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761200000004

第4章 青云直上(1)

朱子思想的浩瀚与广大,绝不是那些死板而教条的八股所能比拟的。朱子的学说就像是在黑夜中为他打开了一扇窗户,将天宇中璀璨的繁星展示在他面前。因为读朱子的文章,曾国藩感到头脑里面有无数活泼的小鱼携带着水泡浮上来,心灵似乎一下子打开了,能感觉到自己的思想如花一样慢慢含苞欲放。在这种情况下,曾国藩渴望跟人交流,渴望思想的碰撞,即使是点不着内心的火焰,闪烁的火星,也会让他产生快感。一段时间之后,曾国藩来到了京城大儒、也是湖南人的唐鉴所住的碾儿胡同,恭恭敬敬以弟子之礼拜谒唐鉴,向唐鉴请教一些读书感受。年过花甲的唐鉴!自然是知道这位勤奋好学的后辈的,见曾国藩如此谦恭!很受感动!乐滋滋地收下了这位门徒。唐鉴教导曾国藩说,控制社会秩序的力量不是来自于信仰,而是来自于自我道德的约束,每一个内心当中,都有一个神灵,这个神灵,就是与日月同辉的道德;至于读书,应当以朱子全集为宗;为学,曰义理,曰考据,曰文章;读书!一定要掌握当中的核心,在这个过程当中,修身,是读书之本;修身,最好的办法是记日记,每日三处吾身……这些话,曾国藩都铭记在心。从此之后,曾国藩一直坚持每天写日记,一直写了一辈子。在他一生之中,日记仿佛是他另一个影子,守护着他的生活,也守护着他的思想,让他更清楚地认识外部世界,也更清楚地认识自己。

理学的修炼使得曾国藩进行了一系列形而上的思考。一个人,只有在经过深入的形而上思考之后,才会显出宏大的气象。这样的现象,真是一个怪事,在某种程度上,就如同接通了冥冥之中的气场一样,然后从中汲取源源不断的力量。此后,曾国藩开始走上了“知行合一”的道路。在曾国藩看来,人的认识,相对容易达到较高层面,但人的行动,却往往离自己的思想很远。这种知与行的分离,让人们很难修得正果。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重要的是自己的行动,只有积跬步,才能致千里。虽然曾国藩此时只不过是三十岁左右的青年,但他的志向之高,对自己要求之严格,实属难得。以这样的纲常来要求自己,身心疲惫之程度可想而知。曾国藩为自己制订了严格的修身计划,曰“日课十二条”,内容主要有:

一、主静:无事时整齐严肃,心如止水;应事时专一不杂,心无旁骛。

二、静坐:每日须静坐,体验静极生阳来复之仁心,正位凝命,如鼎之镇。

三、早起黎明即起,决不恋床。

四、读书不二书未看完,决不翻看其他,每日须读十页。

五、读史每日至少读《二十三史》十页,即使有事亦不间断。

六、谨言:出言谨慎,时时以“祸从口出”为念。

七、养气气藏丹田,修身养性。

八、保身:节劳节欲节饮食,随时将自己当作养病之人。

九、日知其所亡:每日记下茶余偶读一篇,分为德行门、学问门、经济门、艺术门。

十、月无忘所能:每月作诗文数首,不可一味耽搁,否则最易溺心丧志。

十一、作字:早饭后习字半小时,凡笔墨应酬,皆作为功课看待,决不留待次曰。

十二、夜不出门:临功疲神,切戒切戒。

如此这般修身’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接近于自戕了。传统的道德英雄’就是在这样的漫漫长夜中冶炼出来的。不久,曾国藩又在唐鉴的推荐下,认识了倭仁,倭仁的主张跟唐鉴相似,在日常生活中,倭仁对自己的要求比唐鉴更高。从倭仁身上,曾国藩找到了与自己共同的东西,也养成了对自己严格要求的习惯,并且,以严格为乐趣和追求。当然,曾国藩毕竟只是而立之年,有着丰富的七情六欲,在严格的修身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冲突,冲突的结果,是曾国藩更加自虐般地跟自己过不去一有一天,菜市口杀人,曾国藩不由自主地去看了。晚上,在写日记时,曾国藩严厉地检点了自己。还有一次,他的进士同年讨了漂亮的小老婆,曾国藩看到后,非常羡慕,回到家后看到自己的“黄脸婆”躺在床上生病,曾国藩联想到别人小老婆的如花似玉,禁不住叹了口气一这些,都被曾国藩写进了自己的日记,曾国藩就是这样每天反省着自己的“一闪念”,折磨着自己,而他也从这样的折磨中得到了更深层次的快乐。

曾国藩修身所遇到的一个重要事情就是戒烟。年轻的时候,曾国藩跟中国所有底层百姓一样,学会了抽烟。多年的抽烟习惯使他的烟瘾很大,经常是烟袋不离手。每次吞云吐雾之后,曾国藩总感口干舌燥、咽部不适、头痛昏沉一于是曾国藩开始了戒烟,也开始了对自己的观察,他把戒烟的整个过程写进了日记一一开始,他感觉到六神无主,整日里恍恍惚惚,甚至连人生也觉得毫无意义。不久,曾国藩实在抵御不住烟的吸引力,开始恢复吸烟,而且,烟瘾比以前还大。旧病重犯让曾国藩觉得羞愧,有一天,曾国藩气急败坏,掂了掂那根相伴多年的烟袋,双手握住两端,使劲往膝上一叩,烟袋叭地一声断为两截。当天晚上,曾国藩在日记当中写道:“念每日昏锢,由于多吃烟,因立毁折烟袋,誓永不再吃烟。如再食言,明神殛之!”在此之后的数日里,尽管烟瘾发作时如上万只蚂蚁撕咬身体,曾国藩也强忍住,不让烟瘾复发。为了排遣身体和心理的紧张,他不断地找人下棋、聊天。这种痛苦难熬的日子持续了一段时间之后,强烈的感觉变得淡下去了。一个月之后,曾国藩终于成功了。当曾国藩觉得自己的烟瘾恍如隔世时!他分明感受到了一种力量的支撑。那是一种来自内心的宏大力量。

任何一个成大器之人,都有一段对于灵魂的自觉过程。一个人,只有在这种深刻的内省和反观中,才能成就自己的大象之气。曾国藩同样也是如此。最初,曾国藩对于自己内心的修炼以及所谓的“格物致知”在很大程度上认识是幼稚的,但这样的方式,却使曾国藩经常面对自己,使另一个人格无法从自己的视野里逃脱。慢慢地,曾国藩的所有行为都在这样的规矩中了。一段时间的检点和内省,就这样自然而然地改变了一个人的性格和行为,也成就了一个人的行为准则和习惯。理学逆向深入的自省方式,让曾国藩领悟了很多东西。

除了戒除自己的不良习气之外,曾国藩还开始尝试清除自己头脑中的不良想法和动机。这样的方式,也如同佛教中的静坐和参禅。每到傍晚,曾国藩照例都要静坐一会,就像驱赶魔障一样,每天驱赶存在于自己思想中的黑色或者灰色的雾霭。这是一种清教徒似的自省方式。曾国藩就这样变成了一个非严格意义的禁欲主义者,一个某种程度上的自虐者。虽然这样的过程痛苦、乏味、机械、生硬,但他一直努力去做了,也坚持了下来。渐渐地,就如同佛教所阐述的“戒”、“定”、“慧”一样,这种理学的自修过程同样也有“由戒生定”、“由定生慧”的过程,有一种清明让曾国藩感到澄澈和清爽。

现在,曾国藩开始真正地明白理学的真谛所在了。他觉得这种修身的过程有意义极了,也有意思极了。一个人以如此的方式深人自己,也了解自己、改变自己,然后不断精进,最终达到一种精神和道德的合一。这种方式,也算是一种宗教情感吧,将人的有限智慧引人到无限的空间一宋明理学就是这样具有很多的宗教成分的,只不过,它一直没有确定一个反观的人格化神像,它是将人格化的神像转化为道德律了,以为道德是一种天生的纲常。这种做法本身,就带有强烈的宗教色彩。曾国藩就是在这样的学习与修身中,走了一条与宗教信仰类似的道路。

理学对于人格的修炼,使得曾国藩无论是在学问上、人格上,还是在处世方法上,都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他再也不是一个简单的、只会读古书写古诗作古文的书生了。给人的印象是,进人中年之后,曾国藩从一个循规蹈矩的学子变成了一个对于自己的思想体系有着强烈自信的人,他知道自己所走的,是一条滋养身心的道路。同时,曾国藩也变得越来越喜欢跟人探讨一切潜藏之“理”,他变得爱较真,爱认死理,并且遵循“理”来行动。曾国藩确立了自己的社会责任感,也确立了自己的人生抱负。曾国藩在桐城派姚鼐所提出的义理、考据、辞章三条传统的治学内容上,又增加了“经济”。在曾国藩看来,这四种学问缺一不可,而且“经济”更为重要。所谓“经济”,就是经世济民的真正学问,就是学要有所用,对于社会,要能派得上用场。这些经世济民的学问,才是真正实现“王道”的必要手段。曾国藩更清晰地明白“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真正内涵,他变得更有责任,精力也更为专一集中,做事也变得更趋完美一在京城的十来年间,曾国藩每年都至少要寄一百五十两白银回家,有时候还不止这个数。他先后将弟弟曾国潢、曾国荃、曾国华带到身边读书,全力尽自己兄长的责任。在弟弟们回家应考期间,他经常写信让他们好好读书,争取功名。在曾国藩的言传身教之下,弟弟曾国荃1848年科考一等,补廪膳生。与此同时,曾国藩并没有在职位上无所事事,他开始深人地调查、了解历朝历代的治乱兴衰、典章文物、学术思想和经国治民之道与术,清醒地关注着鸦片战争以来日益窳败的社会现实。可以说,理学的钻研没有使曾国藩变得迂腐缥渺,相反,他变得更加脚踏实地,也变得更加智慧了。

值得一提的是,从1846年夏秋之交,曾国藩的学术思想发生了重要的转变,从那一年开始,曾国藩由“一宗宋儒”转向了“汉宋兼采”。对于汉学,也不像先前那样排斥了,对于宋学,也有了客观的评价。这当中的重要契机是曾国藩的患病。因为身患肺病,曾国藩暂时摆脱了繁忙的公务,住在京城南部的报国寺中养病。在那段时间里,曾国藩的手边书是段玉裁作注的《说文解字》。当时,适逢精于考据的汉学家刘传莹也住在此。刘传莹虽为汉学家,但思想较为开通。曾国藩与刘传莹朝夕相处,互相切磋,双方都受益不少。曾国藩请刘传莹将自己所住的地方题词命名为广养德养身绵绵穆穆之室”;也将每天写的日记命名为“绵绵穆穆之室日记”。

那一段时间应该是曾国藩系统地盘整自己思想的重要阶段。让曾国藩感到欣慰的是,报国寺恰巧是明末清初的大儒顾炎武的栖居之所,这个古老的寺院异常幽静,老树寒鸦,古柏夕阳,潜伏着一股冲淡之气。在这个地方休养生息,曾国藩能明显地感受到身体之中有一种东西悄然长成,感觉到自己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接通了顾亭林的气场,已经能够感受到一个人伟大的心跳。那段时间里,曾国藩还写了很多文章,内容囊括了对传统文化的梳理,对道德的逻辑分析,对现实问题的杂录,对玄学、史学和文艺理论的看法,对一些哲学问题的困惑等等,文章思路之清晰,文字之精确雅致,让很多京城大儒暗生钦佩之心。经过这一段时间的盘整,可以说,曾国藩的思想和学问又进入了一个新境界。

曾国藩就这样慢慢养就了自己的浩然之气。在某种程度上,这种觉悟后的气韵暗合宇宙的律动和气场,它表现为拥有一种洁净而呈现出的从容、宁静、智慧与无畏。这些品质看似独立、互不相干,其实,它们本来就是一个立体的不同侧面,只不过表现得不一致罢了。现在,曾国藩明白这个道理了。由于学问的深刻,以及人格的归于大我,可以说,曾国藩已能很从容地面对这个世界了。在很多时候,他表现为不贪婪,不妄想,做事沉稳,工于心计;同时,他善于沉默,自我隐藏,放低自己的姿态,极端地控制着自己的情绪,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他的意志已得到了锻炼,面部表情松弛自然、收放自如。在更多的时候,在那上面,看不出什么内容,没有愤怒、气恼或者激动,更像是谦逊、诚恳、平静,以及彬彬有礼。具有这种气质的人,在很大程度上,人格已然圆满了,内心坚定而深厚,自省而虚心。这是与外部世界最和谐的沟通。

在这个湖南人身上,那种独特的东西油然诞生了。因为性格魅力,也因为唐鉴等大儒的垂青,一时间,京城一些喜欢理学或者习惯从风吹草动中嗅出政治气候的人们都竞相结交曾国藩。曾国藩与京城一批卓越人士有了很密切的来往。曾国藩结交的,有当时名震天下的一些大儒,除了唐鉴和倭仁之外,还有刘传莹、吴廷栋、邵懿辰、何桂珍、王茂荫、梅曾亮等等。就这样,理学的研习给曾国藩带来的不仅仅是内心的丰厚,提高了他的个人声望,同时也给他带来了旺盛的人脉。正因如此,曾国藩在短短的时间里一下子青云直上一1840年,曾国藩授翰院检,1847年升内阁学士、礼部侍郎,后遍任兵部、工部、刑部、吏部侍郎。从1838年曾国藩中进士算起,一直到1848年,十年中,曾国藩的仕途一帆风顺,连升七级,竟然从七品一直升至正二品。

曾国藩成了在京湖南人的骄傲,当时湖南人来京考试或者出差,都会主动拜见声名显赫的曾国藩。也因此,曾国藩与湖南同乡中的翘楚来往密切,情同手足一在他们当中,有刘蓉、郭嵩焘、江忠源、欧阳兆熊、罗泽南等人。这些人,都是后来湘军的骨干力量一一曾国藩最初与这些书生们在一起结交之时,根本没想到,有朝一日,他们会成为嗓血沙场的战友呢。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地过去了,曾国藩一直按部就班地生活着,一方面,他尽心尽力地做好自己手头的事情,耐心地等待官位的升迁;另外一方面,曾国藩在文章的写作和学问的精进上全力进取。那时候曾国藩的全部目标就是,在学问、人格以及官位上追求完美。这样的目标,实际上也是每一个传统文人的终极目标。一直到太平天国起义爆发,曾国藩才预感到这是一次从未有过的暴风雨,也预感到这件事将与自己的人生发生关联。也许,这突如其来的狂飙是一个机遇吧?乱世就像一个遭受到强烈撞击的大水池,沉滓泛起,原先的秩序变得错乱。在这个时候,曾国藩还没有想到有朝一日会如东汉的班固一样投笔从戎,也从未想到,自己的后半生,会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度过。

同类推荐
  • 麦哲伦(布老虎传记文库·巨人百传丛书)

    麦哲伦(布老虎传记文库·巨人百传丛书)

    麦哲伦出身于贵族家庭,1505年参加葡萄牙海军去印度作战。虽然葡萄牙在非洲东海岸及印度西海岸作战胜利,从而打破了印度洋上的穆斯林势力,也从阿拉伯人手中夺取了海上贸易控制点,但没能控制马六甲,其成就还欠完美。为此,1511年参加攻占马六甲之役。东方的财富经过马六甲流入西方世界的港埠,葡萄牙因控制了马六甲海峡,掌握了通往马来西亚海域与港口的钥匙。但还需要向香料群岛、产生财富的摩鹿加群岛探险。因此于1511年12月作一次侦察航行,到达班达岛后,带了一批香料于1512年回里斯本,次年随军攻打摩洛哥要塞阿萨莫尔,因受伤成终身跛脚。1514年回国后两次上奏国王要求晋级和增加年金,均被拒绝。
  • 无悔忠诚——武汉十大形象民警风采录

    无悔忠诚——武汉十大形象民警风采录

    本书由民心至上、鱼水情深、一切因为爱、烈火英雄赤子情、与炸弹打交道、金锁高悬平安门、巡警之星、无悔忠诚、张俊娟是一棵树、道路交通指挥家组成,描述了武汉十大形象民警风采。
  • 中国皇后传

    中国皇后传

    本书力求通过她们的详细传记,科学地评价其功过是非,如实地反映历代宫廷制度和生活,以及与皇后有关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的重大历史事件。皇后作为寄生于封建统治权力的顶峰:皇帝周围的一个群体,她们对封建政治的影响是不容低估的。尽管封建史学家或为皇后作纪,或为皇后立传,但是记载或失之简略,评论或失之偏颇,无论在史实还是观点上,都有重新研究的必要。不了解皇后,也不大可能全面了解中国的封建社会。鉴于此,我们编写了《中国皇后传》一书。
  • 中国十大文豪柳宗元

    中国十大文豪柳宗元

    柳宗元,字子厚。其祖先世居河东(今山西永济),故人称“柳河东”;又曾官贬柳州刺史,亦被称为“柳柳州”。其父柳镇(739-793),唐肃宗时入仕。不媚权贵,号称刚直,德宗时官终侍御史。宗元生于代宗大历八年(773),自幼聪颖过人。四岁时,其母卢氏即教以古赋十四篇;十三岁时已以能文名世。德宗贞元九年(793)第进士,十四年(798)登博学鸿词科,授集贤殿正字。后调蓝田尉。十九年(803),回朝任监察御史里行。
  • 刘邦

    刘邦

    刘邦,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平民帝王。崛起于乱世,啸命豪杰,南征北战,终胜西楚霸王项羽成就开国帝业。身为汉高祖,刘邦摒弃自身弱点,广开言路虚心纳谏,与民生息勤俭治国,为后世基业夯定坚固的基础,最终使汉成为中国历史上统治时间最长的强盛王朝。本书用通俗灵动的语言,讲述了刘邦从出生到驾崩的传奇一生,情节波澜壮阔,令人欲罢不能。
热门推荐
  • 魔帝绝宠:医女帝妃

    魔帝绝宠:医女帝妃

    她出生于武术世家,喜研医术,在一次意外中偶然穿越,本来安逸生活就此打破。虽是家世显赫的嫡女千金,可受尽欺辱,父亲哥哥的宠爱,让继母姨娘嫉恨,使她被陷害打骂,生不如死,软弱无能。既借用原主身体,那就别怪她心狠手辣,让曾经的绿茶婊,圣母白莲花付出千万倍代价,逆袭成一代毒王妃,受万人敬仰。可一不注意,养了只饿狼“娘子,放心,我会负责的”“滚粗”“真的,我一定会对你负责的哦”“你还不滚”
  • 封尘吹泪弹

    封尘吹泪弹

    她,有着一颗稚子之心,容颜俏丽清纯,人前,冰冷如霜。人后,眼里有挥散不去的哀伤,没有人知道她的背景,只知道她是从美国归来的高材生,行事有自己的风格,不为权势所动,被行内称为“冷面狐狸”。他出现在她的面前时,她正被一个女人拦在便利店的门口,竭嘶底里地嚎啕大骂,她依然面不改色,仿佛是瞅着别人的吵闹,与她无关。他见不得她这样,从拥挤的人群里,把她拉走。尘封的诅咒,在那一刻,开始解封,蔓延开了。她的世界,又一次崩塌了,她的宿命,会是何许的尘埃落定呢?
  • 罗马角斗士

    罗马角斗士

    [花雨授权]第一次见面吓她一跳,第二次见面被她骂了一场,到第三次见面的时候竟然提出交往!他可是大名鼎鼎的罗马角斗士啊!万千的足球迷们都盯着他,所以就算她有那个心又怎么爱啊?何况她还是一个害羞的东方姑娘。
  • exo之重生的冰冷公主

    exo之重生的冰冷公主

    “紫诺若惜!你到底还有没有心!”——exo“呵?心?从我被车撞那一刻开始!那个爱你们如生命一样,只会忍气吞声的紫诺若惜早就死啦!还哪来的心?早就死啦!有心又如何?既然当初你们亲手捏碎了它,就别再妄想它会活过来!还有,紫诺若惜已经死了,现在,站在你们面前的是——木之幻!
  • 亲亲总裁,下午好!

    亲亲总裁,下午好!

    最初的代嫁豪门到后来的情陷至深,整个过程她并没有后悔,因为她学会了怎样爱一个人。每夜的相拥而眠却又让她惶惶不安,难以入眠。“如果有一天,你发现你被人骗了会生气吗?”“那要看是谁了,要是你这个小妮子,就等着一个星期下不了床吧。”“……”这男人真不是一般的暴力。
  • 魔兽争霸之我是创世神

    魔兽争霸之我是创世神

    一个宅男穿越后的苦逼人生!人族!兽族!精灵族!不死族!四族大联合。
  • 孤世雪立华

    孤世雪立华

    她,只是一个小小天启国皇帝的女儿。他,帝尘王朝的帝王。她七岁便成为天启国师口中的妖女,被作为“贡品”送往帝尘。那年,他十岁。一次河边偶遇,他遇见了她,那时的梨花漱漱,他许下承诺,当他登上帝位,便立她为后,一生一世一双人。可后来,她蓦然发现,是她错了。果然,最是无情帝王家!还来之时,又是让后宫鸡犬不宁,又使庶女繁华,又让肥郡主出嫁,刺杀帝尘国皇帝,更是挑起五国之争,仇恨是她唯一支柱。本该传奇一生,不能么?那么就遗臭万年“风凌轩,你记着,无论是沐晴儿还是南宫影会恨你一辈子”
  • 本想起名幸存者的

    本想起名幸存者的

    如果没有那次实验,如果没有打开次元通道,我也只是一个普通的少年,过着普通的生活。血雨的突如其来,丧尸的突然袭击,打破了本来平静的生活,各种魔物层出不穷,吞噬着自己的家园,在这末世之中,究竟几人能够成为幸存者?本想起名幸存者的,可是这个名字被占用了;本想起名幸存者的,可是我又真的是幸存者吗?这个名字,也许是最大的讽刺吧?
  • 倾世倾城:独宠废材二小姐

    倾世倾城:独宠废材二小姐

    她,21世纪大名鼎鼎的杀手,却不料天象异变。一朝穿越,让她成为了叶家废材二小姐,从此以后,咸鱼翻身,麻雀变凤凰,收神兽,炼神器,制神丹......却不料,风华一世的她遇见了他......他,景玄国刹神景王爷,传闻说,他从不让女人进他身内三米否则血溅当场,传闻,他杀伐果断,却血不沾衣,传闻,他总是一身白衣飘飘,却心冷如铁。却不料,他遇见了她......二人相遇,是福还是祸?该笑还是该哭?强强联手,掀起一片腥风血雨......
  • 乘龙战警

    乘龙战警

    昆仑山上天使国度神龙帝国,御花园内有金苹果树,天使食用金苹果后智慧大增,国力昌盛。西方灵教蓄谋已久,暗中派人盗走金苹果树。神龙帝国派遣使者追讨,遭到西方灵教戏弄,只还给一枚金苹果核。龙国使者盛怒之下,将金苹果核抛撒凡间。龙国与灵教宣战,鏖战千年。双方媾和,互派公主和亲。几千年后,具有天人血统的凡人少年小泰,偶然机缘,救助翅膀折断的神龙帝国公主,卷入天使之国波诡云谲的权力争夺和爱恨情仇之中。小泰历尽千难万险,与龙龄公主一道除掉权臣武士,拯救神龙帝国,夺回金苹果树,修成“宇宙力量”大法,打败灵教和死亡帝君,捍卫全人类的和平与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