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633600000031

第31章 老家肉饼

老家肉饼是北京的一家快餐连锁店。以肉饼为招牌,也卖其它面食乃至家常炒菜。上世纪九十年代,京城有一批中式快餐店揭竿而起,欲与风头正健的洋快餐(譬如麦当劳、罗杰斯、艾德熊等)一决雌雄。我印象最深的是东四路口,南边刚开了肯德基,北边立马就有上海荣华鸡落户,高唱对台戏,被媒体惊呼为“斗鸡”。这是一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或者说,这是一场饮烟袅袅的战争,有点像八旗子弟的大刀长矛浴血抵抗八国联军的坚船利炮,若干个回合下来,中式快餐店损兵折将,只剩下老家肉饼依然坚守阵地,挥舞战旗。不仅如此,它还壮大了队伍,在东西南北增设一系列分号。老家肉饼的对手,无疑是必胜客比萨饼。彼此战成了和局。这已算很不容易了。毕竟,中国人是在拿冷兵器对抗西洋火器呀,能把阵地战坚持下来就不错了。那些卖馄饨的,卖包子的,卖豆浆油条的,早就改变战略,“上山打游击”去了。老家肉饼,仍然稳扎营盘。

老家肉饼的牌匾,是我的朋友阿坚题写的。他跟老板是朋友。所以,老家肉饼等于是我朋友的朋友开办的。我当然要狠狠地夸它几句啦。不夸白不夸嘛。但纯属自愿的。人家老板可没请我当“托”。

阿坚是位诗人,在胡同里长大,诗写得好,毛笔字也不赖。他为老家肉饼题写牌匾,属于友情客串,分文不取。老板也很豪爽,承诺阿坚在老家肉饼店可终生免费就餐。可见老板是个懂诗、懂诗人的人。是个爱诗、爱诗人的人。

上次西安诗人伊沙来北京,阿坚在老家肉饼店接待。我跟伊沙开玩笑:你的代表作不是叫作《饿死诗人》嘛,可在北京,诗人是饿不死的,譬如阿坚,只要他愿意,天天都有免费的晚餐,天天都有肉饼吃。伊沙吃惊地瞪圆了眼睛。我估计他在感叹:看来天上还真会掉馅饼啊!

是呀,天上会掉馅饼的。我看见了。它砸在我的哥们阿坚头上。

伊沙那首后现代派的诗歌中有这样的名句:“饿死他们,这些狗日的诗人。首先饿死我,一个用墨水污染土地的帮凶,一个艺术世界的杂种。”别信他的。丫胃口好得很呢,伙食好得很呢。诗人哪那么容易饿死呀。想吃天上的馅饼,张开嘴等着就可以了。它说来就来了。今天落下的是一块老家肉饼,没准明天落下的就该是诺贝尔文学奖了。尽情地想呗。有谁敢跟诗人比想象呀。

我跟来自西安的伊沙干了一满杯“普京”(普通燕京啤酒):当今的北京,已不亚于唐朝的长安了,够你羡慕的吧。谁说居京大不易,瞧人家阿坚,怀揣终生饭票,比那个白居易活得还潇洒。白居易在长安,是否吃过白食——有人请他白吃羊肉泡馍吗?咱们说不准。可诗人阿坚在北京,随便写几个毛笔字,就有大盘的肉饼端上来,想吃多少都可以,想吃多少次都可以。这才真正是“润笔”吧。比给现金要好。因为其中还有情义的。情义无价。按道理长安才算诗人们的老家,可北京有了这老家肉饼的传奇,对于诗人们而言,也相当于回家了。“仰天大笑出门去,吾辈岂是蓬蒿人”,这是李白的话。李白是咱们的家长。出门写诗,当官、做生意,累了,就回家吃肉饼。老家肉饼的店名,起得好啊。

我从沙滩的五四大街搬家,搬到东四环边的石佛营,住下的第一天,上街蹓弯儿,发现马路对面就有老家肉饼的分店。看到牌匾落款处阿坚的名字,心头一热:嘿,哥们,你也在这里呀。咱们靠得越来越近了。跟老家肉饼做邻居,多踏实啊。那是我哥们的哥们开的。这既是生活中的巧合,又显得特别吉利。看来我来北京写诗,也注定饿不死的。北京,我有那么多的哥们,乃至哥们的哥们……整整一个大家庭,大家族。诗,是我们的血缘,我们共同的根。老家肉饼店,诗人们的大食堂。

前几天去天津参加全国书市,记不清在哪条街道,车窗外闪现老家肉饼的牌匾。虽然一掠而过,我却倍感亲切:老家肉饼,你已开始抢占狗不理包子的地盘了。

诗人高星从北戴河回来,说在河北也看见老家肉饼的分店。牌匾落款处也刻着“阿坚题”三个字。在那一瞬间,他会跟我一样,头脑中蓦然浮现亲爱的哥们阿坚的面孔。我们拿阿坚起哄:你为老家肉饼题写牌匾,可比你出的那几本诗集影响大多了。

阿坚不仅是诗人,还是京味的美食家。所谓京味美食家,相当于北派,与陆文夫那类南派美食家走的不是一个路子。南派是愈精致愈好,北派则追求广博庞杂。阿坚与我合写过一本《中国人的吃》,由中国文联出版社推出,又被日本青土社购买去海外版权,翻译成日文全球发行(易名为《中国美味礼赞》)。他妙语连珠:“中国人几乎是世界上最会吃的大民族,中国菜的烹饪和消受几乎是一种食哲学。相反,近十个世纪里,世界上饿死的最多的是中国人(人数),世界上的国内战争因饥饿而爆发最多的是中国(如农民起义)。我老在想,为什么挨过饿的民族反而更重视吃的艺术,像美国人相对来说是最没挨过的人民,竟然吃的那么单调、吃的那么懒也那么傻。美国人民似没有吃的理想,而咱中国人以食为天。”中国人虽然以食为天,却没几个人敢相信天上真会掉馅饼的。除了我和阿坚这样的“另类”。相信奇迹的,都是诗人。

阿坚在书中还真提到老家肉饼:“吃喝泛滥的时代,饭馆沿街、夜市成片,啤酒成河、烧烤成云,我也被裹在这世纪末的洪流。我为老家快餐连锁店题匾,可终生免费就餐,我的亲朋餐桌随时可为我添双筷子。忽然没了饿之忧,顿感自由……”

我写这篇文章,已是深夜。写着写着,忍不住咽口水了。想吃肉饼,考虑到马路对面的老家肉饼店该已关门打烊,只得作罢。继续在纸上写吧,就当画饼充饥。

同类推荐
  • 玛雅文明探寻

    玛雅文明探寻

    在世界远古文明中,玛雅无疑最富有浪漫色彩。古代玛雅人制造了哥伦布之前美洲大陆上最引人惊奇的文明之一:它在气候并不宜人的热带雨林环境中萌芽、兴盛然后消亡,历经千载,遗留下数以百计的大型废墟,激起后人的惊叹和注意。
  • 中华千年文萃-骚客的传记

    中华千年文萃-骚客的传记

    本书收录了自秦代以来历代文人骚客的传记,再现了历代文人的风流倜傥、浪漫多情、多愁善感。包括有“五斗先生传”、“陆文学自传”、“罪言”等。
  • 思想课堂-科技笔记

    思想课堂-科技笔记

    为你的头脑镀金,为你的思想导航。思想笔记系列丛书包括:道德笔记、典籍笔记、婚姻笔记、家庭笔记、教育笔记、经济笔记、科技笔记、历史笔记、伦理笔记、论爱笔记、美学笔记、民俗笔记、农业笔记、情感笔记、人生笔记、人物笔记、人性笔记、儒学笔记、商业笔记、社会笔记、文化笔记、文学笔记、心灵笔记、修身笔记、养生笔记、艺术笔记、语言笔记、战争笔记、哲学笔记、自然笔记。
  • 中国的风俗

    中国的风俗

    风俗,是一个迷人的世界。中国风俗是这个迷人世界的一朵奇范,它是中国文引史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中国地方民间传统文化的宝贵立产,它以其独具特色的风姿、风貌和风采展现在人们面前形成一个色彩斑润的世界。
  • 新国学(第九卷)

    新国学(第九卷)

    《新国学(第九卷)》,本书收录了国内外学者论文18篇,内容涉及文学、文化学、哲学、史学及文献学、各篇文章均具一定的学术参考价值。
热门推荐
  • 点评红色阅读(红色文丛)

    点评红色阅读(红色文丛)

    红色文丛-点评红色阅读(插图)红色文丛-点评红色阅读(插图)红色文丛-点评红色阅读(插图)
  • 帝师之乡话螺洲

    帝师之乡话螺洲

    《帝师之乡话螺洲》既述介了螺州古镇的历史沧桑、名胜古迹、祠堂文化、姓氏源流,又重点展示了螺江陈氏族群繁衍发展的脉络,以及后裔许许多多的爱国勤政、艰苦创业的辉煌业绩。全书分为钟灵古镇的历史沧桑、丰富多彩的名胜古迹、宏伟壮观的古名祠、创造人文奇迹的螺江陈氏家庭、古镇旅游开发的美好展望等六章。
  • 绝代废材倾天下

    绝代废材倾天下

    一个杀手被自己的亲人背叛,然后穿越重生到了古代会发生些什么事情呢?
  • 九离门

    九离门

    一位考古教授失踪。一则相传久远的秘闻。一段延续数千年的恩怨。一个不为人知的世界。······且看秦家小子如何一步一步揭开一个的未知世界,开创不一样的神话。
  • 融雪:特种兵之恋

    融雪:特种兵之恋

    巩雪第一次见到高原,就被他看到自己扒男生裤子的限制级画面。那年,他22岁,她12岁。四年后再遇,昔日阳光开朗的少女变成无依无靠的孤女,像是冬夜里拒绝融化的坚冰,冷漠、孤独、自闭。而他,却鬼使神差地喜欢上小了整整十岁的她。
  • 小妾涅磐为贵妃

    小妾涅磐为贵妃

    蕙心----单纯善良的名门之女、秀外慧中,是太后内定的皇后人选,却遭人妒忌险被毁容,沦为王爷侧福晋。在她安于命运想与王爷厮守到老之际,老天又开了个大玩笑!皇帝设计将她骗入后宫成为宠妃……几番生死,被陷害、被排挤、被冷落……皇宫之中,没有风平浪静的角落,要么寂寞到死、要么战斗而死!她和她的对手们在厮杀博弈中成为影响大清帝国兴衰的千古奇女!
  • 幻世王座

    幻世王座

    在这个充满未知的世界...科技?武技?魔法?什么才是正统?力量体力复杂的陌生世界里....谁才能成为新时代的开创者.....
  • 以武斩仙

    以武斩仙

    天上天,云霄宝殿中。张川身上的白衣纤尘不染,在他身后的大殿中央却是倒下了一具又一具仙人的尸体,刹那间,尸山血海,血流成河,猩红染遍了这片原本安逸的净土。“仙人,真的是仙人么?”张川自言自语。
  • 小罗的神奇宝贝之旅

    小罗的神奇宝贝之旅

    一次无意的穿越,一个奇幻的世界,一场努力的奋斗之旅,一个充满泪水与汗水、亲情与友情的成长历程……
  • 乡土新故事:走向都市

    乡土新故事:走向都市

    都市,从来都如罂粟花般充满着艳丽的邪恶诱惑;都市,似乎是一片无垠的荒漠,无论多少亲情的泉水,一旦流淌其中,终将无影无踪;都市,真真是有那么多让人咽口水的好,也真真是有那么多让人唾口水的孬。于是,古往今来,有了无数对乡村亲情的眷恋,有了无数对都市无情的怨怼。当成群结队的乡民背离祖祖辈辈生活的热土,踏上一条他们也不知所以的都市之途时,深深地烙刻在有形的肉身与无形的心灵之上的都市如何?都市中的他们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