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665800000015

第15章 《千字文》对夏代以前(2)

章草概括说来,就是属于我国文字史上早期的草书,亦称作草写。这种汉字的特征是:隶书的草写,是由草隶发展演变成的一种字体。它与今草的区别,主要是保留着隶书笔画的形迹,每个字独立不连写。自章草出现后,则广泛流行于两汉。因为这种字体构造彰明,或因适用于写奏章,也有因为汉章帝(东汉章帝刘炟)爱好或以为史游用以写其所著《急就章》而得名为章草。实际上,这种汉字的字体,就是隶书的草写,由草隶发展而成的。

那么,章草究竟由谁始创作出来的呢?古籍名著《太平广记》里,作了历史考究反映性的记载:“按章草。汉黄门令史史游所作也。卫恒、李诞并云。汉初而有草法。不知其谁。萧子良云。章草者。汉齐相杜操。始变藁法。非也。王情云。元帝时。史游作急就章。解散隶体。粗书之。汉俗简惰。渐以行之是也。”

行书 属于介于草书、正楷之间的一种字体。这种文字,其字体的特征,概括说来,它不像草书那样潦草,也没有正楷那样端正。这样,在生活实践活动中,则就逐渐出现将楷法多于草法的,则被人们叫做行楷;将草法多于楷法的,人们就管它叫做行草,相传始于汉末,流行至今。

那么,行书是由谁首创的呢?对此,古籍名著《太平广记》里作了历史性的记载:“按行书者。后汉隶川刘德升所造也。行书即正书之小变。务从简易。相闻流行。故谓之行书。王愔云。晋世北来。工书多以行书著名。钟元常善行书是也。尔后王羲之、献之。并造其极焉。”

飞白 亦名为飞白书,则属于汉字一种特殊风格的书法。相传东汉灵帝(刘宏)时修饰鸿都门,工匠用刷白粉的帚写字,蔡邕得到启发,作飞白书。这种书,其特征是:笔画中丝丝露白,像枯笔写成的模样,汉、魏宫阙题字,曾广泛采用。

对蔡邕始飞白书的由来,古籍名著《太平广记》里,则作了概括性的记载;“按飞白者。后汉左中郎蔡邕所作也。王隐、愔并云。飞白变楷制也。本是宫殿题署。势既劲。文字宜轻微不满。名为飞白。王僧虔云。飞白、八分之轻者。邕在鸿都门。见匠人施垩帚。遂创意焉。”

草书 随着社会生产和生活发展的需要,为书写便捷而产生的一种字体。始于汉初,当时通行的是草隶,即草率的隶书,后来逐渐发展成为章草。至汉末,相传张芝脱去了章草中保留的隶书笔画形迹,上下字之间的笔势,往往牵连相通,偏旁相互假借,成为今草,即一般所谓的草书。

狂草 到唐朝,张旭、怀素将今草写得更加放纵,笔势连绵回绕,字形变化繁多,成为狂草。

那么,张芝为何许人?

张芝,字伯英,敦煌酒泉(今属甘肃)人。据古籍名著《太平广记》里,对草书的由来,及由谁首创的,均作了历史考究性的记载:“按草书者。后汉征士张伯英所造也。梁武帝草书状日。蔡邕云。昔秦之时。诸侯争长,羽檄相传。望烽走驿。以篆隶难。不能救急。遂作赴急之书。盖今之草书是也。”

汲冢书 即汲冢古文。晋武帝(司马炎)太康二年(公元281年。《晋书·武帝纪》作咸宁五年,即公元279年。晋杜预《春秋经传集解后序》作为太康元年,即公元280年。现据《晋书·束晰传》),汲郡人不准盗发魏襄王墓(或言安厘王墓)得竹书数十车,皆科斗字,称为汲冢古文(原简已不传)。

汲冢书,亦名为科斗文,也叫科斗书、科斗篆。被视为书体的一种。因粗尾细,形似科斗(蜊蚪),故名。这种汲冢书,则是魏安厘王时。卫郡汲县的一位耕人,于古冢中得到的。对此,古籍名著《太平广记》里亦作了历史考究性的记载:“汲冢书。盖魏安厘王时。卫郡汲县耕人。于古冢中得之。竹简漆书科斗文字。杂写经史。与今本校验。多有异同。耕人姓不[即姓氏不明]。”

汉字 自古始,中国经过相当长的时间,不断进行改革简化,则逐渐发展演变形成比较完整的一套被人们使用的汉字,其数量究竟有多少呢?按照我国不同历史时期出版具有代表性的一些工具书,分别搜集的汉字,其数量大体情况是这样的:东汉时期的《说文解字》,为9353个字;明代的《字汇》,为33179个字;清代的《康熙字典》,为47035字;1914年的《中华大字典》,为48000多字;1977年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工具书《辞海》,为15000左右字;1980年出版的《新华字典》,为11000个字左右,但在日常社会生产和生活实践活动中,经常通用的大约有500到800字左右。

简化字 随着社会生产和生活、科学、文化艺术等各个方面不断向前发展的需要,在各种实践活动中,人们不论是学习和使用,逐渐感到(或者叫做意识到)使用繁体字,有诸多不甚便利。所以,全国解放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国务院研究批准,在全国范围内,同历史上一样,又一次进行统一文字改革,或者叫做简化文字。

简化汉字的内容,概括说来,包括笔画的简化和字数的精简两个方面,即把笔画多的汉字,改为笔画少的;把有几种写法的汉字,改为用一种写法。所以,人们将简化后减少了笔画的字,给称做为简化汉字,或日简化字。

二、“乃服衣裳”与夜市、衣裳

自从改革开放后,全国许多城市逐渐恢复或出现“夜市”。夜市,除了小吃以外,许多是卖衣裳。例如,北京繁华的西单南大街,其东西两侧每天都有“夜市”,以卖衣裳为主。现在已经没有了。

“夜市”,始于何时何地呢?从笔者掌握的资料看,唐朝未有“夜市”之说。唐朝的都城长安虽然拥有买卖兴隆的“东市”和“西市”,但唐朝廷对都城“长安”商业的管理和控制是很严的,每天中午(古时,称“日中”)击鼓三百下,表示充许商业区开市,各店铺才能开门做买卖;每天太阳快下山时敲钲(铜制的一种乐器,似锣)三百下,以通知商业区必须罢市,各商店必须关门。对于此种情形,《新唐书》卷四十八的《百官志》里作了记载:“凡市日中击鼓三百以会众,日人前七刻击钲三百而散。”

唐以后五代十国,亦尚未发现有“夜市”,直到北宋时,则才开始出现有“夜市”。

宋太祖赵匡胤统治的时期,为了繁荣经济,活跃市场,东宋都开封发布明令,提倡“夜市”。

对此,《宋会要稿》里有记载,即“太祖乾德三年(公元965年)四月十三日,召开封府,令京城夜市至三鼓(亦称“三更”半夜)已来,不得禁止。”由此可见,我国正式开放“夜市”,是在北宋赵匡胤统治的时期,其发源地就是在宋王朝的都城开封(亦称“东京开封府”,今河南“开封市”)。

中国的衣裳。相传,原始社会末期,我们的祖先——黄帝的时期,就已经创出了“衣裳(即今称的“衣服”),战国时期,开始出现“衣裳”名称,并且将上身穿的叫做“衣”;将下身穿的叫做“裳”。如《诗经·齐风·东方未明》里记载:“东方未明,颠倒衣裳。”古籍《毛传》里亦有明确的记载: “上日衣,下日裳。”不仅如此,而且古时候比较讲究“绿衣黄裳”(《诗经·北邶·绿衣》)。

“衣”和“裳”发展到今天,已经没有了严格的区分,只是保留了这种称谓,有时在一起同“服装”、“衣服”等称谓一起混用。

三、“推位让国有虞陶唐”与“禅让”、“世袭”

“禅让”制,相传始自“唐尧”、“虞舜”,及大禹时期。传说中,远古有一部落名陶唐氏,尧是其领袖,故称“唐尧”,舜是古部落有虞氏的领袖,因而称“虞舜”。禹是夏后氏部落领袖。

传说尧、舜、禹皆为黄帝的后裔。据《国语·晋语》中说,黄帝有子二十五人。帝喾(音库)是黄帝子玄嚣的后裔,居两毫(河南偃师县),号高辛氏。而尧,就是帝喾的儿子,距黄帝五世。颛顼(音专需zhuan xu)是黄帝子昌意的后裔,居帝丘(河南濮阳县),号高阳氏。舜是颛顼的第七世孙,距黄帝九世。而禹呢?传说,他是颛顼的孙子。

传说,尧在帝位,谘四岳。所谓“四岳”,指尧所管辖的四方部落。而所谓“谘四岳”,就是指尧同四方部落的首领商量,民主推选部落联盟的领袖。所以,四岳推举出虞舜作为唐尧的继承人(或曰“继位”)。

唐尧死,虞舜继位为部落联盟领袖后,经“四岳”的推举,派禹进行治理洪水,禹实现了他父亲——鲧治水未完成的大业。虞舜同唐尧一样,同部落联盟里的各部落首领商量,亦经过民主推举出为虞舜的继承人(或曰“继位”)。舜死,禹继位。

禹在位时,亦经民主推举出东夷的首领——皋陶作为自己的继承人。日子不久,皋陶死,禹又经民主推荐,将皋陶之子——伯益作为继承人。这就是中国历史上,夏王朝建立之前——原始社会末期,实行的王位继承推贤举能的“禅让”制。

但是,在大禹统治时期,情况就有所变化了,即大禹在实行推贤举能的“禅让”制的同时,则又创举出了“王位世袭”。大禹尽管将皋陶子——伯益确定作为自己的继承人,但却不给伯益实权,把实际权力交给自己的儿子——启,让启掌握了许多权力。当大禹年老死亡后,而坚守“禅让”制的伯益,传统做法,按照民主推贤举能决定由谁来作大禹的继承人。其结果是伯益没有料到自己的威望和掌握的权力,均不及启。例如,民间中传的歌谣,不歌颂益,而歌颂启:“启才是我们的君主,他是帝禹的儿子啊!”

同类推荐
  • 最神秘的中国古代文明未解之谜

    最神秘的中国古代文明未解之谜

    本书选取了中国古代文明中最具价值和最被关注的未解之谜,同时结合科学文献及考古、科研方面的研究成果和资料,将科普性与趣味性有机结合,通过图文并茂的编排方式将谜团背后隐藏的疑点翔实地展现出来,使读者开阔视野,更准确地认识我们这个世界。
  • 中国青年100种生存状态

    中国青年100种生存状态

    阳光是上天的礼物,无论春夏秋冬,阳光的品格就是普照大地万物,不会给你多照一点,给他少照一点。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在享受阳光,可谁又会在意阳光?无论人们是否在意,阳光总是一种最朴实最可贵的存在。再说,我们什么时候会想起来感谢阳光?生活中,除自己之外,都是他人。他人即阳光。我需要他人,他人也需要我,我们相互都应该是各自的阳光。
  • 实用对联三千副

    实用对联三千副

    本书包括春联、婚姻生育联、寿联、挽联、宅第联、待业店铺联、治学联、修养联、风景名胜联等20类。这些对联有吉祥联、阳光联、科技联、民间民俗联。这瞟对联即可用于民间年节办事书写,也可供楹联爱好者欣赏研究。文字优美、可读可用。
  • 丧葬文化

    丧葬文化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 教师公文包-趣联漫话

    教师公文包-趣联漫话

    本书分“谐趣”、“述志抒怀”、“哀愤”、“馆铺第宅”、“江山名胜”等六部分,介绍了一部分有趣的对联和故事。
热门推荐
  • 累从何来:别把心理疲劳不当回事

    累从何来:别把心理疲劳不当回事

    快节奏的生活让越来越多的人处于心理疲劳的状态,心理疲劳对每个人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有着极大的影响,是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本书以此为主线,从解析心理疲劳出发,帮助人们认清疲劳之态,找到身心疲倦的原因,分析这种状态带来的后果,并提出最实用、最贴心的“药方”,帮助人们一步步走出自己内心的疲劳状态,找回工作的激情、家庭的和睦、心灵的宁静和生活的幸福。
  • 金融定成败

    金融定成败

    一场金融危机揭示了大国经济甚至政治的运转密码,金融毫无疑问地成为当今世界的第一显学。世界经济的中枢是什么?大国的游戏规则是什么?美元想干什么?人民币怎么办?是谁在操纵油价?黄金真的能保值吗?股市向何处去?资本泡沫从哪里来?房价彻底走上了不归路?中国经济的下一站在哪?通货膨胀下我们怎么办?老百姓的金融逻辑在哪里?……这一切的答案都蕴藏在“金融”这枚神奇之果里?本书作者立足民间立场。结合官身多年金融实践经验。抽丝剥茧。试图以浅显易懂的语言揭开这枚神奇之果的内核。并对人们普遍关心的金融问题进行了深入透彻的分析。从国计到民生解释了金融的秘密和逻辑。
  • 腹黑废材要逆天

    腹黑废材要逆天

    “我是一个废材,却拥有显赫的家世,一次游水,结束了我的生命。”“我是21世纪的闻风丧胆的暗黑杀手,无影无踪。被自己最信任的人在婚礼上杀死。”
  • 逆天神医:惊世大小姐

    逆天神医:惊世大小姐

    十年前:她是史上第一个花轿还没进门又被退回去的太子妃!她是被从族谱上除名,被慕家扫地出门的慕家大小姐!她是容貌被毁的无灵根废材!十年后:“迷迭神医”风华绝世,一身医术令天下震惊。阴险老爹表示:你身上流着老子的血,你得乖乖听老子的话。太子表示:年少轻狂负了你,你可愿再给本宫一次机会?亲王世子表示:救命恩人,请让我以身相许。大神(落难中的)冷笑:楼上诸位,你们没睡醒。
  • 春宫错

    春宫错

    “师父,这招叫什么?”“唇枪舌剑。”“师父,那……那这个呢?”“双龙戏珠。”“唔……这又是什么?”“啊!直捣黄龙!”……
  • 激励学生自信坚韧的励志故事

    激励学生自信坚韧的励志故事

    本书精选经典励志故事,在一篇篇精彩的故事中,你将会充分领略到梦想的价值、目标的作用、心态的充实、勤奋的感召、意志的坚忍、习惯的力量、时间的宝贵……心灵深处会油然而生一种昂扬的斗志和坚定的信念,引领你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披荆斩棘、勇敢向前。
  • 五帝之尊

    五帝之尊

    传说中的五帝,黄帝,炎帝,颛顼,神农,伏羲,原本是好兄弟,但因为权利的诱惑,反目成仇,走上了不归路。最后五帝全部被灭。几千年以后,龙之子龙阳,遭到天的嫉妒,当龙阳还未开始他的生命的时候,惨遭雷劫,家族人认为龙阳是一名妖孽,将其抛弃,长大后,又遭雷劫,变成一个窝囊废。龙阳从小到大带在身上的玉佩其实是五帝的魂魄宿主,当龙阳有危险的时候就会解开封印。龙阳先后解开了:神农,成为医圣。伏羲,开始修仙颛顼,人神双修炎帝,人魔神三修黄帝,天子霸主
  • 成长纪念

    成长纪念

    女主从出生都结婚的故事,整天跟着邻居青梅竹马打着,而邻居小哥也是小腹黑,每天都欺负她,却从没正视自己的这份情感......直到另一人的出现才让他正视了他自己的情感,有了这份危机感,每天对女主灌输除了他世界上的男生有多坏......
  • 历代经典文丛(厚黑学)

    历代经典文丛(厚黑学)

    古人曾经说过:“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然而对于现代人来说,行万里路容易,读万卷书则太难了。科技的车轮正以惊人的速度横扫世界,终日在电脑和千奇百怪的机器前忙碌的现代人,用电线、轨道、或航线,把地球变成了一个村落。点击鼠标,我们可以在世界的任何角落把自己粘贴出去。
  • 爱恨风雨雪

    爱恨风雨雪

    张馨紋常年与父亲在西域经商,认识了贵霜的好友,周君卿。并与他结为好友。但她不知道,西域都护林箫烦却爱着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