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412600000014

第14章 壮年(7)

这时另一位遭到牺牲的御史是程灏,他是宋朝理学家“二程”之中的兄长大程。在新政推行之初,他曾经与王安石合作。现在他也到中书省为那同一个案子向王安石争论。王安石刚看了他的奏折,程灏看到他正在怒气难消。这位理学大家以颇有修养的风度对他说:“老朋友,你看,我们讨论的不是个人私事或家事,我们讨论的是国事,难道不能平心静气地说话吗?”从儒家的道德修养看,王安石觉得很丢脸,很难为情。

一个月的光景,御史台的清除异己便已告完成。连前年所罢黜的那六个御史在内,王安石清除的御史一共达到了十四人,十一名是御史台的人,三名是皇宫中的谏官。司马光向皇帝曾经痛陈利害。只有三个人,就是王安石、曾布、吕惠卿,赞成新政,朝廷百官无不反对他们三个人。“难道皇上就只用这三个人组织朝廷?就用这三个人治理国家吗?”韩琦和张方平已在二月告老还乡,司马光对枢密使一职拒而不受,当月也遭贬降,范镇已经大怒而去。在九月,举棋不定的赵抃,他这位内阁大臣,一度想讨好这群新贵,现在决定辞职。他也指出:“青苗使者于体为小,而禁近耳目之臣用舍为大。”数月之后,年老信命毫无火气的曾公亮,把王安石之得势归之于天意,以年老多病为由,在极不愉快之下,请求去职,其实多少也是受批评不过而走的。在神宗熙宁三年(1070年),王安石正式出任相职,在整个政府中其权位凛乎不可侵犯。次年九月,欧阳修辞去朝廷一切职位,退隐林泉。

苏东坡现在写他那上神宗皇帝万言书,准备罢官而去。他和司马光、范镇曾经并肩作战,但是司马光与范镇已经在愤怒厌恶之下辞去官职。范镇后来和苏东坡有了亲戚关系,他曾在前两朝任职于中书省。其人虽然外貌看来肥胖松软,个性之强则不让钢铁。在去职之时,他在辞呈上说:“陛下有纳谏之资,大臣进拒谏之计。陛下有爱民之性,大臣用残民之术。”在早朝之时,皇帝将此奏折交与王安石看,王安石的脸立刻煞白。当时在附近的几个人说曾看见王安石拿着此奏折在手,手气得发抖。

在熙宁三年(1070年)九月,司马光被派到外地陕西去做外任官。但是他留恋京都不忍去。他和王安石诚恳但有时很严肃认真地讨论新法,书信来往凡三次之后,才与他完全决裂。皇帝原先仍希望他在朝为官,皇帝数次告诉其他大臣说,只要司马光在身边,他不会犯什么大错。皇帝再三再四召他回朝,司马光都予以谢绝。他的话早已说够,皇帝若不肯察纳忠言而中止骑此刚愎的蛮驴奔赴毁灭之途,则他的本分已尽。在他决定辞去一切官职退隐林下之时,他仍然怒不可遏。他写给皇上说:

安石以为贤则贤,以为愚则愚;以为是则是,以为非则非。谄附安石者,谓之忠良;攻难安石者,谓之谗慝。臣之才识,固安石之所愚;臣之议论,固安石之所非。今日之所言,陛下之所谓谗慝也。伏望圣恩,裁处其罪。若臣罪与范镇同,则乞依范镇例致仕。或罪重于镇,则或窜或诛,所不敢逃。

从现在到十六年后神宗皇帝的驾崩这段期间,司马光要避门不出,倾其全力继续九年前即已开始的历史巨著的写作。后来,神宗皇帝罢黜王安石之后,打算重召司马光回朝主政,司马光唯一的回答仍然是:皇帝要立即废除新法吗?由此看来,这两个极端相异的政治思想,一直到最后,都是丝毫不变动而且不可能变动的。可是在随后一位皇帝英宗即位的第一年,王安石已死,司马光也卧床病重,那时他以宰相的地位发出的最后一道命令是:“王安石为人并不甚坏。其过端在刚愎自用。死后朝廷应以优礼葬之。”

苏东坡的《上神宗皇帝万言书》,甚为重要,其中包括他自己的政治哲学,也表示其个人之气质与风格,其机智学问与大无畏的精神,都显然可见。愤怒的争论与冷静清晰的推理,交互出现。有时悲伤讥刺,苛酷的批评,坦白直率,逾乎寻常;有时论辩是非,引证经史,以畅其义。为文工巧而真诚,言出足以动人,深情隐忧,因事而见。在正月蒙皇帝召见之时,皇帝曾称赞那篇《议学校贡举状》,并命他“尽陈得失,无有所隐”,苏东坡即认真遵办。那是他最后一次尽其所能求皇帝改变主意,这时所有高官大臣都已去职,一切情势都呈现不利。苏东坡知道,即便自己不遭大祸,至少将遭罢黜,是必然无疑之事。

对现代读者最重要的两个论点,一是孟子所说的君权民授,一是为政当容清议。他警告皇帝说,君之为君,非由神权而得,乃得自人民之拥护。为帝王者不可不知。他说:

书曰“予临兆民,凛乎若朽索之御六马”,言天下莫危于人主也。聚则为君民,散则为仇雠,聚散之间,不容毫厘。故天下归往谓之王,人各有心谓之独夫。由此观之,人主之所恃者,人心而已。人心之于人主也,如木之有根,如灯之有膏,如鱼之有水,如农夫之有田,如商贾之有财。木无根则槁,灯无膏则灭,鱼无水则死,农无田则饥,商贾无财则贫,人主失人心则亡。此理之必然,不可逭之灾也。其为可畏,从古已然。

但是,为人君者若不容许自由表示意见,焉能得到人的支持?苏东坡进而发挥这一点,我认为是这篇奏议中最重要的。就是政治上不同意一事之原则,有御史监察制度,便是具体的做法。根据苏东坡所说,一个好政权之得以保持,大部分在于不同的政见合理的发挥其功用。民主政治体制,系表现于党派间政见之歧异。苏东坡如生于现代,必然反对联合国安理会全体同意原则,在基本上为反民主。他知道,中国自盘古开天辟地以来,还没有两个人事事完全同意,而民主制度的另一途径,唯有暴政制度。我从未发现民主制度的敌人,在家庭,在国内,或是世界政治上而不是暴君的。苏东坡接着说:

孙宝有言:“周公大圣,召公大贤,犹不相悦。”著于经典。晋之王导,可谓元臣,每与客言,举座称善,而王述不悦,以为人非尧舜,安得每事尽善。导亦敛衽谢之。若使言无不同,意无不合,更唱迭和,何者非贤?万一有小人居其间,则人君何缘知觉?

我想,把监察机构存在的理由与其基本原则,说得清楚明白,再无人能比得上苏东坡这篇奏议了。一个发挥自由功用不惧利害的监察机构所代表的,就是真正的公众意见。

夫弹劾积威之后,虽庸人亦可奋扬风采。消萎之余,虽豪杰有所不能振起。臣恐自兹以往,习惯成风,尽为执政私人,以致人主孤立。纪纲一废,何事不生……是以知为国者,平居必有忘躯犯颜之士,则临难庶几有徇义守死之臣。若平居尚不能一言,则临难何以责其死节?

他把当时的舆论状况与古代相比,说:

臣自幼小所记,及闻长老之谈,皆谓台谏所言,常随天下公议。公议所与,台谏亦与之。公议所击,台谏亦击之……今日物议沸腾,怨讟交至。公议所在,亦可知矣。

苏东坡比较中国历代政府制度的异同,而发挥监察机构其所以存在之必要。在此他俨然以倡导者出现,其态度博学,其推理有力,其识见卓绝:

古者建国,使内外相制。如周如唐,则外重而内轻。如秦如魏,则外轻而内重。内重之末,必有奸臣指鹿之患。外重之弊,必有大国问鼎之忧。圣人方盛而虑衰,常先立法以救弊……以古揆今,则似内重。恭唯祖宗所以深计而预虑,固非小臣所能臆度而周知。然观其委任台谏之一端,则是圣人过防之至计……自建隆以来,未尝罪一言者……风采所系,不问尊卑,言及乘舆,则天子改容。事关廊庙,则宰相待罪。故仁宗之世,议者讥宰相,但奉行台谏风旨而已。

圣人深意,流俗岂知?台谏固未必皆贤,所言亦未必皆是。然须养其锐气,而借之重权者,岂徒然哉!将以折奸臣之萌,而救内重之弊也。夫奸臣之始,以台谏折之而有余。及其既成,以干戈取之而不足……陛下得不上念祖宗设此官之意,下为子孙立万一之防。朝廷纲纪,孰大于此?

苏东坡告诉皇帝,千万不可用威权慑服百姓而使之服从。他又提到有谣传恢复肉刑之说。数百年以前,有各种砍截人体处罚罪犯之法,包括墨、劓、荆,宫四刑。这些残忍的刑罚在第二世纪之后,约在隋朝时期,除去宫刑,已然废止。此等酷刑之未曾谣恢复,当归功于苏东坡上神宗的奏议。当时谣传之甚,与日俱增。

陛下与二三大臣,亦闻其语矣。然而莫之顾者,徒曰我无其事,又无其意,何恤于人言?夫人言虽未必皆然,而疑似则有以致谤。人必贪财也,而后人疑其盗。人必好色也,而后人疑其淫……

苏东坡指出,当时商业萧条,物价飞涨,由京师附近各省,远至四川,谣言漫天飞,黎民怨怒,声如鼎沸,甚至深远至山区,酒亦属于专卖,和尚尼姑亦遭逮捕,没收其财产,官兵的粮饷都遭减低。

夫制置三司条例司,求利之名也。六七少年与使者四十余辈,求利之器也。驱鹰犬而赴林薮,语人曰“我非猎也”,不如放鹰犬而兽自驯。操罔罟而入江湖,语人曰“我非渔也”,不如捐罔罟而人自信。

苏东坡相信皇帝会看得清楚国内的不和与纷争。他从良臣能吏之桂冠去职,舆论之背向不难判断。在数度对新政的指责之后,他力言因推行新政,皇帝已失去民心,皇帝本人及当权者已不为清议所容。

苏东坡上疏之后,如石沉大海。三月,又上第三书。皇帝已临时下一诏书,严禁强销青苗贷款,但是却没打算废止此等全部措施。苏东坡引用孟子的话说,正如一个偷鸡贼想改过向善,决定每月只偷一只鸡。后来使情形恶化的,是苏东坡在神宗熙宁四年一月起任告院权开封府推官,在任期内,他出了一道乡试考题《论独断》(全题是:晋武平吴,以独断而亡;齐小白专任管仲而罢;燕哙专任子之而败。事同而功异,何也?)这激怒了王安石。

苏东坡立遭罢黜。正如他所预期,虽然皇帝对他的忠言至为嘉许,王安石的群小之辈会捏造借口,陷他于纠纷之中。王安石的亲戚兼随员谢景温,挟法诬告。当时流传一个谣言,说苏氏兄弟运父灵乘船回四川原籍途中,曾滥用官家的卫兵,并购买家具瓷器,并可能偷运私盐从中牟利。官方乃派人到苏氏兄弟运灵所经各省路途上,从船夫、兵卒、仪官收集资料。苏东坡也许真买了不少家具瓷器,但并不违法。官差回去报称无所搜获,如有所获,必然带回京师了。

苏东坡的内弟,那时住在四川,苏东坡有信给他,信里说:“某与二十七娘甚安,小添寄叔并无恙……某为权幸所嫉久矣。然抢拾无获,徒劳掀搅,取笑四方耳。不烦远忧。”

司马光回洛阳之前在京都时,皇帝对他说:

“似乎苏轼人品欠佳。卿对他评价过高。”

司马光回答说:“陛下是指有人控告他吗?我对他知之较深。陛下知道谢景温为王安石亲戚,控告也是王安石煽动而起。再者,虽然苏东坡并非完美无疵,他不比隐秘母丧不报的畜牲李定好得多吗?”

按苏东坡的政绩说,他而今应当官居太守才是,皇帝也有此意。王安石与谢景温反对,使之任附近一县的判官,但是皇帝予以改动,任命他为风景秀丽的杭州太守。苏东坡对御史的弹劾不屑于置理,连修表自辩也不肯,任凭官方调查,自己携眷径赴杭州上任去了。

人的恶行

现在朝廷上平静了,死一般的平静。苏东坡携眷离都之时,当年仁宗在位年间的名臣儒吏都已清除净尽,四散于外地。欧阳修正退隐于安徽富阳。苏家世交张方平家正在河南淮阳。

苏子由年前即被神宗任命为淮阳州学教授。苏子由也有其特点,不像兄长子瞻那么倔犟任性,但一直洁身自好,使清誉不受玷染,能照顾自己免于危害,所以挑选一个平安卑微的职位,与贤士大儒相往还。后来张方平辞官归隐,迁居河南商邸,或称“南都”,子由请调至商邸为官,次年,苏东坡往返京都之时,总是路宿张宅,向张方平请求指教,如对叔伯长辈。司马光与吕公著现在西都洛阳,过着退隐的生活,吕晦病重将死,死前,他呈给皇帝一个难题求教:

臣本无宿疾,遇值医者用术乖方,妄投汤剂,率情任意差之指下,祸延四肢,浸成风痹。非祗惮风痹之苦,又将虞心腹之变。虽一身之微,固不足恤。而九族之托,良以为忧。

贤德的老宰相富弼还不能平安度日,他已经降职为博州太守,当道认为他推销青苗贷款,办理不力。并且他还胆敢上奏折称:“此法行,则财聚于上,人散于下。”这时王安石的心腹邓绾,突然十分活跃起来,一看有机会可以效忠主子了。他向主子说可以控富弼阻碍新政之罪,于是宰相的显爵全被剥除,调至另一县去任太守。但是王安石于愿未足,对皇帝说富弼所犯之罪,情如尧舜时之“四凶”,倘若只将他的宰相官爵褫除而已,何以遏阻其他奸邪之辈?皇帝对王安石所奏,置之不理,任由富弼去担任那一卑小的职位。富弼在往就新职途中,路过南都,访问老友张方平。

老相国感慨系之,他向张方平说:“知人甚难。”

张方平说:“你说的是王安石吗?我认为了解他并不难。当年我有一次和他共办乡试,他就把一切老规矩都弄得乱七八糟,我就把他调离我的部下,再不理他。”老宰相自觉难堪,又起程赶路。在老年,他常常仰望屋顶,默然叹息。

苏东坡离京之前,京中曾发生一次暴乱。在前年冬天,保甲制便已实行,新兵在乡村受军事训练,新兵疑心受训的用意,以为会调离家乡,会开至北方去和外族打仗,于是临近京都的村子里发生了示威抗议。骚乱之发生还另有原因。当时官方命令农人自备武器,其实也只是弓箭而已。父子相拥而泣,村民有断腕以躲避征调者。由于这次暴乱,王安石就要丢掉他最后的一个朋友韩维,因为韩维正是那一县的太守,他奏明暴乱经过,呈请暂将军训延缓,至深冬举行,因那时农忙已过,空闲较多。就因此一表章,连韩维也遭罢黜了。

要使王安石失势,还须上天显示昭然可见的征兆,须要宫延门吏的仁行义举。在神宗熙宁六年(1073年),南岳华山山崩。皇帝至为慌乱,依照习俗,乃迁居另一宫殿,以示敬仰神祇,并下令以粗粝三餐上进。此外,自此年夏季到次年春季,一直干旱不雨,皇帝至为忧愁,不知如何是好。他问王安石,王安石回答说:

“旱涝乃是天灾,在尧汤之世也曾发生。吾人之所能为者只是力行善政而已。”

皇帝说:“我所担心的也是此事,恐怕我们所行的不是善政啊。我听见关于商税法的怨言甚多。宫里人人都听说了,连皇后、太后也听说了。”

另一个阁员大臣冯京也在场,他也说:“我也听说了。”

王安石回答说:“为什么我没听人说?冯大人之所以听说,是因为所有发怨言不满的人都奔赴你的四周了。”

现在命定要成大事的渺小人物快要出现了。他叫郑侠,就是画难民图的皇宫门吏。他呈给皇帝的难民图上,画的是带着脚镣的难民在砍树挣钱,用以付还官家的青苗贷款。郑侠还随图附上一篇短文:

窃闻南征北伐者,皆以其胜捷之势、山川之形,为图来献。料无一人以天下之民质妻鬻子、斩桑坏舍、流离逃散、皇皇不给之状,图以上闻者。臣谨按安上门逐日所见,绘成一图。百不及一,但经圣览,亦可流涕。况乎千万里之外,有甚于此哉!陛下观臣之图,行臣之言,十日不雨,即乞斩臣宣德门外,以正欺君之罪。

同类推荐
  • 秦始皇:千古一帝的万世梦

    秦始皇:千古一帝的万世梦

    《秦始皇千古一帝的万世梦》主人公扫六国,平天下,车同轨,书同文,千古一帝奠基业;焚书籍,坑儒生,严刑法,苛暴政,万世骂名任评说。其内容包括定九鼎,年轻始皇吞六国、乱世王孙苦少年、一统六国霸业成等。
  • 名人传记丛书——普利策

    名人传记丛书——普利策

    他出生在匈牙利一个小镇,17岁时偷渡到美国参军。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当上了记者,并创办了《圣路易斯快邮报》和《纽约世界报》等报纸,被誉为“报业大王”。本书生动而详实地讲述了普利策从一个联军士兵到报业大王的传奇人生,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普利策非凡的勇气、崇高的信念、创新的思想和无私的奉献精神。
  • 英雄的悲喜

    英雄的悲喜

    郁郁不得志的首领、末日三雄、“零丁洋里叹零丁”的英雄、双雄之死、割据之雄、不甘寂寞的彭和尚、书生本色乃英雄、自称佛母的唐赛儿、保国英雄、带着伤感与悲凉的闯王、英雄的一场春梦、孤雄是否缒城出走……本书告诉你中国古代历史上著名英雄的悲喜故事。
  • 相对论之父和新思维首倡爱因斯坦

    相对论之父和新思维首倡爱因斯坦

    《相对论之父和新思维首倡者:爱因斯坦》记录了爱因斯坦这位天才科学家不凡的一生,他是20世纪最伟大的自然科学家,物理学革命的旗手。他对于物理学的飞跃式贡献就是建立了相对论力学,指出质量随着速度的增加而增加,当速度接近光速时,质量趋于无穷大。这一理论至今仍令科学界获益良多。
  • 孙中山先生传

    孙中山先生传

    一位民国时期国民政府简任官员、国民党党史专家笔下的孙中山先生!本书注重整体,叙事比较确切扼要,裁剪适当,条理明晰。作者广泛搜集大量的资料,并经过认真考订,基础较为深厚,具有丰富的历史内容和一定的史料价值。原孙中山研究所副所长、中山大学教授段云章先生评价此书:“首先,虽非历史唯物主义者,但也较好地理解到时代潮流、社会环境和伟人言行的互动关系。其次,著者本着他自定的治史须”根据事实,加以论述“的原则,广泛考订资料,并做了实地调查。
热门推荐
  • 绝世少年闯天下

    绝世少年闯天下

    他,是一个酷酷的少年。他,有着与世不同的经历。他,注定要成为王者!他,有着绝世的力量!他,就是生长在现代都市的绝世少年。他,将来会仲裁天下!谢谢欣赏!
  • 超级懒神

    超级懒神

    一分懒惰一分收获,懒,可富可敌国,懒,美女投怀送抱,懒,可以一敌万,懒,可脑洞大开所向披靡。这是一个懒人七彩的世界——懒神qq窝:158287583
  • 公主们的冷血之爱恋

    公主们的冷血之爱恋

    她冰冷,她火爆,她可爱。她们是天之骄女,可是光芒万丈之下会有多少无奈。当她们遇见了自己的真命天子,她们觉得自己的心有了依靠,可是自己的真心却被践踏;他们的真命天子一开始也以为自己已经够了解她们了,可是呢?最后才知道,自己知道的真是太少了……
  • 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00个自然科学常识

    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00个自然科学常识

    本书内容涵盖了地理、生物、动物、名胜、天文、医学、数学、物理、化学、军事、教育等方方面面,是一本知识储备普及读物。
  • 冰峰魔王

    冰峰魔王

    一个经历本就不平凡的骚年,莫名其妙的又被上级安排了一个无聊的任务,探测海底的亚特兰蒂斯文明,结果这次却遇上了异变……关键词:冰魔,美女,异能者,魔导师,炼金师,结界师,黑暗巨头,远古遗迹……
  • 血猎:寒夜之辰

    血猎:寒夜之辰

    楚雁寻,外区孩子中最不起眼的一个,十八年来为了离开外区艰苦读书,最后换来的却是开往地狱的一趟列车。当她意外生还,迎接她的是一座学院大门的洞开,隐蔽在繁华的里区里,无数血族在他们的手中死去。她以为她从此可以摆脱血族,可是后来她才发现,人类永远无法摆脱这些魔鬼。而她,一个在学院里众所周知的废物,带着没有异能的烙印,也跟着老生执行过不少任务,霓虹梦的破碎和里区处事的艰难让她越来越想家,可当她跟随学院众人前往外区时,才发现自己根本,就没有亲人……这时,重重疑团,接踵而至……
  • 婚内燃情:帝国总裁心尖宠

    婚内燃情:帝国总裁心尖宠

    他是黑白两道威风丧胆的黑暗帝王,生平最喜欢的只有两样:慕承欢和睡慕承欢。她是安城第一千金慕承欢,生平最害怕两样东西:晋云修和天黑之后的晋云修。成为晋太太之后,看见床就腿软的承欢:今晚不许你上床!扑倒小娇妻,体力超级好的晋云修:好,那宝贝我们试一试阳台!他在这个世界上翻云覆雨,掌控生死,玩弄权术,偏偏对她这个身世不清不楚的落魄千金爱到骨子里,宠到心尖上。
  • 穿越之废柴少爷的重生之旅

    穿越之废柴少爷的重生之旅

    他,世界第一高手,在一次任务中不辛遭遇失败,就在他死的那一刻,穿越到了灵气大陆,一个废柴少爷的身上……
  • 辛福就像彩虹

    辛福就像彩虹

    因为小时候的一场意外,换来一个女孩的复仇。又因另一个意外得知自己并非是父母的亲生女儿,而是全球首富的千金?!还莫名其妙地冒出个未婚夫…
  • 笑话中的销售学

    笑话中的销售学

    销售的世界并非神秘莫测,销售的学问也不晦涩难懂,本书将销售学与日常生活中的小笑话结合在一起,让销售学褪去枯燥的外衣,使其以自然生动、平易近人的姿态呈现在读者面前,让更多的人了解销售学,并轻松掌握更多的销售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