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767900000010

第10章 黑格尔的概念论(2)

2、“反思的判断”。

相对于“质的判断”,“反思的判断”不是直接的。“反思的判断”不仅对共同的“质”作判断,而且对一物与他物之间的关系也作判断。也就是说,“反思的判断”不仅“反思”自己,而且还“反思”与自己联系在一起的他物。

具体来讲,“反思的判断”的“谓词”与“主词”的关系不是直接的而是间接的。在“反思的判断”里,谓词不像“质的判断”里的谓词一样是指直接的抽象的质。也即:“反思的判断”的“主词”与“谓词”的关系不仅仅是自身的直接的质的关系,更是“主词”通过“谓词”表明自身与另一事物的联系。例如,我们在“质的判断”里说,“西瓜是甜的”,这只是说明了西瓜的一种直接的属性,所以这只是一个单纯的“质的判断”。但是如果我们说,“西瓜能帮助人们解渴”,在这一个判断里,我们并不仅仅是从西瓜自身的直接属性来考察西瓜,而是过渡到了西瓜的外物(即人)的关系来考察西瓜的属性,这就是一个关于西瓜的“反思的判断”。

黑格尔认为,所谓的“本质”就是指在一物与他物的关系中考察事物自身,而“反思的判断”正满足了“本质”这一特征,因此黑格尔认为,“反思的判断”相当于概念发展的本质阶段。因此,相对于“质的判断”来讲,“反思的判断”从更深层次上具体地叙述了“具体概念”的内容,是深刻的、内在的、本质的。当然,“反思的判断”也有它自身的不足之处,例如,“反思的判断”自身虽然超出了主词的个别性,涉及到了自身与周围其他事物的关系,但是,“反思的判断”毕竟还只是抽象的、纯理智的思考方式,并不能表示出主词的真实的概念,不能真实地反映客观,还不能对客观的内在本性进行真理意义上的揭示。

至此,黑格尔又对“反思的判断”的不同的发展过程中的单称判断、特称判断和全称判断进行了区别。具体怎么理解这三个概念呢?我们不妨来看几个例子。“这种植物是有毒的。”——这就是一个“单称判断”。这一判断中的“这种植物”既是单一的,又是普遍的(含有普遍性)。

既然“单称判断”中的主词既是单一的又是普遍的,那么,“单称判断”中主词的“单一性”就会因为“普遍性”而使得“单称判断”过渡到“特称判断”,也就是说,不仅仅是只有这种植物有毒,而是很可能有其他种类的植物也有毒,继而得出“有些植物是有毒的”这一“特称判断”。“特称判断”的不足之处在于它只是主词的一种外在的规定,虽然超出了单一性,但是很不确定,也就是说,“特称判断”自身还包含有否定性,具体到例子中就是指“还有些植物是没有毒的”。也正是因为“特称判断”自身的这种不确定性或者否定性,“特称判断”最终会过渡到“全称判断”。

“全称判断”是既超出了单一性,又具有确定性的。例如,“凡是动物,就都会有死的那一天的。”这是一个“全称判断”。很显然,“全称判断”不仅仅是外在的表面上的全称,而且由形式的数量的全称判断达到了内在的本性上的全称。在“全称判断”中,主词是个别事物集合起来达到的全体,是一个永远也不会达到满足的全体。

从本质上讲,单称判断、特称判断以及全称判断之间的对应关系也就是个别性、特殊性和普遍性之间的对应关系。“全称判断”中的“全”代表普遍性,是个别事物的根据和本质。例如我们上边讲到的那个例子:“凡是动物,就都会有死的那一天的。”但就某一个动物来讲,它既是个别的又不是个别的,因为它不仅是个别存在的动物,同时还是与其他动物发生联系的动物。或者说,该动物的个别性不是孤立的,而是在一定意义上从属于它的普遍性,继而从它的普遍性中得到提高。普遍性是个别事物的根据和基础(即概念是事物的本质),没有普遍性,就没有特殊性,更没有个别性;特殊性和个别性是普遍性的具体表现。这也正是个别性与特殊性、普遍性的内在联系。

3、“必然的判断”。

“必然的判断”是“反思的判断”的进一步发展,“必然的判断”和“反思的判断”同样相当于概念发展的“本质”阶段,不过,“必然的判断”比起“反思的判断”来更有必然性,它更深刻地、更具体地陈述了主词的内容与特性。在黑格尔看来,“判断”不应该只停留在形式上,而应该深入到判断的“实质”,因此,判断发展到主张判断“主词”与“谓词”的同性、使得判断关系转变为必然关系的“必然的判断”是必然的。黑格尔认为,在“必然的判断”里,“谓词”所陈述的应该是“实体的规定性”。

黑格尔认为,必然的判断包括形式逻辑所说的直言判断、假言判断、选言判断三种形式。

(1)直言判断。“直言判断”就是指在“谓词”中包含有“主词”的本性或者说包含有具体的普遍性。我们知道,普遍性自身就有否定自身的本质属性,因此,“谓词”便表示排他性的本质规定。“直言判断”的逻辑形式是这样的:甲是……或者乙是……。例如,我们说“菊花是植物;小狗是动物。”这里所讲的“菊花”、“小狗”是“偶性”,而“植物”、“动物”是内在属性、是实体。相对于“菊花可供观赏”、“小狗可以看家”这样的“反思的判断”,“菊花是植物”、“小狗是动物”就是必然的判断。当然,“菊花是植物”、“小狗是动物”这样的必然的判断仍然是比较抽象的,因为它没有具体说明“植物”、“动物”这些概念的具体属性,还只是一种主词不包含宾词的全体的判断。因此,“直言判断”仍必须向前发展过渡到“假言的判断”。

(2)假言判断。“假言判断”就是指主词和谓词各有其独立的现实形式,而其同性质的东西则是内在的。也就是说,一方的现实性就能表示对方的存在。一般来讲,“假言的判断”的逻辑形式是这样的:如果甲是……则乙是……。“假言的判断”的结论是中介性的,是以“直言的判断”为前提发展而来的,它必然要依靠一个前提原因。“假言的判断”包含有直言、疑问、假设、问题。“假言的判断”都以肯定为基础,在范畴上表示为原因与结果。

(3)选言判断。在概念外化的过程中,“主词”与“谓词”的同一性同时建立起来,这就是指“选言判断”。黑格尔认为,在“选言判断”里,“主词”和“谓词”都是具有普遍性的。并且,这里的普遍性是一个循环的圆圈,最初表现为“类”的循环,并会慢慢发展成“种”的循环。“选言判断”的逻辑形式是这样子的:如果甲不是“此”,那么甲就是“彼”。例如,“诗不是史诗,就是剧诗或抒情诗。”选言判断所要说明的“类”,实际上是统一的,不是“彼”就是“此”,但是在“种”上是互相排斥的,主词与宾词二者完全同一或者说普遍性适应于特殊性之中。在这里,“类”与“种”的关系表现为:类是种的全体,种的全体就是类。实际上黑格尔在这里所讲的“类”与“种”的关系也就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或者说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也就是“概念”。

(4)“概念的判断”。在“选言判断”里,黑格尔认为,类是种的全体,种的全体就是类,这实际上就是特殊性与普遍性的统一。而特殊性与普遍性的统一就是概念。因此,“必然的判断”最终过渡到“概念的判断”也是必然的。黑格尔认为,“概念的判断”应该是关于真理价值、本质、善、美的判断。“概念判断”应该对所判断的对象作出一定的价值上的判断,也只有对对象的价值作出判断,才能使判断与实践发生关系。黑格尔认为,“概念判断”是客观的,有必然性(因为它是从必然的判断发展而来的)。同时“概念判断”正像它的概念所讲得那样,必须要说明的是它所要判断的对象是否符合其本性、概念以及符合到什么样的程度。例如,“这花长得不错。”在这一概念判断里面,谓词“不错”表述了“主词”——“花”的一种生长的状态,是对所指的对象——“花”的生长状态的一种价值上的肯定。也就是说,这“花”没有长成其他样子,符合这“花”的概念、本性。这就是概念判断的最基本的特征。在黑格尔看来,要作出一个真正的概念判断,就必须对所要表述的对象有一个相当深刻、相当具体的认识,必须从本质上把握所要表述的对象的概念。也正因为概念的判断具有这些特征,“概念判断”才应该被认为是最具价值的判断,应列在判断分类表中的最高级。

黑格尔认为,概念判断包括确然的判断、或然的判断和必然的判断三种。“确然的判断”是对“对象”的存在状态进行确定的一种判断,也就是确定“存在”还是“不存在”;“或然的判断”是对所表述的对象的可能性进行确定的一种判断,也就是确定“可能”还是“不可能”;“必然的判断”是对所表述的对象存在的必然性进行确定的一种判断,也就是确定“对象”的存在是“必然的”还是“偶然的”。在黑格尔看来,“概念的判断”应该是以概念为内容,也就是说应该以简单形式下的全体为内容或者说应该以普遍性和它的全部规定性为内容。在“概念的判断”的发展初期,“概念的判断”应该表现为确然判断。确然的判断是以个别事物作为主词,而以普遍性与特殊性是否一致为谓词。确然的判断并不一定具备独立的可靠性,在最初只表现为主观的特殊性。在确然的判断的最初阶段,由于它的直接的主词里还没有包含特殊性与普遍性的联系,所以它完全可以为另一论断所反对。也正是因为确然的判断完全是确定的言论,与之相反的争论也就在所难免。这样,确然的判断也就自然而然过渡到或然的判断。而或然的判断就是指还不能完全肯定的“是”与“不是”的判断,是指对象是否绝对符合概念本身的判断。由于或然的判断是处于一种不确定的状态,所以最终会过渡到有确定意义的必然的判断。“必然的判断”也像“确然的判断”一样最终也是会对所表述的对象有一个肯定的判断,但是不同在于,确然的判断是主观意义的肯定,而必然的判断相对来讲是客观的肯定,是具有说服力的。下面看这样的一个例子,“这座建筑是完美的。”这是一个确然的判断,具有肯定的意思,但这里的肯定的主观意义非常明显的。由于这里的肯定相对来讲是“主观”的,因此就会有反对的言论“为什么这座建筑是完美的”?反对的言论引起争辩,最终导致“这座建筑也许是不完美的”这样一种不确定的状态,发展到“或然判断”。而必然的判断是经过深思熟虑,或者经过一定的实践而最终作出“这座建筑是完美的,因为它不同的风格和独特建筑理念”这样的必然的判断。

最后,黑格尔认为,“概念的判断”实际上就是空虚的联系词“是”的充实化,是联系词“是”的逻辑内容上的扩充。试想一下,的确如此,概念的判断里的主词与谓词自身其实就是整个判断,概念就是主词与谓词的统一。事实上,当概念被区分为主词与谓词两方面时,概念即是两者的统一。

推论

“推论”是黑格尔在“概念论”里考察的第三种主观性思维形式。黑格尔认为,推论是概念和判断的统一体;判断是以概念的个别、特殊和普遍三个环节为基础,从偶然向必然推演的过程,是比判断更能表现概念完整性的思维形式。这样看来,“推论”虽然是在“概念”和“判断”的基础上进行的,但是概念和判断也正是在推论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概念在推论的过程中慢慢地完成自己;判断在推论的过程中实现对概念的终极判断。黑格尔提出“推论”的思维形式就是为了表明下面这一点:一切事物都是推论。黑格尔认为,推论是最合理的,一切事物的存在也是合理的,所以,一切事物都是推论。当然,黑格尔这里所说的“一切事物都是合理的”也

就相当于说“一切事物都是个别、特殊、普遍三个环节的统一”。

同样,黑格尔对形式逻辑的推理也作了相应的批判。

一般来讲,形式逻辑中的推论即三段论法,也可以看成是理性思维的形式。但是三段论法不涉及推论的内在联系,只涉及主观的形式,例如,理性原则与理性行为以及理念等之间的联系根本没有涉及到。也就是说,形式的推论与理性的内容是毫不相干的,形式的推论根本上就是以不合理的方式来表述理性的。现实生活中,我们一谈到理性,就觉得这只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概念,根本不会把理性的实质以及它与推论的关系联系起来理解。其实,从本质上讲,理性的内容和思维规定性两者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不可分割的。具体来讲,理性的内容和思维规定性两者的关系可以这样表述:理性,具体的理性只有通过思维的规定性才能真正表现出来;思维的规定性,只有具体能表现理性内容的思维的规定性才是有存在意义的。总而言之,理性的内容和思维规定性两者是互相依存的;把推论的内容只限于形式的三段论法是不可能把握理性的实质的。

在此基础上,黑格尔又对“知性推论”和“理性推论”作了区分。

黑格尔认为,一般来讲,形式逻辑里的各种推论的概念的各种规定是彼此对立着的。作为这种推论的两端,即个别性和普遍性以及联结它们的“特殊性”,彼此实际上是抽象的、对立的,因为它们之间的联系只是简单的外在联系,而不是本质意义上的内在联系。黑格尔把这种推论称为“知性推论”。在黑格尔看来,从形式上讲,知性推论是理性的,但实际上是没有概念的;知性推论有时候是把主词与个别性相联系,有时候是把普遍性从属于一个外在于它的主词。与知性推论相反,“理性推论”里的概念的各个规定之间是有着内在的联系的。“理性推论”的主词反映着普遍性即概念自身的同一。黑格尔认为,只有反映着普遍性自身的同一的主词才是真正的主体,也只有在这样的主体里,才能真正达到理性推论。

针对“知性推论”和“理性推论”,黑格尔认为,不应该把它们对立起来,实际上它们是联系在一起的。“知性”是概念的抽象形式,而理性是概念的真实的本质。黑格尔认为,概念不能仅仅是“知性”的,也不能仅仅认为是绝对理性的。从本质上讲,形式逻辑的推论本身并不是理性的,而是知性的。而真正的概念则既是“知性的”又是“理性的”。黑格尔认为,如果把“知性”和“理性”完全隔离开来,把它们完全理解成两种不同的概念,是完全错误的。如果我们在人是具体事物的时候,只是停留在“知性”的表面,是不可能达到认识的本质,完成认识的任务的。但是,要真正深入到理性的深度,“知性”又是必不可少的一个步骤。

黑格尔按照认识的内容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矛盾发展过程,把“推论”分为三个阶段:“定在的推论”、“反思的推论”和“必然的推论”。

同类推荐
  • 正义为何如此脆弱(悠斋书评及其他)

    正义为何如此脆弱(悠斋书评及其他)

    从根本上说,正义的实质内涵体现为权利与义务的对等交换。说得再直接简明一点,所谓正义,就是相互性基础上的利益交换。社会制度和伦理规范的正义直观上表现为社会权利和义务的公平安排或分配。但社会不是抽象集合体,它是由诸多个人在一定共契上组织成为的生活共同体,其组织结构及其运作凭借或通过诸如国家政府、社团组织机构或特定的社会管理机构得以实现。
  • 曾国藩冰鉴(第八卷)

    曾国藩冰鉴(第八卷)

    《冰鉴》以冰为鉴、明察秋毫,以神为鉴、相骨识人。办事不外用人,用人必先识人,识人必先观人。古今中外在观人、识人、用人方面可以说是有成有败,为使大家在观人、识人、用人方面不受任何影响,特编辑了此书。本书通过对人体的神骨、情态、刚柔、容貌、须眉、气色、声音这七个部位的论述,以达到正确观人、识人、用人的目的。在这里我们不谈论观人、识人、用人的大道理,只希望大家在观人、识人、用人方面能够获得厚益。
  • 沉思录

    沉思录

    本书由古罗马唯一一位哲学家皇帝马可·奥勒留·安东尼所著,是一本写给自己的书,内容大部分是他在鞍马劳顿中写成的。它来自作者对身羁宫廷的自己和自己所处混乱世界的感受,追求一种冷静而达观的生活。这本书是斯多葛学派的一个里程碑。
  • 晏子原来这样说

    晏子原来这样说

    走近晏子的心灵——去感受他的仁爱无边,躬亲示范……晏子是思想的圣者,行动的巨人,后世的尊崇。走近晏子的学说——去品读他的治国良策,忠君为民……晏子是旷世的贤臣,万民的榜样,永恒的丰碑。
  • 周易

    周易

    《周易》为儒家重要经典之一,又称《易经》,包括经和传两部分。本书将《周易》的六十四卦分别予以详细解读,每卦独立自成一体,各节皆有原文、译文、启示,每卦之后附有中外著名事例,以期深化理解,达到抛砖引玉之效。
热门推荐
  • 我的兼职同事

    我的兼职同事

    校园爱情现实小说。钱河,一个总爱多愁善感的人,对爱情胆小懦弱,默默地陪在喜欢的人身边。为了暗恋的女孩,报考X大,在X大,遇到了同寝的四个兄弟,遇到了同在书店兼职的女同学。在校园里,经历了一件又一件的事情,有爆笑,有悲伤,有感人,有励志,有现实。一个不一样的大学生活。愿每个人都能保持乐观心态,去看待这个世界,找到适合自己的人。
  • 网游之战将之路

    网游之战将之路

    枪挑百万玩家,斩巨龙,身浴龙血,为了死去的妻子能在游戏中复活,陈默不得不踏上成神之路。
  • 莲兮莲兮奈君情

    莲兮莲兮奈君情

    自古成王败寇,她在七岁那一年遭遇了人生中最大的变故。爱的人相继离去,她想逃,却又能逃往何处?“阿莲,还有我,让我来保护你!”他,青梅竹马,倾国之貌只因她笑。“你是我的,命中注定,逃不开的。”他,傲视天下,只为她卸下荣华。兜兜转转,终还是舍不了他。一生一世,只君一人;一生一世,只恋吾妻。
  • 天寂神道

    天寂神道

    云雾缭绕的仙山悬浮在空中,数根擎天巨柱矗立在一方,不知从何处倾泻的天水平铺而下。接着是无尽幽冥,到处是鲜血,气泡,液体在黝黑的石壁上缓慢流动。是梦还是现实,林彦也无从知晓。创自己的法,走自己的道,神魔何惧,只要敢惹我,就要尝尝我的法!
  • 三界冥王

    三界冥王

    王明,一个二流大学的应届毕业生,本想找个工作安安稳稳的生活下去,可第一份工作就差点让王明变成被包养的小白脸,无奈酒吧买醉,又差点丢了小命。无意中捡到一本魔道修炼秘籍,修炼刚有小成,便隐藏魔功去道门修行,谁知途中又遇到一个疯癫和尚……
  • 乐府传声

    乐府传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诛天仙帝

    诛天仙帝

    有一个算命老头对我说,我注定一世孤独,亲人、红颜、好友必将离我而去或因我而死。他说这是命,是老天决定的。我本只想做个田园自在翁,但这却从我12岁遇到那个老头后成为遥不可及的梦。该死的老天,我既然下不过你,那我就掀了这棋盘,逆了你的意,我要世间在无人敢决定我的命。
  • 至秋离夏之倾国倾城

    至秋离夏之倾国倾城

    离夏从小生活在美国,能文能武,有着逆天的颜值,还有一个宠她上天的老外爹地。她知道自己是他的养女,他却尽他所能去疼她,离夏于他而言就是亲生女儿。为找寻小时候的好朋友,离夏独自一人来到黎夏学院,真相随之而来,她是选择逃离还是面对,在爱情面前,她能否跟随自己的心……
  • 仰节堂集

    仰节堂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现代生活身心健康学习指南

    现代生活身心健康学习指南

    本书内容为:人生十二大要素,身心健康为乐,是坚持终生学习为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