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473900000007

第7章 甲午战败:中国精英救国之路的分化(4)

]也就是说,中国的未来前途,除了推翻清廷之外,别无其他选择。

应该承认,孙中山对中国前途以及革命时机与革命条件的分析并没有错。中国的未来特别是中国现代化的责任,清廷确或不足以担当和完成。从这个意义上说,彻底推翻清廷,建立孙中山理想中的共和政府,或许不失为一种正确的选择。不过,这一问题实质上包含两个方面,一是推翻清政府的弃旧,一是建立新政权的图新。关于前者,可以说从清廷在中原的统治建立之日起,就一直存在着推翻清廷,光复中华的思潮与行为。尤其是19世纪中叶以后,随着外国列强的步步紧逼,以及清廷的软弱退让,反清思潮也就愈趋激烈。持续达十余年的太平天国革命,不论它的动机如何,其目的也只是要推翻清王朝,重建新政权。然而,从19世纪下半叶的中国实际情况看,清廷的体制结构以及那些主政者,确实都不是最佳状态和理想选择。完成一次新的改朝换代不在于是否必要,是否可能,而是愿不愿意去做的问题。事实上,当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汉族官僚权力鼎盛的时候,他们如果想玩弄历史上多次出现的更姓易代的把戏,那么他们以自己的实力去取代清廷的“孤儿寡母”,似乎并不太难。但是,他们并没有这样去做。这里不必否认他们具有传统的忠君观念和忠君意识,不过可能更重要的还在于他们对中国未来情势的判断上。也就是说,当外国列强的压迫日趋严重时,他们是维护既有的权力中心一致对外呢,还是破坏既成的社会结构,另立中心引起内讧呢?毫无疑问,他们出于民族利益的总体考量,义无反顾地支持清廷这一既成的权力中心,而将对清廷体制结构诸方面的种种不满作为改革的重点和突破口,期望清廷重新振作起来,也期望举国一致以清廷为中心而对外。

事实表明,这种善良的愿望并没有得到预想的效果,清廷不仅没有重新振作起来,反而日趋腐败,日趋没落。从这个意义上说,孙中山对清廷的失望完全可以理解,他要推翻清廷的想法也就在情理之中了。不过,推翻清廷毕竟仅仅是弃旧,对于如何图新——建立新政权,似乎在孙中山的心目中想得过于简单了些。他以为,只要能够“驱逐鞑虏”,便能够“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檀香山兴中会盟书》,《孙中山全集》第1卷第20页。

]这正是20世纪中国的通行公式——不破不立,破字当头立在其中的最早模式,在本质上只是一种政治浪漫主义的幻想而已。民国之后的历史足以表明,驱逐鞑虏并不难,难在新的政权结构与模式并不可能建立在一张白纸上,它不仅与传统的旧体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且在实际发展过程中,它的每一步都不能不受制于传统的旧体制。因此,中国的未来发展不可能完全抛弃旧传统,正如孙中山后来认识到的那样,正确的选择可能依然是在新旧之间寻找出路。

民族主义误区

孙中山的革命理想与实践,虽说酝酿、开始于19世纪末年,但其成熟与真正走向实践毕竟是在20世纪的时候,因此详尽的研究不在我们现在的讨论范围。不过,孙中山在19世纪末年所形成的那些观念,并不是孤立的突发奇想,它的产生不但具有充分的社会存在基础,而且其本身也是时代思潮的一个组成部分,与时代思潮的主流无法分割。

正如我们前已提及的那样,在19世纪下半叶一个相当长的时间里,中国人虽然想到过更姓易代这一解决中国问题的传统方式,但出于民族利益的整体考量,对大部分中国人来说,他们并没有选择这条道路。然而,由于清廷实在是积重难返,气数将尽,无法进行彻底改革,因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清廷便越来越失望。其中最为突出的表现,便是19世纪最后几年反满情绪的兴起和高涨。

反满情绪由来已久。由于传统价值观念的长期熏染,汉族人尤其是汉族知识分子阶层几乎从来没有和清廷的满族统治者产生民族认同。清朝早期的抗清、反清意识与行为不必说了,即使在清朝最为鼎盛的康、雍、乾三朝,不仅以反清为宗旨的农民起义此伏彼起,而且知识分子对满族统治者的不满与腹诽也是一种客观存在。接连不断的文字狱虽然在相当一些案例中可能都或多或少地夸大了汉族知识分子的反清意识,但是这些文字狱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汉族知识分子并没有真正归顺于满族统治者,他们打骨子里看不起满族人尤其是满洲贵族可能在一定程度上说也是事实。到了19世纪下半叶,伴随着外国列强的步步紧逼以及清政府的步步退让与无能,汉族民众尤其是汉族知识分子的反满意识又在升温与高涨。康有为虽然以“保国”“保种”相号召,辛亥革命前后又以“保皇”自我标榜,但是在康有为的骨子里,他实在具有一种浓厚的反满情绪,至少他对那些把持政权的满洲贵族有着一种本能的反感。

如果说康有为的反满意识在“戊戌维新”之前和进行之中尚不太明显的话,那么他在政变之后逃亡的日子里则讲得相当明白。他不仅把“戊戌政变”的责任归结为“是旗人策划执行的”,而且已经认识到“高级旗人和西太后都顽固地反对变法。……高官中的旗人,多半是顽固的,新法对于他们,比对于高级汉官,更不合意。他们的不满伴随着变法诏谕连续公布而逐渐加深。到光绪意欲改变中国辫子风俗的诏令一传出,旗人的不满达到顶点。对满洲人来说,割掉象征旗人征服汉人的辫子,即等于否认旗人在中国的统治”。[?《窦纳乐致英国外交大臣信》,《戊戌变法》资料丛刊第3册第536~537页。

]很显然,康有为已相当明白,他所倡导的变法维新,虽然主观目的是为了中国的富强与繁荣,但在客观效果上则无疑是以牺牲满族人特别是满洲贵族的利益为代价。

与康有为不自觉的反满行为与意识明显不同,孙中山在受到李鸿章的冷遇之后的第一个反应,就是推翻清政府,恢复汉民族的统治地位。他在上李鸿章书之后不到半年的时候写道:“中国积弱,非一日矣!上则因循苟且,粉饰虚张;下则朦昧无知,鲜能远虑。近之辱国丧师,剪藩压境,堂堂华夏不齿于邻邦,文物冠裳被轻于异族。有志之士,能无抚膺!夫以四百兆苍生之众,数万里土地之饶,固可发愤为雄,无敌于天下。乃以庸奴误国,涂(荼)苍生,一蹶不兴,如斯之极。方今强邻环列,虎视鹰瞵,久垂诞于中华五金之富、物产之饶。蚕食鲸吞,已效尤于接踵;瓜分豆剖,实堪虑于目前。有心人不禁大声疾呼,亟拯斯民于水火,且扶大厦之将倾。用特集会众以兴中,协贤豪而共济,抒此时艰,奠我中夏。”[?《檀香山兴中会章程》,《孙中山全集》第1卷第19页。

]

平心而论,孙中山对中国现状的分析确实抓住了问题的关键,中国如果不进行改革,其前途确实不容乐观。不过,孙中山对中国未来前途的判断,也即其革命之必要性的分析,无疑是基于一个假定性的前提,即一方面清政府不足以担当领导中国改革的重任,另一方面清朝统治者与中国人民的利益存在着根本的不可调和的冲突。关于前者,他反复强调:“有人以为只要能说服李鸿章等人,使他们相信铁路、电话、欧洲陆军和海军组织等的效用,启发中国人民,并设法把整套文明机器输入中国,那么中国的新生就会开始,这真是和吃人的野兽改用餐具,想藉此把它们改变成素食者同样的荒唐!”[?孙中山:《中国的现在与未来》,《孙中山全集》第1卷第103~104页。

]这虽然足以说明孙中山对李鸿章乃至清廷的失望已达到了极点,但如揆诸情理而分析,清朝统治者的心态至少在此时尚未达到如此的卑鄙与黑暗。

基于此种考虑,孙中山坚信,中国问题的真解决,不在治其表,而在“满仇之必报,思治其本”,[?陆皓东的供词,转引自《孙中山年谱长编》第100页。

]于是他对一切欲扶助清政府进行改革的任何企图都坚决反对,置于不容讨论之地位。他强调:“目前中国的制度以及现今的政府绝不可能有什么改善,也决不会搞什么改革,只能加以推翻,无法进行改良。期望当今的中国政府能在时代要求影响下自我革新,并接触欧洲文化,这等于希望农场的一头猪会对农业全神贯注并善于耕作,哪怕这头猪在农场里喂养得很好又能接近它的文明的主人。”[?孙中山:《与〈伦敦被难记〉俄译者等的谈话》,《孙中山全集》第1卷第86页。

]

作为一种个人信仰,孙中山完全有理由坚持这样观念和行动。只是我们由此看到,他的革命理论至少在一开始就是基于清政府不可能进行自我革新的假定性前提,而这个假定性前提又是基于清朝统治者与全体中国人民的利益存在根本性冲突这一假定性前提。他说:“使中国脱离殖民化的危机,是保卫亚洲的第一步,为了拯救中国,我与同志们正准备发动革命,打倒清朝;我发誓要建立一个真正汉民族的国家。……不打倒满清,中国是没有前途的!”[?《孙中山与梅屋庄吉》,转引自《孙中山年谱长编》第80页。

]显而易见,孙中山对清朝的仇视是基于强烈的民族意识,他的假定性前提也是清朝统治者毕竟来自非汉族的少数民族,他们与汉族之间不可能有利益上的一致性。

孙中山的判断固然有其合理意义,但我们也不难由此看到,他的排满革命在本质上存在“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传统观念的严重痕迹,有将某一民族的利益作为多民族国家至上利益的思想倾向。他说过:“大家经常忘记了中国人和中国政府并不是同义语词。帝位和清朝的一切高级文武职位,都是外国人(指满族统治者)占据着。……不完全打倒目前极其腐败的统治而建立一个贤良政府,由道地的中国人(一开始用欧洲人作顾问并在几年内取得欧洲人行政上的援助)来建立起纯洁的政治,那么,实现任何改进就完全不可能的。”[?孙中山:《中国的现在与未来》,《孙中山全集》第1卷第88页。

]由此假设性前提出发,我们看到孙中山在倡导革命的最初阶段,实际上是在宣扬一种民族复仇主义。他曾说:“清虏执政于兹三百年矣,以愚弄汉人为治世第一义,吸汉人之膏血,锢汉人之手足,为满奴升迁调补之符。认贼作父既久,举世皆往其本来,经满政府多方面之摧残笼络,致民间无一毫之反动力,以酿成今日之衰败。沃野好山,仁人割取,灵苗智种,仁人践蹈,此所以陷入悲境而无如何也。方今世界文明日益增进,国皆自主,人尽独立,独我汉种每况愈下,滨于死亡。丁斯时也,苟非凉血部之动物,安忍坐圈此三等奴隶之狱以与终古?”[?孙中山:《与宫崎寅藏平山周的谈话》,《孙中山全集》第1卷第172页。

]

这样说,当然并不意味着孙中山的排满革命是与满洲人全体为敌。事实上,正如有的研究者所指出的那样,孙中山的排满革命并不是一个独立的运动,它是从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当时一些反满宣传的提倡者,其实也是从阶级矛盾的意义上来理解反满斗争的。”[?刘大年:《评辛亥革命与反满问题》,《刘大年史学论文选集》第317页,人民出版社1987年。

]也就是说,孙中山排满革命的真正目标,只是对准满洲贵族统治集团,并没有彻底排斥满族人民。

不过,问题的关键似乎不在这里。问题在于孙中山的革命理论毕竟是基于一系列的假设性前提,它的后果一方面转移了国人的注意力,模糊了革命斗争的方向,把一切仇恨简单地集中在满族统治者身上,实际上是陷入狭隘的民族主义误区,并没有真正把握住中国问题的关键。另一方面,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由于陷入狭隘的民族主义误区,因而他们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里,无法真正理清中国独立与富强和外部世界的本质关系。他们基于强烈的民族意识,对外国列强的对华政策几乎时刻保持着高度警惕,担心中国沦为完全的殖民地。这在本质上是排满革命在对外政策上的扩大化。但是,他们为了完成推翻满清的初步目标,为了建设富强的现代化的共和国家,又无法辨认外国列强的帝国主义本质。他们提出的“对欧洲文明采取开放态度”[?孙中山:《与〈伦敦被难记〉俄译者等的谈话》,《孙中山全集》第1卷第86页。

]以及“拟驱逐残贼,再造中华,以复三代之规,而步泰西之法”,[?孙中山:《复翟理斯函》,《孙中山全集》第1卷第46页。

]乃至许诺在排满革命成功之后“一开始用欧洲人作顾问并在几年内取得欧洲人行政上的援助”等等,[?孙中山:《中国的现在与未来》,《孙中山全集》第1卷第88页。

]其愿望虽可谓善良与真诚,但果真如此,其结果不过是以暴易暴而已。

总而言之,我们看到排满革命虽然有其合理的意义与价值,但它和我们已经分析的那几点一样,作为19世纪末年的中国政治遗产,它对20世纪中国的影响远非其具体内容本身。换句话说,20世纪的中国长时期地陷入民族主义误区,既要学习西方,追求中国的现代化,又要反对西方,放置中国的殖民化。追根溯源,这一心态的积淀与形成,或许与19世纪末年这笔政治遗产存在着某种内在的关联。

同类推荐
  • 谋主

    谋主

    【如果大家觉得好,推荐收藏神马的都投来吧!】这不是纯粹的YY,主角没有左拥右抱的美人儿;这里没有霸气外露虎躯一震天下群雄便甘心慑服的事情;这更不是古人皆醉唯我醒的故事,猪脚没法智计百出,古人也不是路人甲乙丙丁等着你来戏耍。刘备也许是假仁假义,可没准是真的心怀天下;曹操的确是绝世枭雄,可没准也钟爱那绕指柔;孙坚父子继承了东南父老的遗愿,起码不让身死乌江的霸王看低;这是三国,没有彻底的颠覆,也没有从头到脚的照搬,苏逸所做的,只是在历史的进程中添加一点点的意外,一点点的变故,什么?你说蝴蝶效应,哦,这个咱不管,咱只知道历史的进程是大势所趋,当然了,谁不能允许历史打个盹儿呢?
  • 三国之西方有豪强

    三国之西方有豪强

    三国时代是群雄云起,豪强丛生的时代,在这个乱世当中,北魏曹操、西蜀刘备、东吴孙权是时代枭雄中的翘楚,故而成就一番功名大业,然而,诸如马腾、公孙瓒、袁氏兄弟等诸侯也并非一无是处,他们能够割据一方,利用时势造就自己,应当为人所尊敬,但是胜者王败者寇,人们大多不会记得这些失败者,除非,他们能够浴火重生,改变自己的命运,而小小的一个人的改变,即将改变这个乱世三国……
  • 楚汉之风云突变

    楚汉之风云突变

    昔年大江东去滚滚流,霸王自刎乌江恨!如今我为霸王,楚汉之局,由我而定!看我如何斗大汉,战天下,平天下!这一世,天下是我西楚霸王的……
  • 轻松幽默侃唐朝2

    轻松幽默侃唐朝2

    “唐朝大厦”的建设开始了。作为大厦产权所有人的李渊只挂了个总设计师的头衔,画了张大厦草图后,李密、王世充、窦建德等“包工头子”就都抢着按图建造去了。大厦结实的桩基是在中原牵制了大量隋军主力的李密承包的;四周的承重柱则是王世充、窦建德和萧铣、杜伏威等人完成的;内部装修就是刘武周、薛举等北方豪强就近免费赞助的。
  • 机关小兵

    机关小兵

    巧夺天工的神奇机关术在战场上如同鬼子的催命符咒,见者死,遇者亡。御使古怪的蛇群大破鬼子的城池,用木头轰烂鬼子的‘绞肉机’,用热血和自己的战友一起跟鬼子真刀真枪的对抗。引诱鬼子司令进入神秘的机关秘境,虐杀鬼子的忍者小部队,屠戮跟随的破胆鬼子兵,最终借机关之威生生撕裂跟随的所有鬼子兵,为部队获得急缺战争物资-震天雷!鬼子上峰妄图把他杀死,精选了日本出名的阴阳师前来暗算,甚至还带上了坦克,飞机,却没想到,这破坏巨大的利器成了他的玩具,而鬼子阴阳师更是对其仰慕不已,不惜‘投敌判国’誓死追随!诡谲无伦,震撼无比!文文已签约,大大放心收藏!读者群:33470674不是读者的别进哦,小风先拜谢了!
热门推荐
  • 爱的间谍

    爱的间谍

    可怜的生世,为她惹下了多少仇恨,同父异母的姐姐被她妈妈派来监视她的生活。可是最后……
  • 细雨

    细雨

    我自己认为这是个城市小品文,也极力写成城市小品文,要是心急的人一定会觉得慢,其实,每一天的生活想重新开始是不可能的,请静静的看方有容身边的每一天每个人。
  • 超级探险家

    超级探险家

    我,唐楼兰,赫赫有名--在们班级之中。或许,也可以夸张点说,在我们整个考古系中也是很有名的。不为别的,只因为我爸,我妈皆是北大考古系的教授,也是国家文物,、地理考察队的两位元老。打小我就是听他们的故事长大的,所以呢,我从小就对考古,探险有着浓厚的兴趣,自然考上大学后报考的专业就是考古专业了。听我爸说,我不是他们的亲生儿子,是他们去考察楼兰古国时从一座古墓里挖出来的,所以他们才给我取名叫楼兰。他说根据那具古墓壁画的翻译,我可能是天外客,也就是俗称的外星人。那时我不信,还以为爸爸是跟我开玩笑。直到有一次切菜的时候不小心切到了手,看到流出绿色的血液。我明白了,爸爸的话或许是真的。
  • 至情轮回

    至情轮回

    他和她,身份对立,却从一次次的交锋中相识、相知,知直到相爱。但是身份的对立却注定他们之中只有一个能生存下来。她,为了他,依然弃剑,慨然赴死;他,为了她,放弃天使最高身份,甘下千年轮回。他和她,在千年之后,又将发生怎样的纠葛?他们又将如何阻止悲剧的再次发生?
  • 卡布奇隆

    卡布奇隆

    科学家隆诺卡一直想要创造有智能生命机器人,经过无数次试验,一台代号为卡布奇隆的机器人在迷迷糊糊中觉醒了,它发现自己是科学家隆诺卡在实验室里的一台普通机器人,迎接它的将是在熔炉中回收的命运。它知道联邦不容许智能生命机器人诞生,为了摆脱被回收的命运,卡布奇隆开始潜伏、成长,最后被发现拥有智能生命,迫不得已之下逃亡,却遭受无情地追杀。
  • 中国造联想无限

    中国造联想无限

    "柳传志的成功之路为不同行业的经营者所羡慕,研究这位具有传奇色彩的企业领导人的经营策略和管理思想成为一种时沿,学习柳传志用于推动企业前进的技巧和方法,成为中国乃至全球企业管理者的迫切需要。本书从多个角度对柳传志的成功管理之道以及如何赢得市场作了睿智而又精辟了论断,重点分析了先进管理理念与传统管理对中国企业的影响和中国企业不能办大的根本原因,特别对企业领导在企业管理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如何应对等方面作了详细介绍。
  • 重生之极品杀手

    重生之极品杀手

    一个痴傻的山村少年,原本应该浑浑噩噩的渡过一生,可是在他同学板砖落到他的头上的时候,从此注定他不在平凡……
  • 独家宠爱:老公,求放过

    独家宠爱:老公,求放过

    小时候,初次见面,他就“欺负”她,他让她叫他阳光哥哥,想当她的太阳,长大后,再次相遇,仍然逃不了被他“欺负”的命运,他们成了未婚夫妻,而他的愿望也一直未变,做她一辈子的太阳,给她阳光,他这一生只“欺负”她一个女孩——冷心雨,她这生被这一个男的“欺负”——唐世阳,他宠着她,只对她好,对她的爱始于初见。而她对他的爱,止于终老。而她被欺负的。两个萌宝也看不下去了……
  • 云起时

    云起时

    “哥哥说,我云家的人出去一定不能丢脸,哥哥喜欢草,不喜欢花。”云汐说,她飞在空中,衣带随着清风飞舞,看起来就像是落入凡尘的仙女。她的脚下是一片荒漠,她全身放出富含生机的光。于是荒漠开始变绿,生出一片草原。她看着草地上的尸体,落下泪。她早就知道会有这一天,因为她算过自己的命。泪水在空中荡开涟漪。命起涟漪。
  • 不朽神皇

    不朽神皇

    一个小家族弟子,获得一颗神秘眼珠,天赋提升,走上大陆至强之路。当他踏足巅峰的时候,才发现,所谓的武道,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简单……上穷碧落下黄泉,敢问苍天可有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