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就是看淡尘世的物欲、烦恼,不慕荣利。假如你喜欢武侠小说,你没有必要愧对红楼梦;假如你喜欢的人突然销声匿迹,你没有必要寻死觅活地断言他一定洒脱地离去;假如你的朋友不幸,你没有必要怨天尤人;假如你认为张曼玉艳美绝俗,你没有必要眼馋肚饱虐待老婆;假如你已经身心交病,那就去教堂忏悔,没有必要仇视别人的平庸;坦然面对心融神会,快乐就在你心里。
世间有许多诱惑:桂冠、金钱,但那都是身外之物,只有生命最美,快乐最贵。我们要想活得潇洒自在,要想过得幸福快乐,就必须做到:学会淡泊名利享受,割断权与利的联系,无官不去争,有官不去斗;位高不自傲,位低不自卑,欣然享受清心自在的美好时光,这样就会感受到生活的快乐和惬意。否则,太看重权力地位,让一生的快乐都毁在争权夺利中,那就太不值得,也太愚蠢了。
名利得失,不过是过眼烟云
僧人的鞋子上面,左三个洞右三个洞,为的是让出家人低头看得破。但是人在诸多欲望面前却很难看得破,因为很多时候当我们的眼睛只紧紧盯着自己渴求的东西时,是很难低下头来看的。
在禅宗里有这样的一个故事:
有一位高僧,是一座大寺庙的方丈,因年事已高,心中思考着找接班人。一日,他将两个得意弟子叫到面前,这两个弟子一个叫慧明,一个叫尘元。高僧对他们说:“你们俩谁能凭自己的力量,从寺院后面悬崖的下面攀爬上来,谁将是我的接班人。”
慧明和尘元一同来到悬崖下,那真是一面令人望之生畏的悬崖,崖壁极其险峻陡峭。身体健壮的慧明,信心百倍地开始攀爬。但是不一会儿他就从上面滑了下来。慧明爬起来重新开始,尽管这一次他小心翼翼,但还是从山坡上面滚落到原地。慧明稍事休息了后又开始攀爬,尽管摔得鼻青脸肿,他也绝不放弃……让人感到遗憾的是,慧明屡爬屡摔,最后一次他拼尽全身之力,爬到半山腰时,因气力已尽,又无处歇息,重重地摔到一块大石头上,当场昏了过去。高僧不得不让几个僧人用绳索,将他救了回去。
接着轮到尘元了,他一开始也是和慧明一样,竭尽全力地向崖顶攀爬,结果也屡爬屡摔。尘元紧握绳索站在一块山石上面,他打算再试一次,但是当他不经意地向下看了一眼以后,突然放下了用来攀上崖顶的绳索。然后他整了整衣衫,拍了拍身上的泥土,扭头向着山下走去。
旁观的众僧都十分不解,难道尘元就这么轻易的放弃了?大家对此议论纷纷。只有高僧默然无语地看着尘元的去向。
尘元到了山下,沿着一条小溪流顺水而上,穿过树林,越过山谷……最后没费什么力气就到达了崖顶。
当尘元重新站到高僧面前时,众人还以为高僧会痛骂他贪生怕死,胆小怯弱,甚至会将他逐出寺门。谁知高僧却微笑着宣布将尘元定为新一任住持。
众僧皆面面相觑,不知所以。
尘元向同修们解释:“寺后悬崖乃是人力不能攀登上去的。但是只要于山腰处低头下看,便可见一条上山之路。师父经常对我们说“明者因境而变,智者随情而行”,就是教导我们要知伸缩退变的啊。”
高僧满意地点了点头说:“若为名利所诱,心中则只有面前的悬崖绝壁。天不设牢,而人自在心中建牢。在名利牢笼之内,徒劳苦争,轻者苦恼伤心,重者伤身损肢,极重者粉身碎骨。”然后高僧将衣钵锡杖传交给了尘元,并语重心长地对大家说:“攀爬悬崖,意在堪验你们心境,能不入名利牢笼,心中无碍,顺天而行者,便是我中意之人。”
世间痴情之人,执着于勇气和顽强者不在少数,但是往往却如故事中的慧明一样,并不能达到心中向往的那个地方,只是摔得鼻青脸肿,最终一无所获。在己之所欲面前,我们缺少的是一份低头看的淡泊和从容。低头看,并不意味着信念的不坚定和放弃,只是让我们拥有更多的选择和回旋的余地。(来源:手巧网www。shouqiao。net)
有一个人称棋迷的老王,他最大的乐趣就是同人家下棋。一次在闲聊中他说:他在二十岁的时候下棋的技术就很不错了,经常参加县里或市里的比赛。他为此很是得意,就连以前教过他的老师都不放在眼里了。有一天,他过生日,请了很多人。其中包括他的女朋友和教他下棋的老师。
宴席过后,他如同以往一样要跟老师赛一盘棋。老师提出一个要求,每局都用一样物品做赌注。第一局用一百元做赌注,第二局赌老王最心爱车子,第三局赌老王女友送他的生日礼物。老王痛快的答应了。结果第一局他轻松的就赢了老师。第二局的时候,老师很郑重地警告他说:“不要太骄傲,如果输了,车就要不回去了。”老王当然知道车子在自己心中的位置,所以很用心地跟老师又过起招来。可是让他意外的是,他居然输了。在第三局中,老师又对他说,如果他赢了,不光可以保留住女朋友送他的礼物,还可以把车子也拿回去。于是他就更用心了,全部的精神都放在棋盘上。让人不可置信的是,他居然又输了。他怎么也想不通,平时自己轻松就可以赢得的胜利,怎么会如此大失水平一再失败?老师最终当然没有要他的车子和他女友的礼物,临行前他送给自己这个弟子五个字:“外重者内拙”。
老王从这五个字上明白了自己失败的原因:正因为他太在意车子和女友送他的礼物,所以思想上有了羁绊,过度用力和意念过于集中,因而将平素可以轻松完成的事情搞糟了。
是啊,越是急于完成什么,越是太在意得失,那么巨大的压力和恐惧就会束缚你的手脚,你离你的目标就会越来越远,成功也将遥不可及。所以,不妨把眼光放得远一些,得失放得开一些,名利看得轻一些,让生命中充满淡泊的恬适和达观的从容,就一定能“水穷之处待云起,危崖旁侧觅坦途。”
知足的人生最悠然喜乐
只有懂得节制自己欲望的人,才会真正地体会到快乐。只有懂得知足的人,才能会有时间和心情感受快乐带给我们的美妙感觉。快乐无价,只有懂得知足,我们才会更快乐。少一点贪婪,少一点自私,让我们学会知足,去享受生命带给我们快乐吧!
托尔斯泰曾经讲过这么一个故事:
有一个人想要得到一块土地,地主就对他说,清早,你从这里往外跑,跑一段就插个旗杆,只要你在太阳落山前赶回来,插上旗杆的地就都归你。
于是那个人就拼命地跑,太阳已经偏西了还妄想在跑上一段的路程,虽然已经尽精疲力竭,可是他不小心摔了个跟头,却再也没有起来。有人就在他倒下的地方,随便挖了个坑,就把他给埋了。牧师在给他做祷告的时候说:“一个人要多少土地呢,就这么大。”正如《伊索寓言》所说:“有些人因为贪婪,想得到更多的东西,却把现在所有的也失掉了。”
生活就像是一杯白开水,盛水的杯子华丽与否决定了这个人的贫与富。但是杯子里的水清澈透明,没有颜色没有味道,对任何人都是一样的,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你可以任意地加糖、加盐,只要你喜欢。
于是,便有许多人无谓地往杯子里添加各种作料,直到杯子里的水已经溢了出来,最后你喝到嘴里的水却是一种苦涩的味道。
几个人在岸边钓鱼,旁边有游客在欣赏美景。这时只见一名垂钓者把渔竿一样,钓上好大一条鱼,足有3尺长,落在地上依然翻腾不止。可是垂钓者却摁着大鱼,解下鱼嘴里的鱼钩,顺手又将大鱼投进了海里。
周围观看的人们想起了一阵惊叹声,难道如此大的鱼还不能让他满足吗?这个垂钓者的雄心可真够大的。
就在围观者屏息以待之时,垂钓者的鱼杆又是一扬,这次钓上来的鱼也不小,足有2尺长,垂钓者仍就是不看一眼,顺手又把鱼丢进了海里。
第三次,垂钓者的鱼杆再次扬起,这次钓线末端购这一条不足1尺的王晓萍,围观的人们以为这条小鱼也定会被扔进大海,没想到垂钓者却将鱼解下,小心翼翼地反复进自己的木桶里。
观看的人百思不得其解,就问垂钓者:“你为什么舍大而去小呢?“想不到垂钓者的回答竟是:“哦,因为我家里的盘子最大的不过1尺长,太大的鱼带回去,盘子盛不下。”
欲望永远都不会满足,不停地诱惑着我们去追逐物欲和金钱,然而过多地追逐利益只会使我们迷失生活的方向,因此,做人千万不要太贪,有贪得无厌就必有得不偿失,只有适可而止、知足常乐的人才是真正的智者。
伊壁鸠鲁说:“谁不知足,谁就不会幸福,即使他是世界的主宰也不例外。”
贪婪就是贪得无厌,是一种过度膨胀的私欲。然而欲望没有止境,就如同人心不足蛇吞象一样,不论是对美食、金钱还是权力等等,永远都得不到满足。因此,当欲望产生时,再大的胃口也无法填满,贪多的结果只能给自己带来更多的烦恼与麻烦。
正如《伊索寓言》里所讲的:“有些人因为贪婪,想得到更多的东西,却把现在所有的也失掉了。”
所以,我们应该明白:在生活中,就算是你可以拥有整个世界,一天也不过只能吃三餐。这是人生思索后的一种醒悟,谁懂得其中的含义,谁就过得轻松、活得自在,知足常乐,睡得安稳,走路也会踏实,回首往事也不回存有遗憾。
因此,不论是喜欢一样东西也好,或是喜欢一个位置也罢,与其让自己负累,倒不如轻松面对,即使放弃或者离开,也会使你学会平静。人生是这样的短暂,我们纵然身在陋巷,也应享受每一颗美好的时光。
“身外物,不奢恋”是思悟后的清醒。试想:即使你拥有整个世界,一日三餐,你只能到吃饱为止,一次也只能选择睡一张床,即使一个普通人也可以如此享受。所以,在诱惑面前切记要保持一颗清醒地头脑,因为生活中,鱼和熊掌不可能兼得。
提起女性的贪婪,《红楼梦》里的王熙凤不能不算是一个代表。《红楼梦曲·聪明累》说王熙凤“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这“机关算尽”主要就是指王熙凤的贪婪。而王熙凤的贪婪,不仅造成了自己的身败名裂,同时也是导致贾府被抄家的主要原因之一。
小说的第七回有一处很不起眼的细节,周瑞家的问小尼姑智能儿,“十五的月例香供银子可曾得了没有?”智能儿说不知道。在一旁正在和智能儿玩的惜春就问:“如今各庙月例银子是谁管着?”周瑞家的说是余信。惜春听了笑道:“这就是了。他(智能儿)师父一来,余信家的就赶上来,和他师父咕唧了半日,想是就为这事了。”这段文字乍一看似乎就是智能儿的师父老尼姑净虚来取月例银子,没什么大事。可是仔细琢磨琢磨,好像不那么简单:月例银子的数目和发放时间都是固定的,所以才叫月例。按说净虚来取月例银子,应当是她主动找余信或者余信家的,怎么倒反过来,成了“(净虚)一来,余信家的就赶上来”?把月例银子给了不就完了么,怎么“和他师父咕唧了半日”呢?连惜春都想到余信家的是要对净虚说月例银子发放的事。如果按时发放,那么余信家的就没有必要对她咕唧半日。之所以咕唧了半日,看来就是要说明推迟,要想办法解释,还要老尼姑别问这问那,要保密。
这个谜底到三十九回才正式揭开。由于袭人悄悄向平儿打听:“这个月的月钱,连老太太和太太还没放呢,是为什么?”平儿连忙走到袭人身旁,见附近没有别人,才悄悄说:“你快别问,横竖再迟几天就放了。”袭人笑着说:“这是为什么,唬得你这样?”平儿悄悄告诉她,这个月的月钱,王熙凤早就从账房那里支出来了,“放给人使呢,等别处的利钱收了来,凑齐了才放呢。因为是你,我才告诉你,你可不许告诉一个人去。”这个细节我们要特别注意不是推迟几天么,怎么又要凑齐了才放呢?关键就在“别处的利钱”几个字上。也就是说,推迟几天发放的月例银子不是她从账房里已经支出来的那些,那些银子放几天高利贷能有多少利息!而是她多处放高利贷,各路利息加起来,就够府里上上下下三四百口子的月钱了。袭人和平儿都认为王熙凤“没个足厌”(贪得无厌)。平儿说凤姐“这几年拿着这一项(月钱)银子,翻出有几百来了。他的公费月例又使不着,十两八两零碎攒了放出去,只他这梯己利钱,一年不到,上千的银子呢”。这里有几句话需要琢磨琢磨:这“翻出有几百来了”,是翻出有几百两银子来了么?不像。因为“只他(王熙凤自己)这梯己利钱,一年不到,上千的银子呢”。所以那是指几年工夫翻了几百倍,估计至少有好几万两银子。所以十五回王熙凤对净虚说:“便是三万两,我此刻也拿的出来。”这话还真不是吹牛。不过在对金钱的贪得无厌的追求中,王熙凤不仅人性逐渐失落,而且也为日后自己和家族的败落不断积累了能量。
王熙凤贪婪的结果是“反误了卿卿性命”,可惜,可叹,一位可以称得上女强人的奇女子竟因为贪婪而误了自己的终身,可谓是聪明反被聪明误,而且给整个家族带来了毁灭性的灾难。
贪婪很难说是一种恶行,然而一切恶行都围绕欲望而生,都不过是满足欲望的手段。贪婪是一种被扭曲了的自尊心,是自尊心的过分表现,是一种追求物质满足为目的的,一个人一旦被贪婪冲昏了头脑,为了获得满足欲望成为现实的快感,常常会丧失理智,不顾后果。
赵洁原来是县城里一个十分优秀的中学英语教师,深得领导的器重和学生的爱戴。可是,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赵洁每每看到周围的朋友一个比一个风光,就感觉心里不是滋味。最后实在是经受不起金钱和物质的诱惑,辞职去了一家外企公司,开始了她的白领生涯,也由此走进了错误的第一步。她说:“走出了这一步,我失去了太多,做人的尊严,内心永远的不安宁,甚至最为珍贵的纯洁的感情。”
进了外企之后,赵洁的收入明显地比以前多了好多,可是和其他女孩子相比,却仍是小巫见大巫。尤其是面对老板情人的趾高气扬,李琳心里就不是滋味:她一没有我赵洁漂亮,二没有我的学历高,凭什么就过着我辛辛苦苦工作也赚不来的优越生活。
后来她知道一起住的一个女友经常去坐台,争来很多外快,禁不住诱惑也就去了。可以说,那个地方向来是城市的一个暗角,里面有各种各样的人物。结果一次不小心她竟然接触到了一伙毒贩子,但是极大的虚荣心促使她去贩毒。后来,抓获归案,她终于明白,是贪婪害了她。
贪婪的人往往无暇去顾及别人的感受和评价,只要是能给自己带来好处,带来荣誉的机会,他们一定不会放过,不计后果,是一种个人主义的自私心理的表现。而贪婪的人,只能把自己一步步推向痛苦的深渊。直到撞到南墙,他们才会明白他们的贪婪,扼杀了本该属于自己的幸福。所以,一定要节制自己的欲望,不可有贪得无厌的心理,一定要学会知足,懂得在知足中享受人生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