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389000000004

第4章 如何理解“无为”

老子的“为无为,则无不治”,在这里讲的“无为”并不是无所作为之意,更不是什么都不做。这里的“无为”是指不妄为、不随意而为、不违道而为。相反,对于那种符合道的事情,就必须以“有”为“为之”。

老子最经典的智慧就是“为无为,则无不治”,老子在这里讲的“无为”并不是无所作为之意,更不是什么都不做。这里的“无为”是指不妄为、不随意而为、不违道而为。相反,对于那种符合道的事情,就必须以“有为”“为之”。

老子所指的“无为”智慧,只是让人在处世之时顺应大势、顺应自然。所以老子这种“无为”不仅不会破坏事物的自然进程和自然秩序,而且还有助于事物的成长和发展。

无为的核心内容是不该做的事情不要勉强,要克制自己的情绪。不把个人的意志强加在人与事之上,并不是怯懦的表现,而是一种大的智慧。它能使人在潜移默化中走向自觉,收到良好的成效。

唐睿宗时,睿宗的嫡长子李宪受封宋王,十分受宠。睿宗的另一个儿子李隆基聪明有为,他杀死了篡权乱政的韦皇后,为睿宗登上皇位立下了大功。

按照礼制,李宪当被立为太子,有的大臣便对睿宗说:“嫡长子李宪仁德忠厚,没有任何劣迹,立他为太子既合礼法,又合民心,望皇上早日定夺。”

睿宗感到李隆基雄才大略,最适合治理天下,所以一时陷入了两难境地,立太子的事于是一拖再拖,没有定论。

李宪看出了睿宗的心思,心有所悟,他对心腹说:“父皇不肯立太子,他是对我有疑问呐!李隆基虽不是嫡长子,但他功劳很大,父皇是中意他啊。”

李宪的心腹说:“于情于理,太子之位都是你的,这事绝不能相让。我马上和百官联络,共同上书,向皇上说明利害,一定促成这件大事。”

李宪的心腹和百官议定,当他们在起草奏书时,李宪急忙赶来,他对百官说:“我考虑了多时,决定放弃太子之位,你们就不要为我费心了。”

百官十分惊诧,他们说:“太子之位事关你的前程性命,怎会轻易放弃呢?自古这个位置你争我夺,本是常事,有我们替你说话,你还怕什么呢?”李宪说:“大丈夫做事有所为,有所不为,我是十分慎重的。赞平王李隆基是我的弟弟,他有大功于国,父皇有心立他为太子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我若据理力争,不肯退出,我们兄弟之间必有大的冲突,朝廷就不会平安。如果危及了国家,我岂不是罪人吗?这种事我绝不会干。”

李宪制止了百官,又亲自上书推荐李隆基为太子,他说:“赞平王文武双全,英勇睿智,他当太子有利于国家,我是衷心拥护他的。我个人的得失微不足道,请父皇不要为我担心,早下决断。”

睿宗很受感动,他对李宪说:“你深明大义,我就放心了。你有什么要求,我一定都会满足你。”

李宪一无所求,他说:“一个人只要顺其自然,就没有什么事可以妨碍他了,我不会强求什么。”

李隆基当上太子后,第一个拜访李宪,他说:“大哥主动让出尊位,不是大贤大德的人难以做到,大哥是如何设想的呢?”

李宪说:“你担当大任,大唐才会兴旺,我不能为了私利而坏了国家大事。望你日后勤政爱民,做个好皇帝,为兄就深感安慰了。”

李隆基连声致谢,又说要和他共享天下。李宪不让他说下去,他告诫李隆基说:“很多事是追求不来的,只有顺天应命,才不会多受损伤。将来治国不要逞强任性,这样效果会更好的。”

后来,李隆基登上了帝位,是为唐玄宗。他顺应民情,推出了一系列利国利民的政策,使唐朝进入了另一个盛世--开元盛世,天下走向大治。

李宪在立太子事情上的无为,是深思熟虑的,他既避免了一场宫廷内斗,又使自己全身而退,赢得了让贤的美名,这个结果无疑是很完美的。

“无为”的思想在老子《道德经》中多次阐述、解释。本章开头第一句即是“道常无为而无不为”。老子的道不同于任何宗教的神,神是有意志的、有目的的,而“道”则是非人格化的,它创造万物,但又不主宰万物,顺任自然万物的繁衍、发展、淘汰、新生,所以“无为”实际上是不妄为、不强为。这样做的结果,当然是无不为了。在谈到“道”的法则在人类社会的运用方面,老子根据自然界的“道常无为而无不为”,要求“侯王若能守之”,即在社会政治方面,也要按照“无为而无不为”的法则来实行,从而导引出“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的结论。

老子认为,理想的执政者,只要恪守“道”的原则,就会达到“天下将自定”这样的理想社会。这里所说的“镇”,人解释为“镇压”,并据此认为,老子在这章的说明中露出了暴力镇压人民的面目:谁要敢一闹事,那就要严厉加以镇压。这种解释,我们感到有悖于老子的原意,“镇压”应当是“镇服”、“镇定”,绝非是武力手段。

道看上去是抽象的、无形的。多少年以来,有很多的管理者不知什么是道。道可道,非常道,这让他们感到非常困惑,因为抓不住道。“道常无为,而无不为”,就是要让侯王们能够遵守,那实在不是一件易事,如果他们都能理解,都能遵守,确实是一件好事。什么是道?怎么来解释它?“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镇之以无名之朴,夫亦将不欲,不欲以静,天下将自正。”这就是老子心中所认为的道,其实是不欲以静。侯王守道,万物自化,不欲以静,天下将自正,天下自正了,便自然是万物自化,这是相等的,侯王守道与不欲以静也是相等的。

在老子看来,侯王能依照“道”的法则来为政,顺任自然,不妄加干涉,百姓们将会自由自在,自我发展。这是无为的象征。所以“道”也无为。“静”、“朴”、“不欲”都是无为的内涵。统治者如果可以依照“道”的法则为政,不危害百姓,不胡作非为,老百姓就不会滋生更多的贪欲,他们的生活就会自然、平静。其实,这也是一种妄想而已。

想要治理天下,不能够违背人民的意愿和本性而加以强力统治,否则用强力统治天下,就一定会失败;强力把持天下,就一定会失去天下。因此,圣人不妄为,所以不会失败;不把持,所以不会被抛弃。世人秉性不一,有前行有后随,有轻嘘有急吹,有的刚强,有的羸弱;有的安居,有的危殆。因此,圣人要除去那种极端、奢侈的、过度的措施法度。

老子在这里,主要谈了统治者应行“无为”之治。他极力宣传“无为”的政治思想,主张一切都要顺应自然,因应物性,希望那些得"道"的统治者治国安民,做任何事情都不要走向极端,不要心存奢望,不要好大喜功。这里面也有一个“群众是真正的英雄”的观点。他告诫那些当权者,不要忘记“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人类追求功名地位,为的是显要门庭,光宗耀祖,从中得到最大限度的显赫;追求优裕富庶的物质生活,目的是为了有一个温馨舒适的安泰生活。这并不奇怪,是理所当然的。但是,对于那些统治者,既然已经成为万人之上的显耀人物,就得有一个适可而止思想和行动,有一个“夹着尾巴做人”的作风。换句话说就是有所收敛。因为既成了显耀人物,你的一举一动都受到众人的瞩目,好与坏、强与弱、热与冷,人们都在心中有个底数。如果过分特殊,就会背离民众,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孤家寡人。不要认为自己有权有势,就为所欲为,强食弱肉,须知,这样下去的结果只能招致自己的尽快失败。也许一两个人不能与你抗衡,但是,这些弱势群体若是团结起来,再强大也能将你推翻。这就是“水能载舟,亦能覆舟”道理的确切解说。

老子运用“无为”之治,对于“有为”之政所提出的警告,也是非常恰当的。“有为”必然招致失败,“有为”就是以自己的主观意志去做违背客观规律的事,或者把天下据为已有。事实上,老子所讲的“无为”,并不是无所作为,也不是在客观现实面前无能为力。他在这里说,如果以强力而有所作为或以暴力统治人民,都将是自取灭亡,世间无论人或物,都有各自的秉性,其间的差异性和特殊性是客观存在的,不要以自己的主张意志强加于人,而采取某些强制措施。那些聪明有头脑的统治者,由于懂得这一道理,往往能够顺任自然,不强制、不苛求,因势利导,遵循客观规律,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这无疑是明智之举。

老子提出的“镇之以无名之朴”的主张,仔细分析一下这也是一种中心调节的观点。尽管他没有将"镇"提到哲学的高度,但客观上已体现了调节在自然规律中的重要性。他让人们在自己的生活当中,认识到“中心”在对立中的调节作用,即在什么情况下存在对立互为因果,在什么情况下对立不互为因果。其实,老子以前的哲学家在这方面已经有所论述。众人所知《周易》理论,就在解决这一哲学问题上有了明确的论说。《周易》提出了建立在对立基础上的三位一体理论。“三”即是建立在对立基础上的中心调节数。中心实际是整体的代表形式,数学中零除以任何数都等于零,表明中心的零是认识上的整体反映。因此,中心的调节,实际就是整体的调节,对国家而言,就是法律的调节。

道永远是顺任自然而无所作为的,却又没有什么事情不是它所作为的。侯王如果能按照"道"的原则为政治民,万事万物就会自我化育、自生自灭而得以充分发展。自生自长而产生贪欲时,我就要用“道”来镇住它。用“道”的真朴来镇服它,就不会产生贪欲之心了,万事万物没有贪欲之心了,天下便自然而然达到稳定、安宁。

“无为而治”又是一种管理之道。在老子看来,理想的社会应该奉行无为而治,管理者应当不断减少对人的管制和束缚,制定政策不能政出频繁,更不能朝令夕改。

任何事物都有其自身的规律,规律是不可否认的,都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我们只有尊重规律,利用规律。水遇热变成蒸汽,这是客观存在,无法改变,但我们却可以用这一规律来生产暖气,制造人工降雨等等。这正是说明,我们无法改变事情的规律,却只有顺应它,利用它。

总之,老子的无为不是叫你不做事,是叫你不要刻意做某件事,不刻意做,相当于佛学里的不执着。老子提倡自然,就是让事情自然而然地发生,不要人为改变。这跟无为的意思是相通的。“无为而无可不为”,打个比方就是说不需要去强求一件事,例如在企业里,你不是一定要做领导,但是别人让你做你也不用拒绝。“无为”强调的是一个和谐的心态和生活环境。用今天的话来讲就是强调一个和谐社会。

同类推荐
  • 分析马克思:社会合作及其发展

    分析马克思:社会合作及其发展

    《分析马克思:社会合作及其发展》以马克思理论为导向,详细分析了马克思理论下的社会合作及其发展。
  • 鬼谷子智谋全解(第二卷)

    鬼谷子智谋全解(第二卷)

    《鬼谷子》立论高深幽玄,文字奇古神秘,有一些深涩难懂。为了让广大读者更加深刻地理解其中深刻的思想内涵,易于好读和好懂,编者在编著本书时,根据《鬼谷子》分章分段集中逐个立论阐述的特点,进行了合理分割划分,再一一对应地进行了注释、译文和感悟,还添加了具有相应思想内涵的故事,以便于广大读者阅读理解。
  •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译林人文精选)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译林人文精选)

    《论人类不平的起源和基础》采用1876年典藏版法文原著,在此版本上进行翻译。译文尊重卢梭当年应第戎学院征文而执笔的写作原意和部分词汇的专业用法,更加精准流畅。开篇导读,帮助读者对卢梭以及对这部著作进行一个提纲概括式的了解,减轻名著入门难的障碍。本版《论人类不平的起源和基础》新增卢梭当时于论文写成后又添加的19个补充注释,使读者更加全面的了解卢梭在写作过程中的哲学思辨,延伸的知识也令本著作更加立体。还收录当年日内瓦著名博物学家博纳(Bonnet)以菲洛普利(Philopolis)的笔名写信反对《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后,卢梭亲自雄辩答复博纳质疑的回信,是值得收藏的经典版本。
  • 明代哲学史(修订版)

    明代哲学史(修订版)

    本书是国内外第一部系统阐述明代哲学的专著,内容包括明代初年的朱子学,阳明心学的先驱,王阳明的良知之学,阳明各派弟子主要是浙中、江右、泰州对阳明学的发展,明代中后期的朱子学,明末东林、蕺山对朱子与阳明的融合,黄宗羲、方以智、王夫之等明清之际思想家对明朝学术的反省与总结,以及明代佛教、道教与儒学的会通,天主教初传时期与本土文化的碰撞与吸收等,较为清晰地勾勒出了明代哲学的发展脉络。在论述中,注意各家的独特性及其思想深度,各思想家在整个明代哲学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及其相互影响。对明代哲学的独特问题如良知的有无、动静、中和及本体与功夫、先天与后天等有深入阐发。
  • 形而上学之路——永不过时的康德与黑格尔

    形而上学之路——永不过时的康德与黑格尔

    你知道吗,你想过或者没想过的这些奇形怪状的问题,早在几千年前就被哲学家们一本正经地提出,挖空心思地找证据,面红耳赤地争论过了。在整个世界忙着探索、开垦、打仗、上天、发展的漫长历史中,这帮哲学家们却神经质地死磕这个世界的真相和人生的意义,就好像一个网络游戏里的角色试图琢磨自己手里武器的代码是什么……
热门推荐
  • 温润如玉

    温润如玉

    城市中总是有那么一些灰色地带不受控制。候街这一区正是这里的灰色地带。环境谈不上优美,但很有艺术和诗意。古人云:“有花堪折应须折。”所以你可以从这个小区的花草看出,这里的花草树木都可以为小区的人证明-他们很信奉这句话。有人说:“艺术就是一种抽象的美。”这里的人不爱抽象的美,但是你可以到处见到五彩缤纷的‘艺术’,保证通俗易懂。这个小区居民已经不多了,因为某些人太‘艺术’、太‘诗意’,大部分人受不了,搬走了。现在留下的人所剩无几,大多是空房。现在的基本上是没有钱的租客和一些三教九流。周围环境最好的房子要数秋老奶奶的出租房了。四周......
  • 当我混乱的生活只剩回忆

    当我混乱的生活只剩回忆

    很想无忧无虑的回到从前,可惜回忆只是回忆。
  • 恶魔校草:可爱甜心太撩人

    恶魔校草:可爱甜心太撩人

    他是万人瞩目的校草大人,她是家里的一颗掌上明珠。在百般呵护下的她在开学的第一天就被万人瞩目的校草大人当众侮辱,并且签下了‘不反悔协议’。校草大人总是总是对她百般刁难,但又总会在她需要帮助的时候第一个站出来帮助她,他以为那仅仅是哥哥对妹妹的关爱。那天下午,小甜心因为腿伤被校草大人带回了家,并且细心地为她上药,在她洗澡时为她亲自把晚餐送上来,但却被她认为是图谋不轨。晚上,悄悄地为她盖好被子,却被在睡梦中的她的手打了一巴掌。直到有一天,校草大人把小甜心逼在墙角,霸道地说:“做我的女朋友。”
  • 宇内逍遥行

    宇内逍遥行

    不能修仙,那便以武证道!天才废材,皆若浮云,怎可乱我心?少年萧遥惨逢家变,寻亲途中偶入仙途,却无修仙之资,便以一颗武道之心逍遥宇内……
  • 歌尽花落

    歌尽花落

    从1516年明朝起,共有八大党派,他们都有武功和法术,他们经常发生党派之战。直到现在,只剩下了暗月派和黑手党,他们依然传承了各派的武功和法术。暗月派与黑手党的党派之战影响了非党派人们的生活,直至越来越复杂……
  • 何以许情深

    何以许情深

    夹杂道德与伦理,他最终还是在三年前对自己的兄长表白。奈何落花有意,流水无情。就因为简简单单的一句我喜欢你,那人一躲就是三年。三年之后,那人终于回来。既然如此,那么这一次他绝对不会再放手!“我们是亲兄弟,所以睡在一起毫无不妥!”“哥,我吻技不好,你能不能帮我改善?”“哥,你离我近一点,你说话的声音太小,搞得这题我都没有听懂。”“哥……”“哥……”
  • 中国十大文豪——屈原

    中国十大文豪——屈原

    屈原出身贵族,是“楚之同姓”,他后来担任“三间大夫”,主要执掌“王族三姓”(屈、景、昭)的事务,特别是关于世族胄子的教育管理。他在青年时写的《橘颂》说:“受命不迁,生南国兮。…‘嗟尔幼志,有以异兮。”大概少年得志,很早就担任了“左徒”高职,地位仅在相当于宰相的“令尹”之下。就在青壮年时期,他很可能巡游于汉水南北、秭归东西或沅湘等地,在古老的民间恋歌祭曲基础上,创作了清新秀丽的《九歌》,寄托自己热爱乡土、祖国民众及其谣俗的思绪,也歌颂了热烈优美的民间恋情。
  • 圣天无极

    圣天无极

    圣,乃天境,天,乃无极。圣天无极,混沌苍穹。熔炎绝情。寒冰冷情。尖晶无情。风沙狂情。乌云多情。这是一个力量的时间,在这个世界,只有力量才能生存,只有力量才能主宰。他是一个孤儿,却因为走上了复仇之路。弱肉强食的世界,让他明白了,力量才是主道,为了追寻哪份力量,他不惜一切代价。
  • 自凡于世

    自凡于世

    本以为可以宅在家里,谁知道突然间整个世界全变了,他也变了,究竟以后应该如何生存下去?善恶只是一念之间,究竟他会作出哪种选择……
  • 瓦罗兰大陆之虚空来袭

    瓦罗兰大陆之虚空来袭

    身为18岁的不良少年阿俊在一天打LOL的时候不知道为什么穿越到了瓦罗大陆....虽然回不了家,但是他也交到了很多朋友PS:本故事纯属作者瞎掰,如用雷同纯属巧合!!!PPS:本人语文不好,内容写得差求别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