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767100000001

第1章 甲骨(1)

甲骨概述

一、甲骨的源流

甲骨,即龟甲兽骨旷但古玩中所讲的甲骨是特指在河南安阳小屯村(殷墟);所出土的甲骨。它们之所以为收藏家、研究家所青睐,也并非是甲骨本身,而是在它们上面所刻画的各种符号——甲骨文。甲骨文有两大价值,第一,它是目前我国所发现的最早的、有体系的、最完整的文字,对于研究古文字的发展、演变有很大价值;其次,甲骨文里记录了不少关于商(殷)朝政治、经济、文化、习俗等许多方面的内容,是研究上古历史,尤其是商代历史不可替代的第一手材料,它们的出现,解决了不少历史之谜。鉴于此,甲骨的收藏和研究价值也就不言而喻了。

殷墟甲骨是距今三千多年的商(殷)朝的遗物,但它的发现只是近百年的事。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王懿荣在西鹤年堂买药;识别出所谓“龙骨”原来是刻有古文字的龟甲兽骨化石。以后他就注意收集。到1902年,王已收集到5000多片。王氏也就成为第一个认出甲骨文的人。这一消息传开后,立即引起了不少人的兴趣,一些古玩收藏家与研究者都尽力搜求,不遗余力。古董商们则也乘机四处搜集有字的甲骨出售,索价甚高,甚至以字论价,每字值银达二两五钱之多,在诸多古董商中,以山东潍县两名古董商范维卿、赵执斋贩卖甲骨最有名。他们在两年时间内,仅从王懿荣一人手中就因卖甲骨而各获“二百金”和“百余金”,成为暴发户。但他们为了垄断甲骨来源,很长时间内都没有将甲骨出土的真实地点告诉给一些收藏家和别的同行,只是假说甲骨出土在河南汤阴县。直到1910年,当时的一位甲骨研究专家罗振玉才揭开甲骨产地之谜。这年,有几个从河南来的古董商带来了数干片甲骨,罗振玉获悉后,即刻前去购置,从中挑选了700片有字甲骨,他十分高兴。但一个令人意外的更大收获则是,他从古董商那里得知,汤阴根本不产甲骨,而是产于安阳西北五里的小屯村,那里曾是殷王朝的古都,因此又被称为“殷墟”。

很久以前,当地农民在犁田时就发现了这里的“龙骨”。药铺里的人说这是一种药材,可以收购。于是在农闲的时候,就经常到地里去挖“龙骨”,作为额外收入。赶集时,还把它磨成细粉作为“刀伤药”在市场上出售。但价格都甚微,而且药铺里还不要那些刻有文字的甲骨,凡有字的都要将字铲削掉才能卖。只是这种“龙骨”被确定为商代的甲骨后,其价格也就猛涨了。因而,私挖和偷掘的现象也就十分严重,有时甚至发生抢夺和流血事件。在弄清甲骨的真实产地后,一些收藏家和研究者纷纷遣人亲赴小屯村挖掘、收购,这更增加了私挖之风。据统计在1899至1928年的三十年之中,重大的私人挖掘有九次,共出土甲骨八万片以上。

私人对甲骨挖掘的结果,损失很大,因为村民只知道挖甲骨,却毁坏了许多相伴出现的其他器物,连埋藏甲骨的地层也被搅乱,给甲骨的鉴定带来了一定困难。1928年秋天,前国民党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派编辑员董作宾去小屯村调查甲骨出土情况,并准备组织挖掘。从1928年秋季至;1937年春季,他们在殷墟共进行了十五次发掘工作。最初的工作重点是寻找甲骨文和其他遗物,后来也注意到对宫室遗址和陵墓的挖掘。十五次挖掘共得有字甲骨24918片。第一次至第九次接连在小屯村挖掘,所得甲骨文字收入董作宾主编的《殷墟文字甲编》。第十至十二次,工作重点转至洹河北岸侯家庄西北岗的殷代墓地,但没有得到甲骨文字。第十三至十五次,又回到小屯村进行发掘、并集中在村北的两个地方,所得的甲骨文字收入董作宾主编的《殷墟文字乙编》。

抗战期间,国民党中央研究院的发掘工作被迫停止,取而代之的则是日本侵略者和当地汉奸的狂挖滥掘,所出土的甲骨大批流落国外,有些至今下落不明。

解放后不久,1950年4月,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就在小屯村成立了工作站,恢复了对殷墟的大规模的有组织的科学的发掘工作。迄今为止,一次重大收获是1973年在安阳殷墟小屯村南地出土的一大批甲骨。1972年冬,小屯村村民张五元在村南公路旁的小沟里取土,突然发现在黄土里有些甲骨碎片,其中六片还有刻辞。他立刻向发掘队报告了这一情况。发掘队从1973年春天开始进行两次挖掘,共发现甲骨5041片,包括卜甲70片,卜骨4959片,牛肋骨4片,未加工的骨料8片。这是解放后发掘出的最多一次,所获甲骨文字经考古研究所的研究整理,编辑成《小屯南地甲骨》一书出版。

甲骨文发现之后,不但在国内引起了高度重视,也在国外引起了高度重视。当时的一些在华外国人,纷纷通过各种手段搜购甲骨,因而,在解放前有不少甲骨流散到国外。

早在1903年,美国的二位传教士方法敛和英国的一位传教士库寿龄就从山东潍县古董商那里得知甲骨文是我国三千多年前的商王朝的文字,就合伙从古董商那里购买了不少甲骨,并转卖给英国在上海的亚洲文会博物馆,从中得到一笔巨款。此后,他两人就做起贩卖甲骨的生意来,先后四次成批地从潍县古董商那里收买甲骨。其中最多的一次是1904年冬天,小屯村地主朱坤掘出的数车甲骨,且均系真品。库方二人又偷运了不少甲骨至国外,分别卖给美英两国的博物馆,据了解,方法敛一人在1903—1908年间卖给美英两国博物馆的甲骨就有1700多片。

1909年,德国人威尔茨在青岛买了甲骨711片。二战后不知下落。另一名德国人卫礼贤买72片,其中70片现藏瑞士民俗陈列馆,一片归德国郎佛中国学院,另一片下落不明。

加拿大传教士明义士,1914年在安阳做牧师时,得知殷墟出甲骨的消息,就经常骑匹瘦马徘徊于洹水南岸,偷偷考察古物出土情形。为了搜求甲骨,先是在小屯村向农民收买,但是,他嫌农民出售的都是小片,后来就通过古董商收买了一批大的牛胛骨,上面也密密麻麻刻满了文字,他都装箱准备运走。但没过几天,这些“甲骨”全部在箱内腐烂发臭。原来这批牛胛骨,是古董商为了满足他求大骨的心理,用新鲜牛骨加工炮制后仿制上一些文字,当作真甲骨卖给他的。他自从这次上当以后;就专门收买小甲骨,并认真钻研,成为辨别真伪的能手。明氏在1917年所编《殷墟卜辞》中,自称所藏甲骨达五万片,实是夸张之词。但以后又略有所得,估计有三万片多一点。他所获的甲骨,一部分放置在当时的南京加拿大大使馆;另一部分埋藏在济南齐鲁大学校内,几次欲运往国外都未成。

最早在中国购买甲骨的日本人是在天津《日日新闻》担任主笔的西村博。19,02年,早在罗振玉揭开甲骨产地之谜之先,日人三井源右卫门就探听到甲骨的真正出土地是安阳小屯村,并多次派人到小屯村秘密收买,先后共搜购甲骨30,000片以上。1921年,日人林泰辅把他所收藏的甲骨中比较重要的1023片,编成《龟甲兽骨文字》出版,在日本引起轰动,于是日本人搜集我国甲骨的人就更加多起来。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以后,日本人加强了对华的文化侵略,他们以“调查团”、“研究班”为招牌,或以私人探访古迹、考古旅行的名义,在我国的东北和华北地区进行盗窃活动。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华北和中原地区先后为日本人所占领,他们便专门在“殷墟”盗窃和挖掘古物。据日本学者的统计,日本先后购到甲骨的学术单位约有三十多个,私人收藏名家也在三十个以上。

除上述这些国家外,“殷墟甲骨”还因各种方式流散到法国、苏联、比利时、瑞典、瑞士、南朝鲜等国。那么流散到国外的有字甲骨到底有多少呢?其分布情况又是怎样呢?根据我国甲骨学专家的最新统计,流散到这些国家的甲骨总数约为26,000余片,其分布情况大致如下:

日本:12,443片,主要藏于东京大学考古教研室,东京大学教养学部博物馆,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东京国立野博物馆,东洋文库,书道博物馆等。

加拿大:7802片,主要藏于皇家安大略博物馆。

英国:3355片,主要藏于伦敦大英博物馆,苏格兰博物院,剑桥大学图书馆,牛津大学东方艺术博物馆等。

美国:1882片,主要藏于普林斯顿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哈佛大学,都市艺术博物馆,历史与技术博物馆,自然历史博物馆,国会图书馆等。

德国:715片,主要藏于柏林民俗博物馆。

苏联:199片,主要藏于列宁格勒博物馆,爱尔米塔什博物馆。

瑞典:100片,主要藏于斯德哥尔摩远东博物馆。

瑞士:99片,主要藏于巴费尔人种博物馆。

法国:64片,主要藏于巴黎大学;柴鲁斯基博物馆,奎木尔博物馆。

比利时:7片,藏于皇家艺术博物馆。

南朝鲜:6片,藏于双城大学。

总之,距甲骨文首次发现,迄今九十年来,发掘甲骨的总数量约在十五万片左右。其中现在国外有二万五千多片、现在台湾的有二万五千多片,其余十多万片广布于大陆四十个城市的九十多个单位,主要集中在中国科学院、中国历史博物馆、南京博物馆等地。

二、90多年来出土甲骨文总数

甲骨文从1899年被发现到现在,已90多年了。到目前为止,究竟一共出土了多少片甲骨?这是个很难回答时问题,即便对甲骨文研究有素的专家也无法作准确的回答。从未有人精确统计过出土甲骨的总数。要作精确统计也很难,主要有三点:一、1899至1928年科学发掘前30年间以及1937至1949年12年间出土的甲骨多为私人收藏或流散于国外,有的虽已著录,有的仍未发表,故难以统计。二、甲骨易碎,初为一片而碎为若干片是常有的事,因此一片甲骨往往分散数处,若仅以收藏者所藏数字累加,亦不能准确。如《佚》287(此即《殷契佚存》第287片,余均仿此)出于村中,本史密斯所藏,后赠予哥伦比亚大学东亚图书馆,但碎裂为3片,周鸿翔又著录于《美录》,各不相属。如作统计,岂非平空又增2片。三、一片甲骨出土后,往往数易其主,各自予以著录,同一片甲骨也就重复出现数次,各种著录甲骨文的书籍也就有互相重复的现象。如《铁》139.1(此即第139页第一片。余均仿此),本为刘鹗所藏,其后此骨易主,就重复著录了四次,即《佚》832、《南北·无想》462、《续存》下1498及《冬饮庐》1,这样,一片甲骨便著录了5次,无形中一片变成了5片。如以著录之数累加,则4/5是虚浮之数。又如罗振玉1933年印行的《殷墟书契续编》,收拓本2016纸,但大部分已见于它书,或自相重复,其不重者不足400片。又有许多甲骨,先以摹本著录,后又以拓本或影本著录。如以各书著录之数累加而不去其重复,统计当然不会可靠。第一点,可能使统计数字小于实际数字;第二、第三点则使统计数字大大超过实际数字。所以,要作精确统计,首先需作三事:一、调查,弄清海内外收藏与著录情况;二、缀合,将碎片复原为整版;三、去重,汰除各书中重复之数。在此三事完成之前,对出土甲骨总数无法作精确统计,而只能作个尽量接近事实的估计。一些专家的所谓“统计”,也多少带有“估”的成分。既然是“估”,当然各“估”各的,各人“估”的结果不免有较大的出入。

1950年胡厚宣先生在《五十年甲骨文发现的总结》中说:“据我们粗略的统计,在这短短的五十年里,出土的甲骨共有161999片”。既云“粗略”,便不能精确。这个数字,董作宾1955年著《甲骨学五十年》时批评它是“‘了不得’的夸张”,“距离真实性太远”。其所以如此,主要原因就在于重复太多。

董作宾的统计是:已见著录的约为42005片,其中拓本28种,29020片,照片6种331片,摹本20种,12654片;未见著录的约为54113片,其中已编者6630片,机关采集者15652片,私人收藏者25525片,国外收藏者6306片。董氏写道:“总计的结果,可以说现存的甲骨材料。共总约为96118片,不足10万片,但仍然可以说是10万片。因为这是可以给刘(体智)、罗(振玉)、明(义士)三家残存甲骨的估计,留下几千片的面子。同时我们不要忘掉前面所说的著录各书中重复得如何的厉害!这问题也可以增损数量,为统计留一些活动的余地”。

胡是宁滥毋缺,董则宁缺毋滥,二者竟相差6万多片!

关于前50年甲骨出土的总数,陈梦家也作过估计。他在1954年的估计是:

甲.现在属公家的约5万多片。

乙.现在属于私人的约5千多片。

丙.现在台湾省的约2万5千多片。

丁.流散在国外的约1万5千多片。

总数约为10万片,这是一个比较近乎事实的数字。他估计的是实物,结果与董作宾的估计大体相同。1956年出版的《殷墟卜辞综述》则认为甲骨总数约为98000片,“由此可知出土的甲骨大约10万片”。

但董作宾和陈梦家的统计数字,比实际数字仍然要大。因为他们只是删去了明显的大宗的重复,并没有剔除分散的大量的重复,更没有考虑一甲或一骨碎裂为若干片的因素。所以,即便是96118片这个数字,仍然有浮数在内。当然,我们估计90多年来出土甲骨的总数,不妨以董氏的估计为基础,再加以解放后新出土的甲骨数。解放后出土的甲骨,如前所述,1966年前仅8片;(包括郑州二里冈的两片),1971年以后则有5358片(其中包括周原出土的字甲293片),共5366片。二者相加,总数为101484片。所以,90多年来出土的甲骨文,总数仍可估计为10万片。10万以外的1000多片零头,大致可抵去各书互相重复和一甲(骨)分为数片后多出来的数字。

90多年来,在安阳小屯及其附近出土了10万片甲骨,为我们提供了极其丰富的研究资料。那末,小屯村地下还有多少甲骨没有发现呢?小屯的甲骨是不是取之不尽的呢?当然,甲骨发现的历史并未结束,今后仍有可能继续在小屯出土,但数量恐怕不会太大了。解放前,历史语言研究所在那里翻来复去地挖和掘,得了25000多片;解放以来,也几乎是年复一年地在挖和掘,工作不可谓不细,但所得毕竟不多。恐怕殷墟甲骨绝大多数已经被挖出来,即使还有继续出土,也不会太多了。

同类推荐
  • 盐池1936

    盐池1936

    当对家乡发生在七十多年的那场早已淡出视野的重大历史事件进行重温时,依然能够从仅存的回忆录、民谣集、地方史志等文字资料中,感受到它的波澜壮阔、如火如荼和生动浓烈。历史早已远去,我们尽其所能再现这段烽火硝烟的岁月,激励今人与后人永记历史。这既是一种义务,也是一种责任。
  • 散曲:独特散曲艺术

    散曲:独特散曲艺术

    本书主要介绍了中国古代的散曲历史、散曲作家与作品的艺术特色。包括元初期散曲[(元初散曲三流:志情文学、花间文学、市井文学),代表人物(元好问、杜仁杰、刘秉忠、杨果、商道、商挺、关汉卿、马致远、王实甫、白朴、王恽、王和卿、庾天锡、姚燧)]、元中期散曲(郑光祖、睢景臣、张可久、冯子振、曾瑞)等内容。
  • 印刷品设计与制作

    印刷品设计与制作

    印刷品是平面广告设计中最主要的展现形式。印刷品设计和制作是平面设计专业方向的必修课程,将设计思想通过印刷技术得以完美实现所必须掌握的必要基本专业技能。本书从印刷的历史,印刷工艺的基础知识等基本理论为基础,并以DM宣传单页、折页、宣传册、书籍装帧、包装模切品等印刷品设计项目案例作为实训练习,深入浅出地引导学生,使学生通过《印刷品设计与制作》的学习,了解印刷技术在视觉艺术设计中的作用和地位,基本懂得印前图文处理和印后加工的技术及相关知识,初步掌握印刷技术再现设计效果的基本方法和工艺特征,能熟练地运用印刷媒体表达设计语言,最大限度地发挥印刷技术的完美表现。
  • 中国音乐史

    中国音乐史

    本书以国内具有代表性的中国音乐史教程为纲要,全面而系统地梳理了自先秦至2000年中国音乐史的发展脉络。本书前有“绪论”,对中国音乐史的学科性质、内容、分期特征、特色以及中国音乐史学史的沿革进行了全面介绍;每一章都列出了复习提示、重点等内容,方便考生从总体上把握具体内容;针对性地编列了一些自测题,并附有参考答案,便于考生自己测验;对考生的复习、答题等方面做了大方向指导,并选登了一些代表性学校的研究生入学试题。本书以中国音乐史实为基础,侧重对相关内容做“贯通性”总结与归纳。
  • 声色现场:和苏七七看电影

    声色现场:和苏七七看电影

    电影是一门关于光的艺术。上帝说:要有光。就有了光。光是先在的,就如同大师们是天才。DV时代据说要取代胶片时代了,但大师们的作品不会消失。它们化蝶――化为影碟,飞到我们普通的人眼前。他们和它们都已成为“传奇”。“流言”,说的大多是在商业院线看不到的中国电影。也就是说,听说的多,看到的少。我常常周六去现象工作室――或在别的时间、别的地点为,看个国内导演拍的片子,每回老老实实为中国当代电影做个速记员,渐渐积了许多笔记,也认识了许多年轻的、做着电影梦的人。我传播流言,是想让大家都知道,有些人在多么热情、勤奋、艰苦地做事情。他们的剧情片和纪录片,已成为影像中国的一角,锐角。
热门推荐
  • 柳桃钗

    柳桃钗

    一个人一个城等待来的爱会给你陪伴乖不孤单
  • 灯花影里落长安

    灯花影里落长安

    那一次转身,注定成为终身遗憾;那一次放手,让他尝尽世间冷暖
  • 破界尊神

    破界尊神

    五大势力统治的衍域风云再起,贤门在李贤超强的修为和不凡的领导能力之下迅速崛起,以不可思议的速度成为了衍域第六大势力。另一方面,仙界众仙隐现,九幽之下更有尸魔恶煞蠢蠢欲动。众生楼存在为何?七羽剑为何神兵?李贤身上究竟藏有什么样的秘密?玄变已始,一切即将揭晓……
  • 千梦寻

    千梦寻

    她与他交换了身体,发生了一件又一件的事情,并深深的爱上了对方,在在一觉之后,他与她只记得自己爱上了一个女(男)孩,去一直忘记了对方的信息,他跨过半个世界来寻找她,他们能在相爱吗?
  • 政务工作全书(上)

    政务工作全书(上)

    全面披露中国近五年政治体制改革重要内容,真实反映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若干动作,具体描述中国特色政治管理体制改革全过程
  • 新课程百科知识-球类运动漫谈

    新课程百科知识-球类运动漫谈

    本系列图书介绍了文字,舞蹈,地理,自然,音乐,雕塑,丹青等文化知识。
  • 每天给孩子一个成长哲理

    每天给孩子一个成长哲理

    青春是我们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美好的青春应该是充满活力的,应该是求知若渴的,更应该是增长见识与明了事理的。
  • 无为强者

    无为强者

    一个人,一本书,一道残缺的上古灵魂,看大学生莫无为如何在这异界成就强者,君临天下,笑傲红尘
  • 泪痣:我不允许我再爱上你

    泪痣:我不允许我再爱上你

    一个眼角长有泪痣的平凡女孩,遇上了嚣张霸道的贵公子,囧事连连。那个女孩喜欢上了一个温柔的天使,但他值得更好的人陪伴,不敢奢求。女孩子外表坚强,内心脆弱。亲生母亲是害死父亲的凶手,女孩是记恨还是宽容。女孩一点点的蜕变,将爱情仇恨亲情玩弄与股掌之中。泪痣,眼泪流下,化作珍珠泪。
  • 异世之巅

    异世之巅

    现今异世大陆的多数玄真气修炼者都受着某种力量的束缚,只是这种束缚到底是什么呢?修元,修玄,修真,修空,修灵,修仙甚至更高。只是为何进入修仙界的先祖们得到召唤并超空精灵的异能后就停在修仙界了呢?主人公明阳也是受到了这种力量的束缚,为了寻找答案他离开家族,开始了他的苦修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