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497500000017

第17章 红色邓肯

1

欧洲的战乱,使奥古斯丁和伊丽莎白都回到了纽约。他们把学校也带过去了,不断拍来电报,要邓肯去主持工作。

安德烈也劝邓肯回去:“离开这个伤心之地吧,那里是你的故乡,能够疗救你心灵的创伤。”

邓肯踏上了归途。

看到邓肯萧索的病颜,连纽约都吓了一跳:

这就是当初走出去的那个活蹦乱跳的小姑娘吗?

这就是几年前回来过的那个天不怕地不怕的艺术家吗?

看到不可一世的纽约,邓肯的心情更加愤怒。在这里,只有夸张的叫卖声和转着小眼睛的幕后交易,没有谁关心战争,没有谁过问流血和死亡。她对伊丽莎白说:

“我要演出,要用舞蹈号召美国青年起来保卫时代的最高文明。巴黎正在铁蹄之下呵!”

大都会歌剧院。依莎多拉·邓肯裹上红色围巾,跳起了《马赛曲》。她英姿飒爽,豪气勃发。英雄的力量通过一浪高过一浪的掌声,注入美国人的心间。结束动作模仿著名雕塑家吕德塑造的法国凯旋门上的不朽形象,单臂高举,指向天空;肩膀倾斜,俯向大地。赤裸的半边身子,直到腰部,都统一在一个舞姿之中,泛着大理石般的洁白光华。

战争在美国的唯一迹象就是物价飞涨,学校很快难以维持。邓肯照例去找百万富翁们化缘,但她每次得到的回答都是一个腔调、一种表情:

“你干嘛要表演希腊悲剧呢,跳爵士舞不好吗?”

一气之下,邓肯决定带着学生返回欧洲。可是,直到轮船起航前三小时,她还没有弄到钱买票。

一位着装素雅的青年女子走进了邓肯工作室:

“听说你们今天要动身去欧洲,是吗?”

“我们做了一切准备,除了买票的钱。”

“需要多少?”

“大约2000美元。”

青年女子马上打开钱包,抽出两张1000块的钞票放在桌上:“能在这点小事上帮助你们,我太高兴啦。”

“谢谢。美国还有你这样有同情心的富人,我也太高兴啦。”

“你弄错了,我并不是富人一族。说实话,为了这笔钱,我昨天把全部股票和债券都卖掉了。你的事业就是我的事业。”

“抱歉,能否告诉我你的名字。”

“露丝。”

露丝将邓肯一行送到了码头。邓肯教孩子们列队站在甲板上,每个孩子的袖子里藏着一面法国国旗。待汽笛长鸣,轮船离岸,他们一齐挥动旗子,高唱《马赛曲》。浩浩太平洋为之一震。

2

战争还在继续。邓肯不得不以五分利息向高利贷借钱支付学校的昂贵费用。

1916年,邓肯接受了赴南美演出的合同。但由于南美之行引起了阿根廷、巴西的学生和艺术家的异常狂热,邓肯成为不受当地政府欢迎的人。

在阿根廷庆祝自由的节日里,邓肯将阿根廷国旗披在身上,用舞蹈尽情地展示殖民地奴隶的痛苦和推翻暴力、获得自由的欢乐。舞蹈在一遍又一遍的“依莎多拉万岁”的呼喊声中结束。那一夜,邓肯兴高采烈,可结果却是布宜诺斯艾利斯的上流社会公开抵制邓肯的演唱会。

演出以失败告终,又是亏本生意。

邓肯一点也不后悔,她赢得了公众,这一直就是她的理想。

但她毕竟是想来赚点钱维持学校的。没有钱,她只好回到纽约。在那里,她意外地与洛亨格林会合。

洛亨格林得知学校的窘况,马上电汇了一笔巨款去援助学校。然而,太晚了,这笔钱已无处可为,所有的学生都被他们的父母领回去了。

学校曲终人散,邓肯的情绪又跌入了低谷。纽约的寒冬不失时机地降临,昔日强健的邓肯如今近乎蒲柳之质,弱不禁风。

疾病使身体和心灵变得格外敏感,邓肯每一个晚上都梦见自己的孩子,迪尔德丽、帕特里克,还有那个只眨了一下蓝眼睛的小精灵,她和他们快乐地嬉戏、玩耍、跳舞,然后,经历一场场撕肝裂肺牵肠挂肚刻骨铭心的离别。

夜夜如斯。

碧海青天,枯霜寒径,地老天荒,依莎多拉·邓肯是多么地不堪!

她在自传中写道:

人遭受极大痛苦的时候,最可怕的不在开始,那时不幸突然袭来,使人顿时达到异常昂奋状态,结果反倒失去感觉了。最可怕的是到了后来,过了很久以后,当人们说“啊,她已经挺过来了”,或者“她现在很好,她已经度过了难关”的时候,仿佛是在欢乐的宴会上,忽然感到悲哀,像一只冰冷的手一把揪住你的心,或者是一只火烫的爪子叉住了你的咽喉——冰与火,地狱和希望,压倒了一切——你高举香槟酒,就得拼命麻木你的痛苦,湮没在遗忘之中——不管可能还是不可能。

3

1917年10月,俄国爆发革命的消息传到了纽约,它宛如一剂强心针,振作了依莎多拉·邓肯。

“一想到受苦受难的人们,一想到那么多为人类解放事业献身的人们,我的心在燃烧,热血在沸腾。”

邓肯又浑身充溢了艺术的活力,她在大都会歌剧院登台表演,主题是:世界对自由、复兴和文明的希望。

每场演出的最后,邓肯必跳《马赛曲》,红色纱巾在强劲激昂的旋律中飘荡。她的表演引起了许多人的响应,也引起了许多人的不安,最不安的一个人是洛亨格林。

洛亨格林一连几天都在包厢里观看邓肯的舞蹈,他警告她,这样下去,一个优雅的天才舞蹈家将变成危险分子,使他和他的百万财产一起归于毁灭。

洛亨格林买了一串极其精美、昂贵的钻石项链送给邓肯,企图藉此圈住她那颗不羁的心。可是,洛亨格林的努力没有得到邓肯的回报。终于有一天,那耀眼的红色图尼克刺激了洛亨格林,他忿怒地撒手而去,也不管邓肯欠了旅馆一大笔账。邓肯不得不卖掉了自己的貂皮大衣和洛亨格林送给她的一颗祖母绿宝石。

邓肯去了一趟旧金山。她要见见母亲,她们已经好多年没见面了。母亲形容枯槁,已远非19年前开始闯荡欧洲时充满想象和活力。她们一起到克里弗饭店吃饭,母亲一言不发,吃也吃得很少。这一切都说明,她老了。

人总得老,总得死。邓肯想,她的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悲凉,泪水差点夺眶而出。

邓肯取道纽约,乘船再往欧洲。船票是一个朋友赞助的。

欧洲还处在战争之中。每天大炮轰隆不止,每天都有不幸的消息传来。自相残杀正在消耗着人类的元气,几千年文明孕育的精、气、神,以及文学的韵致、音乐的旋律、舞蹈的曼妙、雕塑的凝重,都在浓浓的硝烟中被一点点蚕食。

此刻的邓肯,既无法登台演出,又穷愁潦倒,一钱不名。

自杀,像一个美仑美奂的梦,在向她招手。

但她每次陷入绝望之中时,总有一种东西把她使劲地往回拉。邓肯拗不过它,就常常坐在窗前或门口,期待着飞来一枚炸弹,结束她的困苦。

真的就有一枚炸弹落在了邓肯的头上!

那是一枚爱情的炸弹。

4

沃尔特·拉梅尔,这位形貌酷似李斯特的青年钢琴家,被依莎多拉誉为“大天使”。他的演奏有一种难以言传的狂放之气,这种狂放之气使邓肯的舞蹈重新活跃起来。她又开始召集自己的学生,意欲再展宏图。

战争总算是结束了。邓肯和沃尔特·拉梅尔一起去看胜利阅兵式,他们在凯旋门向那些风尘仆仆的士兵们致敬。

回到邦浦路邓肯新的工作室。邓肯亢奋的身体一直平静不下来,她在拉梅尔近乎狂野的伴奏下舞蹈,乐曲声来自李斯特的《荒野的祈祷》。恍惚中,邓肯又看到了战争狰狞的面孔,又听到了隆隆的大炮声和垂危战士的微弱呻吟。一种神秘的力量支配着她,一定要远离战争!

她奋力举起双臂,灵魂从体内向上升起,犹如“圣杯”的银色光辉飘拂腾跃,冲入云霄。邓肯和她的舞姿,拉梅尔和他的演奏,是那样天衣无缝地融合在一起,创造了独立于个人与艺术门类之外的,灵性的或者是神性的统一体。音乐与舞蹈飞入无限广袤的空间,从天外传来呼应的回声。

邓肯连自己都没有料到,最后一个舞姿竟然是扑进了沃尔特·拉梅尔的怀抱,而拉梅尔似乎早就张开臂膀在迎候着她。

“拉梅尔,我们不要战争,不要战争!”

“是的,依莎多拉,一切都过去了。现在不是很和平吗?在和平的年代,让我们享受艺术,享受快乐。”

那天晚上,他们互相通过各自的血肉之躯,摸索、接触对方的内心,他们达到了一种奇妙而可怕的境界。

不久,邓肯和拉梅尔同赴伦敦演出。万人空巷,观众如潮。呵,战争,你凶残狠毒的魔掌又怎能摧折艺术的奇葩!

一天晚上,邓肯在伦敦交响乐团的伴奏下,跳起了柴可夫斯基的《斯拉夫进行曲》。舞曲刚停,一位精明能干、具有典型斯拉夫民族相貌的中年男子就跑到了威尔士王子剧院的后台,向邓肯致贺:

“依莎多拉,您的舞蹈可以和清风明月相媲美。”

“谢谢。您是俄国人?”

“不,我是苏联人。我叫列昂尼德·克拉辛,正带着苏维埃的商务代表团在伦敦访问。”

“苏联,对,苏联同志!克拉辛!”

说完,两人都拊掌大笑。

“我能去你们苏联办一所学校吗?”

“我们求之不得。”

“真的?”

“我可以马上与您草签一个合同。”

“您真具有商人的务实态度。”

“这是因为我们的国家求贤若渴。”

“合同是资产价级的合作方式,不能在‘同志’间沿袭。我们抛弃它吧。”

“那好,我将把您的意愿不折不扣地带回我们国家。我想全苏联人民都会张开双臂迎接您的。请您等候我的回音。”

“我等着。”

5

邓肯与沃尔特·拉梅尔的爱情结局同样给了邓肯当头一棒。

她的“大天使”比她小许多,他能够与邓肯产生灵性的沟通,却难以在现实生活中和邓肯同频共振。就在邓肯深情地对拉梅尔说“我一直期待着,希望有那么一次恋爱能有圆满的结局,而且是最后一次——就像大团圆的电影一样”,年轻的拉梅尔却将目光倾注在她的学生群中,他轻而易举地俘虏了其中一个。

邓肯的妒火从来没有如此旺盛过,她一看到他们眉目传情,就气得全身发抖,就变得怒不可遏。她感觉自己像中了毒,疯狂的毒素,绝望的毒素,紧紧攫住了她的神经。

苏联的电报还没有来。

她只好带领学生去了那一块净土——希腊。她渴望那里的古典氛围与清新空气能帮助自己熄灭妒焰。但邓肯的痛苦已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原先准备建在科帕诺斯山上的房子也成了一片废墟,夕阳和羊群出没其间,浓重的苍凉与寂寞,像一只巨鹰,啄食着依莎多拉·邓肯的心。

她不知不觉地又来到了伊沙卡的帕提农山岩,2000多年前,萨福纵身一跳的身姿该是何等的优美呵。邓肯久久地伫立岩头,只要瞬间的意念,她就可以跳下去。

她意外地对着大海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后退下山岩。

她不是缺乏勇敢。这一场变故正好说明了邓肯的勇敢,在邓肯的灵魂深处,死神是斗不过艺术之神的!

邓肯离开了希腊。这是1920年,依莎多拉·邓肯最后的一次希腊之行。

她已经42岁了。

6

邓肯的嫉妒也惹恼了那位学生,她不辞而别,并发誓再也不见邓肯。

邓肯在邦浦路的工作室里,独自地回忆曾经幸福的情景。她对“幸福”有了更为清醒又更为模糊的理解。她简直分不清幸福与苦难之间还有什么区别,它们是孪生姐妹吗?不,它们其实是“一个人”,穿着不同的衣服。

这时,她最好的学生艾尔玛来到她的身边,悉心照顾她的生活起居。艾尔玛眼睛大,面庞圆,颇像迪尔德丽。

邓肯问她:

“你愿意做我的女儿么?”

艾尔玛答道:

“我从来就把您当母亲待的。我七岁那年,亲生母亲死于瘟疫,您将我招进学校,我才免受街头流浪之苦,您是我的再生之母。”

“那你就做我的养女吧。啊,我的迪尔德丽都这么大了。”

1921年春天,邓肯终于收到了一封来自苏联政府的电报:

“只有苏联政府能了解您。欢迎速来,愿提供1000名儿童为您建立学校。”

电报是苏联政府人民教育委员卢那察尔斯基拍来的。

邓肯先是木然,继而是惊讶,马上就变成了欣喜。她环视空空如也的工作室,没有“大天使”,没有希望,没有爱情,没有艺术,仿佛囚徒一般。不行,我要冲出这个牢笼,到新的天地里去闯荡。她回电:

“欣悉来电。愿教育贵国儿童,唯一条件为一工作室及工作经费。”

卢那察尔斯基再次拍来电报,上面只有“同意”两个字。

邓肯把将去苏联的事告诉了艾尔玛。艾尔玛不安地说:

“您这是冒天大的风险呢。报纸上经常报道那边杀人放火的事,看了都心寒胆跳,您不要去了。”

“我主意已定。你不愿意就留在这里吧,这间房子给你住。”

“我是铁定了要跟着您的,谁要我是您的养女哩。您都不怕,我还怕什么!况且,报上的东西也不能信那样多。”

“不愧是我的好女儿。”

“您这次的行程一定会吓欧洲一大跳。”

邓肯迅即打点行装,至于衣服,她只拿了一件红色的法兰绒短外套。

取道伦敦时,她去算命。算命的说:

“您决心要作一次长途旅行,会有许多新奇的经历,也会遇到不少麻烦。您还会结婚。”

邓肯哈哈大笑:

“我可是个顽固的反结婚主义者。我不会结婚的。”“那好,等着瞧吧。”

虽然邓肯也不知道以后究竟会发生什么事,但她隐隐地感到,这一次行程将要改变自己的命运。因而在通往莫斯科的途中,她觉得行走的不是自己的躯体,而是灵魂在向另一个境界迈进。

我们来读读《邓肯自传》的结尾,就足以感受到这位女艺术家当时的心情:

当轮船向北方行驶的时候,回头眺望我丢下的资产阶级欧洲的旧制度、旧习俗,不禁感到轻蔑和怜悯。从今以后,我就要在同志们中间,作为一个同志,实现我为人类的这一代人工作的宏伟计划了。那么,再见吧,你那使我办不成学校的旧世界的不平等、不公正的残酷无情!

当轮船最后到达目的地时,我的心高兴得快蹦出来了。这一次我的欢欣是为了美丽的新世界,是给予这个同志们的新世界。释迦牟尼头脑中曾经孕育的梦想,基督语训曾经传播的梦想,曾为历代艺术家最终向往的梦想,列宁以他巨大的魔力变为现实的梦想,都在这里了。我现在正在进入这个梦想,我的工作与生活将成为它的辉煌灿烂前景的一个组成部分。

旧世界,别了!让我们欢呼新世界的来临!

同类推荐
  • 英雄人物时代楷模丛书——赵尔春的故事

    英雄人物时代楷模丛书——赵尔春的故事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是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前仆后继,长期英勇奋斗的结果。在艰苦卓绝的战争年代,在伟大的社会主义建设中,无数的革命先烈,无数杰出的英雄模范人物奉献了他们宝贵的青春和生命,他们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为后人留下了十分珍贵的精神财富。他们的革命斗志和英雄气概,在新的历史时期,在当今我们努力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仍需要这种强大的革命精神,把人们感奋起来,凝聚起来,尤其是广大青少年朋友,应该以英雄模范人物为榜样,把自己锻炼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人,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繁荣富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努力学习、奋发向上。
  • 女人花:杰出女性的人生轨迹——临水照花人

    女人花:杰出女性的人生轨迹——临水照花人

    “女人花”系列攫取唐、五代、宋、明、清、民国等古今中国的杰出女性,以传记故事的形式叙述她们的传奇生平,及在传奇后瑰丽变幻的人生。张爱玲:相见欢,小团圆。萧红:没有温度的女书。林徽因:完美小姐进化论。宋美龄:权力之巅,爱之冠冕。陆小曼:孤意在眉,深情在睫。
  • 发明魔术师——爱迪生

    发明魔术师——爱迪生

    名人创造了历史,名人改写了历史,那些走在时代最前列、深深影响和推动了历史进程的名人永远会被广大人民所拥戴、所尊重、所铭记。古往今来,有多少中外名人不断地涌现在人们的目光里,这些出类拔萃、彪炳千古、流芳百世的名人中,有家国天下的政治家,有叱咤风云的军事家,有超乎凡人的思想家,有妙笔生花的文学家,有造福人类的科学家,有想象非凡的艺术家……他们永远不会被人们忘记!
  • 三十万言三十年

    三十万言三十年

    本书是一本研究介绍胡风的专著。作者以第三人称的手法,客观地蓦写介绍胡风案从1955年发生至1988年彻底平反的全过程。它通过翔实的资料,客观的叙述,展示了一个丰富、复杂的胡风。介绍了胡风从左翼文艺活动开始,逐步形成的现实主义文艺思想,亦给读者展示了上世纪特定历史年代,极左思潮对正常文学、文化生活的冲击与戕害。木书为研究现当代思想史及胡风文艺思想,提供了很好的文献史料。
  • 铁马秋风——陆游

    铁马秋风——陆游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热门推荐
  • 灵武飞扬

    灵武飞扬

    【狂暴爽文】十万年前,东灵洲“圣灵帝”王飞扬,被他的结拜义兄张浩辰用计陷害,封印于不死冥蝠体内,永生永世,游荡于九幽三界,一代天骄,就此销声匿迹。十万年后,王飞扬摆脱了冥蝠的束缚,重生为人,却发现曾经结拜兄弟,已经统一三界九洲三十二万国,号称“九天玄武圣皇”。九天圣皇,威震八荒,圣临九天,统御万界,不死不灭。王飞扬站在万坟山顶,仰望浩瀚星辰,心中万般仇恨之火,熊熊燃烧,他指天为誓:待我重修功成时,捅破九天与万界,寂灭星辰和瀚海,要叫九天圣皇下九泉!
  • 生门客栈

    生门客栈

    《命里轮回》第二部。衢城,三面环水的衢江畔,林间开了一家名为生门的旅店,门口高挂一副楹联,上书:林间小憩;下曰:一夜浮华。里面住着的客户:有人,有妖,鬼未了。
  • 狐媚君心

    狐媚君心

    一只白狐在受到师傅的惩罚后,变成一个美丽的女子,决定来到人间。来到人间后,遇到了自己的白马子。然而,公子是被诬陷的叛臣之子,被打入死牢。为了拯救公子,白狐来到朝堂,做了妃子。在后宫经历了很多苦难,她坚持下来,为的是帮助公子复仇。经历了生生死死,太多的爱恨情仇!精彩不断哦!
  • 星宫物语

    星宫物语

    十二星座的男女各有各的爱情故事,有羞涩、大胆、豪放,可是到了古代,又会是怎样的呢?
  • 萌宠兽妃:霸气夜妃

    萌宠兽妃:霸气夜妃

    叶音灵,一个杀手,被好友陷害穿越回宜兴大陆的同名同姓的废材上。”废材?天下第一杀手叫废材?笑话!看我如何逆转天下!“夜王,一个冷血无情的人,没有人可以接近半步,却对她死缠烂打。看这一对有什么爆笑发生吧!(纯属自创,如有雷同,纯属巧合,可以与作者联系:13590038974)
  • 绽放的路上

    绽放的路上

    我们总是在青春里忘记最初的自己,越走越远,却里自己的预料轨道越来越远;青春的文字早已不足以描述那些我们一直铭记却不断在忘记,知道某段音乐响起回忆才闯入你的世界至此世界哄人倒塌,我们却不知所措。
  • 野蛮童话

    野蛮童话

    她是真的很爱看美男酷哥啦,但从来没想过会有这样的事发生在自己身上啊——再说了,他说的是哪门子的鬼话?玩具?他的新玩具?!帅哥,她可是个活生生的人耶,这样对她又咬又啃的,接吻技术也太烂了点……还要求她一定得要爱上他?
  • 完美等待

    完美等待

    一个女孩在经历了各种挫折,失败,失恋,最终获得成功的喜悦但她觉得还不够完美,她等待的是……
  • tfboys之冰星暗恋

    tfboys之冰星暗恋

    王俊凯,你可以不要在活在童话里好吗?——月柠舒王源,那是童话,这是现实!——夜繁曦易烊千玺,王子配公主,是童话!——暗冰枫月柠舒,我说过会一生一世和你在一起!——王俊凯我不管,我只喜欢你。不离不弃!——王源万片荆棘我来跨,只为和你生死相依!——易烊千玺
  • 美人夫君太粘人

    美人夫君太粘人

    同样是魔教教主,看看人家东方不败,手持利器千里之外取人项上人头,杀人如麻嗜血如狂,只身一人血战江湖,江湖人人闻风丧胆,再看看她,神马绝世神功,神马杀人如麻,都是浮云,敌人要来围剿魔教了,大家快点逃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