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495900000013

第13章 光荣曲(3)

卡尔克布雷纳的父亲也是一位有名的作曲家。他毕业于巴黎音乐学院,1814—1823年侨居伦敦,从事教学,以后到巴黎普莱叶钢琴制造厂工作。

在公认的欧洲一流钢琴家行列中有他的名字,他创作了大量乐曲,至今保存下来的只有练习曲,他发明了全面训练手指、手腕、左手等新方法,他写的《钢琴双手练习入门》一书,恰好在弗雷德里克来巴黎之前出版,风靡一时。

弗雷德里克听了卡尔克布雷纳的演奏之后,推崇说:“尽管帕格尼尼已达到尽善尽美的境地,但是卡尔克布雷纳还是可以与他媲美的,只是后者属于完全另一种类型而已……他那泰然自若的神态,他那迷人的触键、闻所未闻的韵律以及他那显露在每个音符中的技艺。这是一个压倒黑尔茨们、车尔尼们,同样也是压倒我的巨人。”

但是,当弗雷德里克弹奏了《E小调协奏曲》之后,这回又轮到卡尔克布雷纳感到震惊,他立即询问眼前的这位波兰小伙子的钢琴老师是谁,并说出了爱尔兰钢琴家菲尔德(1782—1837)的名字,弗雷德里克却自傲地摇摇头。

卡尔克布雷纳一心想在年轻人的面前炫耀一番,谁知鬼使神差的,他竟然会弹错。卡尔克布雷纳涨红了脸,只好停下来。

他俩渐渐来往频繁,有一次,卡尔克布雷纳认真地对弗雷德里克提出建议,跟他学习三年,就能成为一个非常完善的音乐大师。因为他发现弗雷德里克还没有自成体系,将来可能要出轨。并且感伤地说:他死后不会再有伟大的钢琴乐派的代表,不会有能弹奏得和他完全一样的人。

弗雷德里克动心了,想拜他为师。

尼古拉看到儿子来信后大吃一惊,立即回信说:“三年的期限在我头脑里怎么也容不下……如果你经过深思熟虑之后再作决定的话,我会很感激你的。”

埃尔斯纳得知此事后,告诫自己的学生不要被卡尔克布雷纳的狂妄自大所迷惑,“难道他刚听到你第一次弹奏就知道你需要这么长的时间去理解他的演奏方法?!……我想,通过与你更进一步密切的交往,他会改变自己的判断的。”

事情的发展正如埃尔斯纳所预料的,卡尔克布雷纳听了弗雷德里克第二次弹奏之后,坦率地承认,用不着教授3年的课程,如果弗雷德里克愿意跟他学习,还可以免交学费。

弗雷德里克心里自然很高兴,还天真地认为,卡尔克布雷纳原先并不是忌妒他的天才,而是完全出于好心帮助的善良愿望。

不论卡尔克布雷纳出于何种动机,他还是指出了弗雷德里克的缺点:演奏不够稳定,灵感来了弹得很出色,相反则稍逊一筹。

这评价还是有分量的。尼古拉也曾对儿子说:“你过去很少花时间去致力于钻研演奏技巧,你的头脑比手指用的更多一些。当别人整天整天在琴键上度过时,你却很少有整小时的时间去弹奏别人的作品。”

因此后来的评论家也认为,弗雷德里克演奏自己的作品时能够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但理解他人作品时不免有斧凿之痕。

以灵感主宰琴键,用脑子去演奏,10个手指只是灵活的工具,这是弗雷德里克的鲜明个性。

最亲密的音乐同行李斯特、费迪南德·希勒(1811—1885)、门德尔松很欣赏弗雷德里克的演奏风格,听说他要拜师一事,不由得各个目瞪口呆,耸耸肩膀表示难以置信。

弗雷德里克坚持说,为了使自己的根底更扎实,他需要去学习。但他绝不会成为卡尔克布雷纳的复制品,因为他无法抹煞自己“可能过于大胆却是崇高的意愿和思想:为自己开辟一个新的天地”。

由于这时期弗雷德里克写的有些家信未能保存下来,他跟随卡尔克布雷纳最初的学习情况就成了一个历史之谜。

但是他俩的师生关系只维持了很短的时间,从此再也不提从师学习一事。显然弗雷德里克的天才折服了狂妄自大的“老师”,或者说再继续下去,那么卡尔克布雷纳有可能会被聪明的“学生”发现自己某些尴尬欠缺之处。

双方体面地分手了,但仍然保持着一种融洽的朋友关系,弗雷德里克把1833年正式出版的《E小调协奏曲》题献给了卡尔克布雷纳。而后者在《辉煌变奏曲》中说明该曲“源于肖邦的一首玛祖卡舞曲”,以表示回礼致谢。他俩还曾准备在四架钢琴伴奏下进行二重奏,演奏卡尔克布雷纳的《波洛奈兹舞曲》。

这段从师轶事趣闻反而证明了爱尔斯涅尔劝说弗雷德里克的一段话,“不能让学生长期地只习惯于一种方法、一种风格、一个民族的口味等等。真的、美的东西不应该是模仿,而应该是根据自己的经验、根据高级的艺术原则体验出来的。”

年轻的同行之间互相交流,这是弗雷德里克与李斯特、希勒、门德尔松等人最喜欢的交往内容之一。他们经常聚集在一起畅谈至深夜,有时在空荡荡的黑暗大街上还互相争论着。

这些具有非凡才华的年轻人总觉得还是用音乐语言来阐明自己的观点更为合适,钢琴就成了他们最忠实的“喉舌”。

在一次豪华的沙龙聚会上,弗雷德里克坚持认为波兰民族曲调只有波兰人弹奏才能充分显示出其深刻的内涵。

这观点引起了争执,李斯特率先弹奏了《波兰绝不会灭亡》进行曲,这是当时很流行的曲调。接着希勒也坐下来弹了一遍,希勒的老师是著名钢琴家和作曲家约翰·胡梅尔,后者是莫扎特的学生。

这两位年轻人的弹奏技巧和对乐曲的理解都各有千秋,在场的人都互相点头微笑,表示很满意。

最后轮到弗雷德里克了,他的手指碰触到琴键时,眼前就仿佛出现了熟悉的故乡,歌声、笑声、唿哨声,还有那震憾人心的枪炮声、大火中的华沙……

客厅里一片宁静,没有人说话,也没有人鼓掌,每个人心目中都镌刻着一行醒目的大字:

波兰绝不会灭亡!

李斯特和希勒也不得不承认这场竞争的胜利桂冠应该属于弗雷德里克。

这时远在华沙的爱尔斯涅尔总担心弗雷德里克不能进一步施展潜在的才华——创作轰动乐坛的伟大歌剧。他以后在信中又再次说:“只要我还生活在这个人世间,我就会渴望等到你谱写的歌剧诞生。这不仅是为了扩大你的名声,而且也是为了你的这类作品给整个音乐艺术所带来的利益,而特别是因为歌剧这种形式将在真正波兰的历史中得到运用。”

爱尔斯涅尔的恳切语气和满怀希望的建议使得弗雷德里克久久难以平静。

对于创作大型的音乐作品的尝试,弗雷德里克也曾向往过,但谱写与管弦乐队配合的总谱总是让他头痛。他从未责怪过爱尔斯涅尔曾对他过于迁就,未能逼迫他坐下来接受音乐学院严格的谱曲练习。

因为他的音乐天赋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的自由个性,他凭着自己的感觉处理一切。当他发现自己并不擅长使用乐队,或者说他不愿让乐队加入自己的独立音乐世界时,他就干脆任其发展,能写则写,写不出也不会把自己一直禁锢在小屋子里,苦苦逼挤出微弱的灵感。

轻灵飘逸、潇洒自如的创作往往体现在他的即兴弹奏之际,钢琴则成了他驾轻就熟的擅长乐器。他无需其他乐器的热心帮助,也无需担心出现其他不和谐乐声的干扰。

他营造了自己的钢琴独立王国,既是惟一的忠实臣民,也是至高无上的君主。

李斯特以后评价说,弗雷德里克十分明智,很早就意识到自己的局限,把创作的天赋集中在钢琴的小范围内。至于弗雷德里克创作的几首钢琴协作曲,舒曼则认为,他“不像这位伟大的天才——贝多芬那样善于指挥管弦乐队的大军,他所率领的只是一支小小的步兵队”。

弗雷德里克不想使自己的恩师埃尔斯纳失望,但又想为自己创作的局限性作一些辩护,便写了一封回信(1831年12月14日):

仁慈的爱尔斯涅尔先生:

您的来信再一次证明了您给予自己最忠诚的学生慈父般的关怀和诚挚的祝福。1830年,我虽然看到了要努力赶上您的楷模,自己还存在许多不足和很大的差距……今天眼看着这一切希望都已破灭,我不得不考虑在人世间给自己开辟一条钢琴家的道路,因而只能把您在信中正确地对我提出的更高的艺术前程拖一段时间再说了……依我看,若要在音乐界出头露面,只有作曲家兼表演家才是幸运的……

从此,弗雷德里克选择了自己的音乐创作道路,他未能创作伟大的歌剧。但对于上演的每部歌剧,他都始终保持着一种渴望欣赏的迫切感。他需要汲取各种丰富的音乐表现手法,努力在钢琴上表现出精彩纷呈的思想感情。

巴黎上演的《塞维勒的理发师》、《奥赛罗》等歌剧,明显地要比弗雷德里克以往看过的同名歌剧质量高出一筹,其中鲁比尼的演唱使弗雷德里克大为赞赏。

对于梅耶贝尔的新歌剧《魔鬼罗伯特》,弗雷德里克称之为“现代派的杰作”。《布兰维利叶人的侯爵夫人》歌剧是由凯鲁比尼等有名的八位作曲家联手谱曲,弗雷德里克感叹说:“我看不可能集合起比这更出色的作曲家班子了。”欣赏了这么多的精彩的演出,弗雷德里克又重新萌发了一个强烈的愿望:在巴黎举办音乐会。

愿上帝保佑他成功。

5 脱帽吧,先生们!

弗雷德里克曾一度处于紧张兴奋状态之中,坚信马上就可以在巴黎举办第一次音乐会。对此,他十分感谢宫廷音乐总监帕埃尔、钢琴大师卡尔克布雷纳、巴黎音乐学院教授诺勃林(1781—1854)等人。

但是事情进展并不顺利,往往节外生枝。起初他满怀希望歌剧院院长会给予支持,让一名女高音歌手加盟他的音乐会。但经过一番波折,弗雷德里克的要求遭到了婉言拒绝。

准备热情为弗雷德里克添光彩的卡尔克布雷纳突然病倒了,他俩准备推出引起轰动效应的钢琴二重奏一事也化为泡影。

加之其他种种说不清的意外麻烦和阻力,举办音乐会的事情只好一拖再拖,弗雷德里克原先的热情迅速降到了冰点。

他后来抱怨说:“这里的人们兴味索然,对一切都感到无聊。原因是多方面的,而主要是由于使全国处于瘫痪状态的政治原因。除此以外,为数众多的蠢驴和骗子——在这里比其它任何地方都多——使得真正的天才难以崭露头角。因为大家看惯了骗子,所以一开始谁也不相信你会演奏……”

“要想在这里授课是很困难的,举行音乐会就更难了。”

弗雷德里克多愁善感的心灵上被蒙上一层渐渐浓厚的阴影,其中就有第二次维也纳之行遭到冷遇的失败创伤。

平时在社交场合中,他似乎显得很愉快,但心里很烦躁,甚至不希望任何人对他看一眼。他在给朋友的信中说:

……内心却有什么东西在折磨着我,一种预感、不安、做梦或失眠、眷恋、冷淡、生的欲望,而一瞬间又是死的念头……一种甜蜜的安详、僵冷、精神恍惚,而有时使我苦恼的是一种清楚的回忆。像打碎了五味瓶子,我尝够了酸甜苦辣!

世态炎凉的异国生活磨砺着弗雷德里克敏感的心灵,这未必是悲恸的殉难曲。

漫长的冬夜终于出现了休止符号,弗雷德里克重新沐浴在早春的阳光之下。

1832年2月26日,弗雷德里克终于如愿以偿,普莱耶尔大厅成为他在巴黎首次公开演出的幸运之地。卡尔克布雷纳是普莱耶尔大厅的股东之一,利用他的影响,让弗雷德里克免费使用大厅。这也弥补了因他生病而推迟了这场音乐会的遗憾。

大厅里有300个座位未能坐满,许多听众是为弗雷德里克来捧场的波兰同胞。李斯特等人特意坐在前排,准备为挚友弗雷德里克热烈鼓掌。

弗雷德里克坐在钢琴前,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手指轻轻地放在冰凉的琴键上。

乐池里没有乐队伴奏,他独自演奏了《F小调协奏曲》和《把手伸给我》变奏曲。

在穿插的节目中,卡尔克布雷纳遵守了自己的诺言,与弗雷德里克、希勒等6人共同演奏了一首波洛奈兹舞曲,这是卡尔克布雷纳特地为六架钢琴谱写的乐曲。

这六架钢琴发出的洪亮声音,令人为之振奋。相比之下,反而衬托出弗雷德里克琴声纤雅温柔。

波兰听众拼命地为弗雷德里克鼓掌、欢呼,前来欣赏的音乐人士也表示满意,一时挑不出弗雷德里克演奏的疵点。几天之后,《音乐评论》的创刊人费迪斯还是撰写了评论文章:

在肖邦身上,我们看到了一个完全从自然天赋出发、毫不遵循陈规陋习的青年的形象。尽管他没有赋予钢琴音乐以全新的面貌,却至少将大量新颖设想中的一部分付诸实践了;这些设想尚属独创,而且到目前为止别人还都没有摸索出来。这并不是说肖邦先生具有贝多芬的天才,也并不是说他的音乐具有这位大作曲家的完美构思。贝多芬是为钢琴作曲,而肖邦则是为钢琴家作曲。他的灵感为钢琴音乐的创作这一体裁的根本改革铺平了道路,将来也可能对钢琴作品的创作产生巨大的影响。

这个评论还是比较有说服力的。但这位评论家也觉得弗雷德里克的琴声音量太小,并认为这位波兰年轻人在效仿德国人的演奏风格。后面几句漫不经心的点评,却引起了弗雷德里克的某种担忧:这场音乐会可能不会带来任何经济效益。越是不想碰撞的事还是变为残酷的现实,弗雷德里克不得不紧缩开支,“连国王都拿不出一分钱来给我们”。他无法涉足已被他人占领一方的家教领域,只好在波兰同胞家里教些钢琴课来弥补生活费用。

他的抱怨和责斥并没有引起什么反响,他自己也知道与他类似状况的钢琴家还有不少,甚至有的还未能举行过首次音乐会。

如果把倒霉的原因简单地推到当时传入到巴黎的可怕瘟疫上,那么总有点牵强附会的感觉。

过了几个月之后,弗雷德里克参加了5月20日的义演活动,他的《F小调协奏曲》在乐队的伴奏下,仍然未能获得预期的反响。尽管事先他曾致信给巴黎音乐协会,想努力争取直接与音协乐队一起演出。

他开始泄气了,越来越怀疑维也纳的冷遇继续在巴黎重现,周围的音乐同行眼神也似乎在嘲笑着他原先的美梦。

同类推荐
  • 严信厚及其家族

    严信厚及其家族

    本书主要介绍了严信厚及其家族的发展历程,内容包括严信厚传略、严氏家族部分成员、严氏家族史料,还附有严信厚、严修家族世系简表等。
  • 中国首善陈光标(最新珍藏版)

    中国首善陈光标(最新珍藏版)

    他的事业王国为他的慈善事业提供了坚强的后盾,在短短的10来年中他从露宿街头的摆摊者,迅速成长为拥有几十亿资产的亿万富豪。他从挣得第一分钱开始就开始做慈善,一直以来都是以“半捐”的姿态屹立在慈善界当中,而且不是死后“半捐”而是随时“半捐”。他一直高调做慈善,更以一颗“裸捐”的炸弹,震惊了沉寂中的富豪界。高调的慈善,更以一颗“裸捐”的炸弹,震惊善、另类的“裸捐”,这个慈善界“非主流”的头脑中到底在想些什么?如果你对陈光标感兴趣,请不妨翻开胡洁萍所著的《中国首善陈光标(最新珍藏版)》,其中就有你想要的答案!
  • 中国元帅叶剑英

    中国元帅叶剑英

    本书根据大量的第一手资料,还原了德高望重的叶剑英元帅辉煌的历史和富有传奇色彩的一生。
  • 芈月式宫廷传奇

    芈月式宫廷传奇

    穿越古今,还原历史真相;纵览宫廷,探索女权政治她们皆是“芈月式”的女子,从跌宕坎坷到华丽转身,一生传奇笑对人生!
  • 贝多芬传

    贝多芬传

    本书是法国文学家罗曼·罗兰著名的人物传记之一。这是一颗受伤后近乎窒息的心灵勃发而出的一曲激昂的交响乐(贝多芬本人正是这样的经历),是对音乐艺术大师贝多芬一生的真实素描。
热门推荐
  • 名门丑女:太子弃妃很妖娆

    名门丑女:太子弃妃很妖娆

    一朝穿越,还没搞清状况便先失了身!悲催的人生不会因此结束,饭得照吃,日子还要照过——可那些关于她的奇葩传闻,是要闹哪样?传闻,她天生貌丑,恐怖异常;传闻,她爹不亲、娘不爱,家中恶狗也要绕道走;传闻,她自幼被亲爹送入玉兰苑,美其名曰受美气熏陶,实则变相抛弃;传闻,泫氏石碑早有记载:“得慕芊雪者得天下”——所以自她出生,便与当朝太子,定下了一纸可笑婚约……大婚在即,太子却送来一纸退婚书。冒着被废黜的风险,也要退婚的理由竟是……你个太子好样的!好在她慕芊雪也不是吃素的——就算背着“弃妃”名号,她也照样可以风生水起,倾尽天下!!
  • 豪门私宠:冷少的路边甜妻

    豪门私宠:冷少的路边甜妻

    这个男人呐,太冷太霸道,当初非逼着语儿跟他回家。回家不算,还莫名其妙地让她喊他哥哥。从此以后,她被迫做起了豪门大小姐,这到底算是美梦还是噩梦啊!可是,当语儿沉浸梦中的时候,突如其来的事情发生了,难道这一切已经蓄谋了很久?
  • 林檎花开时

    林檎花开时

    一笺红尘笔,写不尽刻骨爱恨情,满纸辛酸言,道不尽造化弄人缘。二十年峥嵘岁月,燃尽青春韶华,铅华洗尽,只留下一段爱恨悲愁的记忆。欧阳梦晴,本书主人公之一,一位出生于云贵高原药山脚下牛栏江边大山深处的孱弱少年,年幼丧母,父亲“改嫁”,成为孤儿。在哥哥嫂嫂的帮助下,通过自身努力,考上了位于春之城的省卫校。欧阳梦晴与后妈带来的小妹肖静萍从小青梅竹马,感情一直很好,小妹一直深爱着这位没有一点血缘关系的五哥。不过当欧阳梦晴考取省卫校以后,一切都发生了变化,在学校里,多才多艺的欧阳梦晴与笔友青青之间发生了感人肺腑的纯洁初恋,故事就此展开,杨雪、段琴、肖静萍、吴心兰等一系列改变主人公人生与命运的人物一一登场。
  • 星际之甜药

    星际之甜药

    被称为才女的女中医董甜甜掉进下水井里淹死,意外重生到星际时代,成为联邦一个二流家族的大小姐。的确是大小姐,只不过她穿过来的时候,老爸,大哥遇到虫族袭击,一起失踪,二哥,老妈被叔叔“意外”,一个成了植物人,一个成了残废。于是董甜甜悲催了!无奈走上了赚钱养家的道路。--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名媛望族

    名媛望族

    她是沉静聪颖的世家闺秀,奈何父母早亡,年幼的她和弟弟被送往族中寄养。族人觊觎她家人遗留的丰厚家业,布下重重陷阱诱她走入,百般算计。幼弟惨死,财产被夺,清白尽毁,夫婿移爱……红罗帐中,夺她正室之位的族姐和誓言爱她一生的夫婿翻云覆雨。她用一封叛国信,使得侯府抄家灭门,然后饮鸩自尽。上苍悲悯,睁开眼竟重生在六年前,她发誓今生定要守护好珍爱之人!从侯府到皇宫,她清醒地用智慧冲出波谲云诡的险境,并赢得邻国亲王完颜宗泽的倾心爱慕。他英俊腹黑,志在天下,多次出手相助,却不知能否打动心如止水的她?与此同时,两国战争一触即发——他与她是否能冲破烽火硝烟,执手看万里河山?且看名媛归来,掀起腥风血雨,凤鸣九天!
  • 蛮荒神王怒

    蛮荒神王怒

    一辆奇异的公交车,搭载莫言走上穿越的道路,公交车上三十六个诡异的乘客,在异世界之中变成了莫言召之即来挥之即去的奇异助手,三十六个乘客拥有三十六种能力,在魔幻的世界中,将推动莫言走向何方?在兽人族和海族的联手侵略下,莫言带领着自己的三十六天将,立地成神,一怒成神!精彩敬请观看——蛮荒神王怒!
  • 青春偶像剧:霸道阔少追爱记

    青春偶像剧:霸道阔少追爱记

    花想容没想到,他就是宋小飞。花想容更没想到,原来宋小飞,是长得这么好,英俊得如传说中的罗马王子,帅气得如日本漫画书走出来的男主角。但这宋小飞,居然是这么的蛮横,这么的无理。
  • 晚清县令李超琼

    晚清县令李超琼

    山长水阔编写的《晚清县令李超琼》为李超琼传记。年轻时曾在东北边境担任过军务幕僚。中举后分发到江苏,历任溧阳、元和、阳湖、无锡、吴县、南汇、上海、长洲等地知县。在朝廷考核中2次被认为才能出众,4次受到嘉奖。他顾怜百姓,每临一县,都倾全力兴筑惠民工程,救百姓于水火;他精明强干,想干事,会干事,再怎么艰难困苦都能办成事;他不顾亏累,多次领头为地方申报蠲免税赋;他不阿长吏,不欺细民,多次置毁誉于度外,挺身维护老百姓的尊严和权益;他乐见“西学东渐”,对新思想、新科技充满好奇和崇敬,对势必到来的社会变革始终持欢迎态度;他洁身自好,处膏不润,为官几十年,不添一亩私产,不名一钱,死后“几无以为殓”。
  • 传说中的少年

    传说中的少年

    “我只是个少年,但却成为了所有人的传说”黎天这样说道
  • 前锋

    前锋

    意甲!一个时代的印记!上世纪世界足坛的中心!球王马拉多纳!忧郁王子罗伯特巴乔!战神巴蒂斯图塔!雷公鲁伊科斯塔!圣托尔多!非洲孤星维阿!铁闸巴雷西!白马王子马尔蒂尼!荷兰三剑客!………..一个个为人熟知的名字,真是群星闪耀!一只小小的蝴蝶改变了我们熟悉的历史,李亚军,一个中国小子,在一次偶然的机会来到了意甲!由于他的到来,意甲变得更加精彩!让我们在一次回味那美好的时刻,再次回忆那陪伴我们成长的每一个精彩瞬间!这一切都在《前锋》!兄弟们!一起来把!跟上队伍,别掉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