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498300000007

第7章 大军集结雷州半岛(1)

解放军狂飙突进的步伐戛然而止。两支四野的主力部队组成渡海兵团在雷州半岛全线展开海上无船不算兵,大海航行靠舵手,迅速解决“桥”和“船”的问题。物质准备固然艰巨,思想准备工作也不轻松。

1、起航的舵手

1950年初,木棉花盛开的时节,雷州半岛,大军云集,海边帆樯如林,43军127师和40军118师进驻与海南岛一水之隔的徐闻县,这里两千年前是海口丝绸之路的出发地,此时成为解放军跨海作战的桥头堡。

40军老战士徐国夫师长还记得,正当12兵团从广西东面大迂回白崇禧集团,来到梧州浔江岸边,被滔滔激流所阻,部队正焦灼之际,忽见梧州码头江湾里驶出一支船队,急速而来。原来是年仅26岁的15兵团司令部作战科长,不久将成为海南战役前线指挥所负责人的杨迪,奉命率领一个营护送的船队,迎接兄弟部队过江。今天我们记录解放海南岛的许多细节,也都是从杨迪将军的亲历中得来的。

据杨迪老人回忆,1949年12下旬,第40军,43军向雷州半岛开进的时候,当时的雷州湾还很荒凉,只有沿海几个小渔港和半岛中线的海康、徐闻县城、海安港附近有居民。127师在穿越无人居住的茂密丛林时,夜间一个班外出巡逻,遇到一只老虎,这完全出乎战士们的意料,怎么海岛上还有老虎呢?因为措手不及,一个战士被扑过来的老虎抓伤了。班长很机灵,命令大家躲在椰子树下,用冲锋枪把那只老虎给打死了,当然,大家还喝了一顿虎骨汤!

那时候的雷州半岛还是处于落后状态的,是一片没有被开垦的处女地。兵团将这个情况通报了两个军,要求开到雷州半岛前沿的118师、127师,组织部队深入到丛林的边缘,用火力惊吓那些野兽,把它们赶到广西境内的大山中去,这是一段小插曲。

组成渡海兵团的第40军和第43军,都是有光荣历史的英雄部队,它们同第38军、第39军,第41军一样,都是第四野战军的头等主力。第40军的前身是东北野战军第3纵队,系抗战胜利后进入南满的八路军山东部队组成,成立后在东北解放战争中战绩卓著,是有名的“旋风部队”。

第43军的前身是东北野战军第6纵队,该部是人民解放军历史最悠久的部队。该军第127师最早的前身是1925年成立的国民革命军第4军第34团(后改称独立团,由叶挺任团长),是中国共产党最早建立的一支武装力量,后来参加过南昌起义和井冈山会师,红军时期就是红四军和红一军团的骨干部队,进军东北后也是主力之一,号称“铁军”。

这两支部队过去虽然从来没有水战的经验,但是部队的军事素质较高,士气高昂。渡海兵团认真研究了金门作战的教训后,在海边又进行了较长时间的实地演练,因而很快就较好地掌握了以简陋的器材渡海作战的要领。

但是,如何跨越琼州海峡登陆海南岛,成为擅长陆战的解放军面临的一道难题。

老人说,兵团首长在受领渡海进攻海南岛的作战任务后,邓华司令员、赖传珠政委和洪学智副司令员,一整天围坐在作战室,研究如何贯彻执行我军从来没有执行过的新任务,他们首先想到的就是渡海的船只问题。

邓华说,我们是陆军,在陆地上行军、作战全凭两条腿、现在要渡海作战,我们不能像《水浒传》中浪里白条张顺那样,在水上行走,必须要乘船才能渡海,现在的任务就是搞船。

洪学智说,对,渡海作战,没有船只,白瞪眼,我看立即命令两个军进驻雷州半岛后,就迅速去搞船。40军在半岛西侧一直可以到钦州湾一带去找船,43军在半岛的东面,一直可以延伸到广州珠江三角洲一带去找船。

邓华是位有较高文化素养的高级指挥员,他把大家无意中说出的渡海作战没有船,有再多再好的兵也没有用,概括为一句话,“海上无船不轉兵”,从此这句话就成为两个军的干部、战士积极去搞船的动员口号。

当时的情况是,广东沿海的渔船都被国民党军队抢走,乘船逃到海南岛去了。雷州半岛没有被抢走渔船的渔民,受渔霸和地主的胁迫,都逃避分散到沿海不知名的海湾和附近的岛屿上去了。要在很短的时间,在广大的海中征调几千只木帆船,任务是十分艰巨的。

开始由于对当地情况不了解,部队就分散到沿海去征调船只,遭到渔民拒绝。有的部队就采取强征的办法,结果军民双方产生了误会和隔阂,两个军都没有征调到几只船。

这件事情反映到叶剑英那里,叶剑英在忙碌的党政事务中,腾出手来,解决军务大事。这之后,在组织领导上,以广东的党,政、军各方面的力量,组织了支援委员会,负责组织领导渡海作战的船只准备工作。中共华南分局在叶剑英的领导下,成立了由叶剑英、方方、古大存、邓华、赖传珠、洪学智等16人组成的支前委员会,下设支前司令部,船只准备委员会、物资供给委员会、策反工作委员会、雷州半岛支前委员会、海南支前委员会。

各军、师均组织了船只,船工征集委员会,并具体划分了各自的区域,规定了数量和完成的时问。在实施方法上,根据任务缓急,针对不同地区、不同对象,采取不同的征船方式。比如,第40军开始采取抓船的方法,凡是港口船只一律武装看守,海上来船一律堵截,因此造成了沿海船只的恐慌。为此,他们改用动员雇请的方式,而对一些地主土匪隐藏的船只经动员仍不归来的,则采取武装袭击的办法。

曾任南线支前司令部船舶处处长的周立人说,当时兵团遇到的首要问题是缺乏渡海所需要的船只,为此中共华南分局指示成立了各级支前委员会,征调渡海船只。

支前司令部就成立了一个船舶处船舶处就是负责征调船只的,渔船,交通船、什么船都要,当时的情况是,国民党在海口的飞机每天都来好多群,除了炸陆地之外,海边凡是看见船就炸,为什么炸船呢?就是不让你过去。

原徐闻县白龙乡支前指挥所所长何家凯说,那个时候船民有一部分有顾虑不理解,他就把船开到偏僻的地方藏起来。我当时是白龙乡乡长,组织了两百多人支前工作队,沿海每一个村都要走到,挨家挨户跟他们做思想工作,开座谈会,忆苦思甜,这样呢,经过做工作,船民都把船献出来了,也参加了渡海作战。

通过这种方式后,一部分一部分地把船民发动回来,又通过他们带动船工全部回来,这个时间有一个多月。

原徐闻县西区支前司令部政委陈栋说,3月下旬,广东省人民政府、广东军区司令部,广州市人民政府、华南经济委员会,根据叶剑英的指示,发布关于支援海南岛作战的联合通令。林彪特派四野后勤部参谋长罗广文,率100余名干部赶赴广东,协助广东军区进行战役的后勤保障工作。经过努力,共征集船只2600多艘,船工14000余人,动员民工近97万人,筹粮1875万公斤,筹款100万银圆,动员牛车45000余辆,为部队运送了大批粮食及武器弹药。对其中损坏的、不适用的船只,都放回去了,还有少数逃跑了。实际上用于渡海作战的船只共有1000余艘,基本上保证了海上训练和分批偷渡、大举登陆的需要,保证一次运载10万以上部队登陆,为渡海作战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如今在徐闻县包宅村的海边,还保留着一条当年模样的帆船,当时在这样一条船上要乘载30多名战士,顶着狂风恶浪枪林弹雨横渡琼州海峡,这需要的不仅是勇气,也需要航海的本领。

船是慢慢征集起来了,但缺少驾驶船只的舵手和船工,他们一是受渔霸、地主的欺骗;二是我军征集的渔船不是去出海捕鱼,而是要去海南岛打仗,打仗是要死人的,渔民从没打过仗,怕的要命,有的家厲拖后腿,不让她们的丈夫、儿子出海,就都躲起来了。

邓、赖,洪首长又在作战室反复研究这个问题。认为可以拿出一部分银圆来,雇请舵手、船工。邓华司令员说,这只是一种办法,即使雇请来,他们是渔民,是老百姓,要和我们同舟共济渡海作战,上了船我们的干部战士都交给他们了,我还有些不放心呢,到要驾船冲锋强行登陆时,他们害怕起来了,那怎么办?那不是前功尽弃吗?

当然首长们还是想到也要用我们自己的干部战士,自己训练一批舵手和船工。邓华说,命令两个军挑选机智灵活,勇敢无畏,又熟悉水性的干部战士,以团为单位,各抽集50名到100名,按照船上的分工,分别进行专业训练,采取速成的办法,每人掌握一门技术。大海航行靠舵手,有水手没舵手还是出不了海,必须迅速抓好这项工作。他让司令部起草一份电报,一是雇请舵手和船工问题,请后勤分部给两个军一批银圆实报实销:二是令两个军以团为单位挑选适合的基层干部,战士办训练班,向渔民拜师学艺。

雇请舵手、船工和两个军自己训练水手的工作就这样迅速展开了。按照兵团的指示,两个军与当地地方支前委共同努力,做了大量细致的思想说服教育工作,终于较快地征集雇请到近4100名船工、舵手,他们大多数是贫苦渔民,性情豪爽,讲义气,但他们毕竟是从旧社会过来的渔民,各有各的码头、帮派和旧习气,他们认为没有他们,即使有了船也无法航行,加上我军来自北方,语言不通,生活习惯也不一样。如何做好这些船工、舵手的工作,使他们能自觉地、心甘情愿地和我们同舟共济、同生死共患难,就是一项复杂和艰苦细致的工作,而且是只能傲好,不能做坏。

通过一段时间的共同生活,使船工、舵手认清了我军对他们的确是真诚地平等对待,的确是人民的子弟兵。我军的诚意,感动了这4100名阶级兄弟,真正地达到了心连心。他们和我军的战士,干部结成了知心朋友,绝大多数表现积极负责,耐心向我军传授航海技术,使我军干部战士很快学会了驾驶木帆船航海的本领。

两个军共抽调200名司机首先进行驾驶机帆船的训练,着重训练在航行中根据各种情况操纵机器变换速度,训练与篷帆手、舵手密切协同。各部队都挑选了一批作战勇敢,并且有一定海上常识或识水性的战士和基层干部,以团为单位,组成水手训练队,聘请老舵手老船工当老师。经过3个月的训练,两个军各培训出水手2500名。学会了撑篙,划桨、摇橹、抛锚,拉帆、落篷、提放分水板,看风识浪、潮汐,掌舵和海上作战的多种战术以及对机器的使用和故障排除,维修等。我军自己训练出来的水手和机帆船驾驶员,在航行中遇到紧急情况,都能沉着地驾驶船只完成任务。他们成为保证我军顺利渡海登陆作战的一支重要力量。

这些舵手,船工,水手和我军自己训练出来的水手和领航员,在渡海登陆作战中,坚决听从命令,沉着地驾驶船只运载登陆部队渡海航行:我军登陆后,他们有的拿起牺牲同志和伤员的武器,与登陆部队一起冲锋:有的主动参加战场后勤工作,抢救伤员,烧水送饭,给予登陆部队很大的支援。他们有的英勇牺牲,有的光荣负伤,有的立功受奖,他们为解放海南岛立下了不朽功绩。

特别是琼崖纵队克服重重困难,从海南岛偷渡送来了100多名水手和领航人员,还有70多艘船只,他们熟悉我军预定登陆地段海域情况这对引导我军偷渡和大举渡海登陆成功,起了重要作用。

2、物质准备任务难上加难

凡是参加过渡海作战的老人都说,解放海南岛真是困难重重。我渡海部队不仅面临航渡距离远,水流急的困难,且登陆点均在我军炮兵射程之外,我方无法对渡海部队进行火力掩护:而国民党军的军舰则能驶至中流对我渡海部队实施轰炸拦截。同时,岛上国民党军有40余架作战飞机,可随时从空中直接支援守岛的国民党军。而我空军部队刚刚组建不久,短期内难以投入实战,因此我渡海兵团必须在完全没有空军掩护的情况下,以木帆船为渡海工具,以陆军单一兵种独自向敌陆海空三军立体防御发起进攻。你想,将有多大的压力和困难啊!

然而,困难吓不倒我渡海大军。在这种十分困难的条件下,四野首长和渡海兵团指挥部积极贯彻毛泽东的指示,想方设法,认真进行渡海登陆的各项准备工作……

毛主席在莫斯科的时候,就致电中央转林彪,说,请令邓、赖、洪不依靠北风,而依靠改装机器的船这个方向去准备,由华南分局与广东军区用大力于几个月内装置几百个大海船的机器,争取于春夏两季内解决海南岛问题。

这里必须把为什么只用木帆船,而不能落实毛主席装置大海船的指示,作一简要交代。

当渡海部队确定了以机帆船为主要渡海工具后,四野首长即派野战军后勤部政委陈沂和后勤部参谋长罗广文携巨款南下广州,征集船只,购买机器。但当时广东一带因遭受国民党退跟台湾前的疯狂掠夺,较大一些能使用的机器已被抢掠一空。于是,陈沂决定去香港、澳门,在那里利用一些社会关系,会同有关部门购买一些登陆艇。他们在华南分局派员陪同下1去找香港地下党,帮助采购机器和登陆艇。到了香港以后,却令人失望。由于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侵略军占领香港后将香港掠夺尽无,英国重新统治后,没有那么多的机器制造业,也没有那么多航运的船只,更没有登陆舰艇之类的作战物资。

陈沂在香港的工厂码头看了几天,没有看到适合于渡海登陆用的船只与机器,国民党的特务却很快发现了他的行踪,他们会同港英当局和美国情报机关,联合控制港溴地区可能有机器或船只的厂商,使陈沂无法买到所需物资。最后陈沂仅买回一些罗盘针、防畢船药和救生圈,以及一辆水陆两用汽车。但就是这仅有的一辆水陆两用汽车,还不能用。当时渡海兵团司令员要亲自和作战科一起试航,汽车开到珠江里,差点出了事故。这件事被副司令员知道了,逮着作战科长批评得不轻。

那时候华南分局也非常着急,叶剑英和洪学智亲自去了黄埔造船厂了解情况,那里也造不出来渡海的船只。我渡海兵团倒是派人收集到了100余部旧机器,并送往黄埔造船厂,以备改装机帆船。但征集到的这些机器不是因过于老化不能使用,就是因马力太小带不动船只。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总算改装了几十艘机帆船,而这些,对于渡海登陆作战来说不过是杯水车薪。

洪学智回来向邓华汇报,邓华失望地对大家说,装海船的机器,什么办法都想尽了也弄不到,这个法子只有放弃了。看来我们还是要依靠木帆船渡海,现在两个军已征集到一批木帆船,小部队偷渡的船只是够用了。不过我想还是要想办法装置一些机帆船,航速快一些,用作指挥船和通信联络船。还有敌人的海军舰艇来阻拦我木帆船时,如果没有炮火反击敌舰艇,我们这些木帆船可能大部分都会被敌海军舰艇击沉。

同类推荐
  • 巴桐煮字

    巴桐煮字

    本书作者承袭一贯的幽默洒脱的文风,处处蕴含哲理睿智的机锋。不少篇章充满了浓郁的异域色彩,闪烁中西文化碰撞的火花。诗意与精致的文字,带给读者美妙的悦读感受。作者以“煮字”为标的,凸显他对文字的苛求。他试图颠覆惯性的便词常语,殚精竭虑地将方块字“煮”化、激活。
  • 在美国访学的日子

    在美国访学的日子

    本随笔集收入了笔者在美国波士顿大学访问学习期间的大部分随笔文章,内容触及生活、学习、文化差异等诸多方面。文章皆为笔者个人心情的真实抒写,以女性的细腻与敏感,记录了自己作为一位博士妈妈独自带着五岁的女儿在异国他乡学习生活的种种感受。其中有欢笑,也有泪水;有感动,也有无奈。这些文章不是旅美指南,它们可能只是越来越多的赴美访问学者尤其是那些带着孩子远渡重洋的妈妈们的一些侧影。
  • 听说

    听说

    本书作者宏玖是北京人民广播电台主持人,主持《读书俱乐部》节目已经八年。在这八年的时间里,他遇到过形形色色的人,有留守儿童,有顽强战胜癌症的女心理咨询师,有微笑面对白血病的花季少女……作者用真挚的语言将这些人的故事写成《听说》这本书,给人以鼓舞,向读者和社会传递正能量。
  • 一灯如豆

    一灯如豆

    本书是短文集,收集了作者近年的小品、散文八十多篇。作者以清丽、细致、沉思的笔触写出对寻常生活的点滴感悟。视角独特,耐人寻味。作者为自己的文字画了二十余幅插图。尽管稚拙,与文配合读来仍能感到更为亲切动人。
  • 美国镜像

    美国镜像

    中国的学者、中国的视角、中国文化背景下国学大师,林语堂全面解析美国的历史、文化、思想……独特的方法和犀利的笔触为我们描绘出他眼中的美利,告诉你大洋彼岸的世事沧桑。
热门推荐
  • 斗罗大陆唐门情缘

    斗罗大陆唐门情缘

    上一世,她暗恋他,终随他而去。这一世,她重生了,有了截然不同的身份地位,她和他的命运交织在一起,结局是喜是悲...
  • 一往情深:慕少的书虫小妻

    一往情深:慕少的书虫小妻

    事实证明,一眼万年是真的存在的。“容惜晴,我的温柔只对你一人。”“容惜晴,都说肥水不流外人田,你为毛只看见外人了呢?””晴晴,你是我心底的珍珠“。他们之间没有波澜,就这样顺着时光静静地走下去。看我们的慕少是如何一步步拿下小书虫容大小姐,走向妻奴的不归路的!瑾家小七首部创作,1V1无虐,十足的宠文。
  • 卡布西游BOOS的挑战

    卡布西游BOOS的挑战

    完啦,作者穿越啦,为什是游戏,卡布西游啊,这个多磨简单,可是呢,和游戏不一样啊
  • 安居田园

    安居田园

    现代孤儿林一朵,一场车祸,来到了未知的世界。一贫如洗的家,一家五口等着她来养,还没等她反应过来就嫁人了,还是个住在深山老林的人。看她如何发家致富,过上美好田园生活。
  • 2010年中国时文精选

    2010年中国时文精选

    本书精选了2010年中国最具代表性的时文。这些文章反映了2010年度我国时文这个文体领域最主要的创作流派、题材热点、艺术形式上的微妙变化,同时,在风格、手法、形式、语言等方面充分多样化,注重作品的创新价值,注重满足广大读者的阅读期待,雅俗共赏。
  • 我的贵族学校:腹黑小魔女

    我的贵族学校:腹黑小魔女

    13岁的她要承担一个家族,爷爷临终时将整个家族都交到她的手上,从此她不在有快乐一切都是假的。终于一本日记解开了一场巨大的阴谋。”为什么要骗我。“”幽明“”是不是我就是多余的,我在不在都无所谓?千寻,你告诉我。“”对,你不在了地球还会转,所有人还是一样该上学的上学该工作还会工作不会因为你的死而改变,只是爱你的人会难过,恨你的人会高兴。“”千寻如果我死了,你会难过吗?“”会,所以不要死好吗,你也爷爷有不得已的苦衷。“那一年千寻告诉她不可以死,她要一步一步的将独孤、慕容这几个大家族一一整垮,这仇她一定会报回来的。
  • 薛仁贵征东

    薛仁贵征东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咕咕是只猫

    咕咕是只猫

    什么都不知道的我时常幻想有一只猫来改变我无聊的时刻。此文纯属瞎编。
  • 帝神志之明皇传

    帝神志之明皇传

    不管是神也好,人也好,对于关于神最早的记载都是盘古。盘古是这个世界第一个神,盘古死后才有了女娲、伏羲、元始天尊这些神。那么众神起源的盘古又是来自哪里。千万年的时光掩盖了太多事实的真相,神,去了哪里?事实的真相又是什么呢。
  • 准确表达你的想法(名师解惑丛书)

    准确表达你的想法(名师解惑丛书)

    口语是口语表达学研究的起点。《辞源》认为口语就是言语,实际上“说话”是指口语的使用过程。《现代汉语词典》给口语的定义是:“口语就是说话时使用的语言。”口语就是人们在口头交际中、在现想现说的情况下,借助各种语气和辅助手段而讲出来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