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449300000021

第21章

瞿塘峡口,草堂河与长江交汇处的一方大石盘上,有两根残存的铁柱,便是铁锁关冷冰冰的遗迹。在古代,倘若边关吃紧,硝烟燃起,铁索横江,川东咽喉立即锁闭。唐代以前,这里就开始设置铁锁,宋朝景定五年,即公元1264年,宋将徐宗武“于白帝城下岩穴,设挡江锁七条,长二百七十七丈五尺,五千一十股,又有铁柱,各六尺七寸”,这是瞿塘峡铁锁封关最严密的时期。安装与设置的工程极其浩大而细密,七条铁索如何拖拽过江、动用了多少船只与能工巧匠,均不见记载,我们只能望关兴叹。

南岸有粉壁石刻。

横延千余米的大青石一平如抹,光滑似玉,当地人称粉壁岩。粉壁岩上有各种字体的书法石刻,各有风采,因而又称粉壁墙。从船上遥望,最为醒目的有清代张伯翔所书“瞿塘”二字,一字五寸见方。刘心源的“夔门”二字为隶书,古风淳厚。近人冯玉祥所书为“踏出夔巫,打走倭寇”。以书法和文献角度观之,最珍贵的应是《宋中兴圣德颂》碑,这是罕见的巨型壁碑,高约4米,宽近7米,为宋高宗、宋孝宗歌功颂德,重要的是书法卓绝,石刻精湛,是三峡中的摩崖奇珍。

要细细地品味“摩崖”这一词语,人和自然的接近有时是惊心动魄的,而把精美的人类的艺术,精雕细刻于危崖石壁,这是创造中之大者,是人对自然的借重与奉献,也是天人本可合一的惊险的证明。

在三峡,你会发现大自然的每一个吊部都是完整的只要人不去任意践踏破坏。粉壁岩一带,藤萝盘结、野花莫名、石乳倒挂、珠泉飞落。它们各自独立地存在,又互相作为陪衬,草因水长,石因泉润,藤萝护卫,石壁安然。间或有峡中飞鸟来访,一阵啼叫扑翅而去。其间有一根石钟乳长有20米,圆径6米,突出如凤凰,上方刚好又有清泉从一堆蜂窝状石乳中流出,维妙维肖地告诉人们:石能渗水,石也饮水。

凤凰饮泉之上是孟良梯、盔甲洞。

所谓孟良梯其实是古代残留的栈道遗迹,但三峡的雄奇险丽成了人们的自由想像之地,因而传说为宋代名将杨继业被害死后,尸骨又被悄悄运至瞿塘峡的山岩顶上,孟良闻讯而至,夜入瞿塘独驾小舟想把旧主的遗体运回去,便攀岩而上开凿悬梯,是为孟良梯。盔甲洞在孟良梯的最高处,雄踞天外俯视江涛,据说大破天门阵的穆桂英,曾经把一套金盔银甲藏在这里,因而得名。中间还有个倒吊和尚,假装鸡叫把孟良吓跑,待发现后孟良将其倒挂在悬梯之上,时间一久肉和尚便成了倒吊的石和尚。

三峡并非杨继业、穆桂英的征战之地,也从未涉足过。一处大自然的美妙去处,总是附丽着更多的由人编撰的美妙传说,我不知道如何解说此种现象,姑且名之曰:环境集合效应。

美的总是在呼唤美的。

从大地出发,集合各种各样的美,那是人类的黄金时代。

1958年的发掘证实:盔甲洞里无盔甲,但发现了古代巴人的柳叶剑、铜鞋、木梳以及悬棺和古代巴人的颏骨。巴人曾经在三峡建立了自己的家园,巴人的文明程度与同时期的楚人相比绝不逊色,这样的盔甲洞是巴人在楚人进犯之下的战斗据点呢,还是墓葬之地?巴人已去,巴穴还在。

与孟良梯遥遥相对的是风箱峡,它的陡峭山岩通体呈黄褐色,给人以曾经烟熏火燎之感。岩上有几条竖直裂隙,宽窄不一,深浅各异,裂隙之中隐约可见错落重迭的长方形木匣,酷似风箱。这里的山民坚持说这是大木匠鲁班存放风箱之地,否则怎会叫风箱峡呢?1982年7月,笔者第一次走访三峡,在大宁河畔听船工说,就在1971年还有三个神仙,分别化装成驼子、跛子、秃子,飘飘然登上风箱峡,取走了风箱中的宝物。几经周折,最后核准的情况是,有三个采药人以非常绝技一索凌空、攀岩溜壁,采得神奇药草之后又心生一念:何不看看鲁班的风箱里究竟存有何物?便将风箱取走然后打开,原来还是巴人悬棺,棺中有骸骨及少量的殉葬品0传说不仅存在于古代,也存在于现代;神仙不仅显现于历史,也显现于未来。

风箱峡同侧的绝壁上,刻有“天梯津鍊”、“开辟奇功”八个大字,这是对瞿塘峡栈道真诚而省俭的赞美。白帝城至黛溪的航道因为滩多水急,木舟很难通行。一到洪水季节,禁航已成为千百年的惯例。清同治、光绪年间,三峡当地农民曾有惊天动地之举:在没有烈性炸药和施工机械的条件下,攀绝壁,临激流,一凿一钎,开出了这条凝结着血汗的栈道。地方志记载说,栈道开成之时,路面宽阔,又险又奇,行人走路自不在话下,还可以车来马往,就连夔州府官员的八人大轿也能通过。

绝壁古栈,因为风吹雨淋岩石风化,至今只剩下尚为完好的路基,但与古栈道相关的景观和民间文化,依然在流播。古栈旁边,有一深幽曲折的大石洞,从洞口往里走,有关隘七重,山民称之七道门。过一门便是一个洞天,怪石嵯峨,千姿百态,上有滴泉下有细流,宽阔处如广场,狭窄处只能向壁而立不能蹲坐。洞中有泉,时流时断,水清冽甘甜,掏而饮之实在是人生莫大享受。这个大石洞想来是古栈道上肩挑重担或背篓如山的脚夫歇脚之地,可以暂时卸下重担,并饱饮甘泉,也许正是这些艰难困苦的劳动者创造了“圣姥泉”的神话:天上有善良仙婆名圣姥,她看到栈道上负重奔波者劳累饥渴,便开通圣水之泉,当脚夫们汗流如注时只需说一声“渴啊!”那泉水便会应声而流,喝够了,圣泉便会自然停止。瞿塘峡两岸有多处时流时停的泉水,它是源远流长而水源又时断时续的地下水,书上的名字叫“间歇白”当船出瞿塘峡东口,回首西望,时当风清月明之夜,有兀立的孤独巨石如犀牛站在山顶,翘首向天,是为“犀牛望月”。江水又东,迎面望见南岸有一处小镇,即是大溪镇,镇西有一条默默无闻的季节河注人长江,水流不大,却也一往情深,只要是有水的季节就涌人长江。当这一条季节河水落石出时,河水很浅了,却色青如黛,故称黛溪;当夏季水涨却也一样汹涌浩荡,势若大河,故又名大溪河。河畔有镇,因河得名,为大溪镇。这是一个娴静而散淡的小镇,时间的脚步在这小镇的小巷里似乎也放慢了很多,人们从事农耕和捕鱼,过着简单而悠闲的生活。

不过,正是这样的氛围恰好给出了大溪镇周围地底下的信息:这里是古老的文化遗存,这里有古风相沿相传。

大溪文化的年代约为公元前4400年至前3300年,社会经济生活以稻作农业为主,辅以渔猎、采集,已经有了制陶业,白陶和薄胎彩陶具有相当高的工艺水平,房屋建筑分为半地穴式和地面建筑两种。1959年夏日和1960年春天,四川省长江流域文物考察队两次来到大溪发掘,清理出墓葬52处,出土文物253件。墓葬的排列紧密重叠,单人葬有仰肢、屈肢之别。出土的殉葬品中,有大量鱼、蚌、蛤等骨制品,几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大溪已经把鱼骨、蚌壳等作为工具,或经过加工后作装饰品。

大溪巳是瞿塘峡的尾声了。

如果我们设想古代先民由长江上游跋涉而来,沿三峡两岸采集、渔猎为生,那时巫山山脉为浓密的森林覆盖,在开始的一段时间里,很可能森林中的野兽比人还多,而且凶猛异常,人兽相敌,恐怕人非对手。于是他们转而捕鱼,这就有了对三峡惊涛骇浪的初步了解。栈道是后来修的,攀山登岩之路却早已在寻觅开辟中了。大溪人的聚居于大溪,是先民们反复实践和搬迁的结果之一,在风高浪急的三峡里捕鱼十分危险且成功率不高,大溪这样的季节性河流在水落低潮时的捕猎就要容易得多了。同时大溪人还饶有兴致地发现了后来被称之为支流的一些河流,它们也有自己的流程却最终归顺长江,而在两河的汇入口总会有一些较为平坦的地可以农耕,大溪人的生活相对于攀山越岭要安定多了,于是有了大溪镇一一几千年前大溪家园的缩影一一和大溪文化。

这时候我们感到了文化的真正魅力:它决不时髦,被长时期地掩埋而锈迹斑驳,有的甚至已经分崩离析,但无论如何它是大地的一部分。

即便在创造之初那些鱼骨与蚌壳饰品也是从生命之物中分离出来的,是对生命的颂扬。这一切无论在地上或地下,便成了经典意义上的文化,没有文字的文化,没有声音的文化,无需借助语言的文化。

瞿塘峡与巫峡之间,有一段20多公里的宽谷地带。

宽谷就是更宽的谷地,相比瞿塘峡的窄狭幽深,这里的波涛流水显得宽阔舒缓多了,两岸风光便也迥然不同:南岸是悬崖陡壁,北岸便是低坡起伏;北岸是丘陵相接,南岸便是深谷凹陷。坡林成片,修竹茂盛,村庄罗列,炊烟袅袅,樵夫牧童,鸡鸣狗叫,组成了田园牧歌的山乡情趣。

宽谷是家园之地。

三峡仁慈地在激流奔突、群峰突起的路上留下几处宽谷,那里可以盖房,有地能播种五谷杂粮,人将会在这里聚居,繁衍生息,子子孙孙都会说:我们是长江的儿女。

宽谷的色彩因为季节的变化而飘扬着不同的旗帜。

春天是绚丽的,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之外,宽谷的山坡上还有盛开的野花,以蓝色、紫色居多。夏天是深深的绿色,宽谷在绿色的海洋中听蝉声联唱,而长江之水却是黄油而油涌,一绿一黄一动一静尽在怀中,宽谷是宽谷的。秋天的山水似乎有了共同的色彩,两岸梯田谷浪金黄,江水依旧浑浊,但流速已经减缓,收获的季节是从容的。冬天,宽谷极富生机,当经霜的红叶一层一层地缀满山岩,乌桕树上挂着白生生的珍珠似的乌桕籽,恍若张开在红霞中的伞,期待冰雪。

巫山县城就在宽谷里。

宽谷里的巫山城处在大宁河与长江的交汇处,地理学上的宽谷的名字全称为“大宁河宽谷”,巫山城与嘉陵江和长江汇流处的重庆相似,因而又有“小重庆”的雅称。

大宁河是长江三峡的第一条大支流,它发源于陕西平利县中南山,流经重山峻岭和大小峡谷,一路上纳清流接悬瀑汇溪涧,穿过巫溪与巫山之间的重崖叠嶂,奔流300多公里后从巫峡西口注入浩浩长江。不知道这是因为长江的呼唤呢还是大宁河的追随,我们眼见的是:

一条大河的流水是由千百条支流的流水汇聚而成的,一条大河的风景是由千百条支流的风景共同塑造的。

同类推荐
  • 明贼

    明贼

    大明天启元年四月,毛帅奇袭镇江的路上,多了一名新兵。一身转战三千里,一剑可当百万兵。窃钩者诛,窃国者侯。蝴蝶悄悄扇动了翅膀,大明帝国战力最强悍的东江军集团,悄悄偏移了原本的方向。
  • 红楼之林家庶子

    红楼之林家庶子

    在任务中丧生的林封借尸还魂重生在这方世界成为江南世家林家的庶子,且看林封如何在这个世界留下属于自己的名字
  • 拾遗录成都

    拾遗录成都

    一座城。一个世界。可以画上等号吗?或许吧,毕竟一个人并不真切地需要一方花花世界,只想抱持一片安放自己的巢穴罢了。只是高喊着征服世界的少年们总对此无所知觉。
  • 危及世界的100场灾害(下)

    危及世界的100场灾害(下)

    人类的历史,犹如一串华美的项链,是由无数大大小小的事件连接而成的。那一个个辉煌的瞬间,便是历史链条中璀灿的宝石与珍珠,它熠熠生辉,警示着后人。
  • 高太尉新传

    高太尉新传

    这里有当时最富庶的城市,这里有当时最先进的技术,这里有当时最灿烂的文化,但是,中原万里锦绣山河,却即将在巨大的耻辱中臣服于异族的铁蹄。倘若未雨绸缪,那么,北定燕云西进沙州,南出大理东下琉球,这一切是否不再会是梦想?本书已完结,请书友们支持新书《武唐攻略》链接见简介下的直通车,谢谢!
热门推荐
  • 晴天雪不寒

    晴天雪不寒

    本文写了一个关于盲女孩的故事,面对命运的不公,晴雪没有选择放弃,没有自卑,而是坚强的活下去。
  • 鬼皇妃

    鬼皇妃

    据说,这个城主很诡异:喝人血,活吞肉,青面獠牙,无人敢嫁!据说,这个小姐很痴呆:乱说话,黑若炭,满脸胎记,无人敢娶!无巧不成书,他们两个还真凑成一对了!洞房花烛夜,为何她倾国倾城?他亦绝世风流?难不成,他们眼睛都不好使了?
  • 师兄个个都好坏

    师兄个个都好坏

    要不是为了找到能够帮助她重回现代的桃木牌,打死她也不会女扮男装,跑到这该死的荒山上去拜师学艺!不过,这样的生活好像也不坏,美男如云,堪比花娇,这么多俊俏师兄宠她怜她……那个沉稳的二师兄,为何一见她就面带微笑?那个酷酷的三师兄,为何总是喜欢亲近她,戏弄她?那个温暖如春的四师兄,为何会对着她的随身玉佩两眼发光说什么指腹为婚?哈哈,难道她真是倾国倾城,人见人爱?
  • 沉歌清艳,倾尽十世

    沉歌清艳,倾尽十世

    有个小姑娘,她有一个师兄,他宠她,默默守护。有一天,小姑娘遇到一个好人。锦国鼎盛,御凤来仪。才惊天下的云漓公子,清艳出尘的画坛绝壁,冷漠俊逸的世家主,娇弱淡然的太傅嫡女,是谁十步之内,破了棋局,是谁一曲《素问》乱了他心,是谁慵懒散漫,谈笑间赢了当世赌圣……情丝绕,九洲赋。这一世,不覆天下,不乱浮华,却,不得两全!
  • 临江仙

    临江仙

    茫茫仙路,无限神通,万般大道,皆是逆旅。一个苦难的少年,登天路,叩仙门,成无上大罗仙尊。这是一个自寻我道的故事。
  • 天启之命

    天启之命

    窥天罗盘发出警示,天道出世,万道将陨灭在时光长河中……而唯一可以解决这场天地大劫的人,只有一个……那就是,天命之子……于是,各道场受天启之命,纷纷出入凡间,找寻天命之子……
  • 活在名著中的女性

    活在名著中的女性

    当简爱、安娜、苔丝、卡门、艾思米拉达……从世界文学殿堂的深处向你走来,她们不仅为你带来山庄的温馨、雪国的凄美、红土地的沧桑、圣母院的庄严,更为你带来了爱的迷惘与神奇、情的圣洁与颤栗,魂的沉沦与涅磐——那是无法忘却的历史场景和文化记忆。阅读名著是一种净化自我的精神活动,当我们穿越千转百回的文字,当我们浏览鲜活生动的人物画廊。
  • 蝶妆之2碎蝶

    蝶妆之2碎蝶

    一次次的死亡,使这个城市蒙上一层层阴影,所有的死者看似没有联系,但尸体之上诡异的人面蝶,终将这些死亡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最终真相浮出水面。
  • 太乙至尊

    太乙至尊

    小捕快杨峥遭逢家变,身怀一部太乙真经残篇,拜入神州第一修仙宗门,踏上复仇之路。他在争斗中成长,在浴血中变强。当他停下脚步,举目四顾的时候,才发现,不知不觉中,自己已经站在了巅峰之上。最激烈的战斗,最离奇的境遇,最美丽的红颜,最动心的爱情。让我们跟随少年杨峥,一起见证三界最强至尊的崛起之路!新书《最强武帝》已经上传!
  • 在那之后之新的起航,新的羁绊

    在那之后之新的起航,新的羁绊

    在没有犬夜叉的高中生活戈薇(阿篱)经历了什么?回到战过后的戈薇和犬夜叉又会遇到什么?在这3年间战国时代又发生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