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683600000013

第13章 射及其他(3)

战争方式的这种变化,为弩的发展提供了大好时机。由于张发费事,弩、特别是强弩,很不便于战车兵和骑兵使用。但这个缺点对步兵来说却不大碍事。相反,因为它能够延时发射,可以分组轮番,所以特别适合于步兵野战布阵、设伏和守城作战。强弩持满,居高凭险,以逸待劳,尤足制敌。《孙膑兵法》就说,“厄则多其弩”。也就是讲,险厄的地方,要多用弩兵。《墨子》城守诸篇则多处讲到了守城用弩,如《备城门》要求城上每隔“九尺”配备“一弩、一戟、一椎、一斧、一艾”。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荀子·议兵》所述魏国精锐步兵“武卒”的兵器装备中,射远兵器是弩而非弓。而《孙膑兵法》所论述的步兵阵形,有一种名为“劲弩趋发”,其特点是“甘战持久”,可能主要就是由弩兵组成,分组轮番,矢注不绝,能够有效地抵御敌军(无论步、车、骑)的进攻。

陕西临潼秦始皇陵兵马俑坑中气势磅礴的陶俑军阵,是典型的以步兵为主、车骑为辅的军阵模式,其步兵阵列中,可能就有按三排制编组的弩手。比如,俑坑中出土的一些“立射俑”,双脚呈丁字步(左足前、右足后),左手向下斜撑,右手屈于胸前,似为张弩(擘张弩)的姿态;另有一些“跪射俑”,手的姿势正作左手持弩臂、右手扣弩机,是非常典型的进弩待发的状态。

河南郑州汉画像砖山间伏弩图历史上用弩伏击取胜的最著名战例,当雄马陵之战。公兀前343年,魏国进攻韩国。韩国求救于齐国。次年,齐威王以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领兵奔袭魏国的都城大梁(今开封),迫使魏军回救,以解韩国之围。魏军无奈回撤,并以太子申为上将军,庞涓为将,领兵十万迎击齐军。孙膑利用魏军向来轻视齐军和魏将求胜心切的弱点,退兵避战,并制造士气低落的假象,引诱魏军追击。庞果然中计。他丢下步兵,抛弃辎重,率领车骑,兼程倍道地追来。当齐军退到林木茂密、道路狭窄、形势险恶的马陵地区时,孙膑计算行程,判断魏军将在日落后到达这里,便在道路两旁设伏。万余兵士都将强弩张弦上箭,隐蔽等待;天黑后,魏军果然追至。齐军万弩俱发,箭如雨下。魏军死伤殆尽。庞涓愤而自刎。

八、“中国之利器”

从战国时代开始,中在农耕民族对抗北方游牧民族就要取了多种策略,如修筑长城、习练骑射,等等,既学人之长(骑射)也握手己之长(城守),目的是以攻防兼备、具有综合优势的整体战术来遏制游牧铁骑的凶悍兵锋。在这个整体战术中,大力发展装备强弩的步兵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因为步兵弩隈的密集连续射击,能够有效地遏制骑兵的冲突,如果再有城垒依凭,其威力就更大了。战国晚期赵将李牧大破匈奴,是这种整体战术的成功之例。此战,赵军有战车1300乘、骑兵1.3万人,其主力是15万步兵 ,中有“彀者”并非全部用弩,也必有相当一部分是配备弩的。于是,李牧“大纵畜牧,人民满野”,引诱匈奴来犯;“匈奴小入,佯北不胜”,诱其主力深入;而当匈奴大举入犯时,即以车、骑从两翼迂回,主力从正面出击,“大破杀匈奴十余万骑”(《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以攻守兼备 整体战术对抗游牧铁骑,在汉代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展,可以说,中原王朝之修筑长城、习练骑射、发展弩射,都以汉代为最。长城的修筑,只有明朝差可比拟,但明长城仍比汉长城短了一大截,而且明人重守轻攻,过于消极,其步、骑兵的战斗力是无法与汉朝相比的。骑兵的发展,大概只有唐朝能与汉代相比,但唐朝往往直接利用北方和西北的游牧民族组建骑兵,汉朝的骑兵则基本由北部边地郡县的农民组成,就汉族人习练骑射而言,似乎汉代的风气更盛。至于对弩射的重视,则没有一个朝代能够与汉代相提并论。

汉代步兵中的弩手,称为“材官蹶张”或“蹶张士”,为步兵之精锐。汉初丞相申屠嘉,早年为“材官蹶张”,从刘邦击项羽,升为“队率”(一队之长),后又升为都尉,由此发迹。《汉书·申屠嘉传》·唐颜师古注引如淳的话说:“材官之多力,能脚踏强弩张之,故曰蹶张。律有蹶张士。”又《汉书·高帝纪》注引应劭之言:“材官,有材力者。”汉代军中又有“强弩将军”、“蹶张司马”等职,大概都是由弩手组成的步兵兵团的指挥官。

汉代野战用弩,一般将弩手结成严整之阵,前排或左右有持格斗兵器和盾牌的兵士掩护,轮番密集射击。天汉二年(公元前99年)秋,李陵在浚稽山以5000“射士’步兵”对抗6倍于己的匈奴骑兵,就采用这种战法大量杀伤敌人。据《汉书·李广苏建传》记:“陵引士出营外为阵,前行持戟盾,后行持弓弩,令曰:‘闻鼓声而纵,闻金声而止。’虏见汉军少,直前就营;陵搏战攻之,千弩俱发,应弦而倒。虏还走上山。汉军追击,杀数千人。”

河南南阳汉画像石蹶张图汉代还将弩大量地装备长城沿线的塞垒。西北地区汉代的关塞和烽燧遗址中,屡屡出土记载武器装备情况的简牍,都属于汉军的“守御器簿”或“兵器簿”,其中最常见的武器,就是弩。由这些装备档案性质的简牍可知,汉代军中对弩的管理有比较严格的制度,登记内容大致包括:编号、弩名、弩力、射程(包括长期使用导致弩力和射程降低的情况)、损伤(无损伤则标记“完”),等等,如“官第一六石具弩一,今力四廿廿二斤,射百八十五步,完”,诸如此类。这反映了时人对弩的重视。

汉代人对弩的改进也有重大的贡献。他们在弩机的诸部件之外,加装了一个青铜机匣,时人称之为“郭”(或写作廓)。机件安装在匣内,再嵌入弩臂上的槽中。正如《释名·释兵》所说:“牙外曰郭,为牙规郭也。”这样,贯连弩机各部分的轴销(键),不仅穿在弩臂之槽的边框上,而且也穿在铜郭的孔中,因而能够承受更大的张力。

为提高瞄准的精确度,汉代人还将弩机的望山加长,上面刻出分度。河北满城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墓出土的青铜弩机,望山高出郭面4.5厘米,分刻五度,每度间又刻出半度的标线,度线错金。这。种刻度方瞄准提供了一个标尺。射击时,依据与目标物之间距离的远近,选定望山刻度中的某一条标线,将它与箭矢的端头和目标三点连成直线,即可使射出的箭矢准确中的。因为飞行的箭矢受地球引力和空气阻力的影响,总是以近于抛物线的曲线前进,所以发弩时,必须将弩臂前端微抬起,使望山、箭镞和目标物在一条直线上,射出的箭矢以高于瞄准线的轨道飞行,才,能命中目标。望山刻度的出现,说明汉人对射法中这种纯粹经验的把握,已有定量的计算,并据此总结出相应的标准。宋代沈括曾见到海州出土的一件古弩机,望山上有刻度。他研究后指出: “原其意,以目注镞端,以望山之度拟之,准其高下,正用算家勾股法也。”中国算学称直角三角形的短边为“勾”,长边为“股”,那么望山是“勾”,由望山底部至镞端是“股”,两者成为勾股的关系。

西汉铜弩机,河北满城刘胜墓出土出现于东周时期的青铜弩机,至此而臻于完备,中国弩的威力,至此也达到一个高峰。汉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李广率军与匈奴对阵。在死伤过半、箭矢将尽的危急时刻,李广亲以当时最称强劲的大黄弩狙击匈奴将领,连续射杀数人。匈奴骑兵震慑,解围而去。

西汉文帝时,晁错上书言兵事,指出汉军与匈奴骑兵相比有五个长处,其中第二点和第三点都与弩有关:“劲弩长戟,射疏及远,则匈奴之弓费能格也;坚甲利刃,长短相杂,游弩往来,什伍俱前,则匈奴之兵费能当也。”弩因而被称为“中国之利器”。

九、中国古代的“机枪式武器”

明清时期,社会上流行一种连发弩。它由弩臂、弓、扳手和可以在弩臂上滑动的箭匣等部分组成。弩臂和箭匣都为木制,箭匣内可装十或十余二十枝短箭。箭匣的底部挖有箭槽和供弓弦来回移动的弦路。箭槽前部穿过一个短筒,即出矢口。弦路末端有卡弦韵坎缺,坎缺中装一长条形小骨片,可上下活动,是为机牙。扳手用硬木或金属制成,其上的两个轴分别贯穿于弩臂中部和箭匣尾部。平时,弓弦托住箭匣中的箭。使用时,先将扳手向前推,箭匣随之向前滑动,弓弦则沿箭匣底部的弦路向后移,到达末端,就落人坎缺内,因而被钩住,箭匣中伪最下一支箭则落于箭槽,正挡住弦路。这时将扳手向后拉,弩弓随之开张。当张到最大限度时,箭匣底面与弩臂相紧贴,机牙受挤压上升,便将弓弦从坎缺中顶出,遂将挡住弦路的那枝箭弹射出去。这个过程反复进行,则箭矢连续发射,直到匣中的箭全部射出为止。其结构简单而精巧,射速极快,据西方学者试验,大约15秒钟就能将匣中的箭全部射光。李约瑟博士因而称它为古代的“机枪式武器”,认为是一项非常完美而极富于独创性的设计。

清代连发弩示意图不过,连发弩以轻便见长 《武备志》称“懦夫闺妇皆可执”,所装弓的强度一般很有限,弹力弱,射程短,故多用于射猎鸟禽或娱乐把玩。明代宋应星所著《天工开物》中就绘有用连发弩射鸟的图画。它在实战中也有所应用。如《武备志》说,这种弩“便捷轻巧,即付骑兵,亦可持之以冲突”。由于劲力弱,需将箭镞涂上“射虎毒药”,才能致人死命。明清时人还将连发弩的箭匣做得较宽,内装两排箭,可以双矢并发;或用它发射弹丸,故又称之为“弹弩”、“连珠驽”。近人周纬所著《中国兵器史稿》记载的清末民初的弹弩,长约56厘米。

在中国民间,一直认为连发弩是诸葛亮发明的,因此而流行“诸葛弩”的习称。这种说法可能源于《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关于诸葛亮曾“损益连弩”的记载。裴松之注引《魏氏春秋》更说,诸葛亮“损益连弩,谓之元戎,以铁为矢,矢长八寸,一弩十矢俱发”。但在中国古代,“连弩”一词始见于战国晚期。“连”者,本指所发射的箭矢连接有回收的绳索,犹如弋射,而非连发的意思。因此,李约瑟博士认为,诸葛亮所损益(也即改进)的连弩,应是一次发射十枝箭矢,而不是连续发射十枝箭矢。这或许可备一说。

战国连发弩,湖北江陵秦家嘴出土无论诸葛亮所损益的连弩是否连发弩,考古新发现业已证明,早在诸葛亮之前数百年,中国已经出现了连发弩。1986年,在湖北江陵秦家嘴战国楚墓中出土了一件奇特的弩,通长27.8厘米,高17.2厘米,宽5.4厘米,由弩臂、矢匣、活动木臂、青铜弩机和木弓等部分组成,弩臂一端有弯曲的手柄,弩机装于弩臂后部,木弓装于弩臂前部,矢匣和活动木臂装于弩臂上部,矢匣内可装20枝长14.3厘米的短箭,用时前后推拉活动木臂,可将箭矢连续发射出去。其结构和原理与明清时期流行的连发弩极为接近。由此可知,连发弩的发明,应能够上溯到战国时期。这是相当令人吃惊的。但如果想到早在春秋战国之际,墨子和公输般已能造出飞上天的木鸢,也就不觉得十分奇怪了。因为我们的先人在机械领域本有杰出的才能,这在武器制造中也多有表现,像青铜弩机的创制、连发弩的发明,都是例子。以后我们还将陆续谈到多弓床弩、杠杆抛石机、拍竿等中国古代独创的军事机械。那时,我们对于我们的祖先在这个领域的出色贡献,就会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了。

十、连弩、车弩和床弩

中原民族对弩的发展的贡献,不仅表现于创造了精妙的青铜弩机,大大改进了手持弩,而且体现于由手持弩发展出了弩砲。这是一种安装在架子上发射的大型强弩,能够发射状似标枪的巨箭,而且往往一次发射多枝箭,因弩弓极为强劲,常需多人,或用牛拉,转动绞车(即辘轳),引绳张弓。

弩砲大概出现于战国晚期。《墨子·备高临》讲到,守城可用“连弩之车”。它有“两轴三轮”,可能以车为架;以辘轳引弦;箭矢长“十尺”,矢端连系绳索,如同弋射,可用辘轳卷收。《六韬·军用》又记有“绞车连弩”,应是同性质的武器。所谓“连弩”,连意为连属,均指箭矢上系有绳,可以回收。这是中国早期弩砲的一个特点。《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受方士蛊惑,误以为数次派人人海求仙不遇乃因海中大鲛鱼阻挡,于是亲至莱州之罘,用“连弩”射海中巨鱼。这种连弩,当即箭矢上系有回收绳索的弩砲,用它射猎巨鱼,与今天的捕鲸船靠发射筒发射带索标来捕杀鲸鱼的方式非常相似。又,《汉书·李广苏建传》记,李陵与匈奴作战,曾“发连弩射单于”。这肯定是远距离的狙击,因此李陵所用的连弩必是箭矢连有绳索的强弩,很可能也是弩袍。

汉魏南北朝时期,弩砲使用渐多。王充《论衡·儒增篇》中称弩砲为“车张”之弩。《后汉书·陈球传》记,陈球守零陵,“弦大木为弓,羽矛为矢,引机发之,远射干余步,多所杀伤”。这显然是大型的弩砲。《宋书·武帝纪》记载,南北朝时有一种“神弩”(或称“万钧神弩”),能够摧毁船舰,应也是弩砲。《北史·源贺传》记载,北魏成文帝时,源贺“都督三道诸军屯漠南……城置万人,给强弩十三床……弩一床给牛六头”。这里第一次把弩与“床”字联系起来,清楚说明它是安装在架子(床),上发射的。一架弩需要六头牛拉绞张弦,可以想见其强劲的程度。1960年,江苏南京秦淮河中出土一件南朝铜弩机,构造与汉代弩机无异,形体硕大,通长39厘米,宽9.2厘米,高30厘米。安装这个大弩机的弩臂,长度当在两米左右,无疑是弩砲。

唐宋时期,弩砲被广泛用于攻守城作战。唐人称弩砲为“绞车弩”或“车弩”。杜佑《通典》卷一四九说:“今有绞车弩,中七百步,攻城拔垒用之。”同书卷一六○又详细描述了其结构:在架子上安装“十二石”强弩,以轴转车(即绞车)张弦开弓,弩臂上有七条矢道,居中的矢道搁一枝巨箭,“长三尺五寸”,“粗五寸”,以铁叶为翎,左右各放三枝略小的箭矢,诸箭一发齐起,“所中城垒无不摧毁,楼橹亦颠坠”(也见李筌《太白阴经》卷四)。

《武经总要》中的一种三弓床弩图宋人通称弩砲为“床弩”或“床子弩”。其时一架弩砲往往联装两张弓或三张弓,利用多弓的合力发射箭矢,劲力胜于前代。据今人的分析研究,多弓床弩的结构非常巧妙,弓弦的张设可能利用了滑轮。北宋的《武经总要》载有多种多弓床弩,其中最为强劲的三弓床弩又称“八牛弩”,需百余人绞轴张弦,箭矢“木干铁翎”,世称“一枪三剑箭”,大概状如标枪,三片铁翎就像三把剑一样。床弩也可发射“踏橛箭”;成排成行地钉在城墙上,攻城兵士藉以攀缘而上。北宋开宝年间(公元968~公元975年),魏丕曾对床弩作了改进,射程又大为提高。《宋史·魏丕传》记:“旧床子弩射止七百步,令丕增造至千步。”宋代一步合1.536米,千步有1536米,这是古代射远武器所达到的射程最高纪录之一。

据《武经总要》记载,床弩以槌击牙发射,瞄准和击发都有专人负责。使用床弩的士兵,在宋军中是专门的一类,称为“床子弩手”。景德元年(1004年)澶渊之战,宋军在城头安设床子弩。辽军攻城。守弩兵士惊起,匆忙中击牙发弩,箭矢雷动而出,不意正中辽军阵内的主将萧挞览,登时毙命。辽人因主将殒命,无心恋战,遂与北宋议和。

同类推荐
  • 伤花怒放

    伤花怒放

    这本书是中国出版的关于西方摇滚最优秀的作品。近500副稀缺历史图片,规模宏大,材料丰富,从摇滚与革命,摇滚与极权,摇滚与高雅,摇滚与民族,摇滚与秩序,摇滚与性,摇滚与宗教,摇滚与毒品几个方面讲述了摇滚在发展历程上的被缚与抗争。
  • 墨宝:书法传世名作

    墨宝:书法传世名作

    本书分为仲尼梦尊帖、自叙贴、送梨贴跋、前后赤壁赋、草书诗贴、醉翁亭记、难得糊涂等七部分,内容包括:欧阳询书房夜话写神帖、古典浪漫主义的艺术境界、苏轼两次作《前后赤壁赋》等。
  • 走进魔术世界:揭秘西方魔术

    走进魔术世界:揭秘西方魔术

    《走进魔术世界:揭秘西方魔术》分为几个部分,起篇介绍魔术史上的一些趣闻轶事,并在其中穿插进一些古老的魔术表演,后面是全书重点,披露了很多节目的表演过程、道具制作及一些常用手法。
  • 课外雅致生活-中国戏曲

    课外雅致生活-中国戏曲

    雅致,谓高雅的意趣;美观而不落俗套。生活是指人类生存过程中的各项活动的总和,范畴较广,一般指为幸福的意义而存在。生活实际上是对人生的一种诠释。经济的发展带动了价值的体现,实现我们的梦想,带着我们走进先进科学社会,懂得生活的乐趣。
热门推荐
  • tfboys伴你一辈子

    tfboys伴你一辈子

    女主角是全国前三富,无意间爱上了tfboys,他们一见钟情,会发生什么呢?..............
  • 终结之力

    终结之力

    “闲着也是闲着,我们来交换一个问题的答案吧。”“可以。”“我一直很好奇为什么人们叫你博士?”“因为我取得12个博士学位,而且很喜欢这个称呼。回答完了,到我问你。为什么你有机会换新面具却还要用那个残缺的面具?”潘帅笑容渐渐收回,沉默了许久才回答:“那是对我的警示。因为有时候,我们要试着向死去的人学习怎么活着。”“怎么活着?”“坦然。”
  • 霸道王爷杀手妃

    霸道王爷杀手妃

    本是现世头牌女杀手,却没想到收山任务会遭遇未婚夫的背叛,她盛怒之下引爆整个海岛,同归于尽之后她却魂穿到了异世!别人穿越都是高官小姐,凭什么她穿越是个正在上吊的尼姑?还好还好,头发还在,享受惯了俗尘,她怎么可能甘心就这么剃度出家呢?打个包,连夜翻墙走人吧!走得累了,好不容易见着了一小湖,正休息着,却不想被一黑袍男子给偷袭了--。才刚看见希望的蜘蛛线,怎么可能就这么让它断了,怪只怪这身子太弱。拖着疼痛的身体,她再次逃跑……五年之后,江湖上却传开了一个恐怖的杀手组合……“娘亲,这辈子,爽儿会一直在你身边保护你!”看着人小鬼大的天才儿子,整颗心都被他萌化了~
  • 混出一片天..more

    混出一片天..more

    本文讲述我身边的一段真实的黑道故事,谨以次文献给我那已经在另一个世界的兄弟楚小天,现实当中已经找不到他的影子,但是他带领兄弟们一起混过的那段日子,是我永生难忘的,兄弟情不缺,热血更是不断,希望还能有人记得我们这群坏蛋。。。
  • 秋至与夏末

    秋至与夏末

    一个叫做夏末的女孩.是个孤儿.与她一样的是林枫.他们是一起长大的朋友.在夏末六岁的那年.她被她养父养母接走了.而又在夏末12岁那年养父养母车祸不幸死去.夏末14岁.遇见了安泽瑾……
  • 女神大人我一直都在

    女神大人我一直都在

    “同学,你过线了。”“这明明是我的位子。”“切,我踩在地球这么久了,也没说世界是我的。你凭什么啊?''''你这人怎么这样啊!””我天生丽质,OK?‘’“切.......''
  • 皇家贵族学院之皇室公主

    皇家贵族学院之皇室公主

    她,陌幻悠雪,一个完美到不能再完美的人,随着她的到来,皇家贵族学院掀起了一阵又一阵的风波。然而,在她不知道的时候,一张无形的巨网已经笼罩住了她。上一世的恩怨,下一世的她,该怎么做,她能否找到自己的幸福,还是回到上一世来化解千年情仇?
  • 圣界传说

    圣界传说

    混沌未分天地乱,茫茫渺渺无人见.自从盘古破鸿蒙,开辟从兹清浊辨.“虚无界”亦称“九天虚无界”虚无界顾名思义:即"虚无飘渺",传说“虚无界”是混沌王残存“神识”最后的隐居存在,得到混沌王残存神识者即可拥有号令整个七界的能力,所以各界纷纷寻找进入“虚无界”的法门,但多少年过去了却依然无人能到达“虚无界”,长久以此各界对虚无界的热诚也渐渐冷淡甚至逐渐被人们所忘却……破除重重阻隔,一路享受,一路艰辛,一路修炼,一路杀魔无数,一路艳遇无边,最终寻得圣界法门,从此齐人之福,永生享受......
  • 血舞天幕

    血舞天幕

    世道不公,便与世争,天道不公,便与天斗。天有九重,地有九幽,纵天战地,生死轮回,灭苍生,何惧悔过,俯九冥,何谈功过。
  • 求知文库-能源略说

    求知文库-能源略说

    能源是人类活动的物质基础,在某种意义上讲,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优质能源的出现和先进能源技术的使用。在当今世界,能源的发展,能源和环境,是全世界,全人类共同关心的问题,也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