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静无声的皇家音乐厅里,随着观众席周围的灯光缓缓黯淡,明亮的灯光渐渐聚焦在舞台上,聚焦在一群手持各种乐器的琴手身上。
王曦的怀里靠着的是从她第一场演出开始就一直陪伴到现在的大提琴。
从第一次摔琴事件开始,就一直与她携手并进,帮助她度过一个又一个难关,可以说,对于王曦而言,大提琴已经成为了她的半身,就像双胞胎一样,形影不离,福祸相依。
好热,虽然不是第一次登上舞台,但,从来没有一次,像今天在台上那样,让她感到那么的灼热。
为什么呢?她微微仰起头,强烈的舞台强光让她连眼睛都不敢睁开。
但是,这种热度并非是灯光的关系,王曦感到的热力,是从胸腔开始蔓延到全身四肢,随着她的心脏一下一下的律动,随之扩散开来的热量,这种灼热感源自于她的梦想成真。
终于,终于来到这个梦想中的舞台上了。
前世的时候,自己每每见到大提琴手在W国的皇家音乐厅演奏,心中就会窜生出无可抑制的羡慕与懊悔。
她当时想,如果以前自己并没有放弃大提琴,没有放弃自己对音乐的坚持,是不是现在在电视机里,在W国皇家音乐里演奏的,就会是自己了呢?
脑子里萦绕着这样的想法,她总是呆呆地坐在电视机前,一坐就是好几个小时。
王曦回忆着前世的自己,眼眶不由得有些酸疼起来,在这一刻,她无比的感谢上苍,给了她一次重新来过的机会,给了她一次重新追逐理想的机会,而这一世,她终于将这唯一的机会牢牢抓在了手里。
音乐厅候场区,Carl手拿长笛静静地站在一旁,看着舞台上的乐团团员们一个个都精神饱满地等待着属于他们的音乐时刻,这是他们最美好的时刻,也是他Carl久违一年后重新活跃在舞台上的时刻。
Alex默默地站在他后方,耐心地等待着Carl调整好自己的状态。
第一首演出曲目,正是以Carl作为主奏的——莫扎特《D大调长笛协奏曲》。
“指挥,谢谢你让我加入乐团,谢谢你给我一个重新来过的机会。”
Carl并没有回头,他两眼仍然直视着舞台。
Alex望着他的背影,翠绿色眸子微微划过一丝笑意,嘴上却是冷淡道:
“你不用感谢我,能加入乐团是你自己的实力,至于能不能抓住现在的机会,这一切也全靠你自己。”
Carl背对着Alex的脸上勾起了一丝自信的笑容,他的双眼盯着明亮的舞台,眼底闪过一丝坚定与从容,微微挺起了胸膛,随着他一步一步向舞台走去,一句话也同时飘进了Alex的耳里:
“我会用我的长笛向观众们宣告,魔笛Carl,又回来了!”
原本鸦雀无声的音乐厅里,随着主奏Carl以及指挥Alex一前一后步入舞台,掌声顿时回响在整个现场。
一身燕尾服的Alex走到指挥席旁,与首席安翔握了握手,转身朝所有在场的观众深深鞠了一躬。
当站上指挥席,所有的掌声都在一霎那的时间里悄然声息,慢慢隐去。
Alex拿起指挥棒,微微闭上了眼,仿佛在感受着舞台上流动的空气一般,当他再次睁开眼时,微微抬了抬头,双眼扫过所有的团员,与安翔、左侧的Carl交换了一个眼神后,将双手放到了“预备”的位置。
训练有素的团员们已经进入到了演出的状态,一个个都将乐器和弓弦摆放到指定的位置,每个人都炯炯有神地注视着Alex双手的动作。
Alex的绿眸闪过一丝光采,随着他的手轻轻一扬,莫扎特《D大调长笛协奏曲》正式拉开了帷幕。
第一乐章,开朗活泼的快板乐章,轮廓分明的小音型、烂漫的节奏、洋溢着古典主义风格的意大利歌剧轻松活泼的气息。
轻快的第一主题由小提琴、双簧管呈示,在两种乐器的共同引导下,手持长笛淡淡微笑着的Carl终于将乐器摆放到了嘴边,配合着乐团的音乐吹奏出了清凉婉约的第二主题旋律。在上行的音阶后,是极其考验吹奏者肺活量的长音部分,然后是16分音符的快速音群,第一乐章可以说是非常考验长笛吹奏基本功以及演奏技巧的乐曲,Carl的表现十分的到位,甚至显得游刃有余,从他的音乐中能听出他的自信、他的骄傲,他能向众人展现自己才华的喜悦。这种欢快的吹奏是他回报指挥、团员以及现场观众对他信任的最好回答,是他打从心底涌现出的感激与追求音乐理想的快乐。
而被他吹奏出的美妙旋律所感染的每一个人,都同样以微笑来回答他的演奏。
每一个团员,每一位观众,聆听着Carl的长笛都能感受到他内心的喜悦,仿佛是一种生命焕然重生后的喜悦,打动了每一位聆听着的心灵。
从第二乐章延续到第三乐章,乐曲呈现出莫扎特式特有的重奏演绎方式。Carl的长笛高调地展示着第一主题的音乐,乐队则不断地重复着,在双簧管与圆号的协同引导下,小提琴呈现出风格与调性都与第一主题极为相似的第二主题。
Carl吹奏着长笛再次投入演奏着极其华丽的快速音群,乐团则以第二主题的重复演绎犹如同长笛持续不断地对话着,直到第三次的第一主题再现,整首曲子被推向了高潮的彩乐部分,彩乐部分的终结将整首D大调长笛协奏曲带向了曲终结尾。
直到最后的一个音如同幻影一般消失在整个音乐厅中,空气仿佛都沉寂了下来,所有的观众这时方才如梦初醒,从乐团为他们编织出的音乐幻境中回到了现实。
顿时,比乐团最高潮演奏出的音乐更响亮、更宏伟的掌声响彻了全场。
Carl站在舞台的最前方,第一时刻将所有人脸上沉醉、激动的表情映入了眼底,他的眼眶微红,肃容深深向观众鞠躬行礼,再抬起头时,一抹昔日爽朗自信的笑容再次回归到俊朗的容颜上,他手持长笛,向身体两边伸展开了双手,他要向观众们展示,向全世界展示:
他Carl又一次回来了!
第一首乐曲与第二首之间间隔15分钟休息
Alex此刻在休息室里拿着备用的指挥谱,有条不紊地在脑中一遍又一遍地演示着指挥乐团的场面。
翠绿色的眸子滑过乐谱的标题后,慢慢合上,站起,朝舞台方向走去。
经过一个工作人员身旁,他淡淡地开口道:
“给我一个话筒。”
工作人员一愣,随后立即快步走到一边,要来了话筒后恭敬地递给Alex。
Alex点头道了声谢后,手持话筒从容踱步到已经静候他多时的舞台中去。
掌声雷动下,他走到指挥席旁,英俊的脸上镇定淡泊,看不出一丝表情,微微抬了抬手,向观众们宣告了一个“安静”的手势。
掌声顿时停了下来,直到场内哑然无声后,Alex开启了话筒的开关,翠绿色的眸子闪过一丝郑重:
“下面的演出乐曲,贝多芬《第五交响曲》,又被称作《命运交响曲》,传说,贝多芬在被问及这首交响曲的第一乐章的寓意时,曾经回答说:‘这是命运的叩门,命运就是这样敲门的’,所以越来越多的人称它作《命运交响曲》。贝多芬在写这首曲子的时候,耳聋已经完全失去了治愈的希望,他的恋人也因为门第关系离他而去嫁作人妇,一连串的精神打击使他处于死亡的边缘,但他并没有就此失去信念、失去理想,他开始与命运展开了顽强的斗争,在这一段痛苦的时期,他仍旧走向了旺盛的创作高峰。除了命运交响曲、还有第六交响曲《田园》、第四钢琴协奏曲、幻想曲、俄罗斯弦乐四重奏三部曲等等,所有的这些作品都堪称辉煌巨著,每一部后来都成为传世佳作。”
Alex的脸上流露出认真非常的神色,眼底划过凝重,停顿了一下继续道:
“我想通过这首《命运交响曲》告诉一个朋友:
Destiny is not inevitable. Destiny is what we make it.”
(命运不是注定的,命运是我们自己创造出来的)
言罢,台下的观众掌声如雷,Alex在众人聚焦的目光中,淡然地鞠了一躬,将话筒关闭后放到了一边。
观众席二楼最后一排的位置上,有一个少年模样的人此刻正低垂着头,唯一能看到的只是他嘴角微微上扬的弧度。
Alex站上了指挥席,在他洒脱利落的动作下,交响曲的第一乐章拉响了帷幕。
第一乐章开门见山地推出主题——“命运的敲门”,这声音威严、顽强甚至凶险,它环绕四周不时降临。挥之不去躲避不及,使人紧张不安。第二主题是抒情性旋律,温和舒缓,然而,第一主题的命运动机再次袭来,斗争的画面就是这样戏剧性地展开。矛盾冲突愈演愈烈,形成了乐章的高潮,最后,敲门的沉重音响结束了第一乐章。
第二乐章犹如一首抒情诗,表现了人的感情体验的复杂世界。在流畅的行板上,第一主题深沉安详,蕴含着内在的热情,这个旋律是从民间歌曲改编成的。第二主题是具有号召力的英雄色彩旋律。两个主题轮换变奏,乐曲从温情柔弱逐渐发展成坚定有力的进行曲。
第三乐章是别开生面的谐谑曲,分为主部、中部和再现部。
这个乐章又展开了两种力量紧张冲突的广阔场面,这是人与命运的最后搏斗。
主部音乐中两种矛盾因素形成对比,大提琴和低音提琴在辗转沉思,这时,圆号带着那命运的叩门声再次闯入,但是这次已不是低沉的暗示,而是响亮威严,严峻地行进,具有进行曲的特征。基本主题与命运动机轮流呈现,冲突更加明显。
最后,命运占了上风。乐章的中部晦涩的小调式转成开朗的大调,精神为之一振,人间的欢乐形成不可遏制的力量。
第三乐章在凯旋的欢腾气氛中直接过渡到第四乐章,充满光明和胜利的情绪。在这个乐章里,命运的阴影仍然存在,但只是一个影子而已。最后,当胜利和欢乐的终曲响起时,它已经完全销声匿迹,最后的狂欢是对人的力量的赞美和歌颂。
Alex指挥的动作在乐曲结尾的一霎那停在了半空,与他动作相对应的,乐团的演奏也在此时画上了句点。
舞台上每一个演奏的团员都喘息着,他们额上滑下汗水,脸上的表情仿佛仍未从刚才激烈荡漾人心的演奏中脱离出来。
台下,不知是谁率先站起来叫了声“Bravo”,一瞬间,整个音乐厅里充斥着赞叹声,掌声,一个个激动兴奋的观众从座位上站了起来,拍着手,叫着好。
全场几乎被观众热烈的掌声所淹没,持续不断,愈演愈烈,仿佛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出他们现在内心的激荡与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