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552300000013

第13章

为武昌鱼写过诗的,还大有人在,而且基本上都持赞美的态度。北周的庾信,把那首偏激的民族给“平衡’了一下:“还思建邺水,终忆武昌鱼。”唐朝的岑参,寄托了远方的思念:“秋来倍忆武昌鱼,梦魂只在巴陵道。”宋朝的苏东坡,有美食家的超常嗅觉:“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而范成大则体会到一种挽留:“却笑鲈江垂钓手,武昌鱼好便淹留。”元朝的马祖常,更是刻意提醒:“携幼归来拜丘陵,南游莫忘武昌鱼。”

明朝的何景明兴致颇高:“此去且随彭蠡雁,何须不食武昌鱼。”另一位汪玄锡,思想则复杂一些:“莫道武昌鱼好食,乾坤难了此生愁。”……李白来过武汉,估计也曾拿武昌鱼下酒,只是他登黄鹤楼时,读到崔颢的那首“昔人已剩黄鹤去”,长叹一声:“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要不是崔颢把他给“镇”住了,他没准会给武昌鱼留一、两首诗呢。

据武汉女作家方方讲解:“这些诗词中所写到的武昌鱼,只是泛指武昌的鱼,并非特指哪一种。直到1955年,武汉的鱼类专家才将‘武昌鱼’归到一种名为‘团头鲂’的鱼身上。而那时武汉人早已知道团头鲂味道鲜嫩,脂肪丰富的价值了。”这种特指的武昌鱼,并非武昌本地所出,而是产于湖北鄂州市(即古鄂城)的梁子湖。但有那首民谣为证,三国时期的鄂城便叫武昌,把梁子湖里的团头鲂命名为武昌鱼,也没什么错。

因为这些典故,武昌鱼在我眼中变得神秘了。而湖北鄂州市的梁子湖,而更为神秘。它才是这一系列名诗佳名的真正发源地。我没去过鄂州,无法想像梁子湖是怎样一片水域,孕育出游泳于千百年历史中的武昌鱼。

今天的武昌,多多少少借了一点武昌鱼的光,借了一点古代的鄂城、那另一个武昌的光。许多中国人都还误以为武昌鱼,必然是流经武汉的这一段长江所特产。他们借了。当然,现在人工养殖技术这么发达,武昌鱼离开了梁子湖,一定照样能活,照样能生长、能繁衍,味道也不见得真会变差;武汉的酒楼饭肆作为主打菜隆重推荐的武昌鱼,又有多少确实是从鄂州的梁子湖里打捞出来的?

但要替大名鼎鼎的武昌鱼寻根,就不能不提那名不见传的梁子湖。它的根,在梁子湖,在一千七百年前的民谣里,在容易让历史失迷的烟波中。武昌鱼,原本是湖鲜而非江鲜。

在我意识中,武昌鱼就必须是由梁子湖的湖水养大的,才会有原汁原味。否则,只能算作赝品,或冒牌货。

我梦想着去一趟鄂州,在梁子湖畔,点起篝火,支起铁锅,灌满湖水,炖一条最信得过的武昌鱼来吃。它当然是我亲眼看见渔民从湖里钓上来的。在那样的氛围中,我没准也能为武昌鱼写出一首好诗。你信不信?

湖北的朋友古清生,来北京,绘声绘色地给我描述武昌鱼。我听着听着,快流口水了。他说吃武昌鱼必须亲临梁子岛,岛人云“黄山归来不看山,梁子离去不食鱼”;武昌鱼原生在梁子湖,冬季游到樊口的长江回流处避寒。俗称团头鳊,缩项鲂。武昌志载:鲂,即鳊鱼,又称缩项鳊,产樊口者甲天下。是处水势回旋,深潭无底,渔人置罾捕得之,止此一罾味肥美。

今鄂州旧时称鄂城,鄂城又古称武昌,梁子湖位其西南,有水面积六十万亩。梁子湖通长江处为樊口,樊口水势回旋,有大小回流之分,“在樊口者曰大回,在钓台下者曰小回。”(《武昌县志》)唐代元结有歌:“樊口欲东流,大江欲北来,樊口当其南,此口为大回。回中鱼好游,回中多钓钩。漫欲作渔人,终焉得所水。”歌中所说的“回中鱼”,即武昌鱼……

古清生还讲授了武昌鱼的三种吃法:清蒸,精炖,和晒干腌制。但清蒸运用得更为普遍:“鲜武昌鱼一毛,去鳞、腮和肠肚,在满月般的宽体上遍抹油盐,腹内填肉末与姜葱,装盘置锅上清蒸即成。清蒸武昌鱼较能保持武昌鱼的鲜嫩度,是一种原味的吃法。”方方也说:“武昌鱼的吃法以蒸为主,鱼必鲜活,一次放料,一气蒸成,原汁原味,滑嫩爽口,清香扑鼻,的确是一道极诱人的好菜。”估计毛主席所吃武昌鱼,也是清蒸的。

武昌鱼因为这位大人物的点评,在当代名气更大了。武汉的其他特色菜肴,跟它相比,都只能算小菜一碟。

上世纪八十年代,我自故乡南京赴武汉读大学,乘轮船溯长江而上,应该算放弃建业水、投奔武昌鱼。可在那四年间,我终究未尝到武昌鱼到底什么滋味。原因很简单:囊中羞涩。穷学生,口粮之余,稍有点零钱,还不够买书的。吃腻了校园的大食堂,想打牙祭,顶多就是鼓足勇气去老通城吃一回豆皮。

1958年,毛主席在这家老字号吃了豆皮,赞不绝口。不知武昌鱼他是否也在这里吃的?我吃着豆皮,旁边的一桌,正端上一盘武昌鱼。唉,我也只敢偷看一眼。别说武昌鱼了,小桃园的瓦罐鸡汤,当时在我眼中都是奢侈品。

在武汉生活四年,没吃到武昌鱼,不能说不算一种遗憾。可有什么办法呢?那毕竟是我生命中食无鱼、出无车的阶段。长铗归去兮!

后来我移居北京,离从小喝惯的长江水远了。有一年五一节,文坛老字号刘心武,在他寓所对面的九头鸟餐厅,邀一桌同行小酌。我也有幸列席其中。九头鸟是湖北菜,火暴京城。我正听张颐武、邱华栋等高谈阔论,服务员端上一盘香气四溢的清蒸鱼,我的注意力立马就转移了:这不正是武昌鱼嘛!让他们聊他们的,我且伸筷子,直奔主题--好吃呀。在武汉与武昌鱼失之交臂,想不到它也会北上,从茫茫人海中寻找到我。它是怎么游过来的?

作为对武昌鱼迟到的敬礼,我连喝了几杯二锅头。尽在不言中。只有我觉得自个儿在跟武昌鱼对酌,别人,一定以为我在自斟自饮呢。

豆腐

豆腐是中国的一项伟大的发明。跟四大发明相比,它其实离老百姓的生活更近。

豆腐诞生在汉代,资格够老的。传说刘邦的孙子,淮南王刘安,在安徽淮南八公山珍珠泉炼丹。没炼出长生不老的仙丹,却创造出了豆腐。作为炼丹炉里的副产品,豆腐虽不至于产生使生命不朽的神奇效果,其营养价值还是不容置疑的。我相信这个传说是真的。豆腐的制作过程,将大豆磨碎、榨浆,上锅灶蒸煮,直至添加石膏,或用青盐点卤,使豆浆凝固,太像一次化学实验。

有人比喻为石髓,即石头的骨髓,倒挺形象的。还有人称其为甘脂,也很浪漫。我想起白居易怎样赞美杨贵妃:“温泉水滑洗凝脂。”豆腐也是一种凝脂,跟美女的肌肤有几分形似或神似。温香软玉,令人情不自禁想去触摸,想去吮吸。不管别人咋样,我每每以亲吻的态度品味豆腐。难怪民间有诙谐的说法:把占女人便宜叫做吃豆腐。我没啥犯罪感,因为自己是在吃豆腐的豆腐。一厢情愿而已。但毕竟也算一次美的享受,无论视觉还是口感。在食物中,豆腐似乎最女性化的。

读鲁迅小说,写到故乡有个豆腐西施。这位少妇肯定靠磨制豆腐出卖为生,可能还略有几分姿色。豆腐与西施联系在一起,挺谐调的比叫茄子西施、冬瓜西施要顺耳。即使真让西施卖豆腐,并不掉架子,她的美肤简直在为自己的产品做活广;但没谁想过西施会去菜市场兜售茄子、冬瓜。这简直跟让她卖国一样,是不可能的事情。鲁迅的故乡又是西施的故乡。鲁迅故乡的这位豆腐西放,究竟什么模样,他没有详细描写。

我猜测皮肤一定很白吧,像豆腐一样润滑、细腻。只要有了这一条,就不会难看。一白遮百丑嘛。鲁镇的老少爷们,给豆腐坊的老板娘起了西施的外号,怎么听都有点暧昧。他们用语言,在想像中吃她的豆腐了。同时也在占西施的便宜。不过,市井中若没有一点风情的作料,也太单调了。不管豆腐西施的手艺如何,打上西施的招牌,顾客总会有点美妙的心理作用:西施的豆腐,怎么可能不好吃呢?况且,比天鹅肉便宜多了。估计这位美少妇的生意,应该跟她的回头率一样不错。

豆腐西施,你有什么配方,做出畅销的豆腐?豆腐西施,你使用哪种牌子的化妆品,来保养娇嫩的皮肤?更有可能的是:你天生一副清秀的容颜,连城里的雪花膏都没搽过。你在跟豆腐比赛呀,看谁更白、更吊人胃口。

情色,在中国的饮食中也会有所显影,使人口腹获得物质的满足之余,心理上还产生某种微妙的“化学反应”,丰富了食品的滋味。譬如,南京人将鸭胰叫作美人肝,福建人将贝肉氽汤唤成西施舌,还有某地清蒸的贵妃鸡(象征杨玉环出浴),乃至浙江的一种黄酒命名为女儿红。仅仅这称呼,就令人浮想联翩。除了柳下惠,谁听到会无动于衷?浪漫的名称,一听就是有点儿雅趣的人起的。它从某一方面,证明了中国的饮食确实能上升到文化的境界。这也是中国菜在色、香、味、型之外的又一大法宝,只不过不敢滥施,怕转移了主题。

我有一个喜剧片般的策划:绍兴打鲁迅品牌,仿建咸亨酒店、叫卖孔乙己茴香豆之余,也不妨尝试生产一种西施豆腐,或索性开一家西施豆腐坊,选美,让冠军站柜台,就当站在T型台上。不管有多少人买账,会有更多的人来看风景、看热闹的(看着看着,总会饿的)。大不了,再雇一位浙江出产的女明星做形象大使(不知周迅是否愿意),代言绍兴的豆腐。这至少比代言金华火腿要容易些吧?看在鲁迅的面子上,就当一回当代版的“豆腐西施”吧。

假如觉得鲁迅的面子不够,再加上西施的面子。西施的面子总够大了吧。那是西施在给你面子呀。女人能被称作西施,就像男人能被作文豪一样,多少人想当还当不上呢。姐们,勇敢点,上吧!广告词,就说你是因为爱吃家乡的豆腐,才长得如此水灵灵的。这是你的护肤养秘方。一点不逊色于大宝SOD蜜。

其实,按年代推算,西施没吃过豆腐。战国时期,豆腐还没发明出来呢?西施的主子勾践,正吮着悬梁的苦胆,五味俱全地将自己尝都没舍得尝的美女,作为“糖衣炮弹”,送给好色的夫差……西施饱了那么多人的眼福,但她不知道豆腐是啥滋味;所以,她还是不如你有口福。

人选方面,我还是觉得周迅最合适。她是四小名旦之一。正如西施是中国四大美女之一。四小名旦,不就等于当代的四大美女吗?况且她跟西施同乡。跟鲁迅笔下的豆腐西施,也算老乡。就当演一把嘛,又有什么关系。只是,不知周迅在现实中,是否真的爱吃豆腐?但我想,至少不会不爱吃的。

中国的豆腐,使我“意识流”,说了这么多题外话。在我眼中,它是最富有中国特色的一种食物。它在神话般炼丹炉里脱胎换骨,从此进入中国人的食单。在素菜类,它的名次应该比较靠前的。

佛教徒,不近女色,不食荤腥,但对豆腐怜爱有加。豆腐为素食主义者送来了福音。素斋里,常用特制的豆腐皮加工成素鸡、素鸭、素火腿等种种名称叛逆的豆制品。看来光有腐竹还不够;豆制的竹林下,还养起了诸多豆制的家禽、家畜……门户兴旺。或者说个笑话:此乃豆腐的仿生学,或超级模仿秀。

若没有豆腐的发明,中国菜将少了许多精彩的节目:麻婆豆腐、芙蓉豆腐、砂锅豆腐、泥鳅豆腐、小葱拌豆腐,乃至鲫鱼豆腐汤……每一道菜几乎都可以讲出一段故事。太多,太长,我就不一一讲了。

以豆腐为主题,还有一系列衍生产品,如豆腐脑、豆腐干、豆腐乳、油炸豆腐泡……大故事下面还套着无数的小故事。甚至连臭豆腐,中国人也嗜之如命,为其辩护:“闻起来臭,但吃起来香。”一代英雄毛泽东,在重游故地时,“表扬”过长江火宫殿的油炸臭豆腐:“火宫殿的臭豆腐还是好吃。”据说“文革”时这句话被该店作为“最高指示”引用在影壁上。可见豆腐不仅平民爱吃,伟人也爱吃。它跟四大名着似的,雅俗共赏。

有句俗话:青菜豆腐,保平安。孙中山相信此理,写过《中国人应保持中国饮食法》一文:“中国人所常饮者为清菜,所食者为淡饭,而加以蔬菜豆腐。此等食料,为今日卫生家所考得最有益于养生者也,故中国穷乡僻壤之人,饮食不及酒肉者常多上寿。”他尤其赞赏豆腐,“夫豆腐者,实植物中之肉料也。此物有肉料之功,而夫肉料之毒。”

中国,恐怕久已形成了一种豆腐文化。

豆腐文化的内涵,类似于“怀柔”政策。豆腐是温柔的,而儒家恰恰教诲人们要“温柔敦厚”。甚至在形容说话厉害但心肠软的妇人时,也称其“刀子嘴豆腐心。”作为一个善良的民族,中国人的心,很软,像豆腐一样。豆腐心并不是贬义词。长着豆腐心的人,是值得信赖的。“人之初,性本善”,每个人出生时都长一颗豆腐心。有的人终生保持,有的人则逐渐变硬了,变麻木了或变冷酷了。保持豆腐心,跟保持童心一样困难。因为豆腐心,仿佛玻璃心,是易碎品,很容易受伤的。“仁者爱人”,豆腐心,其实象征着中国人胸怀里的那个“仁”字。

同类推荐
  • 健康吃,放心买

    健康吃,放心买

    健康与长寿是人类永恒的追求目标,也是人类始终难以掌控的目标。无论一个人拥有多少财富,也无论他拥有多大的权势,在应对“致命疾病”时,都会显得力不从心。
  • 美食高手(现代生活实用丛书)

    美食高手(现代生活实用丛书)

    中国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形成了众多的菜系。目前有四大菜系、八大菜系、十大菜系之说。它们因地理气候、习俗、特产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的地方风味。中国饮食文化有着丰富的饮食观念、民俗风情、物产原料烹调技术、饮食器具、礼仪、食疗养生多重内容。我国的饮食调制方法各式各样,烹、炒、煎、炸、煮、炖、涮等。花样繁多,色香味俱全。《美食高手》一书方便易懂,更提取了各菜系中的精华,渴望成为城乡居民,尤其是家庭主妇的良师益友。
  • 腊味的100种做法

    腊味的100种做法

    《100种做法系列·第2辑》包括《蒸菜的100种做法》、《炒菜的100种做法》、《凉菜的100种做法》、《煮菜的100种做法》等10册,分别介绍了100种适合家庭操作的美味食谱。每册都按照禽蛋、水产、畜肉、蔬菜等食材进行分类,所有菜式新颖独特,易学易做,非常适合家庭主妇、烹饪爱好者使用。
  • 小炒烧烤集锦

    小炒烧烤集锦

    《小炒烧烤集锦》所选主食,均注意营养、味美、美观。选材方便,制作简单,色香味俱佳,既享受美味,又增进健康。最常吃、最经典的家常美食,集权威专家与身边百姓共同的智慧,倾力打造出让读者一学就会的家常菜谱!
  • 烹饪学

    烹饪学

    戴桂宝、王圣果编著的《烹饪学》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编写过程中按前基础、后技能依次编排,每章节既独立又互有联系,既是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又是相互联系的一个个知识环节,既可以作为一个整体的教学教材,也可以选用部分章节单独教学。适用于烹饪专业、酒店管理专业及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学习,也可以根据教学对象的需要、学生的层次和知识背景的不同,作灵活调整。
热门推荐
  • 你是我的留白

    你是我的留白

    往世潜伏在暗夜里,为世人低诉过往,而在喧嚣的白昼,又停留在宁静的心间。有一种邂逅从往世开始,一直绵延到这一世的感动。
  • 完美主仆

    完美主仆

    在悬崖上,有一座城堡,里面住着一对主仆。主人腹黑高贵,女仆妖冶淡漠。他说,罂粟酱,我饿了。她说,主人,一分钟前您刚吃完晚饭。他说,罂粟酱,陪我睡觉吧。她说,主人,罂粟卖笑不卖身。这是一场已心换心的游戏,当神帝少女签订契约后,游戏就此展开!
  • 天武龙逆

    天武龙逆

    神月大陆,修士横行,数不尽的天骄,降不完的妖魔。修士以降妖除魔为己任,妖魔岌岌可危,人人喊打。修妖修魔者几乎没有出头之日。修士风光无限。少年得奇功,修妖身。成为一代妖族大圣。龙有逆鳞,触之必死。从人尽嘲讽的孩童,步步成为一代强者。带领妖族,成为神月大陆的神话。金麟岂是池中物,一遇风雨便化龙。这是属于强者的时代。
  • 花朝狐拜

    花朝狐拜

    她是个喜好自娱自乐且心境平和的神,所以就是那八十一道神雷劈下时,她仍是面不改色,大不了维持神识重新修炼,千年后当个散仙也不是不好,那时候她说不定还能在人间当个富婆惩恶除奸什么的!不过在雷劈下的瞬间,当那张销魂的脸闪过时,她发誓如果不是双手被锁死在台上,她一定要把他拖着,不对是掐着扯上台,一起去“逍遥”。要知道保魂有风险,做时需谨慎啊~
  • 锁龙渊

    锁龙渊

    家族被灭,苏宸背负唯一血脉。这世间一切阻碍都将是踏脚石,成为无上尊者,我欲为王!
  • 恶之恋歌

    恶之恋歌

    世界上的正义和邪恶,本就没分得这么清楚,就如天地万物的本质其实就是这样,缘是混沌。所以,有时候实践心中自私的正义,其实也就没被别人指责的缘由。即使那是恶。
  • 校草大人独宠小丫头

    校草大人独宠小丫头

    “臭流氓!你给我站住!”天!她欧阳萱萱今天是倒了几辈子的霉啊!出门逛街竟然被强吻了!……………
  • tfboys之说好一起走

    tfboys之说好一起走

    她,在前世被生母凌虐致死,时光轮回,她穿越到了现代。穿到哪儿不好?偏偏穿到浴室里,还正巧遇上他沐浴。之后,他对她开启了一番死缠烂打。可经历了他的一番死缠烂打之后她发现自己好像也爱上了他!他们能有情人终成眷属吗?
  • 却染红尘多纷扰

    却染红尘多纷扰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沉香亭畔,梨花十里,两人许下那样美好的誓言。十年后,仍是十里梨花,两人不期而遇,可物是人非,沧海桑田,已然是相见如陌。有的爱,虽然从未提及,却刻在心间,浮生若梦,梦境终究是会破碎的。红尘滚滚,有缘无分之人太多,徒增纷扰罢了。既不回头,何必不忘;既然无缘,何须誓言;今日种种,似水无痕;明夕何夕,君已陌路......
  • 老板忠告员工

    老板忠告员工

    美国《时代周刊》杂志资深记者惠德曼·丹尼斯用了大约一年多的时间先后采访了一百个知名企业的老板和总裁,征求他们对员工或部属的看法、期望和要求,并请他们以老板的身份以及对企业、对员工前途高度负责的心态,给员工提出善意的忠告、真挚的嘱托和殷切的寄语,当然还有一些话头话尾的警示,一些明里暗里的戒则,一些深中肯綮的劝勉。这些话差不多是每一个老板对员工一直想吐露的心声,其中有些内容是老板们讳莫如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