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462600000028

第28章 火神阿耆尼与佛陀双头瑞像(2)

在菩萨的多次化身中有一次化作祭司,是贝拿勒斯国王耶萨帕尼的王室成员。他引起贪官污吏卡拉卡的忌恨,因为他对卡拉卡判决不公的一件案子做出了公正的判决。卡拉卡挑起国王对菩萨深孚重望的担忧建议他让菩萨去做不可能做成之事,然后以他不能做成而把他处死。因此,耶萨帕尼要求菩萨在一天之内建起一座游乐园。

那天夜晚,正当菩萨卧床难眠、一筹莫展时,帝释天出现在他面前,向他保证游乐园将在早晨建好。第二天帝释天的许诺果然实现了,以后惊恐不安的耶萨帕尼又接连试验了几次,帝释天依次建造了一个内含七块宝石的湖,一座与此湖相配的宫殿,一件与宫殿的豪华匹配的珠宝。最后耶萨帕尼确信神助菩萨便把他当成自己的朋友。卡拉卡则被处死。

在这个本生故事中,佛的前世,也就是菩萨时,曾经化身成为一位正义的祭司,受到帝释天的帮助。于是,佛陀与火神阿耆尼的形象在这一点上就有了相似之处,即两者都有祭司的化身。再回头看关于佛陀双头瑞像的传说。

不论是贫士施金也好,贫女施钱也好,瑞像神变的结果都是双头,“胸上分现,胸下合体”。实际上,大多数佛教的瑞像都有现实的版本。如刘萨诃瑞像,刘萨诃关于佛像的预言,其实是透露出凉州瑞像寺的佛像存在一个佛头不稳、时有掉头的情况。所以,笔者认为,双头瑞像也是如此。画工收了贫人的钱,其值不足一人绘一尊佛像,仅够绘一身两头。但要知道,画匠的地位使他们无法擅自改变佛的形象:佛在佛教中处于至尊的地位,佛陀的形象是佛教神像中最为固定的一种,而不像菩萨那样千姿百态。此外,即使是在密教中,我们所看到的也是多头多臂的菩萨和神王,而没有多头多臂的佛。而且,往往是一颈上有数头,而不是多颈多头。

作为画匠,要想改变佛的形象,使画像与所受的钱价相等,那么,绘制佛前世的化身和把佛与一身两首的神联系起来不失为一种合理的设计。因此,笔者推测,画匠所绘的可能是佛一身两首的化身:佛前世曾为祭司,就可以将佛绘成祭司的形象;而为体现佛的主神地位,佛化身的祭司形象当然也该有神异之处,最为神化的祭司当然是阿耆尼,于是佛就被绘成了一身双头的、与阿耆尼相似的形象;阿耆尼是最老的祭司,佛的前世也作过祭司;这样,把佛绘成一个与阿耆尼相像的形象就无可非议了。而阿耆尼的一身两首形象正适合工匠收的工值,就出现了一身两首的佛陀。

四、各种双头瑞像在中国的传播

就现存的双头瑞像来看,其分布主要是西部地区。双头瑞像最早出现于盛唐,此种瑞像可能是随着唐代一些求法高僧西行带回的游记或粉本传播到中国的,比如说《大唐西域记》就将印度的圣迹介绍到中国,起到过相似的作用。当然,双头瑞像在唐代以前就可能已经传人,只是一时在中文文献或是图像中都难以找出更早的直接证据。像新疆龟兹的克孜尔彩绘的双头瑞像就可能是直接来源于印度的,但现在我们无法断定它的具体年代。《大唐西域记》等有关典籍只大致记录了双头瑞像的基本特征,甚至没有记录此像的坐立姿态,在当时,可能并没有引起多大的重视。从盛唐的敦煌石窟及东部各石窟造像中都没有这一瑞像来看,当时双头瑞像绘制得很少,这或许是因为佛陀的双头形象很难让中原信徒接受。

巴中石窟的双头瑞像可以说是当时的特例。巴中石窟的双头瑞像是塑像,与两侧的佛像构成三佛的组合,这是独一无二的,具体是何意义现在还无从知晓。而巴中瑞像彩塑的风格是盛唐的汉地风格,所着右袒袈裟来源于印度,圆领云肩是中国式的,与阿耆尼颈下的璎珞有些相像。但有一点是确定的,就是这一瑞像不是直接来自于中国佛教典籍中双头瑞像的记载。因为,无论是《大唐西域记》还是《释迦方志》,其中记载的双头瑞像都是画像,而没有一例塑像。另外,其他地区出现的双头瑞像都大致按照故事的内容,仅出现两个供养人,巴中石窟083龛仅在龛外右侧就出现了四个供养人,因此,笔者甚至怀疑,巴中石窟这一龛所塑造的不是双头瑞像,而是我们现还不知晓的一种三佛题材。

克孜尔的彩绘与其他双头瑞像最大的不同是佛陀的手臂,他的四臂不是像后来的双头瑞像那样都生于两肩之下,而是一双手臂生于肩下,另一双手臂出于胸中。他的手势也与后来的不同,不是双手合十双手垂下,而是两手持物,一手提襟,一手垂下。佛的姿势虽是立式的,但不是直立的,而是略呈倒“S”形的,有点像菩萨的站姿。这些都说明它与后来的双头瑞像来自于不同的版本。比较起来,这尊瑞像从构图上更能说明“胸上分现,胸下合体”的特点,而不像其他的瑞像仅以双颈上各生一头来表现。从绘制的风格上来看,这一形象更接近于印度风格,而与中原的风格不同。克孜尔位于古代的龟兹,据《大唐西域记》载,龟兹佛教属小乘佛教,经教律仪都取自于印度,所以这尊瑞像的底本应该直接来源于印度。

吐蕃统治时期,双头瑞像开始出现在敦煌石窟,一直延续到宋代。敦煌石窟中的双头瑞像全部为画像,是不是就直接来源于中原的佛教典籍呢?不尽然,敦煌的双头瑞像虽然都是画像。与《大唐西域记》等的记载一致,但敦煌遗书中所记的瑞像神变的传说却与前者大不一样。正如前已提及的,两个故事的内容很不一样,这说明两者的来源不同。与双头瑞像同时出现的很多瑞像,如陈国圣容像等¨副就是来源于藏文《大藏经》中的记载。笔者推测,《大唐西域记》与敦煌遗书记载的不同也基于此,敦煌遗书中的记载可能来自另一版本,很可能是藏文典籍的译文。

敦煌遗书中的记载与《大唐西域记》等不同,敦煌壁画中有的双头瑞像却采用后者的内容做榜题,这或者可以认为是当时社会情况的一种反映。当时吐蕃统治敦煌,将一些人喜爱的佛教题材带人敦煌,其中就有双头瑞像。这种佛陀的双头形象,与吐蕃接受的印度大乘密宗的多头多臂的神像同时传人,但比起密宗的其他偶像来说,这种佛陀形象更容易让汉地佛教徒接受。这时的双头瑞像的四臂都生于肩下,没有出于胸中的,也应是与吐蕃多臂多头神像不从胸中生臂的造像习惯相一致。但是,敦煌僧众在绘制双头瑞像的同时,一方面接纳了这尊来自吐蕃的偶像,一方面又念念不忘保存唐朝的佛教典籍,于是他们在一些瑞像的榜题上用了《大唐西域记》的记载。以后的归义军虽然推翻了吐蕃的统治,但归义军政权在许多方面都延续了吐蕃时期的传统,保留双头瑞像就是一例。所以直到宋代,仍有双头瑞像的绘制。

到了西夏时期,双头瑞像又以新的面目出现。由于西夏佛教受吐蕃、宋、印度、回鹘等多元影响,西夏自身又具备很强的创新能力,佛教艺术呈现出丰富性和多样性的特点,从双头瑞像的身上就略见一斑。西夏没有继续吐蕃至宋以来在莫高窟绘制双头瑞像的传统,而是在东千佛洞进行绘制。更重要的是,西夏把双头瑞像作为重要的神像进行塑造,但此像与盛唐时期的双头瑞像彩塑已大大不同,其形象更接近于敦煌绘画,但佛陀不再穿右袒袈裟而是着右袒偏衫式袈裟。西夏双头瑞像与吐蕃时期敦煌壁画的相似,说明它受了吐蕃的影响;采用塑像的手法来表现,是西夏的创新;右袒偏衫式袈裟则可能是受中原儒学的影响,以露臂为不善,故以片衣覆右肩。

五、小结

综上所述,佛陀的双头瑞像来源于印度,其造型渊源很可能是印度原有的火神阿耆尼的双头形象。中国现存的各类双头瑞像的风格不一,传人过程和根据的传说也不尽相同。关于双头瑞像的传入与传播问题还存在许多疑问,笔者仅作出一些推测。其中,巴中石窟双头瑞像与两侧佛像所构成的三佛组合极为罕见,尚待进一步研究。以上是笔者个人对双头瑞像的一些粗浅的看法,可能有不妥之处,敬请方家指正。

同类推荐
  • 道教一本通

    道教一本通

    本书从“道”字入手,详细讲述了道教的历史、教派、典籍、神仙、仙境、道术、科仪、文化的方方面面。
  • 基督教与西方文学

    基督教与西方文学

    犹太教是最古老的一神教,他的影响已不仅仅是对犹太人和犹太文化,也不仅仅局限于宗教领域,而是对世界文化诸多方面都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至今依然在发生作用。在犹太教中孕育并最终分化出来的基督教从中世纪开始成为欧洲主流意识形态,历经千年发展积淀为西方根深蒂固的宗教文化传统,形成西方文学与宗教不可分割的内在关系。
  • 细说中国佛教

    细说中国佛教

    佛教初传入中国内地的确切时间,历史上很难考证,一般认为在西汉哀帝时。西汉末年,西域与我国内地有所往来,西域派来的外交使节和商人中,有一些是佛教信徒。
  • 甘南宗教演变与社会变迁

    甘南宗教演变与社会变迁

    甘南地区的藏传佛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之所以能够共同存在并得到发展,而且没有产生剧烈的文化冲突,正如德国学者哈拉尔德。米勒所认为的那样,国家对待文化的不同态度,对各种不同文化的和谐相处具有很大的导向作用。中国自秦汉以来就开始形成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这个国家内,各民族绝大部分时间和睦相处所产生的“以和为贵”的思想,中国传统文化“和而不同”的兼容精神,都为各种宗教和平共处提供了优越的人文社会环境。
  • 圆满

    圆满

    人生难以圆满,然而,只要我们问心无愧,就是另一种圆满。本书从十个方面,从人生观出发,教导世人如何做人、做事、学会放下,珍惜光阴,接受缺憾获得圆满。
热门推荐
  • tfboys之堕天使

    tfboys之堕天使

    当你落入我怀中那一刻,我便知道,你是我一生的追求。当你的眼泪滑落在我手上,我才知道我不会再爱任何人了。
  • 吸血鬼家族之种族危机

    吸血鬼家族之种族危机

    与人类和谐相处的所有种族突然出现大量叛变,僵尸、徐雪柜、鬼通通跑了出来,危害人间。一个女孩,他虽然是吸血鬼,但是,他却从来不吸人血,他可以成为救世主么?
  • 佑神令

    佑神令

    远古深林之彻,巨恶生灵之源,这里就是法古納大陆,一个被人耻笑的少年,看如何才能逆天。
  • 只为主宰

    只为主宰

    宁潇洒而过!不愿做被左右的蝼蚁!我命由我,叹天不如求己!此生,只为主宰!主神退位·文明战起。为王!成皇!称帝!夺神位!主宰万世·永世不灭!待看朱天漫漫荆棘夺神路~
  • 网游之临江仙

    网游之临江仙

    隔世九阴君亘古,起兮威霸江湖。剑光霍霍踏星云。醒兮明日月,谁敢逆吾尊?百万邪狂争五岳,厮杀梦里悠悠。古今侠士枉香留。独瞧他画扇,轻瞥笑春花。ps:本书以网游九阴真经为背景蓝本,不喜勿喷,欢迎友好建议。谢谢。
  • 皇阍

    皇阍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若华夏自滥觞起,便不曾绝灭。若艳情而不轻佻,富贵而不卑俗之文化永续。当是一番玲珑心肠,观那唯美时光。行云流水江湖意,老松柔树寒鸦啼。粉荷笑揖圆叶扶,临风伴月点银漪。波渺渺,情杳杳。望尽长江春老去,满天相思君不归!妖氛起,暮霭沉沉,白骨皑皑,哀鸿遍野盼英雄!一脸出鞘,蓝芒所至,斩尽天下魑魅。掌风所抵,尽落六合魍魉。半江瑟瑟半江红,唯见侠客立风中。请君歌一曲,莫笑阴山侠客行。若无儿郎洒碧血,何来中秋同赏月!月上柳梢头,人约《皇阍》后。邀诸君共赏!
  • 神医庶女:杀手弃妃毒逆天

    神医庶女:杀手弃妃毒逆天

    她是候府最不受宠的庶女,满脸疮疤、懦弱丑陋,人称京城第一废物,被陷害、未婚夫休弃,含冤溺死;而她,是二十一世纪医术过人的顶尖杀手,被最爱的男人枪杀。再次睁眼,当废物的身体拥有杀手的灵魂,洗刷冤屈,治好了满脸的疮疤,丑颜恢复倾城之容,锋芒艳惊天下!蛇蝎心肠的嫡姐胞妹、仗势欺人的主母、姨娘,她会一层层撕开她们那伪善的表皮。想吃回头草的前夫,看你如何摇尾乞怜,再送你一个滚字。‘无害’的皇室贵胄,诡计百出。她冷眼观世、游刃有余。江山权谋、真情假爱、谁主沉浮!终是那用命痴爱的男子赢尽她满腔挚情。阿南新书《种田宠妻:彪悍俏媳山里汉》亲们去看看哦。
  • 基因战世

    基因战世

    一场灭世的流星过后,曾经的文明毁于一旦,毁灭带来的新生,基因中的能量成为人族建立新文明的起点!罗候,一个天生的废物,偶然从父母留下的破旧腕表中,发现了一个次元空间,从此踏上了起源超武之路。
  • 苍天之墓

    苍天之墓

    武之极,乱乾坤,破天地。重生而来,带着一颗神秘的玉珠,看着那诸神的坟墓,踏寻着那永生的道路。
  • 乘着歌声的翅膀:中小学艺术教育漫谈

    乘着歌声的翅膀:中小学艺术教育漫谈

    在艺术领域,由于多种新艺术的观念和样式此起彼伏,“交流”艺术正渐渐失去了主导作用的地位,由此对艺术本质的质疑和混乱意识进一步形成。由此,建立一个包容一切艺术的定义变得不太可能与没有意义。处在不断发展、变化之中流动复合体的艺术,在流变过程中,只能是短暂的、一时的,任何哪怕自认为是无懈可击的关于艺术的定义都只是一种阶段性的概括而非最终答案。今天,对艺术不可避免的谈论恰恰证明艺术正在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其实,人类喜欢刨根问底的天性是对千变万化的艺术现象背后本质的追问,也得益于人们不断了解和接近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