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496100000013

第13章 上半生生涯(5)

东西方对万物的起源是持不同看法的,但各自都有自己的观点。他们对万物起源的追究,都是古代东西方先哲讨论、研究的共同课题。先哲苏格拉底对此当然也十分关心,有关这方面争辩所激发出的火花,同样也刺激了苏格拉底的思想。他于是在这思想自由的园地里日益茁壮、成熟。苏格拉底年轻时对自然科学知识十分热衷,对之竭尽全力孜孜以求。万物如何生成,如何消失,他都希望为这些找到答案。根据色诺芬《回忆苏格拉底》一书的记述,苏格拉底在青年时期,就对当时的自然科学有相当的了解,具备了一定的知识。柏拉图在《斐多篇》中也有相似的描述。由是可知,苏格拉底的确研究过各种不同的宇宙万物形成的学说。这些学说既有西方的,又有东方的。这是因为在苏格拉底诞生时,正是公元前五世纪。当时在小亚细亚两岸的希腊城市美里塔斯的科学和哲学已经繁荣了一个多世纪了。由于伯里克勒斯的开明领导,雅典当时不仅是那一广大地区的政治、商业的中心,也是各方面的思想汇集之地,各种思想文化都在这里交流、交融、碰撞。公元前六世纪在美里塔斯成长起来的科学与哲学,那时二者尚融为一体,并未曾明确地分离开。在伯里克勒斯时期,通过数学天才毕达哥拉斯,科学与哲学由爱琴海地区传到了意大利南部,东方的文化和科学也在此时逐渐地传到了西方。东西方在天文学、算术、生物学等各方面互相影响,而这种影响的方向不是凭借经验,而是依靠理性。这是当时希腊世界科学、哲学领域的实际情况。苏格拉底当时就处在这样的思想、学术境遇里。那时苏格拉底20岁左右,正是青年时期。他所接触的宇宙学说,东西方是各自发展成为不同体系,相互间是矛盾对立的,即东方的宇宙观是一元论,而西方的则是二元论或多元论。东方的一元论认为,宇宙间的所有物质,人类的心灵也包括在其中,这些全都是由“气”组成的。而西方对此却持不同的观点,其代表人物是恩培多克勒斯。他认为所有的物质都是由土、水、火、空气等构成的。它们之间互相撞击,于是混合成为万物。另外还有一种与东方一元论对立的论点,这是毕达哥拉斯学派提出来的。这派认为,数学是解开宇宙奥秘的钥匙,所以他们提出的原理都是些数学公式。他们认为宇宙万物都是“点”或“单元”构成的。这些所谓的“单元”或“点”是以特定的几何形态或图形排列的。青年时期的苏格拉底对东西方这些不同的论点是异常关心的,也因此受到激励。

苏格拉底因为要研究自然,在他的脑海中就浮现出不少问题,如为什么人会有冷和热的感觉,为什么某些东西腐烂后又会变成其他的生物。苏格拉底认为,这或许是空气所造成的,也或许是火,还或许是生物本身,也许哪一样都不是。所有这些问题都使苏格拉底困惑不解,直到有一天,他接触到了阿那克萨哥拉斯的著作,他忽然觉得自己总算找到了答案。阿那克萨哥拉斯所主张的是“万物种子”说,并认为“理性”为万物建立秩序,这也是万物存在的原因。苏格拉底在阿氏著作中寻觅到了“万物生存的原因”,他对此感到非常高兴。阿氏在自己的著作中曾说“理性是维持万物秩序的原因”,苏格拉底认为这句话对他是特别具有意义的。苏格拉底继续钻研阿那克萨哥拉斯的著作,从中他又发掘出不少的论点。于是,苏格拉底认为,他已经找到通往他所要追求的独特世界的途径了。苏格拉底因此感到分外地欣慰。什么是“理性是维持万物秩序的原因”呢?这就是说,理性(心)制定了万物存在的地点,让万物都处在本身最适当的位置,天空中的行星也得按照一定约定的法则运行。世间万物中的每一件东西是怎样诞生?是怎样消失的?又是怎样存在的呢?这些都是人们所关切的;人们也还要想弄清楚其他的有关事物对上面这些事物的影响,或是这些事物本身对别的事物的影响。只有这样,才能弄清楚究竟在何种状况下建立良好的秩序。照苏格拉底判断,阿那克萨哥拉斯的学说就是告诉了他关于宇宙万物的法则,而人们必须要做的就是考察人的本身及其他与人有关的事物。苏格拉底所期求的是再进一步对大自然的认知,弄清楚有关天体的运动。他急欲要弄清太阳、月亮以及其他星球是如何运行的,它们之间是否有影响。阿那克萨哥拉斯一再强调,所有事物都是在理性的基础上建立起秩序的,因此它们目前所处的情形就是最佳状态。阿那克萨哥拉斯虽然指明了“理性”是万物存在所依照的法则,但关于如何运用理性,他未曾涉及;他更未指出“理性”所主宰的宇宙是明智及计划的化身。阿那克萨哥拉斯的理论曾一度使苏格拉底认为自己已经找到了真理,但他作进一步的探讨后,却又感到失望了。苏格拉底不得不承认自己“毫无研究自然科学的头脑”,于是他去寻求另一条出路,这就是辩证法及回答法的观念。他也认为自己找到第二条途径了。

人们的精神依靠,或是精神支柱,包含有宗教与哲学这两项,而这二者之间是互相影响的,难于截然分开。在柏拉图的著作中有明确记载,俄耳甫斯教对苏格拉底有所影响,他从小就受这一宗教教义的熏陶。这是古代希腊一种神秘宗教,因其教主为俄耳甫斯而得名。这种宗教出现在公元前七至六世纪。信奉这一宗教的人具有“属天”的“神性”及“属地”的“魔性”,人死后果报和灵魂转生的观念是由这一宗教引入希腊的。因此,苏格拉底对“死亡”这一问题十分关心,他坚信人死后会转入另一世界。在柏拉图的《斐多篇》及《理想国篇》中引述了苏格拉底谈论天堂与地狱时充满想象的神话,其中包含着俄耳甫斯教的某些教义。这一宗教的教义主张人的身上具有某种“神性”,但是有些人却自甘堕落,丧失了“神性”,如果通过洗净和澄清,罪与死亡可以得到解放。通过另一种方法来解释,即灵魂是不朽的,是因为堕落而被流放的“神”。要怎样才能使灵魂获得解脱,越出“生死转换”,使之恢复不朽及神性,这正是俄耳甫斯教所追求的目标。苏格拉底有灵魂转变即灵魂转移的看法及论点与俄耳甫斯教的教义不无关系。

14 认识的升华

先哲苏格拉底因为要探索大自然的奥秘,于是“问天”,随即他找到了阿那克萨哥拉斯关于“万物生存原因”的理论。阿氏认为“理性是维持万物秩序的原因”,对此,苏格拉底深信不疑,自信由此已经找到了通往他所追求的独特世界的途径。但是苏格拉底发现,阿氏只指出了“理性”是万物存在的法则,但对“理想”未作进一步追索与说明,也不知道如何运用“理性”,更认为“理性”所主宰的宇宙是明智和计划的化身。这样,苏格拉底又困惑和失望了,并自认为“毫无研究自然科学的头脑”。他又尝试新的途径,这就是关于辩证法和问答的方法。

苏格拉底使用的通过相互间问答的谈话,以此寻找普遍的定义、寻求真理的方法就是古代希腊最初意义的辩证法。关于“辩证法”这个古希腊语文中的词汇,其最初的原文,即古希腊文的含义是“通过说话、谈话”。柏拉图在《克拉底鲁篇》中指出:“凡是知道如何提出和回答问题的人便可称为辩证法家。”苏格拉底是最善于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的人了,按理,他应被称为“辩证法家”,他所使用的提问的对话方法就是“辩证法”。苏格拉底自认他的哲学方法就是借助于谈话问答寻求普遍的定义,也就是探索真理的方法。实际上是在问答中不断地揭露对方的矛盾,使得对方不断承认并修正误识从而引导逐步认识真理。可能这就是人类最早认识到的辩证(方)法。但是苏格拉底的辩证法只能指出具体事物和普遍本质的对立,但未能将二者有机地联系起来。苏格拉底从“问天”转向“辩证法”,可以说是一次认识的转变,也可以说是一次认识的升华。但当苏格拉底运用了问答,也就是“辩证法”,并未使他所要打算探索的问题迎刃而解,于是他作了更进一步的追溯。

无论什么人都有自己无法解决而别人又无法代为之解决的疑难,这就是一种苦恼的根源。但各人的情形都不尽相同,有些人苦闷或苦恼的时间较长,有些人则较短。苏格拉底受到苦闷或苦恼的煎熬的时间是在他30岁至40岁间,或者他在20多岁时就遭受到苦恼的煎熬了。首先,苏格拉底探索大自然的奥秘——“问天”,他穷搜博索,好不容易才觅得阿那克萨哥拉斯有关“理性”解释“万物生成的原因”的观点,起初对之抱有无限的信赖与希望,但继而钻研,又使他失望。苏格拉底是无固定师承的,他必须在黑暗中冥行苦索,依靠自己的努力寻找自我。首先,苏格拉底在阿那克萨哥拉斯的著作中学到如何用感觉去接触事物,用眼睛去审视事物,从而转向理论探讨,再由理论去追索事物的真谛。苏氏设定,他自己判断的理论是异常正确的,颠扑不破的,在研究的过程中,原因和结果都应有所显现,并且和理论取得一致,假若这些理论是真理,出现与这些理论不一致或其他情形,这就是不真实。

审视苏格拉底的一生,人们会发现他寻觅到人生途径的过程是这样的:首先,从研究自然,继而研究人的变化。具体地讲,起初,苏氏尽心尽力地研究自然,探索其规律。随后,他发现人类的灵魂比树木、星辰、石头更为重要,于是着手审视与考察一切思想的真实性与正确性。其次,苏格拉底自发与自觉地感到他有代表全体人的使命感。其三,苏格拉底从自身被控告始直至他被判处死刑,他都自觉地致力于有关灵魂不灭的问题的探讨与研究。

关于智慧及如何追求智慧这一问题,在苏格拉底之前的古希腊先哲对此都未曾染指,而苏氏则始终以爱智,即追求智慧自命与自任,否认自己本人是知悉一切事物的智者。苏氏曾说:

“……我只知道一件事,那就是我什么也不知道。”

他所说的这句话,充分表现了他的虚怀若谷,从而使他声名鹊起。以下引述苏格拉底说过的一段话:

“……我有一位朋友,名叫开端丰,他一向做事认真,由于他瘦小,皮肤很白,所以朋友们叫他“蝙蝠’或‘夜的孩子’。阿里斯托芬及其他一些喜剧诗人总是用这一绰号嘲笑他。开瑞丰曾到得尔菲的神托所祈求神示。

“开瑞丰问询阿波罗神,究竟世界上有没有比我(苏格拉底自指本人——引者)更有知识的人?女巫传达神示回答道:‘没有人比苏格拉底更有智慧。’

“我(苏格拉底自称——引者)听到这句话后,颇为疑惑,自问:‘神究竟想对我说什么话呢?这句话是不是含有什么暗示呢?’

“我从来不认为自己比别人聪明,比别人有知识,而神却认为我是最有智慧的人,神是向来不说假话的,因为说假话就不成其为神了。我迷惑了一段很长的时间,再三思忖着,神究竟要对我说些什么呢?终于我思考出一个方案,来释读这个神示的含义。

“神说我是最有智慧的人,如果我能找出比我更有智慧的人,就可以驳正神的所示,为此我将以政界的大人物为对手,和他们辩论。经我仔细的观察,我发觉有这么一个人——这里无须指出他的姓名,他只不过是雅典人,我与他无非谈过一回罢了——大部分人都认为此人很有知识,而他本人也是这样认为的。但依我看来,他并非如此,凡是那些自认为自己有知识的人,实际上并没有知识,我想让他知道自己的愚昧,没想到他却反过来怨恨我。周围的人,因为不明白此事的底细,也对我产生了误解,于是我只好避开。但是,每当我个人独处时,在脑海里总是浮现出这样一个念头:无论如何,我比这个人更有智慧。或许,我们都不知道善与美,但这位男士却自以为什么都知道,所以我似乎比这个人聪明一点,我聪明的程度,恰好与我不妄自以不知为知的那种自觉程度成正比。

“后来,我又跑到许多看起来很聪明的人的面前,我仍得出与前面相同的经验,一些没有知识的人,总认为自己很有知识。如此看来,神之所示是不能否定的。”

关于苏格拉底的讽刺特质,从上述的话语中可以窥视到。

苏格拉底在和以上各种人的交往中,考察自己是否比别人聪明,碰了不少钉子,引起别人的不满,遭他们的怨恨。但是,正由于这样,苏格拉底的声名更加显赫,也由此招人嫉恨,于是受到指控,成为被告。苏格拉底招来被控告的怨怼,大概由于他讽刺性的性格所致。苏格拉底的高足柏拉图在他的《申辩篇》中引述了苏格拉底本人的话语,相当有深度,十分值得重视。例如,苏格拉底对人性有细致深刻的体会,他察觉在他的周围有一些追名逐利与嗜利的人,把真实当作小虫,不加注意地将其踩碎,这类人又何其多矣!

关于得尔菲神托所发出的神示如下:

“悲剧诗人索福克勒斯有智慧,即很聪明,悲剧诗人欧里庇得斯更有智慧,即更聪明;苏格拉底则智慧出类拔萃,即最聪明。”

苏格拉底在研究人时,将“无知”与“无知之知”互相配合,理智地寻求真理,他以探索人的灵魂为己任,有使命感。相反,那些无意间得来的世俗名声,反而引起他的困惑,酷爱智慧的精神,已经在苏格拉底的内心成为发热燃烧的火石并促使他有所行动。他关于“无知”及“无知之知”的实际检验,正与孔子所说的“……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暗合。这正是古代东西方思想及文化的汇通点与接合部。

苏格拉底带着问题——询问谁最聪明,来到诗人聚集的地方,在那里,诗人写下祭祀酒神狄俄尼索斯的狂欢合唱歌;接着,他又来到手工艺的能工巧匠汇集处,也向他们打听,谁最聪明。这些人的确有自身的专长,所知的事物有好些是苏格拉底不知晓的,他们都自认为是最有智慧、最聪明的人。他们对自己不懂的事也以不知为知。就在苏格拉底刨根问底弄清谁是最聪明的人,也就是检验真理的这段时期,出现了一些十分有趣的现象,一些有钱又有闲的人自动地跟在苏格拉底的后面,站在那里旁听,似乎对苏氏的举止颇感兴趣,甚至还经常地模仿他的言语、行为,也去寻访那些比他们自己更聪明的人。由于这些原因,苏氏的名声已经远传,再加上别人模仿他的行为,因而更增加了他的知名度。这样,苏格拉底不仅在雅典城邦赫赫有名,甚至在别的地区的希腊人也都知晓他有“最高智慧者”的美称,大家都称他为“研究智慧和道德的人”;相反,也有人对苏格拉底持有非议:称他为“不承认神存在的人”或“强辞夺理的人”。这时,苏格拉底已是年近40岁的人了,他立言:“照顾自己的灵魂,使臻于至善至美。”苏格拉底在这里所说的“照顾”,就是指培养理性的思考及理性的行为,从而剖析自己,认识自己。这正是和得尔菲神庙墙上铭刻的箴言“要认识你自己”相一致。中国古代的“人贵有自知之明”正与此汇通、暗合。

先哲苏格拉底由探索自然——“问天”转向于应用问答法,即辩证法,继而又有所转向,即研究人本身,触及到“爱智”、伦理、道德诸问题。这一系列的改变与转向正是苏格拉底在40岁之前认识的升华。

同类推荐
  • 吕不韦:最成功的商人

    吕不韦:最成功的商人

    自古窃钩者死窃国者侯,商人吕不韦乎居奇货,靠着一本万利的经营理念,做了全天下最大的一笔买卖,他也因此封侯拜相、权倾天下,岂料祸福难料……
  • 曼德拉:风雨中抱紧自由

    曼德拉:风雨中抱紧自由

    纳尔逊·曼德拉,世界上最著名的囚犯、领导废除种族隔离制度的“南非国父”、名满天下的诺贝尔和平奖获得主、二十世纪最伟大的政治家之一。曼德拉为了推翻南非白人种族主义统治,进行了长达50余年的斗争。1964年,他被南非政府以“高级叛国罪”关进罗本岛监狱。27年牢狱生涯不改他反种族主义、建立平等自由新南非的信念。最终,他从阶下囚一跃而成为南非第一任黑人总统,为南非开创了一个焕然一新的局面。
  • 名人传记丛书——莫扎特

    名人传记丛书——莫扎特

    莫扎特是欧洲最伟大的古典主义音乐作曲家之一。他年少时就显示出了非凡的音乐天赋,4岁时开始跟着父亲学习钢琴,5岁时开始学习作曲,6岁时开始在欧洲大陆巡回演出。他留下的作品囊括了当时所有的音乐类型。他的成就在时代的变迁中愈加辉煌灿烂。
  • 关羽:名将·武圣·大帝

    关羽:名将·武圣·大帝

    山西关夫子——关羽,生前为将、为侯;死后封王、封帝;成圣、成神。他的传记载于史籍,他的故事在说话、话本、小说、稗史以及民间口头演绎流传;他的形象在戏曲舞台上勾画塑造;他的道德情操被讴歌赞颂;他的“神灵”被膜拜奠祀,以致于“庙食盈寰中,姓名遍妇孺”,成为中国历史上知名度极高,影响久远的历史人物之一。对他的崇拜长期不衰。非但如此,就是在国外如东南亚、日本、美国等地,关羽也受到相当的崇敬,有众多的信徒。
  • 我的中国梦

    我的中国梦

    刘平生于1955年,1967年时,不满12岁的她成为一名红卫兵,至2005年成为CEO,38年间,她曾是红卫兵、大学生、工人、教师、政府官员。5次身份更迭,7次超前抉择,9种可贵品质,成就1位CEO。刘平曾当过红卫兵,童年时经历一个接一个的运动,少年时恰逢上山下乡运动,青年时感受改革开放浪潮的洗礼,中年时在国企与政府部门打磨沉淀,最终走出体制——这个经历过“文化大革命”和改革开放全过程的中国妇女,可以在地球任何一片大陆上当一名成功的CEO。这正是她的传奇经历的真实写照。
热门推荐
  • 腹黑竹马:独宠傲娇小青梅

    腹黑竹马:独宠傲娇小青梅

    他,高冷无情,却唯独疼她入骨,爱她如初。她,颜色倾国,却单单情系于他,心倾于他。他,伴随了她整个生命。她,温暖了他的整个世界。他,只有对她才会显露出真实的一面,在她身边陪伴了她十五年,她的一颦一笑早已深入他心。可她却始终不懂他的心。他也深知,自己的追妻之路还很漫长,那我们就拭目以待吧!新书《高冷男神住隔壁》请多多关照。
  • 风华无双:一舞弄倾城

    风华无双:一舞弄倾城

    剑指天下,风流无暇长歌无话,纵马天涯片段一:“我齐子陌愿倾尽江山之力,护你一世安好无恙。”“我顾如歌再也不能陪着你了,颜颜,要答应我永远开心。”纠缠一生的爱恨情仇,到最后不过空如云烟,只剩下过往如昨。片段二:“万里河山尽在你的手中,我也是时候该离开了。”白衣女子轻笑,眉宇间依稀风华无双,隐约中又透着无可奈何。“不是说好与我并肩繁华同揽天下吗?”男子一急,伸手扯住女子的手腕,力气大的仿佛要将她的指骨捏碎。白衣女子不知用了什么方法挣脱了他的禁锢,转身离开,未留下只言片语。男子淡然一笑“你若是喜欢,我苏誉宸便是为你弃了这江山又如何?”一场以爱之名的厮杀一曲血染江山的倾尽天下一段仗剑天涯的荡气回肠
  • 辰霄

    辰霄

    我们的一生,也许直到尽头,才会明白我们苦苦追寻得答案到底是什么?
  • 幽默脑轻松

    幽默脑轻松

    谁都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受欢迎的人,那么就必须要成为一个有幽默感的人。幽默是一种智慧的表现,浮躁难以幽默,从容才能幽默,装腔作势难以幽默,自然才能幽默,迟钝笨拙难以幽默,聪明透彻才能幽默,当你的言谈举止幽默时,虽然不一定会成为像卓别林级别的幽默大师,但就你所处的交际圈而言,你已经成为一名幽默大师,你因此也会成为受欢迎的人。在人生的道路上,让幽默与你同行。
  • 宝贝,你的世界我知道

    宝贝,你的世界我知道

    本书作者张静女士从宝宝发育的规律出发,即自然界最根本的进化发展规律,以宝宝的触觉、嗅觉、味觉、听觉、视觉、运动、语言、情绪等8个方面入手,并以宝宝发育的不同阶段为线索,用宝宝成长的每个阶段的不同表现,来揭秘其真正的“动作”原因——脑发育,及其深远的影响。本书行文流畅,语言幽默且通俗易懂,并配有可爱温馨的绘画,能让广大父母在获得轻松“悦读”的同时,又能习得育儿的相关心理、生理学知识,以引导孩子的健康成长。每个孩子都是上天对父母爱的馈赠,很多时候,父母不但要倾注全身心的爱给宝贝,而且还要懂得如何去爱——要知道宝宝成长的过程和真相。帮助宝贝快乐长大。
  • 不爱不欢:曦少溺宠凉薄妻

    不爱不欢:曦少溺宠凉薄妻

    ‘’娶我不是你的想法,嫁你不是我的意愿,婚后依旧你是你我是我。‘’顾云凉平淡地说,幕曦依旧沉默。顾云凉觉得既然是平行线就不应该相交,既然相交了,就应该让它回到原来的位置。‘’既然你沉默,我就........‘’‘’那我应享有的权利?‘’.....什么权利......;顾云凉懵了,这男人几个意思???她真的原以为他会很好合作的。
  • 倾城恋:只羡鸳鸯

    倾城恋:只羡鸳鸯

    医女穿越,习得一身武艺绝学,却惹上一个大麻烦。“不论你跑到天涯海角,我也一定会找到你!”太子太奸诈狡猾像只狐狸,且看狐狸的蜕变~
  • 花千骨之爱恋重生

    花千骨之爱恋重生

    白子画把花千骨杀了以后,白子画彻底后悔了,花千骨重生,她们之间会发生什么呢?
  • 人类失踪之谜

    人类失踪之谜

    今天,世界已经以日新月异的速度发展了一个新的高峰。掌握了高科技手段的人类,正不断走向未知领域,对我们的历史、未来提出一个又一个置疑,本书为大家集中收集了人类历史上的劫难和神秘的失踪之谜。这些谜团中,有几百年前发生的毁灭性劫难,也有近几十年发生的不解之惑。前苏联宇航员是如何神秘地蒙难的?海上飘来的七具尸体和六个西瓜意味着什么?遇难的飞机为何会发出“天空打开了”的奇怪信号?在妻子面前行走的丈夫突然无影无踪,他被人间蒸发了吗?“沙漠之狐”把无数黄金和珍宝隐埋在了哪里?……本书将科学详尽地为读者们介绍这些已解或未解开的人类失踪的谜团,为你展现事件的详细经过和鲜为人知的奥妙。
  • 青春年少爱情能否回忆起来

    青春年少爱情能否回忆起来

    八年前,我被一个男人骗得进入监狱,五年后我出狱,发现身边一直有一个人在苦苦的等待我,又过了三年,我即将嫁给一个认识的七天的男人,在那一刻,我多希望“他”能出现。“如果,有一天我结婚了,你能出现,我一定会跟你一起逃婚。”当我说出这句话的时候,“他”的表情很惊讶,也很欣喜,最多的是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