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552300000037

第37章

野菜

原以为北京是没有野菜的。或者说得更确切点,原以为北京人不爱吃野菜。对野菜津津乐道的,大多是些来自南方的移民。譬如周作人在北京写的文章,我以为最好的一篇应该是《故乡的野菜》:“日前我的妻往西单市场买菜回来,说起有荠菜在那里卖着,我便想起浙东的事来。荠菜是浙东人春天常吃的野菜。”

他听说了荠菜的消息,分明有一种它乡遇故知的感情。几十年后,汪曾祺也以同样的题目写过一组散文,并且同样地垂青江南的荠菜:“荠菜是野菜,但在我家乡却是可以上席的……北京也偶有荠菜卖。菜市上卖的是园子里种的,茎白叶大,颜色较野生者浅淡,无香气。农贸市场间有南方的老太太挑了野生的来卖,则又过于细瘦,如一团乱发,制熟后硬扎嘴,总不如南方野生的有味。”他同样是带着淡淡的遗憾来怀念野菜,怀念野菜簇拥着的故乡。野菜的滋味就是乡恋的滋昧。

汪曾祺是个会写文章的美食家,又是个爱吃野菜的作家--这样的作家越来越少了。野菜的知音,越来越少了。汪老生前曾亲口跟我讲述过,他在北京也找机会摘野菜来炒食,打打牙祭。有一次路过钓鱼台国宾馆,发现墙外长了很多灰菜,极肥嫩,忍不住弯下腰来摘了好些,装在书包里。门卫走过来问:“你干什么?”直到汪老把书包里的灰菜抓出来给他看,他才没再说什么,走开了。事后汪老自我解嘲:“他大概以为我在埋定时炸弹。”想象着一位淡泊名利的老文人蹲在国宾馆的墙外两眼发光地挖野菜,我仿佛看见了一颗最容易被平凡的事物打动的灼灼童心--以及某种朴素的人生。

到了我们这一代,对野菜已没有太深刻的记忆。只知道它是红军长征时救命的食物。绝对说不清它的品种,认不出它的特征。野菜带给现代人的,是一种恍若隔世的感觉。整天生活在钢筋水泥的城市里,去哪里寻找野菜的踪迹?柏油马路上绝对长不出野菜来。野菜简直象征着乡土中国,象征着一个田园诗的时代,离我们所置身其中的工业文明远而又远。所以我原以为野菜已从我们的生活中消失。原以为北京是没有野菜的。

然而风水流转,吃野菜又成了一种时尚。连续几次去北京的郊县开会,顿顿都能吃到野菜,有凉拌的,有清炒的,有做汤的……尤其是怀柔山区的餐馆,更以山野菜作为主打的招牌。甚至吸引了许多城里人开着车专程去吃的--下乡是为了品尝野菜的滋味,品尝某种旧式生活的滋味。由此可见,野菜也快成一种怀旧的食物了。

我也逐渐熟悉了马齿苋、枸杞头、蕨菜、蒌蒿等一系列古老的名词。甚至还想起了汪曾祺下的评点:“过去,我的家乡人吃野菜主要是为了度荒,现在吃野菜则是为了尝新。”现代人吃野菜,或许有诸多感受,但肯定无法重温那苦难的滋味了。野菜那淡淡的苦涩与清香,仿佛也成了我们吃腻了大鱼大肉之后所苦苦寻觅的补偿。结帐时我留意了一下各道野菜的价格,暗暗咂舌:若是放在旧社会,穷人绝对吃不起的。这起码验证了一条真理:物以稀为贵。

馋是一种瘾

素斋

佛家人无疑是古老的素食主义者。寺庙里的素斋,也就成了超凡脱俗的风味。直至今天,烧香拜神之余,兼而品尝古刹里的素餐,也就成了一道锦上添花的功课。俗世间早已有模仿佛门斋饭制做的素菜,但寺庙自办的“食堂”究竟何时开始“对外营业”?据估计唐宋时就有之,与当时大兴茹素之风不无关系。《清稗类钞》对其商业性的发展有更确切的记载:“寺庙庵素馔之着称于时者,京师为法源寺,镇江为定慧寺,上海为白云观,杭州为烟霞洞。”

譬如烟霞洞的席价“最上者需银币五十圆”,不知共有哪些菜肴,其价码已令人有奢侈之感。纵然如此,仍有慕名而来的顾客云集--是追求那种缥缈清朗的境界呢,还是为了与人间烟火作比较?据朱伟在《考吃》中的判断:“吃素菜,一般先上凉拌小菜,诸如拌黄瓜、拌笋尖、拌菠菘、拌川芎、拌水萝卜之类。然后上大菜,冬菇面筋,香菇菜心,什锦豆腐是少不了的。讲究一点的,还有一道罗汉全斋,发菜、冬菇、冬笋、素鸡、鲜蘑、金针、木耳、熟栗、白果、菜花、胡萝卜等在砂锅内烩作一锅,口味极为丰富。”他例举的还只是一道大众化的菜单,但其考究之处已可见一斑,并不比尘世间的鱼肉筵席逊色。

更有趣的是许多素菜索性以鱼肉相称,譬如素鸡、素鸭、素鱼、素火腿,以素油烹制,模仿的只是形式,其实皆以豆腐、面筋、腐竹或其它豆制品来代替。有时凭视力甚至无法分辨,必须亲口品尝才知其真伪。虽属赝品,但比真品却别有一番滋味--令人大快朵颐之余又毫无上当受骗之感。我在杭州灵隐寺吃过这样一桌,赞叹不已:不仅钦佩其制作工艺,更羡慕其想象力。但如此精良的筵席大都带有为观众表演的性质,我想和尚们不会天天吃这样的东西--生活的本质毕竟是朴素的。相比而言我更难忘南京鸡鸣寺的素面(据说得自尼姑的真传),只洒葱花与酱油,不沾一点油星,简直能倒映出顿悟者的清心寡欲……

集体去五台山,做完法事后有一顿斋饭的招待。“食堂”在佛殿的后院,没有招牌,四壁空空,面积相当于一座小礼堂,除了十几排长条桌椅外别无他物--因而又像民办大学的教室。每排可坐二十人,表情肃穆,不像是进餐,倒像是听课。主持简单讲授了要求,即不许说话,一切皆用动作表示,譬如需要添饭则伸出空碗,用筷子在碗内划一下等等。每人面前有饭碗与菜碗各一,先有和尚拎着饭桶走过,陆续给大家盛上米饭,又有拎着菜桶的和尚上菜--菜只有一道,即山西风味的素烩菜,用土豆块、西红柿、粉条、豆腐、白菜杂烩而成。印象颇深的是和尚给我盛饭时无意间洒落米粒在桌案上,立即伸手拈起放入口中咀嚼。

好多人都注意到这一情景了,因此大家都默默地吃完这一顿斋饭,没敢在碗中剩下一颗米粒。美食家也许领会不了如此简朴的素斋。但可以想象,这正是和尚们日常的食物。和尚吃什么我们也吃什么,没有任何差别--在五台山,我才算是吃到了真正的斋饭。或许真正的斋饭就应该是如此的内容与如此的心情:一箪食,一瓢饮,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怀着猎奇心理而来的食客会失望的。这只怪他们自己:斋饭原本就没什么神秘的--神秘的只是吃饭时每个人的心情。朴素永远比华丽更接近真实。

烧烤

爱吃烧烤。烧烤也因不同地区呈现出多种风格。最有名或者说最大众化的,该算是新疆人的烤羊肉串了--现在内地许多城市都有其踪影,但很少是正宗的新疆人兜售的。我喜欢欣赏维吾尔族人烤羊肉串,他们头戴圆顶花帽,翘着八字胡,用夹生的汉语大声吆喝着,怎么看都有阿凡提的影子。

横架在铁皮炭炉上的肉串被麻利地翻动着并撒上红红绿绿的胡椒面、茴香粉。一走近他们,我似乎闻见戈壁的石头、哈密瓜、帐篷与波斯地毯混合的气息。我被他们熟稳的动作迷住了,忘掉他们在做买卖,而以为在表演某种传统的手艺。同样是羊肉串,在维吾尔族人和国营快餐店服务员手上,能烤出大相迳庭的滋味。

当然,这可能是我的心理作用造成的。在北京城里,我经常寻找、挑选新疆人的摊子(宁愿多走两站路),点一大把烤羊肉串,再就一瓶啤酒,伫立街头,如同“左手张弓,右手搭箭”,体会着射雕英雄的豪情。比较来比较去,魏公村那儿有一家最美妙,虽同样是露天的摊档,却堪称“烤羊肉串之王”。也难怪,魏公村邻接着一片维吾尔族人聚居地(又称新疆村),新疆风味的餐馆云集,我还喜欢吃那儿卖的烤羊腰子。

烤羊肉串虽然大名鼎鼎,毕竟是小吃。比起内蒙古的烤全羊来,恐怕是小巫见大巫。我久仰其名,并且终于在伊克昭盟草原品尝过一回。席地而坐,面对着刚从篝火架上卸下的热气腾腾的烤全羊,简直不知该从何处下口。见蒙古族朋友们纷纷拔出腰刀凑上去,我也不甘落后,就近割下一块--动作稍显笨拙,如锯木头。品味良久,才总结出烤全羊爽口之处:外面的皮肉已烤得焦黄、口兹口兹冒油,里面却鲜嫩得沾带有血丝,可谓“老、中、青三结合”……跟烤全羊相类似的还有烤乳猪,只是不知是何方特产。

我在广西的一家星级饭店吃过,亲眼目睹厨师用小推车推来,当众切片后堆在大瓷盆里。恐怕因为环境的缘故,我没咀嚼出它本身该具备的那份乡野味。印象中跟烤鸭的吃法较接近,蘸酱后用薄面饼裹着吃。这种方式多矫情啊,远远不如在蓝天绿野间狼吞虎咽烤全羊那么激动人心。

较典型的烧烤应该是东北朝鲜族人的烧烤,基本上跟韩国烧烤同出一辙:特制的炭炉上蒙有一层铁丝网(有些可镶嵌进桌面),将肉片等食物搁置在网上,边用长筷翻拨着边吃,很有情调。北京城南有一家布老虎烧烤馆(据说是来自东北的出版界人士开的,墙角还立有书橱,陈列有全套布老虎丛书),我跟几位搞文学的朋友曾专门打车去拜访过。仍然以烤肉为主,吃腻了之后,还可兼烤土豆块、苹果片、鱼虾蔬菜甚至面包。这使烧烤的内容扩大化了,倒也显得丰富多彩。

我个人印象最深的,还是在西双版纳吃傣族的烧烤。在中缅边境游览了一天,本想赶回景洪市(自治州首府)吃晚饭的,途中却见一片坝子上(可能是橄榄坝)布满卖烧烤的小摊,司机先忍不住了,停车下去买了几串烤鱼片和烤鸡腿,回来后车厢里便洋溢着扑鼻的香气。这唤醒了我们饥饿的感觉,要求司机多停一会,纷纷下车去抢购。穿着民族服装卖烧烤的妇女,看着我们一个个垂涎欲滴的样子,笑得合不拢嘴--抑或因为又来了一笔生意的缘故?逐一品尝,烤鱼最佳。

系把剖好的鱼绷开在十字交叉的竹签上(如糊在骨架上的风筝),在炭火上两面翻烤,直至腥味变成了香气。烤麻雀、鹌鹑等也富于野味。最后再吃两根烤得边缘微糊的老玉米,等于给整顿野餐打上一个圆满的句号。在半路上个个都吃饱了,回到市里的宾馆,原订的晚餐只好取消了。第二天一大早我们就赶往昆明了。用一顿傣族风味的乡野烧烤,作为我们本次旅行在西双版纳最后的晚餐--多么有纪念意义啊,简直是天意的安排?这些年来,在怀念西双版纳的同时,我总要怀念傣族的烧烤。何日再相逢?

烩菜

乘车长途旅行的一项乐趣就是可以沿路品尝、比较各地的饮食。有时上一顿和下一顿完全是截然不同的风味。譬如某杂志社曾准备了专车,搭载我等自呼和浩特至西安,一路走,一路看,一路玩--同时也一路吃。最初两天都在内蒙古草原上跋涉,吃腻了牛羊肉,甚至觉得连说话都带着膻味。终于到了陕蒙交界处,发现公路两旁的乡野饭馆都悬挂着名为“烩菜”的招牌--所谓的招牌很简单,不过用毛笔在白纸上写下这两个斗大的字。根据以往的经验,这无疑是当地的特色菜--只是名不见经传,令人无法想象其做法与滋味。

司机挑选了一家稍宽敞点的,招呼大家下车,围着大圆桌坐了。跟老板娘要菜谱,老板娘空着手过来了:“啥叫菜谱呀?这里只做烩菜”。原来这一带的饭馆都只有一道菜。我们也只能入乡随俗了。后面的伙房没拉门帘,能看见灶上的一口大铁锅热气腾腾,打赤膊的厨师边往灶眼里添劈柴,边用铲煤的那种大铁锹在锅里搅拌着。

最后,便变戏法似地给每桌客人端来满满一脸盆的烩菜--重重地顿在圆桌中央。大家小心翼翼的往脸盆里看,里面是剁碎的猪肉块、土豆块、蒜头、粗粉条,再没有其它了。伸出筷子挟吃,发现奇香。纷纷自盛一碗糙米饭,不言不语地吃起来,其结果是一脸盆的烩菜被打扫干净。光我一人就连添了三次米饭,在饭量上打破过去的记录。再看看邻桌,也是如此。

烩菜似乎简单得不能再简单了,而且充满乡野气,却使我们这班城里的文人胃口大开,饭量倍增。大锅杂烩,连肥肉都不显得油腻--至少桌上没有什么丢弃物就是证明。也许因为旅途的劳累与饥饿,使那道朴素的烩菜在我们眼中成为人间美味。也许因为在那特殊的环境里吃这特殊的食物,增加了几分野趣。吃完烩菜,我们感到很暖和,胃似乎也变成了农夫的胃--被轻柔地熨平了。事隔多年,那种温饱而安详的感觉仍未从我记忆里消失。宾馆酒肆的山珍海味我吃过不少,却独独怀念着荒村小店的那道无名的乡野菜--没准我的前生就是农夫的命。

我南方的故乡也有一道名菜叫大杂烩,与此较类似。据说是旧社会的餐馆把剩菜残羹收集起来,重新回锅后贱卖给穷人,一个铜板一大海碗。后来的大杂烩模仿其风味,却是精心配料的--内有油炸后的肉皮(俗称皮肚)、剁碎的肉骨头等等。偶尔一吃,确实不同凡响。东北菜中也有一道“乱炖”,名字起得挺好。估计与陕蒙边界的烩菜异曲同工。很遗憾我没有品尝过,尚不敢肯定。人类的食物,不见得非要做得很精致(那太像工艺品了),粗糙点,或许对我们麻木的胃反而是有力的刺激与原始的安慰。

青苔可食

傣族的传统饮食,最令我惊奇的莫过于吃青苔了。这种风俗我在其它地域都很少听说。所以在云南采风的时候,我赞美傣族不仅是以孔雀、大象为吉祥物的民族,而且也是一个热爱青苔的民族--青苔在他们的信仰中或许另有一层涵义?至少,这是最贴近土地与水源的植物了。

傣族是西双版纳的主体民族。西双版纳,傣语原意为十二个田赋单位,后演变为十二个行政区。“西双”即十二,“版纳”即一千块田(相当于汉语中的千户)。我路过勐腊县勐捧镇的曼哈告,问向导这个地名是什么意思。向导答复:“曼”为寨,“哈”为咬着沙子,“告”为旧,意为“咬着沙子的旧村寨”。封建时代这里是专为召勐捧(勐捧土司)采青苔的奴隶寨。我忙问采青苔作何用?向导说:当然是吃--那时候青苔可是好东西,属于傣家人敬贡贵族和招待客人的上等食品。据说有一次曼哈告的人采摘的青苔没洗干净,土司嚼食时多次咬着沙子,很生气:“你们怎么搞的?青苔都洗不干净,沙子我都咬到了几次。”于是曼哈告这个村寨因而得名。我由这个典故,得知青苔居然是可食用的。

傣族人家大都傍水而居,偏爱水生藻类植物做成的菜肴,傣语称为“改”和“捣”的两种青苔更为其首选--据说这两种藻类植物营养丰富,口味独特,可从水里捞出洗净后,加工成青苔干片食用。估计就像内陆的汉人吃晒干后的紫菜的方式,嗜好那种清香的海味。而且便于贮藏。

同类推荐
  • 增强免疫力食谱

    增强免疫力食谱

    如何来增强人的免疫力,已成为广大群众普遍关心的话题。《美食天下(第2辑):增强免疫力食谱》可以使您和您的家人能通过食疗方法不断增强肌体的免疫力,实现健康长寿的梦想。人体大多数疾病都与免疫系统失调有关。制订行之有效的饮食方案,通过食补调节体内微生态平衡,吃出免疫力,保护人体免受疾病与病毒的侵害。
  • 开胃下饭菜

    开胃下饭菜

    根据人们不同时候的不同胃口,精选了近百道家常开胃下饭菜,食物搭配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富含营养,开胃开心,让你吃得美味,吃得舒畅。《开胃下饭菜》内容丰富,实用性强,通俗易懂,是家庭主妇的有益参考书。
  • 学生营养菜

    学生营养菜

    《学生营养菜》全书以精美的实物照片和详细的文字说明向读者介绍了各式各样有关学生营养餐的制作方法。读者只需按图索骥就一定能制作出精美的菜肴。本书内容丰富,图文并茂,通俗易懂,不仅可供您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还可作为各类餐厅、饭店以及烹饪学校的参考教材。
  • 易做滋补汤

    易做滋补汤

    《易做滋补汤》适应现代人对生活品质的新要求,从全新角度出发,按照不同的季节,分门别类地介绍了近百种具有滋补养生功效的美味汤。根据食材及功能的不同,对各种汤所需的材料、具体烹调方法和步骤,进行逐一的介绍,并且在讲解各种汤烹调过程的同时,体贴地加入了与其相关的各种贴心小提示和营养师建议,还特别介绍了不同汤所具有的营养价值和保健功能。令你在享受别致美味的同时,也享受了最健康的生活。
  • 勃艮第顶级葡萄酒品鉴

    勃艮第顶级葡萄酒品鉴

    本书详细介绍了法国勃艮第20家顶级酒庄的79款不同品种及不同年份、共408瓶顶级红(白)葡萄酒,是以国人口味解读葡萄酒文化的又一部重要作品。作者以自己多年的尝试和经验积累,在书中全面讲述了法国勃艮第顶级葡萄酒各年份的细微区别以及评分、产量、市场参考价格、最佳品饮时间、配餐建议等,是国内第一本关于勃艮第葡萄酒品鉴的著作,也是继波尔多葡萄酒后开启葡萄酒投资新热潮的扛鼎之作。由深圳雅昌全程监制,装帧精美典雅,内容丰富,是高品质葡萄酒收藏类图书。
热门推荐
  • 万纵天神

    万纵天神

    两个生活在不同时空的少年被冥冥中的那条细细的命运直线紧紧地拴在了一起,但是在他们心中都只为了一个目的而活着,在黑暗中夹缝求存寻找着那所谓的光明,他们像是被世间遗弃的孤儿我是召唤师也是被召唤者我为我自己而活如果你想打败我,或者杀死我,那么请允许我踩过你的头顶
  • 惑国毒妃

    惑国毒妃

    天祭书中有预言,开国大族秋家第四女,必为灭国毁君之妲己妖星降世,必定要溺杀或交给交给宗人祭为皇族之妓,至死方休。秋叶白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生命终结的那刻,不过是另外一个开始,生做了那倒霉催的秋家四女。母亲不忍溺杀,她便只能做了秋家四少,更混迹江湖,哪日秋家四少一死,江湖上依旧还有个夜白——夜四少。奈何时运不济,却遇那恶名昭彰‘鬼公主’招纳幸臣,她愣是因为一身风华被邪艳如桃李却心思叵测,阴狠诡谲的公主看上,强纳为裙下之臣。自此一路便历宫廷诡谲,朝堂险恶,太后狠辣,皇子阴险,看不清谁暗藏杀机她更无意撞破鬼公主裙下惊天秘密——原来不光她这个男人是个假货,公主殿下这个女人居然也是个假货。权倾朝野的阴沉‘公主’殿下除了假冒女人,美貌男宠无数~这个变态竟还妄想染指她!‘公主’殿下:“小白,小白,你好暖。”叶白:“殿下,殿下,你冷得像尸体。”‘公主’殿下阴沉沉微笑:“本宫饿了,小白看起来很好吃。”叶白:“出门左转直行,粪坑新货不少,都是你家男宠出产,很新鲜。”‘公主’殿下,舔舔唇角:“小白味道最好了,打扰本宫进食的人,都要死哦。”……她必定会打扰他进食——因为她不想被食人魔吃掉,当然要溜之大吉,躲避变态黑暗势力的‘追杀’有黑就有白,她决定投奔自己捡到的圣洁国师旗下,对抗黑暗。却不想……圣洁的国师也有小秘密。叶白:“吃吃吃……你是高雅圣洁国师,为什么每天至少要吃掉一头猪?”更别提鸡鸭鹅牛……和尚杀生是不道德的!|纯洁美貌国师剔牙,很无辜:“阿弥陀佛,贫僧只是在超度猪而已,不过贫僧也可以不吃猪。”叶白:“那你吃啥?”和尚温温柔柔一笑:“吃你,小白,你不下地狱,谁下地狱,快快剥干净,好让贫僧超度你?”叶白:“……滚儿。”……到底她还是免不了上蒸笼,被‘吃’掉超度的命运!黑白不过一线间,谁是神,谁是魔,又或者神魔本就是一体。(看清楚,这不是NP,是一对一,只有一个男主!!!!!!!!)她秋夜白看起来那么好欺负么,等着老子把你们这些变态一个个都全部拍进土里,永世不得超生!她便可以愉快地春天种下一个个变态,秋天来临,结出一个个甜美的果实喂猪!这就是一个二逼搞倒很多傻逼,最后被一个牛逼的家伙霸占了去的‘史诗巨著’,也是一只‘白馒头’抗争被恶魔吃货吃掉的终极反抗史!
  • 神外挂之纨绔大宗师

    神外挂之纨绔大宗师

    你医术很强?等等,我先继承一下华佗的医术再和你比试;你厨艺很好?等等,我先传承一下小当家的厨艺,做出会发光的食物再和你比过;你棋艺很厉害?等等,我先传承一下棋圣江流二的天地大同再来完虐你;你黑客很强?等等,我先学习几分钟再出来虐哭你;你武力很强?等等,我先学习一下东方教主的葵花宝典再,额,不对应该是白日飞升的轩辕黄帝的双修大法再打的你娘都不认识你。
  • 狐仙老公求放过

    狐仙老公求放过

    话说也太倒霉了,失业了也学跟人家去竞争古画。好容易买到一副山水画,可是也太倒霉了吧!莫名奇妙的救出了一个被封印的狐仙。而且这狐仙也太霸道和腹黑了吧!好吧!我承认这老狐狸太有魅力了。而我自己也偷偷卸下心防偷偷的爱上了他,可是这老狐狸是怎么办到的?让我的家人都被他收服得服服帖帖的。这次真的是赔着夫人又折兵。难道真的要器械投降~!~~
  • 独门武功

    独门武功

    一个门派总该有这个门派独门的武功,可如今整个江湖只有一个门派了。一个现代的武侠故事。
  • 魔法公主的恋爱乐章

    魔法公主的恋爱乐章

    天下没有无缘无故就会掉馅饼,可偏偏就有这样的人被天上的“馅饼”砸中了脑袋并华丽丽的晕了过去。醒来,发现自己在一座豪华的房间里,这里的一切都是可爱的,包括家具,大型液晶电视,还有,弱弱的说,马桶算不算。。。小曦子看呆了,银白色镶金边的大门缓缓打开,一个翩翩美少年出现在小曦子眼里,小曦子惊愕张大了嘴巴,口水几乎掉一地,妈呀,没想到世界上还有这等美男,简直就是比学校的校草还好看啊!校草。。。。确定吗?长得满脸麻子还自恋耍帅的甩甩额前的几坨不知是神马颜色的碎发确定是校草?小曦子翻白眼耸肩,不关银家的事,是他们自己封的校草,怪不得咱!
  • 我的回合,抽牌

    我的回合,抽牌

    一个无更新保证的学生狗动漫中毒的产物,不是游戏王专精,决斗大佬们看见什么漏洞笑笑就好,酱
  • 一宠成瘾:老婆,乖一点

    一宠成瘾:老婆,乖一点

    她自以为聪明,实际早已掉入他的圈套。一二再再而三诱她成婚。温安然这辈子如果有什么后悔的事,那大概就是遇见了池晏珩。从此她的生活再无宁日。当他发现她在他心中已占据了不可磨灭的地位的时候,圈养计划开始实行,“老婆我把自己卖给你怎么样?”
  • 纵仙诀

    纵仙诀

    抱着复仇之心,古兰卿月踏上寻父之路。到了国都,卿月得知他成了国师,便决定先隐藏起来,慢慢为自己母亲报仇。她助自己姐妹与多年寻女的他相认,并靠自己一步步走到国之圣女的位置;她运筹帷幄,精心谋划一场又一场好戏,看似无意,却又有意,说是有意,又显得无意。“不要怪我狠,是你自投罗网。”“你丑陋的过去,你都忘了么…”“我已经放下了一切,只是你们,不要再逼我,要知道,我什么事都干得出来。”
  • 猛虎权臣袁世凯:民俗学家正说袁世凯

    猛虎权臣袁世凯:民俗学家正说袁世凯

    晚清重臣,民国元首,他是中国近代史上跨越两个时代的风云人物;窃国大盗,乱世奸雄,他身上有着根深蒂固的百年骂名。于乱世安天下,于治世起波澜。到底是长袖善舞,还是首鼠两端?是弄权小人,还是务实机变?本书聚焦一代枭雄袁世凯,拨开历史迷雾,拂去岁月尘烟,带你走近一个真实的袁世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