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755000000008

第8章 企业文化的内在作用机制(1)

之所以有众多的企业对其文化建设,舍得投入,是因为文化能作为管理工具发挥作用,具有强大的管理功能,能影响企业组织成员的行为选择,能推动促进企业持续稳定发展。但是,文化究竟是如何作用于人的行为选择的呢?企业文化建设的目的是把企业文化打造成高效的管理工具,以推动促进企业持续稳定发展。它如何能起这一作用,是通过什么方式起这一作用的?这些问题是企业基因工程——企业文化建设必须回答的问题。而要回答这些问题,就必须探索企业文化的内在作用机制。

所谓企业文化的内在作用机制,也就企业文化作用于人和行为选择的机理过程。而探索企业文化的内在作用机制,首先必须分析人的行为本身。

1、人的三类行为

(1)人行为的内涵

所谓行为,也就是人的四肢和躯体的空间位置变换和肌肉的松弛收缩变化。如果他仅仅有思想活动,四肢和躯体没有空间位置变换,肌肉也没有松弛收缩变化,也就是没有行为,而仅仅是有思想活动,有意识。人是一种具有自我意识的存在物,和一般动物不一样,知道我是一个独立于他人它物的主体性存在,所以有佛教经典中所说我相和人相(笔者注:我相和人相是佛祖释伽牟尼在《金刚经》中讲的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四种执着的前二者。我相就是关于自我的主体意识,确定自己是一个区别于他人它物的主体性存在。人相就是与我相对的其他人,众生相就是与我相对的社会和个人,寿者相就是由自我意识到确认的自我存在和延续。人相的根本是我相,有了我相,就觉得我与你与他不同。人相是由我相所分化出来的。因为有了一个我的意识,这是我的,我喜欢的,我讨厌的,这就有了我相。有了我,就有你、有他、有大众、有一切万物等与我相对的客体,进而就有了我的存在和延续的时间考量,即生死寿命。)的分别。如果没有我相人相的分别,也就没有自我意识了。但是,他作为一个主体其内心想什么,怎么想,只要没有诉诸行动,也就不会对他人和社会带来任何形式的影响和作用。如果把其所想说出来,这就有了行为,他的嘴唇发生了空间位置变换。他嘴唇的空间位置变换发出声音,就可能让他的所想为他人和社会所知,这也就可能会影响他人和社会。所以,即使没有其它进一步的行为,他嘴唇的空间位置变换也可能把他的意识传递给他人,进而通过他人的行为来直接作用于他人和社会。

但在这里要讨论的不是人的行为过程本身,而是人的行为是怎样发生的问题,更深一层地讲,是要讨论文化究竟是如何作用于人的行为选择的问题。而要解答这一问题,首先必须解答人的行为是由什么驱动的问题。

(2)弗洛伊德的三层次意识结构理论

在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中,他认为人格是由本我、自我、超我三个部分组成的。弗洛伊德认为本我是一个原始的、与生俱来的和非组织性的结构,它是人出生时人格的唯一成分,也是建立人格的基础。本我过程是无意识的,是人格中模糊而不可及的部分,我们对它几乎什么都不知道。本我是非道德的,是本能和欲望的体现者,为人的整个心理活动提供能量,强烈地要求得到发泄的机会。本我遵循着“唯乐原则”工作,即追求快乐,逃避痛苦。自我是意识结构部分,是通过后天的学习和对环境的接触发展起来的。弗洛伊德认为无意识结构部分的本我,不能直接地接触现实世界,为了促进个体与现实世界的交互作用,必须通过自我。个体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学会了不能凭冲动随心所欲,他们逐步考虑后果,考虑现实的作用,这就是自我。自我是遵循“现实原则”的而行动,因此它既是从本我中发展出来,又是本我与外部世界的中介。假如人格中仅有本我和自我这两个结构部分,那么人就将成为快乐主义禽兽,当他处于一种本能需要时,他就会不择手段。然而人所面对的是复杂万千的世界,所以其人格中第三个部分,即“超我”。超我是人格中专管道德的司法部门。超我就是道德化了的自我。它是从儿童早期体验的奖赏和惩罚的内化模式中产生的,即根据父母的价值观,儿童的某些行为因受到奖赏而得到发展,而另一些行为却因被惩罚而受到阻止。这些来奖赏和惩罚的经验逐渐被儿童内化,当自我控制取代了环境和父母的控制时,就是超我得到了发展。充分发展的超我有“良心”和“自我理想”两部分。良心是儿童受惩罚而内化了经验,它负责对违反道德的行为进行惩罚(内疚);自我理想是儿童获得奖赏而内化了的经验,它是自我设定道德标准。超我的主要功能是控制行为,使其符合社会规范的要求。弗洛伊德认为,本我的目的在于追求快乐,自我的目的在于追求现实,超我的目的则在于追求完美。由于超我永无止境地追求完美,所以它同本我一样是非现实的。自我服从超我的强制规则,它不仅必须寻找满足本我需要的事物,而且还必须考虑到所寻找的事物不能违反超我的价值观念。

弗洛伊德把人的心理活动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即: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它们分别处于精神活动的表层、中间层和底层。意识是呈现于表层的主体关注中心的部分,包括感性、意志和思想等精神活动。前意识是意识同潜意识之间的过渡领域,属于暂时退出意识的部分,俣有可能被召回到意识中来,即可以再次复现或被回忆,是来自意识的东西如想法、印象等暂时储存的地方。潜意识是潜伏在人的心理深处的、人们意识不到的,在正常情况下也体验不到的一种精神活动。潜意识的特点:

A.原始性,从个人心理发育来看,潜意识都源于人们心理中最原始与非理性的部分;

B.冲动性,潜意识具有强大的内驱力,不顾一切追求快乐满足;

C.非时间性,潜意识的活动与时间没有任何关系;

D.封闭性,不受外部任何现实的制约。弗洛伊德把潜意识系统比作一个大前厅,无数的本能欲望、冲动,彼此喧闹、相互拥挤地住在这里。

和前厅相邻的是一个类似接待室的小房间,意识就住在这里。而住在大前厅的潜意识的各种冲动都希望进入意识的房间内,所以彼此冲撞,争先恐后地向接待室的门口挤去。但门口有一个守门人——主体我,必须由他来传递信息并严格检查,如果没有得到守门人的允许,就不能够进入接待室,就意味着它们是不适合意识的,这样实际上就被压抑。但即使有一些本能冲动,越过了门槛,守门人允许它们进入接待室,也不一定都成为意识,它们只是前意识,只有当它们成功地引起意识的注意时,才能成为意识。从前意识到意识,或者从意识到前意识,都是转眼之间的事,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但是,被压抑到潜意识中去的东西要想重新回到意识里来,那就极为困难了。因为潜意识和意识之间壁垒森严,守门人绝不准潜意识中的欲望、冲动随意侵入。

(3)完全意识行为仅仅是意识行为的一部分

意识行为前面已经作过讨论,很好理解,就是由人的自我意识驱动的行为,是明确服务于自我某一价值目标达成的行为。它具有明确的行为动机,并在他所掌握的信息条件下,遵循精力投入最小化,目标达成效果最大化的原则。

①意识行为的特征

意识行为有三个明显的特征:

A.目标指向非常明确,服务于他特定价值的满足;

B.行为方式的最优选择,实现价值满足最大化;

C.行为为活动持久稳定,他所寻求的价值目标是相对稳定的,不会朝三暮四。

比如为了考上大学,从中学阶段开始,他就得好好学习,拼命学习,为了达成上大学的目标,不得不放弃当时一系列的享乐活动,甚至基本的体育锻炼、娱乐调节和睡眠休息。尤其是让人死记硬背的知识点复习,要多无聊就有多无聊,但无论多么无聊,也都得忍受。并且还不得不对自己的精力进行精打细算,缜密规划,让每一分钟都能发挥出最大的学习效果。因为他明白,尤其是贫穷农村的孩子,不拼搏跨过这道门坎,就意味着人生的很多机会会因此而失去,尽管跨过了这道门坎不一定有灿烂的辉煌包围。

②信息杂音导致非完全意识行为

完全意识行为是约束条件清晰、目标明确的一种价值满足最大化选择。行为主体进行这一行为选择时,是综合运用了所掌握的所有信息,包括机会信息和约束信息,是在综合分析基础上精打细算后选择的行为。而在他所掌握的信息中,除了少数零碎的内容之外,都是一个一个的复制因子。并且这每一个复制因子都参与了他的行为选择过程。

这些复制因子所包含的信息可分为两大类:

一是条件约束信息,它既包括外部环境条件约束信息,也包括自我资源占有和变化情况信息;

二是机会信息,它是个人所面对的内外部环境发展变化导致的条件约束相对放松,有助于他价值目标达成的信息。

但在这两类信息之外还有一些零碎的信息,这些零碎的信息都只不过是一些与约束和机会信息相伴的杂音。因而人的行为选择,即使面对资源状况和约束条件完全相同,也可能在行为选择上存在重大差异,甚至完全不同,这就是对零碎信息的处理方式不同所致。人之所以会在成就上存在差别,往往也与对这些信息杂音处理的效果好坏不同直接相关。如果被信息杂音所左右,这就不免使其行为选择背离意识的轨道,甚至完全处于意识之外。

就像我们平时买东西一样,对一个价格昂贵的产品,包括房子、汽车、大型家具和电器,如果其购买可能花掉他几个月,甚至于几年的收入,他在对购买对象没有完全充分了解之前,是不会轻易出手的。在购买之前,他会广泛收集和了解计划购买物的性能效果信息,反复盘算自己的支付能力,分析计算如果购买后会不会挤掉自己必须有的基本需求满足。如果可能挤掉部分必须有的基本需求满足,是不是自己能容忍的,等等。这种购买行为的确定就是意识驱动的行为选择。但他往往可能因为与邻居、同学、同事、兄弟姊妹的攀比,或者因为他邻居、同学、同事、兄弟姊妹的一个眼神或一句话等零碎信息杂音,激起他一时的冲动,赌一时之气而选择购买。可购买之后又后悔不已,甚至不得不转让出手以解困,蒙受不必要的损失。而引起赌气的情绪冲动的信息就是信息杂音,赌气的情绪冲动导致的行为,就是非完全意识的行为选择。是他在作这种选择时忘记和忽略了自己和意志目标的综合平衡,自私而私得不当了。这里的意识行为也就是上一章定义过的完全意识行为。

(3)三类非完全意识行为之间的关系

笔者所定义的非完全意识行为与弗洛伊德定义的潜意识行为有所不同。弗洛伊德定义的潜意识行为仅仅是指被压抑的本能欲望,尤其是性欲望,当意识约束变弱时,不可避免地会突显出现,驱动行为主体产生某种行为。非完全意识行为包括直觉选择行为、习惯选择行为和情感情绪行为三种,而潜意识行为仅仅包括前两种。

对于习惯选择行为,最有说服力的事实是经常骑自行车的人,当他发现前面有一个障碍物或者运动物按原有方向前行会碰撞上时,就会不假思索地做出反应,手把会自动转向可能碰撞上的障碍物存在的相反方向,并自动捏住刹车,身子同时与手把同向倾斜,脚跨到地面……这些反应所形成的行为都是由潜意识驱动发生的,这种潜意识是他以往不断重复而沉淀形成的一种非完全意识行为,只不过不是当下的意识驱动的行为,而是过去的意识潜沉下来的模式化行为。这种行为不是行为主体综合当时大脑中所有与之相关的复制因子所承载信息指令而完成的一种行为选择,而是由过去不断重复的行为集约形成的为数很少的几个复制因子所承载信息指令驱动完成的行为选择,因而使行为主体感觉不到行为选择过程的存在,是严格意义的瞬时选择。

在三类非完全意识行为中,直觉选择行为、习惯选择行为二者很难区分,直觉往往也与习惯相关,只不过像上一章分析过的一样,这种习惯并不一定得用四肢和身体行为重复形成,而可能仅仅在大脑里通过烂熟于心的意识活动完成。并且无论何种行为,往往都要借助情感情绪的作用来启动,使他在面对行为选择时,由一种特定的情感情绪主导完成选择而快速进入行为过程。所以,情感情绪行为与直觉选择行为和习惯选择行为又纠缠在一起了,让人难以明确分辨,划出各自的边界。

除了弗洛伊德定义的潜意识行为之外,作为非完全意识行为的习惯选择行为也都是复制因子所承载的信息指令驱动形成的行为选择,只不过意识行为是由当下行为主体大脑中的所有复制因子所承载的信息指令共同作用,并在优化分析基础上完成的优化选择行为。而习惯选择行为,仅仅是由以往的不断重复行为集约形成的几个复制因子驱动的行为选择,是他以往优化过的行为选择,仅仅是在当下没有通过优化选择而承袭以往的模式化行为。没有哪个人没有练过自行车就能自如地处理紧急遇到的可能碰撞物。如果没有不断重复行为所集约形成的模式化行为复制因子,这种行为是不可能自动发生的。

这里的问题是不断重复行为集约形成的模式化行为复制因子,需要重复多少次才能集约形成这种复制因子?这没有统一的答案,是真正的因人而异。就像练自行车一样,有的半小时就可以上街,有的要练一周。并且人的思维反应,也会形成这种集约。比如一个人长时间地反复回忆某一个故事,并把自己定位为故事中的某个角色,当他在现实中遇到与故事相同或相似的情境时,他也就会像故事中的人物一样进行行为选择。琼瑶小说读得太多的少男少女,往往就会把琼瑶小说中的情节套到现实中来,甚至闹出毫无意义地殉情荒唐故事,就是如此。

无论哪种情况,有一点是不变的,所有习惯选择为也都是由特定复制因子所承载的信息指令驱动完成的行为选择。正因为它的行为选择有行为主体大脑中的复制因子的作用,才把这类行为定义为非完全意识行为。

(4)无意识行为与意识行为的区别

无意识行为就是动物的本能行为,是行为主体后天积累的复制因子都没有参与进来完成的一种行为。这在上一章也讨论过。

同类推荐
  • 客户想让你知道的事

    客户想让你知道的事

    《客户想让你知道的事》客户的选择越来越多,老主顾跑得越来越快,大订单拿得越来越少。这是为什么?擅长发现并解决复杂商业问题的大师拉姆?查兰说,该到了以另一种方式看销售的时候了!不用再为摸不到客户心思发愁,客户想让你了解的是他们企业的运作方式。这样你才能帮助他们改进。
  • 哈佛领袖气质课:领导无形,管理有道

    哈佛领袖气质课:领导无形,管理有道

    《哈佛领袖气质课:领导无形管理有道》由兰涛编著。所谓的“领袖”,不仅在一个团队中充当着核心角色,同时还能够通过言行指引团队出色地完成目标任务。在他们身上有着积极的价值观和强烈的使命感。千万不要以为“领袖气质”离自己很远,其实具有这种气质的人并不一定都是高层管理者,无论在大团体还是小团队中,总会有个能够说服他人、引导他人、调配他人的人出现,而这种人往往就是具有领袖特质的人。在某种程度上,“领袖气质”也可以被认为是人格魅力的一部分。而这魅力是一种无形中能影响他人的力量,这是卓越领导者身上具备的特质。
  • 销售客户沟通

    销售客户沟通

    怎么说才有效,怎么做才有收获,本书告诉你与客户沟通的所有细节和重点,让你轻松搞定大客户、难缠客户、顽固客户,打破销售记录。
  • 软实力

    软实力

    “软实力”作为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特指一个国家依靠政治制度的吸引力、文化价值的感召力和国民形象的亲和力等释放出来的无形影响力。它深刻地影响了人们对国际关系的看法。“软实力”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内容:一是文化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二是意识形态和政治价值观的吸引力。三是外交政策的道义和正当性。四是处理国家间关系时的亲和力。五是发展道路和制度模式的吸引力。六是对国际规范、国际标准和国际机制的导向、制定和控制能力。七是国际舆论对一国国际形象的赞赏和认可程度。
  • 大道行简

    大道行简

    本书是段俊平先生探索中国化管理的经验结晶。他以中国传统哲学理念作为管理之道,用西方科学的管理流程作为管理之器,形成了道器结合的“中国化管理模式”,使中国企业在扬弃的理念下更好地吸收西方科学的管理模式,从而真正建立内圣外王的生命型组织。
热门推荐
  • 李文戈升官记

    李文戈升官记

    《李文戈升官记:一个大学生的从政心经》内容简介:阅读揭示:虽写官场,但没有以往官场的剑拔弩张,没有双方那种你死我活的斗争,而是把官场当职场,在一种平和的心态中,把做人、做事、做官有机结合在一起。小说深刻地告诉人们:在当今的官场中,不考背景、不靠钱财、不靠美色一样可以当官,可以荣升。而要做到这一点,靠的就是一个人的品德和智慧。智者为官,这就是《李文戈升官记:一个大学生的从政心经》留给人们最深刻的启示。
  • 执子之手,将子悠走

    执子之手,将子悠走

    她是实习小记者,他是白手起家的高干子弟。她美丽干净,虽青涩,却格外引人注目。他深沉冷漠,只留给她一个削瘦修长的背影。他将她送出国,丢下一句话,“常悠悠,你最好别再回来了,否则,后果你晓得的。”再遇,她是学成归来的优秀外景主持和新闻记者,他是诸多新闻媒体都想拿到独家采访权的对象。他将她堵在长廊里,“常悠悠,没想到你是这种人啊……你躲着旁人罢了,何必也要躲着我?”两年,他从未向她表明心迹,却死心塌地守在她的身后整整两年。她需要他的时候,他永远都在。她的生活里处处布满了他留下的烙印。她以为,这就是爱了。她以为,那个人就是他了。到头来,不过是庄生晓梦迷蝴蝶,他保留三分,她却已沉沦至谷底!
  • 回回头看见爱

    回回头看见爱

    本书是我社“中学生必读的心灵故事”之亲情卷。收录了近百篇短文,均为各种感人的亲情故事,对青少年读者具有一定的启迪作用。作者均为《读者》《青年文摘》《意林》《格言》等知名杂志的金牌签约作家,文笔细腻,描写真实,文章可读性强。
  • 恶魔三部曲之夜的第八章

    恶魔三部曲之夜的第八章

    不是吧!人家不过是想给自己好好放个假。可是,为什么读书第一天就遇上了四个性格各异的恶魔。遇上了就遇上了,姐阅人无数,怎么会倒在你的牛仔裤下?可是,为毛走到那里都会遇到那四个恶魔?老天,你也太不给我面子了!好吧!偶遇,偶遇!明明是偶遇怎么突然要订婚。明明是偶遇怎么会突然开始追我!哎,言大少,你是不是吃错药了!还有你,寒羽辰,谁说未婚夫妻要同床的!冷玄翼,你也不用动不动就吃我们家寒的豆腐吧!看四大傲娇千金如何智斗四大恶魔少爷!
  • 快穿之男主攻略

    快穿之男主攻略

    女主被一个蓝色的不明物体砸不见之后,穿梭在各种小说世界里俘获男主的心,且看她和一个逗比系统怎么在小说世界里混的风生水起。
  • 后来,我们都潦草离散

    后来,我们都潦草离散

    我们的青春,都有过奋不顾身,可是有多少能坚持走下去,多年后,又有多少会在城市的同一条小巷重新相遇。看着彼此曾深爱的旧人,又会有怎样的故事发生。这本《后来》,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在我初二那年,我遇到了一个可以让我奋不顾身的人。可时过境迁,当年的他已不再是我认识的他。感谢故事里的人物,给了我一段多姿多彩、却又疼到撕心裂肺的青春。
  • 扩散性百万穿越

    扩散性百万穿越

    没有单调恶俗的穿越剧情,摆脱单一主角开挂刷怪。世界是公平的。当穿越者只有你一人时,也许懦弱的你会摇身一变成为绝世无双的强者。当你的身边的都是穿越者时,懦弱的你就会被打回原形!要么在角落里像蝼蚁一般颤抖,要么站起来反抗命运的轮回。无论哪一个都是充满了血腥残酷的现实,只能孤身一人的走!但是我们的主角,却强行开辟出了第三条路。
  • 打单少年白铭言

    打单少年白铭言

    穿越过后,发现自己拥有了堪比外挂般的英雄联盟脚本天赋。胜似少女的弟弟,温柔开朗的青梅,冷峻面瘫的竹马……“还是先研究怎么填饱自己的肚子吧。”某人收起心思,将刚接到的单子号敲入了英雄联盟登录界面。——————————一本高水平的英雄联盟代练直播小说。
  • 极品桌球

    极品桌球

    Cici:慢拉、猛击,你教我的手法;左手低杆,右手回旋。能否倒回你我的轮回。--蓝羽
  • 十年永相伴

    十年永相伴

    每一个女生,都会有一个喜欢的人,在她的生活中,但是,有时,这只不过是梦一场罢了,却还是不肯放弃,只是因为我喜欢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