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650200000001

第1章 存诚自养慎独自处(1)

“内圣”法

慎重独处,则心胸安然;庄严恭敬,则身体强健;追求仁义,则众人爱戴;正心诚意,则神灵钦敬。

立身要高,自律自制

原文

细思古人工夫,其效之尤著者,约有四端:曰慎独则心泰,曰主敬则身强,曰求仁则人悦,曰思诚则神钦。慎独者,遏欲不忽隐微,循理不间须臾,内省不疚,故心泰。主敬者,外而整齐严肃,内而专静纯一,齐庄不懈,故身强。求仁者,体则存心养性,用则民胞物与,大公无我,故人悦。思诚者,心则忠贞不贰,言则笃实不欺,至诚相感,故神钦。四者之功夫果至,则四者之效验自臻。余老矣,亦尚思少致吾功,以求万一之效耳。

译文

仔细思考古人修身方面的要义,其成效特别显著的约有四项:慎重独处,则心胸安然;庄严恭敬,则身体强健;追求仁义,则众人爱戴;正心诚意,则神灵钦敬。慎重独处,就是遏制贪欲,连其中最隐蔽微小之处也不忽略,遵循自然之理而行,一时也不间断,这样内心自省而无愧于心,所以心胸安泰。庄严恭敬,就是仪容整齐严肃,内心宁静专一,稳重矜持不懈怠,所以身体强健。追求仁义,本身须心存仁义滋养天性,作用于外则须,视百姓为同胞,视万物为朋友。如此大公无私,自然人民爱戴。正心实意,即内心忠贞不二,言语笃实无欺,以至诚之德感应天地万物,因此神灵钦敬。如果真能达到上述四者的修身功夫,那么效验自然来到。我年纪已老迈了,却还想在修身方面下功夫,来求得万一的成效。

解读

曾国藩是一个善于从古代先哲吸取智慧的人,也是一个善于把书本与人生联系起来思考的人,而且他特别善于从中抽取出可以指导人生的信条与经验。这种信条与经验无不反映出他与传统文化渊源关系,他受惠于传统文化,并加入这传统文化,最后又推动了传统文化向前发展,这使他成为传统文化在清朝的链环中的最重要、最闪光的部分。比如敬、静、纯、淡。

敬。作人之道,圣人千言万语,大抵不外敬恕二字。敬,就是恭谨。无论是对多数人还是对少数人,也无论是对地位高的人还是对地位低的人,君子都不敢怠慢,这就是泰而不骄;衣冠整齐,态度严肃,令人望而生畏,这就是威而不猛。所以这一切都是学习“敬”的最好着手之处。古书上说,“君子庄敬日强。”吴竹如先生说:“‘敬’字最好。”但真正做到“敬”,还需添上一个“和”字,这样才不会勉强,才会自然而自愿地去做。

静。唐镜海先生说,“静”字功夫最要紧。这话极为正确。大程夫子程颢,是三代以后的圣人,在“静”方面下的功夫足。王文成公守仁也是“静”字有功夫,所以他能对外物不为所动。假若不静,反省也就不细密,见理也就不明了,都是浮的。镜海先生还说,大凡人都有切身的毛病,或是刚的恶习,或者是柔的恶习,各有偏重,沉溺既深,动不动就会发作,必须自己体察它,并终身加以治疗。文正我曾告知先生,说我偏重于刚的恶习,发起恨来什么也不顾,自己深究一下病根,就是好动不好静。镜海先生的两句话,真可谓对症下药。今后务必专注于静。

纯。就是纯正,纯粹,至善至美。前辈倭艮峰说:“圣人之纯亦不已。”这个纯就是至善至美,一般人只能追求它,只有圣人才能达到它。

淡。庄子讲“淡然无极”、“淡而无为”。诸葛亮讲“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这个“淡”,就是清静,超脱。然而很多年来,曾国藩就是清静不得,超脱不了,总是焦虑过多,没有一天可以坦荡于天地之间。这主要在于他有两个毛病,一是名心太切,二是俗见太重。由于名心太切,因而学无所成,德无所立;由于俗见太重,因而家人的疾病轻重,子孙的强贤与否都时常萦绕于心,如同作茧自缚。若想除去这两种弊病,应在一“淡”字上多下功夫,将所有的一切都淡而忘之,淡而化之,这样,也许可以稍稍获得一点心灵上的自由自在。

曾国藩一生深参宋儒“居敬”之理,并一心一意实践。他用一个“敬”字,处理治学、办事、处世,乃至对自己的身体,真是妙用无穷,他说:“做人之道,圣贤千言万语,大抵不外‘敬’‘恕’二字。”他认为敬的功夫,“内而专静纯一,外而整齐严肃。”两语至为精微确当。

活学活用

贤者曰:“立身不高一步立,如尘里振衣,泥中濯足,如何超达”。即指为人立身处世,应具备一种高尚明达的心境,否则就好像在尘土里打扫衣服,在泥水里洗濯双脚,又如何能超凡绝俗。“慎独”即是这种境界的最高体现,而只有在自持自制的心性修养中,才能逐步达到这样的境界。

自律自制,修身养性,首先在去私心,存公心。去除私心杂念,修养自身,自我锻炼,则可一心一意治理天下之事。洪应明先生说:“忙处不乱性,须闲处心神养得清;死时不动心,须生时事物看得破。”事物繁忙时想要保持本性不乱,就必须在闲暇时特别留心精神上的修养。亦即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地修养自己,临时才能处变不惊。

王阳明一生的理学主张就是“致良知”。他曾这样说过:“良知无待他求,尽人皆有,只是被物欲泯没了它。”可见为人切不可乱动私心杂念。私心杂念一动,良知自然就泯灭,良知泯灭就丧失了正邪观念,如此刚毅之气也就顿时化为乌有,聪颖的智慧也就变成了糊涂昏聩,仁慈之心也就变成了残酷刻薄,清白高尚的品德也就染满了污点,只此一念之差,即“去”与“不去”,使其一生的人格彻底破产。去除私心杂念,则可治理公事。可见,去私的确是人生处世的无价之宝。

大凡公而忘私者,都能以天下为己任,忍辱负重,以图大德。

魏征在唐太宗手下作官十六年,长期担任相当于宰相的官职,是唐太政治上的重要助手之一。他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谏臣,前后向唐太宗进谏二百多次。魏征忠贞耿直,就是唐太宗赫然震怒,其他大臣都敛气低头的时候,也能神气镇定,从容陈词。特别是他反对帝王追求享受,认为这往往就是政治败坏的开始。唐太宗一有这样的苗头,他就毫不客气地指出。一次,唐太宗外出巡游,驻在洛阳仁官,因为供奉稍差,便对有关官员大加斥责。魏征听说后,对皇帝谏道:“陛下因为供奉不好而斥责官员,开了这个风气,以后恐怕要弄到民不聊生。以前隋炀帝王出巡时,让各地比着敬献精美食品,并据此给予赏罚,闹得天下大乱,众叛亲离,这是你亲眼看到的,为什么还要学这一套呢?”唐太宗听后马上说:“不是您,我听不到这样的话。”后来魏征去世,唐太宗派人去魏征家清理书函得一表文,上面写着:“天下之事,有善有恶,任善人则国安,用恶人则国乱。”唐太宗阅后感慨万分,命公卿侍臣将这几句话写在笏板上,并让大臣们学习魏征“知而必谏”,公而忘私的精神。因此,为人应以义当先,公而忘私,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真正的人,而非自私自利,卑鄙龌龊的小人。

修身养性,要紧的还在如古人云“每日三省”。

程颐说:“君子遇到困难险阻时,一定要思考反省自己是不是有什么错误而导致这种困难的发生。有一些不完善的地方就纠正它,没有过错就用它来自我勉励,这是修养自身的美德。”

有的人在人生旅途中,大多数不愿意承认自己的缺点。只有那些头脑清醒的人,能够充分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多多要求责备自己是圣贤们为人仁厚公正的表现。如果不这样的话,只是一味责备别人,埋怨别人,很多不合理的意见凭空产生,人们互相指责攻击,好像踩进坑道、壕沟一样,怎么能施展开脚步呢?

智慧金言

俗世之中,胸怀狭窄的人没有一点气度,常常争先恐后地与他人争夺蝇头小利,当这一点点利到手后,却又发现被别人占了大便宜,真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胸怀开阔的人,他们不为芝麻般的小事而忙得六神无主,他们把目光投向生活的深度与广度,他们办事稳沉,态度从容不迫。

“独善其身”、“兼善天下”是儒家的修养准则与处世态度。对我们来说,每个人的机遇、能力各不相同,有什么样的机遇、什么样的能力,就办什么样的事,不能强求一致。

陶渊明写了《归去来兮辞》表明自己的心迹。其中说道:“整天抱着酒壶,斟了就喝,喝了又斟,从不上酒杯空底,这样慢慢地自斟自喝,看到院中的树木长势很好,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能和亲戚朋友们时常闲聊一阵,也善称人生一大快事。拿起琴,看看书可以让人忘记世间的一切烦恼和忧愁,岂不美哉。”

宁静致远,平淡无华

原文

尝谓独也者,君子与小人共焉者也。小人以其为独而生一念之妄,积妄生肆,而欺人之事成。君子懔其为独而生一念之诚,积诚为慎,而自慊之功密。其间离合几微之端,可得而论矣。

盖《大学》自格致以后,前言往行,既资其扩充;日用细故,亦深其阅历。心之际乎事者,已能剖析公私;心之丽乎理者,又足精研其得失。则夫善之当为,不善之宜去,早画然其灼见矣。而彼小人者,乃不能实有所见,而行其所知。于是一善当前,幸人之莫我察也,则趋焉而不决。一不善当前,幸人之莫或伺也,则去之而不力。幽独之中,情伪斯出,所谓欺也。惟夫君子者,惧一善之不力,则冥冥者有堕行;一不善之不去,则涓涓者无已时。屋漏而懔如帝天,方寸而坚如金石。独知之地,慎之又慎。此圣经之要领,而后贤所切究者也。

译文

曾说过“独”这个东西,是君子和小人共同感受到的。小人认为自己是独自一人时会产生一个非分的念头,非分之想积聚多了就会任意妄为,由此欺人的坏事发生。君子忧惧自己是单独一人时,会生出真诚的意念。真诚念头积聚多了就会处事谨慎,由此对自己不满意的德行下功夫匡正。君子和小人都是独自处事,两者的差距却可由此得到评论。

自从《大学》穷究事物的原理并获得知识之后,过去的言论行为都可用作个人开阔眼界充实知识的资料,日常处理的琐事问题,更可深化个人的阅历见识。君子这样做了,他的心在遇到实事时,已能剖析公私的区别;他的心在联系道理时,又足以精辟地研究其得失。那么对于善事应当做,不善的坏毛病应去掉,早已经形象鲜明地认识到了。而那些小人们,却不能有实在的见识,去实行他所知道该做的事。于是办一件好事,唯恐别人不知道是自己干的,去办时迟疑不决。改正一件不好的毛病,侥幸别人可能窥视不到,改正得很不得力。背地里自己独处,虚假的情弊自然会产生,这就是欺骗啊!而君子,唯恐办一件善事不彻底,在晦暗中会产生堕落的行为;一个坏毛病不改正,就会像涓涓的流水长年犯错。暗室之中懔然不动邪念如同面对天神,主心骨坚硬如同金石。在自己主持工作的地方单独行事,一定要慎之又慎。这就是圣人遵奉的准则要点,也是后世贤人切实研究的问题呀!

解读

曾国藩的天人观和心物观,统统是围绕“内圣”之学来立论的,所以他与其他理学家一样,强调个人的涵养功夫。

他认为,涵养功夫当以“诚”为本。他断断而辩,说:君子,没有比忠诚更重要的了。如果真诚而不自欺欺人,则再没有比这更好的了。在他看来,“圣学王道”的核心就在一个“诚”字。

什么叫做“诚”?在曾国藩看来,当然有“专心纯一”的意思。他以孔子为例,他认为,孔子是专心诚意的典型,至诚,可以产生神奇的功力,所以曾国藩称之为“诚神”。

然而,曾国藩远不止是把“诚”解释成这种语义学上的意义,而是把它当作一个哲学范畴。他说:“诚便是忠信。”作为一种自我涵养的理学体系,他从:“不欺、不著私物、忠信”生发开去,进而说:“无私著者,至虚者也。是故天下之至诚,天下之至虚者也。”他的“无私著”或“至虚”,实质上是顺应自然。

在“诚——不欺——无私著——虚——物来顺应”的这个涵养功夫的理学体系中,曾国藩继承程朱之学,把道家的“虚静”与佛家的“入定”引入了儒学。他跟佛者一样,把“静坐”当作达到“虚”的一个重要手段。他强调,“总是要静”。“‘静’字功夫要紧。”如何才能“静”?途径多样。而重要的一条是“耐”。纵观曾国藩一生,得这一“耐”字之益甚大。在失败之中,他因能“耐”,故坚韧不拔;在胜利之中,他因能“耐”,故未得意忘形;在待人交友之际,他因能“耐”,故多投契而少念忌;在接物处事之际,他因能“耐”,故临乱不慌,有条不紊。所以,他说,“耐”则归于静,趋于贞。贞者,正也。贞足干事,贞中养身。

从处事、省身、见理这样的角度考虑,戒浮主静,确是通向成功之路的重要一着。然而,如果把“静”提到了过分的高度,由“静”而“虚”,由“虚”而“无”、万事皆空,百念俱灰,不图进取,不思创新,则“静”或“静坐”便成为灰色人生的起点。曾国藩虽然从理学上主张“静”,但他实际上如自己在日记上常反映的,“不能安坐”、“心不静”,名利之心,升官之望,加上忠君报国之志,总是刻刻在缠绕着他;他一生并没有几个时辰“虚静”过。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他在理论上也确实把“静”看成“一阳初动”的契机。概括地说,要在静中蓄养一股生意,静极生阳,静是启的准备阶段。这样,曾国藩又把理学家的“静坐”与道家的“虚静”和佛家的“入定”区别了开来。

曾国藩又认为,“慎独”是立诚主静的集中表现。只有自慊无欲,才能静,故“慎独则心安”。周敦颐说:“无欲故静。”曾国藩的“静极”、“无私著”、“至虚”,也是把“诚、静、慎独”提到了“存天理、灭人欲”的理学高度。

概而言之,“诚”可以化育天地万物,求诚须不欺,不欺必能居敬慎独,居敬慎独者必无私著,无私著者必中虚,虚必静,静生阳,阴阳来复,是谓天行。这就是曾国藩“立诚居敬”说的一种循环。

活学活用

宁静致远,平淡无华。此也指修身养性者要淡泊明志。

一个磨练心性、提高道德修养的人,必须有木石一般坚定的意志,若羡慕外界的荣华富贵,就会被物欲困惑包围。同理,一个治理国家、服务社会的人,必须有一种如行云流水的淡泊胸怀,若产生贪恋功名利禄的念头,就会陷入危机四伏的险地。争名夺利,对名利太过执著,不惜牺牲别人的利益借以成就一己私利,最终吃亏的还是自己。

同类推荐
  • 没有任何借口

    没有任何借口

    现代职场中流行一种通病——找借口。在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我们经常会听到各式各样的借口:“本来我不会迟到的,如果不是堵车。”“那个客户太难缠了,我很难使他满意。”“我要下班了,明天再说吧。”“我已经尽力了,最后没做好不能怪我一个人。”“经理没说清楚……”
  • 责任担当梦想-中国梦青少年教育读本

    责任担当梦想-中国梦青少年教育读本

    本书以责任为专题讲解实现梦想需要具有的心态、品质和实际行动,并以一个个真切感人的生动故事进行阐述。
  • 激发青少年内在潜能的发明故事

    激发青少年内在潜能的发明故事

    一滴水可以折射阳光的光辉,一本好书可以滋润美好的心灵。健康的身心、丰富的情感、较强的实践能力、优良的品质、过硬的特殊技能、良好的习惯、深厚的文化底蕴及必要的合作素质等,是青少年朋友在成长道路上顺利前进所需要的最基础、最必要的条件,为青少年朋友们从自身着眼、开创成功指明了方向。社会是一幅斑驳陆离的图画,人生是一条蜿蜒扭动的曲线。知识是智慧和能力的基础。知识能够守护生命,是保护自己的盔甲。成长是一种历程,我们从无知到有知,从天真到深沉,我们用生命书写着成长的哲学,正是这些哲学的智慧丰富了我们的人生;成长是一种升华,成长的过程就是将软弱升华为刚强,将平淡升华为壮丽。
  • 职场政治abc-不可不知的职场博弈之道

    职场政治abc-不可不知的职场博弈之道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职场无疑就是一种江湖——名利场表现最突出的江湖。无论是公司高层还是普通白领,无论是在事业单位还是在跨国公司工作,一个人的经验毕竟是有限的。职场中会有各种各样的潜规则,掌握这些潜规则是十分必要的。在本书中,将把职场上出现的潜规则一一为您生动呈现。本书是为职场人士量身定做的一份礼物。
  • 优秀员工都会读的365个故事

    优秀员工都会读的365个故事

    本书紧扣时代脉搏,根据企业的发展需要,精心选取最经典的故事或案例,集真实性、故事性、可读性、启发性于一体,是员工启迪心智、提升职业精神不可多得的读本。
热门推荐
  • 帅气总裁霸道妻:做你无数的女友

    帅气总裁霸道妻:做你无数的女友

    两种可望不可即的恋情,到最终,究竟如何收场?上一輩子,他们是最令人羡慕的爱人。可惜,求婚当天他为了救助别人,牺牲了自己。这一辈子,他们是最波折重重的情侣。他们,到底该如何再续前缘。两世的爱恨情仇,这一刻,是否得到解决?两个与众不同的人,如何产生爱的火花?当一场充满血腥的风暴即将掀起,那被尘土掩埋的记忆破图重生之时,他是否一样,待她如初恋?他是否依旧,将她护在心头最深最深的角落?他是否还会抱紧她,接受现实?
  • 全民皆仙

    全民皆仙

    一个人的力量永远都是有限的,只有全民的强大才能够真正的抵挡住外来的入侵,只有全民一起才能将力量发挥到最强大!此人写的小说很垃圾,凑合着看吧(哇哈哈^_^)~!
  • 来过一个客

    来过一个客

    《来过一个客》精选何葆国近年来创作发表的土楼题材的中短篇小说22篇,以生动、细腻的笔墨展示了一幅土楼人的生活画卷,在他的笔下,土楼和土楼人都是重要的角色,二者之间形成一种相互依存的密切关系,人物的命运因为土楼的背景而显得丰富,土楼的内涵因为有人物的演绎而更加深厚,本书故事生动,文笔流畅,充满浓郁的土楼风情,读者可以通过土楼人的故事更加感性地审视土楼,从中获得充分的审美愉悦。
  • 乱世战神录

    乱世战神录

    一代天才崛起!成大业者,不唯惊世之才,亦有坚韧不拔之志!乱世硝烟,任凭世人冷眼,唯有,战!
  • boss大人小心:她背后的秘密

    boss大人小心:她背后的秘密

    夏天来了,所以天也很早就黑了。在柳家的大豪宅里面,柳如梦在大豪宅的后院玩耍。其实是在泡温泉,柳家后院的正面就是一个大池子泡温泉的地方。又顺滑又黑的及半腰的长发,紧紧的贴着白皙、嫩稚的后背。穿着一身薄薄的、抹胸的、若隐若现的浅紫色及腿连衣裙,温泉里面的蒸汽冒上来,犹如从天而下的绝世仙女。
  • 总裁的私养宝贝

    总裁的私养宝贝

    身在法国的她突然接到了他和某位小三的订婚请柬,这一切究竟怎么回事……看来她必须带着儿子回国赴宴了……
  • 枕边甜宠:总裁的独家娇妻

    枕边甜宠:总裁的独家娇妻

    她是大龄剩女,身份平平。他是年轻权贵,更是首席CEO。一场乌龙的相亲,她自报家门后,没问其它,直接开口:明天有空跟我去领证吗?他诧异过后道:我今天下午就有空!……
  • 道魔之争

    道魔之争

    道魔之争千古不休。自千年前道门领袖清虚子背弃道宗远走北狄之地创立魔门以来,道魔之争便从未休止。历经千年愈演愈烈。近百年魔门势力不断壮大,不甘屈居于北狄荒凉之地,一度将于道门于中土决战。然而十五年前魔门领袖九幽宫宫主突然失踪,导致魔门大乱,内斗不止,道门以道宗为首的十大名门群起攻之,大败魔门于昆仑冰雪之地。经过此役九幽宫彻底破落,魔门四分五裂,散居于神州各地,道门声势日渐上涨,时至今日,已如日中天。其中又以十大名门为首,牢牢地把握着天下走势,纵是皇室也得避其锋芒。
  • 天之无爱传

    天之无爱传

    上古魔眼,破幻之瞳,拥有着破尽一切虚幻,直视万物本源的威能。无神世纪2987年,天语国二公主,天寒无爱,携带着一双碧绿色的眼眸降临世间。被认定没有任何修炼天赋的她度过了备受保护的童年。随着自己亲人的死亡,她终于确立起了自己的强者之心。在拜入隐世宗门,南岭天路宗后,破幻之瞳觉醒,她也确立了属于自己的修行之道——阵法。在神秘强者留下的记忆之石的指引下,天寒无爱迅速地成长着。只是,阻挡在她面前的,却是千万年前便布置下的一个阴谋!
  • 小村姑致富记

    小村姑致富记

    看别人精彩,不如自己精彩。这是小米的人生座右铭。不论是身为马小米的时候,还是身为苗小草的时候。十九岁的老姑娘无人问津,急坏了瘸腿爹爹、瞎子娘。邻村地痞死缠烂打要提亲,没法,只得让那个从河边捡来的小男人先冒充下。几个时辰就完成了苗小草的人生大事---拜堂、成亲、洞房。作为一家之柱的苗小草,肩负着养家糊口的重担。农业已经不能满足苗小草的生活追求了,也满足不了她对精彩人生的追求。于是乎带着小鲜肉天天向上,开始发展副业了。韭菜饼、腌菜饼、粉丝饼、梅菜饼等等,每天限卖三百个,一人限买两个,多买不卖,管你是皇帝老儿还是乞丐小儿。小日子越过越滋润,哪知半路突然杀出个程咬金。“姑娘,这是我的未婚夫,为了我身上的毒才吃了不知名的药草失去记忆,流落至此。多谢姑娘救命之恩。这里是黄金万两,以表心意。”温柔大方的娇俏小姐站在院子里对着苗小草说道。苗小草挑着眉对身边的小男人道:“去,告诉她你是谁的男人!”小男人温顺地对着苗小草做了个揖:“是,娘子。”。小男人走到娇俏小姐面前扬着头道:“姑娘,在下不知姑娘是何人,只是姑娘,我已经是有妇之夫了。我是她苗小草的男人。俗话说,好男不娶二妻......”~~~~~~~~~~~~~~~~~~~~~~~~~~~~~~~~~~~~~~~~~~~~~~~~~~~~~~~~~~~~喂,不是冒充下嘛,怎么来真的.....喂,你的手放错地方了......喂,不要以为你是姐喜欢的小鲜肉,就可以为所欲为......“娘子,我不叫喂,你要喊我相公。”小鲜肉温柔的声音在耳边响起。“我们不是说好了先假装下嘛?没说来真的啊!”苗小草看着身上的衣服越来越少真是急了。“我们需要真中带假,假中带真,这样才能让王二麻子信以为真。”小鲜肉说得似乎很有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