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760600000003

第3章 与人艺艺术家的交往(3)

李白:嗯,是这样的!你还记得夔门滟滪堆上“朝我来”三个字吗?那三个字排在一起就是诗!仿佛主宰天地的神灵!可以让你流波顺轨,也可以让你葬身鱼腹!

宗琰:怪不得远古时候仓颉造字,天落下五谷杂粮的雨,到夜里大鬼小鬼都嗷嗷地哭呢!原来天地鬼神都怕字的灵性让人得了去!所以杜子美又说夫子“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这就是郭启宏先生的妙句。让我们一起品味吧。

为诗感动

莫斯科的落叶

郭启宏

古老的饭店就在宫墙近旁,

推窗面对洋葱头的教堂,

轿车向郊外缓缓驶去,

浅绿的树林子黄叶纷扬。

啊,黄叶,为甚这般匆忙?

何不看一眼堕后的秋光?

黄叶笑而不答,

一任秋风飘荡。

镰刀锤子曾经铿锵的乐土,

歌曲传唱的郊外的晚上,

看着腰肢渐壮的喀秋莎,

落叶铺下一路金黄。

大千世界永远青黄轮转,

凭谁问前锋后卫中场!

今秋黄叶飘舞,

明春绿叶张狂。

谁不曾牛衣对泣?

青春和美丽消融在野水蛮荒,

不必挂怀,何须惆怅,

人啊,你究竟为谁感伤?

2005.9.10.于莫斯科

这是郭启宏先生去俄罗斯时写的诗。虽带有惆怅,但郭先生诗中那句“镰刀锤子曾经铿锵的乐土”,是他很严肃的思考。所以他后面会说,“今秋黄叶飘舞,明春绿叶张狂”。而他诗的结尾,“不必挂怀,何须惆怅,人啊,你究竟为谁感伤?”,必定有着丰富的内涵和深邃的思索。

他把这首诗赠送给我的时候,我非常感激。其实先生赠诗以报,我还是有点儿受宠若惊。毕竟先生在中国是一位有影响力的剧作家。我想他能在他的读者里面记起一个名叫子叶的人,我深感满足了。谢谢先生给我带来的愉悦,谢谢先生陪我走过了欢笑泪水。有您赠诗给我,我觉得我才这样的幸福。使我在俄罗斯之行,如您所说更有意义。看您的诗堆叠的令人惊奇,很多您赋予的场景就会出现在我的眼前。熟悉的一首《莫斯科郊外的晚上》伴随着您的诗意,仿佛就在我耳边回响。现在的莫斯科郊外,一片片的白桦林,幽雅的小道,闲闲的木椅,都会伴随着我无限的遐想。虽然有人喜欢春天的浪漫,但是我钟情寒冬的沉静。那里会让你变的沉醉,那里如油画般的风景也会让你变成天真的孩童。红场、克里姆林宫、古老的楼阁和宫殿,古迹美景数不胜数。所有的一切,都会美在其中。

俄罗斯之行后的我,有先生送诗给我,此行更有意义。

再次感谢郭先生,您的诗犹如一场生动的平面电影,把您身临其境的感受写给我们读者。谢谢!

回味

昨夜,彻夜难眠。激动的心情难以言表,想着自己能与着名剧作家郭启宏先生面对面地交流,我觉得这是我一生中很大的幸事。我们在华侨大厦,喝着自己喜欢的午后茶,他给我讲述着很多很多和戏剧有关联的故事及人艺故事。当然,主要的故事情节,还是围绕着我喜欢的《李白》作为切入点。提起《李白》,郭先生和我一样的高兴。在《李白》的创作上,我没有听过的一段段小插曲也浮出了水面。一部成功作品的完成,掺杂着作者的艰辛。为了修改剧本,他和苏民老师、宋垠老师逆着李白当年流放的路线,踏上了千里长江之旅。使《李白》这一作品创造了人艺经典中的奇迹。诗意的午后茶,听文人给我讲述戏剧的故事,这也是我对戏剧境界的一种追求。

郭启宏这个名字,并不是一个陌生的符号。在他的许多作品中,他都占据着颇为了得的一席之地。他的作品充满着可塑性。通过他的戏剧作品塑造出的角色,就可以有所知晓。他的作品有的澎湃,有的悲伤。观赏他的作品,总是有一种引诱着你的视线,让我对他有所思考。在他的诗选和散文中,能看出他的思想,体现出他鲜明的个性。这也是我对他的敬畏之心。

夜,已经很深。想着白天与郭先生的交谈,真的没有睡意。翻看他的散文,自己在一页一页的看。在早晨没有到来的时候,便把自己最喜欢吃的“泡芙”拿了出来,吞到了自己的肚子里。我不能空着肚子委屈了自己的胃口。看着自己喜欢的散文,分享着它的墨香,心情好,好的不得了。不得了就是见到了把我牵手到北京人艺的剧作家——郭启宏先生。书好,人好。

这就是我非常喜欢的剧作家,他把他的作品视为生命。他热爱自己的写作,不惜用一生去诠释。每一个剧中的角色,都注入了所有的心血、灵魂,甚至生命。在成功面前,不骄傲、不张扬、不浮躁。在名利面前,不追逐、不趋附、不盲从。写好每一部戏,是他的终极目标。所以,出自他之手的戏都称的上是精品。身处名利场,却能独善其身。置身浮华圈,亦能洁身自好。那种恪尽职守的忠诚、那种纤尘不染的高洁、那种无视功名的坦荡,令人肃然起敬。

读他,如同读一本好书:深邃、厚重、沉郁、哲思。每尝于此,如坐春风、如沐暖阳、如拂清风。心似兰斯馨,情如松之盛。于是,便有了我对郭先生的人生思考。对于他,针对一切尽在不言中。

先生的红茶飘香里面的戏剧故事,我会永远的品味和欣赏。

再次感谢郭先生。如果有缘,我还会聆听您讲述的人艺故事。同时,也感谢您为我解答的三个提问。不是采访,而是拜访。

我和《李白》邂逅

人到中年,觉越发地少了,纵是深夜,也总不免对着电脑随便敲些字耗散残留的精力。于是,慢慢地在这深夜中有了一种期待,期盼着那轮恰如浸在深蓝海水中的皓月,清冷而宁静,孑然而苦涩。在这流水般的月光中,常常会想起一个人,才气、真挚、自信、不羁,酒入豪肠,有三分笑成了剑气,余下的七分酿就了月光,袖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自然是他——李白。

太白的诗,人人会吟几首,太白的事,个个能说几句。那时的李白,在我的心里是纵情水酒的“谪仙”,白衣佩剑,飘逸脱俗而又不可触摸。他纵然是站在你眼前,可是你一伸手,他就会笑着挪到离你不远的地方。直到看了人艺的话剧《李白》,我心里惊呼,“这才是真正的李白,一个活生生站在我面前的人!”

灯光渐明,白练升起。

庐山之上,当年说着“仰声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李白,身经官场变故,远离长安。但安禄山的那一把火烧起来后,还是抵不住不能救世济民的寂寞,再次出仕。可他行囊中的《庄子》和《离骚》又显露出他渴望庄子洒脱的胸襟和要完成屈原悲壮事业的矛盾。他相信永王,相信天下终会太平,他想用那十首《永王东巡歌》唤醒永王的爱国之志,而永王却只想用李白的诗为自己歌功颂德。永王是爱惜李白的诗才的,诗人不是就应该有些闲逸,喜好做诗吗?可是李白要的不是闲逸,他要的是金戈铁马,驰骋沙场,他要用他腰中的剑为国家尽忠效命。不错,他的才华给他带来过无限的风光,玄宗和笛,贵妃捧砚,高力士脱靴,却从来没有给他带来报国的机会。也许他本就不适合为官的,他太过天真,太过不羁,官场上是不需要这样的诗人的。一个被救的杜甫,远在江夏,被永王一说,就变得比他沉郁老道,自信又有些骄傲的李白是不能容忍的。他忘记了他之前听到的传言,天真地把永王口中的“逆”理解成安禄山,欣然写下了那篇日后为他招致祸患的檄文。永王还是败了,李白也受牵入狱。狱中之时,无酒便诵诗文,以此为乐。他最常诵颂的是庄子的《逍遥游》,“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李白自比鹏鸟,欲振翅而飞,远离是非,我自逍遥。然而他还逃不开,面对旧时幕僚的指控,气急了的他只能说出三个字,“王八蛋”!好一句“王八蛋”把文人那种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的窘迫完完全全地表现了出来。宋康祥为李白改文,而李白还不明就里,所以宋康祥说李白“你不是太白,是太迂,太迂阔了,毕竟不是官场中人啊”,这看似打趣的话却也实实在在地道出了李白的命运。而李白和夫人的对比更显露了李白在官场上的不适。长流巴蜀夜郎,一路艰辛,“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可是这难上的,不止是蜀道吧,也是李白心中的报国尽忠之路。流放途中的江边老妇让他看到了一天的明月,或许他的成就本不在官场,而应在诗文,不是吗?虽然他已无一官半职,可他的诗句已在百姓心中植下。李白终究还是害怕老死夜郎的,他抛下了那些虚幻的自我安慰,我仿佛看到了他心中的恐慌。还是上路罢,有老友相送还有何不足?宋康祥送来诏书,李白被赦了!三峡水路始白帝,李白的那首名诗,自是在小学便熟识了,“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那时只道是水急风淡,让那一叶扁舟一日千里,现在才想,那一日千里的是不是也有太白的心?终于可以离开了,终于我是自由的了!

灯光渐暗,只剩一轮皓月当空。采石矶头,蓬顶舟上,太白渔父,酣畅对酌,周围渐静,李白只身一人立于广袤的天地间。清净中,李白渐渐融入月光波光中,抚须沉思。也许他在想为什么狡兔还没死,就烹走狗?为什么国难当头却要兄弟相争?为什么我以诚心待仲明,仲明却不伸援手?为什么小人能得志,而我却报国无门?难道一个清明的世界就那么难得吗……

帷幕落下了,我的心中却久久不能平静,这才是真正的李白,一个有血有肉的人!这又不只是李白,他是历代内心纠结的文人的缩影。他们都有才华有抱负,却苦于官场肮脏,不能同流而郁郁不得志。

真是一部好剧!急忙翻看介绍,才发现还李白一个血肉之躯的是编剧郭启宏先生。由于以前对话剧涉猎甚少,并不知道郭启宏这个名字,自从观看了《李白》之后,就开始对话剧有了浓厚的兴趣,对郭启宏的作品也留意起来,去书店的时候,买几本他的书回家细读。郭启宏的历史剧独辟蹊径,从不同角度解读历史人物,古中有今,令人印象深刻;他的散文言辞真挚,可读性强。没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学功底是断然写不出这等作品的,这让我对他的尊崇又多了几分。后来,慢慢地和北京人艺熟识了,也因此有了机会拜会郭启宏先生。

记得我们第一次相约在华侨大厦,他给我讲了很多关于《李白》的故事。有辛苦,也有快乐。文人一般都是难割诗酒之恋。一天,郭先生去苏民老师家,家里就苏民老师一人。他们讨论起剧本,伴着酣浓的酒香,李白的一段台词:“我醉的时候最明白”!原来就是出自苏民老师的酒意。苏民老师醉眼朦胧地把郭先生送至到楼门口,却不忘嘱咐:“如果你们宿舍门关了,就不要麻烦人家开门,还回我这……”嗯,原来苏民老师醉了也没糊涂,后来郭先生创意把这句话把这句话用在了李白的台词上。郭先生还和我谈到了宋垠老师,谈到了濮存昕。一部好的戏剧,真是让人所思,让人所悟。郭先生不但创造了《李白》这一经典,也让我觉得自己和李白贴近了。这让我对他更加地崇敬。

尊崇郭先生,不只是他的文格,更是他的人格。在博客里看他说曾经有人给他施加压力,让他改《李白》中的一句话,就是那句“混账东西!在官场里混的人,狗改不了吃屎!”。对于这句话,郭先生还是坚持他自己的观点:只要是观众认同的,有强烈反响的,我就没必要去改。看来,李白腰间那块傲骨,他也是有的。有时也想,如果郭先生不只是一个编剧,而有个一官半职的该多好,这样他就有能力让自己的作品发挥得更好。只是,想想《李白》,就又放弃了这个想法。李白对月饮酒吟诗,郭启宏对月饮茶写剧。也许,郭启宏也是不适合官场的,因为他的腰间也有李白的那块傲骨,他的《李白》为我们诠释了正直和清明的意义。我尊崇正直清明的人,相信世上大多数人也是这样。不必怀疑,历史上留下的多是正直清明之士,他们是真正受人尊崇的;虽然也不乏叛国贪利之辈留下名字,却是遗臭万年。所以,郭先生只需继续护着腰间的傲骨,对于我们来说,那就足够了。

我本来对话剧只是一知半解,自从幸遇郭先生,迷上了《李白》,便觉得平淡的生活多了些情趣。往日里不打眼的月亮,望上去是那么地清亮和凝重。李白和唐诗加上柴米油盐组成了我生活的交响诗。《李白》创造了人艺又一部经典,也造就了另一个新的我。正如一位网友所言:“如果《李白》没有让你满足,使你震撼,那么你的眼睛不会见证人艺这一精品的诞生”。非常感谢郭先生为我们奉献出这部绝妙的作品。

北京人艺有了郭启宏,有了苏民,双剑合璧,所向披靡。我喜欢他们的结合。希望他们能一直合作下去,演绎出更多我们喜爱的作品。这是一名普通观众的愿望,也是众多爱好话剧艺术、祈望与古人交心的广大民众的心声。

我的祝愿

前天,与郭启宏先生通了个电话。主要是祝贺他的《知己》获得了曹禺戏剧一等奖。此奖,理应非他莫属。我为之高兴。细细地听着电话的那边,人依然是那么的低调,话语还是那么的真诚。哲理的思考、丰富的内涵、淡泊的人生,深深地触动着我的心灵。

一部成功的作品,奠定了作者丰厚的才学功底。当《知己》剧本传到我的手中的时候,我就猜想到了《知己》的背后,一定会和《李白》一样星光闪耀。

我为郭启宏先生感到高兴。

我还是那么怀念与郭启宏先生品味着红茶花的午后;我还是那么喜欢与郭启宏先生意味深长的聊天;至今还是荡漾在我的心中,来回传动。

本应22号公司派我去武汉。因为我不舍得22号郭启宏先生的无名话剧,便提前来到了武汉。

昨晚,站在汉口江滩,望着色彩斑斓的夜灯,心情愉悦地独自享受这座城市特有的民族味道。

依稀记得俞伯牙钟子期的知遇,记得屈原涉江而留下的楚文化,记得孟浩然和米芾的桀骜不驯。还有天性疏狂的李白,浪漫多情崔颢后尘为黄鹤楼折腰。这些文人雅士的才情和不羁,也仿佛为行走在这里的人们带来了些许灵感。

那么郭启宏先生的《李白》在武汉巡演,会成为这座城市最美的诗行和灵感。

遗憾的是,我将和《李白》擦肩而过。

对于武汉,历史从来没有停留在大江东去里。也从来不曾局限于白云黄鹤里。武昌、汉口、汉阳三镇各有各的故事。有过烽烟四起,有过锋芒毕露,也有过风情万种。但都脱不了黄鹤楼的骄傲和汉阳造的自豪。因此,我也从来没有辨认过脚下的土地地处三镇的哪里。而是云淡风轻地安静贴近这座城市,想着我最痴情的郭启宏先生经典话剧《李白》会成为武汉观众最大的看点和亮点,我感到无比的欣慰。

我不愿与郭启宏先生相依,但我会和他创作的每一部作品依依。

文字依依,才气依依,戏剧依依。

汉江在听,送去了我对郭启宏先生的美好祝愿!

同类推荐
  • 相逢如初见回首是一生

    相逢如初见回首是一生

    追思家乡的亲人挚友、灵山秀水、民俗风情和童年趣事,以唯美的语言寄托浓浓的乡愁,既有对回不去的年少时光的感叹,又有对自然纯朴乡风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小院竹篱,春水秋月,一切还是初时模样。外婆于花荫里闲穿茉莉,外公于厅堂独自饮酒,母亲在菜圃打理她的蔬菜瓜果,父亲则背着药箱,去了邻村问诊。而我,坐于雕花窗下,看檐角那场绵长得没有尽头的春雨。原以为星移物换的岁月,只老去那么一点点沧桑。
  • 失踪者的旅行

    失踪者的旅行

    《散文集2010年卷:失踪者的旅行》主要收录了闫文盛的“生年”、“寄居者”、“在异乡”、“世事如烟_”、“时间的斑痕”、“暗部”、“小事物”、“滴水时光”、“向内的旅行”等作品。这些作品内容丰富,构思精巧,文笔精妙,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充分显示了深厚的文字功底及其独到的写作风格,具有较高的艺术性及可读性,非常值得欣赏。
  • 我在联合国当首席记者

    我在联合国当首席记者

    联合国是一个具有权威性、普遍性和代表性的国际组织,作为一个国家执政党的中央机关报常驻联合国记者,无疑具有很强的挑战性和压力。作者以亲身经历向读者介绍在这一组织中开展工作的一些经历,以及如何广交朋友,利用手中的笔和相机,为国家服务,为广大的读者服务。
  • 你就这样吧,挺好的

    你就这样吧,挺好的

    36个叹为观止的“奇葩”故事。这个世界的组成,除了无趣的“正常人”,还有值得被人一提再提的“他们”。我们捕捉他们,嘲笑他们,谈论他们,偶尔羡慕他们。
  • 梅酒香螺嘬嘬菜

    梅酒香螺嘬嘬菜

    本书展现了一个不一样的江南,有口舌惜繁华的秦淮桥下水,有舌尖下的西湖,有味蕾上的芜湖,有茶意的江南,有风味里的故乡。好吃好看,给江南古意平添了一分魅力。继梁实秋《雅舍谈吃》、汪曾祺《故乡的味道》之后的最经典的美食散文。当美食日渐成为一种文化,一种时尚,雅俗共赏也就成了一种趋势。家厨与食府,会搭起各自不同的景观,味道的厚薄,人情的冷暖,行云流水,自在其间。
热门推荐
  • 回到过去之改变生活

    回到过去之改变生活

    看着镜子里的自己,那青涩的脸庞上边连一根胡茬都没有,沈知一恍惚了!
  • 初始之翼

    初始之翼

    四根石柱支撑着人体的结构,却又限制了人体前进的道路……打破四根石柱,突破人体界限,修成四境之阶,能否看到更广阔的天地?这是一个有着黑暗童年的少年,遇上一个居住在神秘的时钟之塔上的女孩而开始的故事……
  • 追爱,五年之约

    追爱,五年之约

    青春,是一场刻骨铭心的伤。她爱了他两年,一朝告白却因为现实失败。她为了他,在五年中成为了最好的自己。五年后,孤身一人去异乡寻找他。时光流转,他是不是还是曾经的那个他?他是否会爱上她?一次次的心痛流泪,是不是要放弃?结局后才明白,有一种爱,叫错过。有一种爱,叫命中注定。
  • 查理九世之梦魇萦绕

    查理九世之梦魇萦绕

    梦魇……究竟是什么…萦绕在心头……一直……一直……
  • 守护甜心之聆心之梦

    守护甜心之聆心之梦

    一个转校生,一场陷害,一次轮回,让她看清了这个世界是多么黑暗,她不想再争下去,最终她决定,抛弃七情六欲,躺在冰棺内,与世隔绝······
  • 第二次世界大战实录——战史篇(三)

    第二次世界大战实录——战史篇(三)

    本书内容包括: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源背景、序幕爆发、全面展开、相持转折、最后结局等。
  • 天命凰女:腹黑王爷枕上书

    天命凰女:腹黑王爷枕上书

    21世纪的鬼才神医苏穆云,被从小养大的爷爷亲手杀害,最终穿越到一个架空的世界,从此,开始了她利用现代知识无边浪的年代,可是,谁能告诉她,被一大群人追着喊凰女也就算了,那一直缠上身的腹黑王爷是怎么回事?ps:本宝宝第一次写文,如果有写的不好的地方,请大家多多包涵。
  • 网游之血路

    网游之血路

    一把杀人刀!一条流血路!
  • 重生之乐坛巨星

    重生之乐坛巨星

    刘炎带着令一个世界的文化,音乐。在这个平行世界里会发生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见证一代巨星的崛起。。
  • 腹黑总裁霸道宠呆萌小娇妻

    腹黑总裁霸道宠呆萌小娇妻

    他们从刚出生到成年一直是相伴长大,他们之间的感情是很,额,怎么说呢,相爱相杀吧!那一夜,两人发生了那种事情(亲上了),他却说:你都快成我媳妇了怕什么?她大吼一声:滚!结婚后,他说:老婆,我想。。。她说:离我远点!暮云深:。。。不就是要个亲亲嘛!看霸道总裁的慢慢追妻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