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718200000006

第6章 良好沟通是人际关系的润滑剂(3)

“马超端坐帐中不动,叱李恢曰:‘汝来为何?’恢曰:‘特来作说客。’超曰:‘吾匣中宝剑新磨。汝试言之,其言不通,便请试剑!’恢笑曰:‘将军之祸不远矣!但恐新磨之剑,不能试吾之头,将欲自试也!’超曰:‘吾有何祸?’……”

李恢去说马超,第一句话就说明来意,然后以一句“将军之祸不远矣”引起马超的关注,痛陈利害,顺利说服马超归顺刘备。

这些说客都是能言善辩之士,自然有能力牵着对方的鼻子走。但是,在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人确实不多见,所以中国人常常以迂回的方式,先让对方表明不会生气,然后说出可能会冒犯对方的话。

比如试探地问:“我有一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不要以为这是废话,这话是告诉对方:“我要说几句话,而这几句话可能会引起你的不快,你要有个心理准备。”

在《红楼梦》中,袭人对王夫人说贾宝玉该打这种绝对会冒犯王夫人的话时,也采取一波三折的方式:

袭人道:“别的缘故实在不知道了。我今儿在太太跟前大胆说句不知好歹的话。论理……”说了半截忙又咽住。王夫人道:“你只管说。”袭人笑道:“太太别生气,我就说了。”王夫人道:“我有什么生气的,你只管说来。”袭人道:“论理,我们二爷也须得老爷教训两顿。若老爷再不管,将来不知做出什么事来呢。”

为了让对方听得进去,我们很容易采取讨好的方式,尽量说一些好听的话,让对方听起来很高兴,而易于接受。其实,想讨好中国人,并不简单。

既不能单纯地讨好对方,又要让对方听得进去,唯一的办法就是把话说妥当。只是说得对并没有用,有时候,你说得越对,对方越会觉得没面子,以致恼羞成怒,更加听不进去。说错了,后果更加严重。

说得对,还不如说得妥当来得有效。但每一句话都要说得很妥当,实在不容易。任何话一出口,对方大多不会“就听到的话来判断”,反而多半“在听到的话之外去猜测用意”。弦外之音,往往比说出来的话更重要。

要学会察言观色

我们在开口说话之前,要谨慎小心,努力让对方听得进去。另一方面,我们也要用心听取对方所说的道理,不要过于在意对方怎么说。

任何一句话,认真去听,都可能听出某些道理,不可能毫无价值。但是,我们常常不在乎这些道理,却斤斤计较于对方表达时的态度和语气。换句话说,我们不认真听对方在讲什么,却十分介意对方是怎么讲的。事实上,愈有道理,愈容易引起听者的反感,所谓忠言逆耳。只要双方都认真地听,那么中国人沟通起来就会顺畅得多。

但中国人很奇怪,心中有话不一定说出来,而要等着对方来猜;就算我们勉强说出来,也必定说得含含糊糊、不清不楚;而当我们说得很肯定的时候,对方就更小心了,因为说得斩钉截铁的未必是真话。

中国人这样做,不是没有道理的,只是不了解的人,很难明白我们的真实意图,造成沟通障碍。既听他的话,又看他说话的样子,综合判断,才可以决定信或不信。

这时就需要我们发挥察言观色的本领,关注对方说话时脸部的表情。表情比言语本身更能表达内心的动态。人类五官之中,眼睛是最敏锐也最诚实的。《孟子?离娄篇》说:“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恶。胸中正,则眸子了焉;胸中不正,则眸子吒焉。听其言也,观其眸子:人焉度哉!”意思是,观察人的邪正,没有比观察他的眼睛更准确的了。眼睛不能遮掩人的恶念。心正,眼睛就明亮,心不正,眼睛就昏昧。听了他的话,再看他的眼睛,人的邪正,哪里隐藏得过去呢?

说话的速度、说话的音调、说话的节奏等,能帮助我们揣摩对方的心理。比如,说话的速度常常能反映一个人的心情,说话快的人突然慢下来,那他可能有些不满,而说话慢的人忽然加快语速,他可能在说谎,或者心中怀有愧疚。

再比如说话的音调。一般人说谎时,由于害怕事情被揭穿,音调会不自主地提高。同时,为了反对他人的意见,也可能提高自己的音调。

说话的节奏也很重要。节奏比较顺畅时,说明他很有信心;若张口结舌、吞吞吐吐,说明他缺乏自信。

喜欢复述说话者的言辞,表示自己一直在注意听;一边听话一边点头,表示全神贯注,心无旁骛;自问自答的人,多半相当顽固;既不肯定又不否定的人,往往具有神经质。

要准确做出这一类的判断,最好提醒自己:每一个人的观念,都不太一样,必须平日多做沟通,促进了解,把对方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摸清楚,然后再来评断,通常比较准确。否则把坏人当成好人,将好人看成坏人,不但自己吃亏,也会引起他人的不满。

特别是对一些老于世故的人,喜怒不形于色,很难从其表情上看出其内心活动。所以若非经过多次观察,最好不要轻率地加以判断。

古语说:“衣不如新,人不如故。”大抵因为相处时间长了,比较容易了解对方的心理。新人相处不久,彼此互不了解,看他怎么说,事实上和听他怎么说同样困难。

站在对方的立场

在沟通方面,中国人最重视圆满,也就是设法站在每个人的立场上,让大家都有面子。如果是很多人在一起的时候,不能只照顾几个人而冷落其他人。被冷落的人觉得很没面子,就会引起情绪上的反弹,故意制造很多问题,不但增加沟通的困难,还会产生难以预料的不良后果。《红楼梦》中的王熙凤在初见林黛玉时,说她“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林黛玉远来是客,夸奖她是应该的,但是当时迎春姐妹都在场,如何只夸奖黛玉的话,恐怕她们会觉得不快,所以王熙凤一句“竟是个嫡亲的孙女”,在夸奖黛玉的同时,又肯定了迎春姐妹,使大家都很有面子。

当然,在人数众多的情况下,让每个人都有面子,确实很难。但在沟通的过程中,尽量站在对方的立场上,则有助于沟通的顺利进行。《三国演义》中,李恢劝降马超,始终是替马超考虑,先指出“将军之祸不远矣”,接着说明马超的困境——“目下四海难容,一身无主”,最后说“刘皇叔礼贤下士,吾知其必成,故舍刘璋而归之。公之尊人,昔年曾与皇叔约共讨贼,公何不背暗投明,以图上报父仇,下立功名乎”。一番话,既帮马超解决眼下的难题,又替马超筹划了未来,马超又怎会不投降刘备呢?

分清沟通的层次

沟通一般可以划分为四个层次:第一是不沟不通;第二是沟而不通,不管你怎么沟就是不通;第三是沟而能通,比较顺利;第四是不沟就通,这是比较高的层次。

一、不沟不通

从本质上讲,不沟不通算不上沟通,甚至可以说是沟通的反面。但是,本书将不沟不通作为沟通的起点。任何沟通进行前,都是不沟不通的状态。不沟不通,是指人们没有沟通的欲望或沟通的必要,处于不相往来的状态。比如,两人虽然彼此认识,但是工作、生活基本没有交集,不需要“通”,所以也没有“沟”的必要。

二、沟而不通

中西方人在沟通方面存在很大差异,西方人有什么事都会讲出来,其看法是“我有事情,想跟你讲”;中国人有什么事决不会讲出来,其看法是“我有事情,根本不跟你讲”——我有事,为什么要跟你讲?由此可见,西方人的出发点是“我要说”,中国人的出发点则是“我不跟你说”。

就因为出发点不一样,结果也不一样。很多中国人学习了西方的沟通理论后,想在中国社会广泛应用,却往往造成沟而不通的现象。以西方人的沟通原则为基础,无论你开口说话,或者闭嘴不说,都可能沟而不通。

有时候,人们虽然在滔滔不绝地说话,但是一方说的话,另一方根本没听进去。甚至,听的人很生气,当面加以指责,使说的人简直下不了台,或者表面上装成无所谓的样子,内心却恨死说话的人。这就是沟而不通的现象。其实,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都停留在沟而不通的层次上。说了很多话,却收不到效果,无法达成预期的沟通目标。

古人常说:“武死战,文死谏。”“文死谏”无非是沟而不通导致的悲惨结局。中国历朝都有专门的官员负责向皇帝进谏,但常常因沟而不通,触怒皇帝,最后丢了性命。在现代社会中,沟而不通虽然不至于让我们没了性命,但会产生巨大的障碍,使我们寸步难行。

中国人相互之间为什么不容易沟通?首先,和面子有关系。沟而不通,和所说内容的对错没有必然的关系,并不是说得对就“通”,说得不对就“不通”。有时候,说得对也很危险,对方常常会因为你说得对而觉得没有面子:不是觉得你在指责他不对,就是认为你把他当作傻瓜,嘲笑他连浅显的道理都不懂。人没面子就会恼羞成怒,以致蛮不讲理,当然沟而不通。修养好一些的人,表面上很高兴,其实心里颇不以为然,同样是沟而不通。

在这种情况下,闭嘴不说也不行。对方如果看到你不开口,也来个相应不理,造成尴尬的气氛,想说的人更不知从何说起,也会沟而不通。

因此,说与不说、说对说错都可能沟而不通。中国人之所以先说先死,是因为任何人所说的,不过是片面的道理,充其量只能说是自圆其说。别人要支持你,固然可以说出一大堆道理,使我们觉得很有面子;若是不支持,照样可以陈述许多道理,让我们颜面无光,倍感羞惭。实际上,在中国社会,某一个人赞成另一个人的观点,并不意味着是对其观点的完全认同和肯定,而是因为前者能感觉到后者对他的友善而给予的支持,这是一种道义的表现。所以说话的人,为求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先摸清楚能不能获得别人的支持。

其实,情绪化也是中国人不易沟通的主要原因。虽然全世界人都有情绪,但只有中国人情绪起伏最大,动不动就发脾气,你还跟他沟通什么?不挨骂就不错了。

中国人的情绪,说起来十分有趣。由于警觉性很高,所以怀疑心很重,因此情绪的起伏很大。往往一句话听得不顺,就会想得很多。而且愈想愈多,也愈想愈火。以“你把我惹火了,我当然不讲理”为借口,干脆蛮不讲理到底,看你还有什么本事,可以和我沟通?

在这种情况下,唯有小心翼翼,步步为营,一句话都不能讲错,不把对方惹火,才能顺利沟通。

如果预料到得不到沟通的效果,那还不如不说,最多引起对方的不愉快,大家的损失并不大。如果对方是有识之士,知道“不说话并不代表无话可说,而是不知道该不该说,要怎么说才有效”,于是制造沟通的渠道,来增强沟通的信心,添加沟通的气氛,反而容易造成沟而能通的美景。

不说毕竟是消极的做法,要想改变沟而不通,最好是站在对方的立场来沟通,凡事以对方的利益为出发点,就算你说的话他不接受,至少他会思量一下。久而久之,就能获得对方的信任,这样沟通起来就方便得多。如果得不到对方的信任,你说的每一句话他都要考虑一下是何用意,沟通起来就相当困难。

当事情有多种选择时,还可以瞄准对方的需求,模拟出若干可能的方案,再依对方的立场和行事风格,评估、分析、选择其中最合适的。刘备欲取西川,庞统献了三条计策,让刘备选择。最后刘备认为“上计太促,下计太缓;中计不迟不疾,可以行之”。当然了,如果几种方案均不可行,还可以再行调整,以求获得合理回应。

三、沟而能通

沟而能通当然是人们喜闻乐见的情况。误会也好,分歧也好,只要沟而能通,都不是问题。

沟通也要讲缘分,有缘的人在一起,肯定会谈得很投机,好像没有什么禁忌,什么都可以谈,怎样说都可以。无缘的人在一起,多数是话不投机,或者是各说各的,说的时候很热闹,但不会产生任何效果。

其实,只要关系够、交情深,而且场合适宜,即掌握了天时、地利、人和,中国人照样能够有话直说、有话实说,不但彼此畅快,而且效果良好。

前面说过,中国人之所以不易沟通,首先是因为面子问题。也就是说,当对方觉得很有面子的时候,大多比较容易沟通。

其次,情绪问题也是影响沟通的因素,但是当中国人情绪好的时候,不管说话的人如何唐突、冒犯、无礼,都能够心平气和地合理响应,一副大人不记小人过的模样。如果双方都能够有诚意、能包容、不计较,当然沟而能通,一点障碍都没有。

要想让别人感觉有面子,并且有好的情绪听你讲话,关键是你怎么说。这样就存在一个问题:如何处理妥当话与真话的关系。有时候,真话反而是最刺耳的。不要以为反正是实话实说,怎么说都一样。其实,同样一句话,说得妥当一些,对方比较容易接受;说得十分真实,对方往往受不了,反而听不进去。

比如说,“你这件衣服太难看了,我送你件新的吧。”这么说的话,虽然送别人东西是好意,但绝对不妥当,对方很难接受。我们常说有人好心办坏事,就是因为办得不够妥当,才事与愿违。

四、不沟而通

不沟而通是一种高度的艺术。我们先求说而不死,再求沟而能通,逐渐走入不沟而通的境界,当然十分美妙!

中国人十分讲究人与人之间的默契,高度的默契便是不沟而通,是一种难得的沟通美景。有时候人们不需要说话,光靠眼神、动作就能传达意思。赤壁之战时,“一阵风过,刮起旗角于周瑜脸上拂过。瑜猛然想起一事在心,大叫一声,往后便倒,口吐鲜血。”只有诸葛亮知道周瑜的心病,开出“欲破曹公,宜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的药方,这也是不沟而通的例子。

当然,我们不可能都像诸葛亮那样聪明,但是要想做到不沟而通,却也不是毫无章法可循。

不沟而通的关键在于双方的默契,而要建立默契,就要关注对方,随时随地注意对方的举动,不依赖对方的言语表达,却主动地捕捉对方的肢体语言。毫不关心对方,不注意观察对方的举动,当然无法不沟而通。我们只有将心比心,通过心与心的感应,使对方的心意能够畅通地传过来。心意相通,自然不沟而通。

坚守沟通的原则

要实现成功沟通,需要讲究一些原则。比如为了营造良好的沟通气氛而一味地让步,是不可取的。

因此,良好的沟通需要坚守如下原则:有理、有据、有节。

有理指的是要讲真话,在管理者和下属的沟通中,认知、感情上完全不一致或是完全一致的情况很少,有时你的高层领导者说的话、提出的问题是你所不能接受的,这时要敢于表达自己的真正立场、观点或想法。

宋朝时,有一位青年,为人乐善好施,喜欢四处游学,机缘巧合,偶然认识了微服出巡的皇帝。皇帝心血来潮,写字画画儿去卖,只可惜水准实在不高,这位青年告诉皇帝,他的画儿只值一两银子,皇帝听了很生气,但也不方便当场发作。

第二年,这位青年进京赶考,高中状元,觐见皇帝时才发现,原来当年卖画儿的人竟然是皇帝,皇帝也认出了他,皇帝拿出当年只值一两银子的那幅画,问道:“你认为这幅画价值几何?”

这位状元赶紧上前一步说道:“这幅画如果是陛下送给为臣的,那就价值万金,因为无论陛下送的何物,对为臣来说,都是无价之宝,但如果拿去卖的话,这幅画就值一两银子。”

皇帝听了,不禁拍掌大笑,知道自己有了一位才学渊博、品性端正的忠心之士。

在任何时候,都应得体地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站在“理”字这边。

有据,指的是要说实话,反映真实情况,而不是歪曲事实,顺风说好话。

同类推荐
  • 培养青少年学习能力的故事(青少年健康成长大课堂)

    培养青少年学习能力的故事(青少年健康成长大课堂)

    一滴水可以折射阳光的光辉,一本好书可以滋润美好的心灵。健康的身心、丰富的情感、较强的实践能力、优良的品质、过硬的特殊技能、良好的习惯、深厚的文化底蕴及必要的合作素质等,是青少年朋友在成长道路上顺利前进所需要的最基础、最必要的条件,为青少年朋友们从自身着眼、开创成功指明了方向。社会是一幅斑驳陆离的图画,人生是一条蜿蜒扭动的曲线。知识是智慧和能力的基础。知识能够守护生命,是保护自己的盔甲。如何适应社会,在复杂的成长环境里生存、发展,让生命既充满阳光和雨露,也承受义务和责任,是每一个未成年人必须面对的课题。《青少年健康成长大课堂》愿陪同青少年朋友快乐成长,打造成功的健康、理想、阳光的人生。
  • 实用口才全书

    实用口才全书

    人的一生需要许多“资本”,口才就是其中重要的资本之一。为了让千千万万因嘴巴上功夫不到家的人不再有人生遗憾,都能够有机会通过提高口才改变自己的命运。于是有了这本《实用口才全书》。本书除了在用材、选材上细分不同层次人才的个性需求上下功夫外,更注重从具体情景出发,尽力增强其可读性和实用性。在读者面的覆盖上,既强调了通用性,又照顾到了不同行业、专业人才对口才的独特需求。
  • 慢慢来,让灵魂跟上来

    慢慢来,让灵魂跟上来

    忽然有一天,我们发现自己不知不觉中变成了钢筋水泥的都市里默默奋斗的年轻人,普普通通地在社会中努力挣扎、载浮载沉的平凡人。我们为一些公认的目标:成功,拼命奋斗。开始变得压力很大,内心压抑,有很多精神上的困惑,拼命追赶的困惑,遇到挫折的困惑,自己真正想要的什么的困惑。越来越疲惫,越来越不快乐。社会不仅需要功名利禄,还是需要一些其他的东西的,而我们的舆论、标准却忽视了。越是浮躁的社会,我们越是需要培养一些品质。坚守我们真正想要追求的,找到自己内心的节奏,让心慢下来,在浮躁现实中从容的生活。
  • 做情绪的主人

    做情绪的主人

    人们最关心的莫过于身体的健康,所以,在相互问候的时候最多的话也都是:“身体可好?”“祝你身体健康!”但是,身体的健康不仅仅受到疾病和外来因素的影响,更重要的还是来自心理的影响。心理健康主要表现在情绪上,人体是一个整体,身体的健康与情绪有密切关系。可以这么说:调节好自己的情绪就保障了心理的健康。人的情绪是一种心理现象,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它有喜、怒、哀、惧等不同表现形式。高兴、愉快、欢乐、喜悦、轻松、欣慰、悲伤、害怕、恐惧、不安、紧张、苦恼、忧郁等都属于情绪活动。
  • 追求美好人生的根本之道

    追求美好人生的根本之道

    现实迷雾重重,历史尘烟滚滚,我们有时清醒,有时迷失。也许,没有生动的例子来启示,没有强烈的对比来启迪,我们不太容易认识自己。
热门推荐
  • 火影之希灵降临

    火影之希灵降临

    神预言,当深渊降临,宇宙走向灭亡之时,传说中便会有一位大雕萝莉挺身而出,联合整个忍界,肩负起对抗深渊的重担,带领忍者们净化深渊,拯救世界。当净化深渊之后,走出火影世界,甚至会发现隐藏在虚空之中的各种强大文明,这是一个大雕萝莉(进化成御姐)征战四方拯救各个世界于水深火热的日常故事。
  • 逆天灵帝

    逆天灵帝

    强者为尊,弱肉强食,这片大陆,拥有力量才能驰骋。没有力量,只能被人踩踏!正是如此,我要变强,我要掌控这片大地!我要这天,再也遮不住我眼!看平凡少年如何一步步踏上王者之路。
  • 蓝客一梦

    蓝客一梦

    青年漫画家蓝客,独自去深山老林中的,一个失踪过很多人的,神秘‘冰火玄冥洞’探险。却不料,他孤身进洞画画时,画笔竟诡异‘画女鬼’追击他,吓得他拼命逃跑,误撞进了怪异石室,被一个‘非人非鬼’的‘红衣古女’,赶入了一本巨大石‘天书’的诡异世界。而更蹊跷的是:他的前世今生,都与‘天书’中‘白骨洞’中修炼的‘白骨夫人’,有着未解的冤缘。进洞后,蓝客才发现自己一个凡人,去斗老妖精‘白骨夫人’,简直就是‘鸡蛋碰石头’。可是,为了活命,他只能在险境横生的妖洞中,侥幸寻找一线未知生机,利用机缘巧合所得的法术与法器,与白骨夫人斗智斗勇……而他此次进洞,也绝非偶然,而是有某种未知的神秘使命,等着他去完成……
  • 佛说瑜伽大教王经

    佛说瑜伽大教王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腹黑世子娘子还要吗

    腹黑世子娘子还要吗

    她是穆府嫡女,却过着娘不爱爹不疼的坐活,外界传她一无相貌,二无才能,就连庶妹也敢欺负到头上。这一次重生,她要打击那些曾经欺负过她的人,什么姨娘庶妹未婚夫,通通去死!不过,好像……他又是谁??某天,腹黑男温柔的笑着,说“娘子,可还饿”??某女:“饿你妹啊!还有,谁是你娘子”??某小肉包包:“娘亲,饿,我饿了!喝喝”。?某女:“……”,好啊,收拾了一大帮贱女渣男,没想到还是遇到了克星,还是两个!
  • 私营企业经营管理实用必备全书

    私营企业经营管理实用必备全书

    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已促成私营经济的迅速成长。曾经有不少人精确地计算,中国的市场已经达到高程度。私营企业增长速度加快,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在竞争面前,很多私营公司的经营者感到力不从心,希望能加强管理,却又无所适从。面对管理理论与实践之间存在的裂纹,我们希望能够尽全力将二者有机结合。本书就是在这样的思路下产生的——力求将管理理论与私营公司的经营实际有机结合。全书从私营公司成长、家族企业、战略、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等多角度,向私营公司的经营者介绍一些基本但却前沿的管理理论及管理经验,如企业成长理论、木筒原理等。力图使私营企业主在企业经营管理方面突飞猛进,把私营企业做强做大。
  • 门迎五福

    门迎五福

    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后世果,今生作者是。
  • 末世幸运王

    末世幸运王

    世界幸存者大会,马飞星老神在在的坐在龙椅上。记者甲问:“尊敬的幸运王,您如此幸运的走到今天,请问您对此有什么感想?”马飞星愤怒的拍案而起道:“我靠,幸运你妹啊。我付出多少的努力、汗水、鲜血,无数的磨难,以及匪夷所思的恐怖事件,一步步活到今天,我容易么我,什么幸运的走到今天,坑爹啊!”记者乙:“据说您总能比别人发现更多的东西,据说您的幸运无与伦比,您是不是不好坦白对我们讲。”马飞星激动的说:“你们以为我的幸运,就是真正幸运吗,有时候幸运是一种灾难。哥的伤痛,你们不懂。”记者丙:“我完全不理解您说的话,幸运为什么是一种灾难。”马飞星奸笑道:“想知道就交了门票进来看。”记者丁“……草泥马,放丧尸!”
  • 三国旗杨

    三国旗杨

    一个对历史几乎一无所知的流浪儿,因为一件传说之中的宝物,回到了东汉末年。面对完全陌生的环境,他迷茫的面对着一切,面对新的亲人的关爱,想要就这样一直下去。只是乱世却让他痛失亲人,凭着一股活下去的信念从生死之间醒来。为了报仇走上了一条血与火的道路,在这条道路上越走越远,他究竟会走向何方?是为了在亲人离开重新给与关怀和恩情的恩人铺平面前的道路,还是自己在荆棘中走出一条全新的道路?……一切都在本书之中,本书属于慢热型,高潮是在百章之后,请大家期待吧。
  • 屡爱不改

    屡爱不改

    兜转十年,鸢尾陷在一个怪圈里:不能遇见叶罄,只消遇见,必定沦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