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662800000012

第12章 导言 修齐治平从自身开始(10)

在细小处劳累形体而丧失大局,在近处奴役自身而损害远处,如果老板事事躬亲入微,这样不但精神萎靡,而且得不偿失。提纲而治详,执一而驭万,明法度而集大众,立制度而拘规格,得枝节而失根本,正群体而去全民,这不是最好的老板方法。

老板人要求考验自己,问自己困难的问题,然后不管气氛和情境,做正确的事。

在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中,孔子很少谈到无为的德行。并不是孔子不谈无为,而是他的思想和实用的老板学,与老子的哲学教导君王如何修身治国、处上待下的君学有所不同。

孔子谈得最多的是臣学,也就是指导作为员工怎样律己,怎样办事。他谈的与怎样使天下富强安乐,怎样达到美好境地大致相同,所以很少涉及无为之道。但是,孔子也认为过,以道理来治理国家,就像北极星处在自己的位置上,众多的星辰都环绕着它转动。得到群星环绕烘托,位居中央,本身就是名誉,就是地位。孔子认为,治理国家,应明德慎刑,以德为本。老板实行仁政,群臣百姓自然就会自动围绕着你旋转,拥护爱戴你,自然国泰邦兴。以此类推,身为老板在工作上于必要的规章制度、科学管理之外,遇事以身作则,处处不忘以德感人、以德聚人,又何愁人心涣散,众叛亲离呢?

孔子又认为,多么崇高啊!尧舜的天下,不是依靠武力夺取而来的。伟大啊!尧这样的君主!多么崇高啊!只有效法天地才能伟大。尧的恩德多么广大,以致于百姓不知道用怎样的言辞来表达对他的尊敬和称颂。尧的功绩多么崇高啊!他制定的礼仪制度多么辉煌啊!孔子又认为,天认为了什么?四季更替,万物成长,天认为了什么?天,无为、无生、无有,不自为、不自生、不自有,所以认为它公正;天,无所不为、无所不生、无所不有,所以认为它伟大。

孔子也高度赞扬虞舜,是因为虞舜治理天下时施行无为而治的政策。舜接受尧的禅位之后,将共工流放到幽州,将三苗流放到三危,将治水不成的鲧杀死在羽山之下。舜这样做,是无为吗?而且,在古代,天下洪水泛滥,人民颠沛流离,生活困苦不堪,又怎么称得上是无为呢?

后人之所以称赞舜无为而治,就在于他禅位于禹,禹完成了舜许多未竟事业。比如,禹带领百姓开渠挑水,疏通江河,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经过13年的努力,禹终于治理好了全国的水患,为社会的安定、繁荣、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天下人都称赞禹是个伟大的贤人。在人事治理上,禹命稷主持司农,教导百姓种植五谷的方法,使全国的农业得到发展;命契为司徒,主持教化,亲和百姓;命皋陶为大理,职掌刑法;命垂主持工务,勉励天下工匠勤劳工作;命益主持基础建设,开辟道路航程;命伯夷为秩宗,主持礼乐仪式。这样,天下的贤明之士都各安其位,才能都得到最大限度的使用,尽心尽力地服务于天下,作为君主的舜自然而然地无为而治了。

二、做事是经商的本质

姜子牙回答周文王老板如何展开工作这个问题时认为,要安详稳重而心气平静,要宽柔有节而胸有成竹,要善于听取意见而不固执己见,谦虚谨慎而正直,处事公正而不怀私心。

老板应做到公、正、明、大。老板能公,他的心自然没有私欲;老板能正,他的心自然不存偏见;老板能明,他的心自然没有隐情;老板能大,他的心自然深涵广博。老板自己的心同于常人的心,让它与万物同体,与日月同辉,与天地同行,这样就基本做到了公正明大。人心之所以无法和天地一般大,就在于存在私欲。抛弃私欲,心中就只有一个公字了。

人类是过群体生活的,每一个个体的努力,都会影响到社会的进步;每一个人的身心健康,也是社会康乐的基石。个体与社会,具有休戚与共的密切关系,这是人类的一项特质,老板该如何发挥这项特质呢?首先必须认识身为万物之灵的神圣,并仔细而冷静地观察事物的真相,培养判断与应变的智慧,同时,彻底思考并了解做老板的价值与真谛,不断鞭策自己,朝向全人类的福祉。而为了充分发挥人类休戚与共的这项特质,就要做个正直的老板,以公正无私的胸襟,来实现做老板的真实意义。

孔子高度评价正直的行为。他认为,老板在于正直,不正直的老板也可以生存,那是他侥幸地免于祸害,老板应该把正直的人提拔出来,放在邪恶的人之上,这样老百姓才会安定。卫国大夫子鱼是一位正直的官员,当时,奸人弥子瑕为卫灵公所重用,子鱼多次诤谏不得果。临死前,子鱼叫儿子不要在正室为他办丧事,以此为尸谏,希望卫灵公斥退弥子瑕而任用蘧伯玉。这样为道义而敢于发表和坚持自己的观点,是最难得的。另外,按原则办事,不徇私情,不私下请托,也是正直品格的表现。

狄仁杰曾任唐高宗李治时的大理丞。一次,有两个武官误砍昭陵(李世民陵墓)的柏树,按律应削职为民,而唐高宗意气用事,下令将二人斩首。狄仁杰认为二人所犯不是死罪,不该杀头。李治十分恼火。狄仁杰反驳认为,犯颜直谏,自古以来认为很难。臣以为,如果遇到夏桀、商纣那样的暴君,自然很难;但若遇上唐尧、虞舜那样的贤君,其实很容易。现在,按照法律来认为,二人并未犯下死罪,陛下却下令斩首,这是使大唐法令失信于天下。如果因一棵柏树而杀害两名武官,后代将如何看待陛下。臣所以不敢接受这样的命令,是担心使陛下陷于不道的境地。高宗听了,冷静下来,认为狄仁杰言之有理,于是收回成命,同意按法令将两名武官削职为民,流放到岭南。过了几天,高宗提升狄仁杰为侍御史。

北宋时,钱若水任同州观察推官,正值一富户家女奴失踪,女奴双亲上诉知州,知州命录事参军审理。该录事参军曾向富户借钱而不得,怀恨在心,于是借此之机捏造罪名,诬陷富家父子数人共杀女奴而沉尸水底,遂失其尸而不得,理当处死。富户不堪严刑拷打之苦,只得屈打成招。知州复验,皆以为实,欲以证据确凿而结案。惟独钱若水不为现象所迷惑,他吩咐暂时不要结案,暗地里派人四处寻访女奴。10天后,找到了女奴,富户父子得以释放。当富户父子前去拜谢时,钱若水竟闭门不见,且移功于知州,把自己摆在局外人之列。知州欲向朝廷奏报钱若水之功,他也不接受。在他看来,为官决狱但求狱事正,人不冤死,而论功求赏则非其本心。宋太宗得知钱若水如此贤能,于是授其为枢密副使。钱若水身居高位,依然不改当年正直作风。

伤害老板形象的,莫过于私心莅事,私心断事,私心处事。平常人可以有私心,他的私心只局限在一人一身而己;老板不能有私心,有私心就失去了公心。理天下大事的人,首先要以大公无私来应付天下。澄清己心来审理,平静己心来论事,公正己心来待人,宽大己心来应物,镇定己心来处变,这是老板人物的无上心术。

在大道理上谈论大公无私容易,在实际中做到大公无私困难。生活中,真正能舍己为别人,舍己成就别人的老板有多少呢?公正就会无私,无私就会宏大。私心为己的人,常以人为私,常以物为私,但最后往往身与物相违,人与己相违,心与理相违,事与行相违。大道之行,以天下为公。子贡问孔子,什么是三无私?孔子回答认为,天无私覆,地无私载,日月无私照。按照这三条去做,是三无私。舍己为人,别人就信服;舍己为国,国家就信服;舍己为天下,天下就信服。历代的圣君贤主,清官廉吏,无不以牺牲精神服务于国家,服务于民族,服务于人类。人生当以服务为目的,不以索取为目的。为朋友服务,就会得到朋友;为社会服务,就会得到社会;为国家服务,就会得到国家;为人类服务,就会得到人类。这是永恒的道理。

三、正人是管理的真谛

范仲淹当宰相时曾经办理过这样一件事:他挑了一批精干的官员,到各地去检查看看那里的官员是否称职,不称职的就在名册上画一个圈,结果有不少官员的名字被圈起来了。他的手下知道范仲淹要把画了圈的人都免去官职,就劝他认为,您勾掉一个人的名字是件容易的事,可您知道,这一笔下去,他的一家人都要哭了。范仲淹认为,一家人哭,总比千家万户哭要好。原来,那时官风败坏,一人当官,他的子孙跟着当官,而且当官的只知道敲诈勒索百姓,不管百姓死活,范仲淹就是不让这样的人再当官,白拿钱粮,尸位素餐。这些人习惯白吃白喝,一没官当,他们一家人当然要哭了。但在他们管理下千家万户的百姓都不哭了。范仲淹的公正得到了人们的广泛称赞。

《吕氏春秋·贵公》中认为,阴阳气候,甘露时雨,不择物而变,不私物而降,这才是公的气象。刘宝楠解释认为,治天下必先公正、公平、公开,公则使老百姓高兴。公则天下太平,太平来自公。成事在公平,失事在偏私。

世间最可怕的事,就是不公平。成事在于以公平服人,不公平就难以服人。张南轩认为,从政需要公平心。心不公平,好事也会办成坏事。让人觉得公平,首先在于平其人之气,平其人之情。人心之所以难平,就在于气的干扰,就在于情的牵挂。诸葛亮有句名言,我的心像一杆秤,不为他人所轻重。诸葛亮一生的功业,全都体现着公平二字。《三国志》的作者陈寿这样评论诸葛亮,为政开诚布公,公正尽忠。对时世有用的人,就是仇人也奖赏;违犯法令、怠慢国家的人,就是亲人也要诛杀。认罪后肯悔改的人,从轻处理;死不认错,还狡辩的人,虽轻重罚。善没有成绩不赏,恶没有坏果不贬。严刑峻法,天下却没有人怨恨,这就是他用心公平正直的结果。诸葛亮堪称治世的良才,能力与管仲、萧何在伯仲之间。

马谡同魏国大将军张邵在街亭作战,他由于违反诸葛亮的指挥,大破蜀军。诸葛亮于是拿下马谡,把他杀了。他亲自祭奠,并且抚养他的孩子,对待他们像自家人一样。蒋琬认为,现在天下没有安定,而你杀了有智有谋之人,难道不可惜吗?诸葛亮哭着认为,孙武能够取胜天下,是因为他用法公正。现在四海分裂,战争刚开始,如果废除了军法,用什么讨伐敌人呢?

当初诸葛亮认为马谡才智权术超过常人,对他非常器重。刘备死前对诸葛亮认为,马谡言过其实,不能大用。诸葛亮没当成一回事,任马谡为参军。到现在把他杀了,人们都认为,马谡是丞相平时熟知的人,到他打败仗,流泪把他杀了,而且抚恤他的后代,真是为政没有私心啊。

张释之在西汉文帝时官任延尉,典掌刑狱。有一次,文帝车骑出行中渭桥时,有一人从桥下跑出,惊吓了皇帝所乘的舆马。文帝当即命令侍从骑士逮捕此人,交付廷尉治罪。张释之受理此案,犯人供称自己是本县人,行至此地,闻听皇上驾到,过往人众禁止通行,便藏于此桥下。时已至久,以为车骑已过,刚出来就撞上了皇帝的车骑,便匆忙跑开,廷尉依律定罪,奏报皇上,一人违禁,罚金四两。文帝大怒,认为此人惊吓车马,几乎伤了自己,廷尉只判罚金,这是轻君重民。张释之则据理力争,法律是天子与臣民共同遵守的,依法所定就是罚金,如果重判,则使民不信法。若当即将此人诛杀,也就罢了。既交付廷尉审理,则当依法定罪。廷尉本身是天下公乎的象征,廷尉不公,天下执法者就会轻重法令,百姓将手足无措。望陛下慎察。文帝权衡利弊,诚服称赞道,廷尉的判决是对的。

人为万物之灵,最富情感。人与人之间,既有亲疏之别,又有朋仇之差。这种差别原本无可厚非,但若引之于法,循私枉法,就难免受众矢之的了。诸葛亮等人深明大义,理智处事,情怨是情怨,公法是公法。老板能如此,确实是至高无上。

老板不能做到公正,原因是无法端正自己的内心。内心端正了,处事就没有偏私。端正自心,首先要端正自身,自身端正了,家庭就能端正,国家就能端正,天下就能端正。

《大学》认为老板治国平天下的根本在于修身,修身的根本在于正心。孔子认为,自己率先端正了,天下还有谁不敢端正?傅玄认为,老板立德的根本没有比‘正心’更重要了。心正而后才能身正,身正而后才能让左右的人正,左右正而后才朝廷正,朝廷正而后才国家正,国家正而后才天下正。反过来认为,天下不正要从国家建设做起,国家不正要整顿朝纲,朝廷不正要整顿文武百官,左右不正,当老板的就要从加强自身修养做起,自身不正要从修心做起。修养的对象贴近,所带来的影响、效果越久远。大禹、成汤肯责备自己,所以国家兴旺,显得生气勃勃。这是大端正!端正了自心,就端正了自身;端正了自身,就端正了别人。

《论语》中有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句话也是告诫老板必须品行端正,谨慎从事,以身示范。

当今社会,老板乃世人的榜样,他的言谈举止、音容笑貌、喜怒哀乐,直接影响到部属和群众。如果他自身的行为规范、得体,即使不制定任何法令(规章)制度,人们也能自然地效法他的行为,走正道,做正事。然而,如果他自身的行为不正,胡作非为,即使制定严格的法令、法规,人们也不会执行。

在我国农村,曾经流传着这样一个顺口溜,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群众看干部的什么?群众看干部如何认为,更重要的是看干部怎么做。上梁不正下梁歪。做老板的念歪了经,做歪了事,部下和百姓自然是以歪就歪。相反,做老板的要使部下听命于己,要取信于百姓,建立良好的老板形象,应先自己规规矩矩,扎扎实实地做出个样子来。

曹操当年在军中能享有较高的威望,大小将士都乐于为他卖命,对他惟命是从,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能从自己做起,以此使将士心服口服。在寿春城大战袁术后曾发生过这么一件事:曹操班师回府时,路经一带麦田,曹操传令大小将校,不得践踏麦禾,违者处斩。事也奇巧,曹操的坐骑受惊乱跑,踩坏了大片麦田。事情发生后,曹操不愿践踏自己制订的法纪,便找来行军主簿,要他依法处治自己,主簿不敢,曹操深明大义,认为,吾自制法,吾自犯之,何以服众?于是抽剑就要自刎。众人再三劝认为后,曹操于是采取了个折衷的办法:割发代首。三军见此,哪个还敢拿鸡蛋去碰石头?这样看来,先做出样子对老板树立威信,取得成绩十分重要。

同类推荐
  • 香港十大企业家财富传奇

    香港十大企业家财富传奇

    本书的写作目的,就在于从一个个闪光的名字——李嘉诚、霍英东、曾宪梓、郑裕彤、邵逸夫......以及他们创造商业帝国的历程背后,解密他们商业基因,揭示他们的经商之道、做人之道,为与香港有密切商业联系的经营者提供更直观的商业逻辑。
  • 成就最好的中层:中层领导就该这么办

    成就最好的中层:中层领导就该这么办

    每一位领导上任,大都踌躇满志,雄心勃勃,新上任的中层领导也不例外。但对于如何迅速打开局面,在同级和下属心目中建立起最佳的初始印象,为今后开展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很多人却无从着手。本章将就这一问题提供一些可资依循的经验。
  • 三星技术扩张真经

    三星技术扩张真经

    10年前,三星电子是一家靠廉价竞争销售低端电子产品的韩国企业,而今天是一家四大主业(半导体、液晶显示、手机、数字家电)均居世界前三位的跨国集团。10年前,“三星”的市值为35亿美元,它的竞争对手日本“索尼”的市值为184亿美元,而今天“三星”的市值为571亿美元,“索尼”为321亿美元(均匀2003年底数据。)今天的三星已加入花旗银行、GE的行列,成为了世界上少数几家每年净利润超过100亿美元的超级明显企业。可以说,“三星”在过去的10年中完成了一次重大的蜕变,从技术跟进、利润低微的韩国“财阀”摇身一变成为世界级的电子业精英,它成功了。
  • 20岁以后,懂点金融学

    20岁以后,懂点金融学

    20岁以前,你毫无计划,贪图玩乐,那没什么;但是,20岁以后贪图玩乐,30岁时必将疲于奔命!20岁以后未曾增长本领,那么你的一生都可能从此碌碌无为!20岁以后,你以一个成人的身份踏入社会,从此将没有谁会同情你,而且你也不应该哀求同情!20岁以后,你能做的只有完善自己,提升自己。20岁以后,你应该懂点金融学,因为你在发展自己,追求更高的成就时,必将用到它。金融学本来就是一门来自生活的科学。从银行存款到银行借款,从物价上涨到利率调整,从基金股票到外汇期货,到处闪现着金融学原理的影子。金融学原理中有些比较深奥,本书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加以描述,读者既不会感到枯燥乏味,又会在轻松阅读中学习金融学知识。
  • 不能晋升的8种员工

    不能晋升的8种员工

    本书分析了牧区经济的现状、特点及未来发展趋势,阐述了我国牧区经济的宏观结构及变化,牧区经济资源的综合开发等。
热门推荐
  • 禁忌:黛色

    禁忌:黛色

    小时候,母亲告诉黛色,如果爱一个人,就要努力去争取。可是有没有人可以告诉她,如果爱上了一个不可能得到的人,该怎么办。“那破碎的虽然破碎了,却是无法毁灭的”——卡夫卡
  • 逃难

    逃难

    孙赟是一个失去双亲的无助青年,他在高中还没有毕业时就被一所农村中学聘用,成为一名地理代课教师。可是好景不长,正当他要大展宏图之时,却遭到恶人的污告陷害,于是他被公安机关当成了强奸杀人犯给抓捕。在抓捕押送他的途中,他为了要洗清不白之冤和完成自己多年的心愿,便设法使自己成功地脱逃了。从此,他开始踏上了苦难离奇的逃难之路……
  • 十日醉

    十日醉

    唔、她是四荒里最会酿酒的魔。他是四荒里最爱喝酒的仙。酒为情、为毒、使人醉,亦自醉。爱酿酒不是什么坏事,传统意义上来说,酿酒师还是一种颇有钱途的工作。可是能用自己酿的酒坑死了自己,她也是一朵奇葩。释小梦说,她不做人的生意,只应鬼所托,来取活人心中那团痴迷的梦。她用别人的梦境,来编织着自己的梦。无尽的岁月里,她和苏慕、看过别人一个个离奇古怪的梦境,一段段不为人知的往事,一桩桩缠绵悱恻的虐恋。当真相上演,释小梦只想长嚎一声:搞半天,自己的梦境才是最虐的。
  • 嚣张秘笈

    嚣张秘笈

    这里没有刀光剑影;却有江湖一般的快意恩仇;这里没有群雄争霸;却有勾心斗角的惊险刺激。
  • 宫门阙:美人似毒

    宫门阙:美人似毒

    他因那位繁华妖冶的女子踏入红尘,也因那位女子厌倦了红尘。他与她,向来缘浅,奈何情深。他龙袍加身翩翩而来,对她关怀备至,时而无情阴狠,时而温柔似水。一入宫门深似海,荆棘遍布,阴谋暗涌,她本无心争斗,却总是处处被欺凌。她在阴谋爱恨中,寻不着出路,总是忆着温暖似阳的他,借此抚平创伤。
  • 谷雨诗三

    谷雨诗三

    《谷雨诗选(套装全3册)》包括:《谷雨诗选(第1卷)》、《谷雨诗选(第2卷)》和《谷雨诗选(第3卷)》。《谷雨诗选(套装全5册)》主要包括:武丁、森林、大地、高山、湖海、余昭安、夜渡(外一首)、蒋天佐、献给八十年代第一个“谷雨诗会”、熊述隆、关于一只古老的谜、刘华、我拾到一双眼睛、李一痕、幸存者之歌(外一首)、王一民中年恋情(组诗)、陈小平、春天,一切都在萌动、肖麦青、端午,在故乡、刘晓宇、劳动者的歌(二首)、谢亦森、修路、陈良运和生命的密码等等。
  • 绿衣情

    绿衣情

    爱,是一剂良药,可当几个人同时爱上同一个女人,她当如何,哪怕灰飞烟灭,我也要守护我在意的人
  • 日月魔帝

    日月魔帝

    旷古绝今的魔翼十重变,超神之境却不愿成神;颠覆世俗的生命魔法,掌握亡灵与自然的真谛!他,是为报家族之仇杀人不眨眼的魔头;他,是维护天下众生和平的信仰。在这战火纷飞的乱世中,一代魔帝应运而生!但,他真的只是魔中帝王吗?
  • 爷还没死呢!

    爷还没死呢!

    爷还没死呢……谁让你用我的身体去泡妞的?谁让你用我的身体去参军的?要泡也得泡爷们啊!打仗也得是技术流,运筹帷幄之中,你拿把刀冲前面砍算什么啊?喂!当心啊!那是我的身体啊!--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南柯一梦之与子偕老

    南柯一梦之与子偕老

    沐璃:“我们...是不是很久之前见过。”看着他的一颦一笑,仿若彼此曾经最为熟悉。是梦中吗,脑海中总有他朦胧的身影。无数破碎,无法连在一起的记忆挥之不去。两朝穿越!四方涌动,探究上古秘闻,我是谁?何为缘心?何为萧引?沉睡的真相,浮出水面。允执:“终于这一世,我等到了你。”“我真的...好想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