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431500000021

第21章 托尔斯泰传(1)

序言

此次第十一版的发行,正值托尔斯泰诞辰一百周年的时节,因此,在本书的内容上进行了修改润色,并增加了托尔斯泰自1910年起陆续发表的一些信件,同时,作者还增加了整整一章的篇幅,用来叙述托尔斯泰同亚洲各国--中国、日本、印度以及伊斯兰等国家--思想家们的关系。他与甘地的关系尤为重要。在托尔斯泰逝世前一个月写的一封信,也被作者全文收录于本书之中。托尔斯泰在信中绘制了“不抵抗主义”的整个计划,而从这项计划中,印度圣雄甘地获得了巨大的力量。

1928年8月

一百年前,俄罗斯大地上闪烁着一位伟大的灵魂。对于我们这一代人来说,他是照耀我们青年时代最纯、最真的光芒,他是一颗抚慰人心的巨星。即便是在19世纪末阴霾浓重的日暮黄昏,他的目光都时刻吸引着、安抚着我们的心。

在法国,大部分人认为托尔斯泰远不单单是受人爱戴的艺术家,他还是人们的一位朋友,一位最好的朋友,其中一些人还认为,他是欧洲所有艺术领域中唯一真正的朋友--在缅怀这神圣的灵魂的同时,我愿对他表达我的感激和敬爱之情。

学习托尔斯泰思想理论的那段时间,是我永远都不会忘记的日子。那是1886年。俄罗斯艺术在经过几年的默默萌芽后,终于在法兰西大地上绽放出了鲜艳的花朵。当时国内各大出版社争先恐后地出版发行托尔斯泰和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著作的译本。1885至1887年,巴黎先后出版了《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童年与少年》《波利库什卡》《伊万·伊里奇之死》,以及高加索的优秀短篇小说和通俗短篇小说。在几个月、几个星期的时间里,我们面前就呈现出大量、完整的伟大人生的作品,它们反映着一个民族,描绘了一个新的世界。

那时,我刚进入高等师范学校读书。我和同学们之间存在意见上的分歧。因为在我们的小团体中,汇聚着有现实主义、嘲讽的思想者,例如哲学家乔治·杜马;还有积极追求意大利文艺复兴的诗人,例如苏亚雷斯;另外还有忠诚的古典传统者;有司汤达信奉者和瓦格纳尊崇者;有无神论者和神秘主义者。所以我们之间常常争吵不休,意见相左。但仅在几个月之后,因为对托尔斯泰的喜爱,使我们大家又聚在了一起。

我们喜欢托尔斯泰的理由各不相同,因为每个人都在其中找回了自我。然而,对于大家来说,这是人生的一种启迪,是一扇敞开着通向广袤宇宙的门。在我们身边,在我们的家庭,我们的外省,来自欧洲边陲的伟大声音唤起了人们的同情,甚至是意想不到的好感。

记得有一次,在我的家乡尼奈韦尔,我就听到一些有产者异常激动地谈论《伊万·伊里奇之死》,而这些人却从未关心过艺术,并且从不看书。

我曾翻阅一些卓越的评论家的文章,从中发现一种观点,说托尔斯泰的思想精髓其实是源自浪漫主义作家乔治·桑和维克多·雨果。我们暂且不说托尔斯泰是受到了乔治·桑--他是不接受她的思想的--的影响的说法不可信,也不必否认让·雅克·卢梭和司汤达对他没有丝毫影响,但是如果对托尔斯泰的伟大和魅力是源自他的思想有所怀疑,那么这种做法是很不好的。

艺术所赖以活跃的思想是有限的。艺术的力度并不在于思想本身,而是在于如何去表现它,怎样在艺术家的独特之中,在其特殊的生命气息中,将个人特色表达出来。

不管托尔斯泰的思想精髓是不是受过外界的影响--对此,我们将在后面看到--在欧洲,我们从未听到过与其相似的声音在回荡。当我们听到这种心灵的乐声时所感到的激动、震颤,除了这种说法外,还有什么解释呢?这种心灵的乐声是我们翘首企盼的,是我们迫切需要的。流行的说法在我们的情感中并不存在。

大多数人和我一样,都是在读过托尔斯泰的著作后,才知道欧仁·米尔希奥·德·沃居埃的那本《俄国小说论》;与我们相比,他对托尔斯泰的赞美简直逊色得多。

沃居埃先生对于作品的评论,主要是以文学家的角度来看。而对于我们来说,单单赞赏作品是不够的:我们置身于作品之中,将它视为我们的。

由于他那激情澎湃的生命,青春活泼的心,他是我们的。由于他带有嘲讽式的醒悟,冷峻深刻的洞察力,以及与死亡的纠缠,他是我们的。由于他的博爱和对人类和平相处的梦想,以及他对文明谎言的深恶痛绝,他是我们的。因为他的现实主义、神秘主义,他是我们的。因为他的大自然气息,对于无形之力的感受,对无限的眩惑,他是我们的。

这些作品,对于我们来说,犹如《少年维特之烦恼》中的维特的同时代人,受到了同样的影响:它们是我们强与弱、希望与恐惧的明镜。

我们没有丝毫的意愿去调和一切的矛盾,也不愿意把这颗反映宇宙复杂的心灵纳入狭隘的宗教或政治的范畴之中。我们不会像布尔热那样,在托尔斯泰刚去世的第二天,就把这位创作了《战争与和平》的荷马式诗人划定到党派的狭隘观点加以批评,仿佛我们匆忙拼凑成的小集团瞬间成为了衡量一位天才的标尺!托尔斯泰是否和我同属一个党派,关我什么事呢!难道我必须在搞清楚但丁和莎士比亚都属于哪个党哪个派之后,再去呼吸他们的气息和接受他们的理论观点吗?

我们坚决不会像今天的批评家们那样,认为“存在两个托尔斯泰,一个是转变前的,另一个是转变后的;一个好,一个不好”。对于我们来说,托尔斯泰只有一个,我们喜欢他,尊敬他。因为我们深刻地感受到,在如此这般的心灵中,一切都有立场,一切都相互关联。

我们以前一直没有解释而从本质上有所感受的东西,今天应该用我们的理智来证实了。对此,我们完全可以这样做,因为长久的生命已经到达终点,并在大家眼前展现,没有丝毫隐蔽,变成了思想天际的太阳。让我们最先感到震惊的是,自始至终,托尔斯泰的为人依然如故,尽管有人总想要用藩篱将它一段段地截开,给他设置障碍,尽管托尔斯泰本人是个激情满怀之人,当他爱时、相信时,总以为是自己第一次在爱,第一次在相信,并且认为这才是他人生的开始。开始,重新开始。同样的危机、挣扎,不知在他身上发生过多少次!我们无法谈论他的思想,因为它从来就不是统一的,但有一点不可否认,各种因素都顽固地存在于他的思想中,它们时而是同盟,时而又相互敌对,但敌对的情况相对较多。在托尔斯泰的心中和思想上,统一从未存在过,而它仅仅存在于他内心激情的斗争中,存在于他的艺术和生命的悲之剧中。

可以说,艺术和生命是统一的。就作品同生命之间的关系而言,任何人都不像托尔斯泰那样,联络得如此密切。他的作品常具有一种自传的特点。从他二十五岁起,他的作品就让我们一步一步紧跟着他那冒险生涯的各个经历。

从二十岁之前,直到去世,他所写的《日记》,以及他提供给彼得什科夫先生的笔记,增进了我们对他的了解,不仅使我们能够逐日地了解到托尔斯泰意识的变化,还能再现其天才赖以生根的世界,以及带他给启发的人。

托尔斯泰为世人留下了一份丰富的遗产。而他的家族也是十分高贵、古老的双重家族(具体说是托尔斯泰和沃尔康斯基两姓家族),可自豪地追溯到留里克,家谱中有承侍彼得大帝的重臣,有七年战争的几位将军,有拿破仑战役的英雄,有十二月党人,以及政治流放犯。托尔斯泰创作的《战争与和平》中的几个特殊人物,都暗示着他对家族的回忆。例如书中的老亲王沃尔康斯基就是他的外祖父--叶卡捷琳娜二世时期,伏尔泰式专制贵族的代表;尼古拉·格雷艾里维奇·沃尔康斯基这一个人物,是以他母亲的一位堂兄弟为原型。此人在奥斯特利茨战役中受了重伤,被人从拿破仑眼前像救埃尔特里亲王一样,从战场上救了回来。他的父亲,与尼古拉·洛斯托夫斯基有许多相似之处;他的母亲像那个温婉的丑妇人玛丽亚公主一般,生着美丽的眼睛,却有一张丑陋的相貌,而她仁慈的光芒照耀着《战争与和平》。

其实,托尔斯泰不是很了解自己的父母。所以我们知道,《童年》和《少年》中那些动人的叙述大多缺少真实性。当他不满两周岁时,他的母亲就去世了。因此,他只是根据小尼古拉·伊尔捷涅耶夫的含泪讲述中回忆着母亲那张慈祥的面孔和灿烂的笑,在她的周围洒满了欢乐……

“哎!假如在那些艰难的岁月中,我可以窥见这般微笑的话,我将不知烦愁是何物……”(《童年》第二章)毫无疑问,母亲将自己的坦率无邪,对于舆论的不屑一顾,以及她编造故事的绝妙天赋都遗传给了他。

对于父亲,他还是留有一些回忆的。父亲是个和蔼可亲、诙谐幽默的人,但眼神中常带有一丝忧伤。父亲在自己的庄园里过着一种独立、平淡的生活。在托尔斯泰九岁时,父亲也永远地离开了他。父亲的死令托尔斯泰“第一次了解到悲苦的现实,使他幼小的心灵充满了沮丧与绝望”。这是儿童与恐怖幽灵的首次相遇,而他要用一生中的一部分时间用来与它搏斗,另一部分用来它改变它、赞扬它……这种悲痛体现在《童年》的最后几章中,给我们留下了难忘的印痕。在这本书中,他把那些回忆都用在叙述母亲的死和安葬的情景中了。

1828年8月28日,在亚斯纳亚·波利亚纳的一座古宅中,托尔斯泰出生了。在世的八十二年里,他始终住在这里,没有离开。家中一共有五个孩子,最小的孩子是个女孩,名叫玛丽亚,后来当了修女(托尔斯泰临死前,逃出了自己的家离开了家人,就是躲到她那儿去了)。其他四个男孩分别是:谢尔盖,是个漂亮但有些自私的人,“他的真诚已经达到了我从未见过的高度”;德米特里,一个热情专注的大学生。进入大学后,他疯狂地致力于宗教事业,提倡斋戒节食,常常探访穷人,接济残疾人。后来,不知什么原因而放浪形骸,随后又懊悔不迭,为一个与他相好的妓女赎身,并与之同居,二十九岁时因患肺痨而逝世;大哥尼古拉,是几个兄弟中最受爱戴的一个,他也继承了母亲身上那种编故事、讲故事的才能,为人风趣幽默,感情细腻,但有些腼腆,后来到当上军官,被派遣到高加索执行任务。在那儿染上了酗酒的恶习,但内心却充满了对基督徒的温情。他也经常深入穷人群体,奉献出自己的全部财产。屠格涅夫在谈到他时,曾说道:“在生活中,他一直很谦恭,不像其弟列夫那样,只停留在理论上的探讨。”

在这几个可怜的孤儿身边,有两位心地善良的女人始终照顾着他们。其中一位是坦安吉娜姑妈。托尔斯泰说,“坦安吉娜姑妈身上有两种好品德:镇静和爱”。她一辈子都在向人们奉献爱,一直是舍己为人……

“她让我知道了,爱是精神上的一种快乐……”

另一位是阿历山丹娜姑妈,她也是一个永远为别人服务,而又不求回报的人。她不雇佣仆人,最喜欢的消遣就是阅读《圣徒行传》,以及同一些朝圣者、天真无邪的人聊天。在她家中寄居着好几位无邪的男女。其中有一位朝圣者老妪,会唱赞美诗,后来还成为了托尔斯泰妹妹的教母。另一位朝圣者名叫克里斯娃,是个只知道祈祷和掉眼泪的人……

“噢,伟大的朝圣者克里斯娃!你有如此坚定的信仰,以致你可以感觉到自己正走近上帝;你有那么炽热的爱,以致从你嘴里流露出来的言语,都不再受你的理智所驾驭。为了能够更好地赞颂上帝的庄严,当你找不到美丽的词藻时,你竟会满面泪痕地匍匐在地上!”(《童年》第七章)

所有这些卑微的心灵对于处在成长期的托尔斯泰来说,产生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晚年的托尔斯泰似乎已经显现和形成了这些卑微的灵魂。他们的祈祷与爱,在托尔斯泰孩提时的精神世界里播下了信仰的种子,而老年时的托尔斯泰看到了它们的成熟。

除了这位天真的朝圣者克里斯娃外,在《童年》里,托尔斯泰并没有提到其他在其心灵成长过程中,给予影响、帮助的那么卑微的人。但是,我们可以通过那本书,感受到这颗童心,“这颗纯洁、仁慈,犹如一道闪亮的光芒,永远看得到别人优秀的品性”,这颗无比温柔的心!当他幸福时,他想到的却是他知道的那个唯一不幸的人,他为之哭泣,更愿为其献出爱心。他会搂着一匹老马,请求它原谅自己,是他让它受苦了。因为向别人奉献爱,令他感到幸福,即便别人并不爱他。此刻,人们已经窥见他正在萌芽的天赋:他有丰富的想象力,常因自己所想象的故事而哭泣;他全年无休的头脑总是在思考着人们的想法;他具有早熟的观察和记忆力;他那敏锐的目光,能够透过出席丧礼的人的面容,知晓他们是真伤心还是假装悲痛。他说,在他五岁时,他便感受到“人生在世并非一种享乐,而是一种特别沉重的劳作”。

幸运的是,他忘记了这种想法。此时,他已经沉浸在俄罗斯民间故事、具有奇妙色彩的神话传说和《圣经》故事之中。特别是《圣经》里约瑟那高贵的历史,在他晚年时,仍将它看作是自己艺术上的楷模。还有《一千零一夜》,是他每天晚上,听一个坐在祖母家窗台上的盲人,为他娓娓讲述的。

1842至1847年,托尔斯泰就读于喀山地区的一所学校。当时他的成绩平平。别人在谈论他的那三位兄弟时,都会说:“谢尔盖想学习也能学得好;德米特里想学习却学不好。托尔斯泰不想学习也学不好。”

他将自己的青少年时期称作是“荒漠时期”。荒凉的沙漠,刮起阵阵强劲凶猛的风。对于这一时期,在其创作的《少年》,特别是《青年》的中,有许多丰富、亲切的内心独白。他是孤独的。他的头脑也长期处于一种狂热状态。在一年的时间里,他为自己找到并试验着种种学说。他曾是斯多噶派的一员,刻意追求着对自己肉体的折磨;他也是伊壁鸠鲁主义者,提倡放荡不羁、纵欲享受。紧接着,他又相信了轮回一说。最终,他落入了狂乱、荒唐的虚无主义里,他似乎相信只要迅速转身,就能与虚无对视。他自我剖析,剖析……

这般无休止的自己剖析,就像一台空转的推理机,令他处在一种具有危险性的习惯里,他曾说,这种习惯“在生活中常妨碍着他”,而他的艺术却能够从中汲取无尽的养分。

这种精神活动,使他丧失了以往的信念,至少他是这样认为的。自十六岁起,他就不再像那些朝圣者一样祈祷,也不再去教堂。这是他读伏尔泰的作品极感乐趣的时期,但此时,信仰并没有彻底消亡,而只是在他的心中潜伏着:

“尽管如此,我仍然相信某种东西。至于相信什么,我说不清楚。我至今依旧相信神明,或者说是我并不否定它。但若问起是哪个神明?我也回答不上来。我也不否认基督及其宣扬的教义;但这种教义是建立在怎样的基础之上,我就说不清了。”(《忏悔录》第一章)

同类推荐
  • 为自由而战:南非国父曼德拉

    为自由而战:南非国父曼德拉

    是领袖还是战士?单枪匹马拯救一个国家!是圣人还是枭雄?用微笑让全世界都爱他!曼德拉作为全世界政坛最知名的文化符号,他何以让所有大国领袖都对他推崇备至?人人都爱曼德拉,他的出生背景和童年生活相比常人又有哪些不同?作为全世界的精神偶像,他是否也是一个出色的政治强人?在完美而耀眼的圣人光环下,他的个人生活又有哪些不为人知的缺憾?一切的一切,这本书都将为您解答!
  • 中国十大文豪韩愈

    中国十大文豪韩愈

    韩愈出身于世宦之家。父韩仲卿曾为武昌令,以美政和文章出名。生三子,长子韩会,官至起居舍人,以道德文学着称。韩愈为小,生三岁,父死,养于韩会之家。十岁,韩会因事贬为韶州刺史,韩愈随兄而去,不久兄死。又随嫂北归河阳韩氏别居。嫂郑氏对韩愈情若所生,辛勤培养,诲化谆谆,及嫂去世,韩愈服而加隆(唐代嫂叔服小功五月即可),以报嫂养育之恩。
  • 爱国主义教育丛书:谭嗣同

    爱国主义教育丛书:谭嗣同

    谭嗣同,字复生,号壮飞、华相众生、东海褰冥氏。他的祖辈从明朝末年起定居湖南浏阳,世代为官。祖父谭学琴,是清朝最高学府——国子监的学生。父亲谭继洵,在进士考试中遥遥领先,获得一甲第二名,因此担任了户部主事,后升任户部郎中。父亲37岁那年(1865年),谭嗣同出生在北京宣武门外斓眠胡同一座大宅第中。这个小生命的诞生,给谭家带来了无限的欢乐。然而,谭嗣同却生不逢时,大清王朝康熙乾隆时期的太平盛世景象,到这时已荡然无存,日益深重的内忧外患却接踵而来,从士绅到百姓,他们都感到中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
  • 中外名人的青少年时代:高尔基鲁迅

    中外名人的青少年时代:高尔基鲁迅

    高尔基和鲁迅为中外名人,他们的著作至今影响深远。名人成功后的事迹为人们所熟知,但成功前的历史却鲜为人知。本书对二人的家世、家教、兴趣爱好以及对其一生有影响的人和事着墨颇多,尤其探究了二人成功的主客观因素。
  • 大思想家的故事(古今中外英雄伟人故事系列)

    大思想家的故事(古今中外英雄伟人故事系列)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由劳动人民推动的,这是几千年来思想家们总结出的结论。然而,伟大的思想家们的思想又影响着人们。因为,大思想家的思想是从劳动人民中产生的,是劳动人民智慧的升华和结晶。本书所选的大思想家,都对世界产生过广泛的影响,他们的思想已经渗透到人们的生活、行为、思考等等领域。
热门推荐
  • 剩女修仙

    剩女修仙

    她明明只是一个大龄剩女,都不知道啥叫修炼,竟然莫名其妙成仙了!天上会掉馅饼吗?=================================================================主角们的属性:一个似仙非仙一个似人非人一个似鬼非鬼一个似喵非喵,喵~修仙种田两不误啦!Ps:亲们,打滚求推荐啦,求收藏啦,么么哒~
  • 王爷的甜心小萌妻

    王爷的甜心小萌妻

    作者:“叶小芙你真是够了,你从哪里看出来被他爱上会很幸福。”叶小芙:“你管我!”。作者:“你牛,我走~。”叶小芙:“不要嘛,人家说还不行么!”作者:“说!”叶小芙:“因为师父和师娘啊!”作者:“这跟他们俩个有半毛钱关系啊?”叶小芙一脸正经:“因为师父很帅啊,而且超级爱师娘的,师娘说她很幸福哦。然后东方曜也很帅,所以他要是爱我的话,那我肯定也会很幸福的……”作者无语中……这是什么逻辑……还有小芙的师父师娘,你们徒弟这样真的好么!!!
  • 时光带走了我的回忆

    时光带走了我的回忆

    “你又一次为了她,而选择牺牲我。哈哈哈。下辈子我们只做陌生人。我恨你”“对不起。可惜你听不见我的内心。”
  • 盗天诀

    盗天诀

    顺则生,逆则死,为天道!只手遮天,天地间尽在我手,当为盗天!武者时代,人人习武,一名少年生长在这样的时代里,却因为废物资质而无法修炼,沦落为他人的笑柄。一次意外唤醒了家传祖物中的神秘生物,从此踏上一条登天之路!
  • 他和她.tfboys

    他和她.tfboys

    万人中央你会发光°就像是夜空中最亮的星°
  • 绝色丑颜敛夫记

    绝色丑颜敛夫记

    她被毁去了绝世美貌,家人将她扫地出门,心如死灰,倒在路边,当她醒来睁开眼时,眼里软弱温顺不再,绝世无双,回眸一笑,便使天下失了颜色。风华卓然,倾尽天下,更使英雄拱手河山。
  • 穿越修真之逆天神器

    穿越修真之逆天神器

    一朝穿越,二十九刚离异的李佳一变成瘦巴巴的小萝莉二丫花露珠。重男轻女的娘亲,狠心无良的继父,同母异父的弟弟,善良单纯的的亲姐。为了逃离自己像货物一样出售的命运,她毅然逃走,阴差阳错之下,她登上了去昆仑山的船。渐渐才知道,原来她穿越的这个古朝代,不光是个架空的古朝代,还是一个可以修真的玄幻世界。本文内容为虚构,请勿当真。
  • 淘气誓言

    淘气誓言

    [花雨授权]想她苏小瑶当年可是个野蛮凶悍的小霸王。大她三岁的任宇冬不过是个瘦小可怜,任她“蹂躏”的“矮冬瓜”而已。十六年不见,他不但反客为主地“教训”起她。还时常惹她生气,以逗她为乐。还招来千金小姐害她猛吃飞醋。
  • 剑破神族

    剑破神族

    不知道自己来到这个世界的使命,在强者如林的清芒大陆,杜天,一个记忆被封印,从小便与巨龙签订主仆契约,被魔龙山谷主宰者——逆天级妖兽暗黑魔龙一手养大的孩子,生活在号称连武圣都害怕的魔龙山脉上。一次偶然的经历,他见到了有史以来第一批人类,一男一女两名传说中的强者。自此他的人生开始转折,女强者看出杜天身上隐藏着无限潜能,于是命随从在暗黑魔龙的眼皮底下侥幸将杜天带出,设法改造他,教他人类语言、剑技。杜天在原有的记忆被封印的同事融入到了这个拥有璀璨文明的人类世界。
  • 极道赌徒

    极道赌徒

    一个山里长大的少年赌王,因意外闯进都市,从此后都市的黑道上便有了他的身影。——当赌徒一脚踩着赌桌,一脚踏着黑道。每一场赌局都不再单单只是赌局,冥冥中出现的黑道巨擎、高官显贵、妖娆美女共同为赌徒搭建了一个无比宽阔的舞台,任他肆无忌惮的纵横驰聘。当一腔热血的赌徒站在舞台中央,循声四望,才发现周围已经杀声四起。——向前荆棘密布,向后粉身碎骨,向前还是向后?他已经别无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