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328400000061

第61章 强渡嘉陵江(2)

“川陕甘计划”

毛浴古镇位于大巴山腹地,距川陕苏区首府通江县城北十二公里,大通江河与圆池河在这里交汇。毛浴镇三面临水,北靠鸡子顶山,整个镇子为一小冲积平原,呈半岛状,形似舌头,唐朝称龙舌坝,后建茅峪镇,明朝称毛峪镇,清朝称毛浴镇。明、清两代皆为川东北军事重镇,由于地处水陆交通要冲,毛浴镇为通江最繁华的水码头之一,商贾云集,有“小重庆”之称。反“六路围攻”胜利后,红四方面军在此召开了一次极为重要的会议。这次会议有两大内容,一是表彰参战官兵,二是安排部署粉碎敌人“川陕会剿”。

反“六路围攻”是一次以少打多的典型战例,为表扬战役过程中功绩突出的部队,1934年11月1日至9日,红四方面军在毛浴镇召开了规模空前的党政工作会,各部到会代表八百余人。会上分别授予九军七十三团以“攻如猛虎”、七十五团以“守如泰山”的奖旗;授予三十军二六三团以“钢军”、二六五团以“夜老虎”的奖旗;授予三十一军二七四团以“夜袭常胜军”、三十三军二六九团以“百发百中”的奖旗。同时,表彰了其他有功的团队和个人。

陈昌浩在会上作了党政工作报告,徐向前作了军事工作报告。会议总结了反“六路围攻”以来的党政工作经验,通过和制定了《红四方面军政治与党务工作决议案》《团政治处暂行工作细则》《军师政治部的暂行工作细则》《各军革命竞赛条例》。

为了统一思想,教育部队,这次会议,将全军各部队军训时的训词进行了规范,统一为“智勇坚定,排难创新,团结奋斗,不胜不休”,并庄严地组织了全军部队参加的以“训词”为基本内容的军训宣誓。

毛浴会议的另一个议题是研究如何粉碎敌人的“川陕会剿”。会议通过的《红四方面军政治与党务决议(草案)》指出:

目前我们中心任务就是用全力来巩固这一胜利,在继续坚决进攻中一刻不停的来准备更大更残酷的战争,以期达到彻底消灭敌人,冲破川陕的“会剿”,“赤化全川”,争取西北首先胜利。

反“六路围攻”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胜利,红军也付出了很大的损失。这场为期十个多月的反“六路围攻”作战,虽然取得重大战果,但红军也精疲力竭,伤亡惨重。整个战役期间,红军伤亡达到两万余人,兵力仅剩六万余人。相对战前八万红军,相当于每四个人就有一名伤亡。川北的各个战场上,尸横遍野,惨不忍睹;千村薜荔,万户萧疏,十室九空。除了人员重大伤亡外,根据地也受到重大损失。特别是在阵地收缩期间,根据地基本丧失,根据地的政权和正常生产经营活动都受到重大损失,尤其是农业生产。由于战争持续的时间长,敌人为了维持战争,强拉了近十万的百姓来为他们运送弹药、给养,根据地的各级基层政权也动员了大量的民众来保证红军的后勤供应。大量劳动力去为战争服务,留在家里的只有老幼妇孺,大片土地荒芜,人民群众衣食无着。川陕边区本来就山大人稀,土地瘠薄,人民贫困,经过几年不断的“围剿”与反“围剿”,根据地的生存环境日益恶化,八万军队以及各级政权的吃穿用等基本需求也日见局促。反“六路围攻”大战之后,既有胜利的喜悦,又要急于处理战争留下的创伤,休整部队,恢复基层政权,还要准备对付国民党蒋介石以及四川军阀下一次的“围剿”,根据地困难局面日渐突出。徐向前回忆说:

十个月的反六路围攻,固然以我军的胜利和敌人的失败而告终,但川陕根据地的元气,却受到了严重损伤。我们的面前,废墟一片,困难重重。战役结束后,我从前线回到后方。沿途所见,皆为战争破坏带来的灾难景象。良田久荒,十室半毁,新塚满目,哀鸿遍野,令人惊心触目。

……人民对土地的热望降低了。一则是粮荒严重,许多地方连种子都没有;二则认为种下去也难保收成,“围剿”一来,又会落到敌人手里;三则劳力十分缺乏。兵员枯竭了。根据地的青壮年,早已大批参加红军。战争中遭敌侵占的地区,又被抓走或杀害一批。还有些人受反动宣传影响,逃往敌占区去。红军士兵的来源,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物资短缺,补给困难。南部和通江的盐井,被敌人破坏殆尽,短期难以恢复。敌人的经济封锁,日甚一日。根据地急需的食盐、粮食、衣被、药物等,无法解决。随着饥饿现象的日趋严重,伤寒、痢疾等传染病猖狂蔓延,夺去了不少人的生命。根据地的秩序,大不如前。逃难的,抢东西的,当土匪的,屡有发生。这种情况,不仅使我们眼下艰窘万分,渡过翌年的春荒,应付敌人的新“围剿”,更成问题。

张国焘形容,根据地如同被挤干了的柠檬。

当时的情况也的确不容乐观,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被国民党大肆宣传,还用飞机向川北苏区撒传单。听说共产党红色首都陷落,被打败的各路军阀也好像被打了一剂强心针,纷纷卷土重来。蒋介石亲自主持制定的“川陕会剿”计划已着手执行,先前入川的参谋团已经进一步充实了力量,加强了对川军将领的监督,参与协调并指挥川军进剿。蒋还调集胡宗南、萧之楚等嫡系部队和陕军孙蔚如部进入川境,对川陕苏区形成了四面包围的态势。

严重形势下,下一步棋该如何走。会议期间,张国焘与徐向前有一段对话。

张国焘问:“你看将来怎么办?现在苏区物力、财力很困难,如果刘湘再发起新的进攻,该怎么个打法?去汉中行不行?”

徐向前答:“西渡嘉陵江的战机已经丧失,敌人筑碉防御,我们再向南部一带发展,又有很大困难。汉中地区是块盆地,南面有巴山,北面有秦岭,回旋余地不大,去不得的。我看还是依托老区想办法比较好。”

经过一段时期的思考,徐向前提出了自己的“川陕甘计划”。 这个计划的重点是打击盘踞在甘南的胡宗南,夺取文县、武都、成县、康县地区,伺机向岷州、天水一带发展,与川陕根据地连成一片,以打破敌人的“川陕会剿”计划,并想法配合策应离开根据地长征的中央红军。“川陕甘计划”概括而言就是:依托老区,收缩战线,发展新区。

毛浴镇会议除了要解决根据地如何发展的问题外,还有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就是要策应中央红军。

1934年10月,红四方面军正处于取得反“六路围攻”最后胜利的时刻,红四方面军的领导们通过敌方的电台得知了一个重要的消息:10月16日,中央红军撤出了江西瑞金根据地,在敌人疯狂的追击和堵截下,开始了艰难的战略转移。

瑞金是党中央和中华苏维埃中央人民政府的驻地,红色首都的放弃,说明局势危急的程度。中央撤离瑞金,也没有向其他根据地通报,得到这一消息时,张国焘、陈昌浩、徐向前等人感到震惊。从全局看,任弼时的红二军团一度在万县奉节活动,有同四方面军会合的迹象,但在敌人的堵截下,又转战至湘鄂川黔边,继续同“围剿”的敌军苦斗;徐海东的红二十五军也被迫撤出鄂豫皖根据地,向西转移。面对严峻形势,红四方面军总部立即召集党内军内的高级干部会议,讨论中央红军退出江西根据地后的形势。

1934年11月中旬,红四方面军在巴中县清江渡一所小学里召开了有师以上及部分团的干部参加的军事会议,会议由徐向前主持。徐向前在会上正式提出“川陕甘计划”:

第一,盘踞甘南和川陕甘边的胡宗南部是蒋介石的嫡系,“川陕会剿”的主力部队。该部虽战斗力较强,但同四川军阀和陕南的西北军均有矛盾,处境孤立。四川军阀是被红军打怕了的,西北军对红军则敬而远之。红军集中主力打击胡宗南,他们有可能按兵不动,作壁上观。而消灭胡宗南部,正是粉碎蒋介石“川陕会剿”计划的重要一着棋。第二,碧口和文、武、成、康地区,座于汉水和白龙江流域,临山傍水,人口不少,利于我军解决物资和兵员补充问题,摆脱眼前的困难。第三,依托老区,进取甘南,比较稳妥可靠。我军进退自如,有回旋周转余地,不致造成无后方作战的危险。

会议着重讨论了徐向前提出的“川陕甘计划”。大家认为,反“六路围攻”虽然取得了胜利,但根据地的人力物力财力也受到严重损失,仅伤员就有好几千,兵员补充困难,大量土地荒芜,粮食供应日益紧张,刘湘及其他四川军阀的部队在根据地四周层层封锁,正在酝酿下一次“围剿”,严峻的形势并没有从根本上改观。根据地要发展,必须要有更为广阔的战略空间,下一步应主动配合中央红军的行动,力求向外发展,不必死守川北苏区。根据这一思想,会议一致同意徐向前的“川陕甘计划”。

同类推荐
  • 把生活过成最美的诗句

    把生活过成最美的诗句

    本书是一本关于最平常生活的叙述,作者让一个个平淡的日子充满了诗意。这缘于她有一腔对生活热忱的品性,坚持爱与善良的传播,让亲身所历的一切真善美都有所注脚,永远做一个在场的人,心存对自己生活的这个时代的热爱和赞扬。生活中常常有这样的例子,许多人误以为作者是在书写她们的生活,因为读者也她的生活中看见了自己的影子。生活有十色,请相信向着太阳生长的植物一定是最茂盛的。作者愿意与你一起,沐浴心灵的阳光,每天都有拔节的声音。
  • 爱是一种修行

    爱是一种修行

    猫,是来自藏地的一位曾经的僧人。鱼,是来自凡尘的一位小女子。机缘巧合,猫和鱼在最深的红尘里相遇了。就像童话里,王子和公主从此生活在了一起。但这不是落幕,只是开始。他们在爱中开始了修行。对爱的向往与怀疑是修行,对人生及情感变幻的种种体验是修行。从相思相忆,到相爱相聚,到相守相依,爱之种种,生活之种种,莫不是修行。在这个修行过程中,他们显露着与我们每个人并无二致的贪相、嗔相、痴相,他们探讨着欲望、慈悲、无常、宽容,讲叙着同为众生的鸽子、藏獒、藏牦牛,展现着藏地的风土与人情、精神与信仰。《爱是一种修行:在红尘中追寻仓央嘉措》是一部以猫和鱼的生活经历为实例。
  • 中国香港文学史

    中国香港文学史

    香港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由于这种发展所带来的报业的发展,香港人独特的生活方式和紧张的生活节奏……都在向文学要求着快餐式的精神消费。随着香港商业化程度的提高,通俗小说也以一种超过严肃小说发展的速度来满足市民的需求。
  • 城市器物

    城市器物

    中国历来有“诗的国度”之称,诗歌能让人们感受到最好和最美的中国文化元素。德国作家歌德就特别欣赏中国诗词,他喜欢中国古典诗词所展示的山水花鸟和姑娘明朗的笑声,神往中国迷人的典故、古老的格言,尤为崇尚中国诗歌中流露出来的道德和情操。每一次欣赏好的诗词,都是一次重新发现的航行。李永才先生这部诗集《城市器物》,用自己的心迹引领读者走过城市与乡村,在时光与岁月的车辙中找寻自我的归属,体会生命的从容。正如诗人所说“从诗歌中获得一种恒久的力量”
  • 现代性与中国当代文学转型

    现代性与中国当代文学转型

    本书所写的是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重点课题,由八位专家撰稿,陈晓明主编。从“现代性”入手来重新梳理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变革和转型。二十世纪的中国文学一直处于与外部剧烈动荡的世界对话中不断发生着各种应变的状态中。这些变革对促使中国文明步入现代化文明体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现当代中国文学为回应“现代性”的挑战,在建构现代性叙事的历史进程中作出不懈的努力。在现代性的框架内来探讨中国20世纪以来的文学的发展变革,把文学与社会的关系,看成现代性文学的实践形态。梳理出了二十世纪现代性文学的历史线索。
热门推荐
  • 浅色凉心非莫离

    浅色凉心非莫离

    一、一首歌,伴着他们相识。一首歌,随着他们分离。一首歌,让他们永远在一起。二、“冷莫离,我们本不是一个世界的人,何苦为难各自呢?”“浅凉,正因为如此,老天让我们相识,相知,相爱,我们才更应该珍惜这份感情”……
  • 错婚成爱:傲娇夫人很抢手

    错婚成爱:傲娇夫人很抢手

    “当我的女人,我会让你幸福到死的。”新婚那日,他对她说的话。“呵呵,感谢不杀之恩,我可不想死啊。”她淡淡一笑,不屑的说道。“我会让你成为整个上海滩最幸福的女人,相信我。”他深情款款的看着她,发誓这辈子只宠她一人。“希望你说到做到,首先我不想看见那些碍眼的女人。”“好,通通把她们赶走就是了。”面对那些女人,她妩媚一笑: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斩草除根。
  • 汉末仗剑行

    汉末仗剑行

    大梦忽醒来往事已千年一个爱好三国历史的现代普通青年,突然要面对一个千疮百孔的迟暮帝国。是该随波逐流,成为历史浪潮中的一名看客;还是逆流而上,当一名斩破大浪的历史投机者?
  • 王爷的逃妻

    王爷的逃妻

    她与传闻中的王爷第一次见面是发生在一个黑灯瞎火的夜晚,那晚她羞涩地承受着他的掠夺。他们的第二次见面,是在要举行武林小会的江南。那时他是尊贵的王爷,而她则是一个脸蛋黑黑,浑身酸臭的穷人家。而第三次见面,她已然成了一个翩翩美公子,带着同样容貌出色的儿子一同兴致勃勃地参加武林小会。只是不知何时,那个弃她、恨她的男人天天追在她的身后,并扬言要让她成为的他的王妃……
  • 海原大地震·1920

    海原大地震·1920

    海原大地震前,有很多前兆和异常现象。最突出的异常现象表现为:地下水波动、动物异常、地声、地光等。据民国《固原县志》记载:“又有向居平原之人,家有井绳十丈,震前忽强半而能汲水,人以为水旺,其实地震之预兆也。”“未震之先,有居山之人,有时夜半……闻沟内空响。”“震前数日,有后山之人,有时夜半看到山中闪火。”
  • 御宅

    御宅

    重生成大国师长千金,可以压霸的身份,不赖不赖。然后发现娘不亲爹不疼,一家子当她死人,没事没事。又说她克母薄命,又说她吃白饭,哼,小火小火。大荣朝崇尚易经,一本治天下,卦师术者满街开花,大家争相请教出入平安。分明是歪掉的跑道,怎能有她的用武之地,连嫁人都被嫌大龄。眼看一路大下坡,她突然听到——“二百两银子,谁与我造华屋?”这就叫,是金子总不会发霉的。还会发光,大大得发光!
  • 命运回路

    命运回路

    自己不过是养父的杀人机器,一次任务却被同伴出卖。一朝穿越,不仅得到了父爱和一个平稳的生活。谁知,原以为平静的生活早已不平静......自己的身世,天赋,宠兽,就足以令世人震惊!在漫漫寻路上,一路美男皆向自己伸出手,自己却独独看上一个......面对自以为是的强者,她只能说,"终有一天,我会站在世界的最顶端!让那些瞧不起我的人好好看看,什么,才是真正的强者!“面对痴心的他,她只能说,”爱情,不分先来后到,而是看心为谁怦然跳动!我从来不会为自己的选择而后悔!“一路艰辛坎坷,看一代才女,牵着幸福和伙伴,脱颖而出!!
  • 轮滑

    轮滑

    本丛书以统一的体例、创新的形式,讲解各项目的起源与发展、运动保健、基本技术、运动技巧、比赛规则等,注重实用性、可操作性,使读者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能够学会运动健身的方法,同时还能够学到保健方面的基本知识。
  • 耳边奔跑的花田

    耳边奔跑的花田

    《读·品·悟·青春的荣耀·90后先锋作家二十佳作品精选:耳边奔跑的花田》是林卓宇的个人选集,文字从从容容,而且还有一点老辣的意味。他的这份老成持重不仅表现在文字上,而且表现在他对生活的感受和体验上。恋旧,或者说怀旧的情结,在他的文字中也占了不少的比重。人世的沧桑,世事的变迁,都会在他的心灵上发出或轻或重的声音来。哪怕是一次小小的迁徙,小小的搬家,也会让他发出一阵如梦似幻的感叹。
  • 三国驸马爷

    三国驸马爷

    一个神奇小子,穿越而来,因缘巧合获得异能,从此纵横捭阖,成为两个山寨的大当家、三个国家的驸马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