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353800000024

第24章 玉佩定姻缘

赵宗实眼见弹劾狄青的事,已经很难再有证据说服仁宗,一旦这个事被搁置,这段时间的努力就白费了。几次都是王旁捣乱,这个十四的孩子年纪小小就坏他大事,绝对不可以养虎为患。

赵宗实的话有人赞同,有人疑惑,当然也有人听出了其中的味道。王旁明白,赵宗实的话是冲着自己来的。他反复的想为什么赵宗实要这么做,历史上英宗是正常继位。尤其他更搞不懂英宗为何要陷害狄青。

正在众人迟疑之际,王安石站了出来说道:“圣上:关于不详之事臣有几句话要说。狄青大人被栽赃有目共睹,开封府丢失的人犯刚好在昨天,若昨日圣上不召王旁参加菊花宴,自然就没有册封之事;狄青大人府上与臣府邸附近失火,更谈不上不详,若不是举子被圣上黜怎么放火烧店?狄大人府邸如果真是杀人恶魔朱温所居住过,那早就该烧,烧了是好事,更何况大臣所住的府邸是朝廷安排的,安排狄青大人所住的时候,难道不知道那是朱温曾住过的吗?”

仁宗还没说话,赵宗实说道:“王大人,你这话是责怪圣上吗?”

王安石摇头说到:“臣不敢责怪圣上,巧合之事圣上岂能当真,欲加之罪,其无辞乎?”

王尧臣刚见事情起了转机矛头转向王旁,又见王安石说这话便说到:“王安石大人难道不知,‘欲加之罪,其无辞乎?’的前半句正是:‘不有废也,君何以兴?’吗”

王安石说:“王尧臣大人身为枢密副使,不问边关不问打仗带兵之事,整日口舌之争对朝廷就是祥瑞之兆吗?”

王尧臣被噎在那里。王安石对仁宗道:“臣请旨:辞去群牧司一职,携子还乡,望圣上恩准。”

了解王安石的人都知道,王安石爆发了,这个拗相公的名声不是白来的。仁宗也微微皱下眉头,六道诏书才召来京城做官的大臣,做群牧使的工作一直很出色,工作打理的井井有条,论能力没得说,自然不愿意他辞职。

仁宗本想就此将事情压下便说:“王大人说的也在理,诸多事乃是巧合。”。

却又听有朝堂人说到,“这些事可以巧合,但双生子之事如何算巧合。”

王安石也听到了他说到:“生养在父母,臣请辞官职,携子还乡,望圣上恩准!”还是这句请辞官。仁宗心道:这王安石又来了,无论说什么,他肯定后面都是辞官。看王旁摇头,仁宗问:“王旁,你有何话讲。”

赵安实拦住说到:“父皇不可在听这孩子言说,王旁能言善辩,不可再被其蛊惑。”

仁宗此刻也是将信将疑,他看着这个呆在大殿上的王旁,他还没成年,虽说是心智早熟,但毕竟还未成年。可大臣们说的事句句在理。仁宗心里犯了难。

包拯突然发问:“圣上,臣有一件事闹不明白。这养父与养子是什么关系?”

赵宗实一听心中一愣,莫非包拯查到些什么?仁宗与自己正是养父子的关系,于是他说:“包大人可是糊涂了,养父如亲生父亲一般。”

包拯见仁宗也点点头,便对赵宗实说:“不是我糊涂了,是赵公爷糊涂了。”

众人听的一愣,包拯说道:“我曾八月十五举行家宴,认了个养子,就是王旁,当时赵公爷也有赴宴,难道忘了么?”

赵宗实说到:“自然不曾忘。”

包拯道:“就算王旁生的时辰不对,不过他已是我名下之子,这可以不算数么?如果算数,也就破了不详之说。百姓家尚有冲喜一说,这认子也是冲喜”

赵总实暗想这个包拯也够能搅合,包拯与赵宗实对视着,赵宗实顿时明白,如果他说不算数,那么皇上这个养子的身份自然也就不被认可,没有这顶帽子,王尧臣很快就会将自己招供出去。嘴上说到:“养父子同亲生父子,这个没错,不过我记得包大人当日说的是认义子。这似乎文字意义上有差别啊”

包拯一笑,说到:“当然去的也并非赵公爷,欧阳修大人也在场,老夫说的是认一子王旁,并未认第二子,独此一子,视同亲生。”

仁宗转头看欧阳修,欧阳修点点头。再看王旁,他此时双唇紧闭,眼眶湿润,站在那憋着一股劲似乎有什么话要说。于是又问到:“王旁你有何话讲”

王旁第一次见到王安石这么拗,已是感动,再见包拯如此说,更是激动。王旁声音哽咽说到:“我虽年少,但也知人情世故,狄大人是我心中英雄,为国征战,自当崇拜。但却不能和崇拜圣上相比。”

他继续说“皇上以仁德治国,不仅不杀大臣,对平民也是宽容,遇到疑难案件,尽量从轻发落,我曾听有一件事民间都在传诵:苏辙参加进士考试,在试卷里写道:‘我在路上听人说,在宫中,美女数以千计,终日里歌舞饮酒,纸醉金迷。皇上既不关心老百姓的疾苦,也不跟大臣们商量治国安邦的大计。’考官们认为苏辙无中生有、恶意诽谤,皇上却说:‘设立科举考试,本来就是要欢迎敢言之士。苏辙一个小官,敢于如此直言,应该特与功名。’”

众人点头,王旁接着说“还有一件事,四川有个读书人,献诗给成都太守,主张‘把断剑门烧栈阁,成都别是一乾坤’。成都太守认为这是明目张胆地煽动造反,把他缚送京城。皇上却说:‘这是老秀才急于要做官,写一首诗泄泄愤,怎能治罪呢?不如给他个官’。就授其为司户参军。皇上如此,做臣子的怎么能有忤逆之心,狄青大人之事定是被人陷害,圣上一定会查明真相。自古以来,能够成为仁德的皇上,也只有我大宋当今圣上。”

王旁说的诚恳,众人听着无不为之动容,仁宗更是惊叹,看众人都安静下来,仁宗说到“众位有所不知:孪生:一乳两子也,《战国策》有说到:夫孪子之相似者,唯其母知之而已;利害之相似者,唯智者知之而已。今公国,其利害之相似,正如孪子之相似也。得以其道为之,则主尊而身安;不得其道,则主卑而身危。可见生辰不是问题,问题在于能否得其道用之。”

众臣齐声说到:“皇上声明。”

观点统一了,仁宗继续说到“现在西夏,辽国,都与我国相邻,且不说辽国和吐番诸部,就说西夏,一直贼心不死想攻我大宋,大家想想对付李元昊之时,我们仅用离间计就损了他多少大将?。”仁宗叹口气。“狄青是否被陷害一事,继续交开封府查办。”

从大殿走出里的每个人,心情都很沉重,这场朝堂之争无一人得利。然而这件事真的就这么结束了吗?

接下来的几天,王旁心中烦闷,梁月下像人间蒸发了一样,一点消息都找不到。唯一惊喜的是,他总是无意间知道点自己曾经不知道的事,但是只是偶然的灵感,他觉得和他的黑色水晶石有关。但却找不到要领,更何况他所偶然知道的事,都是发生过的事。

狄青病倒了,病的很重。大概是又气又屈再加上想念女儿。王旁进了狄府探望,家丁们忙着修缮那被烧的小院,看见是王旁也不用通报由他自由出入。

王旁走到狄青房间窗下,里面有人在谈话,王旁本不想偷听,但听是包大人声音,各位留心。隐约听包拯说到,西夏,赵宗实,又说:“看来狄大人和我想的一致。难得狄大人从大局考虑。当声明养父子之事,也算是达成默契。”

又听狄青虚弱声音说到:“小女之事拜托包大人。”

包拯回答到:“份内之事,毕竟当年也有老夫的误会。不过如果找到月下,狄大人千万不要相认,现在众臣弹劾吉凶之事,若是知道大人还有个会读心的女儿。会更加麻烦。”

王旁叩门,听见门内让他进去,推开门,见包拯坐在床旁边的凳子上,狄青躺在床上,面容消瘦,眼窝深陷。只几日没见,铁骨铮铮一汉子竟然成这副病态。王旁看的心疼,就在床边坐下,问到:“狄大人病的这么重,不知道有没有请到名医?沈括有《良方》他要是在就好了”

狄青叹气,包拯说到:“心病还需心药医,旁儿,你要抓紧找到梁月下。”

王旁答应着,见狄青从身上摘下玉坠,交到王旁手中说到:“你仔细看看,月下可否戴的也是这样的玉。”

王旁接了过来,玉洁白无瑕,形状如扇形,一侧有凸边,另一侧则有一凹槽,正如月下那块,他仔细看看,玉的一面光滑,反面看有一个“武”字。

王旁问道:“玉是一模一样,但是这字我却不知道了,是不是月下应该是个“文”呢?”

狄青摇头说到:“月下那块玉,后面的字是个“诣”字”王旁想了想,这“武”和“诣”怎么也不联系不到一起。

狄青虚弱的声音说到:“这玉是家传之物,只是祖上有训,要寻也有同样的玉之人成亲。”王旁明白了为何梁月下也有这样一块,应该是他娘亲传给她的。他将玉递给狄青,狄青却摆摆手说到:“今天当着你义父包大人的面,我将玉赠给你,你要好好保管。”王旁一听心里明白几分,想推辞又没理由,再看狄青病这样,他看看包拯,包拯点点头说:“收下吧,你父亲大人那边我会去说。”

王旁拿着玉,谢过了狄青,见狄青也没再深说什么,面露倦容。便准备与包拯一起告辞,正要走,家丁来报,欧阳修大人带御医来看望狄青。

欧阳修大人怎么会带着御医来?难道是皇上不相信狄青生病,以为狄青故意称有病,负气不上朝吗?

同类推荐
  • 图说改革家-当王安石遇到腓特烈二世

    图说改革家-当王安石遇到腓特烈二世

    改革家是指在各种包括政治、社会、文化、经济、宗教等方面作改良革新做出重大贡献的人。相较于革命家是以暴力的方式推翻原有事物以达成改变新状的目的,改革家是指在现有的政治体制之内实行变革。
  • 谋国者

    谋国者

    引文一“所谓王公,不过一群脑满肠肥的竖子,不足于谋。”云景道:“那你倒说说,谁人可与你一谋?”男子从飞檐上跳下,负手而立:“心怀天下者。”“却不知阁下,指得是谁家的天下?”男子跨步入室,立于门口,望着倚靠在窗边的云景:“一个全新的天下!”“好一个全新的天下!”引文二“不知阁下准备怎么谋国?”韩信忽然站了起来,双掌相叠,收于胸口,缓缓向前推出,身子随势弯了下来,行了一个恭敬的朝礼。礼毕,韩信正声道:“谋国者,先拜明主!”引文三“难道就这么坐着等死吗?”随奴不甘心。云景抬头看了看天空,一只苍鹰横飞过天际,消失在云层里。“你们看,若是有来世,做一只苍鹰倒也不错,可以自在的遨游这天地六合!”
  • 湮灭的神秘王国:西夏

    湮灭的神秘王国:西夏

    本书运用图文并茂和穿插知识花絮的形式向读者客观展示了西夏历史。
  • 中国古代经典集粹(战国策)

    中国古代经典集粹(战国策)

    中国古典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闪烁着灿烂光辉的经典性作品或优秀作品,它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令人瞩目的瑰宝。几千年来,中国传统文化养育了中国古典文学,中国古典文学又大大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使传统文化更具有深刻的影响力。
  • 不忍细看的大汉史

    不忍细看的大汉史

    汉朝是中国文化发展的一个高峰,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对外交往日益频繁,是当时世界上很强盛的国家之一,与罗马并称两大帝国。张骞出使西域首次开辟了著名的“丝绸之路”,开通了东西方贸易的通道,中国从此成为世界贸易体系的中心。正是因为汉朝的声威远播,外族开始称呼当时的中国人为“汉人”,而汉朝人也乐于外族这样称呼自己,这个“汉”字,chaoyue了一个王朝,获得了持久的影响力。民族叫“汉族”,人叫“汉人”,语言叫“汉语”,文字叫“汉字”。汉朝对中国的意义不仅仅是一个政治上的朝代,而是文化上的认同。
热门推荐
  • 神探废材太子妃

    神探废材太子妃

    刑警队神探女警陆沉香,被劈腿前男友反绑双手沉海。再醒来时,穿越成了异世废材公主。被某肤浅莽夫退婚、被恶毒姐姐哥哥设计、被后宫小妈陷害、被岛国妖冶暴君利用、被魔妖余孽追杀……还好脑子够用,照样应对自如宫斗、照样潇洒行走江湖……照样有个腹黑开挂的太子爷倾心。第一次见面,就霸道地命令:“叫我夫君。”夜夜吹了她迷魂香,说只有搂着她才会睡觉第二次见面,就逼得未来丈母娘差点暴走:“你女儿只能嫁我。”第三次见面,就扑过来亲上一口:“他们毁我八年,你须还我一生!”
  • 我的青春不张扬

    我的青春不张扬

    或许曾经懵懂无知,或许曾经年少轻狂,或许曾经迷茫彷徨……但是,一旦确定方向,再大的风浪也不能将我阻挡……我承认我平凡,但我始终在拼命追赶。
  • 易经天下

    易经天下

    开平元年(907年)朱温废唐哀帝,自行称帝,建都开封,国号为“大梁”,即梁太祖!曾是山东一方霸主的当朝太尉王师范因极力反对朱温阴谋篡唐,以致引来杀身之祸,王氏全族二百多口全被围杀于太尉府内!但,事后并未在遍地死尸中发现尚在襁褓之中的王家单脉独子!……天下武功,皆出易经!夏朝连山,商朝归藏,周朝周易!叹兮,叹兮,三部绝世易经,只存周易于世!世间万事,阴阳相通,太极两仪,四象八卦,变幻无穷!且看本书主人公——王怀安,如何参悟周易内中玄机,存活于乱世之中!(易经天下书友群:177406197)
  • 虐恋:冷总裁的小秘书

    虐恋:冷总裁的小秘书

    “妈咪,我们又回来了耶,不知道爹地知不知道耶?”一个小萌娃奶声奶气说道。只见一个高挑的女子接话:“宝贝,你怎么这样呢?你可是妈咪亲亲苦苦拉扯大的,怎么能关心那个不负责责任的渣渣呢?”
  • 怎样选人、用人、留人、辞人

    怎样选人、用人、留人、辞人

    本书以企业中人力资源管理流程为线索,组织本书内容与体系,从“选、用、留、辞”四个人力资源管理的流程入手,介绍了人才甄选、招聘、留用和辞退的方法和技巧。
  • 天生一对:只做你的掌中宝

    天生一对:只做你的掌中宝

    人都说年少时的她飞扬跋扈,唯有他从不在意;五年后她再回来,众人都说她懂事成熟,唯有他,冷淡以对;却在不知不觉中被他逼得只能跟他再续前缘,一同寻找五年前的真相。
  • 浮玄湮灭

    浮玄湮灭

    历修仙道,跨炼灭途,悟无上境,成仙矣。成仙之,济苍生也。诛魔天恒,诛杀妖魔,破尽苍穹,动荡乾坤。刀锋芒,情丝殇,红尘自古多凄凉。自彷徨,独心伤,刀透残阳,且战且狂。十世轮回,尽展忧颜。支离,破碎,湮灭。亦是浮生!
  • 纵剑凌尘

    纵剑凌尘

    神州大地,沃野苍茫。洪荒时期,神州大地凶险莫测,到处都充满了可怕的凶兽。无数先贤在生与死之间徘徊,终于悟地强身之法、宁神之法。至此,修炼者出现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高深的修士可以堪破生死玄奥,进入不生不灭永生不死的境界。从此,仙神传说流传于世。匆匆岁月,日月更替,一场天地巨变在悄然中展开。
  • 王俊凯:勾引你

    王俊凯:勾引你

    大家好,这是我的心作品,上次的作品中我想大家道歉我态度不好。这本书无虐,洒脱,女主不是什么白富美,没有心计。校园文,希望大家喜欢
  • 迷茫高中事

    迷茫高中事

    他与她的高中爱恋事……解决高中生的早恋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