

三分天下有其二/8·21//

于斯二者何先/12·7//

二吾犹不足/12·9//

吾二臣者皆不欲也/16·1//

闻斯二者/16·13//

见其二子焉/18·7//

二三子

二三子何患于丧乎/3·24//

二三子以我为隐子乎/7·24//

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

/7·24//

无宁死于二三子之手乎/9·12//

夫二三子也/11·10//

二三子/17·3//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2·4//

三十而立/2·4//

四十而不惑/2·4//

五十而知天命/2·4//

六十而耳顺/2·4//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2·4//

子张问十世可知欤/2·23//

回也闻一以知十/5·9//

陈文子有马十乘/5·19//

十室之邑/5·28//

五十以学/7·17//

予有乱臣十人/8·20//

四十五十而无闻焉/9·22//

方六七十/11·24//

如五六十/11·24//

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11·24//

盖十世希不失矣/16·2//

年四十而见恶焉/17·25//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2·4//

方六七十/11·24//

童子六七人/11·24//

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11·24//

善人教民七年/13·29//

作者七人矣/14·39//

不可以为卜筮/13·22//

八佾第三/3·//

八佾舞于庭/3·1//

周有八士/18·11//

人不知而不愠/1·1//

其为人也孝悌/1·2//

其为人之本欤/1·2//

为人谋而不忠乎/1·3//

节用而爱人/1·4//

泛爱众而亲人/1·5//

其诸异乎人之求之欤/1·9//

不患人之不己知/1·15//

人焉廋哉人焉廋哉/2·10//

人而无信/2·22//

人而不仁/3·3//

人而不仁/3·3//

孰谓鄹人之子知礼乎/3·15//

人以为谄也/3·18//

殷人以柏/3·21//

周人以栗/3·21//

仪封人请见/3·24//

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4·3//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4·5//

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4·5//

人之过也各于其党/4·7//

君子哉若人/5·3//

御人以口给/5·5//

屡憎于人/5·5//

始吾于人也/5·10//

今吾于人也/5·10//

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5·12//

吾亦欲无加诸人/5·12//

晏平仲善与人交/5·17//

久而人敬之/5·17//

匿怨而友其人/5·25//

斯人也而有斯疾也/6·10//

斯人也而有斯疾也/6·10//

人不堪其忧/6·11//

汝得人焉尔乎/6·14//

人之生也/6·19//

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6·21//

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6·21//

井有人焉/6·26//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6·30//

己欲达而达人/6·30//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7·2//

伯夷叔齐何人也/7·15//

古之贤人也/7·15//

其为人也/7·19//

我三人行/7·22//

子曰善人吾不得而见之矣/7·27//

人洁己以进/7·30//

人必知之/7·32//

子与人歌而善/7·33//

文莫吾犹人也/7·34//

诲人不倦/7·35//

人之将死/8·5//

君子人欤/8·7//

君子人也/8·7//

人而不仁/8·11//

舜有臣五人而天下治/8·20//

武王曰予有乱臣十人/8·20//

有一妇人焉/8·20//

九人而已/8·20//

达巷党人曰/9·2//

匡人其如予何/9·5//

夫子循循然善诱人/9·11//

乡人饮酒/10·13//

乡人傩/10·14//

问人于他邦/10·15//

伤人乎/10·17//

野人也/11·1//

人不间于其父母昆弟之言/11·4//

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恸/11·9//

未能事人/11·11//

鲁人为长府/11·13//

夫人不言/11·13//

由也兼人/11·20//

贼夫人之子/11·23//

有民人焉/11·23//

冠者五六人/11·24//

童子六七人/11·24//

而由人乎哉/12·1//

勿施于人/12·2//

人皆有兄弟/12·5//

与人恭而有礼/12·5//

听讼吾犹人也/12·14//

君子成人之美/12·16//

不成人之恶/12·16//

虑以下人/12·20//

无攻人之恶/12·21//

爱人/12·22//

知人/12·22//

人其舍诸/13·2//

如正人何/13·13//

人之言曰/13·15//

人之言曰/13·15//

与人忠/13·19//

斗筲之人/13·20//

南人有言曰/13·22//

人而无恒/13·22//

及其使人也/13·25//

及其使人也/13·25//

君子哉若人/14·6//

尚德哉若人/14·6//

惠人也/14·10//

仁人也/14·10//

子路问成人/14·13//

亦可以为成人矣/14·13//

今之成人者何必然/14·13//

亦可以为成人矣/14·13//

人不厌其言/14·14//

人不厌其笑/14·14//

人不厌其取/14·14//

今之学者为人/14·25//

蘧伯玉使人于孔子/14·26//

子贡谤人/14·31//

不患人之不己知/14·32//

不尤人/14·37//

作者七人矣/14·39//

古之人皆然/14·42//

修己以敬人/14·44//

修己以安人/14·44//

失人/15·8//

智者不失人/15·8//

志士仁人/15·9

子贡问为人/15·10//

远佞人/15·11//

佞人殆/15·11//

人无远虑/15·12//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15·15//

不病人之不己知也/15·19//

小人求诸人/15·21//

君子不以言举人/15·23//

不以人废言/15·23//

勿施于人/15·24//

吾之于人也/15·25//

人能弘道/15·29//

非道弘人/15·29//

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16·2

乐道人之善/16·5//

吾见其人矣/16·11//

未见其人也/16·11//

邦人称之曰君夫人/16·14//

异邦人称之亦曰君夫人/16·14//

君子学道则爱人/17·3//

信则人任焉/17·5//

惠则足以使人/17·5//

人而不为周南召南/17·9//

恶称人之恶者/17·23//

殷有三人焉/18·1//

人曰/18·2//

直道而事人/18·2//

枉道而事人/18·2//

齐人馈女乐/18·4//

且而与其从避人之士也/18·6//

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18·6//

毋求备于一人/18·10//

于人何所不容/19·3//

人将拒我/19·3//

如之何其拒人也/19·3//

人未有自致也者/19·17//

人皆见之/19·21//

人皆仰之/19·21//

在人/19·22//

他人之贤者/19·24//

人虽欲自绝/19·24//

善人是富/20·3//

不如仁人/20·4//

在予一人/20·4//

俨然人望而畏之/20·9//

犹之与人也/20·9//

无以知人也/20·10//

(又见“小人”、“门人”)

弟子入则孝出则悌/1·5//

子入太庙每事问/3·15//

入太庙每事问/3·15//

将入门/6·15//

入/7·15//

危邦不入/8·14//

入则事父兄/9·16//

入公门/10·4//

入太庙每事问/10·22//

未入于室也/11·14//

亦不入于室/11·18//

君子不入也/17·6//

鼓方叔入于河/18·9//

播鼗武入于汉/18·9//

少师阳击磬襄入于海/18·9//

小德出入可也/19·11//

不得其门而入/19·23//

事父母几谏/4·18//

其几也/13·15//

不几乎一言而兴邦乎/13·15//

其几也/13·15//

不几乎一言而丧邦乎/13·15//

与之粟九百/6·5//

九人而已/8·20//

子欲居九夷/9·14//

桓公九合诸侯/14·17//

君子有九思/16·10//

割鸡焉用牛刀/17·3//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1·5//

事父母能竭其力/1·6//

为力不同科/3·16//

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者乎/4·6//

我未见力不足者/4·6//

力不足也/6·12//

力不足者/6·12//

子不语怪力乱神/7·21//

卑宫室而尽力乎沟洫/8·22//

管仲之力也/14·17//

骥不称其力/14·35//

吾力犹能肆诸市朝/14·38//

陈力就列/16·1//

无乃太简乎/6·2//

无乃为佞乎/14·34//

无乃尔是过欤/16·1//

韶尽美矣又尽善矣/3·25//

见志不从又敬不违/4·18//

又问/5·8//

唯恐又闻/5·14//

至一邦则又曰/5·19//

又何怨/7·15//

又多能也/9·6//

既欲其生又欲其死/12·10//

既庶矣又何加焉/13·9//

既富矣又何加焉/13·9//

又相之/14·18//

/又其次也16·9//

他日又独立/16·13//

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16·13//

又谁怨/20·9//

又焉贪/20·9//

三画三画

吾日三省吾身/1·3//

三年无改于父之道/1·10//

诗三百/2·2//

三十而立/2·4//

三家者以雍撤/3·2//

取于三家之堂/3·2//

管氏有三归/3·22//

三年无改于父之道/4·20//

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5·19//

三已之/5·19//

季文子三思而后行/5·20//

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6·7//

举一隅示之而不以三隅反/7·8//

子行三军/7·11//

三月不知肉味/7·14//

我三人行/7·22//

三以天下让/8·1//

君子所贵乎道者三/8·5//

三年学/8·13//

三分天下有其二/8·21//

三军可夺帅也/9·25//

祭肉不出三日/10·9//

出三日不食之矣/10·9//

三狊而作/10·32//

南容三复白圭/11·5//

比及三年可使有勇/11·24//

比及三年可使足民/11·24//

于斯三者何先/12·7//

诵诗三百/13·5//

三年有成/13·10//

夺伯氏骈邑三百/14·10//

君子道者三/14·30//

三年不言/14·42//

百官总己以听于冢宰三年/14·42//

斯亦三代之民所以直道而行也

/15·25//

三世希不失矣/16·2//

故夫三桓之子孙微矣/16·3//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16·4//

益者三乐损者三乐/16·5//

侍于君子有三愆/16·6//

君子有三戒/16·7//

君子有三畏/16·8//

问一得三/16·13//

古者民有三疾/17·15//

三年之丧/17·20//

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17·20//

三年不为乐乐必崩/17·20//

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

/17·20//

夫三年之丧/17·20//

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

/17·20//

殷有三人焉/18·1//

三黜/18·2//

焉往而不三黜/18·2//

三日不朝/18·4//

三板缭适蔡/18·9//

君子有三个变化/19·9//

(又见“二三子”)

三子

异乎三子者之僎/11·24//

三子者出/11·24//

夫三子者之言何如/11·24//

告夫三子/14·22//

君曰告夫三子者/14·22//

之三子告/14·22//

(又见“二三子”)

子张问干禄/2·18//

而谋动干戈于封内/16·1//

比干谏而死/18·1//

亚板干适楚/18·9//

于(略)

工欲善其事/15·10//

百工居肆以成其事/19·7//

士志于道/4·9//

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7·12//

士不可以不弘毅/8·8//

士何如斯可谓之达矣/12·20//

何如斯可谓之士矣/13·20//

可谓士矣/13·20//

何如斯可谓之士矣/13·28//

可谓士矣/13·28//

士而怀居/14·3//

不足以为士矣/14·3//

志士仁人/15·9//

友其士之仁者/15·10//

柳下惠为士师/18·2//

且而与其从避人之士也/18·6//

岂若从避世之士哉/18·6//

周有八士/18·11//

士见危致命/19·1//

孟氏使阳肤为士师/19·19//

小人怀土/4·11//

粪土之墙不可杇也/5·10//

下而饮/3·7//

不耻下问/5·15//

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6·21//

祷尔于上下神祇/7·36//

拜乎下/9·3//

吾从下/9·3//

与下大夫言侃侃如也/10·2//

下如授/10·5//

虑以下人/12·20//

樊迟从游于舞雩之下/12·21//

小人下达/14·24//

下学而上达/14·37//

困而不学斯为下矣/16·9//

伯夷叔齐饿死于首阳之下

/16·12//

唯上智与下愚不移/17·2//

恶居下而讪上者/17·23//

孔子下/18·5//

是以君子恶居下流/19·20//

(又见“天下”)

小大由之/1·11//

大车无輗/2·22//

大哉问/3·4//

亦可以无大过矣/7·17//

临大节而不可夺也/8·7//

大哉尧之为君也/8·19//

唯天为大/8·19//

大哉孔子/9·2//

且予纵不得大葬/9·12//

摄乎大国之间/11·24//

孰能为之大/11·24//

出门如见大宾/12·2//

使民如承大祭/12·2//

见小利则大事不成/13·17//

小不忍乱大谋/15·27//

而可大受也/15·34//

小人不可大受/15·34//

欲洁其身而乱大伦/18·7//

故旧无大故则不弃也/18·10//

我之大贤欤/19·3//

大德不逾闲/19·11//

贤者识其大者/19·22//

周有大赉/20·3//

无小大/20·9//

大夫

则曰犹吾大夫崔子也/5·19//

犹吾大夫崔子也/5·19//

与下大夫言侃侃如也/10·2//

与上大夫言訚訚如也/10·2//

以吾从大夫之后也/11·7//

不可以为滕薛大夫/14·12//

公叔文子之臣大夫僎/14·19//

以吾从大夫之后/14·22//

以吾从大夫之后/14·22//

事其大夫之贤者/15·10//

自大夫出/16·2//

则政不在大夫/16·2//

政逮于大夫四世矣/16·3//

叔孙武叔语大夫于朝/19·23//

大臣

仲由冉求可谓大臣欤/11·22//

所谓大臣者/11·22//

不使大臣怨乎不以/18·10//

大人

畏大人/16·8//

狎大人/16·8//

遇丈人以杖荷蓧/18·7//

丈人曰/18·7//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1·6//

与朋友交而有信/1·6//

求之欤抑与之欤/1·9//

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1·14//

吾与回言/2·9//

始可与言诗已矣/3·8//

吾不与/3·12//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4·5//

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4·5//

未足与议也/4·9//

义之与比/4·10//

可使与宾客言也/5·8//

汝与回也孰愈/5·9//

吾与汝俱弗如也/5·9//

夫子之言性与天道/5·13//

同类推荐
  • 论语新得

    论语新得

    本书在编写方法上,选取《论语》中最有代表性和典型意义的章节,以最为权威的译解,和最贴近现实生活的感悟,再加上与之相应的历史或现实事例,使之浑然一体,让每一个解读对象都得到透彻通达的阐释,并得到适当的延展和发挥。一部哲学经典,一部世俗生活的指导书。只要进入《论语》的世界就必能新有所得。其实每个人都可以从《论语》中读出自己的新得,因为经典的意义不仅在于它是先哲留给后人的经验和训诫,更是一种能够启悟未来的语言和指示。
  • 当时只道是寻常

    当时只道是寻常

    本书所选皆为季羡林先生的怀旧散文,包括故园之思、父母之思、痛悼师友、人生忆往述怀等等。深浅不一的回忆中,清晰再现了那些逝去年代的人和事:衣钵相传,恩德无限;斑驳的场景,多舛的人生;在省察自我、梳理时代脉络的过程中,娓娓道出对幸福的深刻理解与体验、人生的悲苦与辛酸。丰富的情感,浓郁的诗意,纯朴的文笔,催人泪下的诉说,带给读者不尽的遐思与感动。
  • 走自己的路,先选对路

    走自己的路,先选对路

    本书面对人生挫折时如何坚定世界观的思维选择,《走自己的路先选对路(尼采的人生劝诫)》给人带来正能量的心理暗示,从容地面对生活。
  • 形而上学之路——永不过时的康德与黑格尔

    形而上学之路——永不过时的康德与黑格尔

    你知道吗,你想过或者没想过的这些奇形怪状的问题,早在几千年前就被哲学家们一本正经地提出,挖空心思地找证据,面红耳赤地争论过了。在整个世界忙着探索、开垦、打仗、上天、发展的漫长历史中,这帮哲学家们却神经质地死磕这个世界的真相和人生的意义,就好像一个网络游戏里的角色试图琢磨自己手里武器的代码是什么……
  • 西方哲学简史

    西方哲学简史

    本书是英国哲学家、逻辑学家、数学家伯特兰·罗素的代表作之一,记述了从西方哲学萌芽的古希腊哲学一直到二十世纪早期期西方哲学的发展历程。
热门推荐
  • 老公,你太无赖

    老公,你太无赖

    被家里面几个老家伙和酒吧一个男人刺激。某个火爆的女人就亲自试了试自己是不是没人要!结果把自己给赔了进去,不过却收服了一个二十四孝优质老公,这个交易还算是公平吧。谁知优质老公原是色狼,频频骚扰还一脸无赖:“色自己老婆,有何罪!”
  • 变身鬼公主

    变身鬼公主

    一个被遗弃的公主;一场时空作战;到底是谁,偷走了卡娅琳的王位?夏风,又是谁?
  • 权路巅峰

    权路巅峰

    “上帝的物归上帝,我的必须是我的!”一一恺撒以罗马时代为背景和人物讲述一个架空历史式的大杂绘故事,不过其中又不缺那些鲜为人知的事迹,尔虞我诈的政治,勾心斗角的谋略,壮烈的史诗战争故事,以及那无上荣耀的王者传说。
  • 蒿庵论词

    蒿庵论词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管人的艺术

    管人的艺术

    只有善于思考,掌握好管人方略,才能激励出每个员工的积极主动性,创造出卓越不凡的业绩,才能更好地激发出每个下属的工作热情,让他们更好地投入到工作中!本书融实用的管理方法、高效的管理技巧和通俗的语言于一体,生动地剖析了当前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有效的解决之道,让你能活学活用,在这些方法的帮助下蛔鱼得水、纵横商海,将管人简单、轻松、有效地进行到底!
  • 将军鬼马小逃妻

    将军鬼马小逃妻

    身世神秘的任灵儿,离家出走偷人钱袋,却被无良将军抓获,做了府里小厮。她几次逃跑未果,又被逼着和那无良将军假成亲。成亲当晚,将军掀开大红盖头,却看到另外一张脸,还有一张叫嚣的逃跑纸条。将军遇难,她出手相助后再次消失,杳无音讯。大家素手无策时,她又神秘的出现了。
  • 最后一个道士3

    最后一个道士3

    查文斌,凌正阳二十七代传人,茅山天正道掌门,一个因救人触犯了天罚的道士,一个源自生活的人物原型。将带领我们走进一个未知的全新的道家世界,重新打开属于传说中的真实腹地。青衣人,忘川渡人,棺中人,为何都与他有着一致的面孔?师傅、父母、儿女为何一个个都会离他而去?卓雄和大山的身世,血色的纹身究竟象征着什么?一切之前的所有谜团将会在《最后一个道士3》全部揭晓!
  • 隐婚,同床试爱

    隐婚,同床试爱

    梁苡然一个没有钱,没有房子,没有背景,没有职业,更惨的是被好友背叛抢了老公的离异女人,虽然环境艰难,但性格无比开朗。蒋今佑一个有N钱,有N房子,有雄厚背景,更是酒业继承人。他为了反抗联姻,被家族强迫与不喜欢的女人结婚。那还不如跟眼前这位突如其来的女人结婚!
  • 泪我以殇

    泪我以殇

    男主是当朝太子,权倾朝野;女主是前朝公主,叱咤江湖。两人相遇又相离,敢问是情深缘浅?第一公子,当朝王爷,又是怎样将自己的爱深埋心底,又会做出怎样的付出与牺牲。两人携手睥睨天下之时,又会迎来命运怎样的考验.......
  • 红顶草根

    红顶草根

    从2007年穿越时空来到百年前的大清咸丰年间,这本已是一段奇遇。一个女儿家穿着男装做上漕帮大管家又是奇遇一桩,现在居然还遇到王爷想娶她为侧福晋,还有一直守候在她身边的这位胡顺官……胡顺官———这名字你或许不太熟悉,可如果说他大名胡光墉,字雪岩,你会不会想到些什么?胡雪岩———那可是史上鼎鼎大名的红顶商人啊!苍天啊大地啊神佛啊,这大清年间到底还有多少奇遇在等候着她的降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