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382500000002

第2章 导言(2)

(三)仁

孔子的哲学精义,我觉得是在他认定“人的标准是人”这一点上。设非如此,则整个儿一套儒家的伦理学说就完全破产,亦毫无实行的价值了。儒家整套的礼乐哲学只是“正心”而已,而神的国度正是在人心之中。所以,个人若打算“修身”,最好的办法就是顺乎其本性的善而固执力行。这就是孔子伦理哲学之精义。其结果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见本书第三章《中庸》)。关于“仁”,孔子有极精极高的涵义,除去他的两个弟子及三个历史人物之外,他是绝不肯以“仁”这个字轻予许可的。有时,有人问他某人可否算得上“仁”,十之八九他不肯以此字称呼当世的人。在本书《中庸》一章里,孔子指出“登高必自卑,行远必自迩”。他有一次说,孝悌即为仁之本。

“仁”一字之不易译为英文,正如“礼”字相同。中文的“仁”字分开为二人,即表示其意义为人际关系。今日此字之读法同“人”,但在古代其读音虽亦与“仁”相同,但只限于特殊词中,汉代经学家曾有引证,今日已无从辨别。在孔门经典中,“仁”这个字与今日之“人”字,在用法上已可交换,在《论语》一书还有明显的例证。在《雍也》篇:宰我问曰:“仁者,虽告之曰‘井有仁焉’,其从之也?”足见“仁”与“人”在这里通用。

由此可见,“仁”与“人”之间的联想是显然可见的。在英文里,human,humane,humanitarian,humanity这些字,其中最后一字就含有mankind和kindness两字的意思。孔子与孟子二人都曾把“仁”字解释做“爱人”。但是此事并不如此简单。第一,如我所说,孔子不肯把“仁”字用来具体指某个真人,同时,他也未曾拒绝举个“仁人”的实例。第二,他常把这个“仁”字描写做一种心境,描写做人所“追寻”、所“获得”的状态,心情宁静时的感受,心情中失去“仁”以后的情况,心中“依于仁”的感受。而孟子则曾说“居于仁”,好像“居于室”中一样。

所以,“仁”的本义应当是他的纯乎本然的状态。准乎此,孟子开始其整套的人性哲学的精义,而达到人性善的学说。而荀子相信人性恶,关于教育、音乐、社会秩序,更进而到制度与德行上,则走了孔子学说的另一端,发展了“礼”字的观念,而置其重心在“约束”上。在普通英文的用语里,我们说我们的相识之中谁是一个real man或real person,此词的含义则极为接近“仁”字。一方面,我们现在渐渐了解何以孔子不肯把“仁”这个徽章给予他当代那些好人而称之为仁者,而我们今天则愿意把real man,real person一词最高的含义给予我们的同代人(林肯自然是当之无愧的)。另一方面,依我们看来,一个人做人接近到“仁人”的地步并不那么困难,而且只要人自己心放得正,看不起那些伪善言行,只要想做个“真人”,做个“仁人”,他都可以办得到。孔子都说人若打算做个“仁人”,只要先做好儿女、好子弟、好国民,就可以了。我们的说法不是和孔孟的说法完全相符吗?我以为,我把中国的“仁”字译成英文的true manhood是十分精确而适宜的。有时,只要译成kindness就可以,正如“礼”字在有些地方可以译做ritual(典礼),ceremony(仪式),manners(礼貌)。

实际上,孟子的理论已然发展到人性本善,已是人人生而相同的了,他还说“人人可以为尧舜”,也正是此义之引伸。儒家说“登高必自卑,行远必自迩”,将此种近乎人情的方法用在德行方面,从平易平凡的程度开始,这一点足以说明其对中国人所具有的可爱之处,正好不同于墨子的严峻的“父道”(Fatherhood)与“兼爱”(兼爱之说与基督的道理那么相近)。儒家有合乎人情的思想,才演变出以人作为人的标准这条道理。这样,不仅使人发现了真正的自己,使人能够自知,也自然推论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恕道。孔子不仅以此作为“真人”、“仁人”的定义,并且说他的学说是以恕道为中心的。“恕”字是由“如”与“心”二字构成的。在现代中文里,“恕”字常做“饶恕”讲,所以有如此的引申是不难看出的。因为,你若认为在同一境况下,人的反应是相同的,你若与别人易地而处,你自然会持饶恕的态度。孔子就常常自己推己及人。最好的比喻是:一个木匠想做一个斧子的把柄,他只要看看自己手中那把斧子的把柄就够了,他无须另求标准。人就是人的标准,所谓推己及人是也。

(四)修身为治国平天下之本

儒家对政治问题所采取的伦理方法已然讲解清楚。最简而明的说法是:孔子相信由孝顺的子孙、仁爱的弟兄所构成的国家,一定是个井井有条、安宁治安的社会。儒家把治国平天下追溯到齐家,由齐家追溯到个人的修身。这种说法颇类似现代教育家所说,现在天下大乱在于教育失败一样。把世界秩序作为最终目的,把个人修身作为基本的开始,这二者之间的逻辑关联,在本书《伦理与政治》一章中有详明的叙述。可再参阅三、四、六、七、八各章。中国人对格言谚语的重视,由此看来,自然不难明白,因为那些格言谚语并非彼此独立毫无关联,而是一套内容丰富面面俱到的哲学。

从现代心理学上看,这条道理可以分而为二,就是习惯说与模仿说。对孝道的重视(我不妨译做“当好儿女”)是以习惯说为其基础的。孔子、孟子都分明说,在家养成了敬爱的习惯,将来对别人的父母与兄长也一定会恭敬,对国家的元首也会敬爱。本书第四章中有:家家习于仁爱,则全国必习于仁爱;家家习于礼让,则全国必习于礼让。假使弟子敬爱父母兄长及尊敬长辈,必在成长后为良善国民奠定正确的心态与道德的基础。

(五)士

模仿学说,或可称之为楷模的力量,产生了知识阶级与“贤人政治”。知识分子这个上层阶级,同时必须是道德的上层阶级,否则便失去其为上层阶级的资格了。这就是孔子所说的“君子”的含义,是尽人皆知的。孔子所说的“君子”,绝不是德国哲学家尼采所说的“超人”。君子只是在道德上仁爱而斯文的人,他同时好学深思,泰然从容,无时无刻不谨言慎行,深信自己以身作则,为民楷模,必能影响社会。不论个人处境如何,无时不怡然自得,对奢侈豪华,恒存几分鄙视之心。孔子的道德教训全表现在绅士身上。中文里的“君子”一词,在孔子时已然流行,只是孔子另赋以新义而已。在有些地方,其过去的含义与“君王”相同,绝不可译成英文中之gentleman;在其他地方,其含义显然是指有教养的绅士。由于有士大夫这种上层阶级,“君子”一词的两种含义便互相混合了,其所形成的意思,颇类似希腊哲人柏拉图所说的“哲人帝王”。关于以身作则,或者说是身教,其力量如何,这种学说在《论语·述而》篇有充分的讨论。对于道德行为之影响力量,孔子是过于自信。有一次,一个贪官季康子告诉孔子,他国内盗匪横行,窃贼猖獗,他深以为忧,孔子很直率地告诉他:“苟子之不欲,虽赏之不窃。”(你本人若不贪,你赏窃贼让他去偷窃,他也不会去的。)

二 孔子的品格述略

在孔子去世后数百年,以及再往后的中国历史上,孔子本人的声望之高及其遗教地位之隆,要归之三个因素。第一,孔子思想对中国人特具吸引力;第二,中国古典学术与历史知识为孔门学人所专有,而当时其他学派对中国古典及历史则不屑一顾。同时,中国此等古代学问本身即极为宝贵;第三,孔子本人的人品声望使人倾慕。在我们这个世界上,有些伟大师表人物,他们影响之大多半由于其人品可爱,反倒不是由于他们的学问渊深。我们想到古希腊哲人苏格拉底,意大利圣人圣芳济,他们本人并没有写过什么重要的着作,但是,给当代留下那么深厚的印象,其影响乃不可磨灭,竟至历久而弥新。孔子的可爱之处正像苏格拉底可爱之处一样。苏格拉底之深获柏拉图的敬爱,就足以证明是由于他的人品与思想使然。诚然,孔子删《诗经》着《春秋》,但是孔子谆谆教人的传统,只是由弟子及日后的信徒记录下来的。

在儒家着述中,对孔子的人品有许多不同的描写。我们在本书第三章论《中庸》时,曾先提到一些。孔子的弟子颜回曾赞美孔子,把他高捧到云天之上,将他比做神秘不可知之物,颜回说:“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下面有几段文字,可算做描写孔子最好的文字。一段是:“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孔子自己的描述尤其好。一次,一位国君向孔子的一个弟子问孔子是何等人,弟子并未回答。他回来之后将此事告诉孔子。在《论语》中有这样的文字: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在这段夫子自道的文字里,我们不难看出孔子生活的快乐、热情及其力行的精神。孔子有好几次说他自己不是圣人,只是自己“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而已。下面有一段文字,可以说明孔子的奋勉力行。这表示孔子是有其道德理想的,自己知道自身负有的使命,因此深具自信。

孔子的品格的动人之处,就在他的和蔼温逊,由他对弟子说话的语气腔调就可清清楚楚看得出。《论语》里记载的孔子对弟子的谈话,只可以看做一个风趣的教师与弟子之间的漫谈,其中偶尔点缀着几处隽永的警语。以这样的态度去读《论语》,孔子在最为漫不经心时说出一言半语,那才是妙不可言呢。比如说,我就好喜欢下面这一段:一天,孔子和两三个知己的门人闲谈时,他说:“你们以为我有什么话不好意思告诉你们两三个人吗?说实在话,我真是没有什么瞒你们的。我孔丘生性就是这种人。”原文是:

子曰:“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

还有一次,因为子贡爱批评人,孔子不是用客气话称他的号,而是叫他的名字说:“喂,赐啊,你是够聪明的,是不是?我可没有那么多闲工夫!”原文是:

子贡方人(批评人)。子曰:“赐也贤乎哉!夫我则不暇。”

还有一次,孔子说:“天天吃得饱饱的,什么也不做,只知道鬼混。这太不像话了。不是有人赌博下棋吗?那也比闲着无所事事好哇。”原文是:

子曰:“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不有博弈者乎?为之,犹贤乎已。”

又有一次,孔子对弟子的行为开了一次玩笑,听了孔子的话,弟子大惑不解。孔子告诉弟子说:“前言戏之耳。”言外之意是孔子并不反对那件事,而是赞成。这因为孔子的确是个乐天派的老先生。不管谁想向他求教,他都以高雅的态度表示欢迎。由下面一件事就可见出,这件事也正像基督教《新约》耶稣传上的记载,耶稣一次向门徒说:“让小孩子们到我跟前来。”那件事是这样:一个村子的居民因不老实而讨人厌,村里有几个年轻人去见孔子,孔子的弟子知道孔子居然接见了他们,对此事颇不以为然。孔子说:“干什么对他们那么凶?我认为,重要的是他们肯来向我请教,而不是他们走后的行为如何。人家既然诚心诚意的来见我,我就很重视他们那份诚意,当然我不能担保他们以后的行为如何呀。”

这段原文如此:

互乡难与言,童子见,门人惑。子曰:“与其进也,不与其退也,唯何甚?人洁己以进,与其洁也,不保其往也。”

但是孔子可不是永远温和高雅的,因为他也是一个活生生的“真人”。他能歌唱,也能十分谦恭有礼,但是他也能像普通一个真人那样恨人,那样鄙视人,正和耶稣之恨那些犹太法学家法理赛人一样。我们这个世界上从来就没有一个伟人不是嫉恶如仇的。孔子有时也能十分粗野,《论语》就记载他老人家有四五次当着人面说出很刻薄的话。他那种粗野,今日的儒家都不敢表现,都办不到了。孔子恨之入骨的就是那些善恶不分的好好先生,那些伪善的“乡愿”,他说那是“德之贼”。有一次,一个乡愿式的人物叫孺悲的,要见孔子。《论语》上这样记载:

孺悲欲见孔子,孔子辞以疾。将命者出户,取瑟而歌,使之闻之。

这明明是要孺悲听见孔子在家。这段文字使所有的孔学家茫然不解。因为,他们以为孔子是圣人,不是肉体凡胎的人,一向是彬彬如也,恭而有礼的。这种正统的见解自然全然剥夺了孔子的人性。《论语》里另一段文字也使儒家学者感到困惑,在《孟子》一书中也有记载。那故事是这样:一个贪官名叫阳货,送给孔子一只猪蹄膀。因为阳货与孔子二人毫无好感,阳货单找孔子不在家时,把一只猪蹄膀送到孔家,用以表示对孔子的敬意。孔子也特别用心趁阳货不在家时前往道谢。《论语》上有这样一段文字:

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

弟子有一次向夫子问当代的王公大人为何等人物,孔子回答说:“那些都是酒囊饭桶啊!”

又有一次,孔子评论一个以在母丧中歌唱出名的人。孔子斥责他说:“你年轻时,狂妄不听教训。长大时,你一事无成。现在你老了,又老而不死。你简直是个祸害!”于是孔子用手中的杖打原壤的腿。在《论语》里有下列这段文字:

原壤夷俟(原壤蹲在地下等候孔子),子曰:“幼而不逊弟,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以杖叩其胫。

事实上,在孔子的所言所行上有好多趣事呢。孔子过的日子里那充实的欢乐,完全是合乎人性,合乎人的感情,完全充满艺术的高雅。因为孔子具有深厚的情感,锐敏的感性,高度的优美。孔子的得意高足颜回,不幸早逝,孔子哭得极为伤心。有人问他为什么那么哭,为什么哭得浑身抽搐颤动,他回答说:“我哭得太伤心了吗?我若不这么哭他,我还为谁这么痛哭呢?”原文是:

颜渊死,子哭之恸。从者曰:“子恸矣!”曰:“有恸乎?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

有一次,孔子偶然经过一个老相识的丧礼,就进门去吊祭,看见别人哭,受了那哀哭的感动,自己也哭起来。他出来之后,让弟子把他的鞍鞯上拿下一个零件来,给丧家送进去,作为祭礼,并且说:“拿进去当做祭礼吧。平白无故去哭祭,不带什么礼品最讨厌了。”由此可见孔子很容易受感动,也很容易流眼泪,可见孔子的感情是多么丰富。

孔子这个人能歌唱,能演奏乐器,如琴瑟,并且把《诗经》重编,再配上音乐,他当然是个艺术家。我曾指出来,孔子是个爱好礼乐的人。由下面一事,亦可以证明孔子是具有基督教圣公会那样宗教家的气质,雅爱仪礼音乐;但和耶稣对于律法、先知及宗教中的仪礼之不甚措意,不那么喜爱,则正好是个鲜明的对比。在安息日,耶稣曾命人到一个地洞里去救出一头牛。对这样事,孔子也许赞成,也许不赞成。孔子的弟子子贡有一次提议把祭祀典礼上的羊省去,孔子说:“赐啊,你爱那只羊,我爱的是那典礼啊。”《论语》上那段原文是这样:

子贡欲去告朔之饩羊。子曰:“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

不管怎么样,我们可以说,孔子是对动物不太关心的人。因为,还有一次,孔子听说他家的马棚着了火,他只问有没有人受伤,他不问马如何了。《论语》上此一段原文是:

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

同类推荐
  • 我的美丽与哀愁

    我的美丽与哀愁

    本书收散文40余篇,分“酒吧”、“云朵与风景”、“最美的女人”等6辑。这些作品真实感人,充满灵性和智慧。
  • 柳宗元集4

    柳宗元集4

    本书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部分吸纳尚永亮《柳宗元诗文选评》(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中的篇目,共精选柳宗元文学性较强的诗文110馀篇,按照题材和体裁分类,诗分为感怀抒愤、山水纪行、酬答赠别、咏物怀古、思乡怀归及其他内容六个部类,文则选取骚文小赋、寓言小品、论说杂文、人物传记、题序哀祭、山水游记、与答书信七个部类,每类大致以时间先后的顺序编排,予以注评。
  • 追随本心:回荡世纪的剑桥哲思

    追随本心:回荡世纪的剑桥哲思

    本书是剑桥大学莫德林学院院长亚瑟·克里斯托弗·本森的代表作之一,都是经典的对人生进行思考的作品,在西方被誉为剑桥大学留给人间的精神瑰宝。本森教授本来就是个冷人生观的作家和学者,治学严谨,学术建树颇多,这本书是继其作品《仰望星空》和《丰富人生》后的又一部全新思考人生和内心自省类的深刻反思作品。
  • 唐宋作家与文学研究

    唐宋作家与文学研究

    本书分为上、中、下三编,上编为《曾巩文学思想研究》,中编为《五窦及其诗歌研究》,下编为《苏辙散文理论及其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曾巩文学思想成因探析、曾巩的文学思想、苏辙散文理论的渊源等。
  • 唐诗宋词元曲(第七卷)

    唐诗宋词元曲(第七卷)

    在中华文明灿烂的长卷中,唐诗、宋词、元曲是其中最为绚丽的华章,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高峰。唐诗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最耀眼的珍宝,取得了极高的艺术成就,是中华文明最闪亮的明珠;宋词是我国古典诗歌的另一朵奇花。
热门推荐
  • 契约前妻:高冷男神求下嫁

    契约前妻:高冷男神求下嫁

    某日早上乔欢颜一醒来,就看见陆情深骚包的跟她说:“老婆大人早安!”乔欢颜看了某人气色好,精神力好,还特么这么的sao于是一脚踹了过去,某人把她的脸抱在怀里说:“老婆大人看来昨晚没能把你累倒,我来就再来一次吧!”之后,听见乔欢颜的怒吼:“特么,这么深干吗?”陆情深坏笑道·“深度,值得深入。”
  • 校园之最强极品学渣

    校园之最强极品学渣

    私立贵族高校学渣陈翔收到一份莫名快递,里面居然藏了一支神笔,本无能的学渣竟然窥探到了神笔的秘密,从此陈翔一发不可收拾,从学渣到学霸,从校花到空姐,从明星到洋妞,从电影到主持,开展了一系列的学渣逆袭之旅。学渣陈翔逆袭语录:以前,我成绩不好,有了这只神笔,哈哈,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挂科了。以前,我羡慕高富帅有钱有车有美女,现在有了这只神笔,我这学渣屌丝也能逆袭了。以前,为了泡一个学妹,都要省吃捡用,现在咱屌丝也能开总统套间了。从此以后,咱要做亿万富豪,咱要美女成群,咱要做世界最强极品学渣。
  • 雪球专刊第087期:成长股投资秘籍

    雪球专刊第087期:成长股投资秘籍

    对于很多初入股市的散户来说,常常会听到这样的故事:某某投资大牛在一定时期内获得5倍甚至是10倍的收益。这些投资牛人是如何做到的?如无意外,绝大多数是买入并长期持有成长股!成长股长什么样?如何给成长股估值?5倍股、10倍股往往出现在什么行业?参见本期雪球专刊——《成长股投资秘籍》。
  • 优古堂诗话

    优古堂诗话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穿越兽人之请叫我女王大人

    穿越兽人之请叫我女王大人

    喂!这是什么情况?我不就是去参加“森林一日游”。偷偷跑去蹲树洞么,怎么一出来整个世界都变了!!你见过巴掌大的蚊子,两米长的蜈蚣,十几米高的大树吗,好吧。没事,咱们是伟大的地球人,咱们要蛋定!可是,这是什么请况!“你这只臭豹子,理我远一点!不许再靠近我!不许再添我的胸啊!!!”某豹子蛋定的看了一眼炸毛了的林雪。便继续他那为完成的事业。
  • 大叔,别傲娇

    大叔,别傲娇

    “相信我,我会护你一世周全”"恩"“我爱你,老婆”“我也爱你”
  • 不轨之臣:废柴国师要翻天

    不轨之臣:废柴国师要翻天

    她面上一副吊儿郎当的样子,心里却跟明镜似的,宅里斗,深宫斗,朝堂斗,其斗无穷其乐也无穷。她一步步地由深闺小姐到一朝国师,一步步地要助他登上皇位。她虽甘为一国之重臣,却怀不轨之心。到最后,尘封多年的秘密揭开后才晓得,原来他们前尘旧事,不仅仅是这二十年来的互相牵绊,它还远到很久很久以前,远到今生来世,生生世世……千年守候,逆天而行,能否换你一世相陪?
  • 倾宠绝恋余生只爱

    倾宠绝恋余生只爱

    我们不知道我们会相遇,我们不知道我们会相爱,我们不知道我们会在一起,我们不知道我们也许会有一天会分开,但是我们知道,只要我们心中有着对方,无论天涯海角,便也会永远在一起。
  • 晨雨

    晨雨

    几个性格各异的少年少女青春成长故事,校园追梦,初坠情网,坎坷精彩的花样年华,他们如何度过?(狮子附言:最近有很多留言要加狮子的QQ,所以为了让大家不用那么麻烦,狮子来公布QQ:649771355;新浪微博:十时狮。狮子会把作品最近的情况发上QQ和微博,好让大家更好了解作品)
  • 君临纪元

    君临纪元

    万年前,神灵突然消失,世界进入无神时代。各族展开激烈大战,人族趁乱崛起,成为强族。成为强族后的人族,迎来飞速发展,强者层出不穷,矛盾也随之爆发,爆发内乱,外族也进攻人族,人族迎来黑暗时代,谁能在乱世中带领人族崛起?人族将何去何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