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619600000033

第33章

活学活用

对同一个问题的认识不同,那么所持的观点也各不相同,但出发点却基本上都是一样的。比如前面我们讲的战争,荀子就有他独到的见解。我们知道,战争是春秋战国时期全部政治生活的核心,也是实现天下统一的惟一途径。荀子作为战国时期儒家的最著名的代表人物,也一直活跃在战国的政治舞台上。他看到了战争的残酷性,为生灵涂炭而感到深深的悲哀。但他的头脑是清醒的:要停止战争,在一统天下出现之前是不可能的。他决定把儒家的仁爱学说引人战争理论。

一次,荀子游历来到了赵国,恰巧碰上了来自楚国的临武君。临武君也是当时的一个比较有名的学者。赵国国君孝成王很盛情地接待了他们二人。在国君的宫殿里,孝成王直切主题,向他们二位请教如何用兵。临武君表现得十分傲慢,很张扬地说:“我认为用兵成功的关键有两点:一要有好运气,二要有好地势。”荀子立即就反驳他说:“我觉得你说的话有失偏颇。我认为决定战争的关键要素只有一点,那就是民心的向背。如果这场战争得不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就算你的运气再好,你占领的地势再好,也绝对不会获胜的。”临武君哪里肯服输呢?他见孝成王入神地听荀子的讲话,就不顾礼貌地一下打断了荀子的话头,说:“我觉得你说的那都是虚的,我们是在讲用兵打仗。作战的要领说来说去,就是一点,那就是在敌人没有防备的情况下,去偷袭他们,这样一定会取得胜利。”荀子看到临武君这样讲求穷兵黩武,心里很生气,接着说:“我认为无论采取什么样的卑鄙手段,对仁义之师都是没有用的。这样的军队,上下一心,纪律严明,士兵作战勇猛无比,所向无敌。”临武君理屈词穷,反复说:“再精强的部队也经不起突然袭击。”荀子面对临武君,明知道对他讲仁义无异于对牛弹琴,但为了教育孝成王,他只得继续说下去:“只有仁义之师,才能得到人民的大力支持,在敌人还没来袭击以前,他们早就摸清了情况,报告给军队,等到敌人来的时候,早已经严阵以待了。”孝成王很赞同荀子的观点,在政治实践中也不断加以落实,使得赵国的国力大大增强起来。

荀子不但在游说诸侯国君的时候向他们宣传这种观点,他平时教育弟子也是如此。一天,一个叫陈嚣的学生问荀子这样一个问题:“先生你觉得用兵打仗与仁义是不是有矛盾?既然打仗,就必然会死人。而让人丧命也算是仁义吗?”苟子并没有因为学生提出这样一个尖刻的问题而训斥他,而是先肯定这个问题提得好,接着又耐心地解答:“有这样一个简单的道理先说给你听,如果不通过战争惩罚和驱除敌人,人民怎么能过上好生活呢?”这样一讲解,学生们也从内心真正接受了荀子的学说主张。

智慧金言

如果因为迫不得已而采取行动,就应顺应时势而有所作为,把为万民谋福利作为行为准则。

离俗览·高义①

题解

所谓“高义”,是指推崇义,这也是这篇文章的目的。文章列举了孔子墨子子囊石渚等人的故事,强调了“君子之自行也,动必缘义,行必诚义”。但是文中的“义”主要指的是“当功以受赏,当罪以受罚。赏不当,虽与之必辞;罚诚当,虽赦之不外。”作者认为要自我主动的去做事,是符合“义”的准则。

原文

君子之自行也,动必缘义,行必诚义,俗虽谓之穷,通也;行不诚义,动不缘义,俗虽谓之通,穷也;然则君子之穷通,有异乎俗者也。故当功以受赏,当罪以受罚。赏不当,虽与之必辞;罚诚当,虽赦之不外。度之于国必利,长久长久之于主必宜,内反于心不渐然后动。

孔子见齐景公,景公致廪丘以为养,孔子辞不受,入谓弟子曰:孔子乘辂图“吾闻君子当功以受禄。今说景公,景公未之行而赐之廪丘,其不知丘亦甚矣。”令弟子趣②驾,辞而行。孔子布衣也,官在鲁司寇,万乘难与比行,三王之佐不显焉,取舍不苟也夫!

子墨子游③公上过于越。公上过语墨子之义,越王说之,谓公上过曰:“子之师苟肯至越,请以故吴之地,阴江之浦,书社三百,以封夫了。”公上过往复于了墨子。子墨子曰:“子之观越王也,能听吾言、用吾道乎?”公上过曰:“殆未能也。”墨子曰:“不唯越王不知翟之意,虽子亦不知翟之意。若越王听吾言、用吾道,翟度④身而衣,量腹而食,比于宾萌,未敢求仕。越王不听吾言、不用吾道,虽全越以与我,吾无所用之。越王不听吾言、不用吾道,而受其国,是以义翟也,义⑤翟⑥何必越,虽于中国⑦亦可。”凡人不可不熟论。秦之野人,以小利之故,弟兄相狱,亲戚相忍;今可得其国,恐亏其义而辞之,可谓能守行矣;其与秦之野人相去亦远矣。

荆人与吴人将战,荆师寡,吴师众,荆将军子囊曰:“我与吴人战,必败。败王师,辱王名,亏壤土,忠臣不忍为也。”不复于王而遁。至于郊,使人复于王曰:“臣请死。”王曰:“将军之遁也,以其为利也。今诚利,将军何死?”子囊曰:“遁者无罪,则后世之为王将者,皆依不利之名而效臣遁。若是则荆国终为天下挠。”遂伏剑而死。王曰:“请成将军之义。”乃为之桐棺三寸,加斧锧其上。人主之患,存而不知所以存,亡而不知所以亡,此存亡之所以数至也。、岐之广也,万国之顺也,从此生矣。荆之为四十二世矣,尝有干谿、白公之乱矣,尝有郑襄、州侯之避矣,而今犹为万乘之大国,其时有臣如了囊与?子囊之节,非独厉一世之人臣也。

荆昭王之时,有上焉,曰石渚。其为人也,公直无私,王使为政廷。有杀人者,石渚追之,则其父也。还车而返,立于廷曰:“杀人者,仆之父也。以父行法,不忍;阿有罪,废国法,不可。失法伏罪,人臣之义也。”于是乎伏斧钣,请死于王。王曰:“追而不及,岂必伏罪哉?子复事矣。”古渚辞曰:“不私其亲,不可谓孝子。事君枉法,不可谓忠臣。君令赦之,上之惠也。不敢废法,臣之行也。”不去斧钣,殁头乎王廷。正法枉必死,父犯法而不忍,王赦之而不肯,古渚之为人臣也,可谓忠且孝矣。

注释

①高义:椎崇道义。

②趣:赶快,行,去。

③游:动词,使…游说。

④度:衡量。

⑤义:道。

⑥翟:恐怕。

⑦中国:中原各国。

译文

君子会自觉地以实际行动遵循义,世俗的观念虽然认为行不通,但是君子认为行得通。行动不忠于义,举动不遵循义,世俗的观念认为行得通,但君子认为行不通。这么看来,君子的行得通和行不通就和世俗认为的相反了。因此,有功就接受相应的奖赏,有罪就接受相应的惩罚。假如不应该受赏,赏给自己了也应该谢绝;假.如应该受罚,赦免了也是躲不过惩罚的。以这个标准考虑国家大事,就会对国家有长远的利益,君子要先内心反省而不是感到愧疚然后再行动。

孔子拜访齐景公,齐景公就把廪丘送给他当食邑。孔子推辞不愿意接受。回来后就对自己的学生道:“我听说过君子有功才可以接受俸禄的,而今我想说服齐景公尊重我的想法,但是他没有做,还是把廪丘送给了我,这是太不了解我了!”让弟子们赶快套好车,离开了这个国家。孔子是个普通的人,他曾在鲁国做过司寇的官职,但是即使拥有万辆大车的君主也无法和孔子相提并论。三位帝王的臣子也无法和他比贤能,是因为他不舍义而苟生啊!

墨子派公上过去越国游说。公上过讲了墨子的想法。越王很高兴,对公上过道:“假如您的老师愿意到越国来,寡人愿意把过去吴国的土地阴江沿岸三百社的地方封赏给他。”公上过回去把情况报告给墨子,墨子道:“你认为越王会相信我的话,采用我的想法吗?”公上过道:“可能性不大。”墨子道:“越王不了解我的想法,你也没有领会啊!假如越王听我的话,采用我的想法,我会量体裁衣,估量自己的食量吃饭,我会以客人自居,不敢谋求做官;假如越王不听我的话,不采用我的想法,我还要接受他赏赐给我的东西,这不是在拿原则做交易吗?假如用这个作交易,为什么还要去越国呢?中原哪个国家都是可以考虑的。”凡是对人要仔细考察。在秦国的乡下一个地方,一对兄弟为了一点小利,就互相状告、互相残害。而今墨子可以得到越国的土地,但是这是以丢弃他的道义为代价的,所以他拒绝了。可以说墨子保持了自己的道德情操。而秦国的那对乡下人和他就不能比了。楚国和吴国之间要开战,从军队人数上说,楚兄弟共卧国少,而吴国多。楚国的将军子囊道:“楚国和吴国开战,楚国一定会失败的。使得君主的军队失败,名誉受损,国土流失,这是忠臣不忍看到的结果。”于是就没有向楚王禀告就擅自跑回来了。到达了郊外,命人到楚王那里送信道:“臣请求一死。”楚王道:“你之所以跑回来是有理由的,这样也的确有利于楚国,为什么还要死呢?”子囊道:“如果跑回来没有罪,那么以后君主的大将,都会以作战不利为借口而跑回来的。这样的效仿,对楚国是不利的。”然后就伏剑自杀致死。楚王道:“寡人就成全了将军的道义。”接着赏赐他三寸厚的桐木棺材以表惩处,把斧子碾子放在他的棺材上以表示死刑。君主的祸患是,国家被保全却不知道什么原因保全住了,国家灭亡却不知道是什么原因灭亡的。因此,保护好国家与国家灭亡的形式为什么会多次出现了。郁、岐的范围扩大,各个诸侯国的臣服就这样出现了。楚国自形成国家以后经历的十二个朝代了,以前有灵王被迫在干谿自杀,子西子旗被白公胜杀死导致了楚都的混乱局面,楚王在郑袖、州侯的纵容下干一些奸邪的事情,但是现在,仍是个拥有万辆兵车的大国,也许就是因为它有像子囊这样的臣子吧!子囊韵行为不仅仅可以激励一代臣子啊!

楚昭王在位的时候,有个贤士名字叫石渚,为人公正无私,他被楚昭王派去处理政务。他在路上遇见一个杀了人的人,就追赶上这个人,结果此人是他的父亲。他掉转车子返回,在公堂上道:“凶犯是我的父亲,杀死自己的父亲我不忍心;袒护罪犯,不顾国家的刑法这也不行的。执行法律的时候没有执行好是应该受处罚的,此乃臣子的道义。”然后趴在斧锧上受死。楚昭王道:“没有追赶上杀人的人,怎么就一定受处罚呢?你就重新担任这个职务吧。”石渚推辞道:“如果不爱自己的父亲,那是不孝的;为君主做事而违法,就不是忠臣。陛下下令赦免我,是您的恩惠;不敢废除刑法,这是我的道义。”就这样,他没有让别人把刑具去掉,就在公堂上当场自杀而死。依据国内公正刑法,违反了法律是要处以死刑的,父亲犯法,儿子不忍心处死;君主赦免自己,但自己为了道义却又不接受。石渚作为臣子,真是又忠又孝啊!

活学活用

当你吃着甜美的葡萄、石榴、核桃等许多食物时,你是否知道你之所以能吃上这些东西,最早是得益于一个叫张骞的人?

在汉武帝统治时期,汉武帝为了联合西北边陲的少数民族共同对付匈奴,决定派张骞出使西域。接受命令的张骞,立即奉节踏上了西行之途。不幸的是,张骞一行刚走到祁连山山区时,就被匈奴军队发现并重重包围了。最后全都成了匈奴军队的俘虏。匈奴单于听说他们要去月氏国,很气愤,下令不允许他们离开匈奴国。单于说:“难道你们不知道月氏国一向与我为敌吗?不如留在这里吧,我可以封你做官。”张骞说:“我堂堂大汉使者,怎能做你匈奴的官呢?”单于见软硬均不奏效,就命人把张骞痛打一顿,然后,把所有的人都贬为奴隶。为了消磨张骞的意志,单于还把一个匈奴女子许给他做妻子。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转眼问十一年过去了,张骞的匈奴妻子为他生了两个孩子。但张骞从来没有忘记自己此行的使命。随着时间的推移,单于也渐渐放松了对张骞的警惕,看管得也不那么严了。张骞就借机通过一名随从,私下里通知了大家逃跑的时间,终于在一个月黑风高之夜,他们逃跑了。天亮之后,一名随从说:“回长安应该向东走,我们怎么向西行呢?”张骞说:“我们使命未完成,怎么能回去呢?”于是,他们又开始了长途跋涉,走草原,过沙漠,历尽千难万险,终于到达了月氏。月氏国国君对张骞一行比较礼遇,只是不肯联合攻打匈奴。过了一年,眼看无望的张骞一行只得打道回府。归途中,又被匈奴截获,扣留了一年,好在匈奴发生内乱,他们借机逃走了。张骞的妻子拼命追赶,无奈被追兵隔断,张骞就这样与妻子、孩子分开了。

过了十三年的张骞一行回到长安时,汉武帝异常惊喜,封张骞做了太中大夫。以后,汉武帝又几次派张骞出使西域诸国,终于打开了西域门户。西域诸国也多派使者到汉朝来修好,与汉朝建立了友善关系。汉朝与西域诸国从此开始了贸易往来,西域的商人络绎不绝地来到长安,中原的物产也源源不断地输往西域。

张骞一行出使的西域国家多达三十六个。匈奴见越来越多的国家都成为汉朝的朋友,所以,也不敢轻易来犯了。中原文化与西域文化既相互交流又相互促进,张骞功不可没。为扬汉朝国威,张骞不计个人利益,舍小利而谋大义,所以名垂青史。

智慧金言

君子自身的所作所为必须遵循义的原则,行为也必须遵循义的原则,世俗虽然认为行不通,但君子认为行得通。行为不忠义的原则,举动不遵循义的原则,世俗虽然认为行得通,但君子认为行不通。这样看来,君子所谓的行得通与行不通,就跟世俗不同了。所以有功劳的就接受奖赏,有罪的就接受惩罚。如果不该受赏,那么即使赏给自己,也是坚辞不受;如果应该受罚,即使赦免自己,也一定不躲避惩罚。用这种原则考虑国家大事,一定会对国家有长远的利益。要对君主有长远的利益.君子一定应该内省不感到惭愧,然后才行动。

离俗览·上德①

题解

本文认为崇尚道德是治理天下和国家的根本。列举了舜以自己的道德情操征服了三苗,郑被瞻忠于自己的主子而且行道义,墨家的钜子孟胜死义的事情,提倡重视道德的威严。此外,文章对法家的思想表达了不满。

原文

为②天下及国,莫如以德,莫如行义。以德以义,不赏而民劝③,不罚而邪止,此神农、黄帝之政也。以德以义,则四海之大,江河之水,不能亢能;太华之高,会稽之险,不能障矣;阖庐之教,孙、吴之兵,不能当矣。故古之王者,德回④乎天地,澹乎四海,东西南北,极日月之所烛,天覆地载,受恶不臧,虚素以公,小民皆之,其之敌而不知其所以然,此之谓顺天;教变容改俗而莫得其所受之,此之谓顺情。故古之人,身隐而功著,形息⑤而名彰,说通而化奋,利行乎天下而民不识,岂必以严罚厚赏哉?严罚厚赏,此衰世之政也。

三苗不服,禹请攻之。舜曰:“以德可也。”行德三年,而三苗服。孔子闻之曰:“通乎德之情,则孟门、太行不为险矣。故曰德之速,疾乎以邮⑥传命。”周明堂,金在其后,有以见先德后武也。舜其犹此乎?其臧武通于周矣。

同类推荐
  • 创业故事会

    创业故事会

    本书选取了100个成功创业者的创业计划。在他们之中,有归国学子,有网络英雄,有初出茅庐的大学生,也有下岗工人,但不管是什么身份,他们都在自己的创业道路上撑起了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他们也挥洒过汗水,流过眼泪,经历了种种磨难,才开创了一片新天地。该书从每一位创业者的身上发掘其取得成功的因素,也分析他们创业路上失败的原因,帮助读者找到创业成功的助燃剂,希望每一个渴望创业成功的人,都能够从本书中得到促使你更加努力拼搏的力量。
  • 做个圆滑的老实人

    做个圆滑的老实人

    本书通过大量的贴近两年生活的事例和精炼的要点,从圆滑处世,做个成熟的人,在人际交往中保持适度的弹性;把握好说话的分寸,学会委婉和含糊;明智地推托掉自己不想干的事;面对想干的事要执着也要会变通;保护自己的利益,避免别人的伤害,积极化解矛盾等方面,生动地展示了老实做人、圆滑处世的实用方法。从而真正做到老老实实做人,做一个遵守法纪的人,活得永远坦荡,永远无愧于人民,无愧于社会。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是为人的最高境界。
  • 做人不要太张扬

    做人不要太张扬

    低调做人,不张扬是一种修养、一种风度、一种文化、一个现代人必需的品格。没有这样一种品格,过于张狂,就如一把锋利的宝剑,好用而易折断,终将在放纵、放荡中悲剧而亡,无法在社会中生存。不张扬就要自我束缚,将个性引到正确的方向上来,而不是固步自封。要真正做到“风临疏竹,风过而竹不留声;雁度寒潭,雁去而潭不留影”的境界,才能在激烈竞争的社会走向通往成功的阳光大道,示人以弱乃生存竞争的大谋略,低姿态是收服人心的资本,藏锋是一种自我保护,藏而不露也是一种魅力。过于张扬,烈日会使草木枯萎;过于张扬,滔滔江水将会决堤;过于张扬,好人也会变得疯狂。
  • 工作不努力努力找工作:为人处世

    工作不努力努力找工作:为人处世

    要做好一份工作,开创一份事业,仅仅承担责任是不够的;要成功,更要找对工作方法,讲究策略。本书详细地介绍了怎样找方法,怎样给自己定位,怎样提高自己的效率,怎样克服缺点等等。所有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助你成功。
  • 当下的修行要学会宽容

    当下的修行要学会宽容

    《当下的修行:要学会宽容》从八个方面对宽容进行全面的阐述,行文流畅优美,语言生动细腻,深入浅出。全书精心挑选诸多案例,既汇集了古今中外名人的智慧,又延伸至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以事例说理,条分缕析,详细阐述了如何学会宽容,以理动人。相信该书会让读者在尘世的喧嚣中蓦然聆听到生命的真谛,得到心灵的净化和情感的释放,用心体会到人世间最美的乐章。
热门推荐
  • 宠妻上天:冷面王爷变妻奴

    宠妻上天:冷面王爷变妻奴

    一夜之间,她变成了他的未婚妻。他本是冷面神,对谁都不苟言笑,她本再不相信爱情,不想再与任何男人有交集。可他与她相见时,他与她注定都要改变,他在她面前变成大暖男+妻奴;她遇见他后又再次相信了爱情。【甜文放心入坑】【男女双处】
  • 网游之沦回

    网游之沦回

    杨路前世站在人生的顶锋,这一辈子只希望平凡的过一辈子,体验友情和爱情,体验游戏路上的开心与快乐。然而杨路始终如锥处囊中,注定有不平凡的人生,演绎不一样的虚拟人生,主人翁是否能心愿得偿。。。。。。
  • 涩世纪传说Part9

    涩世纪传说Part9

    [花雨授权]战野、度天涯和公主做客卓冠堂,车神也插进一脚。为了朋友,卓冠堂少堂主做起了自己的保镖,一群黑道人士扮成标准的宴会小弟。这还没完,混进卓冠堂的柯柯发现了一张奇怪的照片,难道,幸之雾竟是卓英冠的亲生女儿?
  • 中华传统美德百字经·真:严肃认真

    中华传统美德百字经·真:严肃认真

    《巅峰阅读文库·中华传统美德百字经:真·严肃认真》通过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弘扬、传承中华传统美德,使青少年增强辨别真善美与假恶丑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增强社会责任感。《真(严肃认真)》在每一篇故事后面给出了“故事感悟”,旨在令故事更加结合现代社会,结合我们自身的道德发展,以帮助读者获得更加全面的道德认知,并因此引发读者进一步的思考。同时,为丰富读者的知识面,我们还在故事后面设置了“史海撷英”、“文苑拾萃”等板块,让读者在深受美德教育、提升道德品质的同时,汲取更多的历史文化知识。
  • 燕落江湖

    燕落江湖

    岁时亲生父母把我抛弃,原因:是因为我异于常人。当我凭着自己的努力当是最年轻的时他们又出现在我的面前我以为他们终于想起我这个亲生女儿可是没有想到的是居然为了“钱”对“亲情”绝望时想去散散心时一不小心来到了古代。
  • 王爷请息怒

    王爷请息怒

    一位王爷,和年轻太后关系暧昧,和青楼花魁纠缠不清,和府里管家眉来眼去,甚至还有一个貌比西施的美男为之倾倒!你说,一个二十一世纪的丫头穿过去干嘛?还在王妃的道路上狂奔,这不是找抽嘛?好在,小女子在江湖上也混得不错,腹黑黎子妖娆纠缠,不羁浪子浅笑关怀……嘿嘿,看谁玩得过谁!
  • 探险家大陆

    探险家大陆

    每个人都有这属于自己的探险梦,有想去类似于珠穆朗玛峰一样的雪山,还有想去类似撒哈拉沙漠的炎热地带,以及生态环境很好但是危险系数极高的原始森林......但是在这个扑朔迷离的大陆上,有一个神奇而令人遐想的国度,有一段神秘而不为人知的探险,有一句爱你而不会回头的誓言。
  • 诡案对弈

    诡案对弈

    车站和死党一起,见到喜欢的姑娘,而她正好与他的男朋友闹翻了,他们之间会发生什么?然而,从此之后,一件又一件诡异的事情相继而来。
  • 听诡

    听诡

    犯二菜鸟成长中女主,不善表达的狩猎者,狡黠浪漫的进攻者……诡事等你来听******文文暂定每晚八点更新,期待你的支持!
  • 魔欲启示录

    魔欲启示录

    失去了勇气的人类,没有了自尊的人类,丧失了人性的人类,卡斯拉山上的神也无法拯救他们。在魔鬼的面前,他们有的只是屈服,只是背叛,只是出卖自己的种族来换取魔鬼的仁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