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412600000005

第5章 童年与青年(4)

在印刷术发明之前,此种抄写工作自不可免,但是在苏东坡时,书籍的印刷早已约有百年之久。胶泥活字印刷术是由一个普通商人毕升所发明的。方法是把一种特别的胶泥做成单个的字,字刻好之后,胶泥变硬,然后把这些字摆在涂有一层树胶的金属盘子上,字板按行排好之后,将胶加热,用一片平正的金属板压在那些排好的字板上,使各字面完全平正。印书完毕之后,再将树胶加热,各字板便从金属盘上很容易脱落下来,予以清洗,下次再用。

苏东坡与弟弟苏辙正在这样熟读大量的文学经典之时,他父亲赶考铩羽而归。当时的科举考试有其固定的规矩形式。就像现代的哲学博士论文一样。当年那种考试,要符合某些标准,须要下过某种苦工夫,要有记住事实的好记忆力,当然还要一般正常的智力。智力与创造力过高时,对考中反是障碍,并非有利。好多有才气的作家,像词人秦少游,竟尔一直考不中。苏洵的失败,其弱点十之八九在作诗上。诗的考试,须要有相当的艺术的雅趣,措辞相当的精巧工稳,而苏洵则主要重视思想观念。因为读书人除去教书之外,仕途是唯一的荣耀成功之路,父亲名落孙山而归,必然是懊恼颓丧的。

晚辈高声朗读经典,老辈倚床而听,抑扬顿挫清脆悦耳的声音,老辈认为是人生的一大乐事。这样,父亲可以校正儿子读音的错误,因初学者读经典,自然有好多困难。就好像欧阳修和后来苏东坡都那样倚床听儿子读书,现在苏洵也同样倚床听他两个儿子的悦耳读书声,他的两眼注视着天花板,其心情大概正如一个猎人射了最后一箭而未能将鹿射中,仿佛搭上新箭,令儿子再射一样。孩子的目光和朗朗之声使父亲相信他们猎取功名必然成功,父亲因而恢复了希望,受伤的荣誉心便不药而愈。这时两个年轻的儿子,在熟记经史,在优秀的书法上,恐怕已经胜过乃父,而雏凤清于老凤声了。后来,苏东坡的一个学生曾经说,苏洵天赋较高,但是为人子的苏东坡,在学术思想上,却比他父亲更渊博。苏洵对功名并未完全死心,自己虽未能考中,若因此对儿子高中还不能坚信不疑,那他才是天下一大痴呆呢。说这话并非对做父亲的有何不敬,因为他以纯粹而雅正的文体教儿子,教儿子深研史书为政之法,乃至国家盛衰隆替之道,我们并非不知。

对苏东坡万幸的是,他父亲一向坚持文章的淳朴风格,力诫当时流行的华美靡丽的习气。因为后来年轻的学子晋京赶考之时,礼部尚书与礼部主试欧阳修,都决心发动一项改革文风运动,便借着那个机会,把只耽溺于雕琢文句卖弄辞藻的华美靡丽之文的举子,全不录取。所谓华美靡丽的风格,可以说就是堆砌艰深难解之辞藻与晦涩罕见的典故,以求文章之美。在此等文章里,很难找到一两行朴质自然的句子。最忌讳指物直称其名,最怕句子朴质无华。苏东坡称这种炫耀浮华的文章里构句用字各自为政,置全篇效果于不顾,如演戏开场日,项臂各挂华丽珠宝的老妪一样。

这个家庭的气氛,正适于富有文学天才的青年的发育。各种图书插列满架。祖父现在与以前大不相同了,因为次子已官居造务监裁,为父者也曾蒙恩封赠为“大理评事”。此等官爵完全是荣誉性的,主要好处是使别的官员便于称呼。有时似乎是求得这么一个官衔刻在墓志铭上,这一生才不白过--等于说一个人若不生而为士绅,至少盼望死得像个士绅。若不幸赶巧死得太早,还没来得及获得此一荣耀,死后还有一种方便办法,可以获得身后赠予的头衔。其实在宋朝,甚至朝廷正式官员,其职衔与真正职务也无多大关系。读者看苏家的墓志铭,很容易误以为苏东坡的祖父曾任大理评事,甚至做过太傅,而且误以为他父亲也做过太子太傅--其实这些荣耀头衔都是苏辙做门下侍郎时朝廷颁赠的。苏东坡这时有个叔父做官,两个姑母也是嫁给做官的。因此他祖父和外祖父都拥有官衔,一个是荣誉的,另一个是实际的,刚才已经说过。

在苏家,和东坡一起长大一起读书而将来也与他关系最密切的,就是他弟弟辙,字子由。他们兄弟之间的友爱与以后顺逆荣枯过程中深厚的手足之情,是苏东坡这个诗人毕生歌咏的题材。兄弟二人忧伤时相慰藉,患难时相扶助,彼此相会于梦寐之间,写诗互相寄赠以通音信。甚至在中国伦理道德之邦,兄弟间似此友爱之美,也是迥不寻常的。苏子由生来的气质是恬静冷淡,稳健而实际,在官场上竟尔比兄长得意,官位更高。虽然二人有关政治的意见相同,宦海浮沉的荣枯相同,子由冷静而机敏,每向兄长忠言规劝,兄长颇为受益。也许他不像兄长那么倔犟任性;也许因为他不像兄长那么才气焕发,不那么名气非凡,因而在政敌眼里不那么危险可怕。现在二人在家读书时,东坡对弟弟不但是同学,而且是良师。他写的一首诗里说:“我少知子由,天资和且清,岂独为吾弟,要是贤友生。”子由也在兄长的墓志铭上说:“我初从公,赖以有知。抚我则兄,诲我则师。”

走笔至此,正好说明一下三苏的名字。根据古俗,一个中国读书人有几个名字。除去姓外,一个正式名字,在书信里签名,在官家文书上签名,都要用此名字。另外有一个字,供友人口头与文字上称呼之用。普通对一个人礼貌相称时,是称字而不提姓,后面缀以“先生”一词。此外,有些学者文人还另起雅号,作为书斋的名称,也常在印章上用,此等雅号一旦出名之后,人也往往以此名相称。还有人出了文集诗集,而别人也有以此书名称呼他的。另外有人身登要职,全国知名,人也以他故乡之名相称的。如曾湘乡,袁项城便是。

老苏名询,字明允,号老泉,老泉是因他家乡祖茔而得名。长子苏轼,字子瞻,号东坡,这个号是自“东坡居士”而来,“东坡居士”是他谪居黄州时自己起的,以后,以至今日,他就以东坡为世人所知了。中国的史书上每以“东坡”称他而不冠以姓,或称东坡先生。他的全集有时以谥法名之,而为《苏文忠公全集》,宋孝宗在东坡去世后六十年,赠以“文忠公”谥法。文评家往往以他故乡名称而称他为“苏眉州”。小苏名辙,字子由,晚年隐居,自称“颖滨遗老”,因而有人称他为“苏颖滨”。有时又因其文集为《栾城文集》而称之为“苏栾城”。栾城距北平以南之正定甚近,苏姓远祖二百年前,是自栾城迁至眉州的。

一个文人有那么多名字,对研究中国历史者颇以为难,苏东坡在世时,当时至少有八人同叫“梦得”,意思是在母亲怀孕前,都曾梦到在梦中得了儿子。

东坡在十六岁时,发生了一件意外的事情,使他家和他母亲的娘家关系紧张起来,也使他父亲的性格因而略见一斑。事情是,苏东坡的父亲把东坡的姐姐许配给东坡外婆家东坡的一个表兄,在中国家庭里这是常有的。而今去古已远,我们无法知道详情,但是新娘在程家并不快乐,也许她受程家人折磨,总之,不久去世。经过的情况激起苏洵的恼怒,似乎这个新儿媳的公公是个大坏蛋。苏洵写了一首诗,暗含毒狠的字眼儿,为女儿之死而自责。然后,他露了一手非常之举。他编了一个家谱,刻在石头上,上面立了一个亭子。为庆祝此一盛事,他把苏姓全族请到,他要在全族面前,当众谴责他妻子家。在全族人已经奠酒祭告祖先之后,苏洵向族人说,村中“某人”--暗指他妻子的兄长--代表一个豪门,他已经弄得全村道德沦丧;他已然把幼侄赶走,独霸了家产;他宠妾压妻,纵情淫乐;父子共同宴饮喧哗,家中妇女丑名远播;一家是势力小人,欺下媚上,嫌贫爱富;家中车辆光亮照眼,贫穷的邻人为之侧目而视;他家金钱与官场的势力可以左右官府,最后是,“是三十里之大盗也。吾不敢以告乡人,而私以戒族人焉”。东坡的父亲自然把妻子的娘家得罪到底了,不过他已经准备与这门亲戚根本断绝关系,所以他又告诉两个儿子永远不要和那个表兄来往。这件事发生之后四十多年内,东坡兄弟二人一直没有和那个表兄程之才有往还。不过老泉逝世之后,苏氏兄弟和外婆家别的表兄弟,倒保持了很好的亲戚关系。苏洵的对豪门挑战与当众对豪门的谴责,略微显示出他激烈的性格,他的疾恶如仇,他儿子东坡在晚年时也表现出了这种特性。

东坡的母亲当然为这件事很不快,也为自己的小女儿很伤心。在这一场亲戚冲突之中,她究竟是站在娘家那一方,还是站在自己的亡女这一方,这就很难猜测了。前面已经提过,这位母亲是个受过良好教养的,她父亲在朝为官,而且官位不低。据我们所知,她曾经反抗家中那份金钱势力的恶习气,至少反对她哥哥的邪恶败德的行为。她可以说是受了伤心断肠的打击,身体迅速坏下去。

在中国流行一个很美妙的传说,说苏东坡有一个虽不甚美但颇有才华的妹妹。她颇有诗才,嫁了一位词家,也是苏东坡的门下学士秦观。故事中说,她在新婚之夜,拒绝新郎进入洞房,非要等新郎作好了她出的一副对子才给他开门。那个上联很难对,秦观搜索枯肠,终难如意,正在庭院里十分焦急地走来走去,苏东坡却助了他一臂之力,他才对上了下联。另有故事说这一对情侣曾作奇妙的回文诗,既可顺着读,又可以倒着读,更可以成为一个圆圈读。在此等故事里,据说苏东坡曾经向他妹妹说:“妹若生为男儿,名气当胜乃兄。”这虽然是无稽之谈,人人却都愿相信。但不幸的是,我们找不到历史根据。在苏东坡和弟弟子由数百封信和其他资料之中,虽然多次提到秦观,但是我始终没法找到他们有什么亲戚关系的踪迹。苏东坡当代数十种笔记著作之中,都不曾提到苏东坡还有个妹妹。再者,秦观在二十九岁并且已经娶妻之后,才初次遇见苏东坡。苏东坡的妹妹,即便真有此一位才女,在秦观初次遇见苏东坡时,她已然是四十左右的年纪了。这个故事后来越传越广越逼真,成了茶余酒后最好的趣谈。此等民间故事之受一般人欢迎,正是以表示苏东坡的人品多么投好中国人的瘾好。

不过,苏东坡倒有一个堂妹,是他的初恋情人,而且毕生对伊人念念不忘。东坡的祖父去世之后,他父亲远游归来,他的叔叔和家属也回来奔丧。这时堂兄堂妹颇有机会相见,也可以一同玩耍。据苏东坡说,伊人是“慈孝温文”。因为二人同姓,自然联姻无望,倘若是外婆家的表妹,便没有此种困难了。后来,此堂妹嫁与一个名叫柳仲远的青年。以后,苏东坡在旅游途中,曾在靖江她家中住了三个月。在堂妹家盘桓的那些日子,东坡写了两首诗给她。那两首诗颇不易解,除非当做给堂妹的情诗看才讲得通。当代没有别的作家,也没有研究苏东坡生平的人,曾经提到他们特殊的关系,因为没人肯提。不过,苏东坡晚年流放在外之时,听说堂妹逝世的消息,他写信给儿子说“心如刀割”。在他流放归来途经靖江之时,堂妹的坟就在靖江,他虽然此时身染重病,还是挣扎着到坟上,向堂妹及其丈夫致祭。第二天,有几个朋友去看他,发现他躺在床上,面向里面墙壁,正在抽搐着哭泣。

应试

在苏东坡兄弟年二十岁左右,已经准备好去赶考之时,不可免的事,婚姻问题也就来临了。他们若是未婚晋京,并且一考而中,必然有女儿长成之家托人向他们提亲。那时有求婚的风俗。京都中有未婚之女的富商都等待着考试出榜,向新得功名的未婚举子提亲。所以科举考试举行的季节,也是婚姻大事进行得活跃的季节。在父母的眼光看来,让儿子娶个本地姑娘,他们对姑娘的家庭知根知底,自然好得多。按照当年的风俗,青年的婚姻一向是由父母妥为安排,苏东坡年十八岁时,娶了王弗小姐。王弗小姐那时十五岁,家住在青神,在眉山镇南约十五里,靠近河边。次年弟弟子由成家,年十六岁,妻子比他小两岁。当然算是早婚,但是并不足为奇。

在根本道理上看,早婚,当然并不一定像苏氏兄弟那么早,在选择与吸引合意的配偶时,可以省去青年人好多时间的浪费和感情的纷扰。在父母看来,年轻人若能把爱情婚姻早日解决,不妨碍正事,那最好。在中国,父母自然应当养儿媳妇,年轻的男女无须乎晚婚。而且一位小姐爱已经成为自己丈夫的男人,和爱尚未成自己丈夫的男人,还不是一样?不过在拼命讲浪漫风流的社会里,觉得婚前相爱更为惊奇可喜罢了。无论如何,苏家兄弟婚后却很美满。但这并不是说由父母为儿女安排的婚姻不会出毛病,也不是说这样的婚姻大多都幸福。所有的婚姻,任凭怎么安排,都是赌博,都是茫茫大海上的冒险。天下毕竟没有具有先见的父母或星相家,能预知自己儿女婚姻的结果,即便是完全听从他们的安排也罢。在理想的社会里,婚姻是以玩捉迷藏的方式进行的,未婚的青年男女年龄在十八岁到二十五岁之间,虽然当地社会伦理和社会生活十分安定,但是幸福的婚姻的比例,也许还是一样。男人,十八岁也罢,五十八岁也罢,几乎没有例外,在挑选配偶时,仍然是以自然所决定的优点为根据的。他们仍然是力图作明智的选择,这一点就足以使现代的婚姻不致完全堕落到动物的交配。婚姻由父母安排的长处是简单省事,容易成就,少费时间,选择的自由大、范围广。所有的婚姻,都是缔构于天上,进行于地上,完成于离开圣坛之后。

次子子由成婚之后,父子三人起程赴京。他们先要到省会成都,拜谒大官张方平,后来张方平对苏东坡几乎如同严父。为父的仍然打算求得一官半职。他现年四十七岁,但自上次科举名落孙山之后,一直苦读不懈。在那段期间,他已经写了一部重要的著作,论为政之道、战争与和平之理,显示出真知灼见,此一著作应当使京都文人对他刮目相看。当时只要有名公巨卿有力的推介,朝廷可以任命官职。苏洵把著作呈献给张方平,张方平对他十分器重,有意立刻任他为成都书院教席。但是老苏意犹未足。最后,张方平在古道热肠之下,终因情面难却,乃写信给文坛泰斗欧阳修,其实当时张与欧阳相处并不十分融洽。另外有一位雷姓友人,也写了一封推荐信,力陈老苏有“王佐之才”。怀有两封致欧阳修与梅尧臣的书信,父子便自旱路赴京,迢迢万里,要穿剑阁,越秦岭,为时须两月有余。

同类推荐
  • 传奇李泽楷

    传奇李泽楷

    李泽楷以高超的理财之道和无惧强者、敢于拼搏的精神,创造了令世人瞩目的“盈动现象”,充分展示了他过人的远见和胆识,李泽楷已成为香港最富传奇色彩的新一代商人,也是全球企业界涌现的又一位风云人物。有人认为,李泽楷赚钱的速度比世界首富比尔·盖茨快十倍!有人预测:李泽楷的大脑潜能发挥超过常人的5%!他是华人的骄傲。假如你不是李泽楷本人,那你就无法重演他的故事,也不可能复杂他的神话。
  • 八位革命女前辈的故事之一

    八位革命女前辈的故事之一

    为青少年写书,对于我们这些长年从事理论研究工作的人来说,并不轻松。萌动这个念头,主要是我们这些已为人父母者,对于目前青少年读物中“古”、“洋”所占比重过大心存不安。古典的和外国的东西可以读也应该读,但总读这些东西对广大青少年全面了解历史、认识国家、看待社会、明确自己的责任远远不够。我们相信,每一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成长,因而也乐意看到他们多读健康有益的图书。
  • 上善若水善行天下——陈逢干的慈善人生

    上善若水善行天下——陈逢干的慈善人生

    本书以写实的手法记录了陈逢干先生成长的经历和慈善事迹,介绍了他童年的苦难,青年的勤劳,中年的坎坷,以及成功的经验,慈善的事迹和心得。
  • 徐悲鸿

    徐悲鸿

    本书主要以徐悲的成长历程和人生发展为线索,讲述了童年生活、艰辛求学、纵笔驰骋、永不疲惫等内容。
  • 董振堂传

    董振堂传

    本书是一部介绍董振堂同志光辉一生的传记文学。董振堂,河北省新河县人,红西路军著名将领。《董振堂传》共分为六章,分别为向往光明、宁都起义、保卫苏区、铁流后卫、浴血河西、光照千秋,全面介绍了董振堂为了民族和人民的幸福而革命和奋斗的一生。
热门推荐
  • 行走阴阳间

    行走阴阳间

    一个被高高在上的神明唾弃的男人一个被生活在阴暗角落的生物所惧怕的男人一个行走在阴阳之间执掌罪与罚的男人因为一场生与死的离别让他走上这条不归路,因为爱与痛的交织让他看清了他的命运!这是一个凡人对抗一个未知世界的故事!你所恐惧的!你所信仰的!伴随着他的旅程让你一一看清“他们”的面目!
  • 圣器教尊

    圣器教尊

    一个智慧型的青少年,穿越时空到洪荒时代,然后结识无数名人神怪之故事,回到现在再到未来,充满了神奇的故事让人着迷……
  • 如果这个世界没有你

    如果这个世界没有你

    还好你没有离开,幸好你还在。 ̄ ̄ ̄ ̄ ̄ ̄ ̄ ̄ ̄ ̄ ̄ ̄ ̄ ̄她转身欲走,眼睛里都是泪水。“对你来说我是什么?”她问。“我的爱人,我的公主。”他从背后拥紧她,嘴唇贴着她的耳畔。“对我来说,喜欢是选择,爱是非你不可。”她转过身,看着他。“对不起。我再也不会离开你。”他的话语慢慢的,坚定的。暖了她的心。泪水控制不住的时候要怎么办?
  • 女汉子要恋爱:范爷正单身

    女汉子要恋爱:范爷正单身

    人分三类:男人、女人、女汉子。范陈皮在亲友眼中,就是个实打实的女汉子,人称“范爷”。她有着女汉子的所有特质:不卖萌、不矫情、不示弱,还有……缺个男人疼。一条“我想谈恋爱”的群发短信,引起了核爆反应。各方好友轮番上阵,各种不靠谱男人迎面袭来。闺蜜刘不二坚持不懈地介绍男人,青梅竹马的林苹果将她在婚恋网站作首页推荐,gay蜜张哈尼一如既往地泼冷水,妹妹肥总仍然是打击打击再打击。但女汉子是不会被轻易打倒的。在朋友纷纷因为压力大选择离开帝都,退居二线后,范爷依然坚守阵地,依然追求真爱,依然天天向上。
  • 天剑诛邪

    天剑诛邪

    一个身世离奇的异族少年,隐居在僻静山谷小镇十三年。当追杀再次降临,当身边最后一个依靠也失去,少年毅然决然沉入地下暗流。地底炼狱,助青凰转世,夺红莲妖甲,每一步都走在刀尖,每一步都是绝境求生。他不是不想死,而是不能死。为了查明身世背后秘密,为了能手刃杀父仇人。为了寻找到千百回出现在梦中的那个红衣身影。为了能牵着这个在世间初次开口就叫他哥哥的女孩多看一次她喜欢的朝阳……感谢阅文书评团提供书评支持!
  • 米虫女皇:女皇有点懒

    米虫女皇:女皇有点懒

    身为颖侯府内文不出众、武不超群、貌不惊人的四小姐,莫小丫自懂事起就为自己定下未来的人生目标——成为一名光荣的米虫!嫁人?那是追求更好的米虫环境!翘家?那是不想为盛行的小三时代添一个典型!做花魁?因为那里是米虫的温床啊!成人质?呜呜……人家也不想啊!都怨你们这些无良美男啦,没事争什么争!哇!还来,不要拉我漂亮的石榴裙啦,会坏的啦!
  • TFBOYS之情深若如初心

    TFBOYS之情深若如初心

    执笔写下一封信,寄给流年,青春年少时的诺言轻许,不知从何时起,如同破旧的老照片一样,泛了黄,变了色彩和韵味。道离愁,诉悲欢,惊觉,原来我们都不容易。漂泊久了的雨滴,终将回到海洋;流浪久了的人,你是否也会回到最初的起点,找寻你所错过的美好。记忆里最初的我们,早已染上了时间的风霜。我怀念那条路,因为它曾引导我和你相遇,细碎的光阴,仍有未完待续的故事,需要我们共同编织……故事纯属虚构,切勿上升至真人!
  • 异世争霸之假面英雄

    异世争霸之假面英雄

    每逢乱世,最可悲的无过于那些小人物,而死的最惨的却是那些英雄,因为他们大多都选择了与罗格林为敌。-这个出生在军旅世家的贵族后裔,本应一往无前,勇敢无畏。但罗格林却天性懒惰、胆小,不仅以勇敢为耻,反而以偷袭为荣,以暗算为傲。为了财富,他一手创办雷神重工,成为大陆知名的邪恶军火商。为了活命,他攀附在真正英雄郁金香大公的战车上,驶向最为混乱的潮流漩涡。-游弋在天空的地精战舰在轰鸣,驰骋于大地的兽族狼骑在咆哮,崭露头角的西方恶魔睁开邪恶之眼……前路漫漫,虽然追寻力量的路途还很遥远,但罗格林相信终有一天他会将一切踩在脚下,站在这个世界的巅峰。-因为这是一个英雄辈出的年代……
  • 医修征途

    医修征途

    平凡少年受到师傅平生所传,一身武道医术登峰造极。冷雨夜,破庙之中救上落难公主!从此两情纠葛不断。少年不畏力量权势,只为红颜倾心。不为纵横一世。,只为我心逍遥。修真!只为红颜永伴,只为笑傲于天地之中!自悟医术之道,感悟天心自然!红颜相伴,医修直上九重天。
  • 超脑至尊

    超脑至尊

    任何招术,只要看一遍就可以完美的模仿出来。任何功法,只要学一次,就可以改造适合自己的功法。--------------------------------------------------------弱肉强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