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格格很体谅自己的父母,很会安慰人,还能挑战自己的极限,在妈妈病了的时候做饭。对生活充满兴趣和勇气,不觉中练就了超级良好的适应能力。读罢全书,不仅慨叹,桑格格从成都的一个普通家庭长大,在诺大的中国南冲北突,不落俗套、随遇而安,率性纯真、自由自在,当过演员、拍过广告,做过记者,现在是一家杂志的副主编,今年出版了《小时候》,在文化江湖上崭露头角,27岁的年纪,很不错了。我想,桑格格内心肯定会有她的忧伤,但是难得的是,她活得一点也没有包袱。对于他而言,生活的忧伤就像是身上的伤疤,碰到的时候就痛痛快快的疼吧、哭吧,碰不到的时候,又何苦去想它呢?
这样一个桑格格,难道不该让我们学习一下么?
单亲妈咪的时间表
前两天,中国单亲家庭论坛的一位朋友问我:如果从孩子一出生就离婚的单亲妈妈,一边要照顾孩子,一边要努力赚钱。工作上,生活上还有社交上都会有很多的问题要我们自己去解决。孩子一直跟着我,我在孩子身上倾注了全部的心血,为了他,我动用了我所有学过的知识,甚至开始学习没有学过的知识。但我明显感到属于自己的时间太少太少,属于自己的爱好也离我太远太远。那么单亲妈妈究竟该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呢?
这位朋友说的“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实际上是说“分身乏术”的情况下如何做好单亲妈妈。单亲妈妈的时间会比别人少一些,但是假如能够合理的安排,还是完全可以应付的。不妨先看一下这位妈妈的做法:是的,我的孩子从三岁起基本就是我一个人在照顾她了,虽然又要上班,又要照顾孩子是非常的辛苦,但从另一方面看,一个人照顾孩子省了许多的矛盾,孩子的一点一滴的进步都是我看着她得到的。我的教育方法可以从一而终,不和他人起冲突,也不会有老人的溺爱。
尽量安排好时间,我是这样安排的,早上孩子上学是自己送,下午放学的时候请了亲戚帮着接一下,偶尔有急事也放在亲戚那里,一个月给了接送费100元。孩子到了五岁如果有急事就可以独立放她一个人在家大半天了。这个要视孩子的心理是否能承受。
我休息双休日,所以孩子双休日都是自己带,加班的时候带着孩子去。
家务方面,基本上是一个星期大扫除一次,平时实在不想收拾就放在那里,我家的厨房非常大,所以再怎样也不算很糟,不过,基本上是一天洗一次碗,包括早上吃过的碗也是晚上才洗。自我安慰说,省水省时。(这一条希望不要效仿),平时收拾客厅和清洗地板都是见空就收拾。比如下班后孩子做作业的时候就拖拖地,顺便也监督她做作业,衣服一般是一周洗两至三次,实际上手洗的就是内衣和袜子,也不是非常的费事,当然,夏天是每天都要洗的,洗衣服都是放在晚上洗的,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另外,做饭方面,因为只有两个人,也是比较的好做。早上一般是煮鸡蛋,面条,牛奶或者在外面吃棕子,豆浆。午饭孩子在学校吃,大人可以回家热点饭吃,也可以在公司解决,在公司吃饭省事些,还可以有些时间休息一下。晚上一般做新鲜的饭菜,一般是煮饭的时候炒菜,煮汤。一荤一素一汤多是我们晚餐的菜品,为了省事,炖一次汤可以吃几天。
周六和周日要抽出大半天时间陪孩子四处走走,到广场上滑冰或骑车,最近每个周六孩子都要和她要好的好朋友一起玩,去上跳舞班和去画画,过的非常的充实。
孩子的学习方面是这样的:每天到家基本六点左右。洗洗手,我把饭先煮起,和孩子一起先吃点水果。然后六点半左右开始写作业,因为还在上学前班,每天就是写写拼音,写三五个汉字,做十来道数学题。孩子做作业的时候我摘菜,做饭或拖地什么的。写完作业七点了。看看少儿频道的节目,孩子看电视,我去炒菜,差不多便吃饭了。吃完饭再看看动画片,喝了牛奶就上床了。
睡觉的时候讲讲故事,顺便加强一下拼音的拼法。
周六去少年宫跳舞和画画。
每天总的来讲,单亲妈妈肯定比两个人带孩子累些,自己的爱好的学习也只有抽时间了,基本没有什么大量的时间来看看肥皂剧。每天晚上收拾的差不多就要上床睡觉了。孩子上了小学因为没有睡午觉所以每晚八点半就要上床了。妈妈也是累了一天,也是早早的睡觉了吧。
另外,每天和孩子一起回家的时候多问问一些愉快的问题,比如和谁一起玩啦,玩什么啦,老师表扬了谁啦,或者和孩子一起玩玩词语接龙的游戏,这个游戏百玩不厌,孩子非常喜欢,这样让孩子觉得每天上学还是非常好的,我们都要去珍惜。
文中的妈妈是一个能把自己的生活过得有声有色的那种妈妈,他们从对自己的生活认可度高,脚踏实地,随遇而安,忙中偷闲,自得其乐,真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时间这个东西是非常奇妙的,有的人四个小时做的事情,还不如别人两个小时做得多;抱怨自己没时间的人,往往是没有把时间计划好的人。如果开发一下孩子的自立能力,让孩子更多地做自己的帮手,那么会有很多事情不需要我们来做,有些事情我们做起来会更省时省力。当然,这是另外一个问题了。
和孩子一起学习管理时间
管理时间是每个人都需要的,如果能够和孩子一起讨论和练习如何管理时间,不仅会让我们的生活更加轻松和充实,而且可以让孩子体验到积极和亲密的感觉。
为了更好的利用时间,我们需要来了解一下时间管理的常识:其一,事情是有轻重缓急的;其二,时间是有类别的。
1时间的轻重缓急
具体来说,事情可以从两个向度来对其进行划分,即重要程度和紧急程度,“重要”就是说这件事情意义重大,“紧急”就是说事情需要马上处理。我们可以对事情作出四种分类。请参看下图。
重要
Ⅰ重要而紧急Ⅱ重要不紧急
紧急
Ⅲ紧急不重要Ⅳ不紧急也不重要
重要而紧急的事情,比如孩子考试前的复习、商人谈判前的准备等;重要不紧急的事情,比如人际关系、素养提高;紧急不重要的事情,比如接听电话(特殊电话除外);不紧急又不重要,多数时候属于无聊时的消遣。
我们经常听人说起每天很忙但不知道忙些什么,这种状况多半是因为在第三、四类事情上花费的时间太多了。如果把时间花在第一、二类事情上,人们不会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因为人们能感到他的效果和好处。
了解事情之间的差别,我们就可以明智的去对待,而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重要而紧急的事情,需要我们马上去做,直到做完为止。重要不紧急的事情我们应该以有时间就去做,或者放在固定的时间去做,定一个长期的计划。对于第三、四类事情我们尽可能的不要去做,第三类事情比较容易迷惑我们,其实它虽然紧急,但是没有什么意义,既然没有意义,也就尽量不要做了。
管理时间最应该首先做、也比较容易见效的就是排列手头事情的优先次序,千万不要总是一塌糊涂。
2时间的类别
先来看一则故事:
一天,时间管理专家为一群商学院学生讲课。他现场做了演示,给学生们留下一生难以磨灭的印象。站在那些高智商高学历的学生前面,他说:“我们来个小测验”,拿出一个一加仑的广口瓶放在他面前的桌上。随后,他取出一堆拳头大小的石块,仔细地一块块放进玻璃瓶里。直到石块高出瓶口,再也放不下了,他问道:“瓶子满了吗?”
所有学生应道:“满了”。
时间管理专家反问:“真的?”他伸手从桌下拿出一桶砾石,倒了一些进去,并敲击玻璃瓶壁使砾石填满下面石块的间隙。
“现在瓶子满了吗?”他第二次问道。
但这一次学生有些明白了,“可能还没有”,一位学生应道。
“很好!”专家说。他伸手从桌下拿出一桶沙子,开始慢慢倒进玻璃瓶。沙子填满了石块和砾石的所有间隙。
他又一次问学生:“瓶子满了吗?”
“没满!”学生们大声说。
他再一次说:“很好。”
然后他拿过一壶水倒进玻璃瓶直到水面与瓶口平。
抬头看着学生,专家问道:“这个例子说明什么?”
一个心急的学生举手发言:“它告诉我们:无论你的时间表多么紧凑,如果你确实努力,你可以做更多的事!”
“不!”时间管理专家说,“那不是它真正的意思。
这个例子告诉我们:如果你不是先放大石块,那你就再也没有机会把它放进去了。
现在我们可以来讨论时间的分类了。从时间的量上来讲,可以分为大块时间和零散时间,从时间的具体安排上来讲,可以分为固定时间和灵活时间。根据时间不同的性质,我们来安排不同性质的事情,比如,固定时间我们用来做最有意义的事情,比如我们的孩子想提高数学计算能力,那么我们就可以规定每晚的八点至八点半就用来训练计算能力,没有特殊情况不做改变;对于灵活时间,我们可以随机的安排。再比如我们可以集中大块的时间来做一些不能分开来做的事情,如让孩子做模拟试卷等,大块时间就好比大石头,你要是不优先安排,你就可能无法处理了。而零散时间可以用来做一些积累的事情,比如早餐后上学前的时间,可以利用5-10分钟的时间来背英语单词,通过对零散时间的利用,可以逐渐积累自己的知识和训练自己的能力,长时间的积累是可以创造奇迹的,优秀的人物,往往都善于利用零散时间,所以他们不仅在某个方面成就非凡,还在很多方面多才多能,让人惊叹,其实,那些许多让人惊叹的成绩,或许只是每天茶余饭后的十分钟而已。
如何提高时间管理能力
浪费时间是人类普遍的特长,一个利用时间的高手并不比一个天才容易找到。人类浪费时间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人类时间资源的流失远远超过任何一种其他资源。但是,最臭名昭着的时间杀手只有三个:盲目、拖延和压力。如果能够“降伏”这三个杀手,就能大大的提高我们的时间管理能力。
从时间概念上可以判断一个人的能力水平,比如对于学生而言,那些说高考还有15天的学生,绝不会是出类拔萃的学生,顶多是个中上游,因为这个概念太模糊了,根本无法把握。算时间,至少要算到小时,还有十五天,每天能利用六个小时,那里高考还有九十个小时,这样,才能计算出自己能够做多少事情,应该做那些事情,才能让宝贵的时间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有人认为拖延是时间最大的杀手,我并不以为然,因为南辕北辙或者原地不动比延迟对人们更为不利。人们所以不作计划,原因不一。有的人是因为做过计划,但是大多都失败了,所以认为做计划对他没有用处甚至会使他再次蒙羞;有的人,习惯于不作计划,而且,生活或者工作进行的也不错,所以他们认为没有必要做计划。对于前者,是因为他不会做计划,对于后者往往是因为,他们没有遇到特别复杂而具挑战性的目标。
对于一个有所追求的人,制定计划绝对是一个必备的能力和策略,我们的孩子人生刚刚开始,就更需要学会制定计划,将来的生活将有无数次的机会对他们的计划能力进行考验。
如何制定计划呢?我建议大家可参考如下的步骤:
第一步整理事情
1分清事情轻重缓急。就像我们前面所讲的两个有关时间的常识,先要列出重要而紧急的事情和重要但不太紧急的事情。
2衡量同等级事情的难易程度。分析并排列事情难易,对于同样紧急或者同样紧要的事情,选择最容易做的事情,因为这样最有效果。
3剔除不重要的事情。回顾自己计划前的生活和工作情况,找出经常占去自己的时间的、紧急但不重要和既不紧急也不重要的事情,想出今后避免类似事情发生的计划。
第二步整理时间
1计算有多少时间
每天有多少时间可以利用,周末或者其他节假日有多少时间。这个时间必须除去生活中必须用掉的时间,比如吃饭、睡眠、交通、必要的应酬等,我们计算的是我们有多少“净时间”,可以完全自由支配的时间。
2对时间进行分类
在整理出我们有多少净时间之后,对时间进行分类,哪些时间是一个小时以上的大块时间,哪些是零散的时间,每天哪些时间最稳定,适宜作为固定时间,对于那些灵活机动的时间,我们如何利用,需要准备些什么。
第三步制定计划
参照自己可利用的时间和事情的优先次序,制定相应的计划。需要格外注意的三点是,其一要确定每件事情的最后时限;其二要把娱乐放松的时间列入计划,适当的缓冲和调整会提高效率;其三最好能做一个简单的图表,比如先行图,让自己随时能清楚地看到自己的进度,随时能看到自己努力的成果。
写清每件事情对自己的意义以增加自己的动力。
3
控制计划的难度,每个人执行计划的能力各不相同,执行能力越高,计划的难度可以越大。假如,一个人第一次制定计划,或者以前的计划都失败了,那么我的建议是,你的计划难度系数应该在60%以下,当目标有把握达到时,人们最愿意付出努力,即使偶尔不能按计划进行,人们也有弥补的信心。许多人好高骛远,结果反而突增挫败感,于是对计划丧失信心,形成恶性循环。制定计划的上限不应该超过95%,因为即便你的执行能力很强,也要留出处理意外事件的余地。
4制定计划最好以周为母单位,以天为子单位。太长或者太短都不便于控制。
第四根据反馈调整计划
很少有一步到位的计划,计划制定以后出现出入是很正常的事情,有些人为此懊悔不已,索性放弃计划,真是可惜。一方面从失败和成功中汲取经验,提高自己执行计划的能力,一方面根据自己完成计划的能力,调整计划的难度,使计划更切实。反馈时间一般在一个周期之后,如果不行还可以第二次、第三次修改计划,但是不要太频繁,否则意味对自己失信,计划将失去对自己的约束。
这些年来我忙碌飘移居无定所
我曾经迷惑甚至迷失
我开始怀疑自己所拥有的一切
是不是我当初的坚持及梦想
于是我把空荡荡的身体
继续游走游走到一些我陌生的地方
去寻找什么我不知道
但是在2003年某一个清晨
我忽然听见自己跟自己说
不要怕不要哭要勇敢放轻松
要永远相信那个爱唱歌的自己
会在一个幸福的出口等着我自己
2003年的秋冬是幸福的
我珍惜眼前的幸福
[刘若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