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324800000008

第8章 学而第一(1)

【题解】

此篇旧凡十六章,其中“巧言令色”章因重见《阳货》篇而于彼较协于此突兀,当系错衍,今删之,余十五章。各章无统一主题,但以劝学为主,兼言孝、悌、信、义等修身为人、处世交友,及治国为君之道,除“子曰”诸章外,多为增订者所增。篇名“学而”二字,取首章“子曰”以下前二字,本无深义,惟其首篇、首章以“学”字始,体现编者以学为先的用心。《礼记·学记》云:“君子如欲化民,其必由学乎!”与此思想一致。

1·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校】

不亦悦乎,“悦”旧作“说”,从皇本、正平本、敦煌一唐写本改今字。

【释】

子曰:“子”,对人的尊称,相当于后代称“先生”。“曰”,说也。孔子弟子记孔子语录,故题“子曰”。后皆同。

学而时习之:“学”,本指学礼,故下言“习”。《史记·孔子世家》:“孔子去曹适宋,与弟子习礼大树下。”“而”,连词,连接先后发生的两个动作。“时”,谓适时、随时。《礼记·学记》:“当其可之谓时。”“习”,在古文字像鸟扇动双翅之形,指小鸟练习飞。《逸周书·时训解》:“鹰乃学习。”引申有练习、实习、演习乃至温习、复习之义。此指演习、练习,或实习。旧释温习、复习,皆非,温习、复习未必使人悦。

不亦悦乎:“不亦……乎”,固定句式,相当于今“不是……吗”,“亦”为语助词,旧或释“也”,非。 “悦”,愉悦、愉快,隐于内心。

有朋自远方来:“朋”,“朋友”之省。“朋”字在古文字作“”,像连在一起的双串贝之形,引申指二人关系特好,像绑在一起一样,故有“朋友”之说。包咸、郑玄皆云“同门曰朋”,于训诂没有依据,不可从信。今或释“志同道合者”,尤无据。《说文》解为“古文‘凤’”,实借字。

不亦乐乎:“乐”,欢乐、快乐,形于体表。

人不知而不愠:“人”,别人、他人,与己相对。“知”,知道、了解。“愠”,音蕴,恼怒。

君子:指人格在上,有道德、有涵养之人。

【训译】

先生说:“学了以后随时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而不恼怒,(这)不是君子吗?”

【章旨】

此章“学而”句本义是劝人学与习,即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有朋”句是劝人广交天下朋友;“人不知”句是劝人要有涵养。三句本无联系,只因皆与心情有关,故连说之。三句本皆孔子教弟子之言,《论语》编者以之为首篇首章,重取“学”义,体现其教学为先及为政需先学的思想。

1·2有子曰:“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人之本欤!”

【校】

其为人也孝悌,“悌”旧作“弟”,从皇本、正平本、敦煌诸唐写本改今字。下同。

其为人之本欤,“人”旧作“仁”,按仁不得有本末,且孝悌与仁无关,更不得为仁之本,作“其为仁”于文亦不可通,“仁”字必误,今从敦煌一唐写本及前人陈善、王恕、焦氏、朱彬、江声、王肈、黄汝成诸家(见程树德《论语集释》)说改。“欤”旧作“与”,改今字。

【释】

有子:孔子弟子有若,鲁人,小孔子十三岁。《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载:“孔子既没,弟子思慕。有若状似孔子,弟子相与共立为师,师之如夫子时也。”他日旋罢。此作“有子”,是晚辈尊称。

其为人也孝悌:“为人”,做人、行身。“也”,有表时作用。“孝”,善事父母;“悌”,顺从兄长。

而好犯上者鲜矣:“好”,喜好、喜欢。“犯”,触犯、冒犯。“上”,上司、君主,地位在上之人。“鲜”,少也。

好作乱者未之有也:“作乱”,造反、破坏社会秩序。“未之有”,不曾有过。

君子务本:“务”,致力于、追求。“本”,根本。

本立而道生: “道”,《说文》:“所行道也。”此指其人生之道。

其为人之本欤:“其”,推量之词。“为人”,与前“其为人也孝悌”之“为人”同。

【训译】

有若先生说:“如果为人孝悌却喜欢犯上的,很少;不喜欢犯上却喜欢作乱的,还不曾有。君子(做事)求根本。(做人的)根本一旦树立,(人生之)路也就(随之)产生。孝悌,大概就是做人的根本吧!”

【章旨】

此章论孝悌,教做人。孝悌既是为人之本,为人就当抓住孝悌。为人孝悌者既不犯上作乱,欲求社会安定就当提倡孝悌。

1·3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校】

按:此章无误字。一本“交”下有“言”字,衍,后人所增。

【释】

曾子:指曾参,孔子弟子,字子舆,南武城(今山东嘉祥)人,小孔子四十六岁,此称出曾参弟子之口。

吾日三省吾身:“日”,谓日日,即每天。“三”,指下列三事。省,反省、自问。“身”,自身、自己。言日以三事反省自己。旧释“每日三次”或“每天多次”,皆非。

为人谋而不忠乎:“为”读去声。“为人”,替人、给人。“谋”,谋划、谋事。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交”,相交、交往。“信”,诚实、守信。

传不习乎:“传”,名词,音撰,指先生所传授的文献。 “习”,温习、复习。

【训译】

曾先生说:“我每天以三件事反省我自己:替人谋划,却不忠诚吗?与朋友相交,却不诚实吗?先生所传授的文献,不曾复习吗?”

【章旨】

此章教人省己,亦劝学,重在“传不习乎”一句。每天反省三事,则三事必能每天履行。然而每天行事不一,不必天天都有替人谋或与朋友交之事,即皆有之,亦不必各一次或多次,其言“日省”,谓有则必省而已。

1·4子曰:“导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校】

导千乘之国,“导”旧作“道”,古字,从皇本、正平本、敦煌一唐写本改今字。

【释】

导千乘之国:“导”,引领、领导。“乘”音剩,单位量词,一辆兵车。“千乘之国”,泛指诸侯大国。《礼记·坊记》:“制国不过千乘。”

敬事而信:“敬”,认真对待。“事”,各种事务。“信”,诚信、有信用。

节用而爱人:“节”,节约。“用”,费用、财用。“人”,指民,释官吏非,治国未有只爱官不爱民者。国之用皆民脂民膏,节用即是爱民。

使民以时:“使”,使役。“以”,按照、依据。“时”,时令。使民以时,谓不在农忙之时使役百姓。

【训译】

先生说:“领导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大国,(应当)认真处事而守信,节约费用而爱民,使役百姓(要)依据时令。”

【章旨】

此章是孔子对治国者提出的基本要求或期望,体现孔子的治国思想。敬事而守信,是其前提大纲,不敬事则事不成,不守信则民不信。节用而爱民,民必拥戴。使民以时,则民不怨,且根本不废。孟子曰:“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1·5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人。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校】

出则悌,“悌”旧作“弟”,古字,今从皇本、正平本、邢本及敦煌诸唐写本改今字。

泛爱众而亲人,“泛”旧作“汎”,古字,今改通用字。“人”旧作“仁”。按“仁”与“众”不相对,当以音误。《大戴礼记·曾子立事》云:“言必有主,行必有法,亲人必有方。”正作“亲人”,今据改。

【释】

弟子:弟与子,皆幼小者,今所谓小孩子。

入则孝,出则悌:“入”,谓入门,回家也。“出”,谓出门,在外也。“孝”,敬事父母;“悌”,顺从兄长。

谨而信:“谨”,《说文》:“慎也。”谓慎言语。“信”,诚实、守信。

泛爱众而亲人:“泛”,广泛地。“众”,众人。泛,故曰众。“亲”,亲近,不生分。“亲人”,谓亲近于人,对人亲热。旧作“亲仁”而释为亲近仁者,非是,仁者爱人,不待人亲。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行”,谓行以上诸事。 “以”,用也。“文”,文献。“学文”,读书学习。

【训译】

先生说:“小孩子回家孝敬父母,出门顺从兄长;说话谨慎而诚实,广泛地爱人并亲近人。还有余力,就用来读书学习。

【章旨】

此章是孔子对少年儿童的要求与期望。孝悌为做人之本,故当从小培养;祸从口出,故当从小养成说话谨慎的习惯;诚实不说假话,亦更需从小培养;少小不努力则老大徒伤悲,故当从小学文。

1·6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校】

贤贤,当作“见贤”,以音误,说详【释】。

与朋友交而有信,旧本“交”后有“言”字。按:言“与朋友交言而有信”,无异于说与一般人交不必言而有信,故非正言。又多一“言”字,与上诸句句法参差。前章“与朋友交而不信乎”,正无“言”字。旧本上章或有“言”字,则上章又句法参差。是二章皆不应有“言”字,此“言”字必后人误增,故删。

【释】

子夏:孔子弟子,姓卜名商,字子夏,魏人,小孔子四十四岁。

贤贤易色:旧有数解:(1)尊重贤人,改易其平常之色;(2)以好色之心好贤;(3)改易好色之心以好贤;(4)娶妻重德不重色。今人多从后说。今按:后三说皆以“色”为女色,实不可信,后说为甚。贤贤与女色不相涉,色与学无关联,且学者未必皆能“易”色。释前“贤”为动词于古语法可通,“贤贤”即以贤为贤,敬贤也。 然而人敬贤未必就能易色,惟有当面见之,方能改易,是(1)说亦不可信。又释“易”为轻,与“贤”不对,“贤”无重义。“易”必是改易之义,故“贤贤”必当作“见贤”。“贤”从“”得音,“”音坚,亦见母字,韵相转,故误。见到贤者而改变其容色,正是见贤思齐、谦虚向善,和好学上进的表现,故曰亦谓之学矣。若言女色、妻室,则与“学”无关。

事君能致其身:“事”,侍奉。“致”,献也。“身”,谓性命。

与朋友交而有信:“信”,谓信用。“有信”,不失信也。前章曾子曰:“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学”,读书学习、受教育。

【训译】

子夏说:“见到贤能的人改变容色,侍奉父母能尽其全力,侍奉国君能献出性命,与朋友相交而诚实守信:(这样的人)虽说没念过书,我一定说他受过教育。

【章旨】

此章讲受教育对人的影响,旨在劝人接受教育,亦教人敬贤、事父母、事君、交友。受教育能改变人的素质,故有此等表现。而此等之人,正是父母、国君、朋友及社会所需要的。

同类推荐
  • 道德经

    道德经

    《道德经》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用诗化的语言阐述哲学思想的巨著,可谓字字珠玑,句句玄妙。其中蕴含的哲学思想,影响了整个中华文化,乃至影响到全世界。《道德经》博大精深,治国者能从中领悟治国之道,用兵者能从中看到用兵之法。同样,我们现代人也能从中悟到为人处世之道。本书以《道德经》原文81章为主线,设置原文、译文、解析、智慧典例四个板块。其中,智慧典例分为人之道、从政之道、经商之道等专题,采用古今著名故事进行例证,极富启发意义。此外,编者还从陈少梅、任伯年、程璋、徐悲鸿等著名画家的作品中,精心选取了80余幅与《道德经》的精神旨趣相契合的作品作为插图,以使读者获得双重的熏陶。
  • 跟大师学知识:乱世狂儒自风流——辜鸿铭

    跟大师学知识:乱世狂儒自风流——辜鸿铭

    本书主要通过介绍辜鸿铭的人、文章、神、事等方面来告诉我们乱世狂儒的知识。
  • 趁父母还健在

    趁父母还健在

    2006年一次社会大调查,题目是“老年父母最希望的事情是什么”,调查对象是随机抽取的10000对老年夫妇。在“老年父母最希望儿女为自己做的事情”一栏中,98%的老人都选择了“抽时间多陪陪父母”这一选项,而选择“给父母大量的生活和消费费用”的仅占不到1%。在“最希望过的日子”一栏中,竟有87%的老人选择了“和儿女一起吃团圆饭”这一选项,而选择“外出旅游”的不到10%。理由是跟儿女在一起时心情最愉快。
  • 法家思想与法家精神

    法家思想与法家精神

    春秋战国是中国文化史上的轴心时代。当时诸子并起,百家争鸣,学术文化高度发展。正如古希腊哲学是西方哲学思想发展的源泉一样,先秦诸子学说是中国二千年来思想发展的源泉。法家的治国之术为历代统治者所推行,其中必有其合理因素,法家思想及法家精神中必有其精华。这些对我们今天“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多有可供借鉴之处。即使是其糟粕部分,对于我们提高认识,进一步肃清封建流毒,加快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也并非毫无益处。
  • 罗素的智慧

    罗素的智慧

    罗素以哲学家名世,但真正纯哲学的著述,尚不及其全部作品的三分之一。他之所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正如那篇嘉奖辞所说:他拥护人道主义的理想及自由的思想,写下了多姿多彩而意久深远的著作。他的作品对人类道德文化作出了杰出的贡献。本书正是这一贡献的总结,春内容包括:道德的准则、自由之路、不幸之源、幸福之路、爱情与婚姻。罗素的道德哲学给我们许多启示,罗素的思想使我们受益无穷。爱因斯坦说:阅读罗素的作品,是我一生中最快乐的时光。
热门推荐
  • 重生之红警玩转天下

    重生之红警玩转天下

    “老板,这几年美国太嚣张,怎么办”“那就造一个恐怖份子,去招待下我们的尼克总统”东方天阳道。于是第一大恐怖份子拉灯出现---------------------------“老板,收到情报,美国要炸我们国家的大使馆”“那用超时空转换器把他们的目标转为他们自己的使馆,于是本该轰炸中国的飞机,突然轰炸自己的使馆。---------------------------“老板,欧盟为难我们公司的生意”“哦,明天我去欧盟看看。”---------------------------小龙我是新人,望大家多多支持,为了更好的了解自己书的的缺点,请各位多留意见。
  • 俗人成长记

    俗人成长记

    王凡,一个俗人,本来一辈子也就是个俗人的他,却不愿再这样过下去,一次意外的变故给予了他更大的能力,他逐渐变的不一样,或许他没能改变世界,但他却实改变了自己以及周围人的命运。
  • 长夏魂离本

    长夏魂离本

    话说天下之势,素有神话,口耳相传,虽有不实,未离原意。然天帝之下,列有春夏长夏秋冬五季神者,鲜有所闻。何谓五季而非四时,是以天人合一,五季之分,五脏总司,五行孕育,天道为运,得以常轮。以中医基础的五行学说创建的五季神分别为春神东方木,夏神盛城,长夏姬长乐,秋神将无心,冬神雪未。本文将以长夏魂离本为线索,分别讲诉五个故事,每个故事独立又牵连。---------------------------------坑品保证,绝不太监,欢迎跳坑。可顺手加入书架~O(∩_∩)O~
  • 永帝

    永帝

    这是一个被家族唾弃的嫡子当他在游戏中被杀后,发现回到了游戏开始的时候,他在游戏中经历的亲情,友情,爱情,让他知道自己的价值所以他从此步步为营,争霸天下。当他站在泰山上,他举起长戟对这天下喝道:世人道我痴狂,但是你们可曾知道我心中的苦楚,如今为了我守护的一切,即使与这天下为敌又如何!
  • 无痴

    无痴

    小短篇~古风的~悲剧的~新手初次尝试,一切自度。
  • 咿唔录

    咿唔录

    行云流水悠悠尽,世事莫测无由醉,将年沉浮凭谁主,朝花夕拾泪断流。
  • 末愛

    末愛

    原本没有任何向交线的两个人,活在两个世界的角色。却因为一次游戏、一场谎言,而自此有了不可切割的交际。当面目替换生命重来,她用全新的身份再次出现在他面前时,他只知她温柔似水、美丽可人,对她满腔爱意和一生一世的承诺!然而,这不过是她为了复仇而计算的步步囚牢!他用手轻轻摩挲着她脸说:“我从来没有爱过谁,你是第一个让我想…好好爱着的人。可是我却错过了……”“爱,你不配。”她任由着他抚弄她的面容冷冷地说道。“呵呵…是啊,我不配!”他嘲笑着。
  • 弗洛伊德心理分析术

    弗洛伊德心理分析术

    弗洛伊德认为,人存在潜意识,当潜意识释放出足够强大的能量之时,个体自身的精神状态、心理特征、情绪变化,以及情感状态等方面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发酵”。究竟什么是潜意识?内心极度压抑是否是心理产生压力不能释放的产物?个人情绪导致认知的偏差就真的会出现晕轮心理吗?梦究竟是什么?它为什么能让人感觉到神秘莫测?可以说,这些疑问也是现实中一些人最想弄清楚的。在弗洛伊德看来,这些疑问看似深不可测,其实只要从心理学的角度稍加分析,就能揭开答案。
  • 奶茶.流年

    奶茶.流年

    这里新人小麋~行星饭一枚~作者是第一次写小说,如果有不好的地方请大家帮忙指出!康撒哈密达!本书男主鹿晗,男二吴世勋,本书纯属原创,与exo本人性格可能有差异,请行星饭们不要生气哈!也许,从你递给我那杯奶茶的时刻起,关于你我的故事,就由此展开了。也许,从你拒绝我的时刻起,关于你的故事,我就已经放不下了。也许,青春就只能像一杯奶茶一样,从起初的香浓,甜美,慢慢变得苦涩,最后坏掉了,就只能扔掉。但是,那一瞬的辉煌,就够了,对吗?
  • 英雄们的战争

    英雄们的战争

    如果我们的生命就像是小草,随意的就可以践踏、消灭的话,那么,就让我们拿起手中的武器,默默的死在这个漫长遥远的征程之下。——陈东-波拿巴语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