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633500000003

第3章 突破“围乡”的冲动(1)

二元结构捆住了农民的手脚。

什么叫做“二元结构”呢?那就是城市是一个范畴,农村又是一个范畴,两者是半闭锁的,相互之间不能有自由的流动。由于城市里的人生活水平高,城里人当然不会自动跑到乡下去,而乡下人也不能无缘无故进入城市,说声想要变成城里人就成了城里人。

这种体制自新中国建立始就初步确立,以后又不断巩固完善。这种完善被人们看到和感受到的是城市居民户口制度的确立,困难时期布票、粮票、油票的发行等等。一个人从这个城市调到那个城市,首先就得迁户口和油粮关系。没有了粮油关系,寸步难行。

记得那是1960--1962年,还是我在上大学的时候,30斤粮票一个月根本就不够这些长身体的青年人吃。更何况由于食堂做馒头时不够分量,一个月能吃到20多斤就不错了,那一两一碗的稀饭,可以照出人影来。同学们吟打油诗道:“远看好像西湖水,鼻风吹起两道沟”。到了月末没有粮食吃的时候,就只得卧床休息或者冲杯酱油汤顶饥,那时候最“幸福”的就是精神会餐,大谈吃红烧肉的滋味。

而农村人呢,没有城市户口,是绝对不能到城市里来居住的。例如你一个农民要到某个城市里去,必须到乡政府里去开通行证、证明信,如果没有,城市公安部门就可以把你当成盲流,先抓起来,关上几天,再押送回农村。不管是贫与富,也不管是天灾与人祸,农民始终被限制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一年到头靠天吃饭,靠运气生活。如果天公不作美,如果乡村干部没有人性,农民就非得在当地受屈受罪,哪怕饿死冤死在这块土地上,也难于解脱。

钱钟书先生把婚姻比作“围城”,有些人想进去,进去的人想要冲出来。而中国那时的二元结构是一种真正的围城、围乡,城里的人固然不想冲出来,乡下的人就是想冲出来也受到严厉的制止。

二元结构增加了秩序,增加了国家的稳定性,在建国初期也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然而,正是它太“秩序”了,城市与。农村、城市与城市,其中包括人与人之间缺乏了交流而减缓了社会的发展。

过分秩序与过分混乱是两个极端点,这两个极端点上都不利于社会的发展。只有在这两者之间的某一个地方,即“混沌的边缘”的相变阶段上,才会使社会得以快速的进步,又不致于扰乱社会秩序:这样的阶段既稳定到足以储存信息,又能快速传递信息。这是具有自发性和适应性的生命的系统,也是我们所追求的社会系统。

二元结构让城里人与乡下人在两个“生态环境”中生存,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两种生活状态,两种社会特征,以及巨大的位差,当前我国存在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大都与二元结构有关联。

一是“三农问题”突出。农业人多地少小规模经营、农产品市场容量小、农民收入低、农村基础设施落后、教育和医疗条件差,欠账多,根本改善的困难度大。

二是城乡差距大。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60%以上,但社会商品零售仅占37%。农村购买力低,造成内需不足,难以形成城乡经济的相互促进。城乡居民收入幅度之比为3:1,且差距呈扩大趋势,增加解决问题的难度。城乡差别大,形成城乡居民多项不对称:获取信息、生产发展能力、收入水平、就业安排、受教育程度、健康水平、福利待遇、防病治病、保险保障水平等均不对称。

三是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城市化严重滞后。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滞留农村,制约农业劳动生产率、积累率、产业结构、就业结构、城乡结构的协调。

四是要素流动配置不尽合理。财政对农业、农村投入少,发展要素和资源从农村净流出,占全国大面积的不发达农区,得不到金融支持,影响工农、城乡协调发展。

五是农民实际上不能完全享受与市民同等的国民待遇。农业人口求学、参军、招工、转干、退伍安置、医疗卫生、社会保障、自由迁徙,不能享受公平的受教育权、迁徙权、就业权等等待遇。(《我国二元经济结构基本特征分析》张忠法执笔)。

在长期的“围城”与“围乡”的结构里,各自都在封闭式地发展,加上我们在政策上对城市的优渥和对农村的忽视,造成了很大的各方面的位差。比如,说到城市人与农民的收入,平均城市的人收入3块钱时,农村人才收入1块钱,如果考虑到福利、教育与保险等因素,则可以扩大到6:1。即当城里人一年下来拿到6000元钱时,农村人只拿到1000元。

这种位差是如何形成的呢?据经济学专家说,像英国的资本主义积累,是靠着掠夺海外殖民地财富、海盗行径抢占其他国家船队获得的。而中国却不行,中国是通过内部的积累来建设我们工业化的。这种积累的方法就是通过压低农产品的价格,提高工业品的价格实现的,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大约积累了8000亿的财富,完成了工业化,这实际就是亏欠了农民兄弟8000个亿。如果继续这样亏欠下去,农村就永远无法取得大幅度的进展,农民的贫穷就还将长久继续。

因此故,中央政府从现在开始重视“三农”问题,减免农业税和提高农产品价格,其实是一种“还债行动”,这种反哺的目的是把亏欠农民兄弟的部分再还给农民。

追溯中国的二元体制,是一个漫长的过程。1951年,公安部颁布了《城市户口管理暂行条例》,实行了城市户口的登记和管束。但在三年经济恢复时期和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城市的工业得到了发展,这种发展呼唤着劳动力,因此农民进城市做工,最后变成城市户口的情况并不罕见。1952年,全国城市人口仅为7000万,到了1957年增至9949万,而到了1960年,更是达到了1亿3千万人。

第一个五年计划过后,生产和生活资料的匮乏显现出来了。于是,到1958年,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对户口的申报与注销、户口的迁移及手续都作了明确而严格的规定。在1958年的大跃进之后,就到了三年自然灾害年份,城市再也承担不了那么多吃商品粮的民众,便开始动员地方干部和军队干部的家属下乡务农,而那时要想进城,便难上又难了。城市的封闭,造成了城乡间的通路的阻隔。反映这样一种情况的文件是发表于1962年12月的《关于加强户口管理工作的意见》,这个文件的精神就是严格限制农村人口迁往城市。

1964年8月,颁布《公安部关于处理户口的规定(草案)》,这个文件的主题词就是两个“限制”:对从农村迁往城市的要严加限制;对从集镇迁往城市的也要严加限制。从此,在从农村跨进城市的道路上实行了全程“戒严”。

1977年,国务院批转的《公安部关于处理户口迁移的规定》颁布。这个条文提出,“严格控制市、镇人口,是党在社会主义时期的一项重要政策”。并且作出了由“农(民)转非(农民)”的内部控制指标。这个指标是每千个人中只能有1.5个人可以转为非农业户口。这个文件又给本来就不通行的道路上再增设了一段路障。中国的城市与乡村,彻底划分成了两个封闭区。

也许,今天的年轻人体会不到这种控制的厉害,因为他们天经地义地觉得,身上只要有钱,便可旅行天下,他们不会理解他们的父辈(例如那些到农村去插队的知识青年),为了等到一个进城的指标,甚至等白了头发。

这样的政策,对农民兄弟公平吗?现在看来是绝对的不公平,因为他们实际上永远被固定在那一小块土地上,永远成了比城市居民低一个头的二等公民。

农民进城打工的自发要求,就是想要求与城市人平起平坐的权利。但是,如果中共中央、国务院不能拆除城市与农村之间的藩篱,农民进城的运动就会被阻挡住。虽然我们知道,阻挡得愈久愈会造成对抗,引发激剧的矛盾、冲突,增加社会的不稳定性。不过,在农民工进城之初,能看到这_点的人还是太少太少。

中央的政策,在这些年大约可以区划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严禁”--严禁农民工进城;第二个阶段是从“松动”到“放开”,其间又略有限制,呈现一个小小的回潮;第三个阶段是“鼓励”与“引导”。

第一个阶段大致在1980年到1983年之间。中共中央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城镇劳动就业工作的意见》和《关于广开门路,搞活经济,解决城镇就业问题的若干决定》。这些决定的精神是加强户口和油粮的管理,严格控制农民进城打工。第二个阶段大约在1984年至1989年间。这期问前期发布的通知有《关于一九八四年农村工作的通知》、《关于农民进入集镇落户问题的通知》。这些通知的精神已允许农民工在自筹资金、自带1:3粮的情况下进城打工,长达30年二元结构的限制出现了松动。中期的通知有《关于进一步活跃农村经济的十项政策》、《关于国营企业招用工人的暂行决定》和《加强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的通知》。在这些中期政策的鼓励下,农民进城打工的高潮到来了。

但是,好景不长,由于我们国家铁路运输的落后、城市治安力量的薄弱,民工返乡受阻,城市治安恶化的现象成为一时的严重问题。政策出现了回收的迹象。其证明就是1989年4月10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关于严格控制民工外出的紧急通知》。要求各地政府采取措施,从严或暂停办理民工外出务工的手续,同时要及时劝阻、防止民工盲目南下。不过,由于这只是一份紧急通知,其他大部分流动的政策还是被保留了下来。

第三个阶段是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的发表至今。1993年11月,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鼓励和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逐步向非农产业转移,进行地区间有序流动。

2001年3月,全国人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明确地提出要打破城乡分割体制,改革城镇户籍制度,引导农村富余人口在城乡、地区间有序流动--中央的政策彻底放开了。

农民真苦,农村真穷。

让我们来看一看二元结构未打破前农民的生活状况。

安徽省的滁县,有一个凤阳县小岗村,那就是农民实行联产承包的发源地。

这个滁县地区位于长江、淮河两大江河之间,是安徽的东大门。全区辖六县一市,土地总面积1.33万平方公里,人口343万,其中农村人口303万。这里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适宜水稻:小麦、棉花及多种经济作物生长。这里,正是历史上欧阳修赞美的比美酒还令人沉醉的大好河山。也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发祥之地。

新中国成立后,经过土地改革和互助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的推行,农村生产很快得到了恢复和发展。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问,全区粮食总产量和农业总产值分别以5.71%和4.76%的速度递增。全区城乡经济繁荣,人民生活日益改善,开创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令人怀念的“黄金时期”。

令人惋惜的是,以后提倡的人民公社“一大二公”,到“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动乱,这个地区又变成“十年倒有九年荒”的贫困地区。从1958年到1978年的20年间,全区粮食总产量和农业总产值年递增率分别为2.20%和2.61%,比“一五”时期的增长率分别下降3.51个百分点和2.15个百分点。长期以来,全区农村人均口粮只有500斤左右,社员集体分配人均收入只有70元左右。在定远、凤阳、嘉山等贫困县,不少社、队人均口粮只有300斤左右,人均收入只有50元左右。多年来尽管国家对农村不断进行投资,但集体经济仍是一个空壳。一些地方合作化以后二十多年的集体积累,折价不够抵偿国家银行的贷款。据嘉山县统计,从合作化到1978年底,全县公社、大队、生产队三级所有的集体资产总值2503万元,但社、队欠国家贷款1613万元(已免掉的203万元还不算在内),实际家底只有890万元;如果再扣除1969年后国家无偿支援款850万元和1957年以来发放的各种救济款990万元,集体积累不仅一无所有,还倒欠国家950万元。由于农业生产率很低,农民向国家交售的农副产品也少得可怜。以粮食而言,1978年全区粮食商品率只有16.9%,如果扣除国家当年返销农村口粮,净征购只有1500多万斤。从1963年起,安徽省确定滁县地区粮食“一定五年”的5.2亿斤征购任务,到1978年从未完成过。一些生产条件比较差的贫困县、社,长期以来购销相抵,非但没有什么贡献,反而倒挖国家库存。据凤阳县统计,从1953年实行粮食统购统销算起,到1978年,26年间,这个农业县的粮食实行征购量11.97亿斤,同期农村回销、城镇供应15.68亿斤,销购相抵,对国家不仅没有颗粒贡献,反而倒返了3.71亿斤。

滁县,不是县而是一个地区,这个地区的面积,相当于一个以色列或巴勒斯坦,如此大的一块面积上,不仅没有对国家做出贡献,连自给自足都难以维持,这是一个多么严重的现象。处于这样的农村,又如何能够富足起来呢?即使所有城市都富裕了起来,中国有那么一个广大的农村,又如何使整个中国摆脱贫穷?

就是这个滁县地区,从20世纪60年代初开始,每到冬春,全地区总有大批农民扶老携幼外流逃荒要饭。逃荒逃荒,越逃越荒。大片土地无人耕种,生产上不去,生活无着落。年复一年,愈演愈烈。到了1978年,滁县地区遭受了百年未遇的旱灾,粮食总产量下降到22.98亿斤,本来就岌岌可危的经济,进一步跌落到了破产的边缘。

暂时抛开滁县,让我们再换一个省,看一看与安徽交邻的湖北省的情况吧!

在2000年3月2日,有一位名叫李昌平的乡镇干部,给朱镕基总理写了一封反映农民生活状况的信,现将此信部分节录如下:总理:我叫李昌平,今年37岁,经济硕士,在乡镇工作已有17年,现任湖北省监利县棋盘乡党委书记。我怀着对党的无限忠诚,对农民的深切同情,含着泪水给您写信。我要对您说的是:现在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

同类推荐
  • 党建工作实务丛书:党员政治修养

    党建工作实务丛书:党员政治修养

    《党建工作实务:党员政治修养》:在新的历史时期,回顾我国走过的六十年的历程,我们不难发现,党的建设工作始终是同我党和我们国家的命运前途息息相关的。无论是普通的群众,还是广大党员干部,只有对党和国家政治经济等各个系统的体制、制度等知识有所了解,对党的工作和建设知识有所熟悉,才能把握国情,理解相关国家政策,提高自身的思想觉悟、政治素养和工作服务水平,为党政工作的开展和新农村的建设和稳定发展提供保障。
  • 做一个合格的党支部书记

    做一个合格的党支部书记

    党支部书记是党的基层组织的主要领导者,是党支部全体党员的带头人,是支委会“一班人”的“班长”。实践证明,要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关键因素之一是要有一个合格的党支部书记。面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的历史时期,对支部书记的素质、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 最新工会干部培训与业务指导手册——怎样当好班组长

    最新工会干部培训与业务指导手册——怎样当好班组长

    为了把广大基层工会干部和职工的思想行动统一到党的十七大精神上来,把贯彻落实工会十五大精神落实到基层、落实到行动中,因此,非常有必要在新形势下加强基层工会干部培训与日常工作业务指导,使得基层工会能够不断推出新举措,指导基层工会工作在各方面的创新发展。
  • 本届政府的承诺

    本届政府的承诺

    《本届政府的承诺》作者在平时研究的基础上就政府承诺的各改革事项进行阐述。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已进入“深水区”,改革初期一些被小心翼翼绕开的问题,现在已到了必须面对并解决的时候,大到行政机构改革、投融资体制、财政金融等改革,小到吃的住的等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系列改革,其难点何在?出路何在?
  • 中国古典文学荟萃(韩非子)

    中国古典文学荟萃(韩非子)

    中国古典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闪烁着灿烂光辉的经典性作品或优秀作品,它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令人瞩目的瑰宝。几千年来,中国传统文化养育了中国古典文学,中国古典文学又大大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使传统文化更具有深刻的影响力。
热门推荐
  • 春秋叹

    春秋叹

    山中有一林,林中有一观,观中一少年,背着剑却拔不出剑,潜龙卧渊藏,一鸣惊天语。有那喝酒的微笑书生,喝水喝了二十多年,第一次喝酒却吐了,老秃驴说他吐出了春秋。有那剑胆琴心的懒散汉,一心一剑,最终却折了剑。漠北有那魔头,追求着自由,最不像魔的胖子。一个背上有剑,肩上有狐狸的浑小子,浪迹红尘,潇洒走了一遭。这红尘间,人人欲登天路,踏九重楼,谁又知二十年前有那天外人坠落红尘,混混蒙蒙就是半辈子?这春秋岁月,几人笑,几人哭?何人登天耀金甲?何人娶那美娇娘?瞧那春秋永叹:金钟岁月后人估,百年功名如粪土。笑颜开怀湖飞渡,酒意盎然吐春秋。
  • 不要太诱惑:与尤物老师同居

    不要太诱惑:与尤物老师同居

    合租的竟然是他的大学老师,当天晚上,从老师房间里传来了阵阵压抑而销魂的呻吟……处于气血方刚的年龄根本经受不住老师的强烈诱惑,身体在强烈充血,脑子里全部是夏美玲的俏脸:白皙的皮肤、漆黑的双目,飘逸的秀发,挺挺的鼻梁,嫣红的嘴唇,还有戴着眼镜所透出的睿智、知性美……
  • 尧山堂外纪

    尧山堂外纪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环环设定被崩坏

    环环设定被崩坏

    剧情的一切抽风和草泥马,主角不去承受,谁去。『怪我咯』刚进入游戏的某只,一个不注意摔了。『我擦玩个游戏都能摔』之前说好的,让我成为高富帅,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都去哪了。『望天,身后窜出某只,汪,咔嚓咔嚓,窜走,在哪呢』=开坑,是网游小说,不是地球,除了科技发达,其他方面和地球差不多。是在下错了,还是周更吧。
  • 佛说法王经

    佛说法王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神仙来我家

    神仙来我家

    如果有一天,有个老乞丐突然来到你的面前对你说他是神仙,要你管他三天饭,你会怎么想?这人神经病!哦也,你跟丁楠的选择是一样的。不过,我好心提醒你要小心了,丁楠就是因为这样得罪了一个神仙。本书没有别的,就是轻松好玩。喜欢的朋友来,精彩会在后面等着你。
  • 十号鬼屋

    十号鬼屋

    鬼屋,曾经盛极一时。日后,逐渐没落,被人遗忘。现在,有这么一个鬼屋,五年世界巡回一次,且迎客时间为半夜十二点,票数有限,你...要不要一起来玩?如果来的话,请记住,这叫十号鬼屋。不过一旦进入了,必须要玩到结束,切记切记...(十号鬼屋:欢迎你...只要年满十八,无论是普通人,还是抓鬼人都欢迎...)
  • 重生之国民影帝,要抱抱

    重生之国民影帝,要抱抱

    实际上,帝衅表示自己早就在现代生活了50年了。因为自己这个无能的后代居然要把帝家这么大的家产拱手送人,没办法只好施计让自己重生在无能后代的子孙身体里。有事没事就去娱乐圈里浪一发,赚赚人气。可谁都不会想到这么酷炫的影帝是个女的。某司枭哭着说“就说,我不是gay。”
  • 追溯前缘

    追溯前缘

    两对有缘人,面对遭遇,各自有自己不同处理方式,有的人在爱情面临困境时而选择极端,而有的人一直坚持至到获取幸福。
  • 未名曲

    未名曲

    简介改了多回,编辑大大一直不让过,可见其对鄙人拙作多么重视以及喜爱。因此,我决定说得具体点,这可相当于剧透哦。妖族的守护再一次下落不明,铁域与妖域并起。歿乃荒原之子,亲人一个个离去,只剩姬一人。而再次见到自己的故人时,物是人非。不明白方向的歿,艰难求生,迷雾中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