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497200000027

第27章 幽默文豪(3)

马克·吐温性格开朗乐观,但脾气向来有些暴躁,有时他发火时,简直像晴空霹雳似的。他的二女儿克拉拉在《我的父亲马克·吐温》一书里,是这样描述的:“在我们家里谁也没有父亲的脾气大,有时他暴跳如雷,一气之下冲出房门,一个人窜到空旷地方宣泄情绪,那叫人看了真是惊奇,就好像是关在笼子里的猛兽获得了解放似的……又仿佛是一股汹涌的洪流冲出堤坝,在奔腾,在咆哮……”

奥莉维亚对丈夫非常关心体贴,她最了解马克·吐温的个性特征,为了帮助他在火气旺盛时克制住自己,她替丈夫想出了制怒的应急措施,就是要他每当脾气即将发作时,马上给对方写信,发泄他的愤怒情绪。往往是信写完后,他的火气就消散得差不多了,也用不着把这些措词强硬甚至粗暴的信寄发出去,于是他一撕了之。但也有极少数信被递送给了对方,哈特福德煤气公司就收到过马克·吐温的怒气冲天的信,责骂他们在没有预先通知用户的情况下就忽然关掉他住宅里的煤气。由于“你们这些昏头昏脑的混帐东西”的严重失职,使马克·吐温一家人受害匪浅,甚至差点被“闷死”或“炸死”,这当然是夸张其词。

不过,马克·吐温很难得有发脾气的时候,在这几年里,即使是佩吉的排字机器和韦伯斯特出版公司的愈来愈重的经济负担,好像举重竞赛时的两个极其沉重的杠铃,压得马克·吐温直不起腰来,但他总是充满信念,专心致志地从事文学创作,轻松愉快地对待生活。

1891年,马克·吐温的大女儿苏西19岁,是一所名牌大学的一年级学生了,二女儿克拉拉17岁,小女儿吉恩12岁,她们长得像母亲奥莉维亚一样的容貌秀丽,又跟父亲马克·吐温一般的性情开朗,全家人总是在生活中寻找无穷无尽的乐趣。

这时候,前后两个轮子大小相同并且装配着充气车胎的自行车刚刚问世,成为纽约和哈特福德的居民们青睐的最新式产品。红得发紫的大明星演员丽莲·拉舍尔和男朋友布拉第,骑着这种自行车在纽约的中央公园兜风,成为轰动全国的一大新闻。

他们骑的这两辆自行车,在当时恐怕是美国最豪华的了,车架镀金,车把和刹车上镶着不少宝石,全国屈指可数的大明星丽莲·拉舍尔和腰缠万贯的花花公子布拉第穿着最时髦的骑车服装,全身珠光宝气。中央公园的有些游客不时地向他俩及其自行车投过来惊羡的目光。布拉第被纽约人称为“钻石吉姆”,他拥有2万颗钻石,在美国堪称一绝,这个经常一掷千金的花花公子生活奢侈糜烂,尽管他穿金戴银,奇装异服,可是怎么也掩盖不住他的丑陋的容貌和庸俗低级的举止。

马克·吐温对大亨们显阔斗富的豪华奢侈的生活方式深恶痛绝,但他对有益于国家和人民的任何一项技术发明总是充满遏制不住的满腔热情,他对这种时兴的自行车很感兴趣。

马克·吐温买了一辆新式自行车,价格最低廉,式样最朴素,可是骑上去也不容易。当时在纽约和哈特福德城专门开设了自行车学校,教人们学习骑车。马克·吐温的3个女儿很快就学会了骑车,她们经常骑着自行车出外,非常方便,使得她们的父母十分羡慕。

马克·吐温已经56岁了,身体不很灵活,但他对周围的任何新生事物总是怀着好奇的心理,大胆尝试,这也是他永远具有的自强不息敢于探险的西部拓荒者的精神的一种表现,哪怕是在日常生活中也是如此,他决心学会骑自行车。

为了教会父亲骑自行车,真是忙坏了12岁的小女儿吉恩,她要用尽力气抓紧车把,稳住车架,扶着父亲骑上座垫,当马克·吐温踩着自行车左歪右斜、碰碰撞撞地在路上行驶时,吉恩就得一个劲地跟着跑,一旦父亲摔倒在地,她马上连车带人扶起来,看到父亲一副狼狈样子,这个天真活泼的小女孩忍俊不禁,有时甚至笑得前俯后仰,就好像是平日里经常听父亲给她和姐姐们讲滑稽可笑的幽默故事时一样。

看来,教马克·吐温学会骑自行车的情景,是他们全家人在哈特福德的17年的幸福生活的最后一桩趣事了。

马克·吐温不停地写作和演讲,不管他多么勤奋,名声愈来愈大,收入愈来愈多,但他赚来的钱永远填不满佩吉那架试制了10年之久的排字机器的无底洞,总是应付不了韦伯斯特出版公司接二连三的亏损。

1890年底,马克·吐温怀着无可奈何的心情,给韦伯斯特出版公司的经理写信道:“祝您圣诞节快乐!上帝保佑,但愿在我去世前能够过上一个快乐的圣诞节。”

马克·吐温心力交瘁,再也支撑不起排字机器和出版公司这两个异常沉重的经济负担的“杠铃”了,通货膨胀日益加剧,居住在哈特福德的生活费用愈来愈大,已经明显地超过了马克·吐温一家所能承受的限度。

看来,马克·吐温不可能在哈特福德度过90年代的第二个圣诞节了,1891年6月,他和妻子携带3个女儿,登上了驶往欧洲的轮船,到大洋彼岸的欧洲国家去居住,也许比在美国富翁聚居区哈特福德生活时的费用要少些。

56年前,约翰·克里曼斯和怀孕的妻子,拖儿带女(当时马克·吐温只是怀在母亲腹中的胎儿),恋恋不舍地离开了穷乡僻壤的山村里那间简陋不堪的木板房子,告别了约翰·克里曼斯寄托着无限希望的一大片田纳西的土地,全家人乘坐大篷车,长途跋涉,前往西部去开拓新的生活,为的是去赚钱糊口。

进入19世纪90年代的第二个年头,已经享有世界声誉的幽默文豪马克·吐温一家人,恋恋不舍地离开了繁华的哈特福德城里这栋舒适宽敞的住宅,告别了耗费数十万资金的出版公司和排字机器,全家人乘坐大型轮船,远渡重洋,到欧洲去居住,为的是省钱养家。

6侨居欧洲和宣告破产

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是一个大变革大动荡的时期,资本主义世界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学技术等领域发生了巨大变化,传统的价值观念和道德准则也开始新的转变,各种社会矛盾进一步加剧,经济危机接二连三地发生。

每年都有几十万来自欧洲的移民,源源不断地来到美国,他们不久就发现,美国并不是一个理想中的繁荣世界。当1891年下半年,马克·吐温全家人来到欧洲时,他和妻子奥莉维亚很快就感到,欧洲也非理想中的久居之地。

他们乘船最初来到法国的埃克斯累班,由于在海上航行了较多的日子,马克·吐温感到很疲倦,对异国他乡的气候也难以适应,他的风湿症变得更加严重,肩膀剧痛,右臂麻木,需要采用矿泉疗法医治,同时,奥莉维亚和大女儿苏西的健康状况一直不好,经常患病。

后来,马克·吐温一家人去捷克的马里安矿泉和利古里亚海滨的里维埃拉风景区疗养,接着浏览贝鲁特、纽伦堡、海得尔堡和瑞士后,他们一家人返回法国居住了一段时期。

马克·吐温喜欢乘坐小船在罗纳河上漫游。他远离美国,摆脱了哈特福德的佩吉排字机器和韦伯斯特印刷公司那一大堆繁琐冗杂而令人头痛的事务,置身于风景优美的宁静的罗纳河上,他真有如释重负之感,在一篇文章里写道:“……身心都处于昏睡状态,某种慵懒的惬意,感到幸福极了。”

不过,投身于大自然的怀抱之中,返朴归真,感到无比轻松愉快,这样的享受毕竟不多。马克·吐温一家在欧洲不可能长期定居在一个地方,在德国、意大利、瑞士等国家都住过一段时期。马克·吐温有时自我嘲讽地说,他们全家人简直成了一批无业游民,在古老的欧洲土地上东游西荡。

意大利的佛罗伦萨是14至16世纪文艺复兴时期的世界名城,欧洲最著名的艺术中心,20年前它还是意大利王国的首都。这里到处是中世纪的建筑艺术,名胜古迹很多,城市里仍然充满着浓郁的文化艺术色彩。

马克·吐温一家来到佛罗伦萨后,在离城三英里的郊区,租住了维维安尼别墅一年。这所别墅显得古色古香,四周环境幽静,它总共有28个房间,会客厅很宽敞,面积达400平方英尺。马克·吐温兴致勃勃地描绘别墅的围墙和塔楼,远处的佛罗伦萨城里大教堂的屋顶宛如徐徐降落的气球,当城市沐浴在落日的色彩斑斓的霞光里时,景色格外迷人。

马克·吐温写道:“……这恐怕是我们这个星球上景色最美的地方了,真是令人陶醉。……白天和夜晚都是那么静谧,那么平和,这里远离那个喧嚣的世界,这里的一切宛如美妙的梦境似的。”

马克·吐温在佛罗伦萨的维维安尼别墅里生活期间,他感到心情舒畅,时间宽裕,没有外来的干扰,这是很适合他写作的环境和时候。在这里他完成了《汤姆·索亚在国外》《傻瓜威尔逊》《百万英镑的钞票》《亚当日记》等书稿,还写了《贞德传》的一些章节。

在1893——1894年经济危机又一次席卷美国,许多工厂倒闭,大批工人失业,到处是一片经济萧条景象。

韦伯斯特出版公司就好像是长期处于风雨飘摇之中的一艘千疮百孔的破船似的,再也经受不了这场经济危机的惊涛骇浪,眼看就要沉没了,它给侨居意大利的马克·吐温频频来信告急。看来,他再也无法在佛罗伦萨城郊的维维安尼别墅里继续写作了,必须马上返回美国收拾残局。

不管处境如何困难,马克·吐温还得千方百计挽救韦伯斯特出版公司。马克·吐温把自己这两三年在欧洲写书撰稿演讲收入的全部积蓄,还有奥莉维亚所继承的遗产的最后剩余部分6万5千元,都用来挽救危局,看来也只不过是杯水车薪,解决不了问题。

马克·吐温在绝望之中,只得去求助他的朋友金融家亨利·罗杰斯。作为美国洛克菲勒财团的重要人物之一的罗杰斯,为马克·吐温出谋划策,多方活动,仍然无济于事。

银行加紧逼迫马克·吐温偿还债款。1893年9月上旬,马克·吐温给妻子奥莉维亚写信道,他一生中还没有像上星期那样被逼得真是走投无路的经历,接着他叙述自己想方设法企图筹款还债的艰难,“我立即去哈特福德,回来时还是没有弄到钱”。后来,他向一位亲戚借款,“我告诉她,我实在顾不得体面了,因为我已经面临灭顶之灾”。

马克·吐温在信中继续写道:“晚上8点钟时,我躺在床上,心想破产是避免不了的,但我实在疲倦极了,不一会儿就睡着了。”

1894年4月18日,马克·吐温开办10年之久的韦伯斯特出版公司宣告破产,无力偿还的债务达9万4千元,共计债主96个,其中相当部分是经营纸张笔墨之类文化用品和图书装订行业的小业主。马克·吐温虽然不负法律责任,但他也不忍心拖累他们,他决定全部偿还债款。

可是,有三四个狠毒的债主却企图趁此机会大捞一把,落井下石,想吞并马克·吐温的所有家产。他们竟然要求把哈特福德的那栋宽敞舒适的住宅用来抵债,还想取得马克·吐温的15部书的版权,幸亏亨利·罗杰斯据理力争,才总算没有使马克·吐温一贫如洗,陷入穷愁潦倒的境地。

马克·吐温不由得回忆起当年在汉尼巴尔镇,他12岁时,看到父亲为了偿还债务被迫变卖家里的用具,甚至连调羹都卖掉了。没有想到他在58岁时,重蹈父亲的覆辙,宣布破产。不过,现在他是作为在美国出版界举足轻重的韦伯斯特出版公司的创办人和大股东,在世界最繁华的大都会纽约办理破产的法律手续的,当时美国各地的报纸都报道了这一重大消息。

破产后马克·吐温采纳亨利·罗杰斯的建议,把他写的15部书的版权转归奥莉维亚所有,用来抵偿她借给韦伯斯特出版公司的贷款,马克·吐温还可以写书和演讲,估计今后4年内基本上可以还清债务。

同时,马克·吐温仍然对佩吉的排字机器寄托希望,但愿它能够在美国机械工业界创造惊人的奇迹。在14年里,马克·吐温为此投资15万多元,这部排字机器经过无数次实验,装配的各种零件愈来愈多,总计达18000个,可是它永远停留在“很快就试制成功”的水平上。

韦伯斯特出版公司宣告破产后8个月,马克·吐温正在法国巴黎抓紧写《贞德传》,有一天他收到亨利·罗杰斯的信,告知佩吉的排字机器完全失败,这一消息如同晴天霹雳,使马克·吐温大为震惊,他在给罗杰斯的回信中写道:“当时我获悉这一情况后,甚至有些神经错乱,我只是一个劲地跑来跑去,不知道究竟干什么好。”

据说,在研制这部排字机器长达20年的漫长过程中,决不只是耗费了马克·吐温陆续投进的15万资金,佩吉还动用了200万元公款,花费巨额资金、大量人力、物力和时间,到头来它始终不能投入生产成为能够使用的机器,后来,它的两具模型分别捐赠给了哥伦比亚和柯奈尔这两所大学的博物馆,算是在美国的发明史上留下失败的见证。

在经济上接连遭到极其严重打击的这些日子里,马克·吐温尽量保持心理平衡,振作精神,更加勤奋地从事《贞德传》的创作。他很久以前就开始构思这部反映法国人民的伟大巾帼英雄的长篇小说。

马克·吐温成天埋头写作,简直达到了如醉如痴的地步,把破产所带来的烦恼与懊悔抛诸脑外。他笔端下出现的主人公贞德,具有大无畏的献身精神,同时,她“彻底摆脱了不少人那种贪财如命的利己主义和追求虚荣安逸的习气”。

贞德为法国建立了不朽的功勋,她之所以在一生中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马克·吐温认为主要原因是,贞德出身普通的农民,她熟悉人民,热爱人民。作家在书中写道:“贞德就是代表法国,体现了人民的精神力量。”

马克·吐温成功地塑造了贞德这位伟大女性的形象,但在小说里并不是所有的情节都具有足够的说服力,对其他有些人物的心理刻画缺乏应有的深度。

豪厄尔斯指出,在《贞德传》里,战斗场面和古代的风俗习惯的描写显得矫揉造作,过于浪漫主义化。

这部小说描写得最为成功的是贞德跟卖国求荣的教徒作斗争的情景。马克·吐温把教徒们的伪善嘴脸刻画得惟妙惟肖,他们总是用冠冕堂皇的话来掩盖其卑鄙下流的勾当。贞德身体纤弱,精神伟大,她的事迹令人感动,她的崇高品德永远值得人们敬佩。

《贞德传》描写的是中世纪的法国,但书里的某些人物,往往使人联想起作者的故乡密西西比河畔的人们,其中特别是一个名叫巴拉基恩的说书人,马克·吐温幽默地写道:“他最爱吹牛撒谎,遗憾的是他从来不认为自己是在说谎话,而对自己所说的一切都信以为真。”巴拉基恩经常开玩笑,当他听到别人朗诵感伤诗时,巴拉基恩哼哼叽叽,装出一副悲天悯人,感动得流泪的模样,的确逗人发笑。

《贞德传》这部长篇小说,是马克·吐温一家在意大利佛罗伦萨和法国巴黎居住期间创作的,在书中还可以看到作家有时流露出对自己故乡的思念之情。

同类推荐
  • 影响你一生的世界名人——最具影响力的文坛巨匠(下)

    影响你一生的世界名人——最具影响力的文坛巨匠(下)

    文学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与社会、政治以及哲学、宗教和道德等社会科学具有密切的关系,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因此,它能深刻反映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特定时期的社会生活面貌。文学的功能是以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是用具体的、生动感人的细节来反映客观世界的。优秀的文学作品能使人产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感觉,并从思想感情上受到感染、教育和陶冶。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是以语言为工具来塑造艺术形象的,虽然其具有形象的间接性,但它能多方面立体性地展示社会生活,甚至表现社会生活的发展过程,展示人与人之间的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和人物的内心精神世界。
  • 民国文化隐者录

    民国文化隐者录

    本书选择了二十多个现代温州文化人,纳之于风云变幻、时代转型的社会大背景下来进行观察,通过讲述他们的传奇故事,于小处见民国知识分子心路历程,展现了一幅幅文化人生活的图景。
  • 林徽因传

    林徽因传

    本书不仅仅写出了林徽因的生命历程、心路历程,同时还生动地勾勒出梁思成、徐志摩、金岳霖、沈从文等一批高级知识分子群体的高雅的志趣品格、多彩的生活经历。
  • 曾国藩全书(第七卷)

    曾国藩全书(第七卷)

    本书辑录古典文学语言的精华,它言简意赅;形象生动,成语故事则让儿童在妙趣无穷的故事中熟知一定的成语。从而对学习语言产生浓厚的兴趣,对儿童丰富词汇、增长知识大有益处。科学研究表明儿童在学龄前及小学低年级这一阶段是知识启蒙,道德启蒙的最佳时期,这些内容健康,浅易显懂的成语故事,必将会使儿童终身受益。
  • 兵法如神垂青史:吴起

    兵法如神垂青史:吴起

    本书记述了吴起充满传奇色彩的一生。描述了他领兵打仗的细节,向读者展现了一位军事家令人叫绝的改革方法、极高的政治才能和用兵如神的精彩事迹。
热门推荐
  • 吾名蓝魔

    吾名蓝魔

    少年死前看清人生,少年当励志!可惜今生没机会!只是不甘!谢苍天重生异世蓝魔崛起谁能阻我灵气不能修,体术辅修,那主修什么蓝魔气啊你说什么,要挑战我?咱都不是一个层次的人了新手上路,求支持
  • 打开就业思路的钥匙

    打开就业思路的钥匙

    本书就大学生就业形势及对策、就业制度的演变及现状、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个人职业定位与分析、择业心态与心理调适、大学生就业法规和就业市场、作好求职准备、成功面试技巧、角色转换与环境适应等与大学生就业相关的重要热点问题进行了解剖、研究。
  • 陌灵传说

    陌灵传说

    幻灵大陆,这个充满杀戮、无情、可怖的大陆,为什么你要夺走我的爹娘?为什么你要害我失去一切……我灵陌做错了什么?为什么帮我的雪妍姐姐也一同受害?我就是一煞星……作为一名小小的、手无缚鸡之力的少女,为何我要受到如此大苦……我,灵陌,要逆天给你看看……
  • 赵一曼

    赵一曼

    《赵一曼》分为不驯的童年;引路人;初生牛犊;码头风云;飒爽英姿;革命时期的爱情;母与子;再回上海;南昌历险;骨与肉;在沈阳;夜幕下的哈尔滨;红农白马;血战左撒子沟等内容。
  • 我很帅没人爱

    我很帅没人爱

    小帅哥钱颂大学毕业,踏进社会了,每走一步却都是险象环生。好不容易找到份工作,却是上了贼船,差点进监牢;进了一家报社做记者,又被同事利用作傀儡,实施敲诈;一大学同学当了老板,邀他加盟,他兴冲冲而去,却是进了传销窝,好歹离开了传销,却被一伙歹徒盯上,死里逃生。小帅哥钱颂恋爱了,先是做了一个款姐的“小鲜肉”,但她却是亿万富翁、房地产商吴巨龙的情人,惹不得;接着爱上了一个美女小店主,又发现她是被吴巨龙抛弃了的情人,真苦恼;不久,他喜欢上了一个美丽而刚强的女汉子,悲剧再次上演,她跟吴巨龙签有“魔鬼协议”,好伤心;二年多过去了,大学期间他暗恋了四年的女神出现在面前,然而,他还是绕不过亿万富翁吴巨龙……
  • 女神的贴身保镖

    女神的贴身保镖

    张寒是一名年轻的特种兵,在一次执行国家级秘密任务时候。由于情报有误,整支特种兵小队差点全军覆灭。在战友们的拼死掩护下,他与身受重伤的王虎一起逃进了亚马逊热带雨林。一次意外的烧烤摊混混闹事,让他意外的遇到了H市地下商业大亨七爷的小女儿。千金富小姐火辣身躯,冰冷性格,让张寒对其大感兴趣。初次相遇只是一个开始,以后他们间将会发生怎样的暧昧事情?作为一名隐藏在都市里面的特种兵,看张寒如何通吃黑白两道小太妹。如何让一个个性格高傲,眼高于顶的小太妹在一起和谐相处。左拥右抱算什么?一上一下也不算什么,咱是拥有魅力的男人,要一天睡一个轮流来,人生如此别无所求。
  • 凤归巢

    凤归巢

    狭长杏眼的莫府嫡长女无娘无爱,老爹的小妾要强嫁她掌控在手,搓圆捏扁还要占有她娘的嫁妆,穿越到此的同名小人物莫小双如何受得,爆脾气加上不服输当真要在莫府风生水起,竟赢得美男个个顾盼流连,你来我往小双如何应对?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这个王妃不安分

    这个王妃不安分

    她有倾世容颜那有何用?女人都妒忌她,男人都觊觎她,姐妹算计她,父亲痛恨她,连老公都防着她,她最爱的人,当她是跳梁小丑。不过不好意思,那是前世。今生,她是夏末。姐妹?父亲?爱人?算计?痛恨?鄙夷?无视!无视!无视!一心只为征服男神老公努力。可最后才发现她的男神,是那个一默默守护着她的人……十七月末QQ861245260期待高人指点,期待读者反馈意见,一起为夏末出谋划策
  • 三国梦之吕布

    三国梦之吕布

    内容介绍:【愿回溯时光到公元一八四年】【摘方天画戟在群雄逐鹿之前】【看斜阳余辉洒落汉末帝王殿】【看赤兔在虎牢内外惊世绝艳】【走过严馨蔡琰貂婵三女身边】【在众人面前垂下虔诚的双眼】【许下生生世世不了的钟情缘】当人中吕布,不光拥有着天下最快的赤兔,天下最利的画戟,还拥有了二千年后的见识。那么,曹操!还会是他的敌手吗?
  • 不似当时,小楼冲雨,幽恨两人知

    不似当时,小楼冲雨,幽恨两人知

    长风起落,荷裙飞舞,娇艳的荷花,在荷叶间若隐若现。江岸,草色迷离,依稀的兰蕙的馨香,在草间和她的发髻上,散发着淡淡的幽香,薄衫皓腕,红颜如梦。《不似当时,小楼冲雨,幽恨两人知》是对诗词的唯美解读,文笔轻松灵气、底蕴悠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