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552300000032

第32章

平遥牛肉及其他

从长治夜奔数小时,到了平遥,已经凌晨一点。借着星光,看见黑压压的一堵城墙,城门敞开着,想来此即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平遥古城,我们的桑塔纳直驶进去。街巷挺窄,但很规整,两侧的明清风格的店铺全部闭门打烊了,悬挂着形形色色的牌匾,却毫无生气。远近无一行人。桑塔纳缓慢地沿着横平竖直的石板路拐了几个弯,就是找不到一家依然亮着灯的旅馆,仿佛误入迷宫。四周没有一点声音。气氛冷清让人想打哆嗦。我说:“这有点像一座阴间的城市。”同行的一位女孩跟大伙一块笑了,但笑声声分明是颤抖的。

这是我第一次来平遥,想不到迎接我的是一座空城。平遥,我进入的是你的梦境。

司机没信心了:“还是到城外找地方住吧。”这时我们恐怕已横穿整座古城,正准备从另一扇城门洞出去。说来也怪,一辆人力车迎面驶来,骑车的老汉问我们是否找旅馆,他可以带路。于是,人力车在前面骑着,桑塔纳在后面跟着,又绕回那棋盘般的仿古商业区。我继续开着玩笑:“前头领路的,可别是一位判官吧?”是呀,这面目模糊的车夫,毕竟是我们转遍来遥城遇见的第一个大活人。整座城市仿佛只有他一个人醒着。他不像拉活的,(这么晚了,哪有活啊),更像在兢兢业业地巡视自己的领地。

人力车在一家旅馆前停下,车夫迈上台阶,很响的捶门,一边还喊:“李大哥,有客人。”里面的灯亮了,门开了半扇,店主披件夹克衫探出了脑袋:“进来歇吧。”我们迈进门槛,在厅堂里站住,发现摆了四、五张八仙桌,分明还兼作餐厅。店主指指院子里:“后头有的是客房。”他绕到柜台里面拿出个本子,让我们登记。大家把行李搁进后院的客房,心里踏实了,肚子却有点饿了,又走回前头的餐厅,问店主是否有夜宵。

店主有点为难:“厨师已睡了……不过,你们若不嫌弃,我给你们切一盘牛肉,下酒。”他从厨房拎来案板与菜刀,架在八仙桌上,又从冰箱里取出牛皮纸包着的一大块熟牛肉,粗枝大叶地切成片:“请用吧。”我们每人又向他要了一碗散装的汾酒。就这样,抿一口酒,伸手从案板上掂一块薄薄的牛肉吃,浑身满口奇香。牛肉居然能做得如此绵软,入口即化,与汾酒的刚烈恰恰形成鲜明对比。

店主见客人吃得高兴,就坐下来聊了几句:“这可是地道的平遥牛肉。算是一道特产。做法非别的地方可比,是以往晋商办酒席时必备的冷盘。好多人来平遥,就为了爬城墙,看票号,吃牛肉。”我们今天来的时间晚了,没爬城墙,没看票号,倒先吃上牛肉了。看来哥几个的口福要远远大于或超前于眼福。管他呢,毕竟也算有福之人。

摊在案板上的一大堆干切牛肉,风卷残云般生扫而空。酒碗也喝了个朝天。大伙意犹未尽地咂咂嘴,觉得没吃够。嘿,就当留点想头吧。这个夜晚真是太有戏剧性了。刚才还在一座萧瑟的空城中瞎转悠呢,转眼就投宿在《水浒》里的酒馆,大碗喝酒,大块吃肉,跟我们的日常生活有巨大的反差。旅行,能玩到这份上才有意思。

趁着酒兴,又参观了一番古色古香的院落,中间有石榴树、金鱼池、影壁,周围都是仿明清式的建筑:二层小木楼,踩着木楼梯上下,嘎吱作响;高高的屋檐下居然还悬挂着一串串大红灯笼。谁说了一句:“这也忒像张艺谋《大红灯笼高高挂》里的布景了?照抄的吧?”店主撇撇嘴:“谁抄谁的呀?我家这祖传的宅院可有四百年的历史了。”我们无心细加推敲他自报的历史是否有所夸张,觉得还是在这神秘的旧宅里睡一觉的。

夜宿西厢房。里面没有席梦思,代之以一席大炕。好!来了山西,睡觉就应该睡在土炕上,哪怕这带有道具性质的土炕根本无法生火(客房里装有空调)。我不禁联想起《西厢记》。这部爱情戏剧发生的地点,即山西的普救寺。离我已不远了吧。女诗人李轻松说过:“比起红楼来,我更爱月下西厢,因为我相信奇迹。”

人出门旅行,私心里都是为了看奇迹的。

今夜,众人皆睡我独醒的平遥城,就像一个小小的奇迹。至少,是一般的游客在白天不可能看见到的,甚至不曾想像的。

我是幸运的。虽然这幸运又是极偶然的。我不仅拿平遥牛肉下酒,也拿这奇特的夜景下酒。酒不醉人,人自醉。

早晨起床,在旅馆吃了碗刀削面,就赶忙去补另外两课:爬城墙,看票号。此刻,平遥城已彻底苏醒了,跟我们夜游的情景相比,完全是另一番模样。到处都是吆喝的、拉活的、兜售的本地人,到处都是东张西望、讨价还价的外来客。一派繁荣气像。这么些人是从哪儿冒出来的?他们使那座空城一下子就满了,活了。

我们夜游的所见,反倒更像一个梦。

逛明清一条街,隔几步就有一家食品店,都挂着“平遥牛肉”的幌子。商贩们在柜台铺开砧板,上置一大砣卤制好的熟牛肉,用白棉布蒙着。见有游客经过,就把布撩开,邀你走近了看。只要你稍微流露出兴趣,即用快刀切下薄如纸张的一片,供你免费品尝。即使生意未成交,商贩也没有不高兴。我们就这样免费品尝了好几家的牛肉“样品”,后来实在不好意思了,每人买了半斤,让卖家切成薄片,用牛皮纸包裹好,边逛边掂起一片放进嘴里,不知不觉就吃完了。

临行前,又一人买了一大整块,放进特制的塑料袋里,当场在店里的机器上真空包装了。

看来平遥牛肉真是大名鼎鼎。昨夜投宿时听旅馆老板介绍,还以为他在“吹牛”呢。

逛平遥,别的纪念品我都没怎么买,只带回了一大块玉石般有着彤红花纹的熟牛肉。感觉挺实在的。

逛平遥,还有一个不巧的“巧合”。我们是2004年10月16日离开的,回到北京,隔了两天,看报纸,发现这样一条报道:17日下午2点30分左右,位于平遥古城正南门的一段长约15米的古城墙突然坍塌……还刊登了坍塌的那一段城墙的照片。我吓了一跳。要知道,那一段城墙,坍塌的前一天,我还曾高高地站在上面,无比陶醉地品尝平遥牛肉呢。

秦始皇的万里长城,被孟姜女哭倒过。平遥的古城墙,是怎么倒的?莫非有谁的眼泪在飞?

受伤的平遥,我很挂念你。你现在,还好吗?

文化味精

中国人吃饭,吃的是概念。或者用一种通俗的说法:吃的是文化。这使饮食问题带有了社会性(甚至艺术性),而不再仅仅是一项形而下的生理活动。

日本人饱食终日,自然把饮茶的过程,也提炼为向哲学靠拢的茶道,有点在清风、明月、插花与器皿中求真理的意思。中国人则更了不起,把一日三餐都当作兢兢业业的功课了,煞费苦心,追求着那令人拍案称绝的艺术效果。“好吃极了!”是较流行的一句赞美用语。所以,美食家的虔诚丝毫不亚于画家或雕塑家,对美的体会甚至更全面:色、香、味--连深藏不露的舌头都调动起来了,成为鉴赏的工具。

当一席大菜合盘托出,井然有序地布置在餐桌中央,简直就像揭开了蒙在某一尊艺术品上面的幕布,不时能听见一、两声由衷的喝采--当然,这是躲在后台掌勺的厨师所期待的。宾客们举杯相庆,仿佛在进行小小的剪彩仪式。然后就各司其职,频频挥动蜻蜓点水的筷子。金圣叹评《水浒》,脂砚斋评《红楼梦》,也不过如此吧:在字里行间作点小楷的眉批。不管是冷盘还是炒菜,最终都必须经得起筷子的“酷评”。

在中国,每一桌宴席的推出,都笼罩着新船下水般的热烈气氛。而每一位食客,都是动作熟练的老水手--或者说,都是潜在的评委。难怪开餐馆的老板,都很会看客人的脸色。看客人的脸色就能了解到厨师的水平。中国文化的最高境界,就是一个“喜”字。这也是中国人最热爱的一个汉字。而吃饭是最能烘托出这种喜气的。

喜气洋洋,东道主自然满意。传统的喜宴,被清代的满汉全席发挥到极致。从其名称即能感受到“民族大团结”的意味,“强强联合”的意味。正宗的满汉全席要连吃三天三夜,茶肴不重复。这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狂欢节:一场饮食文化的马拉松!吃饭,在中国是最日常的仪式,是最密集的节日。

信奉基督的西洋人就餐前习惯在胸前画十字,念叨一句“上帝保佑”,感谢上帝赐予的面包与盐,大多数中国人都是无神论者,把酒临风时反而充满了当家做主的感觉。饱餐一顿(若能持螯赋诗就更好了),是离他们最近的一种自由。由此可见,这个民族宗教感匮乏,艺术气息却很浓郁。在我想像中,美食家都是一些拥有古老传统的民间艺术家。

西餐折射出私有制的影子,各自为政,管理好自己的盘子--使用刀叉是为了便于分割利益。中餐则体现了最朴素的共产主义。中国人围桌而聚,继承了原始氏族公社的遗传基因,有肉大家吃,有酒大家喝,人人皆可分一杯羹。

大锅饭的传统很难打破。好在中国的饭桌也是最有凝聚力的地方,有福同享、有难共担的绿林好汉作风颇受欢迎。中国人通过聚餐就能产生四海之内皆兄弟、天下大同的幻觉,这种虚拟的亲情毕竟大大增进了其食欲。所以中国人吃饭,也是在吃环境,吃气氛,甚至吃人际关系。边说边吃,边吃边听。这是一种超越了吃的吃。我一直认为中国人的吃是最有情调的,最有人情味的。

中国人有四大菜系八大风味。川菜、粤菜、湘菜、齐鲁菜、淮扬菜、东北菜乃至上海本邦菜……仿佛实行军阀割据似的。但在我眼中,这更像在划分艺术流派。出自圣人之乡的齐鲁菜,称得上古典主义。缠绵悱恻的淮扬菜,属于浪漫主义。假如说辛辣的湘菜是批判现实主义,麻辣的川菜则算魔幻现实主义了--一粒花椒,有时比炮弹还厉害,充分地调动起我们舌头的想像力。当然,也可以用别的方法换算:上海菜属于杨柳岸晓风残月的婉约派,东北菜则相当于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豪放派……

我喜欢琢磨一系列特色菜名:宫爆肉丁、鱼香肉丝、麻婆豆腐、夫妻肺片、古老肉、梅菜扣肉、素什锦、糖醋里脊、豆瓣鱼、白斩鸡、地三鲜、拔丝菠萝……就像在玩味隽永生动的词牌:菩萨蛮、忆秦娥、浣溪沙、虞美人、临江仙、蝶恋花、满江红、雨霖铃、一剪梅、鹊桥仙、沁园春、青玉案呀什么的。毫不夸张地说,这些或雅致、或俗俚、或温柔、或高亢的菜名,经历了亿万人传诵、千百年陶冶,本身就如同一阕阕吸风饮露的“如梦令”。比梦还要豪奢、还要飘逸的中国菜哟!

我曾经有一个理想,开一家词牌餐馆,用词牌来命名各种新旧菜肴,譬如将水煮鳝鱼改称为水龙吟,将酸菜鱼改称为渔家傲,将辣子鸡改称为贺新郎,将小葱拌豆腐改称为念奴娇,将烤乳鸽改称为鹧鸪天,将冬瓜连锅汤改称为西江月,甚至将油炸花生米改称为卜算子,将沙锅鱼头改称为水调歌头……后来想一想,觉得太复杂,还是算了。况且像蚂蚁上树、狮子头、地三鲜,灯影牛肉呀什么的,是没法改的,它们本身就很有诗意了。许多菜名都有一种浑厚古朴之感,一改就没味了。譬如某皇帝将民间的青菜豆腐肉丸汤赐名为珍珠翡翠白玉汤,精美有余,但毕竟显得雕饰与做作。我最好还是别向那傻皇帝学习。

某些菜名之所以不同寻常,在于是有典故的。我们在吃菜的同时,无形中也在吃典故--用筷子就能把它晃晃悠悠地挟起来。譬如在叫化鸡弥漫的香气中,分明还晃动着那位无名的乞丐的身影--他哪是在乞讨呀,分明是给后人施舍了一道美味。

还有东坡肉(以及东坡肘子),很明显沾了宋朝那位大诗人的光。而我们也在吃他老人家的遗产,吃他的名气。苏东坡的作品中确有一首《猪肉颂》(足以证明东坡肉不是讹传):“净洗铛,少着水,柴头罨烟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早晨起来打两碗,饮得自家君莫管。”

苏东坡无形中担任了红烧肉的形象大使,作了近千年的广告。我一向以为:苏学士有两大造福于平民百姓的功绩不可磨灭,其一是在杭州西湖修筑的苏堤,其二则是为中国饮食文化贡献了“东坡肉”--这确实是另一种意义的“古老肉”。英雄所见略同,当代也出过一个爱吃红烧肉的伟人:毛泽东。他相信肥腻的红烧肉补脑,使人聪明。毛主席的诗歌,在豪放程度上一点不比苏东坡逊色--最有意思的是,他甚至有勇气把“土豆烧牛肉”写进词里。在全国各地以毛家菜或韶山菜为金字招牌的湘菜馆,都会把毛氏红烧肉推举为主打项目。

你能说吃中国菜,不是在吃文化吗?文化是比油盐酱醋,姜茸葱花更重要的调味品。洒那么一点点文化味精,你就能吃出别样的感觉。

敢吃的中国人

中国人的勇敢尤其体现在饮食方面。这是一个几乎什么都敢吃的民族。灾荒时期吃树皮、野菜乃至观音土自然还可以算作迫不得已(包括长征路上的红军解下牛皮带炖汤喝),和平的年代,他们也照样热衷于吃各种稀奇古怪的食物。吃蛇(在西方的《圣经》里那是魔鬼的化身)也罢了,在古时岭南一带,还曾将其易名为“茅鳝”,有点附庸风雅或掩耳盗铃的架式。还吃蝎子。我在北京安定门外某餐馆出席酒宴,高潮处便是圆桌中央摆上了满满一大盘炸得黄灿灿的蝎子。

那一瞬间我不禁联想:中国人的嘴巴真够“毒”的--才敢于如此“以毒攻毒”?当然,被传为佳话的是吃剧毒的河豚,“拼死吃河豚”这句江南古谚颇像烈士的绝命诗。所以我自小即有这样的印像:能够将生死置之度外的,第一是革命者,其次则当数美食家了。

不知西方社会,在政治家、思想家、艺术家、军事家等等之外,是否还产生过美食家的头衔?在中国,美食家几乎是一种传统。虽然它一直近似于“闲职”,却也是颇让人羡慕的。欧洲文明里,美食家一度缺席,正如它所推崇的探险家,对于中国而言,则是近代以后舶来的词汇。但我私下里以为:美食家也算是一种足不出户的探险家--“父母在,不远游”,中国人只好陶醉于另一种意义的探险,那就是对山珍海味的猎奇。美食家用菜谱来代替地图,用杯盏来代替罗盘,用筷子来代替桨橹,航行在自己的味觉里,同样也领略了无限风光。这种冒险心理在河豚的问题上发挥到极致。河豚相当于中国饮食文化里的“禁果”--一种致命的诱惑,它的鲜美因为神秘与危险而被夸张了。美食家们不仅没有望而却步,反而趋之若鹜。这份勇气,恐怕连渎职的亚当、夏娃都会自叹弗如。

神农氏(即炎帝)堪称史前的美食家。“神农尝百草”,不仅仅为了果腹,也为了辨识植物的种类、滋味、营养价值(包括药用价值)。他大大地丰富了后人的“菜篮子工程”。在我想像中,中国人的祖宗是个挖野菜的,其装束、表情有点类似于后来编撰《本草纲目》的老中医李时珍:穿着草鞋,挎着竹篓,扛着一把小锄头。湖北有座神农架,据说就是他的露天“食堂”。没有敢为天下先的神农,我们的口福将大打折扣。

同类推荐
  • 高血压调养食谱与饮食禁忌

    高血压调养食谱与饮食禁忌

    如何更好地利用饮食控制血压?《美食天下(第1辑):高血压调养食谱与饮食禁忌》由专家推荐16种降压食物和近百道黄金降压食谱,高质量食疗配合药物治疗,降压不再愁!选择健康食物,辅助治疗高血压及其并发症;了解饮食禁忌,远离血压升高的因素。
  • 养肝食谱

    养肝食谱

    《家庭健康调养食谱丛书》精选了近一千多种家庭健康调养食谱的做法,让你轻松享用色香味美的菜肴。
  • 糖尿病食疗谱(美食与保健)

    糖尿病食疗谱(美食与保健)

    民以食为天。我们一日三餐的饭菜不仅关系我们的生命,更关系我们的健康。因此,我们不但要吃饱吃好,还要吃出营养、吃出健康、吃出品味,吃出高水平的生活质量。
  • 百吃不厌的精品家常菜

    百吃不厌的精品家常菜

    本书作者是搜狐网美食名博主,她用一颗热爱生活的心去精心诠释每一道菜,将人人都听过、做过的家常菜做出自己的风格,做出自己的味道。《百吃不厌的精品家常菜》作者应用大量的过程图对每道菜的制作过程进行详尽地描述,并为读者精心编写厨房小贴士,对每道菜品均详细介绍原料、做法、特点以及烹饪技巧等内容,让不会做菜的人,一看就会,一学就能做出美味可口的菜肴,让忙碍的人们轻松地用最常见的食材,最简易的方法,最科学的营养搭配,做出自己的美味,让人们在平凡的日子里通过美食感受生活的美好,使平凡的生活过得有滋有味。
  • 巧做五谷杂粮

    巧做五谷杂粮

    给您和家人最贴心的营养与健康。如何制作五谷杂粮更好吃?如何食用五谷杂粮才能达到强身健体的作用?品味纯天然的美食,获取最健康的营养。《美食天下(第2辑):巧做五谷杂粮》教您粗粮细作五谷杂粮美食,让您吃得健康、营养、美味!
热门推荐
  • 家有痞妃:王爷,绿帽请签收

    家有痞妃:王爷,绿帽请签收

    她苏凉笙下墓,不小心穿越到了新世界。谁知新身份如此骇人,艳名满京城!好不容易逃过夫人的算计,逃出了无情的苏府。尼玛,居然嫁给了报废的六王爷!从此,苏凉笙过上了专门给王爷戴绿帽的生活……幸好,六王爷自有青梅,一点都不在意!可怜她苏凉笙,现代专业考古砖家,只跟古董谈恋爱,情商为零的她,面对那些白痴皇上,阴森公子,爽朗捕头,武林至尊,还有那该死的六王爷,很!作!死!幸好她还有利用价值,六王爷对于她的桃花,也只是一朵一朵的掐!【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超凡狂神

    超凡狂神

    凡星陨落,世界的命运在一个臭小子的手里——月洛羽!他身世非凡,不过一个邻家小妹,一个神秘女朋友都够他忙的了,却不知,宿命正等待着他……
  • 骄傲公主嫁到

    骄傲公主嫁到

    交往三年的恋人并竹马顾痕因为觉得白雪薇不在乎自己赌气找了新入学的平民女孩想要试探白雪薇。骄傲的白雪薇即使真的很爱顾痕但也决然的选择了分手,之后她依旧傲气的抬着头,挺着胸像一只真正矜贵的白天鹅……可是接下来她的校园生活却发生了天翻地覆,不羁王子程言默的痴缠,平民女孩和顾痕灰姑娘般的闪瞎眼的高调恋爱,还有萧文媛的陷害挑拨……:
  • 餐饮运营与管理

    餐饮运营与管理

    本书主要论述了餐饮管理的理论基础、餐饮经营计划、餐饮经营策略,以及餐饮运营中的预算与菜肴价格、菜单设计、餐饮原材料供应链、厨房布局与餐饮制品生产、中餐生产原理、西餐生产原理、餐饮服务与餐饮成本等各方面的管理理论、方法及案例,阐明了餐饮企业管理的全过程。本书论述简明扼要,结构合理,理论体系完整,图文并茂,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理论联系实际。本书出可作为高等职业教育及自学考试相关专业教材外,也可作为高等教育旅游类专业教材,还可作为餐饮企业中、高级管理人员的业务用书。
  • 亡罄

    亡罄

    桃源,重生,铁血,复仇,哈姆雷特式的开头,不知有没有相同的结尾......
  • 都市异形

    都市异形

    三月同天,祸降世间,众人因此获得不同寻常的能力,然而封印千年尸王的封印也因此削弱,令尸王墨染冲破封印,令天下大乱…
  • 潘多雷之战之都市狐影

    潘多雷之战之都市狐影

    2200年12月24日的北美联邦,一切都似平常一样宁静祥和。故事的主角是一个绝顶聪明的小伙子,生活安逸快活,家庭幸福朋友和睦,当“和平科技实验室”宣布人类将获得永久和平的时候,这个世界发生了改变...
  • 月婷之恋

    月婷之恋

    “王源,你爱我吗?”“我不爱!爱这个词好浅对你月婷婷的爱。”那个女孩听了王源的话笑了笑,那我们的约定,就等到十年以后来兑现,我要来找你,你要等着我。那个男孩“嗯。”十年以后,月婷婷忘记了之前的记忆,而是把王源当自己的偶像。可是另一个男孩会怎么想呢?那就是王俊凯!
  • 嗜血公主的暗夜冷王子

    嗜血公主的暗夜冷王子

    “不要,不要死,不要离开我。”女孩儿捧着男孩儿的脸,泪一滴一滴的滑落。“傻瓜,我会永远陪着你。”男孩儿支撑着站起身,将女孩儿搂入怀中,张开嘴,对着女孩儿的脖颈咬下……
  • 独家试爱:腹黑首席别乱来

    独家试爱:腹黑首席别乱来

    相恋八年的男友居然劈腿,让她找个角落悲伤一会儿先……什么什么?!她已经够倒霉的了,居然还有一个男人过来告诉她:她必须补偿他!赔偿给他一个女朋友!这都是什么事儿啊?“我觉得用你偿还是最好的办法。”他的声音冷峻极了,眼眸里射出一抹精光。他这个人没有毛病吧?自己男友和别的女人在一起了,她悲伤还来不及,她怎么都是受害者的一方,怎么和他还有什么关系了?“你当然也补偿,因为照片里的那个女人,就是我的女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