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709400000023

第23章 修身之道(1)

一、慈善为本

道家重人的自我修养,是因为人要想达到道家的境界,除了修养别无他途。而修养的可能性建立在人的本性之上。

老庄视人的本性为人的自然性,人的自然性可以使人与人、人与物相处而彼此平安无事。这种自然性究其根底是人的善性。人人可以返朴归真,回到人性的本来样子,意味着人人具有善性。人性的邪恶是后天造成的,是唐尧、虞舜这些圣人治理天下和儒学、墨学等宣扬自己的理论使人有了欲望,而欲望是人的邪恶之源。

老庄要改造人们业已形成的性情,尽管现实的人性与他们理想的人性有很大的距离。他们对此抱有信心,喋喋不休,实际上太迂腐了。社会正进行着激烈的军事争夺,放下武器者就有失败,就有死亡。老、庄的理论就是要人放下武器,善意可嘉,实行则不可能,这不影响他们以善为本论说自我的人生与社会谋略。

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人性善还是性恶,春秋战国有一场论争。

孟子说人性善,恻隐之心人人都有,不是善又是什么呢?

曾就学于孟子的告子说人性没有善和不善。

同时有人认为人性可以善,也可以不善,周武王、周文王出现,人们就向善;周幽王、周厉王出现,人们就暴虐。有人认为,人性有善也有不善,贤君会有奸臣,顽父会有孝子,是人的本性决定的。

而战国晚期的儒家集大成者荀子干脆说:人性恶,孟子说人性善,是不知道人性的根本。人生而好利,生而有疾恶,生而有耳目之欲,因此生出了种种事端,弄得礼义沦丧,不是人性恶又是什么?

老子和庄子没有明确地树起人性善的旗帜,但他们向善,以善为人性的根本,也为修身的根本。按照他们的想法,人性本善,是名利权势、仁义智把人的思想搅乱,使人失去了本性。所以,他们鼓动人们向善,老子就说:“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这是劝人向善最为有力的鼓吹。春秋战国时期,人们认为天是有意志的天,与人相互感应,人做了好事,天会予以奖励:人做了坏事,天会予以惩罚。这就是所谓的天人感应。

天与人既然相互感应,人要求助于天,自然不能够做坏事,而要力求多做好事,受到天的帮助该是多么美好的事情。于是人们总喜欢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一直相沿到现在。实际的情形远不是这样简单,天人感应是人的主观臆断,善恶的报应也不过是一种良好的愿望,即使西汉时的儒学大师董仲舒用阴阳五行学说解释天人感应,善恶的报应也不可能成为人类社会生活中的必然规律。司马迁为商朝末年的孤竹君的两个儿子伯夷、叔齐立传,说伯夷、叔齐为被周武王消灭了的商王朝守节,宁可饿死也不吃周王朝的粮食,隐居在首阳山,最后真的是饿死了。这使司马迁很感伤,并从伯夷、叔齐想到孔子最有才学的弟子颜回,颜回有才华,勤奋好学,安贫乐道,常常是食不足以饱腹,早早就病死了。而杀人越货,聚党横行的盗跖却终身逸乐,得享天年。这使他不禁发问:“天道无亲,常与善人”究竟是真,还是假呢?

相信天道无亲,常与善人又与怀疑天道能够劝善惩恶的大有人在,当老子说“天道无亲,常与善人”的时候,不管他的天人感应思想怎样执着,向善是客观的、不可改变的事实。

基于善,老子和庄子太多地看到了社会的不善。修身,就是要除不善而为善,是要以个人的小善造就人类的大善。但个人的修身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完成这个过程,可以步入他们理想的社会境界,到那时候,个人的行为就有了广泛的社会意义。老庄很少直接说他们就是要改造社会,但内心是要通过对个人的改造,完成对整个社会的改造,返朴归真,以使人回到原始状态,带动社会回到原始状态,“朴”与“真”蕴涵了善。

以“慈”为善

老子说他有三件法宝:一是慈,二是俭,三是不敢为天下先。

慈为仁慈。

俭为节俭。

不敢为天下先为可以处在别人之先时也处在别人之后。

这是老子以退为进之术,所以他说仁慈就能勇敢,节俭就能宽广,不敢为天下先反而能够成为天下的首领。

“慈”,本根为善。行慈、守慈,可以说是行善、守善。这与社会现实并不吻合。社会生活中的人性趋恶,导致人之道与天之道迥然有异。他看天之道就像拉弓,高的把它压低,低的把它升高,拉满了就减一点力气,拉得不够就再加一把劲。并说了一句很有意味的话:“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是这样,减少不足的,以供给有余的人。”

换句话说:天道趋善,人道趋恶。老子要使趋恶的人趋善,以仁慈为法宝,既是行善从自我做起,又是以仁慈感染、战胜外在事物。

老子说的慈,在孔子则说仁,仁者爱人,不是慈又是什么呢?在孟子则说恻隐之心,尽管他说过男女授受不亲,但遇上嫂子掉到水里,不援手相救就会死亡,孟子说,不救的人是禽兽,只说是违背了礼,不知道这是礼的变通。

道与儒,“道”不同不相为谋,两家有共通的地方,都相信性善的感召力。

孔子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统治者就可以垂拱而冶,不需要格外的劳神费力。

孟子说的尊敬自家的老人推及到尊敬别人家的老人,爱护自家的孩子推及到爱护别人家的孩子,天下就可以在手掌上运转了。

老子也说了类似于孔子和孟子的话,认为慈爱有无穷的威力,用于战争,战则必胜:用于防卫,守则必固。老子以慈为本对待社会上许许多多的事物,所以他常在劝人退让,进取也是以退为进,希望能够改造人间的生活方式,使人之道也像天之道一样,损有余而补不足。

损有余而补不足,是要富者救济贫穷,使贫穷的人不至于食不饱腹、衣不暖身。如此的均贫富,是仁爱的结果。庄子则有和老子不同的表达方式,他反对社会上存在的一切争夺,各人自守其性,各得其自然也就可以了,对于诸侯逐鹿,杀人越货十分反感。他曾经辛辣地讽刺从事战争的诸侯都很渺小,是不希望社会上存在战争批评诸侯施行的刑罚,说刑罚害了百姓的性命,使天下满是死亡;都是源于国家应该求善、人应该行善而不为恶。以致他们对儒学仁义的反对,也是出于对天下人的爱心,因为仁义搞乱了人心,使人为恶而不为善。

所以,庄子强调人要“真”,人应该谨修慎守以求真,唯有“真”才能精诚动人,唯有“真”才能事亲慈孝,事君忠贞,而“真”以善为本色,受于自然,不可变易。

不善人之师与善人之资

“三人行,必有我师”是孔子的名言,至今听起来仍然觉得真切,他道出了人们生活中的常理,每一个人都有所能、有所不能,德行有所善,有所不善,以人为师是不可少的。

老子没有这样说,但他说:善人是不善的人的老师,不善的人是善人的借鉴。他突出“善”与“不善”,主要针对人的德行,要人以后天的学习求善,使不善的人和善,使善的人其善更加完美。它的意义即在人的德行,又不尽在德行。

人从来就不可能尽善尽美,德行不够完善人自然应该以德行完善的人为老师,以寻求自我道德的完善。人非圣贤,谁能无过?德行的不完善对于每一个人都是可能的。这本是一般的道理,问题是能不能够明白这个道理,切实地追求道德的完善。

孔子有一个叫子路的弟子,好勇力而性情刚直,为人粗鲁缺少礼貌,后来拜在孔子的门下学礼,除了直率一仍如故,真的是把礼学到了家。后来他在卫国的内乱中,被人砍翻在地,帽带子也被砍断了。子路说:“君子死,帽子也是应该戴套在头上的。”说着,系好自己的帽带子,就在这当口上,他被人杀死了。

道德的完善到了迂腐的地步并不可取,但对道德完善的正常追求是不可少的,大到关系治国,小到关系治家及个人的命运,不能够掉以轻心。

历史上暴虐的周厉王,不以邵公为师,以杀戮禁止人民对朝政的批评,百姓道路以目,自以为得计的周厉王,最终被赶下了台。唐太宗以魏征为师,时时以魏征的诤诤谏言纠正自己的过失,于是有历史称道的“贞观之治”。

人们总说,历史是一面镜子,真正构成这面镜子的材料是历史舞台上形形色色的人。人生的智慧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学习是人们的共识。

需要学习并不等于善于学习,只有善于学习的人才会从老子的话中领悟出生活的意义。

汉高祖刘邦得了天下、登上皇帝的宝座以后,并不精于治理国家。儒生陆贾去看他,劝他学习《诗》、《书》,刘邦很反感。大声呵叱:“你老子是在马上打的天下,要《诗》《书》干什么?”陆贾直言相抗:“你能够在马上打天下,你能够在马上守天下吗?商汤王、周武王逆取而顺守,文武并用,长治久安。如果秦始皇平定天下以后,施行仁义,效法先王,哪里还有您的天下呢?”刘邦悟性极好,听出其中的道理,连忙说:“你为我写书,总结秦王朝之所以灭亡,汉王朝之所以兴盛的原因。”这以后才使西汉王朝有了自己的面貌。

从善中可以得到善,从不善中也可以得到善,看人怎样从善与不善中得到经验和教训。

人们道德的自我完善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应该有耐心去进行自我的完善,而不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或者是筑台九层,功亏一篑。

以人为师,同时也表现在道德完善之外的诸多方面,寻求完美,关键在于自身。只要去求,就会得到善,人应该追寻。

二、明哲自省

在社会生活中,天生聪颖和愚笨的人是有的,但二者都是少数,大多是智力相当的人,也就是说在智力上处在同一的起跑线上。但这些人的人生最终显出差异,除了各自的地位、机遇因素之外,善不善于思索、总结,自我反省,从中发现自我,扬长避短,也是重要的原因之一。

老庄注重人内视的功夫,人自我修养的完善,依靠的不是外在的社会力量,而是人的自身。所以他们一直相当保守,不希望社会发展前行。这是一种不健康心态,老庄以这种心态对待人生。

他们是很有智慧的人,让人有自知之明、自我珍重而不要自我炫耀,自己把自己看得了不起。同样地,人也没有必要自惭形秽,作贱自己。老庄在这些地方虽然没有直率地流露出以退为进的人生策略,实际上是在以退为进,保全自我。

明哲自省是修养之道,也是保全自我之道。

自知不自现

人的表现欲望是自然的现象,得意者会自我表现,失意者也会自我表现。唐玄宗召李白供奉翰林,李白喜形于色,高吟“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而失意之时,则悲愤填膺,“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这在许多文人学士身上都有表现,晚于李白的孟郊中举后,吟出的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而在这以前的两次落第,则也是感伤痛苦,不是说“情如刀剑伤”,就是说“空将泪见化”。

老子也曾自我表现,说在社会上,大家的生活无忧无虑,每天像是参加丰盛的宴会,像登台赏春,唯有他孤独、惨澹,像刚出生的婴儿不会发出笑声;大家都有多余的东西,而他什么东西都不足。如是不得志的哀怨是委婉的自我表现,与他说的人要有自知之明、不要自我炫耀并不吻合。

庄子没有直接这样说,但他对得了一点赏赐就耀武扬威地表现自己才干的曹商之流异常反感,说明他也不主张人的自我炫耀。

这是人们有意识地压抑自己的欲望。

人不自我炫耀是困难的,所以社会上流行口头禅:戒骄戒躁,所以人们往往鄙视喜欢自我表现的人,说他们浅薄。

不自我炫耀是理智战胜情感的结果,但人首先要自知。

知道自己的份量;

知道自己的地位;

知道自己将怎样从现在走向未来。

这样,也许就认识到山外有山,天外有天,不会妄自尊大,不会情不自禁地把自己所具有的才学形于颜色。

唐太宗做了皇帝以后,并不以天下至尊傲视百姓。他深知得天下的不容易,把百姓如水,君主如舟的道理刻在心坎上,水可载舟,也可以覆舟,享有天下之尊实在不能不十分谨慎。他曾经说:“我看古代的帝王骄傲而导致失败的不可胜数。远的不说,近的像晋武帝司马炎消灭了吴国、隋文帝杨坚伐陈以后,骄奢自矜,听不进大臣的意见,大臣也不敢说话,国家日益混乱。我平定突厥、高丽,兼并铁勒,席卷沙漠,在那里设置州县,使夷、狄服从,声教更广。但我怕自己产生骄奢之心,总是自我反省,希望臣下有意见直言不讳,我吸取好的用于治理国家,这样做看能不能使国家长久太平。”

唐太宗的明智少有人能够赶得上,他自知而不自现该是常人的榜样。就是一般的人有一些才能、成就也不应该狂妄自大,王安石笔下的仲永,少时能文,他的父亲引为自豪,仲永也自以为是,不好学习,滞步不前。十几年以后,成为一个很平庸的人,所具的才能全退化了。

人要有自知之明,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

自爱不自贵

洁身自好是一种性格,一种生活方式。孔子曾经说:如果自己的思想主张不能够施行,那就乘着木筏子到海上漂荡,独自去过逍遥自在的生活。后来,孟子把这一思想发展成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他自己对这一思想有过解说,即不得志就修身养性,使自己成为道德完善的人;得志就为百姓做一点奉献,使百姓得到一些恩惠。

孟子此说一出,成了后人奉行的两种最基本的生活方式。人或求入世,或求出世。老子鼓动人不要入世,清心寡欲,和孔孟主张的不得志则独善有类似的地方,但他绝不谈“达则兼善天下”一类的话。其后的庄子,以自然无为的方略力求达到天下一统,求善中之大善,也从不说什么“兼善”。他们实在不愿意抛头露面,所以老子说人要自知而不自现。同时说了一句:自爱而不自贵。

自爱而不自贵有双重含义:一是本来高贵而不显高贵,二是本不高贵而不自以为高贵。其中人们之所以会“自贵”往往比较复杂,或者因为有地位,或者因为有才能。

自贵必然导致恃才或者恃势轻看周围的世界,以己为能,以己为是,于是与人疏离,落落少合,做了孤家寡人。

自以为贵是取祸之道。

秦昭王时,穰侯为相,有攻城野战之功,富倾王室。他自以为贵,擅权诸侯,生活奢华,因此被秦昭王免去相国之职,逐出都城,回到自己的封地。等他一死,封地也被朝廷收回,不为子孙继承。其后的吕不韦,在秦昭王的孙子子楚身上做了一笔大买卖,当子楚在赵国做人质的时候,吕不韦接济他的生活,帮助他在诸侯中展开外交活动。这子楚就是后来的秦庄襄王。吕不韦因为有功,官至丞相。他仗势骋己私欲,终被秦王嬴政流放到四川。

且不说是真正的自以为贵,就是本不自以为贵而被人中伤为自以为贵,也难逃厄运。战国时的屈原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他被上官大夫中伤为自以为贵,楚怀王一怒之下就疏远了他,屈原从此失去了政治上的辉煌。后来,在流放期间因楚国郢都被秦军攻破,悲愤得投水自尽。

社会生活实在是很复杂,自以为贵与被人中伤为“自以为贵”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后者受制于人,前者则是人自我的表现。老子说人应自爱而不自贵,指的是前者。

同类推荐
  • 好婚姻,靠修行:佛学大师解读幸福姻缘法则

    好婚姻,靠修行:佛学大师解读幸福姻缘法则

    结婚的时候,大家怀着什么样的心态呢?“这个人有多少钱?”“学历如何?”“地位高不高?”“外貌怎么样?”通常,人们都是像这样反复思量,然后做出选择。我有所欠缺,所以我需要对方,这就形成了某种依赖心理。问题在于,对方恐怕也是如此。真正的婚姻生活开始后,彼此的期待瓦解了,问题和矛盾也就产生了。我们要知道,幸福是不会随着婚姻的到来而自行到来的。幸福甚至与婚姻无关。人只有独自生活不感到孤独,共同生活也不觉得麻烦的时候,才可以结婚。在婚姻关系里,得到幸福的唯一办法就是两个人都完善自己,彼此适应。僧人打坐磕头是修行,而夫妻俩从不适合到逐渐适应对方,这也是修行。少年夫妻,老来伴。以诚相待,人生一晃即过。智光大师以如上忠告作为贺礼,希望大家铭记在心。
  • 伊斯兰文化新论

    伊斯兰文化新论

    本书综合运用文化学、宗教学、社会学、哲学的相关理论,用一种独特的视角、新颖的方法和别具一格的表述语言,将伊斯兰文化放在一个广阔的人类文化大背景之下,对其进行了全方位的考察和分析,并且在分析其特点时往往与其他文化如西方文化、中国文化等做比较,找出它们的异同,从而形成了自己的鲜明的学术风格。本书在相对意义上构建了伊斯兰文化研究的新框架和新体系,拓展了我国宗教学的领域,丰富了我国宗教学的内涵;同时在伊斯兰经济文化、法文化、伦理文化、教育文化、生态文化、婚姻家庭文化等领域,有所突破,有所创新。
  • 中国佛教近代转型的社会之维

    中国佛教近代转型的社会之维

    居士佛教是近代中国佛教复兴的发起者与主力军。民国时期,居士佛教摆脱了依赖寺院与僧人主导的传统模式,建立了独立于僧团之外的自身组织形态,开始独立进行讲经说法、皈戒修持、研究传播,以及广泛地开展各种有别于传统的社会慈善事业。本书借助民国时期的佛教书刊、报纸、书信以及相关档案、史志、传记等文献资料,运用佛教史、社会史与城市史相结合的方法,对民国上海居士佛教组织与慈善事业进行了实证研究,考察了近代居士佛教转型的社会化之维及地域性特征,指出了近代佛学义理的发展与佛教实践转变之间的交互影响,揭示了佛教在社会转型期的自身变革。
  • 如果会吃饭,你就会成佛

    如果会吃饭,你就会成佛

    对所有在红尘中还为“得不到”、“放不下”而烦恼的人,尤其是郁闷、忙碌、焦虑的上班族来说,想要像佛一样淡定,似乎是天方夜谭……
  • 中国佛教(第一卷)(方立天文集)

    中国佛教(第一卷)(方立天文集)

    今年是方立天先生从教五十周年,明年即将迎来八十大寿,值此欣盛之时,结集以为纪念。方立天先生为人可敬,为学可信,毕生孜孜矻矻,专注于中国哲学、佛学与文化的研究,著作颇丰,影响非凡。文集共12卷,凝聚方先生一生心血之作,堪为集大成,在中国哲学与中国佛学研究领域,具有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关键意义。
热门推荐
  • 万道邪神

    万道邪神

    他锻造的武器不仅锋利无比,还能分离物质。他炼制的丹药不仅效果甚佳,还能当功法、军团使用。他修炼的阵法不仅是带有攻击跟防御能力,还带有修复功能。一个从青阳镇走出的少年,带着万道邪书从大陆中强势崛起,成就一代万道邪神!
  • 亿万房东,你栽了

    亿万房东,你栽了

    亿万富豪找家政,却给自己找了个房客;倒霉丫头租房子,却把自己租成了女佣。当一个长着古董脑子萝莉脸的丫头,面对着一个古典雕塑般的高帅富,双方最大的想法却都是“天下怎么会有这种人?明明看他不顺眼,却可以替他堵枪口;明明说不在乎她,却跳下悬崖死也不肯放手!--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苍天罪己

    苍天罪己

    天道无情,乱法则,起刀兵,魔,神,仙,妖,佛,鬼,谁是当世无敌?一个微不足道的少年一步一步走向巅峰,劈山,填海,斗逍遥,灭上苍,这一切的一切都是从偏远的蜀国开始的…
  • 江山梦

    江山梦

    一朝金鸾血洗,一场改朝换代,在她与他之间划下巨大沟壑。婢女千金,身世成谜,她与他似敌似友,携手共进,谋五国,夺尊位,却在攀上顶峰之时划下界限,你死我活,刀剑相向。他是当朝皇子,不甘落于人后,在皇权之中不断倾轧,她是前朝余孽,步步筹谋,暗藏祸心。是恨,是爱?乱世繁华,夺国成家,她一步步走至尽头。当凰图霸业落下帷幕,她却惊然发现,十年的带血誓言,不过源于一场欺瞒,而这一场以爱为名的华丽算计,亦不过一场谋划了多年的阴谋。夺国,裂国,恩怨难解。当爱与恨一步步走到黄泉,终于发现,原来,凰图霸业不过一场空。
  • 神魔修行路

    神魔修行路

    他是这三界中唯一的神与魔的混血,他是否能够承受住他人的歧视,而走上一条巅峰之路?且看萧沐风的逆天成神之路!四环在天诛神皇,魔魂在身灭魔王。奇功异法我都有,碾压天才我在行。
  • 我是歌后

    我是歌后

    当一个人遇见另一个人的时候,你的人生也许就会改变。
  • 埃及艳后:克娄巴特拉

    埃及艳后:克娄巴特拉

    本书从历史的角度描绘女主人公和三位罗马人交往的过程。这个让世界为之心动的女人不只是一段伟大爱情的完美化身。也是一位身兼多种角色——情人、母亲、战士和女王的不朽传奇。埃及艳后克娄巴特拉,希腊语意为“种族之光荣”,她比大多数女性更具有女人的气质。也比大多数男性更拥有力量和决心。这个无与伦比的女人懂得如何利用自己的美艳和智慧,保全埃及的独立,重现古老王朝的辉煌。由传记大师艾密尔·鲁特维克创作的这部传记。从古人质朴且细致入微的记录中探寻历史真相,并通过对与女王命运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三个罗马男人——恺撒、安东尼和屋大维的描述与分析,厘清克娄巴特拉的生平轨迹。心理活动资料的缺失。
  • 小柒不做包身工

    小柒不做包身工

    点心铺前,刚刚吃过两碗面的夏小柒,流着哈喇子,眼巴巴地看着那小店里的精致小点,某人冷冷一笑,“小二,每种打包十盒送林宅!”“公子你真好!”夏小柒欢呼雀跃。“费用,从你这个月工钱里扣!”“—”,“公子,听说红楼上的男子特别美,我们去转转好不好!”某人黑面“诱骗主子断袖,怂恿主子逛青楼!扣下月工钱!”“—”“夏小柒,你昨夜去哪鬼混了?”某人青筋暴起,暴怒异常“我,跟瑾儿出门吃宵夜了!”夏小柒睡眼惺忪,一脸无辜地看着他“不守妇道,夜半偷食,扣……!”夏小柒沮丧地敲着算盘,看着越加壮观的欠账单,眼里无限悲伤“哎,我欠了你那么多钱,这辈子都还不清了!”某人皎洁一笑“怎么可能让你还清,你可欠我一辈子呢!”
  • 我们没了以后

    我们没了以后

    很多人都说看了这么多的青春电影,难道还相信十六七岁的爱情吗?或许以前我也不信,但是有个叫‘沐小微’的女孩,让我相信了这一切,让我相信了,十六七岁放不下的爱情不一定就是不甘心……
  • 梦幻西游之东方战神

    梦幻西游之东方战神

    高中生辰少携梦幻西游道具穿越抗日战场,刺英机,杀次郎,屠山本,虐天皇。宇少一句玩笑,神社乱了阵脚;东方一声傲笑,八国联军哭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