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591900000003

第3章 忆何其芳(3)

其芳同志花费了大量心血培养青年,是青年的良师益友。

多年来,不论其芳同志多么忙,身体多么不好,文学研究所的同志或是外单位的同志,特别是青年人,请他修改文章,或者向他请教问题,他总是热情接待,从来没有拒绝过,而且也从来没有敷衍应付。譬如,我所在的文艺理论组的青年同志写的文章或小册子,每次送给他,他都改得极其认真仔细;连一个标点符号也不放过。有一次,一个同志把稿子送去了,他实在忙,就同这个同志商量:准备什么时候要?急不急?如果急,就晚上加加班,或利用中午休息时间把稿子看出来;如果不急,得排着队来,先看另外几份稿子,并约好同你相谈的日期。他同你商量的意思,决不是拒绝看稿子,而是请你宽限一些时间,好像是向你请假,等你批准。如果你的稿子要得急,他即使牺牲宝贵的午睡也要给你看出来;如果不急,他会告诉你一个时间,一般说,他总是提前“完成任务”,把看好的稿子放在那里等着你。但是,不论是哪一种情况,他绝不会草率马虎。

在我请他修改文章的过程中,有两次给我的印象极深。有一次,我按约定的时间去了,他的爱人牟决鸣同志很抱歉的告诉我:“他刚刚从医院拔了牙回来,不能讲话……”请我改天再来。这时其芳同志从里屋赶出来,一只手用沾着血的手帕捂着嘴,另一只手一把拉住我,把我按在沙发上坐下,然后,拿一张白纸铺在我们两人之间,又取两支铅笔,一支给我,一支他拿着,他写道。“咱们用笔谈。”就这样,他写一句,我写一句,我们俩笔谈了半个多小时。

另一次,是一个中午,当我推开门进去的时候,我后悔不该来--其芳同志摇晃着身子来接待我。我看见他几乎要倒在沙发里。看得出来,他有些头昏。他先是非常遗憾地告诉我:“糟糕!我把你的稿子忘在家里,没带到办公室来,咱们到我家里去谈吧……”我赶忙提醒他:现在正是在他家里。他略定一定神,看看周围,恍然大悟:是在家里。我说,以后再约个时间谈吧。他哪里肯!他说:“你坐着,过几分钟我就会好一些。”我们默默休息了一会儿,他就开始谈他的意见,谈得很详细,并且事先已经在我的稿子上密密麻麻写了许多批语。除了谈对这篇稿子的一些具体意见,还针对我的问题,谈了如何写文章、如何做学问的一般的意见。

“你的文章好处是有热情,能感人,但是,能不能把语汇搞得再丰富一点儿?写文章不能翻来覆去就那么几个词儿,要想法丰富自己的语言,要下点苦工夫。你看那些艺术大师们,譬如像托尔斯泰,还有一些大理论家,语言多么丰富,多么富有表现力,真是妙极了!……”

“我刚刚学着写点东西,对那些艺术大师们,当然是望尘莫及。我们这一代年轻一点的人,业务已经荒废多年了,无论如何是不行了,完了。”

他马上批评我:“不能这样没信心,这样自暴自弃,不能这样想。好好努力,下点工夫,总还可以做点事情嘛。也不要这样想:那些艺术大师们、大理论家们的水平是达不到了,就算了,或不敢再写点什么了,不能这样!文章还是要多写,敢写!”他想了一想,说:“好象是俄国的哪个作家说过,不要看大狗叫得响,小狗就不敢叫了,也还应该叫几声的。这是谁说的,我一时记不起了,但是,有道理。”

“我觉得自己思考能力、分析能力都不行,技巧更谈不上,有时候想着有那么一点意思,可是等写出来,很平常。我老觉得自己太笨,怎么有的人就能把文章写得那么巧妙呢?”

“当然,写文章不能不注意技巧,不能不注意形式上的问题;但是更重要、更根本的是要在内容上下功夫,看你能不能抓住问题的要害、关键,把问题看得深一点儿,抓得准一点儿。要锻炼自己分析问题的能力,要多读马列和毛主席的书,真读懂可不容易呀,要学习他们是怎样抓问题,怎样看问题,怎样分析问题的。至于形式上的问题,对了,我还想起你们有些同志文章的一个通病:缺少波澜,太平。文章总得有点起伏嘛,一个高潮,再一个高潮,这样,文章就好看了。”

然后,他问我:“你是学美学专业的,那些文艺理论方面的名着,西方的,中国的,你读了什么?”

我说了读过的有限的一些。

“还要多读点才好,理论是把握艺术的规律的,要看看前人掌握了些什么样的规律,我们今天如何在借鉴前人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总结艺术的规律。文学名着你读了些什么?……唔,唔,不够,不够,能找到的尽量多读,如果认真读上几百本,那就不一样了……”

我看他已经十分疲惫,所以一个问题也不敢再提,企图尽量缩短这次谈话的时间。但是,他却坚持把意见详细讲完。

临别,看到他送我时的摇晃的身影,我心里十分激动。那身影久久停留在我的眼前,并且至今仍然常常浮现在我的脑海里。

可是,我没有想到,那竟是其芳同志最后一次为我修改文章。

其芳同志作为青年的良师益友的形象,将永留我的心中。

一九七八年十一月二十八日北京

(原载上海文艺出版社编《往事与哀思》,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79)

劳动已成为第一需要

--悼念其芳同志

在我书桌的玻璃板下面,放着何其芳同志的三张照片。对于这位为文艺事业贡献了毕生精力和聪明才智的人,我怀着深深的敬意。他的逝世使我怎样的难过啊……

那是一九七七年七月二十四日傍晚,当我听到噩耗赶往医院时,天色悲伤地阴沉下来。

我站在其芳同志的遗体前,竭力吞咽着痛苦,不使自己哭出声来。热泪灼烧着我的双颊。透过泪水,在惨白的灯光下我看到其芳同志静静地躺在那里。那平时总是藏在深度近视眼镜下面的智慧的双眼,已经不再闪耀光辉。那宽阔的前额下十分勤奋、十分活跃的大脑,已经永远休息。那几十年来握着笔不知疲倦的劳作的手,摊放在病床上……

但是,其芳同志的嘴却还微微张着,像是喃喃说着什么。

莫非他还有什么话要嘱咐?莫非他还惦记着手头没有做完或者准备要做的工作?

仅仅在三天以前,我们到医院来看他,他还谈起那篇正在排印的回忆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稿子。他似乎忘记自己是在医院,还像平时在办公室那样,向他身边的同志询问:

“清样来了没有?拿给我,我要校对一下……”

当时,他的声音已经十分微弱。他躺在病床上连翻身的力气都没有了。给他输液的管子刚刚拔去,而为了挽救他的生命,还有三只管子同时插在他的身上。但这时他想的仍然是文章,是工作。我们的喉咙被痛苦堵塞着,无法回答他的问话,只是躲在一旁,偷偷流泪。

仅仅在七天以前,当他住院开刀后的第三天,我们到医院来看他,他还不时谈起“要工作”。那时,他的体温经常在摄氏三十九度以上,脸烧得红红的,呼吸急促。他的头上放着冰袋,他的女儿不断用酒精擦着他的皮肤。医生告诉我们,为了止住他胃部突然的大出血,已经给他把胃切除了三分之二;通过化验,确诊为胃癌,而且,已经广泛扩散转移。知道了这情况,一种无可挽回的将要失去亲人的感觉撕裂着我们的心。

但是他却对我们说:

“过几天我就出院,我要回家,可以在家里打针吗,在家,我还可以工作。一个人不工作怎么行……”

仅仅在十一天以前,当他突然发病的那一天,他还伏案工作到凌晨一点;不久,使他致命的癌症大出血就发生了。而如果不是发病,他会像平时那样一直工作到凌晨三点或五点。

对其芳同志来说,工作就是一切。几个月前,他写信给天津的一位老友说:“这些年来,我这个人一天不做事情是难过的,过不惯,好像是劳动已成为第一需要了……”。疾病的疼痛他能战胜,死亡的威胁他可以等闲视之,而不能工作的痛苦却难以忍受。

其芳同志在延安写的《夜歌和白天的歌》中说:

我把我当作一个兵士,

我准备打一辈子的仗。

……

我想我是在攻打着一座城堡,

我想我是在黑夜放哨,

我想我不应该片刻的松懈,

因为在我的队伍中一个兵士

有一个兵士的重要。

他参加革命近四十年来,正是在忠实履行着他诗中所说的话。他在自己的岗位上,忠于职守,没有“片刻的松懈”。他是那样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孜孜不倦地工作着,劳动着,战斗着。

犹如工业或农业战线上的许多重体力劳动者一样,其芳同志是思想站线上的一个重脑力劳动者,不但劳动强度大,而且劳动时间长。对他来说,好像没有什么“上班”和“下班”,不分什么白天和黑夜。

抗战期间在延安的那些光荣而艰苦的日子里,其芳同志“白天总是在忙碌中过去”,而晚上,“由于当时的物质生活的困难,每天只能发很少一点灯油”。在缺少灯油照明的情况下,他也不肯休息,而是躺在床上,用他热爱光明、热爱生活的心,唱着《夜歌》,赞美着延安的《黎明》,高歌《生活是多么广阔》,呼喊着《革命--向旧世界进军》,用诗号召和鼓舞人们,跟着党“为历史的正常前进而战斗”,“以战争去扑灭战争”,“向快要崩溃的阶级社会进军”!

一九三八年冬至次年夏,他跟随贺龙同志的一二0师转战晋西北和冀中平原,打击日本侵略者。频繁而紧张的夜行军,艰苦的战争生活,给他以血和火的严峻考验和锻炼。他抓紧行军后的每一分钟时间,写下自己的亲身感受,咀嚼着、吮吸着贺龙同志和八路军英雄们给他滋养精神的食品。

其芳同志一生总是不知疲倦的工作着、前进着。四十年代,在国统区的重庆,他在周恩来同志直接领导下作宣传工作、统战工作,又做文艺工作。他在革命熔炉中成长着,成熟着。他一丝不苟地遵照党的指示,广泛团结革命的同情者,揭露敌人的一个个阴谋。那时,他度过了多少战斗的不眠之夜啊!解放后,党把繁重的文学研究工作和领导责任放在他的肩上,他身兼数职,简直要把一个人分成几个人才够用。但是,他坚强地、认真地把担子挑起来,夜以继日地拼命把工作做好。多少年来,他有几天是在夜间十二点以前休息的呢?

活一分钟,就要工作六十秒--这就是其芳同志的性格。

去世前不久,其芳同志曾经写过一首七律,其中有一句是“积劳成疾入心服”。用它了描述其芳同志自己,非常恰当。他已经重病在身了。但是仍然挣扎着坚持工作。当不得不住院治疗的时候,动手术十一天后,竟与我们永别了。对于他的死,人们从内心感到悲痛。举行追悼会那天,郭沫若同志、王震同志、沈雁冰(茅盾)同志、康克清同志、胡乔木同志、朱穆之同志、薛明同志……赶来参加, 表示深切哀悼。王震同志说:“他的记贺龙同志的文章,我读过,写得好,要整理出版。”文艺界、学术界和社会各界的同志,老年的,中年的,青年的,都赶来同其芳同志告别。八宝山革命公墓礼堂站满了人,礼堂外边空地上也站满了人,对失去这位为文艺事业工作到生命最后一息的着名文学理论家和诗人,表示极大的惋惜。当我随人群从其芳同志遗体前走过时,我们的泪珠一起滚落在地上。

我的玻璃板下其芳同志的三张照片,伴随着我学习、工作。当我疲倦的时候,看着这位不知疲倦的人,我又焕发了力量。当我懒散的时候,看着这位勤奋的人,我又拿起了笔。我要用他的形象当作一面镜子,时常照照自己是否对人民和事业忠诚无私,是否在困难如重山包围时也能奋然而前行。我要努力像其芳同志那样,为祖国、为文艺和学术事业“打一辈子的仗”。

1977年9月

(原载 《四川文艺》1978年第1期)

同类推荐
  • 走过那一季的春暖花开

    走过那一季的春暖花开

    《走过那一季的春暖花开(人生漫品)》精选了青春作家的数十篇成长类经典短篇作品,以成长为主题,抒写了青葱少年时光里的美好和遗憾、困惑与蜕变,给青少年以正确的引导。
  • 窗外桐花飘

    窗外桐花飘

    这是一本写给男孩女孩们的散文集,优美的语言,感人的故事,真挚的感情,伤心的经历,一切一切都是男孩与女孩们的心声,男孩与女孩们的世界,正如书的名字一样,本书全文都是那么的充满诗情画意,打开书,你的心情便不自觉的随着书中的情节而变化起伏,啊,男孩女孩们,你们的世界是美好的,你们的感情是美丽的,你们了解你们自己吗?这里,就展示了你们那多姿多彩又多愁善感的内心世界。
  • 你若执手不离,我便生死相依

    你若执手不离,我便生死相依

    本书精选徐志摩、林徽因、沈从文、卞之琳、戴望舒、闻一多、石评梅等人的经典爱情诗篇,结合每个人的缠绵情事加以演绎和解读,以情诗会名人,以名人读爱情,以爱情悟人生。诗醉人,情更醉人。
  • 崆峒山文化研究论文集2007年卷

    崆峒山文化研究论文集2007年卷

    文章讲述的是:崆峒文化价值的多维性与多层次性,关于崆峒文化研究的一些思考程金城,崆峒华夏远古文化之源刘亚民刘启文等内容。
  • 周克芹散文随笔

    周克芹散文随笔

    文学总是要经过人民大众和时间长河的双重检验的,一时的喧嚣和风光证明不了真正的价值,说明不了什么问题。我深信,经过十年百年,再回头看,二十世纪的尘埃落定,喧嚣散尽,许多现今风光一时之辈,都将伴着他们的腐花败草随风而去,消踪失影,而周克芹,这棵峥嵘大树仍将屹立在历史的荒原上。
热门推荐
  • 逝水之小人物

    逝水之小人物

    星历988年,未来的大发明家周克还是个小混混,虫族还没有被吃到绝种,全民偶像路蓉在网游里跑腿赚学费,流银还是单纯的能量石……置身于逝水世界这方天地里,看小人物韩硕,在星际洪流中,赚钱养妹妹,绽放出属于自己的繁花。逝水世界不是穿越重生,是由超级主脑逝水所构建成的一方世界而已!硬要给他一个标签,大概就是类似于全息网游那种。
  • 名门闺秀:九夜

    名门闺秀:九夜

    流氓不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而且是洋枪洋炮撑腰的土匪文化流氓。上帝啊,她一介名门闺秀,留洋的才女,为啥非要嫁给这样一个流氓?少帅英俊潇洒,手下雄兵几十万,要人有人,要势有势,男人和女人,不就是那点事?
  • 八卦王妃:带着外挂训王爷

    八卦王妃:带着外挂训王爷

    本为新闻系女大学生,睡个觉的功夫穿越了!阴差阳错地变成了官宦之家嫡长女的替身?深闺太闷?开个报社解解闷!不会宅斗?八卦在手,天下无敌。什么?我和那个脑残加白痴的公子指腹为婚?不行不行,我不同意,退婚退婚!什么?皇上要给我和那个呆傻王爷赐婚?罢了罢了,真傻子总比脑残好些,至少傻子比较听话,说不定嫁过去之后我能调教出一只忠犬来。可是……事实好像不是这样。傻子怎么也学会逃婚了。某女仰天长叹:这到底是什么世界啊。王爷,你快给我滚回来,姑奶奶我保证不打死你。但是,我会让你生不如死……
  • 梦在阿诺

    梦在阿诺

    李回,一个普通的女孩,在阿诺星球上,开始了一段特殊的经历。原本她就是个喜欢幻想,喜欢做梦的女孩而已,当有一天她变成了自己梦境中的主角,发觉一切都是现实的时候,却成为了一个另类星球的陌生人,她有些沮丧,但是在那儿却有着她的爱人,她改如何选择日后的生活呢?--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东方境界乡

    东方境界乡

    某个曾经的少年穿越成了少女,获得了一个坑人的系统。一见面就杀死了自己两次的大妈,喜欢钱的巫女,傲娇且喜欢烧人的某看上去老妖怪实际上一只纯爷们的妹子,喜欢四处聚赌的鬼王……幻想乡真是太糟糕了。————————————————好的,以上都是仿照谁的我就不多说了,总之。欢迎观看幻想乡online2.0玩家在幻想乡的生(zuo)存(si)经历。
  • 金牌特工,倾世太子妃

    金牌特工,倾世太子妃

    她,是身怀异能,风华绝代的金牌特工。他,是尊贵无比,却又恶疾缠身的东宫太子。一朝穿透,嫁入东宫的圣旨,却将二人的命运紧紧牵绊。片段:“秦菲雨,嫁与我,后悔吗?”某男咳嗽一会,无奈地笑着问了一个自己绝对不会问出口的幼稚问题。“我为什么要后悔?”某女脱口而出道。某男自嘲一笑”嫁给一个命不久矣的人,等于是葬送了你一生的幸福。”幸福?什么是幸福?”某男看着面无表情的女人,深深叹了口气,不好,又咳嗽了。【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重生之最强少年

    重生之最强少年

    【起点第二编辑组签约作品】所谓人有失手,马有失蹄。李业,这个顶尖商业间谍也栽跟头的时候。经历了从死到生之后,他奇迹般的成了一个网游11c,并且被囚禁网络这个虚拟牢笼里。本来已经逃生无望的他,无意间感染了一种新型电脑病毒。靠着病毒的超强能力,他成功逃了出去,并且拥有了一个全新的躯体。而这款新型电脑病毒也开始逐步智能化。半径10米的无线入侵,以假乱真的易容技术……一大堆进化和即将进化的彪悍能力,伴随着他的重生逐渐拉开序幕。
  • 道意逍遥

    道意逍遥

    万余年前,澜沧小世界天柱倾颓,修真界众多大能者神秘失踪,道统失传。天道因此残缺,因果蒙昧,报应不显,于是万年后,修真者们不修心不修道,只修法力与神通。柳苍得大机缘来此世界,修道心,复道统,破解万年前天柱倾颓之谋,从此扶摇直上九重天,证得逍遥自在仙,漫求大道为玄主,天地乾坤一掌间。芴漠无形,变化无常,死与生与,天地并与,神明往与!芒乎和之,忽乎何适,万物毕罗,莫足以归,此为逍遥之道也。
  • 宿山店书怀寄东林令

    宿山店书怀寄东林令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檀香刑

    檀香刑

    莫言以1900年德国人在山东修建胶济铁路、袁世凯镇压山东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攻陷北京、慈禧仓皇出逃为历史背景,用摇曳多姿的笔触,大悲大喜的激情,高瞻深睿的思想,活灵活现地讲述了发生在“高密东北乡”的一场可歌可泣的运动,一桩骇人听闻的酷刑,一段惊心动魄的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