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768300000022

第22章 向拉萨进发(2)

天黑了,雪粒和冰雹不停地敲打着帐篷,仅有蜡烛照明的“报馆”里,编稿的、刻钢版的、记录新闻的都连夜奋战。焦东海写道:“我编完稿就睡了,可是搞油印的同志不能睡,这时他们的工作才刚开始呢。他们什么时候完成任务的,我全然不知。第二天天不亮,一声号响,我起来一看,报纸已全印好了。当我们把报纸发到部队时,战士们都说:‘哎呀,在雪山上你们还能出报,不简单。’这是我第一次雪山办报的经历,现在回想起来还觉得挺自豪。”

十八军宣传部宣传干事张成治,随十八军先遣支队从昌都向拉萨进军途中,是油印小报的收音员。先遣支队从昌都出发的第二天,第一张油印小报就诞生了。此后,每隔两三天,就要出一期。每天下午一到宿营地,张成治搭好帐篷后,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架好天线,把收音机接上干电池,调试好,准备夜里收音。

无论是大雨滂沱,还是风雪交加,张成治都是如此。在万籁俱寂的深夜,他点燃一支蜡烛,守在收音机旁,把收音机调到仅能听清的音量,全神贯注地抄收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报的新闻。然后,这些新闻就将刊登在手工刻写的油印小报上。十八军官兵们就这样“听”到来自万里之外的资讯。晚上10点开始收音,往往很不顺利,“我们就像在复杂的敌情下打游击似的,不得不采取各种办法来克服高原恶劣气候造成的困难。”尤其是在雪山脚下宿营时,收音干扰特别强烈,杂音很大,声音失真。收音机里的声音断断续续。张成治一面抄收,一面频频调整收音机旋钮,还是无法将新闻完整记录下来,只能把收到的段落大意整理改编成短讯。有时,夜里根本接收不到电波,他就在第二天宿营后,再收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新闻节目,将强记、速记下来的主要内容编成简讯,保证出报需要。

翻越海拔五千七百多米的丹达山时,夜里气温降至零下二十度左右,张成治和负责刻写、油印的战友依然在冰冷的帐篷里坚持出报。钢笔冻得不出墨水,写不出字来,就先揣进怀里暖一阵,再拿出来写,两支笔交替使用。手指冻得僵硬、生疼,放在嘴边哈上几口气,继续干活。张成治每天夜里收音、编稿,深夜以后才能睡觉,清早随部队一起起床,每天跋涉四五十公里路,睡眠严重不足。为了保证晚上收音时全神贯注、准确无误,张成治养成了一个习惯,行军路上只要听到休息哨音响起,马上往高处一躺,哪怕只有十分钟,也得睡上一觉。

惠琬玉是随十八军独立支队从西北进藏的,她也有一段难忘的收音员经历。一天宿营后,通信员给惠琬玉送来一张纸条。她打开一看,是独立支队指挥员范明写的:“抄收记录新闻的同志,希望把你的字写得工整一点,否则你的外国字我就不认识了。”年轻的惠琬玉对工作和荣誉看得比什么都重,这张纸条使她难受得眼泪不由自主地流下来。其实,字写得歪歪扭扭有客观原因一那天深夜,风雪交加,气温骤降,冻得她直打哆嗦,冻僵的手就是不听使唤。她暗暗责怪自己,如果第二天一早重新誊写一遍再交稿就好了!

部队抵达藏北重镇黑河休整期间,惠琬玉抄收到一条令她激动无比的新闻,她听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音员用清脆悦耳的声音播报:“我中国人民解放军从西北进藏的部队,越过千山万水,排除种种困难,已经胜利到达藏北重镇黑河。”这是行军数月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第一次向全国、全世界广播人民解放军从西北进藏的消息!第二天,这一消息通过惠琬玉他们编写的《草原新闻》在部队传开,官兵们一片欢腾!能在“众人皆睡我独醒”的时分,第一个听到并记录下这条消息,再把它传播开来,那种幸福的感觉,惠琬玉一直记忆犹新。

1951年春天,西康省北部重镇甘孜热闹异常。一方面,修建机场和筑路的部队、民工以及装备器材云集到此;另一方面,进藏部队的首脑机关从川西的新津前进到这里,为下一步长途进军进行着紧张繁忙的多方面准备。

就在这个时候,军政治部宣传部部长夏川把《建军报》编辑肖钢叫去,告诉他军政治部决定组织以建军报社铅印工厂为主体的一支运输队,命名为政治部牦牛队,把铅印工厂分前后两个厂,将一架脚踏铅印圆盘机及铅印工厂的一整套设备和军政治部、报社、新华书店的图书、布告、其他器材等共约一百几十驮物资运到拉萨。在这些物资中,除照相制版机等较精密部分由人携带和由自己的骡马驮运外,大部分要雇藏族群众的牦牛驮运。为便利运输队牦牛群的放牧,政治部决定走海拔普遍较高、人烟更加稀少、路程更远但牧草较为丰盛的北线。就是说,这支运输队要远离大部队单独行动。为此,军政治部调肖钢作为部里代表,谢显维为队长,指导员李恒义及康管理员共同承担这个任务。

五十多人组成的牦牛队于6月初出发了。

一天上午,牦牛队正行进在距类乌齐不远的黑松,这里林密路窄,肖钢和谢显维正走在中间偏前的一批牛群后边,突然发现在他们的两侧,三五成群的藏民几乎与他们齐头并进,距离越来越近。他们有的扛着火药枪,有的手持长矛和弓箭,有的腰插长刀,牵着猎犬,面带怒容,不停地窥视牦牛队。他们还发出严厉的吆喝声,远处有人随声呼应。这是怎么回事?肖钢他们搞不懂,却看见在四周的小山头上由近到远依次升起了缕缕青烟。肖钢忽然联想起“烽火台报警”的故事,霎时紧张起来。快速回忆所有关于当地藏族风俗习惯的介绍,眼下这个时节没有任何节日或集会活动的记载呵!走在最前面的同志急速回转来报告说,正前方的路上一些手持兵器的藏族群众“发出警告:不准再向前走”。就是说,这一切非常行动完全是针对牦牛队的。为什么会这样呢?

就在这时,通信员小刘和牦牛队的排长老关提着驳壳枪,拿着藏刀,牵着一匹坐马,押着一位藏族群众,气喘吁吁地走到肖钢面前,嚷道:“他拿我们的制版照相镜头,被我们抓住押来了。”那位藏族群众打着手势,嘴里急促地说着,像是在争辩。遗憾的是肖钢他们不懂藏语。藏民们的“包围圈”越来越紧缩,气氛越来越紧张,这时,翻译张弟华到了。几分钟过后,张弟华笑着说,搞误会啦,这个头人拾到了制版照相镜头,追上来送还,但要索取报酬,语言不通,被误扣起来。

原来老关和小刘在队伍后边,他们徒步过河时,把随身携带的制版照相镜头忘在河边。这位头人骑马过河时发现了它,捡起来就尾随运输队赶来。老关和小刘发现镜头丢失后,火速跑回河边寻找时,双方半路相遇,那头人一面打手势说话,一面晃动镜头,却并不交出,还张开手要东西。老关、小刘弄不懂对方意思,就直挺挺地向前逼要,头人坚持不给。在这密林深处,队伍已经走远,关、刘二人顿时感到紧张,就莽撞地把头人押了过来。张弟华判断,一定是押解途中头人用了巧妙的传信方法,使附近藏民很快聚集而来,从而出现了眼前的惊险一幕。

随后,全部主要当事人一起到类乌齐解放委员会主任、寺庙活佛那里商议善后。离开之前,那头人大声向四周藏民交代,要大家不得对解放军采取不友好举动。周围藏民虽未撤离,但已无剑拔弩张的杀气了。事情圆满结束,头人就送还失物索取报酬表示歉意,肖钢他们为酬谢头人积极送还失物,赠给若干银圆、五块茶砖,还留头人吃了一顿团结饭。

总结教训,语言不通是关键。从此,大家不约而同地主动学习藏语。学藏语成了这次行军生活中的一项必需内容。

进入羌塘,已到9月上旬了。无际的草原呈现枯黄色,一夜飞雪,进入冰天雪地。肖钢暗叹御寒准备大意了。原本应当在昌都等配齐冬装再前进,由于几个原因而疏忽了:一是专运被服的牦牛队迟迟未到;二是两家赶牦牛的藏民老说,如果晚走,下了大雪,盖住牧草,牦牛吃不饱,问题就大了他们主张赶在大雪压境之前早走早到。加之从甘孜到昌都的胜利鼓舞着大家快走的决心,就在部分人没带冬装的情况下,说走就走了。现在只有一个选择:顶着严寒继续前进!

然而,就在准备翻一座雪山时,张弟华发烧到近40度,昏倒了。运输队不得不就地驻扎下来,经诊断,他得的是肺炎。牦牛队随身携带的只有口服退热消炎药片。所有的人都围在张弟华身旁,大家边在他头上凉敷,边找话安慰。人们心里明白,在这狂风呼啸、冰天雪地的环境下,如果病情继续恶化,结果不言自明。总算幸运,张弟华扛过来了。肖钢他们明白,此地不能久留。等不及张弟华恢复,大家让他把所有御寒衣物都穿上,骑在马上,与部队一起继续西进。

第一支科考队

大家躺在帐篷内听老牟讲述他参军的经历和乡愁,远处不断传来凄厉的狼嗥声。正当昏昏欲睡的时候,忽听大声惊呼:“狼来了!”顿时帐篷内紧张起来。王仲赶忙从睡袋中探出头来,只见帐篷当口露着两只冷彻似电的眼睛,直直地盯着她。果真是狼!……

进军西藏初期,张国华向中央、向周总理建议,派遣一支科学工作考察队进藏,用专家、科学家的眼光更多地了解西藏的宗教、文化、历史、地理等,以便更科学地、更好地建设西藏,经营西藏。为此,张国华利用在北京开会的机会,专门拜会政务院文化教育委员会主任兼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地质部部长李四光等,得到了他们的支持和帮助。1950年,中国科学院成立第一年,组织了一支五十多人的科考队前往西藏,进行社会、人文、教育、地质、农业等方面的调查研究。

这是中国自己的科技工作者,第一次进入此前只有几个外国探险家做过零星地理考察的西藏。这次科考中,仅地质方面就取得不少重大收获,为西藏这个“地质空白区”画下丰富的色彩。这支科考队的队长,是著名的地质学家李璞。

曾为当年进藏地质科考队队员的张倬元教授写了一篇题为《进藏首次科学考察的回忆与思考》的文章,翻开了一段鲜为人知的往事。

“离开北京是1951年6月7日”,作为最年轻的队员,刚从清华大学毕业的张倬元对一切都感到新鲜。科考队坐火车到达武汉,然后坐飞机到达重庆。这是张倬元第一次坐飞机,他一直闭着嘴,飞机上升时耳鼓膜痛得不行。从重庆再转飞机到新津,然后就只能乘帆布篷的卡车向西藏进发了。

入藏科考路线数次跨过由大渡河、雅砻江、金沙江、澜沧江和怒江深切而成的横断山脉绵延数百公里的崇山峻岭。那时,仅有一条通车公路,只能通到雅砻江边甘孜之西约四十公里的干海子,之后只有徒步,一些路段能骑马。

翻山成为常事。“从海拔近三千米的地方,爬上四千多米的高山,再下到山的另一面……”隆冬时节,白雪皑皑。没有路,怎么办?他们请藏族老乡带二十头牦牛。牦牛在前面走,将积雪膛出一条“雪胡同”,他们跟在后面穿行,进入了波密地区。

一晃到了盛夏,要往拉萨进发了。没想到,连续十多天的大雨降临,易贡湖水位上涨,靠河的大路被洪水冲垮。科考队十二个比较年轻的队员组成修路队,拿着一把刀、一柄十字镐和两把铁锨出发了。路,傍着山溪盘上山去,两旁是长满茂林的陡壁,下面是奔腾的急流,路面仅一尺多宽,到处被塌方的大石头、大树树干阻拦。张倬元他们把木棒插在石头下,用力一推,石头滚下山崖;遇到大树推不动,就用刀砍开;如果路基垮塌了,就找来碎石重新填。就这样,一边修路一边前进,走出波密地区。

翻山难,急流险。急流上没桥就要用羊皮筏子。“羊皮筏子就像一个大柴锅”,张倬元形容说,三根木棍做支架,外包羊皮,一根木棍在“锅”的周边,另外两根十字交叉并把“锅”底和“锅”边的木棍撑起。过江时,把物品堆放在中间,两个人和船工各自坐在等边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上。船工用一只短桨反复在两边划水,筏子就能斜着划到对岸。有一次,张倬元和地质学家王大纯过金沙江,筏子才过中流,船工一不小心把桨掉进江里,幸亏手疾眼快,一把将桨抓回,才化险为夷,不然,筏子没有桨就只能顺水漂。

在两年多的科考中,风餐露宿是常事。张倬元记得,出发前还给他们发了帆布袋、雨衣、帐篷等简易装备。帆布帐篷是圆形的,中间用一根两米多长的木头撑起来就能用了。有时他们睡在大树下、石洞里,甚至砍下树枝铺在雪地上做床。有一天,带路的藏族老乡说晚上能住洋房。听到这个消息,张倬元和队友们分外兴奋,到了目的地一看,原来是“羊房”而不是洋房,羊房是草原上圈羊群的木头棚子。他们不由相顾哑然失笑。

科考队用最简陋的工具,确定出青藏高原的四个地层系统,与十多年后形成的现代板块构造及地体学说划分基本吻合;经有关专家鉴定的动植物化石约两百属种,为西藏奠定了生物地层学基础。

从北京出发前,科考队搜集到的地形图仅有两幅一昌都幅和拉萨幅,是国外版的1:100万的蓝晒图。这种图上只能看到大江大河的流向、山脉的延伸方向和城市的位置。张倬元说:“于是,沿着行进路线绘制1:5万比例的路线地质草图,就成为我们每时每刻不可或缺的工作。”罗盘、地质锤、放大镜和老式照相机,科考队只有这几样最原始的装备,几个年轻人连计时的手表都没有。

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研究员崔克信,长期从事边远地区的野外地质调查和矿产勘测,他对地质路线图极其认真,每天采用步测法测定距离,手脑并用地数步数。全靠数脚步或目测来估算确定走过的距离和观测点的位置,然后将这些路线及其观测结果拼接为区域性的地质图。同是起点和终点处的距离或闭合误差仅二三公里,即使用当时先进仪器的允许误差也不过如此。

从英国留学归来的李璞,是剑桥大学博士,当时已是知名的地球化学家、岩石学家与同位素地质学家,他则是用行进时间估算距离。每天,李璞完成路线地质图后,还要绘出沿途的地质剖面图。日积月累,他又能绘制出一个较长时段甚至某个地区的示意地质剖面图,也就是形成了该地区的地质构造概念模型。在科考队渡过金沙江向昌都前进的途中,他们发现,金沙江以西的地层与江东广泛分布的西康群地层完全不同,是内地从来没有见过的全新地层系统。

为了解除不能识别地层年代的困惑,科考队迫不及待地寻找能判别地层年代的标准化石。最早发现标准化石的地方是岗拖到昌都中途的热曲卡。在覆有玄武岩的石灰岩层中,他们发现了花柱珊瑚和文采尔珊瑚化石。随后,在妥顼,又采集到大量菊石化石……伴随着一个个生物化石浮出地面,区域地层柱状图建立起来。

在广袤的青藏高原,依靠地质锤的敲敲打打,科考队发现了煤矿、铜矿、石膏矿、硼砂矿、钾矿、油气等多种资源。

同类推荐
  • 帝王无双

    帝王无双

    江山要有!美人要有!庙堂我最高!江湖我最大!基友成群,平乱治国。风流天子,帝王无双。
  • 战龙在野

    战龙在野

    他曾经是一个年青有为的将军,他的父亲曾经是兵部尚书。但是,自那一件事之后,一切都变了。父亲入狱,他被流放。然而。当帝国烽烟四起时,为什么他仍要领兵出征?面对凶残的敌人,险恶的环境,诡异的山野恶物,他又要怎样应对?战龙在野,一部战争、历险与爱情交织的小说!
  • 回到元末当个啥

    回到元末当个啥

    元末出现了一只蝴蝶。。他卷起了一丝微风。。风能走多远,能变多大。。能否卷起一股世界的中华风?风起云涌,英雄辈出,金戈铁马,阴谋诡计,滚滚红尘,亲情爱情,或许一切只是过眼云烟。忽然出现的他,也许只是希望告诉我们海意味着什么。。告诉我们鲜血染红的土地,意味着什么停更!理由:工作!生存!
  • 明季枭雄

    明季枭雄

    明朝末年,天下大乱,赤地千里,民不聊生。在内有李自成起义军,外有满清铁骑进犯的情况下,身为宇航员的李澈穿越到明朝崇祯十年,却发现自己成了一名和尚。要在这个乱世立足,必须要战斗,要生存就必须有自己的铁血军团。李澈便在明朝政权即将倾覆的大背景下,力挽狂澜,中兴汉室,成为一代枭雄。
  • 造神时代

    造神时代

    从零开始,占地为王!万千白骨,造神之路。一个痴迷于空间理论和机械制造的年轻科学家,因为一场谋杀穿越到一个完全陌生的平行世界,他辗转征伐于世间各种势力之间,还要应对来自传说中神灵的审视目光。他的故事,就是我们每一个人的故事。【友情提示:本书非玄幻,历史流,不喜勿喷。】
热门推荐
  • 沫兮花开

    沫兮花开

    “你喜欢什么花,我买给你。”苏沫希握着沫筱兮的手说“我喜欢薰衣草,我喜欢它的颜色,它的香气。”沫筱兮微笑着说“那我就为你买下整个花园”苏沫希很肯定的说“好啊,我等着呢,不要骗我。”“我保证。”
  •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智商老师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智商老师

    智商型孩子与一般的孩子有着明显的区别。他们头脑灵活、聪明乖巧、好奇心和求知欲都很强烈。这些孩子的智力发育得早,决定了他们掌握知识的速度比别的孩子更快。也让他们对掌握新的知识有着更强的掌握欲。父母认为孩子的脑筋是好的,有机会就应给他鼓励,让他拥有自信心,反倒会加快孩子的智力成长速度。父母给予孩子绝对的自信心,支持、教育孩子,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学会思考问题,靠自己的努力来启发智力,总结历史的经验,让我们在一个新的起点上理解我们的教育,机遇属于每一个孩子。
  • 暖宠之娇妻请上座

    暖宠之娇妻请上座

    无缘由得重生让我有些崩溃,日子看虽悠然,但实则恐惧,但是你的回归让我找回了自己。亲爱的突然拥有了你,让我手忙脚乱,你该怎么补偿呢?我期待着!小剧场:老公,你说我给我们的宝宝起什么名字呢?老公:只要你喜欢起什么都好,我认为你前两天起的那个,静静,挺好的,让他安安静静的不要打扰我们。那如果是男孩呢?老公:男孩啊!故作深思中……就叫沉默吧!让他坐那,也不要打扰我们。肚子里的宝宝:天呐,我怎么会有这样爸爸,我不要出生了。老公生孩子我怕疼,怎么办?老公:没关系,剖腹产就不痛痛了。肚子里的宝宝:啊啊啊!!!!!老天爷那还是让我重新投胎吧,
  • 白虎战神

    白虎战神

    炎罗大陆,好武成风。强者为尊,弱者卑微。‘阿斗’是人类拥有不知名且驳杂的血脉的统称,他们万中无一,可虽握宝山,却难以挖掘。‘阿斗’元龙家中突发巨变,安宁生活被打破,遭到追缉。逃进落日山脉误入烟雾老人的地盘,后因祸得福,打开血脉枷锁,成为一名武者。血脉之力不断被激发,他对力量的渴望越来越强烈。从此,平和的性情转变为尚勇好斗、以牙还牙的狠角色。
  • 重生之豪门天价妻

    重生之豪门天价妻

    前世,乔阡陌亲眼看见自己的丈夫与‘妹妹’在家里上演着春宫图,还被指责为小三!她怀孕,‘妹妹’也怀孕,而且孩子还比她大!心如死灰,却意外得知,就连自己的父亲都参与其中,而这一切居然是他们安排好的!跌落楼梯,胎儿不保,就连她也命丧黄泉,再度醒来,居然回到了十五岁!重活一世,她发誓,绝对要把自己曾经所受的痛苦统统还回去!却没想到,在复仇路上遇到了他。流言,陷害,各种风波接踵而来,而他始终是默默地选择信任她。反击,报复,在别人都说她是坏女人时,他也仅仅是安静地站在她身后,做她最坚实的后盾。"
  • 神荒霸主

    神荒霸主

    神荒大陆,随着唯一一位神的莫名陨落,群雄并起,逐鹿天下。且看被结拜大哥害死的赵晗,在弱肉强食的神荒大陆,如何一路披荆斩棘最终成就无上霸主。
  • 双面总裁的娇妻

    双面总裁的娇妻

    父亲病重,男友移情别恋,双重打击下,她选择了替人代孕,却不料却陷入一段柔情密意中而无法自拔。临产在即,却发现自己其实就是一破坏别人幸福家庭、令人不齿的“小三”。“你只是他租来生孩子的机器而已,梦想飞上枝头做凤凰,你也太高估自己了,”他的合法妻子,狠狠地瞪着她…
  • 女丞相

    女丞相

    她本裙钗,却不甘困居闺阁,于是女扮男装,混迹朝堂,竟一步一步坐到丞相之位。庙堂之上,故人重逢,却是相逢不相识。是该叹年华如水,还是造化弄人?这一顶乌纱是一场执念,得了江山,却也葬了前缘。昔人犹在,落花成冢。一曲游园,恍然惊梦。==========================================================================谁说女人只会谈情说爱?她就能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谁说女人间的友情经不住爱情的考验?走过风风雨雨,还是姐妹最懂你。玩权术,设阴谋,欢欢乐乐混朝堂,离龙椅只剩一步之遥,到底要不要高升一步呢?“现在,你可以随朕回宫了吧。”她笑:“是你随朕回宫。”
  • 绝世倾城:腹黑四小姐

    绝世倾城:腹黑四小姐

    “传言左家四小姐天生废物,奇丑无比,更是在三年之前便离奇失踪,啧啧,这该如何解释呢?要不这样吧,姑娘以身相许,本王还可以替姑娘向父皇求求情~”“你错了。第一,左久久不是天生废物,第二,左久久长得比你更像人,至于第三嘛……王爷,敢问脸在何方?”
  • 诸葛亮的职业生涯

    诸葛亮的职业生涯

    本书对于诸葛亮一生的职业生涯片断,从隐居隆中,到其担任丞相,均有绝妙的展示。本书让有心的读者对照古圣先贤,从中得到启发。