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324800000059

第59章 论语通检(17)

诚不以富/16·12//

于予欤何诛/5·10//

视其所以/2·10//

君视之/10·20//

回也视予犹父也/11·10//

予不得视犹子也/11·10//

非礼勿视/12·1//

视思明/16·10//

尊其瞻视/20·9//

不戒视成谓之暴/20·9//

祷尔于上下神祇//7·36//

今之矜也忿戾/17·15//

赐之墙也及肩/19·23//

仰之弥高/9·11//

钻之弥坚/9·11//

闻弦歌之声/17·3//

居无求安/1·13//

居其所而众星拱之/2·1//

居上不宽/3·26//

臧文仲居蔡/5·18//

居敬而行简/6·2//

居简而行简/6·2//

子之燕居/7·4//

乱邦不居/8·14//

子欲居九夷/9·14//

君子居之/9·14//

狐貉之厚以居/10·6//

居必迁坐/10·7//

居不容/10·25//

居则曰不吾知也/11·24//

居之无倦/12·15//

居之不疑/12·20//

子谓卫公子荆善居室/13·8//

居处恭/13·19//

士而怀居/14·3//

吾见其居于位也/14·46//

居是邦也/15·10//

群居终日/15·17

隐居以求其志/16·11//

居/17·7//

夫君子之居丧/17·20//

居处不安/17·20//

恶居下而讪上者/17·23//

隐居放言/18·8//

百工居肆以成其事/19·7//

是以君子恶居下流/19·20//

在陋巷/6·11//

或曰陋/9·14//

何陋之有/9·14//

降一等/10·4//

不降其志/18·8//

柳下惠少连降志辱身矣/18·8//

为同姓/7·32//

(又见“百姓”)

始可与言诗已矣/1·14//

始可与言诗已矣/3·8//

始作/3·23//

始吾于人也/5·10//

师挚之始/8·15//

始有/13·8//

有始有卒者/19·12//

不俟驾行矣/10·21//

参乎/4·15//

参也鲁/11·17//

立则0见其参于前也/15·6//

德不孤/4·25//

可以托六尺之孤/8·7//

驷不及舌/12·8//

齐景公有马千驷/16·12//

君子不以绀緅饰/10·6//

虽在缧绁之中/5·1//

拖绅/10·20//

子张书诸绅/15·6//

脍不厌细/10·8//

慎终追远/1·8//

终日不违/2·9//

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4·5//

子路终身诵之/9·26//

群居终日/15·17//

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者乎/15·24//

吾尝终日不食/15·31//

终夜不寝/15·31//

饱食终日/17·21//

其终也已/17·25//

天禄永终/20·1//

绎如也/3·23//

绎之为贵/9·23//

悦而不绎/9·23//

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14·18//

御人以口给/5·5//

孟懿子问孝/2·5//

孟孙问孝于我/2·5//

孟武伯问孝/2·6//

孟武伯问子路仁乎/5·8//

孟之反不伐/6·15//

谓之吴孟子/7·32//

孟敬子问之/8·5//

孟公绰为赵魏老则优/14·12//

以季孟之间待之/18·3//

孟庄子之孝也/19·18//

孟氏使阳肤为士师/19·19//

吾道一以贯之/4·15//

仍旧贯而可/11·13//

予一以贯之/15·3//

使民如承大祭/12·2//

或承之羞/13·22//

好从事而亟失时/17·1//

九画九画

春服既成/11·24//

暮春者/11·24//

不贰过/6·3//

子游为武城宰/6·14//

子之武城/17·3//

相维辟公/3·2//

愿为小相焉/11·24//

又相之/14·18//

管仲相桓公/14·18//

道不同不相为谋/15·40//

固相师也/15·42//

则将焉用彼相矣/16·1//

今由与求也相夫子/16·1//

性相近/17·2//

习相远也/17·2//

虎兕出于柙/16·1//

殷人以柏/3·21//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9·27//

知柳下惠之贤而不与立也

/15·14//

柳下惠为士师/18·2//

柳下惠少连/18·8//

柳下惠少连降志辱身矣/18·8//

邦君树塞门/3·22//

管氏亦树塞门/3·22//

必闻其政/1·9//

导之以政/2·3//

施于有政/2·21//

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5·19//

政事冉有季路/11·2//

子贡问政/12·7//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12·11//

子张问政/12·15//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12·17//

政者正也/12·17//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12·19//

子路问政/13·1//

问政/13·2//

授之以政/13·5//

鲁卫之政/13·7//

有政/13·14//

如有政/13·14//

叶公问政/13·16//

问政/13·17//

不谋其政/14·27//

则政不在大夫/16·2//

政逮于大夫/16·3//

其不改父之臣与父之政/19·18//

四方之政行矣/20·5//

(又见“为政”、“从政”)

温故而智新/2·11//

文献不足故也/3·9//

故旧不遗则民不偷/8·3//

故多能鄙事/9·6

故艺/9·7//

故进之/11·20//

故退之/11·20//

是故恶夫佞者/11·23//

是故哂之/11·24//

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13·3//

故远人不服/16·1//

故夫三桓之子孙微矣/16·3//

故不为也/17·20//

故旧无大故则不弃也/18·10//

仪封人请见/3·24//

在封域之中矣/16·1//

而谋动干戈于封内/16·1//

子谓卫公子荆善居室/13·8//

色勃如也/10·3//

色勃如也/10·4//

勃如战色/10·5//

子谓南容/5·2//

雍也可使南面/6·1//

子见南子/6·28//

南容三复白圭/11·5//

子曰南人有言曰/13·22//

南宫适问于孔子曰/14·6//

南宫适出/14·6//

恭己正南面而已矣/15·5//

汝为周南召南矣乎/17·9//

人而不为周南召南/17·9//

必熟而荐之/10·18//

草也/12·19//

草上之风必偃/12·19//

裨谌草创之/14·9//

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17·8//

譬诸草木/19·12//

子夏为莒父宰/13·17//

色厉而内荏/17·11//

君子坦荡荡/7·38//

荡荡乎民无能名焉/8·19//

奡荡舟/14·6//

其蔽也荡/17·7//

今之狂也荡/17·15//

康子馈药/10·16//

束带立于朝/5·8//

某在斯/15·42//

某在斯/15·42//

其生也荣/19·25//

在陋巷/6·11//

达巷党人曰/9·2//

久要不忘平生之言/14·13//

虽曰不要/14·15//

人焉廋哉/2·10//

人焉廋哉/2·10//

其何以行之哉/2·22//

大哉问/3·4//

郁郁乎文哉/3·14//

管仲之器小哉/3·22//

吾何以观之哉/3·26//

君子哉若人/5·3//

贤哉回也/6·11//

贤哉回也/6·11//

觚哉觚哉/6·25//

何有于我哉/7·2//

仁远乎哉/7·31//

洋洋乎盈耳哉/8·15//

子曰大哉/8·19//

大哉孔子/9·2//

多乎哉/9·6//

吾有知乎哉/9·8//

久矣哉/9·12//

沽之哉沽之哉/9·13//

何有于我哉/9·16//

时哉时哉/10·32//

孝哉闵子骞/11·4//

则何以哉/11·24//

而由人乎哉/12·1//

公曰善哉/12·11//

何哉/12·20//

子曰善哉问/12·21//

富哉言乎/12·22//

子路曰有是哉/13·3//

野哉由也/13·3//

小人哉樊须也/13·4//

子曰庶矣哉/13·9//

诚哉是言也/13·11//

君子哉若人/14·6//

尚德哉若人/14·6//

彼哉彼哉/14·10//

赐也贤乎哉/14·31//

有心哉/14·41//

鄙哉/14·41//

果哉/14·41//

夫何为哉/15·5//

虽州里行乎哉/15·6//

直哉史鱼/15·7//

君子哉蘧伯玉/15·7//

难矣哉/15·17//

君子哉/15·18//

夫召我者而岂徒哉/17·4//

吾岂匏瓜也哉/17·6//

玉帛云乎哉/17·10//

钟鼓云乎哉/17·10//

天何言哉/17·18//

天何言哉/17·18//

难矣哉/17·21//

岂若从避世之士哉/18·6//

孟公绰为赵魏老则优/14·12//

桓公杀公子纠/14·17//

桓公杀公子纠/14·18//

甚矣吾衰也/7·5//

唯何甚/7·30//

疾之已甚/8·11//

甚于水火/15·35//

不如是之甚也/19·20//

亦可以胜残去杀矣/13·11//

多见阙殆/2·18//

佞人殆/15·11//

今之从政者殆而/18·5//

奔而殿/6·15//

民德归厚矣/1·8//

狐貉之厚以居/10·6//

门人欲厚葬之/11·10//

门人厚葬之/11·10//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15·15//

君子不重则不威/1·7//

威而不猛/7·39//

威而不猛/20·9//

斯不亦威而不猛乎/20·9//

雍也可使南面/6·1//

恭己正南面而已矣/15·5//

其犹正墙面而立也欤/17·9//

危而不持/16·1//

居其所而众星拱之/2·1//

子路拱之/10·32//

子路拱而立/18·7//

指其掌/3·11//

不亲指/10·31//

衣轻裘/6·4//

皆能有养/2·7//

执礼皆雅言也/7·18//

皆不及门也/11·2//

人皆有兄弟/12·5//

皆兄弟也/12·5//

自古皆有死/12·7//

乡人皆好之/13·24//

乡人皆恶之/13·24//

古之人皆然/14·42//

皆坐/15·42//

吾二臣者皆不欲也/16·1//

悠悠者天下皆是也/18·6//

天下之恶皆归焉/19·20//

过也人皆见之/19·21//

更也人皆仰之/19·21//

曰使民战栗/3·21//

子之所慎斋战疾/7·13//

诗云战战兢兢/8·4//

勃如战色/10·5//

以不教民战/13·30//

点/11·24//

吾与点也/11·24//

不教而杀谓之虐/20·9//

临之以庄则敬/2·20//

临丧不哀/3·26//

以临其民/6·2//

临事而惧/7·11//

如临深渊/8·4//

临大节而不可夺也/8·7//

吾日三省吾身/1·3//

退而省其私/2·9//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4·17//

内省不疚/12·4//

昔者吾友尝从事于斯矣/8·6//

不敢尝/10·16//

必正席先尝之/10·18//

俎豆之事则尝闻之矣/15·1//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15·31//

尝独立/16·13//

(又见“未尝”)

夫子哂之/11·24//

夫子何哂由也/11·24//

是故哂之/11·24//

陈司败问昭公知礼乎/7·32//

敢昭告于皇皇后帝/20·2//

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4·5//

子谓子贱/5·3//

贫且贱焉/8·14//

吾少也贱/9·6//

虽曰未学/1·6//

虽百世可知也/2·23//

虽在缧绁之中/5·1//

虽欲勿用/6·6//

仁者虽告之曰井有人焉/6·26//

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7·12//

虽违众/9·3//

虽少必作/9·10//

虽欲从之/9·11//

虽覆一篑进/9·18//

肉虽多不使胜食气/10·8//

虽疏食菜羹瓜祭/10·11//

虽车马不拜/10·24//

虽狎必变/10·26//

虽亵必以貌/10·26//

回虽不敏/12·1//

雍虽不敏/12·2//

虽有粟吾得而食诸/12·11//

虽赏之不窃/12·18//

虽多亦奚以为/13·5//

虽令不从/13·6//

虽不吾以/13·14//

虽之夷狄/13·19//

悦之虽不以道/13·25//

虽曰不要/14·15//

虽蛮貊之邦行矣/15·6//

虽州里行乎哉/15·6//

虽得之/15·33//

虽小道/19·4//

人虽欲自绝/19·24//

虽有周亲/20·4//

夫子至于是邦也/1·9//

是谓能养/2·7//

曾是以为孝乎/2·8//

是智也/2·17//

是亦为政/2·21//

是可忍也/3·1//

是礼也/3·15//

是人之所欲也/4·5//

是人之所恶也/4·5//

造次必于是/4·5//

颠沛必于是/4·5//

于予欤改是/5·10//

是以谓之文也/5·15//

怨是用希/5·23//

是吾忧也/7·3//

于是日哭则不歌/7·9//

唯我与尔有是夫/7·10//

是丘也/7·24//

我无是也/7·29//

是道也/9·26//

室是远而/9·30//

论笃是与/11·19//

是故恶夫佞者/11·23//

是故哂之/11·24//

是惑也/12·10//

小人反是/12·16//

是闻也/12·20//

有是哉/13·3//

夫如是/13·4//

诚哉是言也/13·11//

言不可以若是/13·15//

言不可以若是/13·15//

吾党之直者异于是/13·18//

是谓弃之/13·30//

夫如是奚而不丧/14·20//

夫如是奚其丧/14·20//

是贤乎/14·33//

丘何为是栖栖者欤/14·34//

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欤/14·40//

老而不死是为贼/14·45//

居是邦也/15·10//

是之谓过/15·30//

无乃尔是过欤/16·1//

是社稷之臣也/16·1//

是谁之过欤/16·1//

夫如是/16·1//

偃之言是也/17·3//

有是言也/17·6//

今也或是之亡也/17·15//

是鲁孔丘欤/18·6//

是也/18·6//

是知津矣/18·6//

是鲁孔丘之徒欤/18·6//

悠悠者天下皆是也/18·6//

我则异于是/18·8//

是以君子不为也/19·4//

是难能也/19·18//

纣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19·20//

是以君子恶居下流/19·20//

善人是富/20·3//

而众星拱之/2·1//

和为贵/1·11//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4·5//

不义而富且贵/7·16//

君子所贵乎道者三/8·5//

邦无道富且贵焉/8·14//

改之为贵/9·23//

绎之为贵/9·23//

富贵在天/12·5//

三狊而作/10·32//

后生可畏/9·22//

斯亦不足畏也已/9·22//

君子有三畏/16·8//

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16·8//

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16·8//

俨然人望而畏之/20·9//

曰思无邪/2·2//

学而不思则惘/2·15//

思而不学则怠/2·15//

见贤思齐焉/4·17//

季文子三思而后行/5·20//

再思可矣/5·20//

原思为之宰/6·5//

岂不尔思/9·30//

未之思也夫何远之有/9·30//

见利思义见危授命/14·13//

君子思不出其位/14·28//

以思/15·31//

君子有九思/16·10//

视思明/16·10//

听思聪/16·10//

色思温/16·10//

貌思恭/16·10//

言思忠/16·10//

事思敬/16·10//

疑思问/16·10//

忿思难/16·10//

见得思义/16·10//

见得思义/19·1//

祭思敬/19·1//

丧思哀/19·1//

切问而近思/19·6//

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13·3//

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13·3//

拜乎下/9·3//

今拜乎上/9·3//

再拜而送之/10·15//

拜而受之/10·16//

虽车马不拜/10·24//

孔子伺其亡也而往拜之/17·1//

君赐牲/10·18//

钟鼓云乎哉/17·10//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2·4//

为力不同科/3·16//

言可复也/1·12//

如有复我者/6·9//

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7·5//

则吾不复也/7·8//

宾退必复命曰/10·3//

复其位踧踖如也/10·4//

南容三复白圭/11·5//

克己复礼为仁/12·1//

一日克己复礼/12·1//

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8·3//

笃信好学/8·14//

论笃是与/11·19//

行笃敬/15·6//

行不笃敬/15·6//

信道不笃/19·2//

博学而笃志/19·6//

舜有天下选于众/12·22//

汤有天下选于众/12·22//

赤之适齐也/6·4//

未可与适道/9·29//

可与适道/9·29//

子适卫/13·9//

太师挚适齐/18·9//

亚板干适楚/18·9//

三板缭适蔡/18·9//

四板缺适秦/18·9//

伯适/18·11//

(又见“南宫适”)

君子不重则不威/1·7//

任重而道远/8·8//

不亦重乎/8·8//

所重民食丧祭/20·7//

望之俨然/19·9//

俨然人望而畏之/20·9//

便

其在宗庙朝廷便便言/10·1//

友便辟/16·4//

德之不修/7·3//

敢问崇德修慝辨惑/12·21//

非修慝欤/12·21//

行人子羽修饰之/14·9//

修己以敬人/14·44//

修己以安人/14·44//

修己以安百姓/14·44//

修己以安百姓/14·44//

则修文德以来之/16·1//

修废官/20·5//

不保其往也/7·30//

侮圣人之言/16·8//

恭则不侮/17·5//

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1·9//

礼与其奢也宁俭/3·4//

管仲俭乎/3·22//

焉得俭/3·22//

俭则固/7·37//

俭/9·3//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1·3//

敬事而信/1·4//

谨而信/1·5//

与朋友交而有信/1·6//

信近于义/1·12//

人而无信/2·22//

吾斯之未能信/5·6//

听其言而信其行/5·10//

朋友信之/5·26//

必有忠信如丘者焉/5·28//

信而好古/7·1//

文行忠信/7·25//

正颜色斯近信矣/8·5//

笃信好学/8·14//

悾悾而不信/8·16//

使民信之/12·7//

民无信不立/12·7//

信如君不君臣不臣/12·11//

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13·4//

言必信/13·20//

信乎/14·14//

吾不信也/14·15//

不亿不信/14·33//

信以成之/15·18//

恭宽信敏惠/17·5//

信则人任焉/17·5//

好信不好学/17·7//

信道不笃/19·2//

君子信而后劳其民/19·10//

未信则以为厉己也/19·10//

信而后谏/19·10//

未信则以为谤己也/19·10//

(又见“忠信”)

非诸侯而何/11·24//

桓公九合诸侯/14·17//

霸诸侯/14·18//

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16·2//

自诸侯出/16·2//

不俟驾行矣/10·21//

同类推荐
  • 随便问吧:关于孔子和《论语》的108个趣味问题

    随便问吧:关于孔子和《论语》的108个趣味问题

    孔子不是神,而是人,是一个有血有肉,感情丰富的人;一个好古敏求,诲人不僖,传递古代文化的人;一个满腹经纶,针砭时弊的人;一个四处游说,替统治者操心,为民请命的人;一个古道热肠,梦想恢复周公之治,治国安邦的人;身为中国人,您对影响中国历史文化深远的儒家和孔子本人了解多少呢?赶快翻开本书吧,丰富而有趣的内容,通俗而生动的语言,问答加链接的特殊形式,将让您在轻松愉快的阅读中,看到一个鲜活的孔子,同时增长您的国学知识,丰富您的文化内涵。
  • 西洋文明的本质:胡适讲西学

    西洋文明的本质:胡适讲西学

    本书是“聆听大师”丛书“胡适系列”的第六种,内容取自已公开出版的胡适著作。书稿以胡适讲西学为线索,遴选胡适讲述西方文化特征的文章,特别是讲述西方哲学的较为通俗的著作,反映了胡适对西方文化的基本观点。由于胡适深受西学,特别是其中的实用主义的影响,他对西方文化的解读是在感受和理解的基础上阐释,有助于一般读者准确了解西方文化的精神,形成对西方文化较为客观的看法。
  • 百善孝为先(初中卷)

    百善孝为先(初中卷)

    这是一部凝聚了各级领导和百万师生心血与汗水的作品集,是青少年学生用爱心和激情编写的德育教科书。《百善孝为先》分为《小学卷》、《初中卷》、《高中卷》、《大学卷》,共选辑了271名学生在“孝敬父母月”活动期间写给父母的信和感言。本书为其中的《初中卷》。
  • 曾国藩冰鉴(第三卷)

    曾国藩冰鉴(第三卷)

    《冰鉴》以冰为鉴、明察秋毫,以神为鉴、相骨识人。办事不外用人,用人必先识人,识人必先观人。古今中外在观人、识人、用人方面可以说是有成有败,为使大家在观人、识人、用人方面不受任何影响,特编辑了此书。本书通过对人体的神骨、情态、刚柔、容貌、须眉、气色、声音这七个部位的论述,以达到正确观人、识人、用人的目的。在这里我们不谈论观人、识人、用人的大道理,只希望大家在观人、识人、用人方面能够获得厚益。
  • 魏晋玄学“三大派”

    魏晋玄学“三大派”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热门推荐
  • 云之龙

    云之龙

    第三世界君王在与它的终极一战后陨落,失去守护者的第三世界被主宰分为了三个独立的次元。凌云只是第二次元“人界”的一个普通的青年,他并不知道自己的世界是如此的复杂。原本善良正义的他被一场设计好的强奸案加身,从此他对一切的爱都扭曲了,本以为人生会这么浑浑噩噩下去,但那些能力的出现改变了他的命运,然而谁又能知道那命运是不是原本就谱写好的呢?伴随着异能的出现他的人生却再次陷入了命运的漩涡,无数势力怀着各自的目的接近他。西方的血族与教会,东方的修真者,异世界的人们,三生界的鬼王,血焰麒麟……无数的秘密被揭晓,神器?圣龙天赋?御鬼之术?这世界真的超乎了他的想象。“我的生活失去了该有的平静。”
  • 亚马尔世界

    亚马尔世界

    DOTA英雄录之召唤师卡尔!DOTA英雄录的第一部,立志写好!从小鹿村出发的卡尔开始了传奇的故事!魔法师与武者的争锋,后无神时代成神之路!
  • 站住同学,你已被逮捕

    站住同学,你已被逮捕

    言羽和文月琴从一开始就是一对欢喜冤家,这部小说主要是讲他们俩从相识相知到相恋。
  • 四叶草在未来唯美盛开加油

    四叶草在未来唯美盛开加油

    是一部励志型的关于千玺的小说。。。。。。
  • 都市之修真邪少

    都市之修真邪少

    厌倦了杀繆,为了隐退,身为世界第一组织血魂佣兵团团长和稀少又强大的修真者的他,带着他的最后一项任务回到华夏…情商可以为负数的他却无意间惹起一阵阵红颜以死相随,想甩也甩不掉,后不小心招惹到一些神秘强大的修真者……
  • 鬼哭神嚎

    鬼哭神嚎

    相传公元1233年万奴王被封印在恶灵之地的入口,永生永世承受炼狱之苦。那里被降头师叫做圣域,被阴阳师叫做深渊,被僧侣叫做地狱。几百年来营救万奴王的行动一直没有停止,但进入到那里的人从来没有一个活着出来的。东夏最后一位传承人,依旧秉承着前辈的执念去营救万奴王。一个乡下穷小子为寻父也卷入了其中……
  • 为你绝恋幻化成蝶

    为你绝恋幻化成蝶

    她是苏依雪,是天远的第一美人,她拥有着绝美的容貌,却被血亲逼迫嫁给心中有了别人的男人。她有勇有谋,可以替大将军的丈夫处理公务,可以陪他一同上战场,可以临危不乱,与他一同打下完美一战。她爱憎分明,对自己不好的人她可以使劲手段,就算是家人也一样。她淡然娴静,处乱不惊,从容地面对如潮的危机,游刃有余。就是这么个完美地不像话的女子,却还是难逃爱这一个字,她在爱里受伤,迷失,坠落,一切的一切只不过因为她有心。驰援王,天远将军两个人中之龙,却皆为她伤神,究竟该何去何从,又有谁知道?“我卫沉风从此为你绝恋,今生今世只爱你一人。”“为我绝恋?”“对,为你绝恋,如违此誓定遭天打雷劈。”--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攻略系统

    攻略系统

    一次失恋醉酒让林志方糊涂的下载一款陌生软件,这是是一款以攻略妹纸通关的软件,而失败的代价则是失去性命,为了保护性命安全,林志方只能妥协的接受攻略妹纸这不平等条件……攻略系统群:176686403
  • 她心他城他的人

    她心他城他的人

    她说想去看看首都的繁华,他为她办理好一切事宜。两年后她再度北上,这个城里从此有他,也有她。目睹他结婚生子全过程,她依旧彷徨于此,直到他抱住她说,我们结婚吧,她却无比哀伤。身边已有良人,如何不负如来不负卿?
  • 我要做好孩子

    我要做好孩子

    本书的主人公金铃是一个成绩中等,但机敏、善良、正直的女孩子,她为了做个让爸爸妈妈和老师满意的“好孩子”作出了种种努力,并为保留心中那份天真、纯洁,向大人们作了许多“抗争”,是一本相当值得大家看的好书,你一定会被小主人公为实现这个目标而坚持、努力的信念所感动,书中也以有趣的方式展现了当代孩子对现代教育的看法,比如,在金铃的联想中,猫就是一些因学习好被老师喜爱,被家长夸奖的好学生,而那些不被看重的孩子当然就是老鼠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