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666300000027

第27章 甲午已惊老臣梦庚子更悲老臣心(1)

1.甲午之战中的帝后之争:竞争遵循弱肉强食的丛林游戏法则

血统无法为继是帝王家族的最大悲哀,衰落往往隐含在继承人的断代中。同治皇帝终生没有子嗣,去世后皇位落在了侄子兼外甥、年仅四岁的爱新觉罗·载湉手里。这是载湉意外之喜,也是他悲剧帝王生涯的开始。

光绪皇帝登基之时,正是邻国日本奋发图强的关键时刻。同样从封建时代走来的国家,同样被列强打倒在地。日本不是固执地坚守,而是选择了一条与中国截然不同的道路,一场明治维新的变革使日本成功摆脱半殖民地的危机,“开拓万里波涛、布国威于四方”的侵略扩张野心不断膨胀。而中国在少年光绪皇帝的啼哭中继续摸索。

日本的狼子野心点燃了朝鲜的战火,正在极力追求“富国强兵”的清朝当权派却首鼠两端,幻想列国的调停和谈判求和。在日本倾全国之力打造日本海军之时,慈禧太后却为了修建玩赏的园子挪用海军的军费。1895年,甲午海战让蹒跚几十年的清朝轰然倒地,北洋舰队全军覆没之后只有苛延残喘地割地赔款、屈辱求和。

从中法战争到甲午海战,同治中兴的余光并没有照耀到光绪皇帝身上。面对外敌屡战屡败,面对内政日益腐朽,渐渐长大的光绪皇帝认识到洋务运动并不能拯救危亡的国家,必须找到新的强大道路。

小孩易哄,大人难瞒。慈禧能够轻易地控制年岁尚小的爱新觉罗·载湉,却控制不住日渐成熟的光绪皇帝。他刚刚四岁便被安排在了一条世人难以企及的金光大道上,顺理成章地登上世俗权力的顶峰。由慈禧、慈安两宫太后垂帘听政至18岁后,光绪皇帝再也不愿当一个无所作为的傀儡了。

有了权力就想有一番作为,列祖列宗的武功事迹,国家的屈辱和困境,爱国功臣的循循劝导让光绪皇帝决心走一条不同于慈禧的道路,他要用自己的方式去积极创造他的帝王生涯。

就在光绪焦躁不安地等待机会之时,甲午战争的失败,《马关条约》的签订和一场发生在学子中的运动给他带来了实现自己想法的机会。

光绪二十一年,李鸿章在《马关条约》上签字的消息传回中国,天下震动。早就在为国家奔走呼号的学子们更是震惊异常。康有为、梁启超等人于四月二十二日联合18省数干名举人上书光绪皇帝,反对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一个酝酿已久的新兴势力登上历史的舞台。

康有为提出了四条措施扭转甲午战争的不利局面:下诏鼓天下之气,迁都定天下之本,练兵强天下之势,变法成天下之治。这四条措施有应敌之策,有强国之计,深得光绪赞同。但是好不容易求得和局的慈禧太后,坚决站在了光绪皇帝的对立面,数干人的上书不了了之。

种子一旦埋下就有生根发芽的可能,康有为和变法已经成为光绪皇帝心中挥之不去的影子。身为帝国的皇帝,他比任何人都清楚国家的现状。历史的走向不可揣测,但是可以好好把握现在。在面临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光绪皇帝需要康有为的智慧和想法来帮助自己实现最后的努力。

光绪二十二年,发生了俄国攫取东北路权、占领旅顺大连,英国强租威海卫,法强取广州的事情。危机再一次来到清政府面前,康有为的上书像一股洪流一样冲破了光绪皇帝仅有的一点顾忌。爱国的热情在民族危机中得到激发,变法的决心在士子呼喊中变得坚定。

光绪皇帝以“太后若不给我事权,我愿退让此位,不甘做亡国之君”的威胁与慈禧讨价还价,终于取得了慈禧的勉强同意。

康有为的行为震惊了天下所有的读书人,“公车上书”四个字,让他得到了大多数人的支持和拥护,但他不是左右政局的权贵,也不是手握百万兵的将军,只是一个无权无势的读书人。只有找到一个强有力的靠山,一个有力量推动改革的人的支持才能一展他的抱负。

康有为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了光绪皇帝身上,他不知道光绪其实和他一样,只是一名享受皇帝封号的傀儡,没有任何可靠的大臣可供驱遣。康有为等人的希望和支持反而成为光绪皇帝最坚不可摧的底气。

光绪二十四年四月十三日,一切准备妥当的光绪皇帝拉开了维新变法的序幕。御史杨深秀奏请定国事,光绪帝颁布“明定国事诏”,一个在经济、政治、军事、文化领域全方位的变革运动出现在清朝的统治之下。康有为被授予专折奏事的权力,担任总理衙门章京上行走一职,成为变法运动的领袖,仅仅在103天时间里,就有100多条变革方案颁布天下。身为光绪皇帝的近臣,康有为作为维新变法的领袖得到了很多倾向革新的大臣全力支持,这些人思想开明,倾向变革,在已经腐朽不堪的晚清政治中,是一股难得的活力。

已经成为总理衙门章京上行走的康有为可以很自然地面对皇帝、满朝的亲王贝勒和督抚大臣。随着身份和地位的提升,他的心态随之发生改变。只有一人让他无时无刻不心存顾忌,此人正是高高在上的慈禧老佛爷。

光绪在康有为的鼓动下,一直向着政治维新努力。政治变革是一项巨大的动作,是陈旧与创新的对抗,是腐朽与活力的角逐。在列强环视之下,在顽固派盯注之下,维新就变成了一场冒险的游戏。慈禧可以忍受一阵子,终究不会眼看权力被剥夺而无所作为。

坚决支持变法的翁同稣被革去协办大学士和户部尚书的职务,后党重要人物荣禄被任命为直隶总督。在慈禧的授意下聂士成部进驻天津陈家沟,董福祥部入驻北京长辛店。一场阻挠变法的政变即将发生。

为了先发制人,占据主动权,在康有为的建议下,光绪皇帝决意首先发动一次政变,拿掉慈禧太后的权力。没有力量,没有亲信的光绪只能把这件隐秘的大事交给谭嗣同办理。而谭嗣同求助的对象只有在天津练兵的将领袁世凯。

乱世之中,力量就是独一无二的生存法门。袁世凯如今是真正的实权派,因为他手中掌握着一支现代化的军队。曾经怀抱远大志向的读书少年,曾经奋战朝鲜的帝国将军,面对皇帝的拉拢,依然生不出半点轻视或者挑战慈禧权威的念头。对谭嗣同百般承诺只是虚与委蛇,信誓旦旦只是安定人心。袁世凯早就看出维新变法只是空中的楼阁,光绪皇帝只是无根的浮萍,为了自己的荣华富贵,他不会拿着自己的身家性命去冒险。

袁世凯的告密,让一个阴谋破产,另一个阴谋诞生。这很像两个仇人之间的算计,而非一对母子之间的表现。尤其是在变法维新的重要时刻,如果是某位言官、谏臣闻风奏事说出这些话来,大家都会当作是危言耸听,构陷君父。但是从自己的亲信荣禄,亲自参与此事的袁世凯嘴中说出来,只有满满的凛冽坚狠意味,因为他们说的是事实。

早已习惯宫廷斗争的慈禧并没有惊慌失措,在她平静的外表下面隐藏的是身在高位者的狠辣。没有血浓于水的亲情,也就没有所谓的原谅和包容。对光绪不满已久的她等待的就是这彻底翻脸的机会,光绪皇帝的动作终于让她师出有名。

在清廷经营了近四十年的慈禧就是一尊神祗,大清国的各方督抚、封疆大吏们都已经匍匐在了她的权威之下。只要她愿意,随时随地都可以轻松地拿下幼稚的光绪皇帝。

八月六日,不知被出卖的光绪皇帝按计划与慈禧一起参加了天津阅兵,就在这场阅兵仪式上,光绪皇帝开始了被囚瀛台的生涯,努力了许久的变法运动宣告失败。

事实上,光绪皇帝被囚禁在瀛台以后,维新派已经变成了一个最危险的名头,无论谁想替他们出头,,顽固派的走狗们就会朝谁咬上一口。而事实上,以慈禧为首的后党正是这么做的,当无数还在观望的各省督抚作鸟兽散的时候,抓捕维新党的手令已经传达到慈禧的爪牙手里。

屠杀是铲除反抗势力最有效的法门,鲜血是震慑人心最直接的手段。在维新变法失败后,一场血腥的镇压随之而来,“戊戌六君子”杨深秀、杨锐、林旭、刘光第、谭嗣同、康广仁被处斩。康有为、梁启超等人逃往国外,变法的一切成果全部废除,清朝在看到短暂的曙光之后又陷入了永久的黑暗。

光绪皇帝毫无疑问是位不甘落寞的君主,若能在一个安定的时代或许能够作出一番伟大的业绩。在急剧变革之下,极大地触犯了顽固派的利益,维新变法注定会被顽固派联合镇压。在力量差异的面前,大人物和小人物都会经历一样的悲哀与无奈!

创业者必读

选择合作伙伴事关重大,好的合作伙伴是推动企业走向成功的助力,错误的合作伙伴是前进路上的人为障碍。光绪与康有为结合是选择合作伙伴失败的典型案例,合作伙伴的选择不仅仅是实现双方的互补,能否成功,还在于二者的综合条件。

光绪身为九五之尊、国家天子,有名有位,只缺能为他冲锋陷阵的将军,不少出谋划策的文人。如果他能笼络淮军势力,则大事可成。康有为一介书生,有胆有识,只缺上位者的有力支持。投靠有力量的上位者便能腾步青云。如果傍上实权派,二者定然相得益彰。只可惜光绪错误地选择了康有为,康有为不明智地投靠了光绪。一位光杆天子,一位软弱书生,二人谋事被慈禧一网打尽也是可以预料之事。

经管真谛“说”

市场竞争,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残酷异常。相互打压,争夺生存空间不可避免。作为新兴的企业,根基不深,底子不厚,正是遭受实力派打压的对象。面对重重压制不可惊慌失措,应对过激。韬光养晦,伺机而动才是正确选择。

光绪在慈禧的控制之下,无权无势,应对慈禧有三大不可为:一,不可以与慈禧针锋相对。在力量悬殊之下,针尖对麦芒只能伤己,不能伤人。二,不可操之过急,主动挑衅。主动挑衅只会授人以柄,于国于事无补。只有主动退让,等待时机,抓住机会,一招制敌。三,不可分道扬镳,直接对立。清朝大权都在慈禧手中,光绪只是有名无实的傀儡而已。无论是政治改良还是军事改革都必须仰仗慈禧之力。分道扬镳便会被打压到底,即使侥幸获胜,也无法控制朝局。

实力是现实的选择,光绪皇帝没有实力只有时间,等待时机,等待慈禧老去,才是他大有作为的契机。

2.李鸿章无力回天:创业者必读“三不可”

入侵中国的策略早已融入日本的血脉之中,从丰臣秀吉的军队到横行东南沿海的倭寇,占领中国一直是日本人思维记忆里牢不可分的一部分。列强的东来,清朝的衰弱让日本非常艰难地找到了一个机会,一个实现占领中国大陆的机会。于是日本的全部精神与力量都调动了起来,立刻开始了近乎狂欢、疯狂的入侵。

虽然战争是最愚蠢的决定,杀戮是最没理智的游戏,但不得不承认它是达到非法目的最有效的手段。

1894年,日本敏锐地抓住了朝鲜东学党起义、清朝派兵镇压的契机,打着“使朝鲜永免祸乱”、“维持东洋全局之平和”、“宣扬帝国之荣光于中外”的可笑借口发起了对清政府的战争威胁。清政府明知日本的狼子野心,却因为慈禧太后六十寿辰在即,不愿与日本开战,而寄托于美、英、俄的调停。

美、英、俄的调停并没有打消日本的侵略欲望,列国的“谴责”也没能阻止日本的开战决心。清政府的百般克制成为日本肆无忌惮的最好机会,同年七月,伊藤博文派兵偷袭了北洋水师的战舰“济远号”和“广乙号”,击沉了清军运兵船“高升号”,中日甲午海战全面爆发。

两个亚洲国家的首次全面战争一共分三个阶段:

1894年7月25日至9月17日为战争的第一个阶段,日军集结了2万兵力进攻朝鲜平壤,清军与之势均力敌且有地利之便,但是在李鸿章“先定守局,再图进取”的作战方针下,日军轻而易举地包围了平壤,左宝贵等人殊死奋战,清军将领叶志超胆小昏聩,望风而逃。仅六天时间狂奔了五百里,日军一路高歌猛进把战火烧到了鸭绿江边。

陆地战争的结束代表着海上战争的开始,已经输了一阵的清政府被迫用北洋舰队运送兵力援助朝鲜战局,在去往朝鲜的路上一场决定洋务运动成败的“黄海大战”爆发。亚洲两大海军力量相遇,两只强大的舰队游弋在战斗的边缘,深邃的炮口时刻等着把炮弹喷薄而出,摧毁对面的敌人。狭路相逢勇者胜,日本把这次战争当成了只许胜不许败的豪赌,全力以赴是日本早已定下的选择。

而李鸿章却不愿意把灌注无数心血,辛辛苦苦缔造的北洋舰队消耗在与日本的争斗中。在他心中,两军的对峙只是日本又一次的武力恫吓。低估对手的决心就是减少自己的战斗力,李鸿章不愿意把北洋舰队赌在此间。谈判与交涉的信息传递到日本人手中,回应他的却是漫天的炮火和无耻的偷袭,一水相隔的日本在清政府的徘徊和犹豫中发起了猛烈的攻击。

霎时间,双方战舰大炮一齐怒放,硝烟弥漫,海水沸腾。日本舰队打了北洋舰队一个措手不及。定远、镇远两舰是北洋舰队吨位最大、排量最大、武器最先进的军舰,在清朝的历次演练中都表现出了强大的战斗力,成为舰队的主力舰艇。但是浴血奋战还是没有挽救败局,历时五个多小时后致远、经远、超勇、扬威、广甲五艘军舰,干余官兵魂归碧海。

一直以为自己的北洋舰队是亚洲第一,谁知竟然没有抵住五个小时的攻击。眼看为之奋斗大半生的事业,视之如瑰宝的舰队就要在这场莫名其妙的战争中葬送,强烈的不甘心和挫败感让李鸿章又作出了一个更加错误的决定:他严令剩余军舰退出战斗,躲进威海港内,不准巡海迎敌。日本夺取了黄海的制海权。

巨大的胜利并没有满足日本人的野心,没有任何的怀疑,也没有任何的犹豫,铁流般的日本舰队又浩浩荡荡地开向了威海卫,他们不要清政府的投降和许诺,而是要把清朝的舰队消灭干净,彻底控制制海权,实现一劳永逸。心有余悸的李鸿章还在考虑中日海战的善后问题,却不知一场灭顶之灾正等着他的北洋舰队。

与此同时,轻易取得胜利的日军在陆地上的进攻也没有停止。从1894年9月17日到11月22日,中日战争进入第二个阶段。平壤新败,清军士气不振,日军则依靠高昂的士气、鸭绿江边的炮火成功地击垮了清军的斗志。清军守将马金叙、聂士成率部坚持抵抗,因势单力孤,伤亡重大,被迫撤出阵地。短短三天时间,清政府驻防在鸭绿江的三万重兵全线崩溃。

11月7日,日军占领大连,18日开始进攻号称“东亚第一要塞”的旅顺。旅顺有重兵防守,共辖33个营,约13000人。但是有“隐帅”之称的道员龚照玛弃城而逃,黄仕林、赵怀业、卫汝成三统领也先后潜逃,旅顺口陷落,北洋舰队的老窝威海卫门户洞开。

同类推荐
  • 杨子荣传记

    杨子荣传记

    一个民族不能没有英雄,否则这个民族就不会强大。当国家危难之时,懦弱者选择了逃避、妥协甚至投降,英雄们却挺身而出,用热血捍卫民族的尊严,人民的幸福。本书详细地记录了英雄模范人物杨子荣不平凡的一生,再现了他非凡的人格魅力和精神世界。
  • 洛克菲勒家族传奇

    洛克菲勒家族传奇

    《洛克菲勒家族传奇》由秦晴编著,洛克菲勒家族的庞大财富家喻户晓,在美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这个家族已有150多年的历史,繁盛六代,依然独“富”天下,不但涉足商界,留下了众多令人津津乐道的商业故事,在政界也颇具影响力,同时还热衷于慈善事业,名声远扬。《洛克菲勒家族传奇》讲述了洛克菲勒家族前四代人的事业与生活,告诉读者一个普通人是如何成为石油大王的,一个家族又是如何代代相传、经久不衰的。
  • 历史上最著名的女间谍

    历史上最著名的女间谍

    也许是无情的战争造就了他们,也许是特殊的职业为她们戴上了神秘的光环,她们大多集美丽。狡黠。勇敢、坚毅、敏捷的物质于一身,她们擅长用最有效的方式诱捕“捕物”,而采用的武器的智慧与美貌,曾肩负过艳谍使命的埃及女王克娄巴特拉这样说过:“秘密战争不能没有女人,除非这个世界只剩下了男人。”
  • 爱的路上,遇见林徽因:林徽因的感性与理性

    爱的路上,遇见林徽因:林徽因的感性与理性

    本书用最唯美、最诗意的文字告诉你一个真实的林徽因,还原她一生的起起落落与悲欢离合,讲述她几段情缘的始终,以及在感情路上,她如何巧妙维护、理性取舍。愿她的智慧能开启我们的心灵,教会我们在孤独中坚强,在爱的路上不离不弃。
  • 指鹿为马的赵高

    指鹿为马的赵高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热门推荐
  • 倦鸟不归

    倦鸟不归

    “失踪”十年,当年“被传销”的退学大学生终于回到久违的家乡。十年热血青春梦,十年大商崛起时。从青涩学生到商业大佬的转变,倘若你的青春不迷茫......
  • 昨日书香

    昨日书香

    龚明德先生是位长于史料考辨和版本鉴别的中国新文学考据家。从汉儒解经到乾嘉时代,考据一直是中国的一门显学,多少知识分子为之献出了毕生精力,也取得了卓越的成绩。但五四以来,随着中国新文学的兴起和西方新的研究方法的输入,考据便被放在了学术研究的末位;特别是在中国新文学研究领域,一些人不恰当地认为似乎没有进行考据的必要。尽管中国新文学版本、史料需要考据的问题那么多,尽管学界出现过唐搜、李何林这样的中国新文学考据家,但在一些研究者眼中,中国新文学史料的考据,是无足轻重的事情,是一份壮夫不为的工作。
  • 回到过去当凡人

    回到过去当凡人

    假设,你能拥有堪比上帝力量的无所不能之力,那么,你想会拥有怎样的一段人生?是变成美女左拥右抱的风流人物,还是登顶世界坐拥亿万财富的顶级富翁?是成为万众少女为之尖叫失声的顶尖明星,还是化身无数男女倾倒的国民老公?万千想法,不一而足,而拥有这种力量的宁凡想法却是,做一个简简单单的凡人。当时间回到一切的开始,他又该怎样面对崭新的未来?一个想回到过去的人。一段轻松,愉快,温馨,yy的都市人生。Ps:喜欢的书友请多多支持,收藏,投票,另外有一本玄幻作品《炼金术士》正在更新,以及完本作品《文艺人生》,有兴趣的书友可以过去看看。
  • 不离之恋人不退货

    不离之恋人不退货

    小时候的随父母出国,到渐渐地回归,回到最初的起点,各种不同的人物,各种不同的性格,随着时间迁移,是否还能重回当初的初心,是否还能记起曾经的自己,是否还能寻回曾经的自我?
  • 穆子礼探案全集之死亡酒店

    穆子礼探案全集之死亡酒店

    一个酒店内,离奇死亡三人,警方没有任何线索,只能以自杀结案。无意中,一所大学的心理学教授穆子礼得知这个消息,受人所托开始了侦查工作,但是随着案件的不断深入,整个案件的复杂性和难度远远超出他的能力范围……神秘电话、意外爆炸、富二代的车祸、老酒中的秘密、超级保险柜等等一系列的难题让穆子礼陷入了一场黑恶势力的斗争中,高官的老谋深算与教授的冷静分析哪个更能胜出呢……
  • 俏龟公

    俏龟公

    陆小龟的职业目标是女承母业,当个丰衣足食、一呼百应的老鸨。但机关算尽,也只捞了个后备龟公的职务。没关系,小龟不死,努力不休,她深信,这屁股总有一日能挨上老鸨的位置。老天就是不想让她顺心,惊现后台大BOSS,出动三十七计,一百零九招,全力拐带她这只龟。结果弄得姑娘们红眼病犯,来了个暗箭齐飞。老鸨我所欲也,少奶奶亦我所欲也。这样吧,谈婚论嫁这种事,就等她实现了职业目标再说吧。一出别样的青楼种田文,甜蜜HE,只为博筒子们一笑,转换一下口味。…………筒子们溜达过来时,顺手“加入书架”吧,再砸几张票票就更开心,留下爪印的筒子们,豆豆亲一口!
  • 飘过半个地球的追寻

    飘过半个地球的追寻

    《玩股堂:飘过半个地球的追寻》是作者根据自己从日本到美国的亲身经历改编而成,为半自传体小说。其内容富有浪漫的异国情调,讲述了真实感人的生活经历。同时,深刻发掘人性,让人感慨万千。同时又获得精神上的满足和深思。另外,结合小说本身的情节,理论和实际生活遥相呼映,让读者学习“心”的修行,从而改变命运,心想事成。
  • 重生之铁血山河

    重生之铁血山河

    一个八零后的目光亲身看八年抗战解放战争以及朝鲜战场,误入山匪、被俘、与部队失散、独自与鬼子周旋、创立特种小分队、袭扰敌人后方……
  • 颠唐

    颠唐

    这是一部关于成长的寓言故事。这是一个道佛争雄,邪魔得利的年代。仙皇,佛女,佛域,李氏江山。在人心纷乱的时代里,万古不易的仙帝之位也将旁落。而大唐仙国的深处温柔水乡。励志挞伐天下的小捕快正悄然间崛起。何为法?何为佛?自古力先智而出,然天地间是否真有公义的天道?站在高处的人往下看,生命是石头,还是蝼蚁?恩仇不断,长箫不绝。千载难逢的奇才,万古不易的传说。且歌且行且逍遥,翻天覆地,自我辈始,少年,颠唐!
  • 景星凤皇:不负天下不负卿

    景星凤皇:不负天下不负卿

    她本天命凤女,身份高贵,奈何命途坎坷、举步维艰。他本天煞孤星,身陷泥潭,一朝改头换面、贵不可言。肩负着家国大仇,她一步步成长。承载着义父野心,他一次次杀戮。亡家之仇,不共戴天。却命运弄人,情根深种。他说:“这双手以前因你执剑,以后为你抚琴。只要你要,我愿倾我所有。”她说:“我宁可不要天下,却也不要你死。”许一世情深如许,共结连理,不负天下不负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