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412600000019

第19章 壮年(12)

在到杭州西南的富阳之行时,他写出天放晴时清新可喜的诗句,开始如下:

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

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缸。

但是他还是对其他情形闭目不见,他在歌咏“春入深山处处花”时,也写农民的食粮。农民正在吃竹笋,他说竹笋好吃,但是没有咸味,因为“尔来三月食无盐”,原因是朝廷的专卖食盐扼杀了盐业。他若一放手写去,他就无法节制,他会写出农民的儿子私用农民的贷款,停留在城内把钱挥霍净尽,回家时两手空空,只学到一口京腔而已,因为官家很精明,在放款处附近就开设了酒馆娱乐场所。

他往北游到太湖地区,他看见好友,高大长须的孙觉。他这位书画名家,在友人的名家书法集上题了一首诗。在诗里他说的也是“嗟余与子久离群,耳冷心灰百不闻”。他写了一首极美的诗描写水车泻出的水流时,他起的题目是《吴中田妇叹》:

今年粳稻熟苦迟,庶见霜风来几时。

霜风来时雨如泻,耙头出菌镰生衣。

眼枯泪尽雨不尽,忍见黄穗卧青泥。

茆苫一月垅上宿,天晴获稻随车归。

汗流肩赤载入市,价贱乞与如糠秕。

卖牛纳税拆屋炊,虑浅不及明年饥。

官今要钱不要米,西北万里招羌儿。

龚黄满朝人更苦,不如却作河伯妇。

他也写快乐的诗歌,给杭州钱塘江涨潮时的“弄潮儿”。每年八月中秋,各地人都自老远跑到钱塘江岸边观看潮水自海外奔腾而至,不停高涨,涌入狭窄的钱塘江口。在高潮来临之前,总是举行水上特技表演。现在我们还不清楚当年是如何在波涛上漂浮。在水上表演的人名叫“打浪儿”,似乎那些深识水性的人乘小舟出海,船上饰以红绿旗帜,出去迎接涌来的高潮。苏东坡给那些“打浪儿”编出通俗的歌曲唱。歌曲里说雪白的浪花吞没了“打浪儿”的红旗帜,浪潮遮蔽住半个越山的景色。但是他也写出早晨酒醒后内心的感触:

众人事纷扰,志士独悄悄。

何异琵琶弦,常遭腰鼓闹。

三杯忘万虑,醒后还皎皎。

忧来不自寐,起视天汉渺。

阐干玉绳低,耿耿太白晓。

在日后引起是非的一首诗里,他挖苦了当权派,把他们暗比作夜枭。他那时正同周邠游历岭南。根据记载,后来在审问苏东坡时,岭南的一个太守草拟了一篇呈文,请求简化免役税的征收。这位太守曾经带着呈文经过杭州到京都,现今南返,他在杭州告诉苏东坡说:“我被夜枭逐回矣。”

苏东坡问他:“你的话什么意思?”那位太守说他曾携带呈文到京都,将呈文递交一个税吏,税吏命武装侍卫送他出城。苏东坡要看那篇文字,发现所提的是一个很好的简化征收办法。

苏东坡又问:“你说夜枭是什么意思?”

太守回答说:“这是一个很通俗的寓言。一天,一只燕子和一只蝙蝠争吵起来。燕子认为日出是一天之始,而蝙蝠则认为日落是一天之始。两鸟相持不下,他们去请教凤凰。在路上,他俩遇见一只鸟,那个鸟儿向他们说:‘近来我们没有看见凤凰。有的鸟说他请假不在,有的说他正在睡一大觉。现在夜枭正在代替他的职位。你们去问他也没有用。’”

苏东坡写的那首诗,是给周邠的,诗里显出消沉失望,大有退隐之意:

年来战纷毕,渐觉夫子胜。

欲求五亩宅,洒扫乐清净。

独游吾未果,觅伴谁复听。

吾宗古遗直,穷达付前定。

奈何效燕蝠,屡欲争晨瞑。

后来,这些诗都被当权派收集去仔细研究。内容并无煽动叛乱,没有公开批评,没有公然反对当局。但是这些诗却如蚊叮虫咬,令人觉得刺痛、烦扰、不安;这种刺激若是过多,也会扰人通宵,难以入睡。再加上苏东坡的一位好友王诜驸马把这些诗刊印出来,可就更使人烦恼。在诗是表情达意最通俗的文学形式的时代,两行巧妙的诗,比长篇大论的表章更有力量。而苏东坡当时是家喻户晓,他的诗在文人雅集时是要歌诵的。对苏东坡的呼声不能再置之不理了。

在神宗熙宁七年(1074年)九月,苏东坡在杭州的任期届满。他弟弟子由那时正在山东济州任职,苏东坡已经呈请调到山东去。他所请照准,这次他是升任密州太守,密州离青岛很近。他在济州只有两年,然后又调到徐州任太守,在徐州是从熙宁十年(1077年)到元丰二年(1079年)三月。

苏东坡在向杭州南山、北山上寺院的方丈至交告别之后,携眷起程北上。他妻子已经买了一个非常聪明的丫环,才十二岁,名叫朝云,她以后在苏东坡的生活里非常重要。

密州是一个很穷的县份,主要只长蔴、枣、桑树,此地的生活和杭州有天渊之别。当时官员的薪俸已经减低。苏东坡在他《杞菊赋》的序言中说:“余仕宦十有九年,家日益贫,衣食之俸,殆不如昔。及移守胶西,意且一饱,而斋厨索然,不堪其忧。日与通守刘君延式循古城废圃,求杞菊食之,扪腹而笑。”

王安石已去职,现由吕惠卿当权,创行了新所得税法。免役税的分派远非县中人民所能负担。孩童死于道边。这一时期苏东坡写的诗中曾说绕城而走,葬埋尸体,热泪盈眶。几年后,他在一封信里曾提起他救了三四十个饥饿的孤儿,在自己家里抚养。

这是苏东坡最难过最沮丧的一段时光,说也奇怪,这位大诗人在最难过的日子却写出了最好的诗歌。按照中国的标准说,到了这一时期,他的诗才达到完全成熟的地步。这时愤怒与苛酷的火气已无,只剩下安详平和与顺时知命的心境。甚至他对大自然之美的喜悦与生活中的乐事的享受,也比以前更洒脱而不执著。显然和他在杭州年轻时之富有火气大为不同了。他对陶渊明的诗越发爱好,他那首《西斋》诗和陶诗相比,简直可以乱真。在这首诗里,不但可以看到真正的宁静满足,还有与自然的浑然一体,以及对大自然本身的声音色彩显示出静谧的喜悦。原诗如下:

西斋深且明,中有六尺床。

病夫朝睡足,危坐觉日长。

昏昏既非醉,踽踽亦非狂。

寒衣竹风下,穆然中微凉。

起行西园中,草木含幽香。

榴花开一枝,桑糜沃也光。

鸣鸠得美荫,因立忘飞翔。

黄鸟亦自喜,新音变圆吭。

杖藜观物化,亦以观我生。

万物各得时,我生日皇皇。

只有诗人达到这种与自然浑融为一时,他才能写出下面《吏隐亭》这样的诗句:

纵横忧患满人间,颇怪先生日日闲。

昨日清风眠北牖,朝来爽气在西山。

从这种神秘观,他获得了精神上的解脱,这种解脱正仿佛白云无心飘浮在山峰之上一般。他的《望云楼》诗如下:

阴晴朝暮几回新,已向虚空付此身。

出本无心归亦好,白云还似望云人。

说来也颇有趣,往往为了子由,苏东坡会写出最好的诗。苏东坡在由杭州到密州时,心中思念子由,他写了一首词,“调寄沁园春”

孤馆灯青,野店鸡号,旅枕梦残,渐月华收敛。星霜耿耿,云山摛锦,朝露团团,劳生有限,似此区区长鲜欢。微吟罢,凭征鞍无语,往事千端。

当时共客长安,似二陆初来俱少年,有笔头千字,胸中万卷。致君尧舜,此事何难。用舍由时,行藏在我,袖手何妨闲处看。身长健,但悠游卒岁,且斗樽前。

又在密州时,想起不能见面的弟弟,他写出了公认最好的《中秋词》。批评家说这首词写出之后,其他以中秋为题的词都可弃之不足惜了。这首词“调寄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上面这首“水调歌头”是熙宁九年(1076年)在密州时作的。

黄楼

甚至才高如苏东坡,真正的生活也是由四十岁才开始的。他现在就要进入他的徐州时期,也就是他的“黄楼”时期。苏东坡现在突然露出了他的本面目。因为这是他人生中首次以行动为人所知,做事,兴建工程,忙于公众活动,从今以后他的生活都是具有这些特色的。过去在杭州,他始终充任辅佐官员,他始终不能从事具有建设性的重要工作,在密州虽然身为太守,但是地方贫穷而偏远,也无由一展其行政才能。后来,他在被迫之下,暂时退隐,在政坛上韬光养晦,此后,一个充实、完满、练达、活跃、忠贞的苏东坡出现了,这才是我们所知道、百姓所爱戴的苏东坡,也是温和诙谐,百姓的友人兼战士的苏东坡--一个具有伟大人格的伟大人物。但是在他被捕遭受流放之前,他以徐州太守所表现的政绩,已经证明了苏东坡这个行动人物作为行政官员,也是个干练之才。

在熙宁九年(1076年)年底,苏东坡又调离了密州,改派至山西省西南端的河中府任职。次年正月,他路经济南入京,当时子由及其家室正在济南。子由不在,因为政局正在酝酿变化。这时,王安石、吕惠卿、曾布、邓绾,已先后失势,王安石复相后,又再度罢相。无人预知下一步会出现何等局面。

子由为人沉静而果断。苏东坡过去一直不断上疏论税政,论征兵法,请皇帝废止所得税。但是子由过去一直沉默,现在大概认为时机已至,可以放手一击,以求根本改变国策。王安石在十月已然最后失势,子由这时来不及等待兄长,已经携带改革政治的重要表章先行入京了。他的家眷仍住在济南,苏东坡到时,只有三个侄子站在城中雪地里迎接。那天晚上,大开盛宴,两家久别重聚,格外欢喜。济南为一大城市,比起密州,新鲜有趣,东坡停留了约一个月光景,直到熙宁十年(1077年)二月十日,两家才到黄河岸,离开封不远了。子由出城到离北岸三十里处迎接,兄弟二人在雪地途中亲热相处了好几天。子由告诉兄长调到河中府的任命已经取消,改任徐州太守。

他们到达京都时,遇到一件怪事。他们到了陈桥门,门吏告诉苏东坡不许他进城。这件事他弟弟子由曾经记录下来,只是始终没有令人满意的解释。我不相信这是皇帝的意思。也许是时局酝酿巨变,某些官员不愿让苏东坡见到皇帝;据我所知,皇帝也许根本不知道有这样一条命令。兄弟二人只好折回,住在好友范镇家,是在东城。

这时,苏东坡的长子苏迈,已经十八岁,到了成家的年龄。钻研历史的学者,始终考证不出那位小姐是谁。我猜想他娶的是范镇的一个孙女。在苏东坡和范镇父子的通信里,他屡次称范家为姻亲。苏范两家到底是何等姻亲关系,尚待解释。范镇也是四川人,那时苏东坡正住在范家。随后两年,苏东坡帮助子由物色了两个佳婿,把子由的两个女儿嫁出去。一个是王适--“仙妻”传说主角王迥(字子高)的弟弟,另一个是画竹名家文与可的儿子。

儿子苏迈成婚后,苏东坡携眷东行,到徐州上任。子由也携眷到商邱任通判。他把家眷在张方平家安顿好之后,他又与兄长东赴徐州,在徐州和兄长同住了三个月,才回到眷属那里。

徐州不仅是个大城市,地控鲁南,一向为军事要冲。在过去各朝代,徐州四面皆有战事,今日仍位于津浦陇海两铁路交会之处。徐州离一个地区近在咫尺,此地区即在此后数十年内因为一个盗匪巢穴受《水柳传》的渲染而出名。徐州位于河畔,南部高山耸立,下有深水急流,在城边流过。当地出产上等花岗岩、煤、铁,苏东坡时已开始开采。因此徐州也以产刀剑著称。苏东坡喜爱此地的自然风光,鱼与螃蟹也种类繁多,因称之为“小住胜地”。

在八月二十一日,苏东坡到任三个月之后,洪水到了徐州。王安石以前曾设法疏浚过黄河水道,但是空花了五百万缗,工程竟归失败,负责工程的人畏罪自尽。黄河现在是在徐州以北约五十里处向东方决口,水势开始蔓延,淹没了几百方里。水到徐州城边时,被城南的高山所阻,于是继续高涨,到了九月,水深达到两丈九尺,水高一度超过了徐州城内的街道。苏东坡奋不顾身,抢救城池。有几十天不回家过夜,住在城墙上的棚子里,监督加强外圈的城墙。富有之家纷纷逃难,苏东坡在城门口劝阻他们,以免引起人心惊惶。他说:“我不走,你们最好也不要走。”这样把大家劝回去。此处不是细谈苏东坡建筑工程天才之所,不过也得说他是亲自参与了防堵工程的数字计算。在盘旋滚转的洪水势将越过东南外城墙时,他正在忙于加强城基和增加城高。防水工程长九千八百四十尺,十尺高,二十尺厚。完成这项工程,需要数千人之众。扑哧扑哧在泥里跋涉,他亲身到军营去见指挥官。因为禁卫军直接受皇帝命令,苏东坡恳求他们协助,指挥官欣然应允。他说:“大人都亲自监工,我们自然应当尽力。”同时在徐州北方也正在准备把洪水引入以前的黄河旧水道,黄河在中国历史上曾改道多次,洪水威胁徐州城四十五天。在十月初五,黄河又回到旧水道,往东在靠近海州处入海,洪水才开始撤退。

百姓欢天喜地,感谢全城得救。但是苏东坡对临时的堤防感到不满,附以详细数字说明,修表呈奏朝廷,请求拨款,重建石头城墙,以防患于将来。空等好久之后,苏东坡修改了原订的计划,建议改用坚强的木材加强堤防,不再用石头。皇帝对他的成就特颁圣旨嘉许,在次年二月,朝廷拨予苏东坡三万贯,一千八百石米粮,七千两百个员工,在城东南建筑了一条木坝。在外围城墙上,由于苏东坡喜爱建筑,他兴工建筑了一座楼,一百尺高,名之为黄楼。后来“黄楼”一词成了苏东坡在徐州所作诗歌总集的名称,正如他在密州建筑的超然台,成了他在密州所写诗集的名称一样。

黄楼之所以如此命名,是因为对古老中国的宇宙论的信念而起。根据中国的宇宙论,宇宙中万物由金木水火土五行所构成。五行中每一行都代表一种性质,如同坚硬、生长、流动、热、重等等,这些性质都具有一种宇宙的意义,不但用以指物质的宇宙,也用以指生命的功能与人的个性行为,也可以用于男女的婚配。生命离不开五行的交互作用,比如相生相克。每一行皆有其颜色,正好象征那种元素的性质。说也奇怪,黄代表土,黑代表水,黄土因具有吸水力量,所以可以克服水。黄楼之命名即含有防水之意。

神宗元丰元年(1078)九月初九,黄楼举行盛大落成典礼。苏东坡是由衷地欢喜。老百姓得免于水灾,建堤建楼费了半年工。黄楼属于全城的居民,分明是将来防洪的保障。落成仪式举行时,全城万人空巷,前来参加。一看黄楼耸立于东门之上,高一百尺,下面立有五十五尺高的旗竿。楼的形状犹如一个宽广的佛塔。大家一齐登楼,一览四周的景物。那天早晨,偏偏浓雾笼罩。他们往窗外了望时,只听见下面过往船只桨橹摇动辗轧作响的声音,大家觉得犹如置身于海船之上。不久,雾散日出,可以看见远处渔村错落,巉岩嵯峨的山峰之下,有六七个庙宇罗列其间。老人觉得寒冷,苏东坡请他们先喝几杯热酒。往近处看,在南方,看见一个高台,以往用为赛马之地,今已建成一座寺院。由那座庙起,一道一里长的新堤防,顺着东城墙向北伸展。他们可以听到远处陆洪和百步洪波涛澎湃之声,与近处下面的鹅鸭之声相错杂。最后,摆设盛筵,款待来宾,有大乐队奏乐。

同类推荐
  • 孟小冬:繁华锦瑟三折戏(珍藏版)

    孟小冬:繁华锦瑟三折戏(珍藏版)

    她是乱世中的奇女子,她有男子的霸气果决,亦有女子的妩媚坚韧。她生于京剧世家,自幼学艺,少年走红,名遍京津,成为有史以来女须生第一人,有京剧“冬皇”之誉。她叫孟小冬,一个至情至性的女子,一个风华绝代的女子,一个敢爱敢恨且情深的女子。她遇见的那两个男人,一个是梅兰芳,一个是杜月笙。本书详实描写了孟小冬诞生直至辞世70年间的传奇人生,尤其对孟小冬的两段感情,进行了整理和还原。因为她的一生,不仅代表了那个时代的女性,更是一部民国风云史,一幅京剧发展路线图。
  • 乱世风华爱成殇:萧红

    乱世风华爱成殇:萧红

    本书是“倾城才女系列”丛书中的一册,传主萧红,现代著名作家,被誉为“30年代文学洛神”。她以柔弱多病的身躯面对极端的苦难与坎坷,唱响了搏击与抗争的强音。本书笔触细腻,感情充沛,对萧红境遇的记述让人唏嘘不已,读后使人同情,但更多的是崇敬。
  • 黄飞鸿传略

    黄飞鸿传略

    本书对黄飞鸿的生平逸事、武学武德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记述。凡喜爱武术的人,多会对以七十二项绝艺名扬天下的少林派及武艺超群的张三丰真人产生兴趣。其实,少林武当之享有盛誉,除了历来本派门人弟子竭智殚虑地研究去光大武术和修德行仁外,还得拜妙笔生花、栩栩如生、绘影绘声的小说家所赐呢。
  • 刘邦传刘备传赵匡胤传朱元璋传(超值金版)

    刘邦传刘备传赵匡胤传朱元璋传(超值金版)

    出身再贫寒也能享到大富贵,地位再卑微也能赢得大荣耀。不靠身世不靠人脉不靠财富只靠奋斗,《刘邦传刘备传赵匡胤传朱元璋传(四大草根皇帝奋斗史超值金版)》看史上最牛四大草根皇帝如何从贫贱底层崛起翻身到权力高层。本书以草根的视野草根的笔触书写草根皇帝的成功传奇历程!本书由禾君编著。
  • 读懂鲁迅

    读懂鲁迅

    本书沿着这样的体例——“言+行+大事记+人物小传+著作精选”。巧妙而精到地展示了徐志摩先生的全貌,是一套生动活泼,而又全面了解徐志摩先生的读本。其中:“言”、“行”取微博体形式,“言”即名家精辟精彩的言论,“行”则是彰显名家个性特质的行为。“大事记”是名家所历重大历史事件、社会活动、学术活动等,记录他们在其中的作用和影响。“人物小传”是对其一生经历的概览,尤其侧重于他们的成长、求学、治学等方面的经历。“著作精选”则是最能体现他们文化贡献的代表作品的选摘汇集。
热门推荐
  • 阴阳天体

    阴阳天体

    这是一个元气的世界,九大属性统治的时代。阴阳双属性的转变,极致烈阳神炎与极致幽冥神火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光明与黑暗是否就真的是如同传说一般都,正义与邪恶的斗争?大陆的奇异种族又是否能够会与人类和平相处?拥有了帝王至尊之位是否就真的坐拥了一切?实力达到了顶峰是否就真正的无所需求?不要被事物的表面现象所迷惑,所有的疑惑与答案都将在这里,为您一一呈现。带您认识一个全新的世界,见证一颗新星的崛起……
  • The Home Book of Verse

    The Home Book of Vers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异能局长异闻录

    异能局长异闻录

    一个拥有强大意念力的异能者在这个暗藏着异能者、鬼怪、吸血鬼、天使、恶魔、外星人等牛鬼蛇神的混乱世界里解决各种诡异事件的故事集。
  • 五彩世界

    五彩世界

    这是一个古老的故事,它没有华美的外表,没有流传的序章,甚至可以说是鲜为人知的,这一切,只因为那个年代太过久远。上古时期,轻灵成天,浑浊为地,巨人盘古,生命殆尽,徒留一个创世遗愿。五百年生死轮回,天命之女转世降生,这片失落的大地,即将迎来崭新的篇章,绽放出五彩的光芒。
  • 枪舞天下

    枪舞天下

    命运之人,天道之敌。他身边的人屡次遭受劫难。他说到:“哼!天道,那是什么,天道敢夺走我身边的人,我必定灭了天道。”前面的剧情并不是怎么好,大概二十章一后就会好。
  • 战神韩信传奇

    战神韩信传奇

    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公元前202年,这只宝鹿终于站在两名捕猎者面前,他们是武功盖世气吞山河的西楚霸王项羽和诡变百出胸怀大志的绿林大豪刘邦。是谁是决定了这只宝鹿的归属?不是上帝,不是千万黔首,也不是刘邦和项羽,而是在一旁冷眼旁观的破落贵族子弟、用兵多多益善的韩信。一代战神——韩信,他一生传奇的故事是从一个月黑风高的杀人夜开始。
  • 倾国倾城只谁

    倾国倾城只谁

    她们四个,天下才女,各有不同,她们四个,变成了倾国倾城的美女,只为那四人,创成了故事,倾国倾城只为谁?
  • 生如雪花

    生如雪花

    他从地宫逃出,晕倒在地;她上山采药,无意看到他。他自从失去了自己喜欢的人之后开始变得淡漠;她为了让他保持原来的样子用自己的阳光温暖他的世界。他和她,本是两个世界的人。原本不该有交集,却因天意而相遇。一眼万年,命运就此发生改变。旧时王谢,乌衣巷口,朱雀桥边。一袭胜雪白衣如玉无瑕的她与失去心爱的他,能否相知相爱?一切都把握在他们自己手上罢。
  • 七界成神

    七界成神

    身怀家传《八荒破天决》不仅融合武修、炼丹、煅器、凝阵为一体的无上功法,竟然还能够吸收其他功法!是本来拥有的能力,还是从未开发过的新功能?无意中闯进另一个七域世界又将面临什么挑战?身处以武为尊的异界,身怀神功,体兼异能,七个神域犹如另外七个空间,其中蕴含着什么秘密,而他的到来会引起怎样的风暴?!
  • 黄帝太乙八门入式诀

    黄帝太乙八门入式诀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