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397900000032

第32章 神秘的“铁面人”(2)

6月23日,克莱武在加尔各答北83千米的普拉西地方,同道拉率领的孟加拉军队会战。由于道拉手下的将军贾法尔事先被克莱武收买,临阵叛卖,按兵不动,英国殖民军队获胜。几天后,道拉也惨遭杀害,孟加拉从此沦为英国殖民地。历史学家们大多公认:普拉西之战,标志着印度沦为英国殖民地之始。

克莱武正是借“黑洞事件”无所顾忌地大行殖民侵略,他后来还公然在英国议会下院炫耀自己的强盗行为。然而却有不少历史学家认为:所谓“黑洞事件”其实被人蓄意大肆渲染了,其中也不乏一些当事人的杜撰。

英国著名印度史专家斯皮尔在他所著的《牛津印度近代史》中就认为:所谓“黑洞悲剧”未必可信;更不应将全部责任归咎于道拉。因为这些被不少人“认定”的“事实”,只是出自当事人霍威尔一人之口。在R.C.马宗达、H.C.赖乔杜里和卡利金卡尔?卡塔合著的《高级印度史》中,作者们也一致认为:“黑洞悲剧”的真实性值得怀疑。在他们看来,或许是有一些俘虏被关在“黑洞”里,其中许多人(包括战斗中的伤员)在那里死掉。但这一事件的具体细节和死亡人数,则是霍威尔胡乱编造或者凭空想象出来的。

辛哈和班纳吉在他们合著的《印度通史》中写道:“一般认为‘黑洞事件’的说法有它错综复杂的地方,很难和事实一致”。他们经过考证提出,当天晚上来不及撤离加尔各答的英国人不可能有146人之多,至多也只有60人。至于后来被夸大成为146人中的123人死亡,这大概是霍威尔所为。而巴基斯坦学者拉希姆在其著作《巴基斯坦简史》中提出:根据另一位当事人——加尔各答东印度公司的负责人德雷克的说法,被俘的英国人有39人,其中有16人在那天晚上死于“黑洞”之中。

很明显,正因为“加尔各答黑洞事件”成为英国对南亚次大陆进行殖民侵略的借口,人们才在研究这段历史时对它倍加关注;但正如一个寓言故事中所讲的:狼要吃羊,总能找到借口。一些历史学家还利用史料对“黑洞”的大小进行了考证,他们得出的结论也各不相同。弄清这些史实当然是重要的,但或许人们还应该问一声:英国在印度和南亚次大陆共有两百年殖民统治的历史,殖民奴役造成无数灾难和悲剧,这个“黑洞”到底有多大?

断头台的来历

提起断头台,人们常常会把它和法国大革命联系起来。法国国王路易十六上了断头台;雅各宾派领袖罗伯斯庇尔也死于断头台。人们更把它和法国大革命时期一个名叫约瑟夫?伊尼亚斯?约吉坦的人联系起来。正是这个叫约斯坦的人,发明了这种执行死刑的机器。不过在当时,这不是一种残忍,而恰恰是一种进步。

在法国大革命以前,法国当局对死囚往往处以车裂之刑。这种刑罚极其残酷,令人惨不忍睹。据说后来有一次,一位失手杀死亲生父亲的年轻人被处以这种刑罚。临刑前,他向亲人道别,凄惨的场景使旁观者都为之动容。他们一拥而上,释放了这位年轻人并烧毁了刑具。其中有一位旁观者大声疾呼,应该采用新的行刑方法以减轻犯人的痛苦。

有感于此,制宪议会议员约瑟夫?伊尼亚斯?约吉坦医生在议会中慷慨陈词,要求改用新的刑具,免去受刑人的痛苦。议员们很受感染,改用新刑具的决议很快被通过了。新的行刑方式为绞刑,但它也不能让犯人无痛苦地死去。刑具还需要改进,约吉坦亲自担负起这个任务。

1790年4月的一天,约吉坦同夫人在巴黎木偶剧院观看了一场木偶剧。当看到剧中有一个机器飞快地砍下一个布袋木偶的脑袋时,他很受启发。一个大胆的想法在他脑子中形成。1791年5月3日,议会又在他的慷慨陈词声中通过了改用斩刑的决议,并为此专门成立了一个委员会。约吉坦为制造一种新的斩首机器,专门请来德国的能工巧匠多皮亚斯?施密特。他很快制作了一台快速斩首机,斩首机在用几只活羊实验成功后即投入使用。

但是,这种斩首机也遇到了新的问题,这就是斩刀很容易卷刃。据说法国国王路易十六闻讯后,马上召见有关人员。他建议将斩刀改成三角形,自己还亲自在图纸上进行了修改。也许他想得更多的是,将来可以用它来对付自己的反对者。

1792年4月25日,经过改进的断头台正式启用,当天就成功地斩下了一颗强盗的头颅。然而极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亲自过问、甚至可以说是参与了断头台改进工作的路易十六,后来竟也成为走上断头台的人。路易十六表面拥护大革命建立的君主立宪政体,但背地里却阴谋复辟君主专制。他被以通敌叛国的罪名处以死刑,于1793年1月上了断头台。法国大革命中雅各宾派的著名领导人罗伯斯庇尔、丹东等,也由于严酷的政治斗争被推上了断头台。大革命烈火也燃及著名的法国化学家拉瓦西,断头台的屠刀也落在了这位天才科学家的头上,他的罪名是“使市民饥饿”。他死后不久,法国著名数学家、力学家拉格朗日曾痛心疾首地说:“拉瓦西的头颅瞬间就被砍掉了,可是100年也产生不出像他那样的头脑。”

据有人统计,断头台自诞生之日起到“退役”,历经约200年,总共砍下了5000个人头。1981年,法国总统密特朗宣布取消死刑,断头台从此也进入了历史博物馆。尽管它已经陈列在博物馆之中,但在今天的人们看来,这个大革命时代的产物仍然让人不寒而栗,看见它,人们仿佛能够感受到那个风云激荡时代的恐怖气息。

美国国界、州界线是如何划分的

一般来说,无论国家与国家之间,还是一个国家内部各级行政区之间,界线划分大多是以山川、河流的走向等自然地理条件,或者长期的历史社会沿革为依据的;这样的边界线多蜿蜒曲折,犬牙交错。然而如果你翻开美国地图就会发现,它在这方面跟其他许多国家大相径庭。

先看国界线。美国国土号称“从洋到洋”,这是几百年扩张的结果。除了东、西两面(大西洋和太平洋海岸)以及东南面(墨西哥湾沿岸)外,它同北邻加拿大的漫长边界线基本是直线(东段以五大湖区天然分界);西南部同墨西哥的边界线也有将近一半是几条比较规则的直线走向。

至于美国的州界线,从东到西,由南向北,基本都是“笔管条直”。像科罗拉多、怀俄明、新墨西哥、堪萨斯等州,完全是单调的“长方块”。在广袤的中西部大部分地区,甚至城镇之间的界线,很多都是笔直的。这种现象主要和美国短暂独特的建国历史、持续不断的开拓扩张,以及飞速发展的社会经济有关。

美国是个通过移民开拓建立起来的国家。1620年9月,英国“五月花”号船载着100多个清教徒移民,开始横渡大西洋;经过漫长的海上漂泊,他们于12月抵达北美的普利茅斯,进行殖民开拓活动。大约从那时起直到1775年以前,英国在北美洲的阿巴拉契亚山脉以东地区,共有十三个殖民地。后来随着这一地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社会融合,十三个殖民地逐渐联合起来,并为摆脱英国的殖民统治进行了一系列斗争。经过1775-1783年的“北美独立战争”,一个崭新的国家——美利坚合众国出现了。

美国独立以后,根据1783年《英美巴黎和约》的规定,占领以密西西比河、大湖区和俄亥俄河为界的土地(老西北地区)。战争刚刚结束,大批的拓殖者就蜂拥而入。许多人从很远的地方赶来,其中不乏土地投机者。新生的美利坚合众国马上面临一个大难题:究竟该怎么来划分、管理、有效利用这些新土地呢?为此,美国国会先后在1784、1785和1787年颁布了三个有关的土地法令。

1784的土地法令是由杰斐逊起草的,即《关于弗吉尼亚让出的西部土地组建方案》。其中规定:西部土地是美国全体公民所共有的公地;在从俄亥俄河到密西西比河之间的土地上,拟新建16个州;在这些地区的居民人数到达一定数目时,才可建立与东部各州完全平等的新州。

1784年的土地法令虽然提出了建立16州的建议,在建州的原则上也作出了一些规定,但究竟该如何来具体贯彻这些建议、原则,没有详细说明。这样,1785年的土地法令就应运而生了。它规定对西北领土进行勘察,大体有这么几条规定:第一,政府对各州土地按长方形进行丈量;第二,划拨州六分之一的土地作为教育方面的用途;第三,成立一些土地管理局,按低价出售公有土地。法令还详细规定,将西北领土先测定为一个个6平方英里的城镇,每镇分为36个分区。

有了这么明确的规定,人们在具体操作时就方便多了:他们首先根据法令确定了一条南北线,也就是“最初子午线”(即现在俄亥俄州—印第安纳州的北疆界线);接着再划定一条东西向的“基线”,两线成直角交叉。测量员们就从交叉点出发,沿着最初子午线和基线每隔6英里再划出一条平行直线。线条纵横交错,把新土地分成许多面积为36平方英里的方块,这每个方块就是一个“城镇”。

每个大方块又继续进行划分,分为36个小方块,每块面积1平方英里(640英亩),这就成了所谓的一个“分区”。在城镇的36个分区中,按照一定的次序编号,第15、21、23分区归联邦政府支配;而第16分区通常被保留下来作为赞助公共教育之用,该地区收入用以兴办公立学校。其余土地按照每英亩1美元的价格出售,但是每个购买者至少须购640英亩。

1787年美国国会通过《西北区法令》,这是在西北地区建立政府的组织法。它规定西北地区的领地(准州)自由居民达到6万时,可建立正式的州政府;经国会批准后,该州可加入联邦,变为“成员州”。

至此我们清楚地看到,正是美国建国后颁布的第二个土地法令,使中西部土地被按照棋盘形格局划成了一个个农场、乡镇、城镇,它们可以被方便地“组合”成县和州,从而形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美国大小行政区划边界线笔直的格局。这些人为的事先规划和严格设计,适合当时美国的国情,促进拓殖者不断向西移动,显示了联邦政府的远见卓识。

莫扎特的死因

“生活的苦难压不垮我。我心中的欢乐不是我自己的,我把欢乐注进音乐,为的是让世界感到欢乐。”

这是18世纪奥地利伟大音乐家莫扎特(1756—1791)的名言。在短暂而辉煌的一生中,他共创作了50部交响乐、28部室内乐、21部钢琴协奏曲、17部钢琴奏鸣曲、17部歌剧。虽然在贫困的泥沼中挣扎一生,但莫扎特使音乐充满欢乐与光辉。后人评价他的音乐“抒情流畅,真挚明朗,充满高尚的美感”,给世界文化增添了光彩,也给人类带来莫大的精神享受。

1791年12月5日凌晨,这位音乐天才与世长辞,年仅35岁。没有隆重的葬礼,连送葬的队伍都很零落。没有体面的墓地、豪华的墓碑,他被草草地安葬在贫民公墓。几经岁月沧桑,当后人来此凭吊时,只能茫然地面对一片荒冢。

莫扎特为何英年早逝?当时的医务界认为他死于尿毒症。尿毒症是由于肾功能丧失而引起的疾病,这当然不需要另外验尸。莫扎特夫人也相信了医务界的观点,没有提出特别要求。但是关于这位著名音乐家之死,当时就有一些传闻。它似乎在向人暗示,莫扎特死得“不明不白”。天才和成就使他遭人嫉妒,嫉妒者最终以卑劣的手段暗算了他。

莫扎特出生于一个音乐之家,3岁时就显示出非凡的音乐才能,5岁开始练习作曲,并写出一首钢琴协奏曲。6岁那年,莫扎特登台献艺,“音乐之都”维也纳为之轰动。以后,在父亲和其他著名音乐大师严格教育和指导下,莫扎特成绩不断提高。他8岁时创作了第一批奏鸣曲和交响乐作品,11岁时写出一部歌剧。他曾经走遍欧洲各国,一边旅行演奏,一边拜师学艺,得到过“交响乐之父”海顿等名师指点。除了高超的演奏技艺,他对音乐的听觉、感受和记忆也令人惊叹,几乎是“过耳不忘”。欧洲各国称莫扎特为“神童”、“十八世纪的奇迹”。

但当“神童”成长为音乐大师后,他前面的道路愈加坎坷。

当时,无论名望大小,音乐家们都不得不靠贵族社会庇护为生。莫扎特虽然渴望成为一个自由音乐家,但这在当时几乎不可能。1781年,25岁的莫扎特来到维也纳谋生。在他来维也纳之前,奥匈帝国国王约瑟夫二世已经有了一名宫廷乐长,此人名叫沙里利。沙里利出生于意大利一个富商家庭,比莫扎特大6岁。他从小就开始学习音乐,16岁时因父母双亡只身一人来到维也纳。由于意大利音乐家在奥地利享有极高声望,再加上沙里利运气较好,不久他就被任命为维也纳宫廷的歌剧作曲家兼指挥,后来又升任乐长。

1787年,莫扎特出任奥地利宫廷作曲家一职。此时的沙里利也升任皇家乐队首席指挥。无论是职位还是薪俸他都比莫扎特高,但据说在维也纳音乐界和公众心目中,他的声望远远不如莫扎特。18世纪80年代沙里利也创作过一些歌剧,但由于其乐曲实在平庸,他的音乐被观众遗忘的速度和程度令人惊讶。与此同时,莫扎特创作了著名的歌剧《费加罗的婚礼》和《唐璜》。他的每一部歌剧上演都掀起阵阵热潮,这与沙里利“无人喝彩”的情况形成了强烈反差。

毫无疑问,莫扎特当时成了维也纳公众心目中的天才偶像。沙里利会不会对他心怀芥蒂、甚至怨恨和嫉妒?也许他担心自己的地位和其他一切将会因莫扎特而变得岌岌可危?到目前为止,人们还没有看到有关他们之间发生过冲突的文字记载。他们的矛盾也只是人们根据材料推断出来的。但有人强调,正因为如此,沙里利对莫扎特来说可能是一个十分危险的人物。

莫扎特的经典作品《魔笛》在维也纳正式上演时,无数观众如痴如醉。

同类推荐
  • 大唐潜规则

    大唐潜规则

    由于作者本人失业,为了生计,只能放弃此书写作,谢谢朋友们的支持和鼓励!
  • 西藏神通王

    西藏神通王

    “一介平民,无钱无势,遭人白眼,饱受贱蹋;唯有实力为尊,驰骋天下,金钱美女,才能不求自得。”一名普通的农民孩子热罗?多吉扎,通过练武修法,力大无穷,神通广大,法力无边;因修慑召法,而长寿182岁,富甲天下、权势薰天——印度、尼泊尔等三国,上自国王皇后,下至黎民百姓,无不向他磕头,争相全部财产的供养!五位天女的化身主支下嫁于他。他真实穿越佛菩萨、诸天、人间八万年、龙世间等,降伏天王、天神、妖、魔、鬼、怪及人间大成就者,成为十一世纪无敌咒师,威震三界。这是宋朝的真实故事,不是神话;书中详细披露了他的一系列修法、成就标准、应用诀窍等,是一部前无古人的法术大修炼,及神通斗法秘籍!
  • 中国京族

    中国京族

    本书充分展示了中国五十六个民族——京族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全面探寻中国五十六个民族——京族波澜起伏的历史轨迹,深刻解读中国五十六个民族——京族自强不息的精神气质,真切反应中国五十六个民族——京族生机勃勃的发展前景,积极推动中国五十六个民族——京族走向未来的团结进步,着力加强中国五十六个民族——京族面向世界的交流沟通。
  • 史上被封杀的幕后真相

    史上被封杀的幕后真相

    参考了大量资料,归纳总结了众多容易被误解的历史常识,主要就是为了方便读者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学习到最多的历史常识,增加文史底蕴,尽量避免在日常生活中的误读误用。同时,在力求客观公正的基础上,改变了人们以往错误的思维惯性,以真实有趣的故事为大家揭开神秘的历史面纱。此外,我们还考证了被歪曲的历史事实,澄清被误解的历史。让你在阅读过程中锤炼缜密的思维,让你在豁然开朗中分辨历史中的虚与实、是与非。
  • 战国大帝

    战国大帝

    暗黑战国,唯有杀戮得永生!魏武卒、飞剪船、青铜炮、三段式、马镫土豆养大鲸,战斗吧骚年!并七国,灭匈奴,平百越,征日本,战罗马,一统全球我为王!我的战国,我的大帝!梦吴越群:226342842,欢迎书友加入。
热门推荐
  • 独闯江湖之无双剑侠

    独闯江湖之无双剑侠

    江湖公测,万人来朝何听潮只是一个普通大学生,在广告的吸引下进入了网游江湖之中。从此红颜一笑,剑指江湖
  • 倾城一笑:嗜血妖娆

    倾城一笑:嗜血妖娆

    “女人,你别想再躲我了。你甩不开的。”“躲你?我怎…怎么会?”某女正心虚的眼神四处瞟去。谁能告诉她,眼前这个无赖加不要脸的人真是传说中的狠厉,冷血的煜爷吗?洞房之夜,他顺势将她扑倒。她却翻身跨坐在他身上邪魅一笑“今天,小爷我在上”…
  • 易烊千玺我男神i

    易烊千玺我男神i

    一个高冷偶像易烊千玺,另一个热情平凡易音凌,两人差距那么大,真的聊得过来吗?
  • 鱼知

    鱼知

    翩翩佳公子,秀美俏佳人,仪态大方,品行端良......这些又怎敌得过混世小魔王游戏人间来得潇洒恣意,坏也要坏的有水平,纨绔子弟并不是每个人都当得起的!
  • 感悟父爱伟岸如山

    感悟父爱伟岸如山

    人生,路漫漫,悠远长。任何时候,心怀一份感悟,生命就多一份智慧和丰富。所谓思君不见,日怀念,在感悟中留存一份记忆,在思念中保有一份真诚,生命的意思也就在这里慢慢延续。本套丛书是心灵感悟之文章集大成,每篇都情感真挚,富有哲理。
  • 我的女友是幽灵

    我的女友是幽灵

    从小和陈潜一起长大的青梅竹马在暑假的时候,被人杀害了,而在一个月后,就在陈潜已经渐渐的接受了这个事实的时候,她却再度出现在了陈潜的面前……现代都市的背后,到底隐藏着一个什么样的世界?陈潜的亲梅竹马身上又到底发生了什么?对于陈潜来说,这背后的世界虽然危机四伏,但是也同样精彩无比,而陈潜也同样无法脱离这边……因为他已经被傲娇的人类女孩,善良的幽灵妹子,腹黑的吸血鬼姐姐……包围了!
  • 维多利亚女王传

    维多利亚女王传

    本书介绍英国历史上统治时间最长的一位君主。开创了大英帝国统御七海、国运昌盛的黄金时代。她坚决、独立,亦将责任、良知、道德和坚定具体实践,成为维多利亚时代的象征。翻开历史,大概找不出像维多利亚这样的女人,即如此出色地完成了一个女王的职责,又如此平凡地拥有了一个女人的幸福。...
  • 列车从远方来

    列车从远方来

    或许,当你在列车上,望着窗外的时候,会突然记起这个故事。
  • 笔情之情化笔

    笔情之情化笔

    生死笔,掌控生死;断情笔,断绝真情;轩辕笔,远古神物;时空笔,跨越时空...上古禁忌之笔破封出世,六界千万年后再次大动乱,究竟发生了什么?最终结局又会如何?
  • 哈耶克社会理论

    哈耶克社会理论

    在西方自由主义或政治哲学领域中,弗里德利希·冯·哈耶克无疑是一位极为重要的人物,然而他的重要性,在我看来,并不只在于他曾经是20世纪西方最重要的自由主义学术团体“朝圣山学社”的领袖人物.也不只在于他是197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得主。而毋宁在于他对现代自由主义理论的转向或发展以及他对当代社会理论研究领域的拓宽所做的知识上的贡献,一如S.Gordon在评论哈耶克政治经济学时所指出的。“哈耶克要比罗尔斯、福里德曼、熊彼特或J·克拉克更重要。甚至比任何以经济学为基础而对政治哲学给出综合论述的学者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