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619600000037

第37章

季平子控制着王室的政权,孔子知道其理,但是这样做的话就会被疏远的,然后就接受了他的供养好方便劝谏。孔子道:“龙在清水中吃东西和游动,螭在清水里吃东西,在浑浊的水里游动。如今我往上赶赶不上龙,王下不不像鱼,我可能就像螭吧!”打算成就霸业的人,哪能要求他处处符合标准呢?挽救溺水的人一定会沾湿自己的衣服,想追赶别人自己也得奔跑起来。

驾青虬兮骖白螭

魏文侯的弟弟名字叫季成,朋友叫翟璜,魏文侯打算让其中的一个人做相国,却又不知道选哪个合适,就咨询李克。李克道:“陛下打算立相国,那么先考虑考虑乐腾和王孙苟端哪个更贤良。”魏文侯道:“说得也是。”魏文侯认为翟璜推荐的王孙苟端不贤良,季成推荐的乐腾贤良,因此就任用季成为相国。一般进谏能够被君主接受的人,谈论其人时一定要小心谨慎。季成是魏文侯的弟弟,翟璜是朋友,魏文侯对他们都不怎么了解,更何况了解乐腾和王孙苟端呢?了解被自己疏远而又低贱的人,不去了解自己亲近熟悉的人,按道理这是不可能做到的。没有理由这样却又如此决定谁作相国,这是不对的。李克的回答是不正确的。虽然魏文侯和李克都有不对的地方,就像金和木一样,金子即使再怎样软也比木头坚硬。

孟尝君问自圭道:“魏文侯的名声比齐桓公要高,但是他建立的功绩还是不能和五霸比,是什么缘由呢?”白圭道:“魏文侯把子夏当作自己的老师,把天子方当作自己的朋友,尊重段干木,这也是他的名声超过齐桓公的缘由。挑选相国的时说‘季成和翟璜哪个可以胜任’,这就是他的功业比不上五霸的缘由啊。相国是百官之首,选择任用的时候要广泛挑选,而今在他们两个人范围内选择相国,这种做法和齐桓公任用自己的仇人管仲为相国相差得太远了。而且他还任用师友为相国,是公利;任用亲戚和宠爱的人为相国,是私利。把私利放在公利上,是衰败国家的政治。但是他的名声却如此显赫,主要原因还是有三位贤能的人在辅佐他。”

宁戚打算在齐桓公那里谋求官职,但是他很穷困,没有办法使自己得到推荐,然后就替商人赶着货物到了齐国,傍晚住在了城门外。齐桓公到郊外迎接客人,就命令人夜里打开城门,让货车躲避起来,灯火明亮,随从也很多。宁戚在车下喂牛,眼神很悲伤地看着齐桓公,就敲打着牛角唱歌。齐桓公听到歌声后拍打着车夫的手道:“果然不同啊,这个唱歌的人不是一般人啊。”于是命令副车拉上他。齐桓公回到了朝廷,随从问道如何安置这个人。齐桓公赐给了他衣服、帽子准备接见他。宁戚见到了桓公,用如何治理国家的话劝谏他。第二天又见到齐桓公,用怎样才能治理好天下的话劝谏他。齐桓公听了,打算任用他。臣子们劝道:“宁戚是卫国人。卫国离齐国不远,不如派人去打听打听他吧。假如他的确很贤能,到那个时候任用他也不晚啊!”齐桓公道:“不行,不能因为他的小缺点而不考虑他的大优点,这也是为什么君主丢掉贤能的臣子的原因。”一般来说能够听从他人的思想一定有他的依据,而今听从他的主张而不顾他的为人如何,这也是他的思想符合了君主心目中的标准的缘由啊。而且人本来就不是十全十美的,权衡他的优点,这才是举荐人的正确做法。齐桓公可以说已经掌握了这个道理啊!

活学活用

楚汉战争时期汉王刘邦与陈平之间发生的一段故事,也是很耐人寻味的。

陈平原是项羽手下的一名干将,因得不到项羽的重用而投奔刘邦。一见陈平,刘邦很高兴,与陈平交谈起来。随后任命陈平担任都尉,同时担任保卫自己的参乘,监督众将领的工作。这时,刘邦手下的大臣们开始表现了不满,说:“一个楚军逃兵竟然得到汉王如此的礼遇,还不知他的本领怎么样呢!就和他坐一辆车子,还让他来监督我们!”汉王没有听他们的议论,又带领陈平一起攻打项羽,结果大败。汉王也没有怪罪陈平,还任命他为亚将。

周勃等大将到汉王面前说陈平的坏话:“我们听说陈平这个人是很不地道的。他在家里的时候,就和自己的嫂子私通。现在您如此器重他,让他来监督众将领,他竟然敢私下里接受将领们送给他的黄金。给黄金多的,他就多说好话;给黄金少的,他就多说坏话。希望大王明察。”汉王这时也开始对陈平有所怀疑。就把当初推荐陈平的魏无知叫来,要问个究竟。魏无知说:“我向大王推荐的是陈平的才能,而不是其他别的什么方面。如今是楚汉相持不下的危急时刻,您所需要的是有特殊计谋的人,关键是要看他的计谋是否有利于国家,而仅仅考虑德行是于事无补的。至于他是否盗嫂和是否接受黄金,我根本不知道。就算这些都是真的,也是无碍大局的。”

汉王又把陈平找来,责备他说:“你侍奉魏王,与魏王不和;侍奉楚王又半途而废;如今跟我在一起,会不会长久呢?”陈平说:“我侍奉魏王,因为他不能采纳我的建议,所以我才离开他;我侍奉楚王,楚王根本不信任我,他所信任的不是他的族人,就是他妻子的亲信。即使才能出众的人也得不到他的信任,所以我离开楚国。我是听说您能重用人,才来投靠您的。我两手空空来到这里,身无分文,不接受别人送我的一点黄金,我连办事的本钱都没有。如果我的建议可以采纳的话,请您尽量采纳;假使我的建议对您毫无益处,所有的黄金都在这里,我会原封不动地交给您,请您允许我辞职回老家。”汉王听了陈平的话,感到深深的后怕,自己差一点就因为别人的几句坏话而失去一个好帮手。于是,他赶紧向陈平道歉,同时也为自己汲汲于一些小的细节而深深自责。

智慧金言

用十全十美的标准来推荐人是很难的,这是事物的实情。有人用不爱儿子的名声来诋毁尧,用不孝顺的称号来诋毁舜,用贪图帝位来诋毁禹,用谋划放逐、杀死君主的罪名来诋毁汤、武,用侵夺别的国家来诋毁五霸。由此看来,事物怎么可能十全十美呢?所以,君子按一般的标准来要求别人,按义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先王知道事物不可能十全十美,所以在对事物的选择上,只看重其长处。

恃君览·长利①

题解

所谓“长利”是指国家的长远利益。本文阐述了“天下之士者也,虑天下之长利,而固处之以身若也”的思想。

原文

天下之士也者,虑天下之长利,而固处之以身若也:利虽倍于令,而不便于后,弗为也;安虽长久,而以私其子孙,弗行也。自此观之,陈无字之可丑亦重矣,其与伯成子高、周公旦、戎夷也,形虽同,取舍之殊,岂不远哉?

尧治天下,伯成子高立为诸侯。尧授舜,舜授禹,伯成子高辞诸侯而耕。禹往见之,则耕在野。禹趋就下风而问曰:“尧理天下,吾子②立为诸侯,今至于我而辞之,故何也?”伯成子高曰:“当尧之时,未赏而民戒酒防微劝③,未罚而民畏,民不知怨,不知说④,愉愉其如赤子。今赏罚甚数,而民争利且不服,德自此衰,利自此作,后世之乱自此始。夫子盍行乎,无虑吾农事。”协而援,遂不顾。夫为诸侯,名显荣,实佚乐,继嗣皆得其泽,伯成子高不待问而知之,然而辞为诸侯者,以禁后世之乱也。

辛宽见鲁缪公曰:“臣而今而后知吾先君周公之不若太公望封之知也。昔者太公望封于营丘,之渚海阻山高险固之地也,是故地日广,子孙弥隆。吾先君周公封于鲁,无山林豁谷之险,诸侯四面以达,是故地日削,子孙弥杀。"辛宽出,南宫括入见。公曰“今者宽也非周公”,其辞若是也。南宫括对曰:“宽少者,弗识也。君独不闻成王之定成周之说乎?其辞曰:‘惟余一人,营居于成周。惟余一人,有善易得而见也,有不善易得而诛也。’故曰善者得之,不善者失之,古之道也。夫贤者岂欲其子孙之阻山林之险以长为无道哉?小人哉宽也!今使燕爵为鸿鹄凤皇虑,则必不得矣。其所求者,瓦之间隙,屋之翳蔚也;与一举则有千里之志,德不盛、义不大则不至其郊。愚庳之民,其为贤者虑,亦犹此也。固妄诽訾,岂不悲哉?”

戎夷违齐如鲁,天大寒而后门,与弟了一人宿于郭外,寒愈甚,谓其弟子曰:“子与我衣,我活也;我与子衣,子活也。我国土也。为天下惜死;子不肖人也,不足爱也。子与我子之衣。”弟子曰:“夫不肖人也,又恶能与国上之衣哉?”戎夷太息叹曰:“嗟乎!道其不济夫。”解衣与弟子,夜半而死,弟子遂活。谓戎夷其能必定一世,则末之识;若夫欲利人之心,不可以加矣。达乎分仁爱之心识也,故能以必死见其义。

注释

①长利:国家的长远利益。

②吾子:对禹的敬称。

③劝:勉励向善。

④说:同“悦”。

译文

凡是天下英雄豪杰,都会考虑天下的长远利益,并且自己还要以身作则。假如为了自己的子孙后代的利益往往是不会去做的。因此,陈无宇的行为是太过火了,他和伯成子高、周公、戎夷相比,虽然都是形体相同的人,但是他们的得失舍取是不一样的,这不是有很大的差别吗?

尧在整顿天下的时候,伯成子高被立为诸侯。尧将帝位传给了舜,舜又让禹继承了王位,伯成子高就此掉了诸侯去耕地。禹就去拜访他,他正好在耕种。禹迅速地走到他的下边道:“尧治理天下的时候,把您立为诸侯。而今我继承了帝位您却辞去了诸侯一职,是什么缘由呢?”伯成子高答道:“尧治理天下的时候,不用奖赏人们就能够勤勤恳恳地一心向善,不采用什么惩罚措施人们就对他产生畏惧。人们不明白什么是怨恨,更不知道下车泣罪什么是喜悦,开开心心的程度就像小孩子一样。而今奖赏和惩罚不少,但是人们反而你争我抢,谁也不服从谁,道德由此被败坏,人们开始为自己谋取私利。请问您为什么还不走呢?不要打扰我种地了!”然后,面带着喜悦之色继续耕种,没有回头看禹一眼。作诸侯也是很安逸的而且又有名望,就连子孙后代都可以承受恩泽,这些事情,伯成子高不是不明白的,但是他还是辞去了诸侯,这是傲也是为了禁止后代的混乱啊。

辛宽见到鲁穆公道:“从现在开始,我明白了我们的先君周公在受封问题上还没有太公望明智。以前太公吕尚被封到营丘一带海兵的地方,那边海阔山高,险峻固守的地方。因此,他的领域一天比一天扩大,后代越来越昌盛。先君周公被封到鲁国以后,不存在山林的险峻,诸侯可以从四面八方袭击而来。所以,领域越来越小,后代越来越衰败。”辛宽出去后,南宫括拜访鲁穆公道:“辛宽刚才责备周公,他是如此说的。”南宫括道:“辛宽年幼无知,不懂得事理。陛下难道没有听说过周成王在建造成周时说的话嘛?他道:‘我营建并且居住在成周时,我行善的一方面容易被发现,不好的方面也容易受到谴责。’所以,行善事的人得到天下,行恶事的人失掉天下,这是亘古不变的规律。难道贤能的人想他的后代凭借山林地势的险峻长时期地做恶事吗?可见,辛宽是个小人啊!”如今像燕雀变鸿鹄、凤凰一样能够飞到千里之外的志向呢?假如君主德行不高、道义不深也是不会飞到他的地盘上的。愚笨低俗的人为贤德的人筹划也是这样的。孤陋狂妄、妄自菲薄是非常可悲的事情。

戎夷离开齐国到达了鲁国,当时天气非常寒冷,等他到时城门已经关了,就将就着和一个学生露宿城外。天越来越冷了,戎夷对学生道:“我的衣服给你,你就能活,你的衣服给我,我就能活下去。我将来是国家有用的士人,为了天下着想不忍心死;你是个不贤德的人,没有必要爱惜自己的生命。把你的衣服给我吧。”学生道:“既然是不贤德的人又怎么给别人衣服呢?”戎夷道:“哎!道义已经没有什么作用了!”然后把自己的衣服脱掉给了学生,自己半夜冻死了。这位学生终于活了下来。假如说戎夷将来对国家发挥才能,这事没有人能够预测到的。但是他做的有利于别人的事情,这点是不能够怀疑的。他明白生死的区别,仁爱的心是非常诚恳的。所以他用必死的道义表达了自己的道义。

活学活用

战国时期,有一个叫辛宽的人去见鲁穆公。他开门见山地对鲁穆公说:“我现在才知道,我们的先君在周公受封的问题上,远远不如姜太公聪明。从前太公望被封到营丘一带的滨海之地,那里是山高海阔、险要坚固的地方,所以齐国的土地日益广大,子孙也越来越昌盛。而我们的先君封到鲁国这个地方,根本就没有山林河沟之险,诸侯来侵之路也可以说是四通八达。所以地域日益减少,子孙也越来越衰微。”说完,辛宽就起身走了,接着南宫括也进来见鲁穆公。鲁穆公对他说:“刚才辛宽责备周公。”鲁穆公又把辛宽说的话如此这般地告诉了南宫括。南宫括说:“辛宽还是一个年幼无知的人,他根本不懂道理。他难道没有听说过成王建成成周时所说的话吗?成王说:‘我营建并居住在成周,我有好的地方容易被发现,不好的地方容易被责备。’所以说,做好事的人得天下,干坏事的人失天下。这是自古以来的规矩。贤德的人难道会让自己的子孙凭借山林之险来长久地干坏事吗?辛宽真是个无知小人!”这个故事说明,如果让燕雀来为鸿鹄谋划的话,一定是不会得当的。它们所谋求的不过是瓦缝之间、屋檐之下而已。哪里能比得上鸿鹄的千里之志呢?人也是一样的。

有一个叫式夷的人,大约是春秋时期人。一次,他带着自己的一个弟子,离开齐国到鲁国去。当时天气非常寒冷,他们师徒走到鲁国的时候,城门已经关闭了。他们只好露宿城外。到了深夜,天气越来越冷,实在忍受不了了,式夷对弟子说:“你把衣服给我,我就能活命;我把衣服给你,你就能活命。我是国家的杰出的人才,为天下着想,我舍不得死;你是个德才一般的人,不值得爱惜,所以你把衣服给我吧。”弟子说:“不贤德的人,怎么能给国家杰出的人脱衣服呢?”听了这话,式夷长叹一声说:“唉!道义大概行不通啦!”说完就把自己的衣服脱了下来,给自己的弟子穿上了。到了天将明的时候,式夷真的冻死了,而弟子倒是活了下来。史家评论说:要说式夷的才能是否能让整个社会安定,那是不能知道的了;至于他对别人的爱护之心,确实是无以复加了。他通晓死与生的区别,仁爱之心是很诚恳的,所以他最终是以自己的死来显示了自己的道义之心。

智慧金言

天下杰出的人士,考虑的是天下长远的利益,而自己必定要身体力行。即使对现在有加倍的利益而对后世不利,也不去做;即使能长久安定,只要这些只是为自己的子孙谋利益的,那也不会去做。

恃君览·知分①

题解

本文阐述了“达士者,达乎生死之分。达乎生死之分,则厉害存亡弗能惑矣”。论述了辨别生死的区别、据义行事的必要性,并且阐明“命也者,就得未得,去之未失”、命授于天的道理。

原文

达士者,达乎死生之分。达乎死生之分,则利害存亡弗能惑矣。故晏忘川子与崔杼盟而不变其义;延陵季子,吴人愿以为王而不肯;孙叔敖②三为令尹而不喜,三去令尹而不忧;皆有所达也。有所达则物弗能惑。

同类推荐
  • 孔子叫我们宽容点

    孔子叫我们宽容点

    本书主要以孔子及其《论语》为基本出发点,多方位地阐释了孔子的思想学说与当代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
  • 拈花一笑的灵感

    拈花一笑的灵感

    古往今来,一切闪光的人生,有价值的人生,都是在顽强拼搏和不懈进取中获得的。
  • 难得糊涂:由聪明变糊涂的人生

    难得糊涂:由聪明变糊涂的人生

    本书包括:唯有大智慧才能真糊涂、不拘一格彰显糊涂智慧、扬长避短巧打糊涂算盘、适可而止糊涂与精明并用等内容。
  • 知识与智慧

    知识与智慧

    现代社会,不善于沟通将失去许多机会,同时也将导致自己无法与别人的协作。你我都不是生活在孤岛上,只有与他人保持良好的协作,才能获取自己所需要的资源,才能获得成功。要知道,现实中所有的成功者都是擅长人际沟通、珍视人际沟通的人。
  • 看我72变:西游人物众生相

    看我72变:西游人物众生相

    本书精选《西游记》中八十组典型人物形象,全景再现一个传奇而有趣的神话世界,把你带进一个神奇的人生江湖。每一篇文章,就是一个个神仙佛魔的传记,就是一个个精彩活法的故事,就是一个个生动励志的真经。作者超人的独特角度,一如既往的幽默诙谐,让读者在阅读中感受生命的顿悟,获得高贵的智慧真经!
热门推荐
  • 心理援助-应对校园心理危机

    心理援助-应对校园心理危机

    本书正是从上面这些角度为学校的教育管理工作者和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理人员,为校长、教师、班主任和团队工作者,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和学校心理辅导教师,为家长和学生,介绍和描述心理援助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常识,以及实施心理援助的基本任务、基本途径、基本方法和基本态度。我们希望有更多的学校心理学研究人员和更多的学校管理工作者、校长、教师能参与到心理援助和心理危机干预的研究和实施中,能有更多的研究案例和研究成果出现,让我们的校园成为真正安全、和谐、健康的地方。
  • 邻家剩女有点白

    邻家剩女有点白

    创下一年连续被炒四次鱿鱼的纪录,情感上屡遭被抛弃的滋味,心中滴血,却笑说世人皆醉她独醒;不甘寂寞,不甘认输,一心借鸡生蛋打造自己的女王帝国,四方征战,却搞得一塌糊涂,倍感凄凉;万般无奈,只好钻进虚幻装神弄鬼,靠豪言壮语来掩饰粉碎的心,面对不堪入目的新郎,眼泪涟涟;……
  • 某未来的破碎维度

    某未来的破碎维度

    未来的世界由于地球磁场的斗转变幻导致了平行维度的破碎交织,从中众生了许多能力者,他们大多是在校的学生,将一起进行着铁血冒险和度过美好的校园生活。
  • 女性健康全书

    女性健康全书

    本书内容包括:健康女性——美丽着,健康着、心理保健——心态是最好的药、科学饮食——谨防病从口入、美容化妆——要美丽,更要健康、运动休闲——我运动,我健康等。
  • 大器所成

    大器所成

    明明只是护送一个花心大萝卜的任务罢了,孙任辰万万没想到会因这件事跟大半个昌土的大家族们作对。一个中庸的锻师陪着一个脚踏六条船却立志成为高僧的少年,他们从东到西横穿战火纷飞的昌土,在乱世的阴影中缔造传奇,游历四方的同时经受了皇帝、藩王、无双的国士、神明、妖异、草头天子等势力的考验,直到大器所成。以至于他们生如大器,死如破瓦。“遥想昌土四分五裂之时,唯孙任辰走南闯北,周旋于六合棋局之中仍独领风骚,亘古未有也。”——摘自《成国志》
  • 梅格妮上位记

    梅格妮上位记

    女主朴绚雅来到韩国后巧遇吴亦凡,两人一见钟情。相识后,经过几波周折,爱在了一起。
  • 翼若垂天

    翼若垂天

    一年前,她喜爱上自己姐姐的爱人轩辕宇义,只能怯弱的隐藏着自己卑微的爱情,一年后,自己被诬陷杀害自己的亲生姐姐,当场被轩辕宇义打入天牢...解释,没有人相信自己,接连最疼爱自己的父母也用着绝望的眼神看着自己,当以为自己必死无疑时,却被告知出狱,以为终于找到杀死姐姐的凶手,却当看到笑的邪魅却又冰冷的轩辕宇义...原来他...原来只是为了更好折磨自己为姐姐赎罪...
  • 快穿之心想事成

    快穿之心想事成

    无论过了多久,我都会等你到地老天荒。唐宋作为修复界的小公主,在做任务时遇到了深情男主
  • 永夜

    永夜

    京都城外五十里有座夷山。连绵数百里,山势险峻,高耸入云,多奇峰峡谷,有夷山夕照、繁台春色、吹台秋雨等著名景致。夷山出名的不仅仅是这些风景,更因为有一座百年古刹开宝寺。暮春时节,往来踏青赏景、上香还愿的游人络绎不绝。这日山下突然开来一队官兵,游人纷纷避让。队伍中一人身着蟒服,高坐马上,不时侧身与软轿内的人说话。有人识得此人正是当今端王爷李谷,众人当下认定轿内之人便是端王妃无疑。想起最近从陈国传来的消息,安国出使队伍遇袭,百名豹骑无一生还,而永安侯下落不明,众人都摇头为端王叹惜。
  • 我,是一个过路人

    我,是一个过路人

    一个故事,一段经历,一次永恒,我相信,生命中的每一段驿站里,总有一些身影,注定要成为你的过去。不为来过,是偶然的经过,是必然的结果。因为年轻,所以,忧伤和快乐才显得那么的深刻与不堪一击。因为成熟,所以,才不能让过去的年轻亵渎生命存在的意义。都说无怨无悔的爱恋,都说相许终生的誓言,都说亲爱的永远,都说不变的含笑的带泪的眼,都说永远年轻的脸,只是真的永远不变的恐怕只有永远在改变。莞尔一笑,路过,爱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