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455100000034

第34章 在十年浩劫中(1)

1966年,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急风暴雨席卷了中国大地,吴觉农虽然感到了风暴来临前的阴云密布,但这场运动来势之凶猛,表现之狂暴,秩序之混乱,理性之泯灭,仍使他惊惶不已。然而,吴觉农和中国大多数知识分子一样,多年来已经形成了习惯的思维方式,认为只要是毛主席的决策,那肯定是他有他的道理所在的。于是他沉默,他忍耐,他等待,想探索这场运动的起因和目的。在文革最初的动乱年代里,他个人和家庭都受到了有形的冲击,比较起来却并不算太严重。1966年的一天,有一群才十几岁的小红卫兵闯到了他家里,以破四旧为名,不由分说地把许多中外名著,包括一些茶叶资料扔到院子里,堆成一座小山,点火烧焚烧了十多个小时,剩下了一堆焦碳,此外还砸碎了一些文物。8月24日,正是文革的“红色恐怖时期”,一群红卫兵闯进了沙滩全国共商联大院,把正在开会的民建、工商联的部分负责人、包括荣毅仁、孙晓村、经叔平、资耀华、冯和法等人都带到了院子里,高喊打倒资本家,然后红卫兵就用皮带狠狠地抽打着他们。吴觉农嘴角颤抖,背上的血染红了衬衣,他步履蹒跚地向家中走去。吴家就住在离沙滩不远的一幢小楼里,妻子陈宣昭站在门口等他,看见他艰难地走来,连忙迎上前去,扶住他,两目相对,黯然无语。

1967年,人生七十古来稀,他面临的却是一个他一生从未遇到过的大运动。从去年9月开始,他就没有再参加过任何活动和学习。不过吴觉农那种开放的天性依旧保留着,大小字报看了不少,各种材料,街上的,印刷的,所以中国发生了什么事情他应该不是知道的。元旦之后,他的老朋友陈翰笙给他送来了十首诗,写下的全都是他最近的个人的心情。吴觉农的几个孩子和陈翰老也熟,都担心他会不会在这样的运动冲击下不能挺住,过于伤感。陈翰笙的情况比吴觉农要来的糟,六六年十二月底,他就被隔离了一次,三天后突然又放回了家,原来是夫人顾淑型给宋庆龄打的电话,宋庆龄又给周恩来打的电话,这才把陈翰笙保了出来。没过几天红卫兵又来找陈翰笙,这一次陈翰笙聪明了,把毛主席周恩来的请柬都放在最抢眼处,红卫兵人一来,看到这些东西,赶快就跑了。

陈翰笙的诗估计写的就是这以后的心情,因为暂时无事,吴觉农觉得孩子们的担心是多余的,他觉得陈翰笙的心情还是开朗的。倒是曹孟君去世的消息传来,更让他一阵黯然。曹孟君得癌症,他们是前年就知道的,在此之前他们看到的都是王昆仑身体差,谁知道真正先去的还是曹孟君。这时候还能够在八宝山举行一个简单的仪式,但既未告亲友也未作讣告,这个风起云涌般的生命,就这样结束了。

二月,吴觉农和全中国人民一样,都过不成春节,道理也很简单,因造反派建议,由国务院通令,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废除了过阴历年,除学生之外一律不放假,连工人的探亲假也要在以后再补。吴觉农即便在这样的时刻还敢在他的日记中使用春秋笔法,反讽味十足地说:这确是个适切各方需要的办法,使交通不致发生困难,食物供应等不致发生紊乱等现象。

不过,我们已经可以从吴觉农的日记里读到他灵魂深处的那种反抗的声音:有一则日记还有个题目,叫《记1967年有意义的旧历元旦--今日起和工作同志互换了座位》:我的估计,过了新年各党派的斗、批、改大会应该开始,昨天接到开会的通知,是一个“全面向资产阶级进攻的大会”,通知中还规定,“如果不到,一切后果自负”的话。九时,通知委员们都坐在后排,以前是工作同志坐的,这就表示互换了座位。上午被揪得为某某某等九人,下午四时把张炯志等叫上去后,我略感心神紧张,但想斗也应该,并且有了八月二十四(1966年)红卫兵的冲击经过后,现在不过是小风波,减少了紧张,最后除少数青年外都被喊到主席台向群众低头,并责令我们六人应该每隔3-5天作一次汇报。

吴觉农倒也没有觉得自己遭了什么灭顶之灾,想来这是和他解放以后就开始遭冷遇的阅历有关。他总是能够在最倒霉的事情中发现可以实用的有利于当下的事情。他说:初步决定先写出个人的若干回忆,能在“低头认罪、闭门思过”中五天写一份材料,对学习和改造上会有帮助。而在事后,吴觉农不但写了几张检查自己的大字报,还超额完成任务,拟了一幅座右铭:不为名利,不怕牺牲,苦练无产阶级世界观;

坚持朴素,厉行节约,当好工农群众小学生。

3月份他到政协去领工资时,突然感到受之有愧,回来就写道:领款时,感到吃人民的饭,领人民的钱,没有能为人民工作,感到了不安。

4月14日,这是吴觉农整整70周岁的生日,应该是一个人生中的大日子,但那一天吴觉农并不是在合家团圆中度过的。子女们都在忙于运动,他的大儿子吴重远当时是所谓荣高堂的“黑笔杆”,所以挂牌扫街靠边站了。那天傍晚,这位七旬老人独自上街,买了一些蛋糕给几个孙辈们。此时他的二子二女及他们配偶都纷纷下放,吴觉农、陈宣昭二老就担起了哺育终结三代的重任。而吴家的第三代也都把那座小楼看成是他们童年的摇篮。他的生日,他让第三代吃蛋糕。夜里重远在才回了家,匆匆忙忙地吃了一碗父亲的长寿面,父子相对无语,便匆匆归去。

5、6月间,到吴觉农居所的人开始多了起来,大多都是怕谓的外调人员,调查的人中,有他的学生陈汉明,这早期的茶人中共地下党员陈汉明已经脱离茶界,后来到了二机部第一设计院当了副院长。张锡昌是他在解放前夕从汤恩伯手里保出来的,解放后曾出任民政部副部长,吴大琨就更不用说了,就是他从国民党的监狱里接出来安顿好的,这些人在多年之后,都成了吴觉农要重新证明的人物。他对这些晚辈人物自然是能保则保,实事求是。到了十一月至十二月间,吴觉农接待的外调单位级别变的很高,这是一个某军事机关,要查询的则是潘汉年、蔡叔厚和夏衍以及吴先清和刘鼎的情况。这些人当中,潘汉年是他在解放前就认识的老地下工作党人,蔡叔厚和夏衍就更不用说了,即是同乡,又是同道,又是同学。蔡叔厚死在了秦城监狱,连尸骨都没有再找到。夏衍在秦城关了五年,腿都被打断了,总算活着出来见到了十年浩劫的终结。这些人都是吴觉农从年轻时代就最敬佩的人,可外调人员中竟然有人这样问他:“夏衍当时在上海,谁都清楚他是共产党,为什么竟然没有被捕过,他不可能和国民党没有关系。”吴觉农严肃地正告说:“按你的逻辑,被捕的是叛徒,没有被捕的是特务,结论都有了,还要调查干什么呢。如果你真要调查,那么没有的事情我是不会编造的”。

12月,又一位老人去世,那是爱国老人也是同乡邵力子。这一次吴觉农不顾外面有多乱,也不顾自己已经年逾70的身体,坚持到了东四六条的邵宅,看望了邵夫人傅友文女士。吴与邵都是半个世纪的老朋友了,50年前他们在日本是就相识了,当时邵力子正在《民国日报》上编他的《觉悟》,一晃多少年过去,这个世界在飞速变化,却让吴觉农越来越不清楚了。

可以说,文化大革命的这几年是吴觉农思想上经历了激烈变化的几年,他看到了“史无前例”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结果造成的却是上的灾难和经济上的崩溃,文化的灭绝和道德上的沦丧。他痛恨四人帮,当张春桥贩卖所谓“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时,他气愤在说:“这是张春桥酒醉饭饱后的一派胡言。”他引用了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演说的话:人们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他张春桥要吃草的社会主义,不顾“人要吃饭”这个基本真理。他断言“四人帮”不顾人民死活,违背人性,迟早会垮台。

流年飞度,一眨眼吴觉农72岁,他似乎觉得自己已经到了写回忆录的时候了,便开始筹划写《我64年来的经历》。正是在这个时候,他给他自己的生命划分了一下三个段落,一是我的读书时期(1904-1922年),二是从知识分子到从商(1923-1949年)三是解放之后。划分人生段落之后,他不由自主地又回到茶叶上来了,在他今后的设想之中,他写道:预定每日开始写作一小时,首先做旧茶书的审订工作。他到底还是不能忘却茶。

1969年9月,吴觉农再一次尝试了到生活中去的实践。即使是为了试一试体力能否适应,他也想报名前去。结果实践下来,他发现自己晚睡统铺还能够适应,坚持八小时以上的劳动问题也不大。但第一日他坐在木框上,高仅数尺,伸脚不稳,稍感怠倦,第二日就更不行了,感到了精力疲乏。10月间,他又参加了防空洞劳动。吴觉农虽然年过七十,但他确实是从心底里不服老的。他自己觉得,他和四五十岁的人虽然已经不能相比,但和六十岁的人相比还是可以打一个平手,十多天下来,他自己就在心里把自己减了十岁,因此心里很欣慰。

同类推荐
  • 上海高校英烈谱

    上海高校英烈谱

    本书按时间顺序,收集、整理了上海高校中142位烈士事迹,包括刘湛恩、李公朴、周德佑、蒋传宗等,展示了上海高校烈士的群像风采,进一步发掘了上海高校“爱国民主奉献”的精神内涵。
  • 中国第一霸——齐桓公

    中国第一霸——齐桓公

    谈起春秋五霸,首推齐桓公。就政治、经济、军事而言,在七十多个诸侯中,齐桓公并不出类拔萃。他用财无度,好酒,好猎,好女人。然而他有一最大优点:爱惜人才。哪怕是自己的仇人,一旦认准了,破格提拔,委以重任,言听计从。在贤相管仲等人的辅佐下,九合诸侯,一匡天下,荣登霸主宝座。然而,齐桓公的结局并不好。作为一个堂堂霸主,竟被活活饿死。始作俑者,是他生前最宠爱的三个大臣。这个中的滋味,很耐人寻味。在众多的诸侯中,齐恒公为什么能首先称霸天下?成为春秋第一霸主。本书以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生动鲜活的人物形象再现了那段惊心动魄的历史过程。
  • 伟大的犹太人(上)

    伟大的犹太人(上)

    本书介绍了50位犹太人,包括商业家、科学家、政治家、思想家、艺术家,诸如洛克菲勒、巴菲特、海涅等一批伟人和名人,读者都可以从中感受到他们的骄人成就,并获得有益的启示。
  • 功臣的非正常死亡

    功臣的非正常死亡

    一个人的死亡如果能够理解为非正常死亡,这说明,这个人的身上一定具有了传奇的人生经历和死亡方式,并且被世人所关注。对于横死的人,或者说是非正常死亡的人,人们总是抱有莫大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这是因为非正常死亡的“非”或是横死的“横”,总是出乎人们的意料的。 本书描写的非正常死亡的功臣,选取的是影响中国历史进程,并且为世人所熟知的历代名臣,他们为自己的国家立下了汗马功劳,而且拜将封侯,他们功高盖世而又被帝王所器重,他们才智过人且地位显赫,但就是这样一群被写进中国历史的功臣,无一避免地成为了政治权谋的祭品。这是因为,他们身处于政治漩涡的中心,并且不可避免地被卷进了一系列的政治权谋当中去。
  • 随心飞翔:苹果教父乔布斯的22条成功心经

    随心飞翔:苹果教父乔布斯的22条成功心经

    本书有人说,人类史上有两个有名的苹果,一个“砸”出了万有引力定律;一个被史蒂夫?乔布斯玩得魅力乍泄,吸引玩家无数。的确,他身上承载了太多的辉煌。然而,对于完美有着近乎不可理喻的迷恋的乔布斯,一生却很难说得上完美。他一出生即遭亲生父母抛弃;仅上了半年大学,就辍学成为一家电视游戏机公司职员;被其亲手从百事可乐挖来的CEO约翰?斯库利赶出公司;过去的8年一直在和疾病相抗争。可以说,这个公众膜拜的天才和巨人真正在大众中的“脸谱”是一个集激情、完美主义、欲望、才华、艺术气质和暴脾气于一身的形象。他就是史蒂夫?乔布斯,这个全世界人心目中的英雄,苹果“粉丝”永远的偶像。
热门推荐
  • 绝世战圣

    绝世战圣

    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与人斗其乐无穷。看小乞丐郑于桓如何带领自己的团队铸就圣路。
  • 忆抗战

    忆抗战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最伟大的卫国战争。在这场战争中,中华民族同仇敌忾、浴血奋战,创造了以弱胜强的光辉业绩,可很多人却不曾知晓有多少平凡却不简单的英雄故事已被时光所掩埋。董毕平,一个穷苦人家的孩子,在抗日战争爆发后毅然决然的选择了一条与人民大众相同的路,为抗战胜利做出了自己力所能及的贡献,并在抗战胜利后不图名利、不求回报,默默的作回了一名普通农民。
  • 首席前夫你滚开

    首席前夫你滚开

    结婚以后才说最爱的人不是我,他可以给我除了爱情的一切。为了给他心爱女人一个名分,他竟然和我提出离婚!行,离婚可以,只要他假装爱我一星期。谁知道,他在假装的过程中,还真爱上了我!滚一边儿去!我就如他所愿离开他!哼,让他满世界找吧,找到我,我再考虑原不原谅他!--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王俊凯我真的好喜欢你

    王俊凯我真的好喜欢你

    如果没有遇见你,或许我们就不会有这么多的悲欢离合了,但是我从未后悔爱上你。
  • 三国小侯爷

    三国小侯爷

    男儿壮志,娶娇妻美妾,收谋士猛将。重生三国,成为刘表之子。重活第三世,看刘修崛起荆州,战天下英雄。
  • 异世刀剑笑

    异世刀剑笑

    男儿行,当暴戾。事与仁,两不立。男儿事在杀戮场,胆似熊罴目如狼生若为男即杀人,不教男躯变女肠。男儿从来不恤身,纵死敌手笑相承。仇场战场百万处,处处愿与野草青。杀一是为罪,屠万是为雄。屠得九百万,即为雄中雄。雄中雄,道不同,看破千年仁义名,纵使今生成魔王。
  • 大溃败

    大溃败

    泪洒果尔利策——百万俄军一溃千里、凡尔登“绞肉机”——“把血流干的‘处决地’”、日德兰大拼杀——大炮巨舰的最后绝唱……这是一段段充满了屈辱与悲伤的历史,鲜血与落寞,眼泪与苍凉,犹如一场场惨烈而黑暗的噩梦,令人不忍回首却又无法遗忘。
  • 一片情

    一片情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禅是一种人生态度

    禅是一种人生态度

    世间的人或为物所累,追求物质,追求事业的广大;或为情所困,忙忙碌碌,却不知道我们活着的终极目标是为了什么。我们以为,拥有自己想要的就会快乐。但是,正是这些过多的欲望,使我们离快乐越来越远。为何不停下脚步,阅读《禅是一种人生态度》,给自己的心灵一个修禅打坐的时间,看看禅能带给我们什么……禅能带给我们一种真正积极的人生态度,一种大无畏的生命勇气,一种看穿迷雾直透本质的眼光。禅能给我们提供智慧,解决我们内心的烦恼,把我们迷失的生活转变为觉悟的生活,把我们平淡的生活转变为艺术的生活,把我们染污的生活转变为清净的生活,让我们在无常的岁月里,活出充实自在的人生。
  • 灵魂之花凋零在彼岸

    灵魂之花凋零在彼岸

    天若能制裁邪恶,我将会在黑暗中消逝。世界如此残忍,却又如此美丽。我,不是天生的王者。我,已经背叛了你。现在——轮到你了。帝都王城的奇幻冒险,悲逆青春的黯然热泪,穿透你我灵魂的底线,祭奠那迷茫的未来。在新帝国——白花帝国的高压之下,踏出安定区的東研·卡迈罗为了解救被囚禁的天王洲学院的朋友,加入了帝都黑暗处的杀手组织——葬神社。那是他孤独的梦想,也是他用生命所捍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