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462600000053

第53章 以禅宗为背景看“智慧方便”双修中的宗喀巴思想特质(2)

除此之外,宗喀巴在诸多方便法门中最强调的就是菩提心了。他认为“生子俱须父母,道支圆满亦须方便、智慧二品。特须方便上首发菩提心,智慧上首通达空性。”也就是发菩提心为方便法门中最重要的,它的重要程度用另外一个比喻就是“菩提心如父之种,证无我慧如同慈母。”这里以父、母为谕,无疑认为发菩提心甚至超过了对“空性”的修证。菩提心的这一重要性引出了宗喀巴另外一个很具特色的观点:故说般若波罗蜜多为母,是大小乘二子之母。故证空慧,不能判别大乘小乘,以菩提心及广大行而分判之。菩提心成为分判大小乘的分水岭。对于菩提心的界定,宗喀巴则引用了《现观庄严论》中的“发心为利他,欲正等菩提”作为解释,这就和丁福葆在《佛学大辞典》中对菩提心的界定:求正觉之心日菩提有了不同。宗喀巴将为利他而成佛视为菩提心最重要的内容并给予反复的论证。并基于此,顺理成章地将由于众生流转生死,为无边烦恼缠缚所起的悲悯之心看作发心的基础,即“大悲心亦是菩提心与无二智之根本。”然而,仅有“悲”心还是不够的,还必须有荷负“令有情得乐离苦”之重担的行为,这样愿心、行心双具,才算圆满。在对待菩提心这个问题上,再次折射出宗喀巴作为一个宗教家悲天悯人的普世情怀。实际上,这种普世情怀一直贯穿在宗喀巴的整个思想体系中,比如他认为“惟此空解,不能成佛,声闻、独觉亦得此无分别故”,既然佛、声闻、缘觉都是证得空性,获无分别智,那又是什么造成了他们的差别呢?“诸声闻等果报下劣,是由未能广行利他。诸佛获得究竟果位,是由广利有情而生。”一个词:利他。而这一点,基于立论的基础不同,并不为禅宗所特别强调,慧可认为“是知众生识心自度,佛不度众生”(净觉《楞伽师资记》),而慧能也认为“见自性清净,自修自作自性法身,自行佛行,自作自成佛道”(《坛经》第19节)。这固然和禅宗以心性之学为骨架分不开,但也和另外一个问题不无关涉:即双方对人的价值判断、定位有关。宗喀巴在这个问题,基本上承袭的印度佛教的基础观点:人只不过是六道中的一道,并且还处在生死流转之中,用原汁原味的语句来说就是“众生堕三有海与我相同。盲闭慧眼不辨取舍,履步蹎蹶不能离险”、“有情数量众多,行为恶暴”,总而言之,人并没有什么值得被特别凸现出来的内容,也就没有什么本觉的佛性,在这种情况下,对成佛中“他力”依赖的倾向就比较明显,上师、菩萨行中的布施等法门相砬地得到强调。而禅宗在对待人的价值判断的问题上,则比较接近传统文化中的基调,即以“贵人”为主。对人及其价值的重视,在汉地古代的典籍中比比皆是,老子言“故道大、天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老子》25章)。庄子则倡言“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庄子·齐物论》)。而《郭店楚墓竹简》中则有“天生百物,人为贵”。基于此,中国人的价值本体论的特色之一就是“高扬人类内在价值,顺承乾天,厚德载物,翕合辟弘.妙与天地秩序合德无间。”禅宗的“即心即佛”、心性本觉等在某种程度上延续的其实是这条路线,所以在人佛关系中凸现的是人自身的作用,强调自悟。“利他”既然没有宗教理论上的需求,自然也就不用大力推介了。但是,无论是宗喀巴还是禅宗大师,在对终极世界的选择上,却又暗合了。宗喀巴抬升利他精神,盛赞菩萨道,要求僧人以普渡众生为己任,慧能则说“前念迷即凡,后念悟即佛”(《坛经》第26节),最终都强调对现世的不弃不离,这就完全消解了原始佛教灰身灭智、心身俱寂的涅槃境界的意义。

六度中除般若波罗蜜多之外的布施、持戒等其他“五度”也是较为宗喀巴看重的方便法门。在谈及这个问题时,宗喀巴引用了《摄研经》中佛告诉弥勒的一段经文“汝亦曾于六十劫中正修布施波罗蜜多,六十劫中正修尸罗波罗蜜多,六十劫中正修精进波罗蜜多,六十劫中正修静虑波罗蜜多,六十劫中正修般若波罗蜜多。彼诸愚人作如是说,惟以一法而证菩提,谓以空性,此等未能清净诸行。”他引此经的目的就在于论证六波罗蜜多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不能厚此薄彼,它们都是通往佛境的、不可替代的资粮,试图以一法而证菩提,乃愚人之举。尤其对布施,宗喀巴还是很看重的,认为“证得极喜地时,菩萨所修十度行,以布施波罗蜜多为最增胜,然非无余波罗蜜多,其出世布施波罗蜜多,即大菩提之第一因。”布施是初地菩萨最重要的修行法门,所以只获空解,不修布施为“大邪见”。对此的强调,一则源于“智慧方便不离之理”(《菩提道广论》第258页),二则也是因为到宗喀巴大师时,西藏寺院上层已成为统治阶级的一部分,也就是后来所说的三大领主之一,整个寺院也以寄生为主,反对布施,就等于卡断了他们的经济来源,动摇了其存在基础。而禅宗(不论是南宗还是北宗)都不提倡布施,甚至于反对,神秀明确反对“修伽蓝、铸形象、烧香、散花、燃长明灯”,慧能则说:“造寺、布施、供养,只是修福,不可将福以为功德,功德在法身,非在福田。”副这不仅和禅宗明心见性自可成佛道的观点有关,而且也和禅宗寺庙“农禅并举”的生存方式互为发明。

最后,在智慧、方便双修方面,宗喀巴认为“欲得佛果,于修道时须依方便、智慧二分,离则不成。”不仅如此,他还引《祥胜初品》云:“般若波罗蜜多者是母,善巧方便者是父。”认为二者首先是相即想随的,于成就无上菩提时的作用是同等重要的,所以智慧方便必须双运双修。在此基础上,有认为方便重于智慧的倾向,其重要性主要体现在“总大小乘非空慧分,用方便分;分二大乘,非就通达甚深空慧。须以方便分别。”方便不仅成为划分大小二乘的界碑,也成为划分二种大乘——密咒大乘及波罗蜜多大乘的界碑。这和禅宗的旨趣相差甚远,禅宗强调慧解脱,反对向主体之外用功,要求任何时候都“不假外修”。

在方便、智慧双修的修习方法上,宗喀巴大师非常强调次第,也就是遵循渐修的思路。在显密关系上,他强调先显后密,由显入密。在显教中,又确定了三士道的修行次第,概而言之,首先要认识到人生短暂、且诸苦相逼,因而要厌离生死,深信造成流转生死之因的业果。接着在厌离的基础上,修习佛法,寻求解脱之道。最后在自我解脱之后,还须学习菩萨道,自利利他,度众生离苦海。与此同时,如果根性与能力足够,便可趋向密宗,在密宗中依旧沿着事部、行部、瑜伽部、无上瑜伽部的次第层层渐进。这一次第在具体的论证过程中尤为详密,它能使学佛者亦步亦趋地由浅入深、由低到高渐入佳境,体现了简捷易行的风格。宗喀巴大师之所以确立渐修次第,主要是由于他反对任何直接的或“变相”的“有我论”,并引《无尽慧经》说:“若有由其种种名言,宣说有我、有情、命者、养者、士夫、补特伽罗、意生、儒童、作者、受者,于无我中显似有我,此等名为不了义经。若有显示空性、无相、无愿、无作、无生、不生、无有情、无命者、无补特伽罗、无无我等诸解脱门,此等是名了义契经。”据此,如来藏——佛性一系的思想也属于“不了义”。这样他并不认为众生有如来藏识(佛性),更不认为众生存在着本觉的心性。由此,众人的解脱必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一个由外向内输灌过程,而并非一个内在的、固有的智慧或觉性的瞬间点燃。所以众生就不存在瞬间由凡至佛的可能性,而必须一步步蜕变。这实际上彰显了一个暗隐的实质:即在人佛(神)关系中。宗喀巴坚持了一种佛(神)人天隔的类似于伊斯兰教、基督教的、当然在佛教中也业已存在的(如佛所说,我于三大阿僧祗劫无量勤苦,乃成佛道。)的态度,顺应地是《法华经·方便品》中所言的诸佛世尊唯一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这就是欲令众生开佛知见,欲示众生佛知见,欲令众生悟佛知见,欲令众生人佛知见的思路,强调的是佛对众生的开示以及众生在佛的开示下的悟人,具有一定的依赖“他力”的倾向。此外,讲求渐修也是被格鲁派所改造、归并的噶当派的传统,噶当派的名僧博多瓦就认为“若数数思,渐能深信,渐净相续,能得加持。”由于成佛中对他力的依恃,菩提心、菩萨道中的诸方便法门也就显得格外重要。万川人海,宗喀巴大师理论体系的浑然一体在此无碍显现。

这与南宗禅讲求的“顿悟”说也是赫然不同的。慧能大师倡言迷凡悟佛,一念顿悟便别有洞天。其缘由第一则是由于大师以人心、佛性合而为一,所以成佛成为一个向内发觉的瞬间。第二则是由于顿悟“指的是人的本心本性的呈现;而人的本心本性的呈现又总是整体的、顿然来到的,所以它就是个质的问题,是有无的问题,而不是量的问题,多少的问题,所以它必然是顿非渐。”但是慧能的“前念迷即凡,后念悟即佛”实际上是从人佛所能达到的共同境界上说的,其解脱是一种精神解脱之境。根据这一点而认为禅宗的成佛过于简易,则是一种不恰当的看法。其实最简易处往往蕴含艰深,大道至简,反而言之,至简者方为大道。一念开悟所要求的根性、所含的心理提升,从终极意义上看,绝非凡夫朝夕间可得也。

从修悟的内容看,通过上面的介绍,我们可以发现宗喀巴认为在终极意义上是有“见”可得,有佛可修的。而慧能的“明心见性”中的心性的本质是“人性本自净”(《坛经》第20节)、“世人性净。犹如青天”(《坛经》第20节)、“佛性常清净”(《坛经》第8节)。那么性体清净到底是什么意思呢?佛教所谓清净,本是相对染污而言的,指那种去除了佛教所谓烦恼、迷惑、污秽而达到的纯真、清洁、寂静的状态。慧能自己也曾在这一层面上使用过这一术语。但在慧能的心性论中,性体清净还包含了更广大的义蕴:即自性是空的、无形相的、无规定的,所谓“佛性无形,悟即显,迷即隐”(《曹溪大师别传》)以及“净无形相”(《坛经》第18节)等说的都是这个内容。所以顿悟是没有客观的、可依缘的对象的,它的主要结果是主体心态的改变,因而是“悟无所得”,这就是慧能说的“道毕竟无得无证”、“自性本无一法可得”(《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定慧品》)。

同类推荐
  • 佛法在世间

    佛法在世间

    本书从佛教史,佛教教义,以及时代发展要求出发切入课题研究,得出“佛法在世间的结论”。
  • 证严法师讲孝道

    证严法师讲孝道

    父母爱子女真如源远流长的河水啊!他们爱子女的心,就像水由高处往下流,非常的自然;而要求子女以同样的心孝顺父母,就像水由低处往上流般的困难!我常说父母疼爱子女是一辈子的事,直到自己的生命终了才停止;而子女爱父母的时间又有多长呢?父母辛辛苦苦地把子女抚养长大,大多数的子女一旦成家立业,就会说:“我自己有家庭要照顾,哪有办法再照顾到父母呢?”如果对自己的父母——给你很多亲情的人,你都不知道要去爱他们,你真的能去爱那些与你没有任何关系的人吗?所以说百善孝为先,真正的好人是从尽孝开始。
  • 弘一法师全集之佛学·杂记(01)

    弘一法师全集之佛学·杂记(01)

    弘一法师出家前名李叔同。皈依佛门之前,他已在文学、律学等等各方面都颇有造诣。人生的一个转折让悟性极高的李叔同出家归隐。从此佛门多了一位修为甚高的法师。弘一法师的智慧与超然让世人敬仰,他的定力与慈悲让世人敬重。
  • 圣经故事:使徒行述

    圣经故事:使徒行述

    《圣经故事:使徒行述》分册,是《圣经故事》的第四分册,讲述耶稣门徒的故事并介绍使徒的书信作品,对应《圣经·新约》的后23卷。使徒保罗原本是迫害基督徒的急先锋,但在去往大马士革的路上得到神启,归信了基督,从此冒着巨大风险坚定不移地展开三次传教,曾被投放监狱,依然坚持信仰直到最后被杀害。本册同时也讲述了基督教早期领袖彼得、基督耶稣厚爱的门徒约翰等其他使徒传播基督之道的故事。由于早期基督教是被罗马帝国禁止的,这些使徒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迫害,然而他们都展现出了强烈的大无畏精神,对后人有相当大的榜样作用。
  • 修好心成好事:佛学大师开释人生的12堂明心课

    修好心成好事:佛学大师开释人生的12堂明心课

    本书通过佛学的12堂明心课,细致讲述从观照内心到开悟自我、从一份放下禅到一颗厚道心、从拥有包容的智慧到实现付出的力量、从舍下贪欲到心怀慈悲的人生开释历程,以理入事,以事入情,带领读者体会佛家的做人智慧,为那些追求幸福却又为现实所苦、被心灵围困而寻不到出路的朋友们指点迷津,重新找回真实的自己。
热门推荐
  • 绝世独立:魔女很懒很诱人

    绝世独立:魔女很懒很诱人

    現代杀手穿越,拥有异能的她会在这个大陆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呢?她一向冷酷无情,可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桃花。还天天纠缠着要她负责。不是吧!她只不过经过小河不小心看了一下他的身材而已,就要对他负责?还有啊,她在房里洗澡,他突然闯进来,她没要他负责就已经很给面子了,你还要我负责!还有还有,你这个神马杀手,不就是心情好救你一命,竟然要以身相许,说好的杀手无情呢,真是丢了杀手的脸!还有还有…面对这么多朵桃花,她又该如何抉择呢。
  • 凌天武神王

    凌天武神王

    一本无名的功法,一个稚嫩的少年。一段传奇的旅途,一场精彩的人生。传闻大陆的亘古时期,有至强者手可摘星辰,臂能揽日月。
  • 浅尘飞扬

    浅尘飞扬

    她是一个25岁大龄女医生,当一次相亲过后,冷漠的女医生和腹黑男,其中的啼笑皆非,阴差阳错,他们最终会修成正果吗?让我们拭目以待哦!
  • 逃婚妖娆妻

    逃婚妖娆妻

    她芳龄十八,正是人生美好的开始。然而一纸婚书,却让她成了他的老婆……纵然她有十张嘴,也否认不了眼前既定的事实:婚书签名栏那,赫然有她苏伊儿的亲笔真迹!这是一个阴谋,绝对是!可是,她那对宝气的父母也忒没志气了,竟然联合那个恶魔般邪恶的男人将她弄上了他的床……虽然他帅气多金,智商又高达200是没错!然后,一夜缠绵。一月后,她竟然被告知,她的肚中已然孕育着某只“拖油瓶”,而这只“拖油瓶”竟是她与他的“结晶”……看着那男人笑得一脸春光荡漾,她就想一举扑过去,封杀了他的“撒种机”,不过想归想,她还不敢付诸实际,毕竟为了以后可能的“性”福着想……于是,在某个月黑风高的晚上,一娇小的很色身影,捧着她的大肚子,偷偷地,躲躲闪闪地离走出走去也……只要想象他愤怒的样子,她就觉得人生好充实快乐……
  • 三生三世:何处繁华笙歌落

    三生三世:何处繁华笙歌落

    相知相惜相依相恋相守——前世今生,她和他注定绑在了一起。【校园文,身心干净,无妖艳贱~货。】
  • 武败诸天

    武败诸天

    少年陈羽穿越武者世界,一篇阴阳乾坤诀,练成了吞噬体质,从而逆势崛起,横扫天下!
  • 复仇系统

    复仇系统

    贾维斯(J.A.R.V.I.S.)是个超级程序而不是台计算机,他之所以无处不在是因为他能自主将自己转移到任意一个数码终端,就像云备份,就是说只要世上还有计算机贾维斯就不会消失,贾维斯(JARVIS)是个十分有深意的,名字是:JustaRatherVeryIntelligentSystem(只是一个相当聪明的智能系统).贾维斯系统如何实现呢?
  • 网游之生化刺客

    网游之生化刺客

    一本是网游,却有不象网游的书。许多人认为这只是一款游戏,但是里面发生的事情,却又让人对此看法出现疑惑。当更多人认为它是另一个世界的死后,到头来才发觉这仍然是一款网络游戏,一切的事物都是虚拟的。到底是虚拟还是真实,相信随着各位对本书的深入,会有另一种体验。刺客的第一本书,不会太监,就算成绩在惨淡刺客也会坚持写下去,而且本书比较慢热希望各位看书的大大,能多给花点时间去看。谢谢!希望请推荐,搜藏刺客创了一个书友群,诚邀真心喜欢本书的书友,前来讨论,同时也希望大家多给意见,多帮组下刺客群号114170266
  • 寿生经

    寿生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怪奇录

    怪奇录

    神秘的地藏王,离奇的尸体残骸,噩梦般的诅咒,这究竟是超自然力量,还是可怕的人心?他们,是探险解谜的人。他们被称之为“逝魂卫”。再一次离奇的冒险后,我奇迹般的加入了这个组织。我们经历了许许多多的离奇甚至灵异的事件,令人毛骨悚然。但是,似乎也有着某种力量驱使着我们解开谜团,去发现,那不为人之的秘密。。夜半无人尸语时,让我们一起,听听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